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师节给老师的一段话

教师节给老师的一段话

教师节给老师的一段话

教师节给老师的一段话范文第1篇

英语听说训练课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主阵地,听说训练也是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要优化英语听说训练课,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 训练内容全中求精

初中英语教材有计划地编排了听说训练内容,除了课本中的内容,教师还应补充一些具有典型性、针对性、教育性、趣味性的内容,以达到全中求精。如学生学过打电话的内容,老师可帮助学生对电话中的人称、语气的体会,提高学生实际交际能力,老师还可以结合教材有意识的选择一些关爱科学、环境、诚实勇敢的简单易懂的故事,指导他们复述故事的情节,并从中受到教育,老师要指导学生有顺序、有重点的说。学生有了说话的兴趣,听、说的质量也就会得到提高。

二、 课堂结构严中求巧

根据英语听力的特点,课堂结构的安排应该有张有弛,环环相扣,可以把听说训练课分成四个阶段:1.激趣阶段。可出示精美的图片、谜语、故事等,从而调动学生说话的兴趣。2.指导阶段。此阶段学生注意力最为集中,思维处于最佳时期,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对学生进行听、看、想、说方法的指导。3.调节阶段。经过指导阶段,学生产生了一定的疲劳,这时可安排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学生轻松一下。4.练说阶段。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以强化说的训练。

三、 训练方法活中求实

听是训练的基础,说是训练的核心。怎样才能达到听得清楚,说得明白?

1. 创设情景,让学生敢说。初中学生特别是初一学生年龄小胆子也小,不敢张口,有畏惧心理,老师应该把微笑带进课堂,用赞许的目光、亲切的话语创设一种轻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处于轻松愉悦的心境之中,从而放开胆量想说敢说。学生的情绪就会放松,也就能够在老师的面前尽情的表演。

2. 教给方法,让学生会说。观察是思考和表达的前提。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虽然敢说,但他们观察能力较弱,观察不细听得不实。因此老师必须结合课文中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进行行之有效的指导,教给学生的方法。并结合课文设计问答,让学生在讨论中逐步“悟”出怎样观察、怎样有序的说。

教师节给老师的一段话范文第2篇

怎样对一年级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呢?

一、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实际拥有的语言能力,加强语言训练。

鲁 迅说:“孩子们常常给我好的教训,其一是学语,他们学语的时候,没有老师,没有语法教科书,没有字典,只是不断的听取、记住、分析、比较,终于懂得每个词 的意义,到了两三岁,普通的简单的话就大概够懂而且能够说了,也不大有错误。”《心理学》在谈到儿童言语发展的特点时也指出:“儿童在学前时期,已经基本 上掌握了语言交际的能力,他们能够运用比较丰富的口头词汇正确地造句,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但是他们还不善于独立的、按照一定逻辑顺序进行连贯性的讲述,他 们的词汇还很不发展。”这说明入学前儿童已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况且现在一年级新生大多数受过学前教育,许多孩子都会讲童话故事,老师要充分利用这 一有利因素。刚开始可以让每一个学生上讲台亮相,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及家庭情况,可以鼓励学生说说自己叫什么名字,几岁了,家住在哪儿,家里有几口人,都 是自己的什么人等,说得好的全班鼓掌表示祝贺,表达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在旁边启发,提示。一年级第一册教学内容主要是拼音教训和识字教学。今年来增加了一 些韵文,教师应改变以往让学生大量机械重复地写字母音节,汉字的方法,这样除了在课堂上教清楚,课后适当巩固,第二天早晨听写之外,每周至少抽出3-4节 课,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气氛中练习说话、喜欢自我表达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好奇心强、爱听故事,老师只要给机会,他们很少有让你失望的时候,幼儿园阿姨讲 的,学前班老师讲过的,甚至爸爸、妈妈讲的童话故事、笑话等等,简短的故事一个连一个,还有的不会讲便要求唱歌、背儿歌。当然老师也不能落后,也要准备精 美的礼物,以满足同学们渴求知识的心理,使同学们在轻松、快乐中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二、要指导学生写句子

语 言年表达能力训练到一定程度,就要想法写下来。一年级学生才开始接触汉字,识字量太少,无法表情达意,只好用音节代替,但他们求知欲很强,精力充沛,教师 可布置学生课外认字,街上的广告牌、饭店、商店招牌、标语,各种包装上的名称等等,随家家长上街就能认不少字。课上教师随口说一个句子,然后问学生,刚才 老师说的这句话里有哪些是你会写的?上去写在黑板上,不会的可以用拼音代替。有时也可让学生上来各写1-2句话,拼音汉字都行,再评谁写得好,谁写得更 好,只要教师方法得当,有耐心,逐渐句子中的汉字就会越来越多地代替了音节。这是就鼓励学生每天写一句话,不会写的字可以让家长帮忙。第二天教给老师,写 得特别好的奖励小红花,这样让学生在兴趣中学句子、积累句子。

三、指导学生看图说话写句子。

教师节给老师的一段话范文第3篇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会认9个生字(其中待为多音字)。结合上下文或运用工具书理解“自由、含苞待放、居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冒号的一般用法。

4、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在学习、生活中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尝试后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和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2、感受小作者的心情和快乐,初步了解冒号的一般用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1-3自然段,学习生字:故、事、级、粉、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六课《红马的故事》谁来读一读课题?点读、齐读

板书课题,学习生字“故、事”书写,事的笔画。

二、预习交流(15分钟)

师:

昨天大家已经预习了,都读了几遍课文了,也都认读了字词了,那老师再给你一个时间大家再去把课文读一读,准备准备,我们来交流一下我们的预习收获。老师想听你们读课文,听你们怎么教大家字词。(预习准备:我会认会写,自己学习字词,在家勾画勾画,你要嘱咐大家哪些字音、哪些字形,教一教大家。我会读会说,提问:为什么同学们都喜欢美术课啊?老师的画妙在哪里啊?规定课文读几遍,读熟,读流畅,最后一遍读给家长听)

1、你们想嘱咐同学们什么字需要注意什么啊?

我想提醒大家…………….(学生读字)

教师强调重难点

2、这篇课文大家都预习了,都读了几遍,你们读懂了什么啊?你预习有什么收获,可以跟我们讲一讲吗?(学生自由讲)

3、读这篇课文时,有什么问题吗?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自由讲)

三、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

1、学生提的问题,老师拢一拢。

师:为什么我们都那么喜欢上美术课呢?老师的画画得很妙,画得非常好,那好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读读第1-3自然段。

2、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找。

师:老师的画画得怎么妙?为什么我们都这么喜欢上她的课?他的画到底画得有多好啊?大家先自学,先去找一找关键的词句。学生寻找圈画,

3、小组交流:同学们为什么这么喜欢上美术课啊?老师的画画得有多妙啊?妙在哪里啊?小组里面读一读,说一说,分享一下自己找到的句子。

4、全班交流,小组自由起来说。

师:你们本小组还有没有人补充啊?你们都说得这么好,小组里有没有人愿意读一读啊?其它组有没有为他们补充的啊?其它组有没有也想读一读的啊?(评:这一组的同学都在举手,其他组也要加油啊!)

最佳状态:小组全体汇报,我们觉得老师的画画得非常的妙,我们是这样讨论的,我先读一读“一头浸在水里洗澡的牛,尾巴上还停着一只苍蝇”老师竟然把尾巴上的苍蝇都画出来了,我们觉得……….,我现在想请某某同学来读一读。乙:我觉得还有一个地方也很妙………(平时要加大训练,如果有孩子结结巴巴,师就可以说:你们小组还有谁来为他补充补充的?帮一帮他)

5、呈现学生说的句群(课件出示)

“一头侵在水里洗澡的牛,尾巴上还停着一只苍蝇;花瓶里有三朵百合:一朵盛开,一朵含苞待放,一朵掉了一片叶瓣在桌面上。”

师:哎呀,这真是画得妙啊,谁来读一读啊?

学生读时,教师推波助澜:哎呀,这尾巴上还停着一只苍蝇,怎么会画到尾巴上的苍蝇去了呢,观察的多仔细啊!看这百合每一朵都有每一朵的姿态啊!各个时期的百合花的样子都画出来了,完全盛开了,还将要盛开,还有的都已经要谢了。

6、比较句子(课件出示,改后的句子)

(一只在水里洗澡的牛;花瓶里有三朵百合花)

师:同学们读一读,如果句子这样写,你觉得他精彩吗?你觉得老师画得妙吗?(学生回答)哦,那还是因为他这样写,写出了细节,观察的仔细,就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样,生活中本是如此啊,本来他们就是这个样子的,就看你有没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作者这样写就写出了他的妙,老师是这样画的,作者是这样写的,老师画得真妙啊。

7、学生想象回答

师:如果你就是这个故事里的学生,你看到了这么妙的画,你想对老师说什么呢?(学生自由说)作者和你们一样发出这样的感概(课件出示:他画得真妙啊!)学生点读“他画得真妙啊!”(读出赞叹的语气)

8、进行总分教学(出示第2自然段3、4句)

“他画得真妙啊!”这一句总的写了老师画得真妙,下面就分别的写了怎么妙,来我们一起读这一句,男同学读画牛的句子,女同学读画百合花的句子,看有没有同学能发现这是一种什么写法?是一种什么结构?(学生回答)我们三年级开始就要越来越多的学到这样的段落结构,它叫总分结构,先总的讲一句我们可以叫它“总起句”也可以叫它“中心句”,下面就分别的说,分两个方面说也好,分三个方面说也好,就是为了围绕着“他画得真妙”写出它说怎么妙,要具体的写了,我们把它叫做“总分结构”,来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再来体会一下。

9、课件出现“花瓶里有三朵百合;一朵盛开,一朵含苞待放,一朵掉了一

片叶瓣在桌面上。”

师:说到这个总分结构啊,“花瓶里有……..”诶~聪明的孩子肯定已经发现了这也是什么写法啊?(先总起后分说)

10、冒号的教学

师:你看这个总起句,它要起个头,它要引出下文,它就用上了什么标点啊?对,冒号,冒号就是引起下文,来我们一起读这一句“我瓶里有…..”

教师可以引读“一朵~一朵~一朵~

”。我们把这样的写法叫做?总分结构。那说到冒号的用法,说到总分的结构,文中还有一处,也是写老师画的很妙的,你找到了吗?

11、第三自然段教学(课件出示)

师:引读“老师还画漫画。画~(女生读)画~(男生读)画~(大家一

起读)

师:椅子会走路吗?看来老师画画有个什么特点啊?(想怎么画就怎么

画,高兴怎么画就怎么画,非常自由的画,很有想象力,怎么好玩怎么

画)

12、小结

师:怪不得同学们喜欢上这位美术老师的课了,因为他的画画得?妙!

四、学生作业

1、总分仿写:下课十分钟真热闹:有的…….,有的……..,有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4—14自然段,学习生字:尾、标、帮、补、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

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第六课《红马的故事》谁来读读课题?点读,齐读。

师:

生字词还记得吗?我们来复习复习吧

课件出示“字词”开火车读,齐读。

二、回顾上节课内容

师:

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1-3自然段,知道同学们喜欢上美术课是因为(课件出示“第二三段的内容”)老师的画画得?妙!我们再一起读读课文第二三段体会老师画画得妙。能读就读,能背就背。

师:看着老师的画大家都兴奋极了,吵着,嚷着?(课件出示,学生读):“老师画,老师画!”

三、学习4-6自然段

1.师:欣赏完老师的画,现在该学生画了。请同学们读读4-6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一想,为什么同学们这么喜欢上这位美术老师的课呢?把你觉得是原因的地方划出来,然后到小组里跟同学们一起去讨论讨论,一起读一读,说到哪里你就读给大家听。

2、全班交流

预设:因为老师让我们想怎么画就怎么画,让我们用眼睛看….

师:你们说的真好啊,还有其他小组有补充的吗?老师让同学们高兴画什么就画什么,你觉得他是个什么样的老师呢?(鼓励学生自由创新)老师不但画得妙,还是个大胆创新鼓励学生自由画画的好老师啊!哪个小组想来读一读,老师和我们的对话?

(加上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3、分角色朗读,男生女生读,师生读,读出语气的不同。(同桌读)

师:老师想请一个同学跟我一起读,我来读学生的话,谁来当我的老师?

咱们来看看这段对话的写法,也有学问呢!有提示语在话前的,有提示语在话中,还有提示语在话后,甚至有没有提示语直接说话这都是对话的写作手法,写好对话可是写好习作的首要条件哦!

师:看这里也有小冒号呢!除了上节课我们说的提示下文,这里还用在了说

话的时候,引出说话人要说的话。咱们再来读一读这段对话好吗?注意提示

语和小冒号的位置哦!

4、小结

师:怪不得我们都喜欢上美术课,原来是老师让我们自由画,自由多宝贵啊!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几句话(课件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高兴画什么就画什么、用脑筋想用眼睛看)

师:通过学习4-6自然段,我们梳理出,大家喜欢上美术课的原因:老师给我们自由(课件出示)板书:自由的画

四、学习7-14自然段(红马)

1、师:同学们开始自由画画啦,两匹红马就此诞生了,老师想请一个女生一起来来读读第7自然段。(女生齐读第7段)

2、师:老师画得牛,我却画马,这说明什么?(我喜欢画画,我在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我也开始自由画画啦,开始自己的创作啦。

3、师:同学们开始画画了,老师又在干嘛呢?老师想请男生一起来读读第8段。(男生齐读第8段)

4、师:“巡逻”什么意思啊?巡逻一般都用在警察和士兵身上,这儿的巡逻说明老师真得是像警察一样严厉的监督同学们吗?(老师对学生的关心)你还从哪些词语看出老师对学生的关心?(一面笑一面点头,帮学生补上一两笔)在老师的关心下,同学们继续大胆创作,我的两匹红马已经完成了,这时老师走到了她的身边。

5、小组学习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7-13自然段边读边想:我画的是全身通红的红马,哪里有这种红马呢?可是老师为什么要说很好很好呢?把你的想法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吧。板书:画得好

6、全班交流

学生回答,找读说读。(我在自由的画画,我在想象中画画,我在创新的画)

师:“我”觉得自己画得是两个怪物,可老师怎么一眼就看出这是马呢?(学生回答)说明老师很了解自己的学生,对学生画的画了如指掌。

师:我为什么要画红马呢?因为?你们跑完步了会不会也全身发热,小脸通红呢?难怪我要画红马了,原来是这样啊。

师:老师给同学自由画画得空间,学生按照老师的方法大胆想象,多么和谐的课堂啊!哪个小组老读读老师与学生的对话?

7、小结

师:哦,原来老师说就是要这样画,这样画就是指的:自由的画、高兴怎么画,就怎么画,用脑筋想,用眼睛看,大胆的创新。板书:创新的画

师:为什么我们喜欢上老师的课呢?老师不断的鼓励我们,不断的夸赞我们,欣赏我们,所以我们喜欢上老师的课。

五、思维拓展

如果你是这个小朋友,你想画什么颜色的马呢?(学生自由说,说出原因)评:你也是想怎么画就怎么画,你也是高兴怎么画就怎么画,你也有你的创意,你的胆子也挺大的,你真有想象力,老师就是鼓励你们的这种精神。

六、思维拓展

你还想画什么独特的,与众不同的,有意思的画啊?

评:你的想象真大胆,你这个也很有创意你真是自由的画,老师就是喜欢你们这样有创新精神。

七、大胆想象,有创新精神,可以帮助你们更好得学习画画。

认真书写,新学生字,也可以帮你们更好的学习语文哦!

学习生字“帮”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板书:

6、红马的故事

画得妙

百合花

(总起)

(分说)

自由的画

教师节给老师的一段话范文第4篇

2008年,我有幸被学校推荐为学校辖区内的县级“校本教研面对面乡镇级培训员”, 加之本人担任学校教科研组长和语文教研组长,其工作职责驱使我必须对教学研究工作做到能够理论指导实践,因此我利用一年的时间,认真学习了中小学新课程教学为题探究和教师专业发展系列丛书之由陈大伟着的《校本研修面对面》。有了培训员的身份,2009年以来,我得到了参与兄弟学校的多次校本教研活动,同时也对我校的校本教研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和研究。

就观察大量的校本教研现场后发现,校本教研的规范开展大家都持肯定态度,但同时流露出对校本教研的“质”的担忧。他们把现状归因在缺乏“专业引领”,希望通过专家的介入去改变这种局面。可就我校情况而言,这的确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办法,我校就目前而言,是县域乃至整个地区同级学校中校本教研工作抓得比较好的一所初级中学,其校本教研的成果以及产生的影响均是得到肯定的,可是,老师们都还是有“被动地依赖”专家的专业引领的企盼,而不是“主动地生成”学校内部的专业引领力量,毕竟专家是有限的呀,这一依赖的现象成为了目前校本教研过程中的普遍思想。

那么,怎样才能使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真正促进学校发展,“使学校具备研究的能力,形成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自我超越的内在机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化组织”?

在多次研究实践后,针对我校校本教研中暴露出的“教的关注,而不是学的追问”、“知者的阐释,而不是智者的对话”、“被动地依赖,而不是主动地生成”等问题,我校教科研组从改革技术层面入手,实施“课堂细节描述”,将关注点引向学生:让执教者对“学”进行追问,让教师的独白因“学”而变成智者间的对话,让本土的专业引领者抓住“学”而引导思想交锋、观点碰撞,真正让校本教研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一、对“课堂细节描述”的认识

“课堂细节描述”是指观察者(执教者或观课者)对教学进程中的教师、学生的具体行为以及环境进行的事实性描述,是教师语言、动作、表情以及同时间学生的语言、动作、表情的描述或互动时的情景再现,简单地说就是白描式的课堂观察,观察的焦点在学生。我们期望通过这种白描式的细节,引起教师对自己或他人的课堂教学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对学生的影响进行研究。

我们把“课堂细节描述”定位为一种新的课堂观察技术,是针对原来教师惯用的听课记录习惯而提出的。在每一次教师的常规检查中,我均发现教师的听课记录呈现出来的均只是教师的教学环节,这样的记录,其实,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观察者的视野范围。45分钟的课堂,发生的事情多而快,课堂交流比较复杂,来自师生以及环境的信息多如牛毛,稍纵即逝,如果把精力放在对教学全过程的记录上,势必会减少对其他课堂行为的观察。

作为一种技术层面改革,我们要求“听课教师”转换为“观课者”,要求他们从观课者入手(我认为,观察别人的课堂可以提高对自己课堂的观察能力),要求教师不再记录教学全过程,而是把目光投向学生,记录教学进程中引发自己思考或困惑的课堂教学细节,要求观察者在课堂上或下课后写下自己对此细节的分析,剖析这些细节对学生深层次的影响,剖析这些行为后面的教育观念,并且要求最后综合性地写出“最值得分享的经验”、“最值得研究的问题”。对执教者,我们也要求把目光投向学生,在课后进行课堂细节描述,从课堂细节入手反思自己的教学。

二、三个层面彰显“课堂细节描述”功能

“课堂细节描述”这一技术刚开始使用时,教师们感到无从下手,总觉得不记录教学全过程心里不踏实。在经历了一段时间后,教师们发现自己对课堂细节(包括对自己的课堂)的敏感度增加了,观察能力提高了。听课后和执教教师以及听课教师间的对话开始围绕着细节以及细节背后的观念展开,本土的专业引领者在对话中开始逐步走向成熟。“课堂细节描述”,正在三个层面彰显着自己的功能,解决着我们校本教研中出现的问题。下面是运用“课堂细节描述”技术观课的几个案例,这几个案例基本做到了“同伴互助,共同前进”,也基本改变了一味依赖专家引领的思想。

为他——促进教者的自我反恩

案例1:这是一个年轻语文教师在执教完《就英法联军入侵中国给巴特勒上校的一封信》一课后进行的“课堂细节描述”及进行的反思。

在“课件制作”环节上的对话:

我:老师们对这节课的观察后,发现有什么不足吗?

师1:……

师4:我认为老师在制作课件时,忽略了一点,就是把背景音乐设置成了让人欢快的轻音乐,这与文章的感情基调不相符。

我:老师们,这就是我们没有注意的细节,这对我们学生的情感感化就有问题了,同时,学生进入文本可能就没有“愤慨”的感情了。

教者反思:我在最初制作课件时,没有音乐,课件制作完后,我总觉得差点什么,就随意的选了一段轻快的曲子,这的确是我备课的失误,以后在备课时必须的注意细节。

从这个个片段中,我们看到了观课者的目光注意到了上课教师的细节,而不只是把老师上课的全过程机械的记录下来了,他们均有了课堂的细节观察。

为你——促进同伴间的专业成长

案例2:一位年轻的语文教师在执教北京师范大学毛继东教授的《作文三步法》的“感知物训练”时,分别都按照听觉、视觉、味觉、触觉、嗅觉等手段进行了感知,同时,按照理论训练还讲解了感知过程中的换时、换位、换情。可在操作训练时,老师要求利用刚学的理论去完成老师设定的感知对象一一《紫藤萝瀑布》,十分钟时间,没有一个学生能够有条理的,完整的梳理出作者的感知,尤其没有一个学生提到“换时、换位、换情”。老师无论怎样诱导,学生都一言不发。下课后,上课老师非常恼火,抱怨“学生不配合……”

交流片段:

教师l:……

教师3:这节课太沉闷,合作不好……

教师4:这节课学生根本就没有配合老师……

我:老师们,关于课堂上学生配不配合,是学生的责任还是我们老师的责任,学生怎样做才叫配合?请大家思考一下。

教师1:这班学生本身就不活跃……

教师2:学生没有观察到实物,没有想象力……

教师3:对,因为学生没有身临其境,没有外界因素的影响,其感觉器官就无法调动。再说,就作者而言,还有特定的时代背景触动他的情感,我们的学生在这节课上没有任何外在因素的情况下能有别人要求的感知吗? 转贴于

(现场出现了短暂的沉默。)

我:对了,刚才老师们都谈了一些看法,的确是这样,方法也好,教材也罢,这些都只是载体,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必须结合教学对象以及教学对象的知识结构、教学对象所处的环境。教材是现成的,教学手段必须要是活的,课堂设计必须要是活的,做到了整节课的外在因素活了,我们的学生自然就活了,课堂就“火“了,这何愁学生不配合呢?

从这一校本教研同伴互助的片断中,我们不难看出,观课的教师将目光投向“课堂细节”中的主体一一学生,再将主体的反映对应给执教教师,引发执教者从教学设计进行思考,反思自己的教学准备,从而在教师中引起共鸣,对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准备开始了深刻的研讨。在“为你”的层面上,教师之问的对话促进了教师们自身的专业成长。

为我——专业引领者走向成熟

案例3:这是一名语文教师在执教《怎样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作文指导课后,我在执教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后和大家进行的交流。

我:请问在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中,有“学生写作能力训练”这一目标吗?

执教教师:有。学生写作训练,我安排了三个环节:一是用一句话写出你最想说的一件事;二是请你回忆一下你最想说的事,并将它叙述出来。三是请你快速回忆一下这件事的具体细节,并将其与自己的真情实感相结合,使刚才写的那句话更具体形象。四是给你的描述一个合理的理由。把可有可无的字句删除,给你的文段润润色。五是给文段添一个漂亮的题目,给文段写一段开头和结尾。

教师l:但我观察到在最后还有三个学生没有按照你教学的环节去训练写作,这三个同学还是按照平时作文一样,一气呵成写完了一大段。

教师2:为什么在每一个写作训练环节完成后,不让更多的学生展示自己的环节训练成果呢?如第一个环节“写一句自己最想说的事”,有一个学生是这样写的“妈妈,你辛苦了,我真对不起你,你关心我,你爱我,可生活中,我还时时惹你生气,真对不起。”这个学生不是在写“最想说的事”而是在写“最想说的话”。

教师3:第三个环节,要求学生叙述最想说的这件事,可屏幕上的格式是这样的“我的感受怎样?”,难道学生一定都要按照这一模式去做吗?我认为,根据需要,作者可以把事件叙述完后谈感受,也可以一边叙事一边谈感受,这难道不行吗? 教师4:你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在特定环境表现真情实感”,何谓特定环境,是今天这节课上,还是学生的生活中,或是学生设计的环境,老师在课堂上并没有强调,这又叫什么“难点”呢?

我:很明显,写作训练的教学目标达成度不够高。我们大家来分析一下是哪些因素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大家可以把认为相关的课堂细节呈现出来。

教师1:课堂内容稍多,容量太大了,学生一时消化不了。

教师2:教师课堂巡视没有顾及所有的学生,如我前面的两位,我看他们在写作训练时就没有按照老师设计的步骤去完成,如果老师巡视到位,实时指出,也许效果就不一样了。

教师3:环节设计时间是合理的,可是老师却没有让学生把时间用足,导致学生是在跟着老师赶步骤,如第二环节5分钟,实际只用了4分钟不到,有些学生完全没有完成任务,老师就催着进入下一个环节了。

教师4:老师明明发了正规的作文试卷,可有四五个学生用的是自己的笔记本在写作,正规作文试卷运用的目的是让学生规范书写,这说明这一点就没有让全体学生做到。

我(转向执教者):你注意到了吗?

执教教师:有些我注意到了,有些情况没有。

我:为什么?

执教教师:因为内容多了,我在赶时间。

我:你没有戴表吗?

执教教师:没有。

我:你课件制作设计上标示有时间呀!

执教教师:我设计的问题与学生操作的能力在时间上不能同步。

我:你课前对学生的实际能力有过了解吗?

执教教师:有,只是不全面。

我(转向观课教师):大家能否就这样的问题进行思考:在教学中教师的主观预测能否代替学生的需求?

(教师们都沉默了。)

教师4:确实,我的教学中也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我事先想好的和课堂里发生的不一样,其实很多时候,我是根据自己的主观的预测在设计教学。

教师5: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更多关注的是自己的“教”,心里想的是下一步我该干啥,特别是在研究课、公开课时更是这样。

执教教师:感谢大家,从刚才大家的交流中,我发现了上课时我的关注点其实在自己,往往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学生,没有真正地做到尊重学生学习的需要。虽然我把“学生”挂在嘴边,但从严格意义上说,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句话没有完全在思想中植根、变成指导我行为的观念。

教师节给老师的一段话范文第5篇

一:对展示课的点评

一年级凌颖老师主讲的《ai ei ui》是一节扎实和常规的拼音教学课。亮点如下:1、创设了乐学的情境。老师用直观形象的图片、用扳手腕的游戏、用儿歌、用图片、用富有亲和力的语言和激励性的话语,为学生创设了乐学的情境,注重了学生情感的激发。2、三个拼音的出现方式,老师颇具匠心、自然巧妙。3、注重指导学生一年级拼音书写的规范性。稍显不足的是,由于是回头课,孩子们熟知了所学内容,因此,我们没能更好地看到学生由不会到学会的过程。

二年级汪伟老师主讲的讲读课《从现在开始》。亮点如下:1、充分表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整节课看到了学生自己读、自己说、自己评、自己做的环节,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发言积极。2、注重了学法的迁移和指导,运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处理大致相同的“猫头鹰”、“袋鼠”、“猴子”争当大王的教学内容。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提升了学生学习的能力。3、体现了快乐的课堂。每个学生戴的头饰,学生分角色地表演,老师充满感染力的语调,多媒体适当的运用,为课堂增添了不少趣味和快乐。本节课美中不足的是:(1)老师要进一步加强普通话的练习;(2)老师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发言;(3)随文识字要继续加强。

三年级张慧老师《找骆驼》,整个教学设计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尤其对三年级学生:(1)由出示主要内容的提纲来提高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2)由回顾文前编者的问题来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的习惯;(3)由文中词语,到相关的扩词的联系,由文中的语句到相关句式的练习培养了学生迁移、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4)由文中的结论到引导学生追根溯源的思考和分析等这些方面,说明了张老师在教学中把握住了三年级词、句、段的教学重点。但由于多媒体课件出现了一些问题打乱了老师的思路,让老师有些紧张,影响了课堂教学的发挥。学生精彩的朗读反衬得老师的点评有些平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教学环节却被老师单一、缺少感染力的语调所掩盖;整个课堂氛围显得沉闷了些,缺少生机和活力。建议:1、多磨砺自己,多增加面临实际教学事件时需要的教育机智,多一些驾驭课堂的能力;2、进一步丰富语言,要想感染别人,首先要感染自己。

四年级周蓟榕老师主讲的《巨人的花园》,前半部分讲的是美丽的花园,后半部分讲荒凉的花园,前半部分老师的情感很平淡,给我们的印象也不深刻,后半部分老师的感情、语言渐入情境,所以,老师的配乐范读、引导学生读都很煽情,在老师的带动下,学生的读书也入情入境了许多,这一点是周蓟榕老师最大的进步。本节课,从教学设计上,老师采用了中年级段以读促学的教学模式:初读整体感知,细读合作探究,品读品味想像,研读体会感情。值得商榷的是:(1)还是没能看到学生更加精彩的品读(2)学生回答问题时稍显雕琢过多的痕迹。

五年级王雪老师主讲的《桂花雨》,这节课让人印象最深的是停电后,王雪老师仍不慌不忙、有条不紊继续进行的那份从容和镇定,尤其是老师对桂花雨的那段范读,即使没有音乐的渲染,也让整间教室浸润在桂花雨的芬芳里,让人陶醉,所以课文还需美读才能焕发出“美的辐射力量”。从教学设计上,王雪老师以八次“香”字统领全文,以“摇花乐”来体会儿时趣、思乡情,由景及事到抒情,关注了高年级段对写作方法的领悟和赏析。在“摇花乐”这一教学环节中,老师通过让学生联系生活情境唤起情感体验,用不同的方式去读文本、去想像,逐层深入,读书的效果一次比一次好。但也还有以下几处值得商榷:(1)就全文而言,读的还不够,尤其是对“香”字的品读不到位,课堂上读书的高潮还没出现(2)文本蕴含的思乡情体现还不浓郁,因此学生上台的表演显得有些嬉戏,缺少了质朴的真情实感。所以王老师还要多深入教材,潜心备课,方可抓住脉络,这样,教学艺术才能更上一层楼。

五年级王灿老师主讲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我们有感于王老师标准、流畅的普通话;有感于王老师能用自己充满感染力的语言与范读为大家创设了一个丰富的情境;有感于王老师对文本教材整体的把握和驾驭的能力。所以,课堂上洋溢着激情,洋溢着感动和欢欣的情愫。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以姚明回答记者的话,“还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呢?”导入课文,以板书启发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小钱是不幸的,有是幸运的”为切入口,浓墨挥洒,以学生个性化品读的方式,以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意思的方式;以“大地震图片”唤起学生情感体验的方式;以合作、探究、研读等方式,一步步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最后学生的齐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节课老师还需思考是:1、如何把老师的讲更多得变成引,如何把老师精彩的语言变成学生精彩的回答,如何更好地体现以学定教,以学生为主体?教学需要反思,才能更加精益求精!

六年级王孝彬老师主讲的《穷人》,亮点如下:1、导语幽默风趣,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课堂充满了平和、宽松、愉悦的氛围。2、本节课王老师以“5+2”为切入点,以主人公忐忑不安的心理描写为重点,又以“5+2”为升华点来设计教学过程,结构新颖、耐人寻味。尤其是采用了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去领会桑娜忐忑不安的心情:打乱顺序的5句话,相关动作、神态的描,拆字理解,标点符号的体会等。这节课较之前而言,王老师有了很大的进步,很多问题引导的多,而不是直接告知学生,学生参与多了、自主学习多了、思考的空间多了。但也还有以下几处值得商榷:(1)本文是讲读文,在整体性的把握上略显不够(2)齐读方式略显多,重点句段可再加强品读(3)以穷人为题可让学生找找主人公生活的窘境,以更能理解主人公复杂的心情(4)结尾处可以以歌曲《好人一生平安》来升华、渲染!

张德方老师和汪蕊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两节国学课,让我们也大开眼界,浸润着经典作品的芬芳,感受着传统文化的魅力。张老师《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课中,张老师浑厚、响亮、富有磁性的声音及鼓励学生读书、回答问题时富有亲和力和启发性的语言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次,张老师广博的知识面,对相关知识的拓展也让我们耳濡目染,同时,张老师在介绍不同的词牌时,能化难为易为生活中的歌曲时,让我们也听到了张老师的歌声,看见了他刚劲有力的粉笔字。这些都展示了张老师很好的语文素养与潜质。值得商榷的是:本节课在教学结构的设计上还需进一步调整,建议为:第一环节导入时可让学生介绍一下对赤壁之战的了解;第二环节读书的教学安排可按张老师的设计进行,适当时老师也展示一下范读;第三环节理解意思,可让学生对照注释,先理解这首词的意思,同位间说一说 ,疑难处老师帮助讲一讲,通过检查要达到学生都能理解这首词的意思,第四环节体会感情和相关的拓展。

汪蕊老师主讲的《弟子规》这节课,就教学结构安排而言,针对二年级孩子来说,很合理。做到了深入浅出,环环相扣,寓教于乐,达到了一定的思想教育作用。尤其是用“孔融让梨、孟母三迁、程门立雪”三个小故事引入国学,让人耳目一新。其次,汪老师的教读也让人印象深刻。同时,课堂上的拼音读、开火车读、争小红旗读、学生拿卡片找朋友齐背等形式很好,让整个课堂读书的氛围非常热烈。第四个特色,为帮助学生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老师穿插了一些小故事和动画视频,丰富了文本内容,让学生感到通俗易懂,容易受到启迪。稍显不足的是:在理解作品时,稍感整体性欠佳,老师一句句牵着学生去理解,生怕学生不会。可让学生对照注释再结合译文让学生说一说,尽可能地让学生说出每句的意思,看学生理解的怎么样,然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举例说明自己的理解,然后再穿插老师的小故事,效果会更好一些。

这两节各有特色,但对译文理解的重视程度还要加强。语文课玉国学课的共同点:都加强对文本的朗读,都注重对文本内涵的把握,都渗透对文本情感的体会,都有相关的拓展点,但语文课更侧重于字、词、句、段、篇等语言文字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训练,而国学课则倾向于朗读、理解、背诵,更侧重于文本的内容和思想性统一的体会,更需要以诵读、以理解为基石唤起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更让学生明白:哦,国学中的经典作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航向标,是指示灯,进而能够引导学生引起思想上、行为上的一些改变。国学课也是让我们学校开设的单一的“周学一语、“日行一善”的理念贯穿在丰富的国学课堂中。所以,国学课要“倡简”、“务本、“求实”、“有度”。国学课首先要解决的是:1会背原文2会背译文。国学课堂可以体现“五个一”:读一读、看一看、说一说、背一背、谈一谈。

二、给老师们的建议:

1、对一、二年级老师的建议:1、识字是首要任务,阅读教学是识字的基本途径,要在语言环境中识字。2、识字方法很多,要让学生用自己最习惯最喜欢的方法识记汉子,激发兴趣。

2、对三、四年级老师的建议:1、三年级承担了写段的教学任务,所以教学文本时要分析写作特色,初步掌握写作方法;2、三、四年级承上启下,不能忽视生字词的教学,识字、写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仍然是需要关注和把握的重点。

3、对五、六年级老师的建议:1、加强品读,注重效果2、以学定教,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老师主导性3、在领悟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及写作方法上还需加强

4、作为语文和国学老师都要进一步“三个加强”:(1)、加强普通话练习;(2)、加强语言的感染力;(3)加强有感情地范读课文及必要时教师要养成教学生读书的习惯。

三、一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