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学生作文精选

中学生作文精选

中学生作文精选

中学生作文精选范文第1篇

成都美景作文1

我的祖籍在四川,今天,我们全家来到了四川的省会城市——成都。我对成都的第一印象是环境优美,干净文明,成都还是个旅游的圣地,我要为你们介绍几个值得一看的景点。

这段时间我正在读《三国演义》的连环画,游览“武侯祠”令我获益匪浅。武侯祠是纪念三国蜀国丞相诸葛亮的祠堂。诸葛亮生前封武乡侯,死后溢号忠武侯,后人便尊称他为武侯。这里是刘、关、张三兄弟结义的地方。在这里面还有“结义庙”、“桃园”、“刘备墓 ”······

我们先从正门进入武侯祠,跟着导游,沿着林荫小道,来到走廊中,走廊边雕刻着所有为蜀汉出过力的将军,有功劳大的,流芳百世;有功劳小的,默默无闻。第一个是赵云,第二个是关羽,然后是马超、王忠、姜维……然后,我们又来到了右手边的文臣廊,这里排列着蜀汉的文臣、谋士。有诸葛亮、马良、马畏、庞统等。武将们一个个大腹便便、手拿武器,有的坐着,有的站着,我被武将们身上所具备的英雄气概所震慑;而文臣呢,端端正正的坐在椅子上,手那拿一块牌子,肚子也小小的。文臣们脸上流露出的聪明才智使我深深佩服。

走出文臣廊,我们来到了刘备殿。殿正中坐着的就是刘备,旁边还有两个侍从。刘备头戴王冠,手拿文书,大概正在听朝吧!参观了刘备殿我们又游览了关羽、张飞殿以及碑碣、匾联等。最后,我们来到了诸葛亮殿。这儿雕刻着一座高大而又威严的诸葛亮像,诸葛亮手拿一把孔雀一样的鹅毛扇,他身穿官服,头戴乌纱帽。他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的塑像旁边有一只大鼓,它在战场上,作战时它可以当鼓敲,而在吃饭时把鼓倒过来又可以当锅来烧饭,一物两用。人们为了纪念诸葛亮,把这鼓叫做诸葛亮鼓。诸葛亮身旁放着诸葛亮史迹、三国时期大各种兵器……

第一天的四川成都武侯祠之旅,让我更加了解了诸葛亮,了解了三国。

成都美景作文2

早上我们乘座305公交车来到金沙车站, 再转乘一次车就到了人民公园。

公园里正在开书市,十分热闹。到处都是书摊,摊前都站满了人群。各种各样的书应有尽有。我们到处转悠起来,东瞧瞧西看看。行道上人山人海,十分拥挤。道旁绿树成荫,各色各样的菊花芬芳竞开,绚丽多彩。鱼缸里各种各样漂亮的金鱼,正自由自在地畅游着。池塘里许多小船划来划去。露天茶馆里坐满了聊天的人们,一片喧闹声。

我来到一个糖画摊前, 见一个阿姨熟练地用糖画画。她画有蝴牒、桃子、蜻蜓、鼠、鱼、鸟。画得最好的是一条龙。爷爷给我一元钱去碰碰运气, 结果我转得一只蝴蝶。又好吃又好耍。

不知不觉我们逛到了晌午。

我们走出公园又步行到天府广场。这里车来人往川流不息, 人们喜笑颜开。

气球托起的巨幅标语在广场上空随风摇摆。

白色大理石雕塑的巨型毛爷爷塑像, 在广场正北面屹立着。毛爷爷挥着右手, 好像是在指挥全国人民,要乘胜前进去争取更大的胜利!在塑像基座前下方摆满了各种鲜花, 并用醒目的花色组成“欢度国庆”四个大字。

下午,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我们又乘车返回到郫县。

成都美景作文3

中秋节的那天,我和爸爸妈妈去了动物园。我刚到门口,就迫不及待的想进去了。

进入动物园,顺着林荫大道,我看到了活泼可爱的黑猩猩,懒洋洋的大熊猫,凶猛无比的老虎和狮子,温驯可爱的小山羊……,动物可真多呀!

在我印象中,最深刻的还是那两只黑猩猩。它们其中一只又活泼又机灵,我暂且叫它机灵的猩猩。另一只很懒,经常坐在一旁发呆,我就给它取名呆猩猩。一位叔叔扔了几颗花生进去,机灵的猩猩立刻捡起花生。呆猩猩还坐在一旁发呆呢,当它发现机灵的猩猩坐在那里津津有味的吃花生时,才反应过来,急忙去抢花生。两只猩猩你追我赶的追逐起来,树上、秋千上到处都晃动着它们的影子。眼看就要追上了,机灵的猩猩把最后一颗花生扔进了嘴里。呆猩猩没抢到,气急败坏的眦着牙齿、捏紧拳头,箭一般的速度冲向游客,使劲敲打玻璃,好像在发怒的说:“你们这些人真讨厌!为什么只给它吃花生呢?”游客们惊吓得退了几步,而后又哄堂大笑起来。

看,动物多可爱呀!它给我们带来了快乐,所以大家应该爱护动物!

成都美景作文4

今天我们来到青城山参观。可爬到半山腰就累了。那里人很多。最好玩的是索道,妈妈说东西掉下去就捡不回来的 ,我很想故意扔一个东西下去。

下午看都江堰。有些地方水流得很急,水很干净。有些地方河是干的。我看到了大闸门,这是控制水流的。

公园很大,我在桥边的一个地方用石子写了“杨乐童到此一游”。手一擦就能够擦掉的,妈妈说不算乱涂乱画,小马叔叔给我拍了照片。

成都美景作文5

今天,我们来到了成都。在路上,我惊奇地发现油菜花竟然开了,它的花杆又嫩又绿,花心、花瓣金灿灿的,漂亮极了。

安排好住宿,我们去了锦里。锦里的房子像电视中古代的房子,房檐下、街道上到处都挂满了红红的灯笼,看起来很喜庆,我一下子感觉到了过年张灯结彩的样子。及里还有很多美味的小吃,只是大多数都是又麻又辣的,吃了后我觉得最想要着火了一样,这下我知道了四川美食以麻辣为主。

我发现,我竟然喜欢上这里了。

相关文章:

1.成都游记作文范文600字5篇

2.关于成都游记的作文400字5篇

3.成都景色游记作文600字满分范文

中学生作文精选范文第2篇

记得《晚安,我的星星》中,那个善良的小老鼠也有这样一颗星星,不同于这颗星星,它的那颗没有耀眼的光芒,但是它却十分珍爱它。对于它的喜爱甚至超过了所有的动物。每天晚上看着它,就像看着自己最好的朋友,即使它“生病”了,也不放弃它,并且帮助它,陪伴它。一直到天明靠近。

朋友?多么温暖的词汇。我也有这样一个朋友,一个像星星一样的朋友。她,很平凡。但是我很珍惜她,就像珍惜自己的所有。

我们相识已经十一年了。现在的我也才刚步入成年的门槛,可想而知,这份从小一起长大的情谊已无法用友谊来诠释它的含意。虽然相处的过程有些磕绊,但正如这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谁又能保证两个人拥有完全相同的性格呢?已经不记得第一次见你时拥有怎样的心跳。但是我们相处的每一个精彩片段都深深印在我的脑海。

你是我的星星,总是在我孤单时,给我带来温暖。你总说我是一个纠结的人,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活泼开朗,可是总有一股淡淡的寂寞与孤单。你也曾霸道的宣誓:我的世界里有你一个人就好,已经足够热闹。我喜欢一个人在操场上遛弯,静静的感受那一份淡淡的忧愁,枫叶在风的舞动下沙沙作响,操场上空无一人,就好像与世隔绝了一般,我站立在那里,渺小的就像大海里的一滴水珠,这时我会害怕,但是更加孤单。因为我总是一个人,一个人。“嘿,你怎么总是一个人在这里啊?害得我好找。走,一起去玩吧。”你微笑着,风吹动你的头发,就像落入人间的精灵。不同的是,你拥有一双更加灵动而又明亮的眼睛,像星星一样的眼睛。我深陷其中,不再感到害怕与孤单,反而有一股暖流注入心间,温暖而又美好。

你是我的星星,总是在我迷茫时,给我指明方向。那时的我们还在上初三,每天都被试卷,资料压的喘不过气。班里的学习氛围一直都很好,每个人都在努力,每个人都在进步,可是,我的成绩却在一次又一次的下降,那是的我哭的很厉害,泪水像是读懂了我的心事,一直在流淌。你坐在我的旁边,一直默默的陪伴我,等我情绪稍微好点,你问我:“你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吗?班里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自己的目标与方向,他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你呢?一直处于迷茫状态,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更是不知道自己想要考取哪所学校,难道是‘家里蹲’?”是的,你说的都对,我对自己的未来确实没有过规划。望着湖里静静的水,再静静的看着你,我突然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又是什么才是我真正想要的。

你是我的星星,总是在我失落时,给我带来力量。我不会说话,语言表达能力又不好,经常说的话与我想要表达的意思相隔甚远。因此,经常被人误解,我很困惑,也很苦恼,但更多的是失落,我开始讨厌自己,也变得不爱说话。那天,你送了我一张明信片,背后写着这样一句话:友情不是一幕短暂的烟火,而是一幅真心的画卷;友情不是一段长久的相识,而是一份交心的相知。至今,我仍然保留着这张明信片,是它在我失落的时候,给我带来力量。每当看见它,就像看见你一样,回想起自己曾经的点点滴滴。那段像星星一样闪亮而又美好的过去。

席慕容曾说过:人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见你。

中学生作文精选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精神文化需求;调查

精神文化需求是指人在社会生活中进行社会行为规范、价值判断和建构思维模式的观念形式、意识要素,以及为了生存和发展而希望获得精神文化成果的需要。大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主要包括三方面:基础型精神文化需求,享受型精神文化需求和发展型精神文化需求。其中,基础型精神文化需求主要包括求知需求、归属需求、社会交往需求、尊重的需求。享受型精神文化需求主要包括文化娱乐状况,发展型精神文化需求主要包括发展需求、理想需求和信念需求。生活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其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受到影响,呈现出时代特点。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本研究

使用大学生精神文化需求问卷对浙江大学、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嘉兴学院、浙江财经大学以及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共6所高校的1002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的基础型精神文化需求现状与分析

大学生的基础型精神文化需求主要包括求知需求、归属需求、社会交往需求、尊重的需求,本研究主要从这四方面来分析大学生的基础型精神文化需求。大学生的求知需求状况分析。在本研究中主要从大学生最希望获取的知识、获取知识的渠道两方面进行考察。关于“在上大学期间,你最希望获得以下哪方面的知识”的回答中,31.2%的大学生选择专业技能知识,32.9%的大学生人选择社会交往知识,32.0%的学生选择综合能力素质,说明大学生的求知需求比较多元化,已不再仅限于专业知识技能学习,更加注重学习社会交往知识以及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在你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的回答中,51.2%的大学生选择教师的课堂教学,23.5%的学生选择同学们的交流学习,19.7%的学生选择通过书籍自学,而5.7%的学生选择网络自学,说明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但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学习更加方便、自由和灵活,部分学生开始选择网络自学。大学生归属需求状况分析。本研究主要从交往对象为大学生提供的支持和帮助两方面来考察。

在“你最希望从他人那里得到哪方面的支持”的回答中,38.6%的大学生选择了精神方面,16.4%的大学生选择了经济方面;在“他人为你提供帮助的主要方式”的回答中,80.17%的学生选择心理帮助,19.2%的学生选择物质帮助,这两题说明了大学生更希望能够得到精神上的支持与帮助。在“你认为他人提供的帮助,是否满足了你的实际需求”的回答中,18.9%的大学生选择了很好地满足了需求,70.7%的学生选择了满足了一些,只有10.5%的学生选择没感觉和没满足,说明大部分大学生归属的需要从自己的交往中得到了较好满足,但也有部分大学生的归属需要没有得到较好的满足。大学生社会交往需求状况分析。本研究主要从人际关系现状、对人际关系是否满意等方面来了解大学生的社会交往状况。在当前新媒体发达的时代,电话、网络在人们交流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极大影响着人们的交流方式,53.8%的大学生与他人交流的最主要方式是“面对面的交流”,28.3%的大学生与他人交流的最主要方式是网络交流,体现出大学生的交流方式虽然具有一定传统性,但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越来越多大学生开始通过网络进行交流。

在对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满意度进行调查时发现,14.1%的大学生对自己的人际关系非常满意,50.2%的大学生选择了比较满意,而30.8%的学生选择了一般,调查结果说明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人际关系不是特别满意。尊重的需求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渴望交往对象对个体认同的一种精神需求,本研究主要从大学生在家庭、朋友和学校受尊重的程度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50.9%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在家中非常受尊重,36.7%的学生认为自己在朋友中非常受尊重,29.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在学校中非常受尊重,可见,大学生在家庭、朋友、学校的“非常受尊重”的程度依次递减,在家庭中的受尊重程度较高,但在学校的受尊重程度较低,反映出大学生在学校期间的尊重需求没有得到较好满足,需要高校的教育者在教育中注意方式方法,让大学生在受教育的同时感受到充分的尊重。

(二)大学生的享受型精神文化需求现状与分析

在享受型精神文化需求方面,本研究主要针对大学生的文化娱乐活动进行调查,包括文化娱乐活动的形式、上网的主要目的、学校的文化娱乐质量以及愿意参加学校的哪类活动。在文化娱乐活动方面,44.3%的大学生选择看电视,70.5%的学生选择看电影,70.8%的学生选择上网,45%的学生选择看书。而选择唱歌、运动健身和旅游观光的人较少,可见,大学生的文化娱乐活动主要是看电视、电影、上网和看书,娱乐活动较丰富。在上网的目的方面,16.4%的大学生选择了用于学习和查阅资料,54.4%的学生选择用于玩游戏和看电影,说明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用来娱乐。在学校的文化娱乐质量方面,5.7%的学生选择非常好,36.1%的学生选择比较好,47.7%的学生选择一般,8.5%的学生选择不好。可见,大学生对于学校开展的文化娱乐活动的满意度不高。在愿意参加学校的哪类活动的调查中,27.5%的大学生选择各类比赛,43.2%的学生选择公益活动,24.9%的学生选择知识讲座。这一结果表明比起纯粹的知识传授类活动,大学生们更愿意选择实践类活动。

(三)大学生的发展型精神文化需求现状与分析

在发展型精神文化需求方面,本研究主要从大学生的发展需求、理想需求和信念需求方面进行调查。在大学生的发展需求方面。关于“上大学的首要理由”的调查中,63.3%的大学生选择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好工作,实现个人价值,说明当前的大学生有强烈的自我实现需求,期待能够实现自我价值。关于“对待学习的态度”的调查中,55.1%的大学生认为应努力学习并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工作能力,但也有28.1%的学生选择不必非常努力,只要考试通过就行,可见,大部分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是认真的,但也有部分学生对学习持消极态度。关于“在大学期间,你认为最应该做的事”的调查中,15.8%的学生选择获取知识,72.2%的学生选择提高综合能力和素质,说明大学生对自身的要求较高,希望通过大学阶段的学习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大学生的理想方面。关于“进入大学后是否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的调查中,39.0%的学生选择有近期目标,48.5%的学生选择有远期目标,而12.5%的学生选择没有目标。可见,大部分学生有自己的奋斗目标,部分学生缺乏目标。关于“激励大学生奋斗的原因”的调查中,62.1%的学生选择自我价值的实现,23.6%的学生选择早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关于“追求的价值目标”的调查中,77.6%的学生选择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价值。在大学生的信念方面,调查显示有近半数的大学生希望入党,对共产主义有较强的信念,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想为他人和社会多做贡献,但也有部分学生申请入党的动机比较功利。

三、结语

通过以上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总体上处于良好状态,在基础型精神文化需求方面,表现出较强的求知欲,对知识的渴求不再局限于专业知识方面,更加注重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获取知识的方式不再局限于书本和课堂教学,小部分同学会选择网络课堂进行学习;社会交往方面,大学生除日常的交流外,更多地使用网络进行交流,人际关系总体较好。在享受型精神文化需求方面,大学生的文化娱乐活动主要是看电视、看电影、上网和看书,娱乐活动内容较丰富,但多数的娱乐文化活动是通过网络来进行的,且上网的主要目的是娱乐;大学生对学校当前的文化娱乐活动满意度不高,参与积极性不高。在大学生的发展型需求方面,大部分大学生有强烈的自我实现需求,期待能够实现自我价值,但也有部分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较为消极,缺乏学习目标。针对大学生精神文化需求中存在的问题,作为高校应多样化思想政治教育途径,通过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创新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创新课外活动模式等方式,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作用,不断满足大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正确引导大学生精神文化需求的走向。

参考文献

中学生作文精选范文第4篇

一、挖掘文本的艺术特色和作文技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选修课程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服务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让学生的“学”有更多的空间、更充分的感受。《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是选修课程,语文的特点不容忽略,不能遮盖。

在教材资源开发、利用上,我们特别注意利用这些课文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因为选文都文质兼美,鲜明的人物形象、高超的艺术手法、典型的艺术语言、优美的艺术境界等,都值得我们去品味、去感受、去学习。

提取课文中对语言表达能力和作文能力有帮助的内容,并将其作为训练的素材。下面语言表达训练试题的素材取自选修教材,覆盖仿写、连贯、压缩等能力:

例1:仿照下面例句,以“幼苗”为对象,另写一段话。要求,运用例句所有修辞格,结构基本相同。(选自《菜园小记》)

那些新芽,条播的行列整齐,撒播的万头攒动,点播的傲然不群,带着笑,发着光,充满了无限生机。一棵新芽简直就是一颗闪亮的珍珠,一畦菜怕不就是一首更清新的诗?

仿写:_____

例2:调整下面画线语句的结构,使前后更加连贯自然。(选自《菜园小记》)

果园也是花园,那园里花的种类不少。木本的有蔷薇、木槿、丁香;还有凤仙、石竹、夜来香、江西腊、步步高等草本的。草花不名贵,但是长得繁茂泼辣。菜地的周围,甬路的西边,园里的角角落落,到处都是。

二、挖掘文本的艺术内涵和形象特质,培养学生个性化解读和自主学习能力

课改对各个模块修习的课时作了比较大的调整。这就给如何更深入、透彻地学习必修和选修模块提出了难题。如果按过去的课时安排教学,18篇散文的教学内容难以完成,选修计划难以落实。如何把更深入的研究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选修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主体?我们对18篇散文的特点进行分析,在“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特点基础上,我们发现,这些课文中富有鲜明形象特征的文章居多,如《大连丸上》《道士塔》《春联儿》《豆腐颂》等。既然作品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具有鲜明的形象特质,我们就要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创作课本剧,让他们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

鲁迅先生的《灯下漫笔》被学生演绎成《换钞记》,余秋雨的《道士塔》被学生改编成《看那塔顶的太阳》《敦煌劫》,林海音的《豆腐颂》被编剧成《卖豆腐》。

选择合适的课文作改编的底本,班内分成若干组分别进行剧本创作,班级内部评选优秀剧本,每班选派学生参与优秀剧本的排练,全校范围内调演,公开汇报演出。这一系列过程,学生查阅资料,编写台词,揣摩情感,选择道具……如果缺乏对教材的深入解读,如果背离文本的基本特点,如果窜改人物的性格与情感,都可能落入被“枪毙”的境地。经过充分的酝酿,精心的排练,学生们奉献出了一台台精彩的课本剧。学生们真正体会到“学”的方式绝不只有课堂教学一种。

三、挖掘文本的思想内涵和丰富意蕴,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

《课标》对散文选修课的教学指导意见是:“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纵观《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的18篇作品,每个单元都体现出鲜明的主题:抨击时弊,忧思家国;峥嵘岁月,挥斥方道;纵论人生,阐释哲理;感悟自然,陶冶性灵;思亲忆友,展示情怀;天涯赤子,心系中华。不同的主题体现着不同的思想内涵和民族意蕴,在教学中要突出这个“不同”,让学生对民族精神有所了解。

如何挖掘文本的民族精神内涵?以第一单元为例,这三篇作品都贯穿了“爱国、忧国、期盼国人奋起的情怀”,然而,其具体表现和表达的方式却不完全相同:

中学生作文精选范文第5篇

论文摘 要:2000年新修订的中学语文教材中所选入的外国文学部分改革力度很大:外国文学作品比重明显增加,且人文气息、育人功能得到加强。但从一个从事大学外国文学教学的教师角度,从培养大学生基本素养的角度来看,还存在一些缺憾。最显著的就是对西方人文精神突出不够,而且作为西方文学源头之一的古希腊、古罗马文学罕有作品入选。

语文是人文学科,语文教育的真谛是育人,育人的核心是塑造人格。在人类绵长的历史发展中,一些有良心、有责任感的人文知识分子满怀对人类的关注和爱心,对人的存在、本质、价值,生命的意义,人类的命运、困境、信仰,社会的出路以及人类的终极价值追求等一系列基本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思索与探讨,并力图在生活中去努力实践和追求人生的最高境界和价值,即人性与社会的真、善、美,这样的关怀精神就是人文精神。如王晓明先生所说:“一批人文知识分子提倡一种关注人生和世界存在的基本意义,不断培植和发展内心的价值需求,并且努力在生活各个方面去实践这种精神的需求,他们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人文精神’。”[1]也如袁进先生所认为的:“人文精神是对人存在的思考,对人的价值、生存意义的关注,对人类命运、人类痛苦与解脱的探索。人文精神是形而上的,属于人的终极关怀,显示了人的终极价值。”[2]

由于中西方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不同,仅仅用中国传统文化来教育和熏陶我们的学生,已经很难适应当今竞争激烈的世界形势。因此,培养兼具东西方文化特长,既具有中国传统的群体人格,又具备鲜明个性,具有西方人文精神的学生,是时代的需要。目前,中学生接受外来文化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语文课本。由于中学语文教材发挥着介绍外国文学作品和西方人文精神的窗口作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学习外国文学的优秀篇章,在进行语文教学的同时,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是中学语文教学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2000年3月,新修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正式颁布施行。新大纲在“教学内容和要求”中对选文的要求及课文的比例明确提出了“兼顾外国作品”的说法;初中新课标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提出“教材要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3](P11)的观点。

新推广的中学语文教材共选入外国文学作品52篇(其中包括2篇美籍华人的作品),入选课文总篇目324篇(高中144篇,初中180篇),占中学语文总篇目的14.5%,与1983年版相比,外国文学作品入选的比重明显增加,共增加了28篇。这说明整体教学指导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选文的人文气息、育人功能得到加强

人文,首先是指人类文化,人类文明,人类一切文化现象的综合。它的核心是人文精神,即人类一切美好高尚的感情:真、善、美、健、富、圣。这种变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旧版本中有几篇课文所反映的人文精神,初中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在新版本中就没再选入。

节选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文中,保尔在养伤期间到他的战友墓前悼念时对人生作了思考:“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呢?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默默无闻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毕生精力和全部心血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文章宣扬了为革命奋斗,为革命献身的精神,这些革命战争题材的文章曾激励几代人去英勇奋战、保家卫国,求得民族解放。进入二十、二十一世纪,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主流,这样的文章就不太适合现在的中学生了,并且再拿出“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样的诗句让学生背诵,对于生活在自由国度中的他们也不会有太深刻的感受,理解起来也比较费劲,像这类作品应放到高中、大学阶段学习。

2.教材中保留的传统篇目在教学指导思想方面,也注意淡化对社会、政治的批判色彩,增强文章的人文性。

例如:《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以前人们认为它的主题只有一个,即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亲情的泯灭,道德的沦丧,只剩下裸的金钱关系。但新版的教师教学用书中则呈现了两个主题:一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二是小人物生活的辛酸。在教学建议中是这样阐述的:“以前对这篇小说的认识,比较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基于金钱之上的利害关系,学生可能有新的思考,要鼓励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可见“政治标准第一”已经让位于人文和人性思考了。

(二)选文突出了“文学味”

所谓“文学味”的重要标志就是富于情感和美感,主要是语言美和情感美。课本中新增加的篇目许多都具有很强的文学味,学生在阅读中,会感受到作品的魅力。这种美在不同的文章中也各有侧重。

1.语言美。优美的语言犹如一个人漂亮的外表,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熟悉外国文学史的人都知道,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作品语言就十分优美,中学课文中有节选的《哈姆雷特》中最经典的一段内心独白:“活下去还是不活,这是个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痛,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死了,睡着了;睡着了也许还会做梦;嗯,阻碍就在这儿:因为当我们摆脱了这一具朽腐的皮囊以后,在那死的睡眼里,究竟将要做些什么梦,那不能不使我们踌躇顾虑。”

2.情感美。选文注重以情动人。莎士比亚的喜剧代表作《威尼斯商人》中商人安东尼奥为了解救朋友,把自己的船队抵押给犹太人夏洛克,甚至拿生命去做赌注。文中莎士比亚赞美了文艺复兴时期所崇尚的美好的友谊、爱情等情感。

学生从这些作品的学习中,能很直观地看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每篇文章中人物身上的美好品质都对学生起到陶冶的作用,这就比直接讲大道理效果要好得多,而且学生在阅读中,容易形成自己的道德行为标准,用以律己,用以评价他人。

虽然新版本的改革力度很大,外国文学作品的选材可谓广泛而多样,从文艺复兴到现代主义,欧美和亚洲作家都有作品入选,题材也涉及到小说、戏剧、散文、科普文章、诗歌等多种形式,但从一个从事大学外国文学教学的教师角度来看,从培养大学生基本素养的角度来看,还存在一些缺憾。

(一)所选的外国文学作品对西方人文精神突出得还不够

考察初中现行语文教材中的外国文学作品,不难发现,关于美德教育的内容有许多与中国几千年延续下来的儒家思想所倡导的品质是相同的,但对中西方各自的特点的反映并不鲜明。如人教版《伊索寓言·赫尔墨斯和雕像者》中,神使赫尔墨斯来到雕像者的店里,听说天神宙斯的像要三个银元,神后赫拉的像一个银元就卖,他想自己的雕像一定会比这两位神的雕像贵,谁知一问,只要买了那两个雕像,他自己的雕像却只算个添头,白送。这个故事告诫人们不要爱慕虚荣;又如人教版第三册《我的信念》中,居里夫妇发现了镭之后,并没有申请镭的专利,虽然抛弃了一笔财富,但他们坚信这是对的,这是一种大公无私的表现,到了晚年他们只“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住到乡下以免“受人事的干扰和盛名之累”,这又表现了他们安贫乐道的人生追求,并且这篇文章的开篇就告诉人们“生活对于任何一个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还有《最后一课》中的爱国意识;《皇帝的新装》中嘲笑了爱慕虚荣,赞美了诚实和勇敢;《威尼斯商人》赞美友情,批判夏洛克的奸诈贪婪。

这些内容在中国历代文学作品中都有反映,中学课本选文中,也弘扬了相同的精神品德。如孔子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中蕴含着的坚强;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中写出了中国人应有的骨气;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儒家以“仁”为本、重仁爱人、救世济民的生命价值选择和所倡导的忧患意识“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4](P119),在文学家的自我人格塑造和作品抒写中被强烈地表现为忧国、忧君、忧民的悲患情感和入世精神,并普遍存在于中国文学艺术之中,这决定了中国诗词的特种基调。

上述美德是中西方民族共同拥有的,它能促使一个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是一个民族得以发展壮大的根本动力。当代中学生应该学习,更应当继承、发扬这些优秀品质。

在崇尚这些共同美德的同时,中西人文精神又具有各自的特点,西方民族更喜欢那些发扬个人才智、积极进取、勇于冒险、追求财富等充满个体自由精神的品质;而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熏陶出来的人大都看重自己在社会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他们用善良、忍让、中庸、循规蹈矩、“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等道德训诫来指导、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表现出一种温文尔雅、谦恭礼让的群体人格特征。

目前中学课本新选文章是否突出了上述中西文化的不同特点呢?仅就教材所选的外国文学作品来看,笔者认为还不够。

像苏教版初、高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外国文学作品,更多倾向于一些小品文、名家的散文,有一些作者是科学家或知名人士,而不是专业的作家。至于一些名著节选如《格列佛游记》、《威尼斯商人》、《热爱生命》和《老人与海》、《奥德赛》、《名人传》、《堂吉诃德》、《变形记》等倒是能很好体现西方的人文精神,却只是被放在了名著推荐这一块,教师只是推荐学生欣赏,不直接指导,学生学习效果很不理想,更别提通过作品让学生深入理解西方文化了。另外,即使有老师指导,有的老师还是未能摆脱公式化、概念化的批评理念,没有完全实现新课标的要求。

(二)对古代西方文学重视程度不够

新版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的选材广泛多样,但作为西方人文思想源头的古希腊文学却罕有作品入选,这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憾。神话、悲剧、史诗作为古希腊文学对后世影响比较深远的三种文学形式,处处折射着人性的光辉。这些文学作品在描写人对现世价值的追寻、人与命运的矛盾和抗争中展示着人性的活泼与美丽,表达了对智慧与力量的赞美推崇以及个体与整体应当协调发展的理性精神。古希腊文学的基本精神就是生命意识、人本意识和自由观念。

比如古希腊神话中智慧与力量的象征——女神雅典娜,教会人们驯马,制造车船,赐给人们犁耙、纺锤和织机,赐给人间法律以维护社会秩序,得到人们无限的赞美与膜拜。普罗米修斯反抗宙斯的禁令,把天火盗给了人类,尽管被钉在高加索的悬崖上受尽了酷刑,但他依然坚强不屈,显示出一种刚强的自由意志。阿喀琉斯明知生命的短暂与有限,但却无视神谕,驾驭生命之舟勇敢地生活,宁愿在战场上英勇地早死,也不愿默默无闻而长寿。俄狄浦斯王坚决反抗无理的命运,为求知求真付出生命的代价,勇于为自己所犯的罪过承担责任。奥德修斯满怀信心地迎接暴虐自然的挑战,最终凭借智慧与力量战胜了自然,被希腊人看作推动历史前进的英雄而吟唱歌颂。

古希腊文学雄大活泼,浪漫拙朴的表现形式极易感染学生的情绪,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人文理念教育,而这些优秀作品在各地各版的新教材中几乎都没有提及,不知是不是担心古希腊作品中所表现的浓烈的原欲性、对感性生活的追求会给学生带来负面的影响。其实大可不必如此,在信息高速传播的今天,古希腊对于学生来说早已不是一个陌生的世界,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能加以正确的引导,相信会是锦上添花。教师只要通过引导解读,使学生了解“神人同形同性”是古希腊神话的一个显著的特点,神话就是人话,对于原欲的表现是古希腊人对自由人性的渴望,是人类自觉意识觉醒的表现,也是任何民族价值观形成的必由之路就可以了。

中学生正处在漫漫人生路的开端,在信息交流如此快捷的今天,快餐式的阅读成为中学生阅读的主要取向,在读物的选择上追求自我、自由,渴望自己的情感被尊重,自己的压抑被理解,自己的心境有共鸣,所以一些直白的、叛逆的、自我的,甚至玩世不恭、无厘头的漫画、网络读物成为中学生的选择,呈现出一种“浅阅读”的倾向,如此发展下去将会导致他们人文素养的平面化、平庸化、低级化和审美情趣世俗化。与其让学生自己不加选择地阅读作品,不如教师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起自由、平等、尊重人性、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对有关人类生存和社会变迁的一切事物都抱有一种终极关怀心理,培养他们更具现代意义的人文素养。借助西方文学作品来实现这一目标是教育中学生的一个重要手段,因为人文精神一直是西方文学的主调,也是新教材改革的一个重要价值尺度,将优秀的西方文学作品与我国的文学发展联系起来,在对比中阅读,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外国文学作品的优秀之处,使他们从心底乐于接受世界多元的文化。

[1]王晓明等:《人文精神寻思录》,读书,1994年,第3期。

[2]袁进等:《人文精神寻思录之二》,读书,1994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