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剪纸工艺品

剪纸工艺品

剪纸工艺品

剪纸工艺品范文第1篇

关键词:民间艺术;剪纸

中图分类号:J5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1-0134-02

一、民间剪纸产生的前期

民间剪纸是我国悠久历史与农耕文化的产物,它反映出劳动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文化精神水平,每个时期的剪纸都展现出这个阶段的历史、社会以及文化水平。从历史发展的规律看来,早期历史上的石器、镂金等工艺形式已经具有了剪纸艺术的雏形。剪纸艺术是在极薄的平面上剪、刻的艺术,在商代,已经在兽皮、金银箔甚至在丝织品上镂空刻画出图案,汉代冶炼术、造纸术的发明以及人们在自然界中寻找到的各种薄片材料,为剪纸艺术的出现提供了十分必要的物质条件。

当然剪纸艺术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每个时期的文化艺术现象紧密的联系着,受到了其他美术技艺的影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断进步。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自然崇拜、生殖崇拜及巫术活动,为剪纸艺术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内容,早起的艺术作品也对后世的民间剪纸有着极大的影响。

二、民间剪纸的产生与发展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植物纤维纸的大量生产跟普及使用,我国非纸类民间剪纸(贴花和胜)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纸质类的民间剪纸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并在艺术形式上,表现、制作手法上,趋于成熟。

隋唐五代时期,特别是在唐代,社会是安定的、经济也十分发达,甚至在世界文化史上都有着影响,这个时期民间剪纸得到了普及。在人们的生活中,民间剪纸被广泛的应用到了传统的节日、认识的礼仪、日常的生活、宗教的信仰等方面中。隋唐五代是我国民间剪纸的普及时期,对后来民间剪纸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左右。

宋代城镇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兴旺,民间剪纸成为了一件商品来买卖,宋代造纸业十分成熟,纸的质量、种类繁多,同时剪纸的内容、社会功能及表现的形式更加丰富了,人们常用民间剪纸进行祭祀、祈福、纳祥、驱鬼、辟邪、娱乐、美化活动。“窗花”、“礼花”都作为商品、礼品作为一种装饰;宋代江西的吉州窑用剪纸作为花样上釉后烧制出精美的陶瓷。剪纸艺术也影响了皮影戏的出现。

明清时期的剪纸无论在内容上、表现形式还是功能上都走向了成熟,并达到了巅峰水平。特别是社会功能上形式非常丰富,在民间的彩灯样式、扇面纹样、刺绣的花样、皮影戏的人物上都广泛运用了剪纸艺术手段。民间艺术文化的氛围也决定了剪纸在民间的广泛运用,剪纸艺术用来装饰房间、装饰门窗。

民间剪纸的掌握者主要还是农村妇女,她们会根据自己眼中看到的社会,生活剪出不同题材、风格的剪纸作品。

三、近现代全国各地的民间剪纸

中国民间剪纸的分布区域,是依据的中国历史社会的发展与变迁,地理上,以大的河流为生态环境,以及文化、民俗差异影响了剪纸在风格表现形式上的不同,综合以上跟历史因素,基本可以分为五大区域:

东北长白山地区――以吉林长白山区的满族剪纸为主,周边有黑龙江、辽宁等东北地区。满族起源于长白山东北地区,那里有着浓厚的满族文化跟民族风俗,长白山地区冬季寒冷,这一地区的剪纸作品具有东北风味的剪纸艺术。

黄河流域区――黄河流域以陕北地区的剪纸作品为中心,包括周遭各地,即黄土高原地区,这个地区由于黄河,历史久远,风格也拙朴雄健,有着浓厚的本土气息,作为北方的剪纸,具有原生态的味道,更加淳朴,是十分有代表性剪纸作品。

长江流域区――剪纸作品主要出自于川、鄂、湘、苏为主,民间的农耕文化,同时受到北方儒家文化的一定影响,粗犷中带有文静。

东南沿海地区――东南沿海以浙、闽、粤的剪纸为主,剪纸创作,尤其以浙江金华、广东佛山为代表,东南沿海地区经济比较发达,人们也比较富足,在历史文化发展上,脉络十分清晰,文化环境比较优异,审美的情趣,也更倾向于雅俗共赏。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剪纸作品以云、贵少数民族为主,内容形式主要是服饰的剪样。许多作品都是剪纸与刺绣纹样相结合,这一地区的民族多,文化多元化,普遍,明显地渗透到剪纸艺术的制作中。

根据以上各个地域剪纸的特点风格中,可以看出我国民间剪纸依旧保持着本土的原生态气息,也体会到了民间剪纸透出的民俗气息,同时让我们了解到,我国农耕文化的气息与审美的情操。北方的剪纸风格比较粗放,与北方剪纸不同的是,南方的剪纸更加清秀。其实黄河流域的剪纸跟陕西、山西不同,陕西的剪纸作品,概括性更强一些,剪得干脆利落,而且题材多种多样;山西的剪纸作品,更加重视细节的表达,制作手法更加细腻,剪纸作品的韵味足。而山东地区剪纸抓情节,调合情意。江南地区的细纹剪纸,精细巧密是其他地区剪纸无法比拟的。云南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剪纸,本土原生态的味道更浓,有不少剪纸作品,显得粗犷中带有细致。

四、传统民间剪纸艺术的造型特点

传统民间剪纸艺术属于一种平面造型艺术门类,平面造型根据不同的社会与艺术意义可以分为:绘画、符号、记号;任何一种造型艺术都会兼具至少两种属性。传统的民间剪纸艺术有绘画与符号两种属性。

“图腾”和“象形文字”都人民大众通过对生活、社会、人生的认识创作出来造型效果,同时具备了符号与绘画两种特性,符号的特性更为突出,从人类的出现,发展开始,就出现了群体的几何标志以及动植物图腾纹样。传统的民间剪纸在造型内涵上有着图腾与象形文字的效果,反应出了社会的文明与发展。传统民间剪纸的特殊的意象性创作思维方式与形象概括造型方法,体现着一种理性化的观念;民间剪纸的造型特色及内涵存在于自然形与自我生命之外,又不可分割的融于“自我”与群体的感性空间之中;剪纸的创作主题主要有古老的祖先崇拜、图腾崇拜、鬼神崇拜、生殖崇拜等原始文化;素材大部分是人们观察到的自然物,或者社会发生的事情作为创作素材,通常以物寄情,表达一种对事物、信仰的寄托。

剪纸的色彩表现方法分为:单色和彩色两种。单色剪纸中根据技法不同可分为阳刻剪纸、阴刻剪纸、阴阳结合剪纸、剪影、套色剪纸、点色剪纸、填塞剪纸、分色剪纸等。阳刻剪纸是保留原稿的轮廓线,剪掉轮廓线以外的空白部分,每一线条都连接的。阴刻剪纸,就是剪去原稿的轮廓线,保留轮廓线以外的部分,以块状的形式出现。中国传统的民间剪纸受到了中国绘画的影响,一副剪纸作品中会根据创作者的观察角度不同出现多个透视焦点,作者通过多年的观察积累通过回忆来表现出来,而民间美术与其他美术不同的是在一个场景中的某一时刻看到的与看不到的都会表现出来。

五、传统剪纸艺术的现实应用

剪纸艺术是中国本土应运而生的艺术,剪纸艺术蕴含了中国各朝各代几千年积累的民俗文化和群众的审美爱好。而在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剪纸艺术也不能单单独立的作为一门只看而不用的艺术存在,它必须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封闭的墙中剥离出来,投入到百姓日常的生活的怀抱中去。假设能从从事剪纸艺术活动中取得较大的经济利益,就会吸引民间艺人回归,社会资本增加投入以及扩大生产,使这一传统副业的存在形式逐渐占据小家庭经济中的地位。在取得良性循环后,剪纸的生产规模有望进一步增大,促使传统手工艺人们逐渐放弃农作生产,产生开厂专业规模化经营的念头。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制品为什么许多走向了消亡,大多都是没有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进行自我调整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最终被时代所抛弃,由于时代变迁和生活环境的剧变,传统手工艺品怎样才能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在物质功能和审美情趣上找到发挥自身功能和价值的新途径。

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有品质的生活,这一点尤为体现在家居装饰手法上。人们关心的点不再是实体装饰,还有文化性质的软装潢,例如整体房间的家装主题。在家装软文化的追求上许多人已经从盲目的崇尚欧美的油画、雕塑中觉醒,更加关注起我们自己老祖宗留下的传统文化产生的传统手工艺制品例如剪纸、花灯等表现形式。传统文化的剪纸艺术装饰潮流逐渐散布开来。剪纸的特殊性在于它是艺人们纯手工打造蕴含着民间艺人智慧的结晶,一张传统手工剪纸的存在就可说是独一无二。一张制作精细而又别出心裁的传统剪纸需要民间艺术家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制作,故一幅好的剪纸艺术作品经常是可遇不可求,而市场的价格往往随着对作品的需求水涨船高,尽管如此,喜欢用剪纸艺术装饰的人数还是不断的增加市场也在不断的扩大。为了追求高质量,大产量、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产业效益,取得最大的经济收益,剪纸生产也和工业化大生产趋于相同呈现出工业生产的标准化、程序化的特点。从目前的文化市场上来看,从事传统剪纸的艺人们为了满足文化市场的需求,增加传统剪纸艺术对现代生活的匹配,适应不同层次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已经在持续不断的开发新产品,相继推出剪纸台历、剪纸贺卡、剪纸礼品册页等产品,并以匾、画轴、家居饰品等形式出现,实现了剪纸的实用性、艺术性、欣赏性、收藏性的有机融合,从而使剪纸艺术的使用不再局限于女子们绣花的花样子、年节时贴窗户的窗花。一方面,剪纸工艺品提供了如台历、礼品等具有生活实际功用的消费品,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另一方面,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会引起精神生活的变化,相应的就有了用以满足这种需要的工艺产品。现代剪纸艺术的题材不仅仅只局限在中国的传统的故事,还广泛的吸取了现代社会的因素,创作了一系列颇具现实性的剪纸作品,这样的作品更符合现代生活的时尚要求。但是无论形式内容怎样变换,剪纸的刀味与纸感、玲珑剔透、强调装饰的高标准是决不会改变的。虽然有良好的范本,但整个剪纸产业的发展依然非常艰难。

第一,剪纸艺术难以获得金融业的支持,限制了其产业规模的快速发展;

第二,缺乏专业人才,剪纸艺术没有进入当下教育领域,剪纸企业同时要承担技术培训工作;

第三,剪纸的市场认可度不高,要打破人们固有认识中对剪纸的“窗花”定义需要时间。

剪纸说到底是一种文化消费品,人们还没有形成消费习惯。可见,中国剪纸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尚需要现代经济社会的系统性支持。随着国家支持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政策的出台,剪纸艺术呈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把古老的剪纸艺术大量引进现代人生活中,使剪纸艺术成为民族传统和时代气息的有机结合体,中国剪纸文化产业的未来值得期待。

六、小结

中国传统民间剪纸作为一个十分赋有生命力的艺术技艺,在当今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也会表现出十分广泛的运用范畴。这一传统而古老的民间艺术长期植根于民间百姓的生活中,它作为一件民俗事项、美术造型的作品,随着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得以继续的延伸.我们更应把新时代的民间剪纸推向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

剪纸工艺品范文第2篇

关键词:阜阳;民间剪纸艺术;审美性;传承保护

中图分类号:J5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1-0182-03

阜阳民间剪纸艺术起源的确切年代今天已很难查证,大约产生在南北朝时期。颂扬巾帼英雄花木兰(古谯郡人,原阜阳亳州人)的北朝民歌《木兰辞》中有“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的诗句描述,“花黄”即是头贴剪纸。隋朝时期阜阳民间就有剪纸艺术。2008年阜阳剪纸作为地方民间美术门类被列入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阜阳剪纸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王侠颖、程建礼、贾培秀、朱坤英、刘继成等,阜阳剪纸应用广泛,如婚丧嫁娶、喜庆节日、宗教祭祀、艺术欣赏以及鞋花、门窗花等。阜阳民间剪纸艺术是阜阳人民民间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表现出艺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有机统一。阜阳民间剪纸是人们真、善、美的艺术创造,体现出独特的艺术审美性与审美价值,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和愉悦。

一、阜阳民间剪纸艺术的审美性

(一)阜阳民间剪纸艺术的朴拙美

从老子推崇“淡乎其无味”提倡“朴”的美学开始至今,“朴”的美学要求一直是简单朴素,平淡自然,从而成就了中国传统古典美学的“大巧若拙,寓华于朴”的拙朴美学思想。走进阜阳民间剪纸便能感受到一种朴素的审美观及造型简洁憨拙的剪纸艺术的乡土气息。题材上有年年有鱼(余)、五谷丰登、吉祥喜庆、六畜兴旺等,形象拙美、装饰性极强,情趣朴素丰富,兼有南北剪纸的艺术风格,即质朴之中见秀丽,憨拙之中蕴纤巧,形成了朴拙和谐、形神兼备的阜阳地方剪纸艺术特色。如阜阳农民剪纸艺术家程建礼的剪纸作品多以朴拙的艺术手法去描绘生活中的形象,程建礼(1921―2006,安徽阜阳人)13岁时以剪纸为生,大半生走遍湖广云贵,历经生活磨难,走到哪里剪到哪里,边剪边唱,形成了自己的剪纸艺术风格。其作品多以乡土文化为素材,通过大胆吸收湖广地区、云贵高原及阜阳地方民间文化营养,创作出许多精美的剪纸艺术作品。没有人知道他能剪出多少东西,仅蝴蝶就能剪80多种。他的剪纸作品拙朴、硬朗、饱满,既有粗犷大线条又有精妙细节,他遵循着剪纸平面的形式感而随心所欲,是一种形式美的表现。程建礼先生20世纪80年代创作的人物剪纸作品更加体现了其作品的质朴、拙雅的民间本土韵味。程建礼剪纸作品有《花木兰》《王祥卧冰》《三岔口》等,其中《王祥卧冰》和《花木兰》两幅作品均在头顶以凤鸟装饰,衣服以民间传统吉祥图案搭配,作品中人物的刀法简单、充实、富于变化,更能体现其作品独特拙朴之美。在京戏为题材的作品《三岔口》中,表现的是两个人物在黑暗中互相警觉摸索,而双方的眼睛却又在黑暗中明闪闪的对视,体现“一剪之巧夺神功”,此作品色彩以黑色为主,人物形象周边剪法简单粗放,营造出黑暗场景气氛,构图造型夸张拙笨生动,表现出动静、巧拙、虚实的和谐。程建礼先生是阜阳民间剪纸艺术的重要代表人物,其作品如《斗鸡》《伏虎》《药王爷骑虎治龙》等都表达出寓巧于拙、以拙胜巧的审美理念。

(二)阜阳民间剪纸艺术的夸张美

夸张是艺术创作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人们艺术想象力的再创造,没有艺术想像力就是很难产生剪纸艺术的夸张美。阜阳剪纸艺术的夸张美集中表现在它的变形夸张、象征夸张、寓意夸张3个方面。

1.变形夸张。阜阳剪纸存在于“象形中的变形”与“变形中的变形”之美中。许多剪纸作品通过变之又变创作出一幅幅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画面。但不管阜阳民间剪纸艺术怎样变形夸张,其目的都是表达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理解与感悟,剪纸艺术家通过提炼夸张变形的手法,创作出使人们产生愉悦之美的剪纸作品。此类代表作品有王侠颖的剪纸作品《五道娃娃》、葛庭友的《二十四孝图》、程建礼的《双虎》等,均形成了和谐生动、自由表现之夸张美。

2.象征夸张。阜阳剪纸历来重视艺术夸张的象征性,上百年来阜阳民间剪纸如逢年过节、祝寿送礼、祭祀拜神等题材均采用象征吉祥、喜悦,展望美好未来憧憬的象征手法创作,如《五谷丰登》《年年有鱼》《吉祥喜庆》等民间优秀剪纸作品,素材均取自于生活场景,造型古朴、夸张、生动,这些作品通常都要比正常人多几个头,几只脚或手,艺术家们借用艺术的象征夸张手法来表达阜阳剪纸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愿望。

3.寓意夸张。从阜阳民间剪纸图形中我们可以寻觅到我国传统文化的气息。阜阳民间剪纸图形中具有的美好寓意也是我国传统剪纸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阜阳民间剪纸常用作节日装饰的喜花、窗花、灯花等,内容寓意吉祥与喜悦。程建礼剪纸作品花瓶系列中的《扬州金钱花瓶》寓意“兰草铺菊一辈子不受屈”;《苏州山字花瓶》寓意是“满瓶桂花开,仙桃满瓶水就来,山山有水一分田,打得粮食吃不完”;《苏州玉合花瓶》寓意“双喜牡丹,爹娘看了都喜欢”;《扬州寿字花瓶》寓意“竹梅兰菊洋刺么苔,朵朵鲜花向上开”;《亳州如意花瓶》画面表现花瓶与柿树的结合,寓意“事事(柿)顺”。阜阳民间剪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双身卧虎》,画面表现的是一个虎头同时左右两个虎身,中间还有一个小孩左右手各握一把斧子,虎头上还剪了一个大大的“王”字,寓意“手拿双斧走天下,再大困难都不怕,万事如意带金钱,荣华富贵万万年”。剪纸作品《划龙舟》画面表现龙形船上一个人在划着船,人物上面飘着祥云,寓意“步着龙船下江河,心里满意快乐多;我有心来唱山歌,有人给我来撑船”。阜阳民间剪纸中这些具有美好寓意的图形是我国民间传统剪纸图案的重要组成部分,程建礼将这些全国各地寓意民间美好愿望的图案运用到剪纸文化艺术中,是对阜阳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创新,满足阜阳人们的审美需要。

(三)阜阳民间剪纸的情感美

情感美是在愉悦感与实用感的基础上结合形成的,是人类社会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升华而来的高级精神感情的一种状态。情感美既表现质朴、善良,又表现团结友爱、踏踏实实、乐于助人。在阜阳民间剪纸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情感美表现在阜阳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保家卫国、繁荣富强、和谐社会,小到花鸟虫鱼、衣帽枕套、鞋帮围裙上的绣花,无不表现出阜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情和感。

情感是阜阳民间剪纸表达的生命源泉,阜阳民间剪纸作品表达的情感具体丰富,有生命力。阜阳民间剪纸艺人们大都是土生土长的阜阳人,阜阳百姓朴素的审美观直接影响着剪纸艺人的作品风格和情感表达。如阜阳农民剪纸艺人陈之仁与王家和合作的剪纸作品《丹凤朝阳》表现了万物生命源泉的太阳和万灵中最美的凤凰,表达了阜阳劳动人民不仅对生命物质的追求,同样也对生命审美情感的渴望。程建礼先生80年代中期创造的剪纸作品《佳人仙鹤图》通过烛台、鲜花、佳人、仙鹤等这些吉祥图形组合成一幅具有阜阳地域乡情醉美浓情的感人作品,笔者当年在阜阳求学期间有幸现场观看并求得了这幅佳作。当年程建礼先生边剪边唱:“紫树栏杆的藤台,朵朵鲜花朝上开,粉白佳人请出来,一对仙鹤飞家来……”这种边剪边唱的表达方式也是程老先生的一大特色,不管是剪还是唱无不体现出阜阳地方文化特色的情感美。

阜阳民间剪纸的情感表达把阜阳人民善良淳朴、勤劳勇敢、帅真美好的一面呈现出来,让人们内心感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并不是所有的形式存在都具有精神性的情感含义,就阜阳民间剪纸的情感审美而言,题材、形式、具象、抽象本身并不是目的,也不是标准,而是通过阜阳人们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自然形成的精神智慧,通过剪纸这种艺术形式在精神世界寻找出了一种最恰当的表达,这种表达即是审美性情感的表达。

二、阜阳民间剪纸艺术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阜阳剪纸技艺传人培养机制缺乏

阜阳剪纸传统的传承方式一直遵循着世代相传、心口相传、家庭式相传、师徒相传及地域式传承等,主要有两种传统传承方式:一是没有任何商业或利益目的,就是地方乡邻式或家庭民俗传统爱好习惯,父子之间、姐妹之间、婆媳之间、邻里之间对剪纸艺术的相互交融、复制、重样等,是百姓生活中逢年过节、祝寿送礼、婚丧嫁娶的一种文化需要;二是以剪纸为生计,以商业为目的的传承行为。传统剪纸艺人背着各色彩纸走街串巷,嘴里还不停哼着民间小调,边剪边唱。过去的剪纸作品一般都很便宜,二角三角、一元二元都可以买到,人们买回家后或贴在窗户上或绣到鞋帽衣服上,相互模仿世代相传。剪纸艺术入门易做精难,剪出自己的特色与风格更难,目前阜阳60岁以上有精湛技艺的高端剪纸艺人数量不多。60岁以下的中年剪纸艺人剪纸技术比较熟练,但观念保守,缺乏开拓创新的精神。35岁以下的青年人,是阜阳民间剪纸的主要后继力量,但由于阜阳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传统的阜阳剪纸模式很难给当今物欲化的社会带来理想的经济效益,大部分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很多剪纸老艺人面临收徒难的尴尬局面,现在的年轻人在价值观、审美观、人生观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对祖父辈的剪纸手艺已不再热衷,不愿传承和学习。

(二)剪纸作品复制现象严重,优秀创作人才缺失

在剪纸市场与艺术展览会上,剪纸作品翻刻、抄袭、拼凑、复制现象严重,很多剪纸作品粗制滥造,造型雷同,精品难求。年轻一代复制、翻刻老一代剪纸艺术家的作品严重,优秀的剪纸创作人才与创作团队缺失,艺术作品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缺失,不利于阜阳剪纸艺术的健康发展。

(三)传统民间剪纸文化的启蒙样式缺失

民间剪纸艺术文化样式是动态发展的过程,充分反映地方古老的习俗,是百姓生活的重要呈现。精神的生产来源于物质生活。传统的民间活态手工艺创造方式已不存在,如传统生活中妇女个体或集体刺绣、纺线做衣、剪纸等,相互传承与学习,人们制作手工生活用品的过程,也是建构民间文化活态样式的过程。在今天过度工业化与过度市场化的生活状态下,剪纸等一批传统民间手工艺品的活态生活与创造启蒙样式已经失去。

三、阜阳剪纸的传承与发展路径

阜阳民间剪纸艺术是中华民族艺术宝贵财富的一部分、具有较高的价值观、艺术观和审美观。对阜阳民间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承、保护与发展,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发展的需要。

(一)把阜阳民间剪纸艺术纳入教育教学体系

传承与保护阜阳民间剪纸艺术离不开教育宣传与艺术课堂的学习,阜阳几所高校艺术专业课程设置中已开设了民间剪纸艺术课程。80年代中期阜阳师范学院美术系的一些学生把程建礼先生请进了课堂,看他边剪边唱。近几年阜阳师院还请阜阳博物馆的刘继承等老师作剪纸讲座,现在阜阳师范学院把剪纸艺术纳入学生社团组织进行学习与保护性研究。阜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与阜阳开源剪纸工作室合作开展剪纸技术人才与艺术创作人才的培训,得到社会认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既对发展地方经济起到促进作用,又对阜阳剪纸艺术起到传承与保护作用。阜阳地方高校在办学理念、课程体系、教学形式、人才培养等方面要向民间艺术传承与保护工作倾斜。

(二)把阜阳剪纸和地方经济挂钩,做到服务地方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阜阳地方政府部门、教育部门、民间组织要相互协调,力争促进阜阳民间剪纸艺术和地方经济接轨,促进阜阳剪纸和商品接轨,带给人们精神享受与物质效益。阜阳剪纸服务地方经济,可以做好以下工作:首先,阜阳剪纸图案与日常生活用具、旅游纪念衍生品结合。门帘、桌布、时装衣帽、冰箱贴等都可以和剪纸图案结合。还可以把具有阜阳地域特色的阜阳民间剪纸图案开发成旅游纪念品,如阜阳历史人物管仲、甘罗、吕蒙等艺术形象剪纸;阜阳地方著名建筑颍州西湖和文峰塔剪纸,还有具有阜阳地方民间特色的玩偶、十二生肖动物、工艺扇等,这些商品可以提高人们的文化生活的质量,还可以传播阜阳的历史文化。其次,开发庆祝活动剪纸艺术衍生品。如将“福、禄、寿、喜、财、吉、和、安、养、合”10个字以剪纸形式开发,用于人们的节日喜庆活动,体现“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剪纸还可以应用于各种装饰环境中,如婚庆、老人祝寿、孩子生日等场合。

(三)加大对阜阳剪纸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保护工作

剪纸工艺品范文第3篇

一、将传统民间剪纸运用到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前提

1.剪纸选用的工具较简单

剪纸并不是一种十分高深的艺术,它能够广泛流传的原因,不只是因为它的美,还和它的制作工具不复杂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它大致分为两种刀法,一种是剪一种是刻,需要的工具在日常我们都能找到,另外纸就更不用说了。这对于剪纸艺术在高中学生中普及也是很有利的。

2.高中学生具备一定的安全知识

前面提到过,剪纸有两种刀法,需要的工具都是刀,我们知道小学初中生由于身心发展尚未成熟,也缺乏一定的安全知识,在操作用容易出现安全事故,这容易导致本来美好的剪纸课变为安全指导课,而高中的学生心智较小学、初中学生成熟,在剪纸过程中会保护自己,这也为剪纸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前提。

3.高中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

我们知道剪纸并不是单纯的剪,它还是一种精细的工艺品。小学、初中生还在学习审美的阶段,而高中学生在心智上较成熟,对于美的物品已经有了自己一定的见解,这个时候也容易创造出新颖美丽的剪纸艺术品。

二、传统民间剪纸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价值

1.传统民间剪纸具有形式美

我们常见的民间剪纸多出现在门窗上,做为一种装饰用品,它必然也就追求着形式的美感,这符合我们要教育学生学会欣赏美的要求。比如常见的凤的图案,在不同的剪纸中,我们可以看到翩翩起舞的,也可以看到清高独立的,这对于提高学生视觉审美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2.传统民间剪纸具有技艺美

民间剪纸不仅是一种供人欣赏的艺术品,还是一种具有深厚技艺的手艺活,如果没有深厚技艺的民间艺人的制作,剪纸不可能发扬光大。虽然我们看到的剪纸颜色上并不多样,但这种工艺极细致到把剪和刻发挥到极致,用各种线条和块面做搭配,发挥剪纸的形态美,在刀法上大概有剪和雕两大类,有的地方着重发挥雕的功力,使得雕法成为一绝,在高中教学中如果能够传播这样的绝技,让感兴趣的同学有机会学习,这对于这项技艺的传承也是很有意义的。

3.传统民间剪纸具有崇高的思想性

除了我们常见的门窗花类装饰品,剪纸有时候也会根据一些有意义的故事进而作发挥,通过剪纸的形式,来表现这些故事。比如在湖北孝感市,以孝为主题的剪纸艺术就非常出名,最为典型的就是《二十四孝故事》,在许多作品中都有体现。这样以孝为主题的作品,用孝来感染人是非常有思想价值的,用这样的作品运用到高中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孝感培养是有十分有利的。

三、传统民间剪纸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结合了高中学生的水平,以及剪纸的难易程度,有人设计出了关于对称剪纸的制作方法一课。通过欣赏几幅优秀的剪纸画作,如《双凤戏牡丹》、《三多》等,以剪纸崇高的思想性感染学生,然后用两幅对称和不对称的剪纸画引入课堂主题,借以介绍各种剪纸技法,在学生学习创作之后引导学生进行评价讨论,使得课堂进入高潮,让学生在品评中进一步体会剪纸的乐趣。

在这样的一节课中,我们可以看到由于高中生身心发展较为成熟,没有出现任何教学事故,另外简单的工具让他们可以轻松地进入到课堂操作中。在欣赏和品评的环节,教师的切入,学生的作品评价都是提高审美能力的个一个重点。另外教师的切入点是正确的,基于高中生初涉剪纸艺术学习的初级阶段,巧妙地设计了剪纸的初级课程对称剪纸的制作方法一课,对称剪纸较之不对称剪纸更为简单,是适合高中生剪纸初级入门的一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穿插着关于剪纸的技艺美、形式美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操作时间,寓教于学这是这堂课成功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从思想上来看,这堂课教师的选材也是精心的,《双凤戏牡丹》介绍了元素的内涵意义,又点出了这幅剪纸作品表达的生殖繁衍的主题。《三多》表达了民间人民祝福的愿望,这样的教学在思想上都是成功的。

剪纸工艺品范文第4篇

在科技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较大提高,开始转向对精神生活的要求。剪纸艺术也有了新的材料和新的制作手段,同时也具有了新的设计理念,剪纸艺术作品不能只是停留在过去对幸福、平安的祈求上,而是要反映出艺术观念的时代性、作品的个性化特征和人文内涵,主张传统与现代兼容并蓄,从设计理念上反映出作品的艺术性、体现出形式美和独特的创意,展现出艺术与人的审美方式、艺术与时代之间的关系,创造出富有积极审美意识和人文价值的剪纸艺术作品。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装饰品,还要注重剪纸作品外在的表现形式和内在的情感语言的有机结合以及剪纸内在的设计理念、文化蕴涵。

二、民间工艺思想内容的创新

民间工艺美术是从群众中来又到到群众中去的,现代社会的人们不会再去崇拜天地来实现自身的价值,因此剪纸艺术作品要在内容上表现出积极乐观的生活状态以及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而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剪纸艺术的内容形式上。现在的人们受到了多元文化的冲击,打破了过去审美情趣单一的局面,变的丰富多彩起来,在剪纸艺术的创作中,许多艺术专业出身的艺术家参与进来,这使得剪纸作品呈现出更多的表现内容、表现风格,以最大的限度去满足现代人们对审美趣味的多元化要求。

三、民间工艺艺术形式的创新

在这个艺术多元化发展的时代,剪纸作品的制作同样也受到了各种艺术形式的影响。早起的剪纸作品,多数是单色剪纸,一般都是用剪刀剪和刀箭两种方法。剪刀剪的作品,在剪完后再拼接在一起,一般不超过八张;刀剪是将纸折成数叠,然后刻画图案,可以一次刻画多个剪纸图案。剪纸技法一般为阴刻、阳刻、阴阳混刻,起初的作品立体感较弱,大多数属于平面上的表达,艺术的表现形式不突出。如今,剪纸艺术作品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发展,突破原有的形态、色彩、技法等方面的限制,积极吸取借鉴其它民间工艺品的闪光点,在表现形式上追求新、奇、异,逐步发展为由数张纸通过累积、堆积形式,再加上剪、刻、染等技法制作而成,新的工艺技法为剪纸艺术的表现形式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在制作中,可以选择具有一定色彩、机理的纸张来进行创作,其立体感也在不断增强,产生了形式多样的新的审美感受,通过对传统工艺的发展,对设计理念的创新,逐步的设计出立体感较强的剪纸作品,甚至制作出了一些全立体的剪纸作品;另外,现在也可以通过机器进行作品创作,还可以通过借鉴、融汇其它民间工艺的技法,用现代装饰手法对剪纸艺术作品进行创新,使其更具艺术趣味、装饰性。

剪纸工艺品范文第5篇

剪纸是众多民间艺术其中的一支,又被称为刻纸,窗花或剪画。区别在创作时,剪子和刻刀的不同使用技巧,虽然工具有别,但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基本相同,宁夏隆德县的艺术剪纸是我国剪纸艺术中的一支独秀,凭借独特的制作工艺和风格色彩,成为剪纸艺术中极具代表性的地方艺术品。近些年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15年8月一个机缘巧合的机会深入宁夏隆德地区,零距离接触民间剪纸艺人,研究原汁原味的隆德剪纸,鉴赏到各种不同特点的优秀剪纸作品,初识隆德的剪纸艺术的风格和传承,对它的未来发展方向有了更深的认识。

1 隆德剪纸的发展

独具特色的宁夏剪纸艺术,是在原有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伴随民间文化形成的,尤其是回族元素的融入,民间剪纸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都能凸显,不同时期的伊斯兰文化也反映不同时期的剪纸风格,剪纸也是当地人民生活的一种写照,隆德剪纸是一种从窗户上发展起来的艺术。由于地域和气候的缘故,塞北农村的窗户和现在城市里的窗户是不一样的。这里冬季绵长农户家为了保暖,窗户上玻璃一般仅占较小的比例。窗户的上部是由许多的小方格子构成,下面是几块透明的玻璃。延续几代人的生活方式,人民习惯在小方格子上面贴一层窗花。窗花也正是因为是要贴在窗户上欣赏的,因此窗花的用色须浓艳,浓重的颜色恰如其分地表现了窗花的特点。

2 隆德剪纸的名家名作

说到隆德剪纸,不得不提的就是张炜,宁夏隆德人,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自小和奶奶学习剪纸。即继承老一代人传统艺术的基础,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又学习和吸收其他剪纸及各种艺术造型优点,不断进行创新,创作出大量有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的优秀精品。他不仅会创作出表现民间传统节日的剪纸,同时也会刻画出一些体现现代生活题材的剪纸艺术。他的剪纸艺术风格粗犷质朴,大气磅礴,剪纸刀法精湛,内容隽秀。

由于传统的模式经过长期的历史锤炼,模式比较单一,用传统文化的元素表现现代的生活,是很多剪纸艺术家遇到的问题。他的剪纸代表作品有《十二生肖系列》《神话故事》《红军长征系列》等等,他还创新将剪纸和木刻技术结合起来,应运现实生活主义表现手法,创造出诸如《过六盘》《回民赶集》的等大量工艺精品,他的艺术作品都包含着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对现代生活的浓烈表达,乡土气息浓郁,现在大量的作品在海内外也收到喜爱,市场供不应求。

宁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由于地理原因这里冬季寒冷漫长,大部分农村妇女农闲时在家就剪些窗花,做点刺绣来装饰家庭,时间长了技艺越来越熟练。在隆德农村还有一位叫虎凤英的回族妇女,是当地出名的剪纸艺术家,她的作品多次参展,并获得多种奖项,代表作品《庄户人家》《放牛娃》等等。她的作品对传统文化表现的淋漓尽致,创造出大量表现现代生活的作品,作品构思精巧,巧妙地将剪纸与绘画结一体,技艺十分娴熟,不愧为杰出的民间剪纸艺术家。

3 剪纸与现代设计的应用

剪纸艺术本身就是一种雕刻艺术,可以与其他雕刻艺术形式如,砖雕、木雕、石刻、版画等相互贯通。我们认为剪纸艺术的未来发展就是将剪纸艺术和奇特艺术形式有效的结合,互相借鉴,使之更好的形成一个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链条。

3.1 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将剪纸作为创作元素,可以吸收运用到景观设计中去,景观设计作品首先要有美感、有内涵、有文化底蕴,剪纸是民间生活的艺术结晶,本身的文化内涵就十份深厚与景观相结合,必然扩大景观的影响和艺术魅力。北京市怀柔区琉璃庙镇狼虎哨村,充分利用剪元素与现代新农居相结合,创作了新农村“剪纸墙”。在新农村建设中,该村既注重硬件建设又不忘农民精神文化的需求,把每家每户的墙上用“丰收图、花鸟、牛羊、民俗、农事”等剪纸作品装饰起来,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整齐的村舍加上精美的剪纸图案,成了山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彰显狼虎哨村的文化魅力。

3.2 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上海世博会广东馆的设计灵感同样源自剪纸艺术,方案来自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年轻的建筑师肖毅强的“剪纸骑楼”。广东馆位于中国馆馆内,是一个小型的室内建筑。广东馆的骑楼造型之所以靓丽,很大程度上是依靠里面的光源烘托。金属呈现出剪影的神色效果,而剪影的创意也跟光影是息息相关的。如果搬到室外,“剪纸骑楼”就会黯然失色。这就是剪纸艺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很好利用。

3.3 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剪纸是我国民间一项传统技艺,它是一种文化,一种尽在不言中的美,将其艺术特色用于服装设计中二者完美的结合。发展剪纸特色的服装,利用剪纸的镂空艺术形式和图形的写实与夸张,将服装的艺术性提高到文化审美的高度上,这样不但可以增加剪纸艺术的附加值,也会得到大众的喜爱。

剪纸呈现的内容不论简单还是复杂,最终呈现出来的是一张平面的效果。但是,当把剪纸工艺运用到服装上的时候,它就变成了三维立体效果。服装设计中利用剪纸元素不能直接照搬民间剪纸的风格特点,而是要运用大面积阳纹与阴纹的对比,就是大块的面积和大块的镂空对比,才能突显它的图案,这是十分重要的因素。

4 保护传统剪纸艺术保护与开发时注意问题

剪纸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剪纸是中华民族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宁夏固原剪纸是一个很好的产业化案例,但是在产业化过程中最危险地事情就是将剪纸作品成为简单的机械复制,就会失掉它的内涵。创作速度过快,产业化的剪纸作坊生产量过大,机械的模仿,导致很多形象雷同、到处泛滥的剪纸产生,经现代科技手段制作而成,压模制作、簿纸刻制、电脑制版等批量生产方式极大地降低了成本,有些标价几十元甚至上百元的剪纸成本只要几分钱。没有创作主体的剪纸不能算艺术,更谈不上什么文化内涵了。

我们应该注意到,所谓的产业化只是一个推广方式上的产业化,而不是生产方式的产业化。只有手工生产,才能保留他们的艺术价值,否则所谓的作品只是一堆废纸,有限的数量更能显示其珍贵和独特价值。

【参考文献】

[1]褚兴彪.中国剪纸的象征[D].苏州:苏州大学,2006.

[2]田传江.民间剪纸能手[J].民俗研究,1998(3).

[3]张昭阳.民间剪纸符号学研究[J].美与时代,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