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演讲与口才课程总结

演讲与口才课程总结

演讲与口才课程总结

演讲与口才课程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口才与演讲;教法;初探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了具备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能力外,对人员的口语交际水平和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许多单位在面向社会招聘人员时,把面试作为一个重要程序,意在考查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口语表达水平和能力。有言日:有口才不一定是人才,但是人才一定要有口才。良好的口才已经成为当今人才一个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为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增强高职学生求职、谋业、求生存、求发展的社会竞争能力,许多高职院校开设了口才与演讲这门课程。

口才与演讲是一门训练和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课程,我院财经贸易系旅游管理专业、建筑系物业管理专业以必修课形式开设,其它专业则以选修课程形式开设,总学时36学时,这门课程,涉及到口语表达基础知识和能力训练等诸多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多,课堂教学时间短,给教学带来了很多困难,作为一位工作在口才与演讲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在多年的口才与演讲课程教学实践中,经过不断探索,我逐步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效果良好的教法,现提出来,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让学生充分认识学好口才与演讲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产生对口才与演讲课程学习的浓厚兴趣。是搞好口才与演讲课程教学的前提。

常言道: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好这门课程的前提就是要让学生认识到学好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寓言故事、名家名言、口才学的历史和现状是我们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良好素材,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明白: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里程,封建统治者从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宝座出发,长期推行“言多必失”“语多伤人”“祸从口出”等保守陈腐的口才观,愚弄劳动人民,扼杀劳动人民的口才天性。解放后,十年浩劫中亦视“沉默寡言”为“老实厚道”,视“能说会道”为“虚伪奸猾”,重用老实听话的人,排斥压制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的人……所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人民对口才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制约了我国口才学的发展,造成了我国口才学发展滞后于时代的需求的局面。

“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曾把舌头、金钱、原子弹并提为“世界三大威力”的西方人,现在也把口才、美元与电脑同样作为“三大战略武器”,舌头独冠其首,足见口才惊人的社会作用。古语云:“一言知其贤愚”,口才是一个人的思想、智慧、知识、见识、性格、气质等综合素质的反映,人们常常免不了以貌取人,但更多时候是以言取人。开设口才与演讲课程的目的,旨在通过系统的知识教学和能力训练改变过去在生活中盲目被动地学习口才的状况,借助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等形式,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开阔胸襟,从高层次的理论角度自觉地、系统化地学习和掌握口才技能,更好地适应人际交往频繁、信息转换加快、口才作用增强的现代社会。由此可见,学好口才与演讲课程,练好口才既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当学生明确了学习口才与演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习的自觉性和学习的兴趣被充分激发起来的时候,口才与演讲课程教学的准备工作就做好了。

二、不断探索、认真总结高职学院口才与演讲课程教学规律。采用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保证高职口才与演讲课程教学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

完成了高职口才与演讲课程教学的准备工作,学生们懂得了学好口才与演讲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升了学生口才与演讲课程学习的兴趣,接下来就是如何进行口才与演讲知识教学和口才与演讲课程训练的问题了,传统的方法是先讲理论知识后实践训练,我认为这种教学方法虽然有一定的科学性,但针对目前的高职口才与演讲教学来说,采用这样的方法并不一定妥当。教学强调因材施教,针对目前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的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自觉性较差的际情况,笔者认为高职口才与演讲课程教学中采用以下的步骤和方法更为妥当。

第一步,认真研究课程内容,研究学生,细化课程任务。

我院口才与演讲课程的开设,通常为周学时两学时,十八个教学周,总学时三十六学时,针对课程开设和我院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口才与演讲课程教学中,我将口才与演讲知识和能力训练分为五大板快,十任务,每次课程教学完成一个任务。

第二步,把握高职学生特点,因材施教,采用精讲多练的方法,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互动中完成学习任务。

叶老说得好:“说话训练是启发学生思维之门,引导学生发表之欲的总枢纽”,“必须解放学生的嘴巴”。口才与演讲教学属口语教学系列,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首先在于是否能顺利撬开学生的嘴巴,高职学生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大都活泼好动,喜欢台下嘀咕,但在比较正式的场合下或在大庭广众之中就是另外一种局面了,要么不敢言,要么不善言,依据这样的实际情况,作为老师,课堂上要做的事,首先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勇气训练,引导学生突破心理障碍,自觉地参与到口语训练中来。要让学生明白:好口才是练出来的,练就好口才绝非一日之功,就是象李燕杰这样的著名演讲大家也曾经经历过演讲的紧张与不安,当他们明白了这些道理之后,参与互动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就会大大提高,教师再因势利导,通过示范、观摩、模拟表演、讲评、讲解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觉地参与到互动学习中来,教师再依据精讲多练的教学原则,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发音、态势、思维、技巧、即兴发言、演讲、辩论、交往口才、应聘口才等全方位的训练,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带着任务去学,带着目的去学,积极主动地学,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动状态之中,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比如:在完成态势语言训练二中坐姿动作训练任务时,首先明确任务:坐姿训练,随后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些人物在特定环境的坐姿图片,让学生观察并作出初步评判,然后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同学问相互交流、讨论等方式弄清正确的坐姿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对所展示人物坐姿的客观评判,最后由学生表演,教师点评。这样,学生在轻松愉悦的互动中,既掌握了坐姿相关知识,又提升了态势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步,重视课堂外训练,让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成为学生练习口才,提高口语能力的有益阵地

让学生学习口才与演讲相关知识,学会说话方法、掌握说话技巧并不是口才与演讲教学的终极目标,实际上,口才与演讲课学习、训练的最终目的是将口语基本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提高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口语表达能力。要达到这一目标,短短的三十六节口才与演讲课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可采用多种方法督促学生养成课外自觉练习的好习惯,以弥补口才与演讲课程教学时间的不足。

1,成立口才与演讲学习小组。

高职学院学生绝大多数为住校生,这为口语学习和训练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以宿舍为单位,指派一名口才较好的学生为组长,要求学生相互监督,相互纠正方音,通过讲故事、讨论、说新鲜事等方式练习口语,久而久之,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水平会得到大大提高。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演讲与口才课程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旅游英语专业;英语演讲课;口语

教育部高教司2000年11月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强调在高职教学中必须做到基础能力和应用能力并重。高职类外语专业培养的是直接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实用型外语人才。就英语教学而言,不仅需要注重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而且必须突出实际应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培养具有过硬语言能力、胜任多种语境的复合型创新人才,是21世纪高职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目前,各高职院校英语专业教学也非常重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甚至高薪聘请外教担任口语教师,但学生反映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笔者常常听到学生自暴自弃的怨言,不少教师也抱怨学生“张不了口”。为了进一步摸清高职学生口语学习的实际情况,从而采取措施,笔者在我院外语系作了抽样问卷调查。

学生口语学习情况调查及分析

笔者于2005年4月在我院外语系旅游英语专业的三个年级中进行了抽样调查。每个年级抽样30%的学生,样本总数达90人,调查内容涉及口语课效果、口语水平自我评估、口语课堂参与积极性、对教师的满意度、口语表达的障碍、口语练习时间及口语练习模式等。调查结果如表所示。

从以上的统计数字可以看出,口语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学生口语水平低,缺乏自信,积极性不高。大多数学生不满意自己目前的口语状况,学生口语水平不容乐观。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低,虽然配备了外教,也只是一时的新鲜和好奇而已,有57%的学生从不参与课堂口语活动,经常发言的集中在10%的学生中。32%的学生明显缺乏自信,不敢开口,形成恶性循环。学生课下练习口语的动力小,即使每周两个小时(每天17分钟)的练习量也远远不够,更何况投入此项活动的学生比例只有8%。

其次,教师重视不够,教学方法不当,学生思辨能力差。86%的学生认为教师教学的侧重点在阅读、词汇和语法,而口语课程却没有得到重视。学生为应付考试而整日背单词和语法规则,使得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因长期得不到训练。因此,学生一开口说话就语塞。有趣的是,教师在教学中如此重视词汇语法,而学生在练习口语的时候,1/3的学生仍感到词汇量少,严重影响了口语表达。调查显示,20%、33%、40%的学生对讨论、演讲、辩论的方式比较感兴趣。可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不当之处。大多数教师认为口语课就是教学生如何进行情境练习,注重浅层次的机械模仿、操练,而轻视在模仿基础上的创造。练习形式上替代型、复述型的浅层次对话居多,而对于发展学生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讨论、演讲、辩论等教学活动开展得很少。长此以往,学生思辨能力差,口语表达逻辑混乱、内容空洞、肤浅,不会组织语言及表述观点。

笔者认为,以上症结部分源于英语口语教学长期只重视语言形式的操练,语境教学的导入流于表面化。教师只提供语境,如就某一话题进行演讲,但在学生思维过程与语言输出的过程中,未对其进行系统严格的指导,只注重语言形式的输出,不少学生还是为了练语言而练语言,不知在语境中如何有效推理、运用论据、组织论点、增强语言的说服力;不知如何与听众沟通,如何运用非语言因素增强感染力。调查中暴露出学生在口语学习中存在种种问题,学生口语水平亟需提高。因此,笔者认为,应在旅游英语专业开设英语演讲课。

开设英语演讲课的必要性

演讲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讲话人在交流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向听众做连续性发言的行为。这是一种比较高级的语言交际活动,也是人类活动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演讲以培养学生在真实语境中灵活运用语言能力、进行有效交际、成为成功的交流者为最终目标。它不仅以语言为手段,以交际为目的,更注重交际过程中各种能力的培养,如逻辑与创造思维、论据收集、分析、合成、组织构架、快速反应、自信心、鉴别赏析水平等等。演讲理论认为一个成功的演讲者应当具备至少八种素质:(1)自信;(2)能清楚地交流思想;(3)能很好地使用语言;(4)广博的知识;(5)较强的思维和逻辑能力;(6)能抓住听众;(7)能够激励信念;(8)有幽默感。这八种素质正是市场对高职旅游英语专业人才的要求。高职旅游英语专业培养的就是具有良好英语基础的旅游行业国际化人才,即思维周密、善于英语表达、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而英语演讲对拓展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很大帮助。

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基本功学生进行英语演讲必须具备良好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其中,语音、语调是演讲中最直观的因素,直接影响信息的表达。讲稿再好,发音不准、重音失误、语调偏差、怪调不断,就会使演讲效果流失,达不到演讲目的,最后导致演讲失败。通过演讲教学,可帮助学生认识到正确的语音和优美语调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加强训练。

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和提出见解的能力高职旅游英语专业培养的是市场需要的复合型创新外语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务之急。创新能力潜在于每个学生的身上,但只有在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下,创新能力才会被激活、释放出来。英语演讲可以作为一种释放的手段来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创新精神。学生准备演讲,首先要了解目的和语境,然后获取大量素材,收集论据,进行分析和判断,旁征博引,把生动、具体、精彩的事例自如地组织到演讲中,增强演讲的深度、广度和感染力。这就要求学生不能只学语言,要努力培养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究力,对任何问题都要有认真钻研的热情,对任何事情都要有兴趣和求知的欲望,扩大知识结构,发散创新思维,了解新知识,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所以,英语演讲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提出见解的能力有很大帮助。

敦促学生提高文化素质一名优秀的旅游英语专业人才不仅要具备流利的语言作为交流手段,同时还要具备丰富的知识作为交流的基础,做到专业与行业结合。演讲是一种思想的交流,而思想很大程度上源于个人的文化知识素质,具体体现在演讲内容上。如果演讲者能旁征博引,或者从生活经历来思考挖掘,就一定能抓住听众的注意和兴趣。知识面广博,文化功底深厚,演讲者才能思想活跃,才会言之有物。要做一名成功的演讲者,必须花时间和精力学习政治、历史、哲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多看报纸杂志,决不能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很小的专业领域。通过演讲训练,学生可以提高个人文化知识水平和素质。

培养学生勇气和信心及快速反应能力进行实际演讲时,学生面对观众就要克服胆怯心理,还要及时注意了解听众的表情、心理及场上的气氛变化,及时调整演讲的内容、方式、节奏,作出快速反应。同时,要注意使用非语言因素,如表情、手势、体态等与观众进行沟通。所谓演讲,有演有讲,“讲”为主,“演”为辅。一位好的演讲者,不仅要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要努力掌握态势语技巧,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来调动、感染听众,使演讲达到一种趋于完善的境界。而旅游英语专业培养的英语导游和英文讲解员正需要具备这种能力。

英语演讲课的组织形式

综合考虑英语演讲课的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在教学的具体组织中,可以采取以下形式:

观摩模仿首先,运用视听演示材料,让学生观看一些成功的演讲范例以获得感性认识。演示材料包括名人演讲、大学生竞赛演讲等,如美国前国务卿黑格、基辛格,美国前总统卡特,英国前首相撒切尔等的演说录像以及各类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录像资料等。通过观摩学习、模仿比较、分析探究,学生可以找出自己的差距。其次,教师示范,供学生模仿。一方面,教师要传授演讲技巧,其讲授本身就是一次示范性的演讲。另一方面,教师在充分准备的情况下给学生示范演讲,由于深知中英文演讲的差异,又了解学生情况,其观摩价值较大。

学生训练学生可以通过练习演讲而学会演讲,通过大量的实际参与体会演讲过程的艰辛与快乐。学生演讲主要包括两方面:课前主题演讲和课堂主题演讲。每次上课先让两名学生在全班面前做有准备的主题演讲5分钟,教师用摄像机拍摄下来,在下次课上全班分析讨论。课堂上,全班分若干小组,每组由一名主持人带领,进行小组演讲练习。主持人必须在上课前准备好一个具有挖掘潜力的主题,并把主题告知小组成员以便收集有关材料。小组活动时,主持人根据主题给每位组员定出不同的子题目,然后邀请组员做正式的即兴演讲(每人3~5分钟)。主持人在反馈表上做观察记录。演讲结束后,组织大家讨论,给出反馈意见。最后由主持人总结发言,写出总结报告交给教师。

反馈分析演讲课上,学生要充当评委,对课前主题演讲和课堂主题演讲做口头评论和书面打分。一名学生在演讲时,其他学生要注意观察演讲者的每一个演讲环节及达标情况,不仅要口头评论,还要在评分表上根据评分标准打分。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此活动方式深受学生喜欢。

通过一学期的尝试教学,英语演讲教学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学生的连贯叙述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有了显著进步,语音、语调得到了一定改善,怯场现象得以消除,学生练习口语的积极性高涨。由此可见,在高职旅游英语专业开设英语演讲课意义较大,值得推广实践。

参考文献:

[1]苏训武.开设英语演讲课纵横谈[J].外语学刊,1997,(3).

[2]王彤.英语专业口语教学新课型[J].外语界,2001,(3).

[3]王银屏,孙昂.英语演讲教学刍议[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0,(1).

[4]彭青龙.思辨与创新——口语课堂上的演讲、辩论初探[J].外语界,2000,(2).

演讲与口才课程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英语演讲比赛;培训模式;实践

【中图分类号】 H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7-008-2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脚步的日趋加快,英语表达能力已成为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而英语公共演讲能力也越来越成为人们能否成功的重要核心竞争力之一。英语公共演说、答辩、即兴演讲等频频出现在招生面试、招聘、教学竞赛等场合,形式有所不同,但往往是必要环节,这些形式涉及英语演讲能力的方方面面,要求当事人具备良好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缜密的逻辑思维。为了适应新时代社会的要求,高校学生,除了掌握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技能以外,更应该从与英语演讲相关的培训与训练中有效促进思辨能力、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等综合技能。

近年来由国家教育部、中央电视台、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以下简称外研社),等单位面向全国举办英语竞赛活动。其中以口语形式为主尤其是英语公共演讲的赛事由于其集挑战性,受众广泛,娱乐性等特点,经过宣传,媒体,网络等报道,在国内外往往产生广泛的影响。对参加赛事的高等学校,院系或学生个人都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与发展作用。

笔者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在青海师范大学设立了“大学生英语竞赛与口语培训”项目,为我校学生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培训机制以参加国内省内各类英语竞赛。该项目对学生英语素质及英语公共演讲能力的提高都有重大的意义。该培训项目自实施以来,经过项目培训的学生往往在校级和省级比赛中脱颖而出,代表学校和我省参加由中央电视台和外研社举办的部级英语演讲比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使得学校在省内国内的知名度得到提升;同时也为参赛学生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另外由于近年来英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及教师招聘考试也加入了即兴演讲环节,由此使得英语演讲比赛培训具有了更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二、培训模式的目的、意义和原则

(一)培训模式的目的

探索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选手培训模式旨在设立优秀英语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储备人才库,形成良性循环的培训机制和人才流动选拔机制,以随时准备推荐优秀选手参加省内及国内的各类英语口语类竞赛,改变过去每次英语演讲大赛前临时指派指导教师、临时组织学生参赛、比赛成绩欠佳的多年被动模式,避免国内大赛前临阵磨枪,优秀人才不足的困局。实践证明该培养模式确实为我校学生在全国演讲大赛的表现带来了质的改变。

该培训实践具有长期性,流动性(学生入学,毕业)和前瞻性。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大学生优秀英语口语人才匮乏的问题、同时培养具有思辨能力,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优秀英语人才,并且使英语教学更加切合实际,贴近学校和学生的需要。该培训模式在青海省内为首创,适合以我校为试点,在培训项目成功后可在省内推广。

(二)培训模式的意义

首先,教育部现行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尽管大多数学生都有说一口流利英语的意愿,却苦于课时少班级人数多等难以突破的障碍,无法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口语训练。除了少数基础好、学习主动性强的学生外,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的口语表达词汇局限、结构松散、内容浅显,从质和量两方面来看,语言运用的深度和广度都没有得到有效的锻炼,从而难有明显的提高。课后由于缺乏语伴,缺少指导,自己主动进行的口语训练计划也难以实施下去。因而大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成为语言学习的瓶颈始终难以得到提高。而针对竞赛的口语培训重在信息的交流,可以帮助学生突破浅层次的口语交流,就某一话题进行挖掘阐述。通过真实的有准备的语言实践和语言输出,英语学习者有机会真正盘活所学的词汇、句法,把消极易忘的语言知识内化为语言技能,从而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另外,国外高校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对于学生提出新鲜的观点一般都是以鼓励为主。为培养有创造力的人才,作为语言教师也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开发大脑,养成认真、多角度、多层次深入思考的习惯,苦思多疑,多提问题,并学会推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到演讲实践的语言活动中,要做到吸引听众,就必须有新鲜的见解或有独特的表达方式, 因此有必要提醒学生在准备演讲时避免人云亦云,空发议论,不具体,无例证的思维习惯,在选择话题或表述方式时要有独立性思考。口语培训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组织得体的语言。要提供能够吸引听众注意力的语言材料,学生在准备过程中必然要深入思考,发掘新鲜的内容,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要让听众听懂且印象深刻,还需要学生选择合适的语体并对重点信息的适当重复。整个过程都需要积极思考,如对听众的需求分析,内容安排,组织结构等等。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习拓展思维能力、搜索及整合信息的能力及其它在实际工作中有重要价值的各种素质。

(三)培训模式的原则

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的培训模式应遵循英语口语教学的原则。首先,增强学生适应语境的能力,重新激起他们练习口语的积极性,营造综合运用语音的交际环境,鼓励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增强其自信心。在具体的操作中,训练学生在不同语境中对不同话题的反应, 提高学生的英语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判断能力,增加语言练习的机会,提高谈话质量。其次,克服学生知识面相对狭窄的困难,鼓励大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努力增加信息的输入。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广泛涉足英文报纸、新闻、电视节目等,紧扣时代脉搏,同时又吸取各家之言,拓宽眼界,学习从多方面、多角度看待事物。信息的积累和丰富能够增加学生的谈资,使其有感而发,言之有物, 言之有理。再者, 在不断积累扩大词汇量的同时, 突破纯语言形式的操练, 将词汇运用到具体的语境中, 自行发觉总结词汇的使用规律。并且, 应该进一步了解目标语的文化背景和行为习惯, 努力摆脱母语的思维惯性和表达方式对目标语使用的影响, 尽量采用适合于目的语语境的语言形式。

三、符合现状的培训模式:长期培训+赛前集训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与实践,笔者采用将开设英语公共演讲课与演讲团队集训相结合模式,为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培训人才并取得一定成绩。实践证明:该培训模式是目前适用于我校及我省的有效培训模式。

(一)长期培训:开设英语公共演讲课

英语公共演讲课的设立在青海高校属首创,在全国高校英语教学中也处于探索性阶段。目前国内试开设本课的学校有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天津外国语学院等少数高校。笔者在青海师范大学开设“英语公共演讲”的全校公选课,旨在促进我校英语口语教学的长期发展和增加大学生参加英语竞赛的实力。传统的口语教学由于长期只重视语言形式的操练和语境教学的导入流于表面化,造成学生在学习英语多年后仍然开口困难,该课程的设立帮助学生英语口语交流突破基本的会话层面、培养其在公共场合连续发言的能力。培养具备高综合素养的外语人才。如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也注重逻辑思维力、组织构架、自信心的培养等。提高了学生社交能力,为学生今后求职打下基础,使我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具备更强的综合能力和竞争力。英语公共演讲课是英语口语教学新课型,同时旨在突破传统口语教学单纯语言训练队的模式,在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已扎实的前提下运用语境教学,以培养学生在真实语境中灵活运用语言能力、进行有效交际、成为成功的交流者作为最终训练目标。以2013年为例,选修该课的学生人数达到99人,另有未能选修此课,前来旁听的学生合计人数为106人。学生出勤率较好,在课堂上表现积极,一些学生在完成必要的任务以外,还积极主动地要求在全班演讲,并请老师和同学们给予反馈意见。该课程的设立为我校培养了优秀的外语毕业生人才,也为我省培养了优秀的具有过硬语言能力、胜任多种语境的立体型外语人才。

(二)长期培训: 建立演讲团队

该演讲团队培训对象为全校范围内的优秀英语演讲人才,主要为全国各类英语演讲赛事及教师技能大赛选拔,培养,储备人才。鉴于演讲团队英语授课和培训的性质,对入选学生要求较为严格。学生需要良好的综合素质及出色的英语基础,要求学生至少通过国家公共外语四级考试。在经过自我测评、教师评估等环节后,第一轮入选演讲队的选手应按要求选修或旁听英语公共演讲课。在进行几周教学课后,笔者会通过平时课堂观察和学生表现,第二轮选拔优秀学生进入演讲大赛集训团队,该团队成员人数固定在5-6名,实行末尾淘汰制。以每周二次实践课的形式授课,上课期间采取高强度、反复操练、定期内部比赛的模式,在全国演讲比赛前三到四个月确定最终的2-3名种子选手,再进行赛前突击培训。

(三)赛前集训

赛前集训即为比赛前三到四个月对种子选手进行的强化训练。培训主要分为单独培训与团体培训两种方式。单独培训即根据每个参赛选手的特点,指导教师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为选手量身定做赛前准备进度、听说读写任务及与指导教师赛前演练时间。团体培训即请各位种子选手到场,根据比赛流程模拟比赛,各选手参加每一环节并在每一比赛环节结束后互相点评,最后由指导教师总结点评,团体培训的目的为集思广益,共同成长。两种培训模式结合,使赛前培训的节奏紧张有序、选手能合理安排赛前宝贵时间。实践证明该模式效果良好,帮助选手从容应战并且捷报频传。

四、培训模式的应用与实践

(一)课堂应用与实践

近年来笔者为青海师范大学在校本科生开设英语公共演讲公选课,具体操作如下:本人在青海师范大学外语系担任专业课的任教,同时担任英语公共演讲课的教学。公共演讲课程是面向全校的公共选修课。主要教材是The Art of Public Speaking, 同时应用的其他教材有:《英语演讲选评100篇》、《英语演讲实训指南》和《英语演讲比赛参赛指南》。此课程主要由两种形式组成,一种教学课,一种实践课。公共演讲的教学课是这样进行的:开始上课时,请学生就上次布置的演讲题目进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教师及同学给予点评和反馈,内容包括语言特色、礼仪知识,着装要求等知识。上课开始向学生发放讲义,这部分内容主要来自于课本和补充材料,目的是为学生演讲准备和演讲技巧提供基本指导。课堂上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演讲范例(主要来自The Art of Public Speaking和《英语演讲选评100篇》两书的配套光盘),进一步为学生解释讲义内容要点。教师以双向交流的形式与学生对观看的演讲视频进行点评、并介绍与之有关的演讲技巧,如身体语言、语言表达等。教师布置即兴演讲题目,请学生就题目准备两分钟后上台来演讲,教师做总结性点评。

(二)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应用与实践

这种以上教学课为基本形式,辅助以团队集训并层层选拔的比赛选手培训教学模式,在近几年内为我校培养了多名优秀的演讲大赛参赛选手。未能入选集训队的同学也在课堂上表现出了对英语公共演讲的极大热情,并且以优秀选手为榜样,激励自己更加勤奋地学习。该培训模式成功地将我校学生推向全省乃至全国的英语演讲舞台,历年来青海师范大学学生在英语演讲大赛中屡屡获得省级一等奖及二等奖,并分别在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中分别取得了全国一等奖、二等奖及三等奖的好成绩。笔者也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全国二等奖的成绩。该培训模式的实践和对学生的培养在全国英语竞技舞台上大大提高了青海师范大学的知名度,提升了青海省英语口语教学的形象。同时我们培养的参赛学生在毕业后的就业竞争中,常以良好的综合素质为自己争取到好的工作,历届获奖选手纷纷以自身过硬的综合素质在国家公务员考试和全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名列前茅,目前均就职于自己热爱的工作岗位。

五、结语

总之,“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和CCTV“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自创办以来,已成为两项全国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英语演讲赛事,也成为竞争最为激烈的英语能力大赛。而在全国范围内,我省的学生起点较低,从资讯、能力、学习外语环境方面与省外学生有差距,在全国大赛中很快显露出不足。由此培养并提高大学生英语演讲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应变能力,不断完善并实践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选手培训模式,力争我们的选手在全国比赛中取得越来越好的成绩将是一个长期且极具意义的目标。

参考文献:

[1]Lucas,S.E. 2010 The art of Public Speaking (10th Ed) [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李少红.论大学生英语口语技能的多途径培养[J].丽水学院学报,2008,(8).

[3]宿玉荣.英语演讲比赛参赛指南[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演讲与口才课程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课程;教学环节;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4-112-02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际交往越来越频繁,思维与口头表达能力已经成为衡量现代人基本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准。而对充满机遇与挑战的21世纪,我们高职教育也要转变思想,紧跟进化教育论所提到的“提高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发现、发挥和增强自己的创造潜力。本文通过《论辩与演讲能力训练》为例,对本门课程教学环节试行改革,达到提高学生思维与口头表达能力的预期目的。

一、高职院校开设论辩与演讲能力训练的必要性

(一)高职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1.知识碎片化。高职院校中每个专业每个学期都开设不同的课程,而短短一学期的课时根本无法讲授系统的知识体系,教师讲授的内容呈碎片化状态。而系统的演讲与思维训练不仅有助于增强一个人的表达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具有逻辑推理和哲理思辨能力。在欧美国家,一些知名大学往往把演讲和辩论课程作为全校的必修课,在日本和新加坡等国家,政府工作人员通常要进行三个月到半年不等的演讲训练才能上岗工作。

2.知识与能力存在“两张皮”。由于长期习惯于学科型课堂教学和受到传统教师评价导向的影响,而且高职院校的技能训练课程主要还是理论教学的附属,老师们一般比较重视普通教育的模式下的课堂理论教学,学生们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无法将获得的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更谈不上创新。而《论辩与演讲能力训练》课程就是通过逐步深入和反复强化的论辩和演讲实战训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特别是在当下,我们强调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而通过交流、演讲和论辩能力的培养可以使他们更具有逻辑推理、言辞表达、哲理思辨能力。

(二)高职院校《论辩与演讲能力训练》课程教学现状

当前,高职《论辩与演讲能力训练》课程教材虽然较多,但是一般都是突出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而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较少设计,并且大部分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只能依赖于传统教材,无法突破教材,部分教学内容还是注重理论性。确实也有高职院校注重实践教学环节,除了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外,也努力做好口头表达能力训练作业和单元测验,但在实践教学上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没有有效的实践方式,没有具体的实践教学内容指导等,造成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名存实亡。考核方式也是按照传统的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三七开”的方式,仅用一次卷面考试成绩来反映学生对一本知识的部分掌握情况,结果就是即使通过了考试,也不会真正学到什么东西的现象。

二、课程教学环节改革方式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论辩与演讲能力训练》课程采用项目化教学方式和考核更加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帮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感知相关的专业理论,提高了课程的实效性。

(一)教学组织团队建设

高职教学中项目化课程注重理论、实践的一体化,以学生活动为主建立适合学生活动的教学组织方式,改变传统适合学生听讲的方式。《论辩与演讲能力训练》课程在实施过程中,一是改变以往单一“一对多”即一位老师授课,班级学生听的方式,采取组建教师团队的方式,由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结合的教师团队来共同授课;二是将班级学生进行分组,班级学生划分6个学习小组,确保课堂中项目活动的开展和形成学生间稳定的合作关系。

(二)课程内容设计

《论辩与演讲能力训练》课程充分结合高职学生学习特点、学习兴趣以及学生将来在实际人际交往、工作过程中需要的各项能力,采取项目化教学方式,将本门课程在内容上分为六个项目,见表一。

具体各个项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及教学方法见表二。

(三)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

本课程遵照“以项目做引导,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作指导”的教学模式,每次授课过程中理论讲授只有20分钟,剩下时间交给小组讨论,然后小组推荐组员提出己方观点,由其他小组成员驳斥,通过循环论辩模拟方式,让学生参与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除此之外,还增加现场真实论辩模拟场景,设计辩题,让各个小组进行完整的论辩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团队协助能力。

(四)改革考核方式

《论辩与演讲能力训练》是门应用性强的课程,我们改变以往的传统考核方式,采用以“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新型考核方式,即将日常学习的考核(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核(终结性考核)有机结合,真正实现“边学边做边考核”的全面、客观、系统的真实体现学生能力的新式考核模式。

日常学习的考核占总评成绩的70%,包括平时的到课率,课堂提问回答,搜集、整理信息,攻防对抗训练等。期末考核占总评成绩的30%。改变以往期末考试占大头的局面,让学生确实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东西,而不是靠临时抱佛脚侥幸过关。另外,学生参加演讲、辩论等活动,另外增加分数,总分不超过100分。这种考核方式突出了学生的个性,也发挥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更促进教学改革逐步向“以素质、能力本位”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树立素质教育的考核观。

三、结语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每节课都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感悟,是教学改革的目的之一,最终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成为面向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演讲与口才课程总结范文第5篇

出现这种现象,与中学语文一直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有关。从古代的“以文取士”到当今学校以考卷评定学生成绩,都是以考核读写能力为依据,极少考核听说能力。这种重读写轻听说的传统教学,严重阻碍了学生听说能力的健康发展。导致学生口才大多不佳,即使是优秀学生也不例外。新课标要求:初中学生能够文明得体地交流,耐心专注地倾听,并具备讲述,复述,转述,应对,即席讲话,讨论,辩论等常见的口语交际能力。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要求中学生能够做到“表达关于自己所见,所观察,所做,所想的事情”。

而“课前三分钟演讲”正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我是这样做的:初一W生刚入学,要求相对低,可以按照学生的成绩来排演讲表。列一张表排好日期和学生名单,课代表率先做演讲,其他同学依次由好到差排列。内容方面自主选择,可以选择历史故事,寓言,神话,小笑话,热点话题,自己的所见所闻等等作为演讲内容。要求学生提前做好准备,脱稿演讲。并根据这个故事发表一两句自己的看法。演讲时学生站在讲台上面对大家讲,后由同学做点评。这样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一学期下来学生的演讲稿经过筛选整理装订成册,名字定为“拾贝――初一演讲集”,发给大家,学生觉得很有成就感。

那么课前三分钟演讲究竟对学生有哪些好处呢?我觉得有以下几点:首先学生在面对全班同学和老师演讲,他会提前做认真的准备,会查阅大量的资料,并且在家练得很熟,这个准备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其次,站在讲台上,面对同学演讲,需要自信,声音洪亮,吐字清楚,注意语速,语调,语气和感情。这样有利于练当众说话的胆量。宁志彬所说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即“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即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等言语心智的能力,使学生能运用各项言语心智,即能有效地开展言语活动”,亦可从“课前三分钟演讲”逐渐予以实现。再次,下面同学要认真听演讲并做点评,同学们可以从演讲内容,声音,情感,肢体语言等方面来点评,下次演讲时这位同学会有更大的进步。而且同学准备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能激发学生兴趣。吕叔湘先生说:“学习语言不是一套知识,而是学一种技能”。“课前三分钟演讲”就是将学生所学的语言、逻辑、修辞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敏捷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