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论语心得读后感

论语心得读后感

论语心得读后感

论语心得读后感范文第1篇

自古就有一部《论语》治天下之说,中国的统治者也有很多人用此治理天下,在今天这个日新月异,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现实生活中的处处不合时宜,让每个人都难免会感到有缺憾事和不如意感,也许我们无力去改变事实,而通过《论语》的解读,可以改变我们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之中的缺憾和苦难,如何在工作中把这种缺憾转化为动力和力量,把工作做得更好更实。人生百年,孰能无憾?人这一生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不如意的事情。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还要尽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我们中国人传统的道德理想,《在论语》中孔子谈理想时,并不认为志向越高远就越好,真正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内心定力与信念。无论你的理想是大是小,实现所有理想的基础,在于找到内心的真正感受,一个人的内心的感受永远比他外在的业绩更加重要。

我们都想要建立一个大的坐标,让我们从自知之明去建立心灵的智慧,在我们每一天忙碌的间歇里面,给自己一点点心灵的仪式,而不至于像个人格分裂的演员一样不敢面对自己的内心,其实在今天这样一个后工业文明的社会里,于丹的论语读后感所想传递出的是这样一种温柔的思想力量,淡定的、清明的理念,它鼓励了我们对内心的关照,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理想是有根的。

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社会环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从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其实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朋友也如此,从身边朋友的身上也可以直接的反映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好的朋友如一本好书,他可以打开整个你的世界,让你接触到外面的精彩。对方是什么样的人,你只要观察他的社交圈子,就可以看到他自己的价值取向,朋友的好坏可以影响到你的人生。

论语心得读后感范文第2篇

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论语难懂,给人一种枯燥的感觉。而于丹教授却用通俗易懂、朴实无华的语言和一个个震撼人心的小故事对《论语》中孔子的一些为人处事作了经典的诠释。使我们对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有了一个再认识,也使孔子的形象在我们的眼中变得清晰、亲切而温暖。对我的生活观、为人处事观、教育教学观等各方面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第二届上海市十大“平安英雄”颁奖晚会上,当主持人问黄埔区法官徐文娟“为何在调解上成绩斐然”时,她说是小学班主任杨老师的一句话鼓励她努力、勇敢、奋进。由此可见,教师的言行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下面从两方面谈谈体会:

一、让“快乐”陪伴我们的教师。

孔子说,“居之无倦,行之以忠,”他主张“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这就强调教师要有爱岗敬业的精神和终身学习的理念。作为一名教师,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水平,以较高的水平去完成自己的任务,努力教好自己的学生,向他们传授有用的知识,让他们有所发展。还应利用平时的休息时间来不断学习,来适应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在工作和学习中,在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中,一种涵养一种自信让我感受到无比的充实和快乐。

在今天这么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保持良好的心态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教师,只要自己拥有健康的心态,才能培养出拥有健康心态的学生。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既然生活中的缺憾不能避免,那么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这种缺憾就非常重要了,心态不同,也许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生活质量。比如这几年,我任教三个班级数学,课时少,内容多,要求高,班内差生多,教学任务繁重,每天备课备得头昏眼花;同时又担任班主任和教研组长,每天有一大堆的事务需要处理。又由于所带的班级学生年龄小,许多事都要老师亲力亲为,手把手教。但是我经常告诉自己:每天认真备课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教材,更好地教我的学生;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应学会遇事冷静、对学生有耐心,有爱心,不能让坏心情一直围绕你,否则会影响工作的心情,效率,甚至一事无成。其实学生都怕老师,特别是犯错误后,更不敢在老师面前抬起头来,这时老师如果大发雷霆,往往不起作用,如果是平心静气地谈话,在情在理地耐心教育,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又如经常听老师说,我们很尽力,也很认真负责,但一次次的考试成绩却不尽如人意,总感觉自己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在每一次考试成绩出来后,总有一段时间心情是很郁闷的。读了“论语心得”后,我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我们要明确这个缺憾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也许有较长时间的面对,绝不要抱怨学生的懒惰,抱怨家长的不配合,抱怨领导的不理解而是要积极思考,班级里尽管有部分差生,但也有较多好学生,说明我们的教学不是完全失败的,对于那部分学困生,只要我们不断反思,努力寻找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终有一天他们也会进步的。

正如那句经典的老话:“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要学会积极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让快乐成为教师生活的主旋律。

二、用“真爱”对待我们的学生!

儒家理论的核心和最精髓的东西之一是“仁”,于丹老师在“天地人之道”中解读了“关爱别人,就是仁”。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就是要爱学生。那么怎样爱学生呢?

于丹说得好,过分的苛责,不如宽容的力量而恒久。学会了宽容,老师就可以走进学生及家长的内心世界,学生及家长也就会感恩于老师的付出;学会了宽容,我们的内心将会有一种坦荡荡的感受,而不是整天怨天尤人。作为教师的我们,与学生的接触较多,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学生,这样或者那样的事情,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我们在处理时,多从积极的方面来看问题,要少一些指责和抱怨,要多一些鼓励和赞扬。只有这样,你才会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较好的印象,你的教育教学工作也才能正常地开展。只有这样,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关系才会和谐与融洽。

《论语》告诉我们: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心态去尊重每一个人,彼此之间留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朋友之道,亲人之道,皆是如此,稍微留一点分寸,得到的往往是海阔天空。

尊重学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学生。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从学生的差异出发,因势利导,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倾听他们的意见与呼声,给予他们适度的宽容与谅解,体谅理解他们的难处与苦衷,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不说任何伤害他们自尊的话语等,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闪光点,看到自身的价值,鼓起他们自信的风帆,让每个学生都可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论语心得读后感范文第3篇

阅读教学在语言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只有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其他的语言基本功:听、说、写、译。不少语言学家对此持肯定态度。获得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所有成功的外语学习者的特征。量愈大,学习效果愈好,反之,缺乏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则会导致学习效果不佳,甚至谈不上外语学习。克拉申认为,可理解输入才是习得者所需要的。因此,语言教育工作者要探索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模式,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桂诗春先生曾经指出,我国在训练外语阅读能力过程中的一个“偏向”是将“语言因素,如语法、词汇、语音乃至话语分析的知识和能力”同“认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背景知识”等混淆,甚至用前者代替后者,于是出现了一种逐句分析语法结构的阅读训练方式,致使在阅读课堂上学生常常未体验真正的阅读过程。为了使学生进行真正的阅读,尽快培养高效的阅读能力,笔者尝试运用心理语言学理论及原则来改进传统阅读教学,探讨阅读教学的一些新的做法。

笔者认为,要转变教学观念,首先要把以传授语言知识为核心的指导思想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技能为中心”,这是与心理语言学原则和理论相符的现代英语教学新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首先就应该考虑学生离校后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进行语言交际的需要。英语阅读课就应该考虑怎样在课堂和真实世界之间去架设桥梁,引导学生去获得相关的知识与技能。

二、心理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1.心理语言学理论对阅读的诠释

语言学家Goodman指出:“阅读是一个选择的过程,它涉及读者利用从视觉输入中选择出来的最低限度的语言线索,做出试探性的判断。这种判断随着阅读过程或被摒弃,或被改进。”Goodman还曾把阅读中的心理过程分为体验、预测、验证、肯定或修正4个过程。这些过程构成了一个彼此相联的、周而复始的理解、消化和表达的循环过程。Goodman从心理语言学角度表明:阅读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活动,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相互交流的过程,读者通过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及阅读经验和技能对语篇所提供的文字信息及含义进行选择、推理、达到最后理解。阅读是一种积极的理解过程,因而需要教授学生“自上而下”的阅读技巧。例如从预测判断从上下文中猜测、从文章中进行推断、快速浏览以了解文章的整体内容。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阅读教学不仅是教授信息的过程,而且是解释信息的过程。对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生来说,阅读材料的理解依赖于背景知识、概念能力和处理策略的互相作用。笔者对阅读的心理活动过程做了进一步的研究。为阅读教学找到并理解阅读材料的逻辑关系;确立特定的阅读目的・利用旧有的知识去处理阅读中遇到的新内容。

2.利用心理语言学理论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尝试从知觉、记忆、智力、动机等角度去解决当代语言学理论所提出的关于语言习得和语言能力的某些假设的正确性与可靠性。这种假设在阅读教学中得到合理使用,并对阅读教学效果的提高有很大裨益。

2.1 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情感,加强阅读内在推动因素

心理语言学家认为语言习得的过程中,那些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兴趣或乐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无趣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也更加迅速。由此可见,积极的情感、兴趣对阅读过程起推动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首先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引导学生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兴趣盎然地阅读。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晕,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改变“教师为主体”的封闭式教学。教师要以亲切、热情、平等的态度,生动、形象、幽默的语言.努力创造出轻松舒畅的学习气氛。教学方式要多样化、生动活泼,使学生的积极性、求知欲、自觉性、好奇心等内在动力因素得到充分激发。(2)在备课时应特别注意挖掘课文中作者所倾注的真情实感,找准感情的基调。在指导学生阅读学习时进入角色,达到人情的程度。(3)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课文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从而以情激情,以情启智,使学生在阅读时产生共鸣。

2.2 确立阅读目的,强化阅读内部心理动力

学习者的阅读动机是阅读活动中最活跃、最直接、起支配作用的心理因素。在启动、拓展了学生头脑中的图式后,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了解阅读的目的,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动机。总的说来,阅读教师的教学目的应是:训练学生在阅读前决定自己的阅读目标并建立自己的预测;培养学生对不同阅读材料使用相应的策略与技巧的能力,让学生多实践,鼓励他们在阅读时能从有限的句法或语义线索中获取最大量的知识与理解。心理语言学理论认为,只有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才能培养学生假设、判断、分析归纳、推理验证等逻辑思维能力。在训练学生确定阅读目的练习中,教师的提问是不可缺少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如:要考察学生对全文主旨的理解程度,教师可采取以下的方式:阅读前,教师先针对阅读材料提出几个重要的概括性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或让学生根据标题对文章的大意进行预测讨论。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找准方向,提高阅读效率。但要注意提问的技巧和形式、问题的内容和难易度都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教师必须把握分寸,做到恰到好处。

2.3 利用语篇线索,达到对篇章的全面综合的认知和理解

根据心理语言学的理论,词汇、句子、语篇的正确理解均要以语篇线索为依据。句子在语篇中才具有交际价值,而且也只有语篇才能用于交际,才能最好地表达作者的思想。因此,只有当读者找到并理解了阅读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才能正确理解词汇、句子和语篇。

根据这一原则,阅读教学可采取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要求学生细读首段。引导学生寻找其中的形连手段。形连手段主要有连接词或词组,表示替代、重复意义的词或词组,表示强调意义的词或词组,以及平行对称的结构。其次,讨论段落大意,对下段做出段意预测。然后阅读下段,讨论段意,验证预测内容。再重读本段,利用语篇线索理解词汇及重点句子的含义。以此方法最终达到对全文的释义和理解评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重要的连接词,以迅速掌握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做能紧跟作者转换话题了解某段文字所描述的整体情况快速找出某些要点,有效地记录某段文字的大意。

论语心得读后感范文第4篇

一、分角色朗读

将朗读、品析、设计融为一体,让学生处于设计者、实施者的角色,将静态的文体转化为动态的脚本,融入学生自己最真切的感受,最独特的个人经验,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诠释,并有一些创造性的解读,从而加深学生对文本主旨的理解。如教《愚公移山》时,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分别来朗读愚公、其妻、智叟、众人,读出不同的语气、语调,把握住作品人物的不同性格,体验出作品中人物的不同心境,取得很好的效果,这是完全靠理解分析所永远得不到的。

二、线索串读

线索串读是教师借助文本线索,借助朗读梳理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整体把握,增进文本的理解;或者教师以语言为珠串起文本的动情点、诗意点等值得咀嚼、品味的语句,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和感染。如《钱塘湖春行》,“春行”是诗歌的线索。教师根据这一线索来提示学生朗读“本诗的线索是‘春行’,春行的起点是……春行所见到动物是……春行所见到植物是……春行的终点是……”经过这样的梳理,背诵诗歌就轻而易举了。又如《回忆我的母亲》教学,可设置三条线索,用“说读”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对课文进行整体品读:

(1)每位同学试着用“一句话”说说“母亲”这个人。

(2)每位同学试着用“一段话”说说“母亲”的好品德。

(3)每位同学试着用“几句话”说说课文中的“语中情”。

这三条线索,就从不同的内容方面串起了课文中的“珍珠”,从而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就是把相同的语言放在不同的语境中,去朗读、去品味,比较其表达效果。例如《风筝》中的句子:

但此时地上的扬柳已经发芽了,早上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了一片春日的温和。

论长幼,论力气,他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了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

假设:作者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那么这些句子在朗读时语气、情感会有什么不同?

学生在比较后指出,如果没有意识到当初的错误,那么对于童年的故乡作者应该是充满着向往,对弟弟的管教不仅无须悔恨反而应有满足感和自得感。这样文章读起来就轻快很多,角色的变化就更能使人感到20年后沉浸于后悔心境中的作者是用怎样自责、批判的语言审问着自己。

四、层次分读

层次分读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结构层次的领会掌握。有些文章段落层次精美,或结构完整,呼应自然;或起承结转合,圆润细腻;或前有伏笔,后有照应;或总起分述,分述总结,若借助朗读这一桥梁,学生就能顺利地将教师理性的分析讲解转化为感性的吸收接纳,枯燥的知识变成了生动可感的模本。特别是对于议论文中论点、论据的分读,能“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学生先齐读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男女分组读“天时不如地利”一段和“地利不如人和”一段,这样很容易地就明白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论证观点的,也可更细致地安排学生分读论据与论点。这样学生更容易了解段内层次,掌握观点和材料。

五、语境品读

语境品读即在品评语言时,在语境中考虑语句前后内容的配合照应,进而品味遣词的内涵。例如《济南的冬天》“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一句“卧”字与前文的“暖和、安适的睡着”相照应,传神地画出小村庄和小雪的神态,给人灵性的美。

六、修辞赏读

深入浅出的比喻,语气强烈的反问,句式整齐的排比,工整精练的对偶……修辞的运用不仅增强了文章的华彩,而且丰富了文章的神韵。语气的节奏之美、音韵之美、气势之美,均一“读”无余。比如朱自清的《春》,学生朗读:“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她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这一部分,既可感受整齐的句式,又可在头脑中丰满春天“亲、美、力”的形象。

七、想象研读

论语心得读后感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二语习得理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英语阅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2-0032-03

一、引言

二语习得研究中成就最大、影响最广也是最全面的理论便是Krashen(S.D.Krashen)的语言习得理论。他的理论实际上是对近几十年来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研究的总结,并把各种研究加以理论化、系统化,使之成为系统的学说。克拉申理论主要由以下五个假说组成:习得—学得假说(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自然顺序假说(Natural Order Hypothesis)监察假说(Monitor Hypothesis),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其中“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对英语阅读教学最具有积极意义。

(一)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Krashen认为“输入假说”是外语习得的中心部分,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的位置仅次于“习得—学得”假设。他说因为“输入语”回答了语言学习中一个关键问题:人们怎样才能习得一种语言,特别是外语。以前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家提倡先学句子结构,然后再运用这些句子结构去进行交际。而“输入语”假设是学生首先接触大量易懂的实际语言(输入语),通过情景与上下文理解其意思。这样,寓于交际语言中的句子结构就自然学会了。他还较详细地解释“输入语”:将学习者目前的语言能力用“i”表示,那么语言输入既不能远远超出习得者的现有水平即“i+2”,也不能低于或接近于学习者的现有水平即“i+0”。语言输入只有稍高于(即用“i+1”来表示这种高于原来水平的语言能力),才能收到理想效果。于是,克拉申认为理想的输入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Comprehensibility可理解性;2、Interesting and Relevant既有趣又有关;3、Not grammatically sequenced非语法程序安排;4、Input enough要有足够的输入量。

根据Krashen的观点,学会外语主要靠自然习得。其途径是在最小或没有心理障碍情况下,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输入量。只要输入量大于学生目前的语言能力,情感过滤又低,学生就会自然学会语言。输入假说除了向人们强调输入的重要性以外,还强调语言输入应以学习者现有水平为出发点,给学习者提供尽可能多的语言输入,促进下一步的外语学习。

(二)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之一是学习者的情感控制,这里包含学习者的动机(motivation)、态度(attitude)、自信心(sellf -confidence)、和焦虑(anxiety)等心理因素。而这些心理因素都具有“积极”和“消极”或“正负”两个方面的影响。因此有了输入的前提还远远不够,由于学习者的情感因素的干扰,这种“可理解性输入”不一定会成为100%的有效输入。这一现象在Krashen提出的“情感过滤假说”中得到了解释。在此假说中,Krashen把情感因素看作是可以调节的过滤器,它让语言输入自由通过或阻碍其通过。习得者并不完全吸收输入的语言材料,习得者的情感因素会对输入的语言材料进行过滤,从而阻碍语言材料的有效输入。反之,如果没有情感障碍的过滤作用,那么大量的“可理解的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就会进入习得者的“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经过内化成为习得者的“语言能力(Acquired Competence)”。如果习得者的消极情感因素强,即情感过滤水平趋强时,对语言输入的吸收量就低;与之相反,当学习者处于积极的情感之中,即情感过滤水平趋弱时,这种状态就会十分有助于输入的语言变为习得者内在化的语言吸收。Krashen认为影响语言习得的情感因素是:动力:学生学习目的是否明确,直接影响学习效果。目的明确,则动力大进步快;性格:自信、性格外向,乐于置身不熟悉的学习环境。自我感觉良好的学习者在学习中进步较快;情感状态:主要指焦虑和放松,焦虑感较强者,情感屏障高,获得的输入少;反之,则容易得到更多的输入。

“情感过滤假说”强调了促进或阻碍二语习得的一些“情感变量”,这就要求教师重视学生的心理因素,将学生的情感过滤程度降到最低程度。因此,外语教师一方面通过生动、形象、有趣的教学手段来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较为真实的“输入”环境,减少他们的焦虑。另一方面又不能让他们放任自流,无目标与压力。教师要尽量促使压力转化学生的“正焦虑”,即学习动力,更好地推动他们接受“输入”。为此,教师在“输入”外语知识的同时必须采取各种教学方法,不断地帮助学生排除情感障碍的反作用。

二、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提升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途径

长期以来,阅读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不仅在各类英语考试中举足轻重,而且关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日常信息获取。克拉申的“输入假说”对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从语言输入的角度以下三种途径在当前独立学院开展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效果较为明显。

(一)一张一弛,行之有效

课堂教学时间弥足珍贵,有限时间内使学生掌握阅读技巧,领会文章大意,参悟生词含义,做好语篇分析,体会文中情境,学会归纳总结,尝试布局谋篇,并把热情带到课外自发自主的阅读过程中去,这是阅读教学成功的至高境界。

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摒弃传统精读课堂老师大包大揽的模式,采取一张一弛策略,即把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快速阅读的模式引入课堂,课前导入、背景信息介绍后随即让学生带着快速阅读任务开始阅读,学生需要完成老师设计好的针对课文的选择以及细节信息填空题,教授学生根据意群阅读、工字形阅读、扫读、寻读、速读等方法和技巧,帮助他们改掉不良的阅读习惯,养成好的默读习惯,帮助他们尽量减少眼停次数,扩大视力范围,使他们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捕捉信息。

快速阅读环节结束后进入精读教学阶段,学生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处理课文的猜生词、归纳段落主旨、熟悉观点之间以及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关联及关系,老师再进行点评,并讲解重点语句用法,进行语篇分析,指导学生归纳出文章的重要语言点,比较新旧知识的异同点,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语言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语言素质;最后,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材料的思想内涵,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话题”讨论,使学生在思想相互切磋、相互碰撞的过程中学会客观地分析、评价人物和事件,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或设置“虚拟社会”组织学生在相应的“社会环境”中扮演角色,体验“社会生活”,积极尝试解决“社会问题”,去体验文章中主人公的喜怒哀乐,使他们广泛接触有关的文化知识、背景资料、语汇和表达方式,真正做到融会贯通,综合运用。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话题式英语教学模式”和“情感浸入”的方法使学生由原来不肯开口转变为现在无论娴熟或英汉参半都敢于开口的良好状态。教师角色也实现了向“helper”和“instructor”较为成功的转变。

(二)遴选技能,主动学习

在许多学生的概念里,阅读学习与训练完全以考试为导向,投入再多时间效果依然不甚明显;有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良习惯,比如,有的学生阅读时爱出声;有的喜欢用手或笔指着文章句子读;有的则爱咬文嚼字、边读边查字典,一个词一个词去分析,速度很慢,等别人读完了全篇,他还不知文章所云;还有的学生“迂回”现象很严重,不仅影响阅读速度,而且不利于把握整篇文章的主旨。应该建议学生快读所读的材料;尽量不要读出声来或回读;利用已知的背景知识预测阅读材料的内容;以主题大意为重心,要有详有略;尽可能用上下文猜生词的词义,切勿频繁使用词典。引导学生逐渐养成以词组为单位的阅读习惯,不要一个一个单词地读。英语语法结构常常包含在一定的意群之中,以词组(此即语法结构)为单位阅读将有助于学生获取更大单位的意群,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学会识别语法线索并预测该词组后的内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有助于提高阅读速度。鉴于此,教师首先要让学知道词组的含义并给予相应的演练,例如,老师可让学生作类似下面的练习:把一个句子按词组分成几个部分,词组与词组之间用斜线标出以示界线。此外,阅读课老师可选取一段比较浅显的文字材料让学生作如下练习:每五个单词中就划出去一个单词,然后叫学生读一遍文章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学生们将发现即使有些单词被划掉了他们仍能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和主要细节。简言之,学生们将会明白即便不懂每个单词的意义仍能理解绝大部分文章。接着老师再和学生讨论文章提供的线索:既暗示空白处所需单词的词性,又表明文章所需单词的词汇意义。在准确无误地完成相应填空练习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技能。

同时,阅读时学生应该能够辨别清楚文章的文体——记叙、说明、议论等,以及全文的逻辑关系和组织结构(因果关系、对比比较关系、给定义或作过程描述等),这将有助于他们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学生还要尽可能地识别出文章的前言、正文及其写作的结构安排,文中的一些粘着语(如代词、连词)及过渡性词语是极为重要的提示和线索,学生要尽可能地把他们找出来。此外,通过阅读报纸杂志上的文章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会区分具体与一般、观点和事实以及准确推理的能力。

以此方法循序渐进,学生会在不断的训练指导、课后主动自发进行阅读训练的过程中不断体验到越来越多的成就感,这更有利于学生阅读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三)课外拓展,全面提高

仅靠英语课内时间是不可能学好一门外语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试图包揽一切,要学会画龙点睛。课堂上示范引路,课外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空间自己去体验耕耘和收获的快乐,这样可以有效地开发学生的课外空间,促使学生去图书馆查资料、翻字典,扩展词汇量和知识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从而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语言熟练过程。同时,读物的选择对阅读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首先,尽量选一些内容健康、思想性强的文章,使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拓展阅读能力的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其次,文章的体裁和题材力求多种多样,如评论、小说、简讯、新闻报道等;第三,所选读物的内容力求涉猎面广,比如经济、教育、新闻、社会热点、旅游、文化艺术、风土人情、风云人物等,以上两点可以照顾各种英语基础的学生的学习兴趣;第四,所选材料必须新颖、内容难易适中,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使学生读起来轻松愉快,在快乐中获取知识,增强学好阅读的信心;第五,所选材料必须语言质朴、生动、引人入胜,让学生读起来爱不释手,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的英语知识素养。

三、以教师的教学风格促进学生阅读学习

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中的“情感过滤假说”强调了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心理以及情感因素。反射到教师身上,英语教师的教学风格对于学生的心理及情感方面具有直接的影响。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有效的教学观点、技巧与作风的独特结合与表现,标志着教学艺术个性化的稳定状态。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受意识、知识、个性心理特征的内在因素的影响;同时外在的来自学校及社会方面的因素也会影响教学风格的形成。

(一)精准博学

教学作为一种艺术性的事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享受艺术性教学的乐趣,并逐渐凝炼出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对于英语教师而言,精准即教师的课堂语言面貌要达到最优,准确无误,因为老师的发音直接影响学生;所谓博学,即英语教师不仅要精通英语专业知识,还应通晓文史哲常识,教授学生的知识若如一滴水,教师起码具有大海般渊博的知识。这样,学生在得到老师满意回答钦佩老师知识渊博的同时还会因老师的人格魅力而对该门课程产生极大的兴趣。

(二)实践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