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档案管理员岗位

档案管理员岗位

档案管理员岗位

档案管理员岗位范文第1篇

一、分析

1. 用人理念错位,导致档案专业人才不专业。众所周知,学科的发展人才是关键,专业技术、科学研究、创新管理等都需要高素质的人员来实现。档案学也是如此。教育部将档案学科定位为“综合性学科”[1]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具备档案、法律、文学、管理等相关知识,但2012年全国2138所高校中,设有档案专业的高校仅34所[2],仅占高校总数的1.6%,以笔者所在地区的文教、卫生事业单位为例,鲜有单位综合档案室直接招聘档案学应届毕业生,在档案管理岗位的大都是医疗、护理、教师专业的转行人员和各种渠道调入的非专业技术行政人员。即使在数量不多的几家通过部级评审的三级医院,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具有的高、中、初级档案系列职称也都是后学历或其他专业转行后取得。有些地方的档案管理部门,已10多年没有实行档案上岗人员考试颁发上岗资格证制度,每年的培训多注重形式,内容枯燥单一。这样做的结果,使得一些领导的潜意识里认为档案管理和普通仓库管理员差不多,无需具备很高的素质,这个岗位只要有个人坐着就万事大吉了。因此,单位的综合档案室常被当作安排关系人员、政策安置人员甚至业务颓废人员的收容所。更使得档案专业人员不专业:没有专科文凭、没有专科职称、不具备档案相关知识、没有档案上岗资格、文字能力欠缺,不会鉴别、整理档案、不会编研档案,更不懂开发和利用档案。如此种种,档案学科的发展根本无从谈起。

2. 政策规定导致档案专业岗位设置和职称聘任受限。由于学校等级评估和医疗机构等级评审标准中对非主系列专技岗位人员配置没有明确规定,行业主管部门拥有自主设置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的权利。档案专业在大部分单位被列为非主系列专业并受到限制。例如《江苏省水利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规定“人才、技术密集的科研、卫生、工程、农业等事业单位可以在主系列设置一定数量的高级职务岗位,其他单位一般只设置中、初级岗位”;《水利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实施方案》规定“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岗位主体系列可设置正高级岗位,非主体系列原则上不设置正高级岗位”。连云港市也规定“对单位非主系列的专业技术岗位,一般只设中、初级职务岗位,慎设高级岗位。正高级岗位主要在专业技术型事业单位的主系列岗位中设置,……辅系列岗位原则上不设置”。这些限制性规定导致的直接后果是:档案专业没有或少有高级岗位。在专业技术人员任职资格和岗位评聘分开管理的模式下,没有岗位就不能得到聘任,聘不上职位就不能获得包括科研资助、进修学习、岗位待遇甚至其他生活福利等等待遇。有些部委、厅局下属的事业单位档案馆的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即使取得了高级职称,在工资兑现问题上也是不尽人意。如此种种,极大地影响了档案人员追求本专业业务绩效和业绩成果的积极性,间接助长了在本岗位得过且过,工作漫不经心,档案管理处于只收不管,只储存少利用的局面。

3. 预期效益评估不利导致档案专业科研课题申报困难。没有哪个经营者会不考虑科技投入与产出效率的结果。事业单位虽有公益性质,但也存在全额拨款与差额拨款的区别,后者在履行公益义务的同时,势必对经济效益有所考虑。科学研究是要花费人力和物力的,对某个科研项目投入与否,决定于这个投入的收益能给单位带来多大的社会和经济利益,能否获得盈利的正效应。如果人员投入、资金投入的成果指标不能在市场转化推广,仅仅是赔本赚吆喝的话,其可行性将被质疑。事业单位基层档案人员若想进行档案科学研究,大多不具备政府档案馆、高校档案教学单位那样的基础条件,多限于软科学类,研究范围狭窄,选题范围也窄。即使花费大气力做了一些研究,即使这些研究对单位档案学科的发展有些许贡献,因为难以进入技术市场实现成果的转化,收不到经济效果,也很难列入政府科研立项计划。笔者所在的省会城市2000年至今,每年档案类科研立项在市档案局的记录均为零。除科研以外,专技人员晋升和发展的另一指标是专业学术论文的发表,这也是档案系列面临的困难之一。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知网收录的专业杂志、期刊数量中,医学/R,1160,教育/G4,768,档案仅仅是30,全国大批档案专业的学生、教师、专职档案人员、兼职档案人员想在这30家杂志发表文章,无异于千军挤独木桥,通过者寥寥。

4. 薪酬架构和分配权重的倾斜导致档案专业队伍不稳定。现行事业单位的工资体系主要分两大块,一是岗位工资,这是固定的国家工资标准,另一部分是单位自主二次分配的绩效工资,这一块占有很重的分量,有些甚或超过固定部分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的制定,与所在岗位、职称档次有直接的关系。主系列重点科室和管理重要岗位是分配系数倾斜的主要方向。档案专业作为非主系列,因为不能直接创收,不能为体现具体效益目标的数字增加分量,所以占体现“贡献力”的“绩效薪酬”权重就不高。在国家高调宣传档案工作之重要性的背景下,他们的工作在现行工资体系下得不到相应权重的认可和体现,工作积极性在这种心理落差下无疑被无形中淡化,出现不安心档案工作,跳槽,要求换岗位的情况。

二、建议

1. 重视档案专业人员的合理配置。一是在事业单位的各级各类等级评估、评审标准中根据单位的规模与级别对档案管理岗位人员的配置结构提出明确规定和具体要求,提高档案科班专业人员的比例,从源头上对档案学科提供人员保障;其次是针对现有非科班出身的档案人员,按照《我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的要求,着重抓好档案业务人员的全员培训,全面推行持证上岗制度,为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三是各地档案主管部门应加强档案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定期举办档案上岗人员资格考试,强化档案管理人员持证上岗的要求,以此提高和保证档案专业队伍的人员素质、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

2. 提高档案学科的学术地位,维护档案专业的尊严。同志曾经指出:“档案事业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对档案工作的地位给予了充分的评价,国家管理学博士胡鸿杰曾发表大量文章对档案职业的困境和档案学学术尊严问题予以了极大的关注。提高档案学科的学术地位,维护档案专业的尊严,是我们档案学人的共同愿望,而提高学术地位和维护尊严都必须正视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因素。从主观方面看档案学的学术尊严不是孤立的,它同时还包括档案工作者的职业尊严。提高档案的学术地位需要档案人发挥自身的实践品质,在档案学科建设与档案实践方面有所作为。如果档案工作者职业尊严缺失,那么所谓档案学的学术尊严也就不复存在,档案学的学术尊严就必将是空中楼阁。从客观方面看,档案学的学术尊严也不唯“研究主体”的心理状态和研究准则,也应该包括基层档案工作者的心理状态和生存状况[3]。换句话说,提高学术地位和职业尊严,既需要档案人自身的努力,也需要社会和政策环境的支持。浑浑噩噩没有作为诚然没资格要求学术地位,反过来,倘若得不到相应的职称还要顾及经济之虞,又焉能维护好职业的尊严?

3. 加强学科建设,鼓励档案专业科学研究。进入21世纪以来,档案工作的概念和范畴随着社会的需要发生了变化,信息化、数字化、电子政务、资源管理等新理念不断充实着档案工作的内容。事业单位档案的分类名称也在不断增加,如文书档案中职业道德档案、个人技术档案、单位文化档案、个人健康档案、学生素质档案、教师业务档案、教师成长档案等不断涌现,对档案工作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档案主管部门应该高度重视基层档案业务的拓展和进步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帮助和鼓励基层档案人员,给档案人员营造浓厚的学术范围:一是充分发挥各级档案学会的作用,建立基层档案学术团体,定期开展活动,让全社会了解档案,关注档案。二是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自我提炼、总结,将实践中的经验上升为理论,撰写学术论文。相关部门可以举办论文交流、出版论文集、召开年会的形式将这些论文予以收集、交流,解决论文的出处问题;三是牵头组织、邀请各种类型的事业单位开展、参加档案学科的科学研究,培养和培训基层档案人员的科研意识,促进科研工作的开展;四是选择范围组织基层单位开展档案编研,因为比较档案管理而言,基层档案资料贴近社会,内容丰富,档案编研的成果更直观,更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更能加深对档案的开发和利用;五是鼓励和引导档案管理创新,对他们提出的建议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和奖励,以此激发他们对档案学科的兴趣和对档案工作的热爱,稳定档案队伍,发展档案事业。

参考文献:

[1]赵淑梅. 制约档案学高等教育发展瓶颈因素的分析. 档案学研究2009(5).

[2]杜雯 颜祥林等. 我国档案专业高等教育发展现状的初步调研. 档案学通讯2012(2).

档案管理员岗位范文第2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服务;下岗职工;作用

档案是个人职业生涯总体情况的总结与记录。档案管理有着重要的社会价值。其中下岗职工的档案管理成为了重要的一个工作环节。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我国开始出现下岗职工到现在,下岗职工虽然有所减少,但是面临的问题依然非常严峻。在下岗职工的管理当中,档案成为管理的重要依据,面对下岗职工档案管理的现状,各级政府与部门必须加强对下岗职工档案的管理,发挥其对下岗职工再就业所产生的作用。

一、新时期下岗职工档案管理的现状

下岗职工档案管理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下岗职工的档案管理问题越来越多地受到了各级部门的重视。一些单位对下岗职工的档案管理,指定专门的机构与管理人员,明确职责,从为下岗职工的生活利益着想的角度出发,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下岗职工档案。同时,为了增强管理的实效性,还扩大了下岗职工档案内容范围,除了个人的基本资料之外,还包括个人建立、与原单位签订的合同材料、参加政府举办的下岗职工再就业活动材料等。一些单位还积极开展的档案管理服务活动,利用掌握的下岗职工档案材料,采取推荐、举办招聘会等形式,促进下岗职工的再就业。

但是,受到体制、观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现在的档案管理服务工作当中还存在不少的弊端,比如说相关部门对下岗职工的档案管理工作的不重视,没有应有的管理人力资金的投入,将其作为企业的负担。同时,一些企业没有按照规定建立完善的职工档案制度,档案材料不健全,影响到下岗职工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例如破产兼并的企业管理调动频繁,调动下岗员工档案流失、档案残缺的情况时有发生,甚至有一些企业让下岗职工自存档案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无法为下岗职工管理机构提供完善的档案材料,也就无法针对下岗职工的现状,采取针对性的促进其就业的措施。

二、档案管理服务对下岗职工再就业作用发挥

针对新时期下岗职工档案管理的现状,为了发挥档案管理服务对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作用,提出如下建议:

1.强化宣传、加强领导

当前,各级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应该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对于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在工作当中加强档案管理宣传,让用人单位能够认识到档案管理的作用,从思想上重视起档案管理工作,为档案管理配备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由企业领导专门负责,强化档案管理的领导,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从各级政府及劳动部门的角度来讲,应把档案工作当做透视社会现象、掌握社会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展开具体深入的领导宣传活动。例如,在相关就业市场开设宣传专栏,张贴宣传标语,并积极利用各界媒体的力量,让社会认识与接收档案工作管理与服务,提高人们对档案工作的认识,从而促进下岗职工档案管理作用的发挥。而劳动者在工作当中,要主动配合用人单位,完善自己的档案管理资源,下岗以后要积极的向劳动部门提供档案,并按照劳动主管部门的要求对档案材料进行完善,在提高下岗职工档案管理水平的基础上,为档案管理服务的发挥创造条件。

2.推动下岗职工档案管理的社会化

下岗职工再就业不只是劳动部门的职责,而是全社会面临的一项重要社会问题,这就要求在下岗职工档案管理工作当中,不要局限在劳动就业部门,而是要实现下岗职工档案管理的社会化。同时,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管理职能呈现社会化的特征,在职工档案管理当中,开始有社会机构的参与,这说明档案的社会功能不断的凸显。这就要求在下岗职工档案管理当中,要推动其实现社会化。劳动就业部分应该针对当前下岗职工档案管理社会化的现状,积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社会化管理水平,使档案能够更好的发挥其服务作用。比如对无力交纳管理费用的下岗职工可以采取减交或者免交。对于一些滞留原单位的“死档案”,应积极派相关人员收缴。另外,政府部门应当适当投入资金解决一些“死档案”所存在的问题,避免档案的流失,同时解除档案对下岗职工的束缚,让档案服务于社会,从而对促进再就业产生积极的推动。

3.强化用人单位与劳动就业部分的档案管理配合

工会是“职工娘家”,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问题,与各级工会的配合显得非常重要。档案管理部门应当与工会与就业机构合作交流,挖掘档案深层次的就业信息,为下岗职工服务,并努力进行对档案的加工。协同工会部门为下岗职工协调工作接收单位,积极配合就业部门宣传以及对档案与人才的发掘,及时向其提供下岗职工的档案及相关资料。完善整个再就业的系统。同时,在再就业档案管理当中,用人单位与劳动就业部门要保持积极的沟通与交流,原单位必须根据劳动就业部门的要求,完善自身的档案管理制度,并对下岗职工会的档案进行完善,及时提交给劳动就业部门,同时根据要求提供其他与下岗职工档案有关的档案材料,以完善的下岗职工档案。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接纳单位,也要按照档案管理的要求,做好再就业职工的档案接收及管理工作,以更好的对再就业的职工进行管理。

总之,下岗职工档案管理对于新时期的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劳动就业部门及用人单位要重视职工档案的完善,认真做好下岗职工档案管理。在管理的过程中,要从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积极科学的管理,通过分析职工档案,查找下岗职工劳动就业上的不足,开展针对性的再就业培训,提高下岗职工的劳动就业能力,使档案管理在下岗职工再就业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

[1] 王桂珠.下岗职工档案管理问题[J].档案管理,2013,23(04):103-104.

[2] 董军.对企业档案管理“共建共享”的探讨[J].山西档案,2013,11(06):756-757.

[3]孙春兰.下岗职工档案的管理[J].黑龙江档案,2012,13(02):669-670.

[4]温行琴.下岗职工档案管理的社会化[J].兰台世界,2014,15(10):373-374.

档案管理员岗位范文第3篇

1 新制度下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1.1 人事档案管理制度落后。高校人事制度已经改革为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但是,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制度还没有及时地改变。

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相对落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管理制度不健全。在高校人事档案收集阶段缺乏保密机制,档案资料在递交、检查、审核等必要程序上容易出现问题,导致资料泄密;在档案归档、查阅阶段也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制度,致使入档材料处于堆积状态,甚至发展成档案材料丢失、不完整等情况。(2)管理手段落后。目前,许多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仍基本靠手工操作,缺乏基本的管理设备与先进的管理手段,部分高校不愿利用网络传输档案资料,有的还习惯于传统笔记手写。

1.2 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工作意识落后。(1)身份观念依旧。在传统人事档案管理中,总存在一种对档案所属人身份不同采取不同态度的工作观念。容易造成干部档案齐全、完整性较高、保存较为完好;而一般工人档案则出现失真、遗失现象。(2)档案管理意识淡薄。一是领导不注重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与稳定,造成人员配备不足,管理知识缺乏;二是广大职工普遍对人事档案归档内容、管理范围及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等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导致对应归档材料不能及时送交档案部门管理,造成人事档案归档不全现象。这不仅违反管理规定,也给利用工作埋下隐患。(3)岗位竞争意识不强。许多从事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者,总觉得自己的工作比较有保障,特别是在本单位工作时间较长的职工,似乎觉得高校工作是一种“铁饭碗”,无形中形成一种消极对待工作的态度。

2 新制度下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应对策略

2.1 改进工作方法,完善材料整理。(1)规范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实现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标准化。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标准化就是要对人事档案实行统一、简化、协调等有序化管理控制,以获得最佳档案管理效益,严格把好档案进口关、出口关,严格制定收集、整理、归档、借阅等工作规则,确保档案材料齐全、完整、真实。(2)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数字化。档案数字化是数字社会时代要求,数字化意味着精确、缜密、高效和快捷。把计算机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运用到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中去,建立和完善人事档案数据库,实现实体档案计算机辅助化管理,采用较为先进的现代信息存储技术推进电子档案管理,实现网络相互连接以及资源共享。

档案管理员岗位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基层单位 档案交接工作 认识

基层档案是指县域内各级党政组织、团体、个人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原始记录,是单位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基层档案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受观念、财力、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制约,基层档案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诸如:基层档案工作人员兼职较多,由于工作需要更换的比较频繁,档案交接工作就成为基层档案人员要经常面对实际问题。

《机关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规范》中规定:“机关档案人员调动工作时,必须在办理完档案移交手续后方能离开岗位”。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尤其是在基层单位中,有一部分单位或档案人员由于认识不清、重视不够、准备不足等诸多因素,忽视了这一工作环节,在档案人员离岗时没有做好交接工作,造成日后档案工作的混乱和被动。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档案交接不及时。一些基层单位对档案交接工作不重视,前任档案人员在未办理任何正规的档案交接手续的情况下,对所管理的各类档案资料未妥善整理就仓促移交,离开本岗位。新任档案人员又很快进岗,造成工作的遗留和积压,甚至使档案资料遭受损失。以致出现档案数量、状况等问题责任不明、界限不清,给日后档案工作带来许多麻烦。如一些基建档案,整理方法较复杂,材料收集有一定难度,往往不能及时归档。老的档案人员离岗时,若不及时收集齐全,整理妥善,就草草移交,势必把许多问题遗留给后上任的档案人员。这样一来,很有可能把许多有价值的文件材料当做多余的东西而被遗弃,造成档案的缺失。又因前任档案人员对所管理的档案资料没有明确交代,致使后任档案人员对家底了解不清,造成工作失误。许多基层档案人员因对档案工作重视不够或责任心不强,仅仅是简单地介绍,就交钥匙一走了之,而给日后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从而使得一部分基层单位档案工作前后脱节。

二是档案交接手续不严密。按工作性质和岗位职责要求,档案人员交接应是一项认真细致、手续严密、责任重大的工作。而在一些基层单位档案人员离岗或调动工作时,移交不按程序办事,手续不按程序办理,该检查的不检查,该清理的不清理,该签的字不签,从而出现一些基层单位档案交接只有一串钥匙的现象,忽视了档案交接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忽视了档案交接工作中的基本要求。

三是档案监交工作不严格。一部分基层单位的领导把档案交接当作事务性的工作,看成是档案人员之间的事情,从而对档案交接准备工作很少过问,就连档案监交之时也懒得光临,使得基层单位档案监交工作不严格,工作程序不完整。

做好档案交接工作,不仅是明确档案人员责任,维护档案安全完整,确保档案工作连续不断有序进行的需要,而且也是《档案法》及《档案法实施办法》赋予档案人员的职责。如何做好档案交接工作,笔者认为,应采取如下措施:

一、档案交接要纳入基层单位的议事日程、工作程序和规章制度之中。档案交接是基层单位档案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应引起基层单位的重视,尤其是基层单位负责人应把档案交接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档案人员离岗或调动工作单位时要把好关,做到档案人员离职离岗前,要先办理工作交接手续,然后再办理调动手续。对未办理档案交接手续的档案人员,不得签发调动工作通知,不得离开原工作岗位,并要把档案交接工作纳入单位工作制度,列入有关人员的岗位职责之中。当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基层单位档案交接工作的监督检查,对那些明知档案交接手续未办理妥当,仍然随意签发调令的人员,要查明原因,分清责任,依法进行处理。对因交接工作未做好造成档案损失、丢失以及对工作造成严重失误的单位和个人,应按档案法规的有关条例,追究责任,并给予相应的处罚。通过有效地指导、监督、检查,真正把档案人员离岗时的交接工作纳入档案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使之规范化、法制化。

二、档案人员离职离岗之前要认真做好档案移交准备工作。档案交接分为移交和接收两个方面,而认真做好档案移交前的准备工作,是确保档案交接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档案人员在正式移交之前主要应做好以下五项工作:

1、对所保管的档案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做到帐物相符、心中有数;

2、对借出的档案要及时催还,一时归还不了的要问明原因,整理好借据,并在借据上注明原因及催还情况;

3、对未整理的零散文件材料要分类存放,做到系统有序;

4、按照档案移交要求,编制档案移交文据及表格;

5、撰写档案移交说明。

档案人员在接收之前要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1、了解移交单位职能活动内容和工作活动情况;

2、向前任档案人员了解档案保管和档案工作情况;

3、必要时要了解或检查档案移交准备工作情况。

只有交接准备充分,才能保证交接工作顺利进行。

三、认真做好档案监交工作。档案监交工作对档案交接起着鉴证和监督的作用,因此无论是档案机构负责人交接,还是一般档案人员交接,都必须安排专人负责进行监交。档案监交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坚持原则,按程序办理。一般档案人员交接,可由本单位、本部门负责人进行监交;档案机构负责人交接,可由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或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派人进行监交。交接双方在监交人员的监督之下,认真做好移交、接收工作,做到帐物相符,手续齐全,并要在交接文据上注明交接时间、地点、监交人、移交人、接收人的姓名、职务及移交清册、页数等。移交文据一式三份,移交人、接收人各执一份,单位存档一份。交接工作结束后,移交人、接收人、监交人应在移交文据上签字盖章,以示对交接工作负责。

档案管理员岗位范文第5篇

一是档案交接不及时。一些基层单位对档案交接工作不够重视,领导把关不严。老档案人员离了岗,新档案人员进了岗,而档案交接手续还未办妥,以致出现档案数量等问题责任不明、界限不清。甚至有的基层单位领导或人事干部认为档案交接只是一串钥匙的交接,从而使得一部分基层单位档案工作前后脱节。

二是档案交接手续不严密。按工作性质和岗位职责要求,档案人员交接应是一项认真细致、手续严密,责任重大的工作,而在一些基层单位档案人员离岗或调动工作时,移交不按程序办事,手续不按程序办理,该检查的不检查,该清理的不清理,该签的字也不签,从而出现一些基层单位档案交接只有一串钥匙的现象,忽视了档案交接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忽视了档案交接工作的基本要求。

三是档案监交工作不严格。一部分基层单位的领导把档案交接当作事务性的工作,看成是档案人员之间的事情,从而对档案交接准备工作很少过问,就连档案监交之时也懒得光临,使得基层单位档案监交工作不严格,工作程序不完整。

笔者认为:做好档案交接工作,不仅是明确档案人员责任,维护档案安全完整,确保档案工作连续不断有序进行的需要,而且也是《档案法》及《档案法实施办法》赋予档案人员的职责。如何做好档案交接工作,笔者认为应做好下列工作,采取如下措施:

一是档案交接要纳入基层单位的议事日程、工作程序和规章制度之中。档案交接是基层单位档案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应引起基层单位的重视,尤其是基层单位负责人应把档案交接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档案人员离岗或调动工作单位时要把好关,做到档案人员离职离岗先办理工作交接手续,然后再办理调动手续,对未办理档案交接手续的档案人员,不得签发调动工作通知,不得办理工资转移手续,不得离开原工作岗位,并要把档案交接工作纳入单位工作制度,列入有关人员的岗位职责之中。当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基层单位档案交接工作的监督检查,对那些明知档案交接手续未办理妥,仍然随意签发调令的人员,要查明原因,分清责任,依法进行处理。

二是档案人员离岗离职之前要认真做好档案移交准备工作。档案交接分为移交和接收两个方面,而认真做好档案移交前的准备工作,是确保档案交接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对于移交方来说在正式移交之前主要做好五项工作:1对所保管的档案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做到帐物相符、心中有数;2对借出的档案要及时催还,一时归还不了的要问明原因,整理好借据,并在借据上注明原因及催还情况;3对未整理的零散文件材料要分类存放、清理排序,做到系统有序;4按档案移交要求编制档案移交文据及表格;5撰写档案移交说明。对于接收方来说,在接收之前要做好三项工作:1了解移交单位职能活动内容和工作活动情况;2向前任档案人员了解档案保管和档案工作情况;3必要时要了解或检查档案移交准备工作情况。只有交接准备充分,才能保证交接工作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