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于童话的资料

关于童话的资料

关于童话的资料

关于童话的资料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少年儿童;组织认同;田野工作

一、少年儿童组织认同研究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但市场经济和全球化思潮也对人们的价值观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而少年儿童的个体心理发展正处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且向抽象逻辑思维逐渐过渡的阶段,亦是其形成价值观的关键期。少年儿童组织的核心任务是通过少年儿童组织的管理和活动,辅助少年儿童更好地实现政治社会化,实现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传承。少年儿童组织认同是指少年儿童对于自身所在组织及其目标的认同,在行为与观念上与组织保持一致,自愿保持组织成员的身份,自觉遵守组织的规章制度,体现为一种具有共同信念、价值观和行为取向的组织或团体观念。

当前对于组织认同的研究主要是从组织行为学的视角出发,且集中在成人员工对企业组织的认同领域,从组织认同不同维度的理论、组织认同的影响因素及组织认同的功能等方面来阐述员工的组织认同对企业发展的重要影响。但是,对少年儿童组织认同的研究并不多见,从人类学的角度进行少年儿童组织认同的相关研究也较罕见。姜金栋、晏祥辉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少先队员组织认同问卷(Y-OIQ)进行8-12岁的少年儿童对少先队组织认同的相关研究,分别提出了:少年儿童组织认同的四个维度,即认知认同、行为认同、活动认同以及情感认同;[1]依据各学段少先队员组织认同现状测量的结果,从少年儿童组织认同的四个维度入手,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少年儿童组织认同的教育策略。[2]郭平等人通过文献法对国内青少年组织认同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指出有关青少年组织认同的研究主要包括组织功能、组织认同与管理评估、组织教育原则与方法、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等。[3]

二、人类学田野工作研究的常用策略

人类学田野调查始于本世纪初,之前的人类学虽然已经有了一个进化理论,但仍缺乏科学研究方法。直到20世纪20年代英国功能主义大师马林诺夫斯基开创了参与观察的研究方法,田野工作才开始规范化、科学化,并不断提高。人类学田野工作,是指研究者亲身参与到被研究的群体中,通过长时间的参与观察、深度访谈等方法获得该群体的生活资料,进而将具体经验事实上升为一般性理论的研究方法。[4]“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是人类学田野工作研究获取资料的常用策略。

(一)参与观察法

“参与观察”是人类学田野工作的核心方法。所谓参与观察,是指人类学者在具体的田野工作过程中,要做到“入乡随俗”,尽量深入到所研究的特定群体的日常生活中,并最大限度地参与被研究对象的社会活动,通过细微的观察和缜密严谨的判断,来获得与研究主题有关的一系列专门性的群体知识和资讯。参与观察强调行动上和思想感情上的参与,建立一定的社会关系并用互惠原理来维系它。田野工作通过长时间的参与研究对象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致力于在自然的场合收集到有价值的真实材料;通过与研究对象建立相互信任的交往关系, 以求在感情上与研究对象形成共鸣,确保所收集资料的独特性和持久性。参与观察需掌握一定的技巧:一是在了解研究对象的整体情况后,再移至对细节的微观聚焦,然后在此基础上重新概括出一个较全面的整体性资料。二是每次进行现场观察后,要详细地记录下现场的听闻及感悟――有关的人、物体、事件、活动和谈话;自己对此的想法、反省、情感等。这既能增加收集资料的深度,又能借着参与者的身份进行无拘束的深入谈话,使研究者丢掉“本文化”产生的偏见,而从“本地人”的视角来看待事物。

(二)深度访谈法

深度访谈是人类学田野工作的另一重要方法。深度访谈是一种非结构,直接的个人访谈,其效度很高,能深入了解被访谈者,获得直接观察难以发现的问题及材料。人类学的深度访谈也颇具特色。如访谈前,研究者需依据访谈目的制定好内容概况与访谈计划,并尽量的收集被访谈者的相关资料,了解其个性、经历、兴趣等;在访谈过程中,研究者要学会倾听,不打断被访谈者说话,不进行判断,创造一种轻松自在的谈话气氛;参照所了解到的访谈者的个人资料,自然而然地引发他们的谈话,发展访谈的问题,不能强行主导被访谈者的谈话内容;访谈期间,研究者要记录详细的访谈笔记和“录音式”的记录,不可以主观地压缩话语或进行小结,以免造成信息丢失或误解等,从而保证能以富有启发的、自然的方式来实施访谈和诱发互动性的谈话。

三、人类学田野工作在少年儿童组织认同研究中的应用

人类学田野工作强调整体论,要求研究者较长时间居住在研究现场,进行参与观察与深度访谈,在真实的情景中收集第一手的研究资料,将理论概括由具体经验事实上升为一般的理论。人类学田野工作倾向于客观地揭示复杂的现象,分析出表象后的深层原因,对少年儿童组织认同研究产生着重要影响。

在进行少年儿童组织认同研究的过程中,人类学田野工作的参与观察要求研究者较长时间深入到一个儿童组织中,充当其中的成员,并直接参与到少年儿童组织的群体和活动中去,与少年儿童建立并保持友好的关系,同时,在不暴露真正身份的基础上,隐蔽性地观察儿童产生组织认同的发展过程;采用多种方法广泛收集与组织认同研究相关的资料,并注重实际生活和日常行为等细节资料的搜集,应用文化理论和专业知识来洞悉所见所闻现象间的内在关联性,探究少年儿童产生组织认同感的规律性和随机性。此外,采用参与观察进行少年儿童组织认同研究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观察内容的选择。对少年儿童组织活动的观察是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儿童的特点和发展的需要,在此基础上增强少年儿童组织的吸引力,更好地为儿童的成长服务。少年儿童产生组织认同感是一个动态的、连续性的过程,而在此过程当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主题,因此需要研究者在进行观察前限定一个研究主题。二是参与方式。研究者应完全参与到少年儿童组织的活动中去,尽可能地抛开“本文化”,切身感受少年儿童在组织中的体验,并试着从少年儿童的视角来看待组织及组织活动,注重对少年儿童本身的观察研究。

运用人类学田野工作方法研究少年儿童组织认同的关键是收集资料,除了参与观察之外,还要对主要研究对象进行不同时间的、不同角度的、不作结论式的、非结构结构性的深度访谈,目的是了解少年儿童产生组织认同感的具体思想过程,同时也对少年儿童组织工作的过程进行较全面的了解。在进行少年儿童组织认同研究时,深度访谈不仅需要研究者具有足够的敏感性,而且还需要其具备一定的技巧。首先,制定具有目的性的访谈计划,在访谈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生成与组织认同相关的具体问题,使访谈不偏离研究的主题,并且采用开放式为主的提问形式。其次,了解被访儿童的整体背景资料。惟有深入了解被访儿童的成长背景,加入组织的过程,对组织的理解和认识等等,研究者才能快速准确地理解被访儿童语言和行为的意义,从而有效地把握有价值的信息,以便进行深入地追问与组织认同相关的问题。最后,要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在访谈过程中,除了语言外,研究者还可以结合儿童的面部表情、语调、身体语言等细节进行仔细观察,以获得更多的有效信息,及不能被包含在语言中的隐藏的信息。研究者要善于对被访儿童提供的信息进行反思与分析,特殊含义的产生之处往往需要进行深入探究。

人类学田野工作不仅丰富了少年儿童组织认同研究的方法,还给我们提供了新的研究理念。以局外人的视角来看待少年儿童产生组织认同感的过程及其与组织之间的互动关系,特备是要学习如何用客位或他观的方法来看待、分析,从而找出事实表层现象后面的深层次原因,识别影响少年儿童组织认同的因素,提出切实可行的策略来加强少年儿童的组织认同感,更好地发挥少年儿童组织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姜金栋.青少年组织认同量表的编制及其信效度研究[J].青年探索,2016(4):9-11.

[2]晏祥辉.少年儿童组织认同现状及其教育策略研究[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6,6(32):32-36.

[3] 郭平,谢丹,郭璨,姜金栋.国内青少年组织认同研究现状与展望[J].青年探索,2016(4):18-24.

关于童话的资料范文第2篇

关键词:兴趣;计划;总结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186-01

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综合性学习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活动中有很大的自。教师提出要探究的问题之后,学生围绕这个任务拟定活动计划、确定活动方式、商量查找资料。教师要合理安排课内外的活动时间。课堂上布置学习内容、交流活动情况、展示活动成果,课外则要根据活动计划,一步一步地开展学习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对于学生积极性高、学习资源丰富的班级,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兴趣,放手让学生学习;对于学习资源缺乏的班级,教师则可以带领学生仔细学习“阅读材料”,达到最基本的要求。

一、阅读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都有一则导语,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综合性学习。教师在实施综合性学习之前,应和学生共同学习导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人教版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有这样一次综合性学习:“中外童话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开展一次读童话、讲童话、编童话、演童话的综合性学习,从童话的宝库中得到更多的宝物。先各自搜集自己喜欢的中外童话,认真读一读;再互相推荐,交换阅读;然后自由组合,商量一下,如何汇报展示。”这则导语确定了此次综合性学习的主题――遨游童话宝库;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途径――读童话、讲童话、编童话、演童话;介绍了综合性学习的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小学生都喜欢童话,都对童话感兴趣,师生共同学习导语就会少走弯路,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合作实践的兴趣。

二、制定活动计划

制定活动计划可以保证综合性学习有序开展,使小组每个成员明确活动时间、内容、方式、分工等。教师要指导学生制定活动计划。活动计划是一种应用文,分标题、正文两部分。标题要写清什么单位、开展的是什么活动。正文要写清“什么时间”、“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和“怎样做”以及“由谁做”,也可以把要做的事逐项列出。末尾写上制定计划的日期。笔者在组织学生进行“阅读童话故事”综合性学习时,第三小组制定了自己的活动计划。

三、开展小组活动

就一个班级来说,小组活动可以有“并进式”和“阶段式”两种方式。“并进式”是各小组自选内容,同时开展不同的活动。如,第 1 组读格林童话,第 2 组读安徒生童话,第 3 组读中国古代童话,第 4 组阅读中国现代童话。由于小组学习任务不同,教师可以编制“活动建议卡”,提示不同内容的活动要点,发给相关的小组,供学生制定计划和活动时参考。“阶段式”是根据班上多数学生的需求和本地条件,集中开展两三项活动,逐项进行。各小组活动内容相同,但具体材料和活动方式仍然有自主性。如,读安徒生童话,有的学生读《海的女儿》,有的学生读《皇帝的新装》,有的读《豌豆上的公主》等等,在小组活动的基础上全班集中交流。不论采用哪种方式,教师都要及时了解各个小组的进度,进行具体指导和帮助。

四、汇报、交流和总结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结束之前,要进行汇报、交流和总结。汇报、交流的形式有多种,要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意愿确定。但不论采用哪种形式,要让全体学生参与。编手抄报或办展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充分反映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成果汇报会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全组成员推举代表汇报。活动总结可以师生合作进行,既有学生谈收获,又有教师谈体会。教师的总结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自主态度、合作精神和创造意识,也要适当对知识和能力进行梳理。汇报、交流的形式有:

1、故事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喜欢的故事,先组内交流,然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全班交流。

2、朗读比赛。组内学生选择本组的朗读篇目,男同学可以选择古诗词,女同学选择抒情散文。先自己练习朗读,教师指导。然后小组内部比赛,优胜者参加班级内的朗读比赛。班级的朗读比赛最好和课堂教学相配合,做到课内和课外的结合。

3、读书交流会。学生课外独立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之后小组内交流自己读后的感受。交流的内容可以是对文章的理解、自己受到的教育,也可以是文章写作方法的借鉴、摘抄好词佳句等。交流的形式最好先采用口头交流,随着活动时间的推移和年级的升高再慢慢过渡为书面交流。不论采用哪种方式,都一定要使听众“有所得”。组内交流之后还可以全班交流,甚至在同一年级交流。

4、辩论。有时候,对一个问题有两种不同的看法,这就需要辩论。辩论能够培养学生有理有据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反驳对方观点的能力。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六组的一次辩论――小学生要不要多看电视。具体程序可以为:

选择一个主题――小学生要不要多看电视。学生分为正方和反方两部分,每人立足于自己的立场搜集佐证材料。

分组――学生四人为一组,每组分为正方和反方两对。每队中应保证有一名阅读优秀者。

分配任务――根据自己的立场和小组成员一起搜集资料,同时准备一个有力的陈述来说服对方。组内交流搜集的材料,并让其他成员了解组内的信息。

组内辩论――每小组成员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组内辩论。这时不允许争论,同学们认真倾听别人的立场。

重新分组――全班的学生分为正方和反方两大组,每组推选四人,班级内辩论。其他学生认真倾听,也可以做笔记。

关于童话的资料范文第3篇

【关键词】学生;德育;习惯养成教育

【作者简介】杨慧,湖北省武汉小学教师。

习惯养成教育是德育工作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和最关键的环节。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可以转化为一个人内在的性格和情操,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学校教育,如何引导学生逐渐养成“十大好习惯”?学校课程如何让每一个学生从“知、行、意、行”4个方面形成终身受益的文明素养?武汉小学德育校本课程《童心拉拉勾》在反复修改、打磨下应运而生。

一、课程规划:萌动、孕育、初生和共振

(一) 萌动―― 呼唤童心,唤醒力量

笔者认为,“尊崇童心”是教育的起点,要让教育回归儿童本真。即尊重儿童天真、纯朴、活泼的生命自然状态,创造一个充满爱,富有童趣、自由、和谐的教育环境,把属于儿童的生活和幸福还给儿童。“一切制度都必须从关注人本身的需要出发,脱离人文关怀的制度只能成为束缚手脚的镣铐”。因此,学生企盼挣脱束缚,教师更期待解除镣铐。

如何把这些“规定”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进而形成习惯?“只有当规定演化为学生发自生命自觉的习惯,教育管理才能达到它应该达到的最高境界。”我们呼唤来自学生生命自觉的反省,我们企盼唤醒学生内心的力量。

(二)孕育――倾听童声,圆桌对话

课程建设应该是智慧的创造。学校童心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研究应以儿童为本位,学生应该变被动接受为自主建构课程。

既然需要制定关于学生的制度,那么在制定的过程中,学生一定是最有发言权的。于是邀请了一部分学生作为代表,参与制定、决策,从内容、条款到语言风格、表达方式,以至于评价方式,学生都畅所欲言。

同时还开展了由校长、行政人员、课程专家、教师、学生、家长代表组成的多边圆桌对话,听取不同层面人士的意见、感受和建言,及时调整、改进课程内容,深化推进“学校课程”建设。在童声阵阵中,《童心拉拉勾――武汉小学学生成长手册》内容逐渐饱满,轮廓逐渐分明,条款愈发贴近儿童。

(三)初生――顺应童心,承诺自省

“拉勾勾”是孩子们经常玩的一个游戏,意思是,拉勾勾之后,说过的话就不许变更了。广泛征求意见后编制而成的《童心拉拉勾――武汉小学学生制度手册》以一节主题班会课的形式与全校学生正式见面了。在各班班主任的精心策划、同学们的用心准备和努力下,“童心拉拉勾”展现出了更为丰富多彩的形式和内容:有的班级将“童心拉拉勾”的内容制作成电子演示文稿呈现出来;有的老师在讲解了具体内容之后,再进行实地训练;有的班级开展知识问答;有的请班干部点评本班各方面的表现情况;老师们还组织同学们写下“拉拉勾宣言”,贴在了“童心拉拉勾”墙上……大家将本次班会当成了一次难得的对纠正自己行为的师生交流会、自我检讨会、共同促进会。“加强行为规范教育,做文明小学生”的思想,已在这些朝气蓬勃的孩子们心里生根驻扎。相信通过每一次许诺、自省活动,孩子们一定会懂得讲文明、规范自己行为的重要性。

(四)共振――放飞童心,和谐共振

德育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施必须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新课程赋予教师参与课程开发、课程管理的权力,教师必须转变观念,从被动的课程传授者转变为主动的开发者,从教材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建构新教材的参与者。自主灵活地寻求多样化教学方式,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协调发展,以期师生和谐共振,共同成长。

二、课程创建设计:目标、版块及特色

(一)《童心拉拉勾》课程既定目标

(1)在听故事、讲故事、读故事中,了解相关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以及良好的行为规范要求,懂得身为学生、小家人、小公民的责任。

(2)通过各类行规训练、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尊重、懂得感恩、自律自育。

(3)经历从收集资料、发现问题、尝试探究、初步解决问题到成果展示交流的过程,学会思考、主动实践、体验反思,初步形成求知创造的欲望,拥有团结协作、勇于攀登的精神。

(4)通过相互交流增强学生表达、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感受进步、成功的乐趣。

(二)《童心拉拉勾》课程版块设计

以《武汉小学学生十大好习惯》中轻声、礼让、慢行、保洁等这10个方面为单元主题,形成低、中、高年段训练手册。

《手册》共10个单元,每单元由【童心知心话】【习得拉拉勾】【习得大拇指】【习得资料库】及【建议活动流程】这几个板块组成。

【童心知心话】以与学生对话的方式,引出话题,提出希望。【习得拉拉勾】则具体明确本单元学生应该具备的行为素养要求。【习得大拇指】则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

【习得资料库】作为课程实施资源包,又分成“童心习诵台”“童心习悟场”“童心习练营”这3个部分,围绕本单元核心主题给执教老师提供课程资源。“童心习诵台”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为主,让学生熟读成诵的同时,在心中牢牢记住好习惯的养成方法以及重要性。“童心习悟场”以一个个好听的名人轶事或身边的凡人善举故事影响学生,明白良好文明素养对于人生的意义。“童心习练营”则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可供选择的习练资源包,有团队游戏、有班级评比,也有回家与父母互动游戏……多种习练形式,重在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而异。

【建议活动流程】则从操作层面给予执教老师以参考。专题教育课上,教师可以此为蓝本开展活动,将【习得资源库】中资源进行运用或改造。

学生的自主发展并不否定教师、家长的引导作用。因此,课题组还开发了指导学生自主发展的《评价手册》,其中包括案例、故事,学校、家长和学生评价表格等。《评价手册》能够帮助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及各方人士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做到校本开发与学生发展的协调统一。

(三)作为德育校本课程,此手册呈现出了以下特色

1. 课程内容注重层次性和连续性的递进体现

德育校本课程内容的层次性是保证德育针对性的前提,而德育校本课程内容的连续性则是保证德育实效性的基础。因此,德育校本课程内容的设置既要有层次性,又要有连续性,才能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学生从入校至12岁的习惯养成有梯次、有序列。

2. 课程方式注重多样性和灵活性的合理运用

关于童话的资料范文第4篇

一、 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这些剩余劳动力纷纷离开本土,涌向城市,走上异地打工、创业的生涯,而孩子因种种原因就随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或寄养在亲戚家,更有甚者是独自在家照料自己。

据20__年五普资料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近20__万人。有专家推算和保守估计,近年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至少在4390万以上。

而20__年全国妇联负责研究所政策法规室主任蒋永萍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报告: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多万。数据表明: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增长十分迅速。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达28.29%,平均每四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多留守儿童。而抽样调查显示:88.2%的留守儿童只能通过打电话与父母联系,其中53.5%的人通话时间在3分钟以内,并且64.8%的留守儿童是一周以上或者更长的时间才能与外出的父母联系一次,有8.7%的儿童甚至与父母就没有联系。49.7%的孩子表示想和外出打工的父母在城市生活,但也有44.1%的被调查对象明确表示不想和外出打工的父母在城市生活。有24.2%的留守儿童与照顾他们的成人很少或从不聊天。留守孩子这一特殊群体在性格成长、学习教育、健康呵护和心理疏导方面存在许多的缺失和隐患,出现的问题孩子越来越多。他们迫切需要党和国家的重视,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

二、 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档案的必要性

1、有利于保障真正需要帮助的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状况千差万别:有的孩子温饱无着落;有的孩子挥金如土;有的孩子专横行霸道,有的孩子沉默寡言;有的孩子众星捧月,不知艰辛为何物;有的孩子缺乏引导教育,有严重的心理障碍……

2、有利于政府及有关部门及时、全面掌握农村留守儿童的情况。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大都在较贫困的偏远山区,如不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档案,政府和有关部门难以及时了解他们真实具体的情况。只有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档案,各级政府和部门才能及时了解到他们的真实具体的情况,才能有的放矢地帮助农村留守儿童,才能让有限的爱心资助用在真正需要帮助的留守儿童身上。

3、有利于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变化情况。农村留守儿童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经常会发生变化。有的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爸爸妈妈回家创业或被接到城市上学,与爸爸妈妈一起生活,就不再是留守儿童。有的农村孩子因爸爸妈妈新近决定南下打工,临时成了留守儿童。同一个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也是经常发生变化的,有的因外出打工的父母生意不好做,或出了意外,生活陷入困境。

4、有利于了解农村留守儿童上学的情况。如因家庭困难上不起学,政府及有关部门应主动做思想工作,并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三、农村留守儿童档案的内容

1、农村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的记录。主要包括户籍所在地、家庭成员、身体状况、外出父母的务工地址、联系方式和收入状况;留守儿童在家的主要托管人;农村留守儿童思想状况、学习情况、所在班级及班主任姓名。

2、农村留守儿童已获资助情况记录。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受社会的关注。大部分地区已由政府牵头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委员会,各地的妇联团委组织了“妈妈”等行动,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纷纷向农村留守儿童伸出援助之手。农村留守儿童获资助的情况必须载入档案,这既有利于追踪爱心款的去向,也有利于了解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

3、农村留守儿童最需要的帮助。农村留守儿童的情况不同,所需要的帮助也不同。在档案中写下孩子最迫切需要的帮助,有利于及时地疏导孩子,教育孩子。

四、农村留守儿童档案的管理

1、认真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档案资料的收集工作。农村留守儿童档案资料的收集与其它档案资料的收集不同,当档案收集之后,主动脉是及时收集农村留守儿童发生变化的有关资料,政府和社会对他们资助的有关资料。确保农村留守儿童档案完整、准确。

关于童话的资料范文第5篇

今天是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的开展日。上午8:30,从旅馆坐车前往书展会场。

在入场处的资料台自取导航和相关宣传资料后,先参观主厅最大的展览。这是递交并入选博洛尼亚插画奖的各国童书插图原画展,入选画作代表了当前世界儿童插图的先进水平。据称,今年的参展画作总体上比往年都更为精致和精美,从中可见世界范围内儿童插图艺术要求和水平的不断提升。欧美国家照例是参展的主力,但展场内日本、韩国、伊朗等亚洲国家的不少插画家的作品也引人注目。中国台湾有两位插画家的画作入选其中,作者分别是汤姆牛和洪意晴。

遗憾的是没能在展览上见到中国内地画家的作品。

在博洛尼亚书展,插画艺术的确不容忽视。从书展大厅开始,到进入各个分展厅,触目皆是大量的图画书作品。一些欧美童书出版大企业更将图画书作品作为本年度的品牌宣传对象。比如,兰登书屋2014年的版权手册做得相当朴素,最普通的32开本,最平常的印刷纸张,只是明白人一看就知道,手册的封面是2002年国际安徒生奖插画家奖得主昆汀・布莱克为英国作家罗尔德・达尔的知名童书作品所绘的经典插图,它也是兰登书屋将于2014年10月推出的新书之一。

儿童图画书产品的衍生力也十分强大,几乎覆盖了幼儿图书的所有样式。除传统的故事图画书外,知识类、玩具类等图画书不但追求知识、游戏与图画结合的创意,也更注重插图本身的艺术质量。这其中,玩具图画书最讲究形式的创意,出版社的版权保护意识也很强。在26号展厅路过一家小型出版社的展位,见到若干奇趣十足的玩具图画书,忍不住举起相机,马上被工作人员友善地挡住镜头并解释原因。后来走过相关的展台,都是先征求展位工作人员的同意才拍照。

下午14:30,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的新闻会在主场馆二楼礼堂举行。会议的最大看点,是由本届国际安徒生奖评委会主席玛丽亚・基尔宣布2014年国际安徒生奖作家奖与插画家奖得主。日本作家上桥菜穗子和巴西插画家罗杰・米罗荣膺大奖。罗杰・米罗本人也在现场。获奖的消息一公布,祝贺的人群便包围了他。对于主宾国巴西来说,本届书展确是充满惊喜。

3月25日,晴。

今天继续参观各个分展厅,对30号展厅印象格外深刻。这里是欧洲国家的主展厅之一,设有来自德国、法国、瑞士、比利时、西班牙等国的不少童书出版社的展位。它也是总体风格最鲜明的一个展厅,许多区域以黑色作为背景主色调,配以其他各种色彩和饰物,整洁、沉稳中透出些悠闲的俏皮。在德语童书的版权指南手册中,除图画书外,近年在博洛尼亚书展得到持续关注的青少年文学也引人注目,其作品题材十分开放,包括日常生活、幻想、历史、战争、犯罪、侦探、爱情等等。注意到德国作家阿尔诺・西特罗贝尔的小说《深渊》(Abgründig),与丹麦作家燕娜・泰勒引人争议的《恶童》和美国作家苏珊・柯林斯知名的《饥饿游戏》一样,以青少年小说的形式来探问人性之恶的主题。《深渊》这样的作品作为青少年小说,其题材和形式均值得探讨,但作为一种创作的探索,它也体现了当代青少年文学的多面性。

除用作童书交流和版贸交易的大量展台外,书展在各展厅设有四个咖啡角,分别为插画家咖啡角(Illustrators Café)、作家咖啡角(Authors Café)、翻译家咖啡角(Translators Café)和电子咖啡角(Digital Café),其名称指向对当代儿童图书的发展来说最为重要的四个因素:文学、绘画、翻译和新媒介。书展期间,四个咖啡角也持续举办着一系列围绕童书创作、翻译、出版、新媒介各议题的演讲、对话、访谈、工作坊及其他交流活动。看到电子咖啡角的活动单,个中讲座、讨论涉及“为儿童制作上乘软件的十个黄金法则”、“超越图与文:为儿童打造讲故事的软件体验”、“儿童、纸张与电子的未来”、“艺术家手中的技术”、“交叉新媒介”等话题,其技术水平或许待考,但话题显然十分前沿。

临近中午,在翻译家咖啡角略作停留。这里正在举办以童书翻译为主题的一些交流活动。中午12点就有一场2012年国际安徒生奖作家奖得主玛丽亚・特瑞莎・安德鲁托与其作品翻译者的见面交流。从这类活动的安排可看出,博洛尼亚书展远不只是一个童书版权贸易的商业平台,它也利用书展的优势和便利为儿童图书领域各个方面的国际交流创造着条件。这或许也是书展盛名远扬的原因之一。从翻译家咖啡角的介绍中看到,自2008年起,书展设立了“世界童书译者名录”(World Directory of Children’s Book Translators)项目。该项目据称是全球首个以专业童书翻译者为对象的数据库,目前收录了来自54个国家、包含55个语种的专业童书译者讯息。相关译者需要至少翻译出版过两本及以上的童书作品,才能获得在该项目的注册资格。有需要者可在网上免费查询、获取相关资料,也可通过译者姓名、翻译资料、目标语种、母语语种、居住地区、文学类型等条目搜索译者。想起在25号展厅入口的资料台处,也见过一份介绍意大利各类翻译奖金、奖项的宣传册,目的是为国内外出版社、译者提供意大利作家作品外译的相关资金、奖项申请指南,其中包括意大利文化部设立的国家翻译奖、意大利外交部设立的意大利图书推广与作品翻译奖项,以及以意大利当代纪实写作、专著、学术著作等为外译对象的非盈利性翻译支持机构SEPS。从中可见翻译工作在对外文化传播中的重大意义以及它在国家和国际语境中获得的重视。联想到国内童书对外译介的困难,是否也可借鉴类似的人才库及开放资金申请方式,加强盘活翻译人才的力量?

信步走到了瑞典艺术协会设立的林格伦纪念奖展区,与协会行政办的左伊・桑提考斯女士小谈。瑞典艺术协会是林格伦纪念奖的工作主持机构。林格伦纪念奖于2002年由瑞典政府设立,以500万瑞典克朗(约合57万欧元)的奖金成为目前奖金额最高的世界儿童文学奖项。其评奖对象与国际安徒生奖略有区别,不但包括童书作家和画家,也包括儿童阅读的推广人(组织)。当天中午12:30,在插画家咖啡角将公布2014年林格伦奖纪念奖得主。今年有来自68个国家的238位提名候选人竞逐奖项,中国的提名作家是殷健灵。

瑞典驻意大利大使鲁思・雅各比女士作为活动嘉宾受邀来到现场并致辞。咖啡角的大屏幕上直播了瑞典斯德哥尔摩国家图书馆2014年林格伦纪念奖的公布现场,获奖的是瑞典女作家巴布洛・林格伦。这位与林格伦同姓的作家生于1937年,其儿童文学创作覆盖儿童诗歌、图画书、小说等类型。会场嘉宾介绍她各个时期的童书创作,特别提到其作品幽默而富于哲学思考,读后回味深长。

3月26日,小雨。

今天是书展第三天。三天里,一面贪看各个重要和有趣的展厅及活动,同时也一直在关注书展上的中国身影。从第一天到第三天,多次经过设在26号厅的中国童书展区。展区就在哈珀・柯林斯、兰登、企鹅等国际知名出版公司的展台不远处,用了正红与亮黄的主色调,尤以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的展台最为别致和引人注目。展区有集合各少儿社推荐书目的厚重而精美的英文目录,各个出版社也为重要作家的代表作品印制了英文的图书或节选译本。相比于西方大企展台络绎不绝的咨询和洽谈,中国展区的交易气氛略显平静,但这里安排的一系列国际交流活动也引人注目。

中午时分,在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展区参观了“好故事,一起讲”国际交流活动。仪式由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李潘女士与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中国分会(CBBY)副会长张明舟先生主持。中国作家金波、曹文轩、新获国际安徒生奖插画家奖的罗杰・米罗等应邀参与现场交流。

当天另一个与中国声音有关的重要事件,是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国际安徒生奖大奖书系”的新闻会。上午进场时,已在资料台看到了会的英文宣传册。册子做成可爱的飞鸟状,印有气派的宣传语:“让安徒生奖获奖者的文字和绘画作品走向全球最大市场”。会定于下午14:00在作家咖啡角举行,这里昨天刚举办过托芙・扬松和她著名的“姆咪”(又译“木民”)系列作品的纪念座谈。今年是芬兰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兼画家、国际安徒生奖作家奖得主托芙・扬松诞辰100周年。

下午,准时前往作家咖啡角,参加会。会议由张明舟先生主持,与会的嘉宾有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主席卡鲁丁先生,本届国际安徒生奖评委会主席玛丽亚・基尔女士,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中国分会主席、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社长李学谦先生,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张克文先生,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国际安徒生奖大奖书系”主编方卫平先生。2000年国际安徒生奖作家奖得主、巴西作家安娜・玛丽亚・马查多女士和德国慕尼黑国际青少年图书馆馆长拉比女士等也出席了会。即将出版的书系第一辑内有马查多女士的 《碧婆婆,贝婆婆》一书。这位作家见到展出的中文样书,爱不释手。

今天一天,觉得书展颇有些“中国日”的感觉。

3月27日,晴。

今天是博洛尼亚书展撤展的日子,一年一度的童书界盛事又到尾声。

综合来看,本届书展的中国元素十分突出。几天来,中国展区内安排了持续的作家交流活动,其中不乏高规格的国际交流。在展区外,中国身影和中国声音也遍布各处。想起两年前参观书展时留下的印象,对比十分强烈。在这个全世界规模最大的童书展上,中国的身影、中国的声音正一点一点地冲破传统、文化、语言等各方面的障碍,在国际童书舞台上展示自己的风貌。

当然,中国童书文化要真正走进世界主流的童书版权贸易和艺术话语圈,还有一段不短的路程。就这些天书展所见,想到两个方面的问题,或许是中国童书在其走向世界的进程中值得予以特别关注的。一是世界性的儿童图书和儿童文化品牌的打造。在文化的全球化进程持续推进的今天,世界性的童书品牌即是童书文化传播和输出的世界语。比如在哈珀・柯林斯的版权手册上,就能看到魔戒、纳尼亚传奇、小熊帕丁顿、Hello Kitty等全球知名的童书品牌。就品牌而言,不得不说,目前亚洲国家中日本做得最好,柯林斯手册内的Hello Kitty即是日本知名的全球儿童文化品牌。对于特定的作者、出版社乃至国家地区来说,世界性的品牌童书往往也意味着一种世界性的声名和影响。在中国童书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这类真正能够为他国读者所普遍接受并具有世界价值的品牌童书的创作、出版和对外翻译、传播,会起到重要的开拓和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