首页 > 文章中心 > 知识的力量

知识的力量

知识的力量

知识的力量范文第1篇

今天我在一本书上读到了一句格言使我受用不尽。

“知识就是力量”。你可能会认为这句话没有什么特殊的,三岁的孩子都知道。是的,这句话里蕴藏着深奥的含义:知识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如果没有知识,中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是不可能发射升天的。中国科技在迅猛发展,中国航天人从神一到神七,从无人操纵到有人驾驶,从一人到多人,从一天到多天的宇宙之旅,航天人付出了多少辛勤的劳动和汗水,没有知识,不动脑筋,他们能发明出这么尖端的高科技产品吗?中国能实现宏大的飞天梦想吗?显然那是不可能的。

从古到今,有许许多多的人,为科技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毕生心血。像英国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他从小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心,喜爱动手动脑,长大后勤奋学习,刻苦研究,懂得了许多知识。他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用一千多种材料做实验,终于用钨做灯丝,发明了电灯,造福全人类。如果没人电灯,我们人类还生活在一片黑暗的世界里,这些不都是靠知识,是知识改变了人类,让社会不断进步。所以我相信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的力量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科技发展时代;科学技术;知识力量

一、引言

英国哲学家、经验主义哲学的奠基人弗兰西斯·培根生活的时代是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时期,也是资本主义的成长阶段,于是,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知识领域的开拓得到了空前的重视的条件时代背景之下,培根认识到知识的重要与不可或缺性,提出了闻名于后世的“知识就是力量”。

随着时间的流逝,时代的变迁,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早已远离培根所生活生存的时代。如今的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对“知识就是力量”有了新的不同于当时的新理解,对“知识”也赋予了新的含义。

二、新时代背景下的新解读

(一)“知识就是力量”的演变

人们在不同的环境下对同一事物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在哲学家培根所生活的年代,“知识”是指可以从破封建束缚的力量,了解自然科学的手段,是自然科学从宗教神学中分离出来,独立成长的一种凭借。所以,当时培根提出的“知识就是力量”是指用学习自然科学来摆脱封建神权的思想统治,是一种思想的解放力量,让人们重新认识科学,了解自然,尊重科技的理想。

时展到今天,“知识就是力量”已经转变了它的含义。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早已今非昔比的境界,而“知识”到今天的含义也远非仅仅如文字的定义般简单。我们生活的今天,科学发展早已经完全彻底的摆脱了旧时代的限制与束缚,是一种自由的发展事态,向着有利于人类发展进步的方向大部前进着。

今日的知识力量存在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每个领域。知识的力量使人类的思维更加清晰,头脑更加灵活,知识的力量改变了我们对宇宙的看法观念,让我们认识到宇宙的浩瀚,使探索宇宙空间成为可能并成为现实;知识的力量使我们不再害怕未知,减少对无知的恐惧,让我们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促使人类进步;知识的力量使人类的基本解决生存的问题,把重点放在怎样更加精彩的生活。

(二)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知识”的影响

当代的科学技术对“知识”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在科学技术的影响之下,“知识”被赋予了新的含义。科学知识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基本组成部分,知识总是在社会实践中不断的延续和不断积累而发展起来的。知识经济下的知识含义更加注重包括技术在内的新知识,对于知识的运用也更加灵活,人们在学习领悟了规律知识之后对于知识的运用也被列入新知识的含义中,知识的范围更加宽阔,涉及领域逐步增多。当知识成为新的生产力时,创新知识成为一项新的重点内容,知识的更新速度将更进一步的提升。逐渐的知识的地位得以提升,即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

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从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高度出发,从当代世界科技发展的状况出发,得出的科学结论。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今天,更加重视知识的地位。科学技术成为知识的一种新的体现形式。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经济推动知识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新科技发展时代下的知识成为力量

在新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知识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力量,无论是在生活生产中还是科学研发中,知识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突出。

知识在科学技术中充当第一信息的角色。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依靠知识的获得得以进行。只有当人们获得一定的知识储备的时候人们才能将之投入到实践研发的过程中去,进一步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由此可见知识在科学技术发展中充当这信息的促进作用。

科学技术在于今天的发展中成为发展力量是时代的必然选择。经济时代的今天,科技发展的现在,科技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科技逐步成为主导。在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劳动工具的高科技化就必然要求劳动者掌握越来越多的知识,以便使用高科技下生产出的劳动工具。科学技术促进各方面的发展,而新时代中的知识又是构成新技术的源泉,于是知识成为促进发展的支柱力量。

由知识转化来的高科技的发展也促进着社会的发展。知识创造财富为人们服务,对社会的发展起着促进的积极影响。应用于生活中的高新科学技术使人们的生活变得简单便捷;应用于医疗中的科技手段使得病患得以保全。在生物领域的知识的应用有利于生物科技的发展,使在以前不可成为现实的生物技术蓬勃发展;在航空领域,知识的体现更为惊人,在太空探索遨游,圆了人类自古以来的梦想;在海洋开发领域的应用使得人类对新领域的开采利用成为现实,为人类开发新资源提供便利。

高科技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类的梦想得以实现,在知识成为力量的时代下,对社会促进也是不可质疑的。知识就是力量,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更为突出。不仅仅是就的含义的传承,是思想精神的支柱,在此之上更体现为对经济、建设、发展中的促进力量。将知识转化为力量投入到现代社会的各行各业各个领域中去,加大对知识的重视与利用,是社会顺应时代要求的进一步做法。知识的价值转化,知识的物质转化,知识的力量转化,都为社会的发展进步贡献着与时俱进的力量。

四、结语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科技的地位不可忽视,传统的知识已经不能更好的涵盖当今的“知识”概念。在如今这个科技占主导地位的时代中,研发新科技,掌握新科技的应用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来源。

参考文献

[1]王士舫,董自励编著.《科学技术发展简史》(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

[2]于绍忠.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再认识.理论学刊,1992.04

[3]栾量海.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观点引发的问题.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7.08

知识的力量范文第3篇

我对医学科普感兴趣已有40多年的历史了,但事情的开始,是一起偶然事件。那是上个世纪60年代初,我才二十几岁,是一个初中毕业的小知识分子,在苏州吴县斜塘乡当干部。一年春天,我要从斜塘回光福老家探望母亲,由于当时江南水乡交通很不方便,先要从斜塘乘车到苏州南门,再换乘小火轮去光福,需大半天的时间。为了旅途消磨时间,我从书摊上买了一本《医学急救常识》的小册子带在路上看,结果一下子被书的内容吸引住了,觉得书里的内容很重要,也很实用。下午二三点钟回到家中,正与母亲叙谈,却听到隔壁人家哭声一片,遂问母亲怎么回事?母亲告诉我是隔壁阿叔修猪圈时不小心从房顶上掉下来,被木头上的钉子割断了手腕上的血管,出血不止,人快不行了。我一听,心想:小册子上不正好讲到这方面的知识吗?不妨一试。我三步并作两步,赶紧跑到隔壁人家,只见脸盆里已流了半盆鲜血。情况紧急,救人要紧,我也顾不了那么多了,马上打开缠在病人手腕上的布条,不料,一下子血喷溅而出,直飙房梁。我知道这是动脉割断了,立即按照小册子上讲的,在手腕上方用布条捆扎起来,很快,出血止住了。我一面安慰病人不要着急,一面吩咐他的家人赶快备船送病人去光福卫生院救治,并再三叮嘱他们路上每隔1小时要松绑一次,以免时间过长引起坏死。后来,阿叔的生命得救了,全家人都来感谢我,说我是救命恩人,我说,这是医学知识救了阿叔的命。初试锋芒,大获成功,从此,我与医学科普结下了不解之缘,学习医学知识一发而不可收。

1982年,我时任常熟县县委书记。一次下乡搞调查,坐吉普车从常熟去支塘镇,在路过白茆镇时,见前方有几个人围着一个担架,看上去很着急的样子,还有人在哭泣。我马上请司机停下车来,一打听,原来是乡机械厂的一位工人在操作中由于不慎,一只手在手背上面二三寸处被生生地切断了,厂卫生员经过简单处理,急着要送苏州大医院进一步治疗。我马上就问,切下来的手呢?回答是还扔在旁边的地上。我吩咐他们立即把断手捡起来,注意保护,然后,叫司机将人与断手一起直接送往上海。因为,我知道上海一家医院显微外科断手再植早已获得成功,只要把断手保存好,在一定时间内接活的希望很大。后来,这位工人的手果然接活了,功能恢复得很好。

1998年春,我作为苏州市老龄委主任,到昆明参加一个全国部分省市老龄工作会议。会议临近结束的前一天,为了庆祝会议的成功,举行了一次晚宴。席间,彼此祝酒话别,兴味很浓。其中,有一位重庆市来的女同志,是会议的工作人员,她经不住人们的劝酒,多喝了几杯,哪知她不胜酒力,晚宴快要结束时,突然醉酒倒地,昏迷不醒,大家七手八脚地把她送往就近一家区级医院。我作为大会的负责人之一很不放心,隔一个多小时就派人去询问一下病情,但一直不见好转。深夜一点多钟,我再也坐不住了,亲自赶到医院,先询问护理人员病人的情况,说是已经打了3针解酒药,正在输第4瓶水,但仍昏迷不醒,院方已在打听病人家属的联系电话,准备发病危通知单。我一听就急了,一搭脉搏,脉细如丝,人也奄奄一息。又赶紧问:病人有无排泄?回答说既无大小便,也未呕吐。我想,坏了,这样下去,真要出人命!我立即掀开病人的被子一看,果然不出我的预料,病人肚子鼓鼓的像足月的孕妇。“是尿潴留,赶快导尿!”我朝身旁的年轻医生喊道,医生脸一下子涨得通红。后来,经过紧急抢救,尿导出来了,病人也很快睁开了眼睛,醒了过来。

知识的力量范文第4篇

关键词:知识经济背景;人力资源;会计计量;分析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人力资源的竞争已经取代了原本世界各国依靠资源和资本进行竞争的模式,在知识经济背景下,通过人力资源可以实现多种策略或构想,通过人创新的能力为各种设计与发明、组织与管理等提供重要的工具,这样也就形成了人力资本。这种资本是其他包括材料、设备、厂房与货币所无法比拟的,企业通过对人力资源合理的配置和利用,在知识经济背景下能够实现良好的转型,并且依靠优秀的人才实现企业更好的发展和壮大。

终究,人才是社会进步、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力,人力资源对其发展都起着制约的作用,因此,在会计计量模式中将人力资源纳入进去,通过对会计计量模式的完善,从而可以对人力资源价值及成本有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计量,这些对于企业发展来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人力资源会计计量的相关理论

自21世纪以来,许多刊物上相继在人力资源会计方面刊登了大量的论文,其中涉及比较多的包括人力资源会计目标及其实施的,还应包括一些基本的相关假设及计价模式等方面的问题。

1.普尔和布鲁梅特、佛莱姆浩兹提出了对人力资源采用历史成本的计价模式。包括招聘选择和雇佣、开发与培训等方面都是历史成本的内容。也就是说学习成本和获得成本都属于历史成本的内容。这种模式是将人力资源看做实物资产,记录和披露起来并不十分困难,计算起来比较简单。但是这种方法没有对雇员潜在服务的整体兼职进行考虑,从而造成其在某些方面并不适用。

2.琼斯和哈克迈恩斯提出的对人力资源采用机会成本的计价模式,他们曾在这种模式下对“竞争性招标价格”进行倡导,也就是说,机会成本是对一个或者一个集体中的雇员进行标价,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计算。所以,单个雇员的用途可以决定人力资源的价值。

3.何满森提出的对人力资源采用已调整现值进行计价的模式。这种方法是将雇员未来5年的薪金和工资,用折算率折算成现值,并且用“平均效率比例”与其相乘。“平均效率比例”可以通过企业投资收益对行业投资收益的加权平均数的比率计算。可以表达为效率比率=企业投资收益/行业投资收益。何满森认为披露和记录过程应当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这种计价模式的主要问题就是计算效率比率的方式比较固定,表现为企业的投资收益与雇员的努力程度相对应。因而,客观的说,这种方法只能计算部人力资源部分的近似价值。

4.佛莱姆浩兹的模型被称为“个人预期可实现价值”或“奖金计价模型”。这种模型将组织内的个人价值定义为个人在组织整体中,预期时间内可以为组织整体提供一整套服务的价值,而且也暗示了个人价值是个人有条件价值和个人留在组织可能性价值的总和。这个模型在雇员流动方面比较实际,而且也对大部分未来收益现值的缺点进行了接受,但是在每一个预期的服务阶段,获取有关雇员可靠的服务数据却比较困难。

5.达斯古普塔模型被普遍称为:全成本概念”。该概念认为个人在组织内上升到某个阶段所需要的全部成本都应该当作这个人的价值的来看待,并且与这个人的智力水平保持一定的关系。也可以理解为这个价值与这个人的业绩和年龄、经验等其他方面的能力有一定的关系。

目前有两种比较成熟的人力资源会计模式,包括人力资源价值会计和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两种。人力成本的会计计量模式虽然对人力资产的收益、人力资源实际支出及收益期转费用配比原则方面比较实用,但是其缺乏对不同能力的人所需招聘及培训费用的考虑,尤其是该模式对于人力资产的所有权没有进行明确。人力资源价值会计对雇员本身的价值比较关注,然而,这种模式对人力资源的产权归属的问题没有进行明确,从而对于调动雇员的工作性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本文在这些人力资源会计计量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良的模式。

二、人力资源会计计量模式

1.人力资本产权作为人力资源会计计量模式的产权基础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人力资源成为企业获取利润、提高效益及帮助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通常将人力资本看成是人的知识和技能,因此,人力资源会计计量模式的产权也应当从“财务资本”的中心,向“人力资本”这个中心逐渐的进行转变。人力资本产权应当作为人力资源会计计量模式的产权基础。

2.在人力资本产权基础上进行人力资源会计计量

(1)确认人力资本。企业必须首先将人力资本作为产权基础,然后在会计问题的研究中构建的计量模式。

传统的会计将资产的特征总结为:能为企业未来带来收益的企业控制或拥有的由过去交易与事项所形成的资产。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首先应当确定人力资本的载体拥有人力资本的所有权,但是包括过度权和使用权及处置权则归企业所有。一旦人力资本载体呗确立拥有产权后,其他任何主体包括雇员签约企业不能再控制或拥有人力资本产权。

(2)人力资源会计的计量。雇员加入企业是契约关系应当对人力资本的会计计量进行约定。雇员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一方面过度部分人力资本产权给企业,并收回其消耗的价值,另一方面要分享一部分其创造的剩余价值。如果签订的合同到期,雇员撤回过度给企业部分人力资本产权的时候,即可以依据约定中签订的报酬量为基础,对人力资源进行会计计量。这种具有可验证性和客观性的符合传统财务会计程序的计量模式,与其他对物资产计量的基础保持了一致。

可以根据雇员的组织管理能力及完成特定工作的能力、一般能力及资源配置能力的不对称分布,将企业内的人力资本分为生产型人力资本和经营管理型人力资本。应对这两种不同类型的人力资本采用不同类型的会计计量模式。

①生产型人力资源。生产型人力资源是以个人做为资源供给载体的人力资本,针对这些人力资源可采取依照其产出进行简单的奖惩。表现在会计分录中的主要内容为:借:人力资产—生产型,贷:人力资产长期应付款—生产型人力资产投资应付款。

②经营管理型人力资源。经营管理型人力资本作为智力资源在企业成立后或者设立之初以股东的身份加入企业,当其智力权益能够体现为企业实际收益时,人力资本就不得随意从企业中撤出。经营管理型人力资本作为企业的股东,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甚至享有企业的最终所有权,因而,其在签订合同的日期之内,其会计计量方式也应当因其参与分配剩余价值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这时应当分两种情况进行计量,其一企业成立之初,经营管理型人力资源作为企业法定程序认定的代表,则应依照法定认定的数额对其价值进行计量;其二是经营管理型人力资源没有在企业成立没有成为企业注册资本的一部分,但是其以股份参与的方式参与到了企业剩余价值的分配之中,这种情况可以根据其股份比例和企业注册资本数额进行确定。

此外,将这些人的招聘及培训教育费用直接计入到当期的损益中,进行人力资源会计计量时不予其资本化。

因此,本文可以提出下面几种进行核算的方式:

(1)如果智力资本参与到企业剩余价值的分配当中而且是作为企业成立时的注册资本时,则按照换算后确认的智力资本或注册资本数额进行计算,分录为:借记——智力资产,贷记——智力资本。其会计分录在分期摊销时为:借记有关科目,贷记——银行或现金存款。其会计分录如果涉及到智力资本依照约定股份参与到企业剩余价值分配时,为:借记——利润分配,贷记——应付智力资本利润;但是在其会计分录实际支付时为:借记——应付智力资本利润,贷记——银行或现金存款。

(2)如果经营管理型人力资源在企业成立时不做为企业的注册资本时,其会计分录在定期核算应支付其薪金的时候为:借记——智力资产;贷记——智力资产应付款;但是其会计分录在实际支出时为:借记——智力资产应付款;贷记——银行或现金存款。

三、总结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力资源表现在推动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的重要作用将会越来越明显,因此,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配置,就应当尝试对人力资源纳入到财务会计核算中去,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人力资源的情况,探索适用于自身的人力资源会计计量模式,以求在知识背景下,更好的利用人力资源帮助企业实现发展。

参考文献:

[1]池惠涛:人力资源会计计量问题探讨[J].时代经贸(中旬刊),2007(S8).

[2]谭劲松 韦 妮:人力资源价值及其计量模式探讨[J].当代经济管理,2005(4).

[3]龚江云 季 姗:人力资源会计的确认和计量[J].考试周刊,2007(29).

知识的力量范文第5篇

在谈完了战略、平衡计分卡、流程、关键时刻分析、员工、质量保障和培训体系等有关“客户体验管理”的方方面面之后,本文将探讨构建学习型组织的核心:知识管理。其实关于知识管理这个话题,如前面很多话题一样,单独写本书都足够了,但这次的切入点是如何利用知识管理来练好构建学习型组织的“内功”,不断优化客户体验。

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会:打电话到某公司的呼叫中心或者热线问了一堆问题,对方带着歉意(也有很不耐烦地)告知,“这个问题我需要请示领导”、或者“请您拨打另外XXX号码”、或者“这个问题我也不清楚”诸如此类的回答。更有甚者,某通信服务企业中呼叫中心和营业厅出现了截然相反的两种答案,让人无所适从。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我就知道对方的知识管理系统还有不健全的地方(当然不排除是人员培训或者疏忽大意的问题)。

上周,我在乘坐某航空公司航班的时候看他们的内刊,上面讲一个故事,大意是某个客户特别挑剔,希望知道头等舱的座位间距和放平后的座椅长度,为此VIP候机室的服务人员专门到飞机上量了之后告知客户,成功处理了投诉并使得客户主动写下表扬信。看到之后我就在想,各机型的尺寸、设备、内部结构、座位间距等等信息也许散落在各个不同部门手中,没有得到一个好的整合,也没有比较易用的方式帮助员工来回答客户的此类问题,导致在一开始引起了客户极大的不满:该客户好像是身有残疾,所以需要确保座椅间距足够。我真想下次有机会时去问问该航空公司的其他服务人员,看看这个问题有没有被记录下来,从而得到比较标准的答案。

知识管理的价值体现

根据一些公司的调查问卷(请原谅我在这里不能列出未经授权的一些数字),知识管理的价值通常会在四个维度上体现出来,包括创造优异的产品和服务、实现高效率运营、培养高素质员工、优化客户体验,这和我们整个“客户体验管理”的思路是高度一致的。

前文提到的几个案例如果反映到客户体验上会直接影响客户的等待时间、客户在第一时间获取正确答案的可能性、客户的满意度、客户对企业的信赖感等,从组织管理和运营方面则会影响第一次解决问题的成功率(我们以前习惯称之为CFC,意思是Close On First Contact)、单次通话(或者沟通)时长、员工效率等,会直接影响服务成本。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层成本叫做“COPQ低质的代价”(Cost of Poor Quality),因为不满的客户需要你用更多的时间或者更高级别的主管来安抚。

反过来,之所以我特别喜欢招商银行的信用卡呼叫中心就是因为他们总是(或者至少是我记忆中的绝大多数时刻)在第一时间给了我正确、清晰的答案。每次当我问了一些比较有难度的问题但是很快得到了让人满意的答复之后,我就会在感激之余思考,思考他们是用了怎样的知识管理体系(包括流程、内容和系统)来确保每一个一线员工都可以做到这一点。

知识管理的简单模型讨论

从知识流的角度来看,知识管理分为几个阶段,包括知识的采集、维护、知晓、利用、反馈、更新等等。其中采集包括定向采集和知识发现,维护包括筛选、整理、组织、审核、等,知晓包括通知和搜索,利用包括学习、考试、自动链接等,反馈主要是指通过系统或人为识别需要被更新的知识,更新则是、剔除无效或过期知识并接入采集的过程,形成一个闭环管理(如图1)。

而从更高的层次来看,最低端的是零散数据、散乱文本等无序信息,高一级是经过整理和总结得出的有序信息,再上层是从有序信息经过组织、筛选和沉淀得到的知识,最高层则是需要理解和悟性才能得到的智慧,整个过程是从具象到抽象的层级递进(如图2)。

知识管理体系的建设

一个成熟的知识管理体系需要从流程、内容和系统三个方面进行建设。

在流程层面,我们主要考虑的是如何把知识流的过程进行科学细致的规划,这里有几个需要考虑的原则问题:

第一、知识需要被有序地采集,允许多渠道的获得方式;

第二、知识的维护需要确保准确、及时、互相不矛盾等等;

第三、更新的知识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传达,并且该知道的相关人和部门一定要保证知晓和掌握,不应该知道的相关人和部门不被允许知道;

第四、定期对现有知识体系进行完整的审核,保持“与时俱进”。

一般会用专门的知识管理团队负责整个流程的建设和执行,沟通不同部门和渠道,协调管理过程。

同样,内容和流程密不可分,内容是知识的具体表现,而流程则是确保这些内容的健全、有序及时效性。

在系统层面则需要着重考虑使用者的问题,因为我们不止一次地在各行各业发现林林总总的知识管理系统在推广时困难重重,很多知识管理主管或者专员非常头痛于对知识库的满意度、点击率等等。除了内容的组织之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使用起来不够人性化或者太复杂让人望而生畏、或者太简单缺乏功能、或者在知识的搜索和使用上特别麻烦等。

构建学习型组织的知识管理平台

结合我自己在不同行业、不同公司建设知识管理平台的实际经验以及对其他行业和组织的观摩、学习和咨询的过程,我觉得有必要对一些核心要素进行进一步探讨。

以内容为例,常见的划分方式通常是按照部门划分,比如市场、销售、财务、客户、生产等各部门各自为政,分别有一套文档体系。如果在一个组织内部,各部门分工明确、合作有序,那么这样问题不大。但现代化的组织往往比较复杂,在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精细的今天,其内在的联系和沟通也越来越紧密,有时会出现不同部门内部对同一知识点解释不一、描述不同等容易造成混乱和误解的因素,所以需要结合组织自身的特点对内容进行合适的分类和梳理,比如按照客户服务的流程或者产品销售的流程来打通部门与部门的界限,确保内容的精准。其中一个有效的管理方法是参照流程设计的思路来把知识点进行铺开和细化,因为流程直接反映了工作中最精炼的步骤和要素。

以功能为例,需要考虑自学、老师学(包括本地和远程)、自主考试、统一管理考试、题库建设、试卷生成(自动按类型和难度出题)、自动+人工阅卷、高级搜索、智能链接、学习进度、报表统计、用户管理等等,其核心的思想是让使用者(尤其是一线员工)觉得简单、清晰、易用,这样才能让他们真正喜爱知识管理平台并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同时可以考虑加入论坛、微博等社交型的知识交流渠道。我们在自主开发的过程中还考虑到了用户对于手持式设备的使用习惯,避免了iPad无法支持的FLASH封装的架构而采用了通用性更强的HTML5结构,实现了跨平台的无缝衔接。

而对一些客户要求快速、准确提供答案的部门,特别是服务型的呼叫中心,对知识点的梳理更是重要,应该考虑借鉴日本软银的动态知识流的软件,通过系统化的流程建设和高度智能化的预测及关联技术,让客户和服务人员的互动得到知识管理系统的全程支持,自动记录沟通过程并给予实时的指导。当然,这样的系统难度不在技术层面而在于对于流程、客户行为和相关知识点高度精准的把握上。

以安全为例,要注重安全边界的设置(建议参考信息安全的相关国际规范,比如ISO27001等等),该让用户下载的资料要允许下载,而没有得到授权则不能访问或者下载。在这一点上,传统的FTP型、共享目录型、SharePoint(未经二次开发的情况下)等等都是无法直接实现的。

以管理流程为例,需要考虑不同的用户角色和知识流转过程。常见的角色包括不同访问权限的使用者、培训师、考试管理者(有时等同于培训师)、知识维护者(包含审核和)、系统管理员等,同时内部的知识流转要遵循逻辑化的体系,避免未经授权的知识。

而知识管理系统的推广也需要一些技巧,一些现成的经验可供参考:

第一、把知识管理有关的量化指标加入平衡计分卡的“学习和成长”部分,比如参与知识的收集和反馈、完成学习和考试等等。

第二、举行知识竞赛,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进行正面激励和引导。

第三、营建“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从上至下给予重视,并努力使得知识系统本身的内容对各级管理者和一线员工切实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