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法制与安全总结

法制与安全总结

法制与安全总结

法制与安全总结范文第1篇

200*---200*学年第一学期

8.20(周三)法制工作布置会,要点:(领导班子)

1、 构建领导组织管理构与网络。

2、 法制工作三年规划,由杜校长制定。

3、 法制工作学年计划,由冯校长完成。

4、 法制工作研讨会,下周二举行,校领导班子,各班班主任。

5、 本学期法制工作具体安排由戚主任负责。

第15周为法制安全教育周,开展法制、安全讲座。

结合评选德育示范班开展法制教育。

6、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课堂教学与法制安全教育有机结合。

8.26(周二)法制工作研讨会,(校领导班子和班主任)

(1) 如何在教育教学中灌输、渗透法制安全教育?

(2) 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开展法制安全教育?

(3) 学生法制、安全意识现状及应对策略。

(4) 法制、安全教育途径、方法研究。

(5) 各班因人而宜有针对性、有重点进行法制教育。

(6) 坚持每周汇报制度。

(7) 开展家庭与学校、社区与学校、法制教育活动。

(8) 制定各项法制、安全教育制度。

9.30(周三)普法工作专题会要点(全体教职工)

(1) 学习“四五”普法读本(要求有笔记)

(2) 组织学生学习相关法律知识。

(3) 浓厚普法工作氛围、创设普法环境。

(4) 开展讲座和知识竞赛。

(5) 进行全员考试,成立法制与普法办公室。

(6) 制定普法工作规划和计划。

(7) 聘请法制副校长和法律顾问。

(8) 期末进行总结。

9.15(周一)校长办公会

10.10(周五)法制工作会(领导班子)

(1) 完善法制,安全教育制度。

(2) 制定学校章程。

(3) 汇总前期工作,总结经验,查找不足。

(4) 明确人员职责,加强工作管理。

(5) 加强法制安全教育环境建设。

10.27(周一)校长办公会

2004.1.5

(周一)法制工作总结会

(1)通报本学期情况

(2)进行总结、评优

2003-2004学年第二学期

2004.2.9(周一)法制工作专题会(校领导班子)

(1)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

(2)明确人员职责

(3)确定法制安全教育活动周

(4)学期末班主任汇报会

(5)确定本学期法制工作要点。

①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

②利用具体活动的载体

③班级工作有机结合

④与贯彻法规,规范结合

⑤优化法制教育环境

2.23(周一)法制工作专题会(校领导、班主任)

(1)布置贯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活动周工作

(2)在活动中紧密结合法制教育

(3)布置征文比赛

(4)评选遵纪守法德育小标兵活动

(5)德育示范班会贯彻“规范”与法制教育要求

3.1(周一)校长办公会

5.14(周五)法制安全教育活动周布置会(校领导、班主任)

(1)师生共学法,搜集学习资料

(2)浓厚法制教育氛围,办好板报,专栏

(3)学法,用法主题班队会

(4)学法用法演讲比赛

(5)学法用法征文比赛

(6)学法用法活动小结

6.28(周五)法制工作总结会(校领导、班主任)

(1)学校法制工作年度总结

(2)汇总班级工作经验

(3)评选先进集体和个人

2004-2005学年第一学期

2004.9.7(周二)法制工作会(校领导)

1.制定本年度法制工作计划

2.明确人员职责

3.确定法安全教育活动周

4.组织师生学习有关教育法规

(1)时间(2)人员(3)地点(4)内容(5)形式

5加强法制阵地建设

(1)组织领导阵地(2)宣传阵地(3)教育阵地

6定期召开研讨会

(1)10月中旬 (2)11月中旬 (3)12月中旬

校委会 班主任 学生

10.18 (周一) 法制工作专题会(校领导、班主任)

1.组织学生学习新修订的“守则”和“规范”

2结合法制教育开展学习、贯彻、落实

3结合“五项评比”有针对性的落实

4结合评选德育示范班进行落实

5结合评选德育明星进行落实

6开展各种形式的体验教育活动

7期末进行小结,汇总经验

10.11(周一)校长办公会

11.15(周一)法制安全教育活动周(校领导、班主任0

1组织开展学“规范”守法纪教育活动

2本周召开贯彻新“守则”、新“规范”研讨会

3组织“我的行为我规范”知识竞赛(第15周)

4征集学生学习、体验、反思体会

5活动周小结

12.3(周五)“我的行为我规范”活动安排(德育处、班主任)

1以年纪为单位分组进行

2知识竞赛时间、地点、内容见通知

3竞赛内容大部分结合实际问题

4评委及颁奖

5班主任组织好参赛选手进行比赛

12月20日(周一)校长办公会

2005.1.18(周四)法制工作总结会(校领导、班主任)

1.交流工作经验,找出新问题

2进行工作总结,评选优秀

2004-2005学年第二学期

2005.2.29(周二)法制工作专题会(校领导)

1. 学习有关教育法规,学习2004-2005学年法制工作计划。

2. 明确人员职责,提出工作要点。

(1) 队伍建设(2)阵地建设(3)环境建设

3. 普法办公室人员职责落实。

4. 定期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考核。

5. 确定法制安全教育周

6. 做好家庭教育,社会宣传等工作

3.14(周一)校长办公会

4.7(周日)法制教育活动周安排(校委会、德育处、班主任)

1. 组织师生学习教育法规。

2. 组织师生开展教育活动。

3. 观看法制教育警示片。

4. 开展手抄报、板报等评比活动。

5. 评选先进集体和个人。

6. 进行活动周总结。

(1)活动周小结

4.18(周一)校长办公会 (2)环保与法制

(3)近期工作安排

5.11(周三)法制教育研讨会(校委会、班主任)

1. 小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及分析。

2. 提高小学生法律意识策略。

3. 班级管理中的问题。

4. 法制教育的途径、方法研究。

(1)普法工作小结

5.30(周一)校长办公会 (2)研讨会总结

(3)成员工作情况汇总

6.17(周五)法制工作总结会(校领导、班主任)

1. 交流法制教育经验。

2. 总结优、缺点,评选先进。

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

2005.9.7(周三)法制工作专题会(校领导)

1.制定本学年法制工作计划。

2.明确人员职责。

3.确定法制安全教育周。

4.组织法制安全讲座。

5.加强监督检查。

9.26(周一)校长办公会

10.11(周二)法制工作研讨会(校领导、班主任)

1、 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

2、 班级管理中如何有针对性开展法制教育。

3、 如何在家庭、社区开展法制宣传。

4、 构建家庭、社会、学校立体教育网。

5、 法制教育实效性问题。

11.1(周二)、法制教育活动周安排(校领导、班主任)。

1、 结合实际开展法制教育活动。

2、 各班创出有特色的法制教育。

3、 培训骨干学生当宣传员。

4、 组织好学生听讲座。

5、 组织学生写出心得体会。 (1)活动周总结

11.21(周一)校长办公会 (2)培训工作情况

(3)家庭教育情况

(4)知识竞赛安排

12.7(周三)法制教育主题活动。(广大师生)

1、 开展好“学会感恩”教育活动。

2、 结合活动开展法制教育。

3、 让学生在体验活动中学法、用法。

4、 师生座谈会。 (1)法制教育活动小结

12.19(周一)校长办公会 (2)法制课、培训小结

(3)近期工作布量

2006.1.7(周二)法制工作总结

1、 交流经验、查找不足。

2、 进行学期总结,评选先进。

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

06.2.6(周四)法制工作专题会(校领导)

1、 总结上学期工作,检查落实计划情况。

2、 明确人员职责和学习任务。

3、 确定法制安全教育活动周。

4、 定期培训教师的时间与内容。

5、 阵地建设。(1)领导阵地(2)宣传阵地(3)教育阵地

6、 队伍建设。(1)校领导(2)教职工(3)学生

(1)学习“两会”报道

3.10(周五)校长办公会 (2)落实计划情况

(3)活动周安排

3.15(周三)法制安全教育活动周安排(校领导、班主任)

1、 交通安全教育讲座,由交警大队于建立讲。

2、 法制教育讲座,由关工委苏宝元、马树立二位讲。

3、 “礼仪、安全、文字”黑板报评比。

4、 活动周总结。

3.20(周一)专题学习会(全体教职工)

1、 学习《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2、 结合实际工作,每位教职工对照找差距。

3、 结合法制教育,有重点地开展活动。

4、 宣传“八荣八耻”,分学校篇、家庭篇、社会篇三部分材料。

(1)学习“八荣八耻”

3.27(周一)校长办公会 (2)查找法制工作不足

法制与安全总结范文第2篇

一、探索工会源头参与的途径与方法

建立源头参与的渠道,通过与政府部门加强沟通,一方面,能及时了解政府的政策导向;另一方面,能及时反映企业、职工有关劳动安全卫生方面诉求、愿望和当前存在的问题,代表职工提出政策性的意见与建议,从维护职工生命健康权的高度,提出工会的意见和主张。

2012年1月9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群众监督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指出,通过各级工会与同级政府有关部门之间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发挥职工群众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作用,完善劳动保护维权机制,并坚持有关部门的安全监管与工会组织的安全检查相结合,开展经常性的自检自查活动,确保安全生产。

2011年12月5日,福建省政府与省总工会召开第24次联席会议,会议围绕抓好职业病防治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就解决措施形成意见。福建工会通过两会提案提出在加强农民工职业病防治工作方面的建议和主张,一些地方将劳动安全卫生工作纳入政府与工会的联席会议。福建工会积极参与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修订工作,近年省总工会参与修订的主要有《福建省安全生产条例》、《工伤保险条例》以及省政府关于《福建省关于加强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实施意见》等等。建立工会参与安全生产群众监督与行政执法相衔接,各级工会与同级政府有关部门之间建立联系会议制度,加强沟通协商,及时解决本地劳动安全职业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企事业单位违反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

二、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

努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协调、三方协商、社会协同”的工作格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劳动安全卫生问题更需要在政府、企业(行业)和劳动者(工会)之间平等协商、相互合作、协调行动。我国法律规定了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会同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建立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共同研究解决有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在劳动保护的法律上明确“用人单位负责,行业规范管理,政府依法监督,职工群众监督”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综合管理体制,明确各方的责任、权利、义务。近年来,福建省依靠职工、组织职工、发动职工参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形成广大职工积极参与、党政工齐抓共管安全生产工作的格局。

同时在国家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劳动安全卫生三方协商机制”,为形成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合力提供更有力的机制保障。充分发挥三方的作用,把劳动安全卫生工作纳入三方协商机制,在《职业病防治法》实施5周年之际,省总工会会同省职业病防治院组成联合调研组,省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同意并通过了在三方下建立职业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建议。福建省一些市把劳动安全卫生工作作为“三方”开展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园区的重要工作内容加以推广和落实。

三、完善企业职工民主管理、参与制度

企业民主管理是职工依照法律规定,以主人的身份,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其他形式,对企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社会生活、文化生活以及其他事务实行民主决策、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企业民主参与主要是通过工会代表和组织发动职工民主参与企业经济活动和管理活动,实施群众监督,促进企业决策民主、利益关系公平公正、职工团结和谐,民主管理参与制度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强大动力。

中共中央纪委等六部委会2012年03月30日的《企业民主管理规定》再次指出: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开,支持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企业民主管理规定》指出: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下同)是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机构,是企业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企业应当按照合法、有序、公开、公正的原则,建立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实行厂务公开,推行民主管理。公司制企业(以下简称公司)应当依法建立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企业应当尊重和保障职工依法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等民利,支持职工参加企业管理活动。

《指导意见》指出:“在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职代会审议安全生产工作制度,企事业单位安全管理部门每年至少要向职代会报告一次安全生产工作,对职工群众提交的议案,必须认真研究并及时处理。”

四、完善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

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作为重要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手段,在协调职工与用人单位的利益矛盾、规范劳动关系方面的地位突出、作用显著。经福建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2011年1月1日起施行《福建省企业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条例》,推动福建省企业普遍开展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工作。

开展职业病防治专项集体合同工作,是工会参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制度创新。这项工作,福建省抓得早、抓得实,得到全国总工会的肯定。福建工会在推进“两个普遍”任务的同时,发挥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机制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加强对企业开展职业病防治专项集体合同工作的指导。为切实遏制职业病多发、高发态势, 2005年开始,福建省总工会与省卫生、安监等部门一道,在职业危害比较比较严重的制鞋、化工、煤炭、非煤矿山、石材加工、蓄电池等行业大力推进职业病防治专项集体合同工作,通过平等协商签订职业病防治专项集体合同。2011年7月21日,福建省总工会牵头,会同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卫生厅、安监局、煤监局、工商业联合会、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等7部门,下发关于深入开展职业病防治专项集体合同工作的通知。召开了全省制鞋行业和煤炭行业职业病防治专项集体合同工作推进会,在部分职业病危害严重的行业(企业)推广职业病防治专项集体合同,推进福建省职业病防治工作水平的提升。在矿山开采、石材加工、制鞋、化工、蓄电池制造等行业和相关重点企业行业进行试点。莆田市总工会积极推动签订制鞋行业职业病防治专项集体合同,制鞋企业单独签订职业病防治专项集体合同265份,签订行业专项合同8份,共覆盖企业726家、女职工3.56万人,占已签订集体合同制鞋企业的85.5%。

福建省总工会根据福建省职业病防治“十二五”规划的要求,除制鞋与煤炭行业外,非煤矿山、石材加工、化工、蓄电池等高危行业和企业的职业病防治专项集体合同也要同步推进。各级工会在继续大力推进职业病防治专项集体合同建制的同时,与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密切协作,加强对职业病防治专项集体合同的中期管理和监督检查,促进合同的履行,最大限度地维护职工的安全健康权益。

五、加强工会劳动保护组织网络体系建设

按照“预防为主、标本兼治、强化主体、综合治理”的基本思路,加强工会劳动保护队伍建设。工会劳动保护《三个条例》要求,工会劳动保护组织由国家、地方产业和企业三级组成。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组织网络: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工会小组劳动保护检查员。发挥三级网络作用,即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网络、企业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网络、工会小组劳动保护检查员网络。

《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要求各地建立健全工会参与安全生产群众监督的三级网络,即在县以上总工会、产业工会设立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在乡镇工会、城市街道工会、基层工会联合会和企事业单位的各级工会组织设立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在企事业单位生产班组设立工会小组劳动保护检查员,加强工作场所监督。

六、加大“一法三卡”企业推广力度和推广面

使“一法三卡”成为工会和企业行政抓安全的有效抓手。在排除事故隐患、减少职业危害和预防控制各类事故发生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把“一法三卡”纳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中去,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重心转移到对事故隐患的超前预防上来,降低了各类事故的发生率。许多企业把“一法三卡”纳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与企业的效益、奖罚措施相结合;与PDCA循环管理相结合;与职业安全健康体系认证相结合;与重大危险源辨识相结合;与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操作演练相结合等。特别是与企业创建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环保管理体系和OHSMS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中的危险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持续改进等先进方式方法结合起来。

七、以“安康杯”竞赛活动为载体,开展预防事故和职业病危害的各种群众活动

“安康杯”竞赛活动,有力推动了企业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的开展,促进了企业不断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了广大职工的安全生产知识和自我防护意识,有效地预防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降低了各类事故的发生率,已成为各级行政抓安全、工会组织促安全、广大职工保安全,共同推进安全生产的有效载体,成为深受企业欢迎、职工热爱的品牌工程。实践证明:“安康杯”竞赛活动是工会动员广大职工参与企业安全管理,搞好安全生产的有效形式,是工会依靠职工、组织职工参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载体,也是工会维护职工劳动安全健康合法权益的重要载体。作为企业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职工安全素质有效载体的“安康杯”竞赛活动,福建省连续开展十多年。

法制与安全总结范文第3篇

全面贯彻落实十和省、市、县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百日行动”文件精神,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事实为准绳,以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为重点,强化执法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切实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实现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零容忍,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食用农产品行业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有效遏制重点区域、重点产品突出问题,杜绝在时鲜果蔬生产过程中使用禁限用高毒农药行为,时鲜果蔬农药残留例行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确保蔬菜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开展“三品一标”农产品包装、标志、贴标与水果“蜡美容”专项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打击辣椒、花椒等生产和初加工环节中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全面控制非法生产、经营、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残高毒农药行为,违规添加高毒农药案件查处率力争达到100%。有效遏制销售、使用肥料未经登记或有效含量不达标的行为,力争肥料产品质量合格率提高5个百分点。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业投入品坑农害农违法行为,案件执法查处率达到100%,放心农资下乡进村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大幅度提高诚乡居民对食用农产品安全的信心指数和监管工作的满意度。

三、整治重点

1、以种子、农药、肥料等农业投入品为重点,建立入市申报审核制度,严把准入准出关口。对城区农业投入品批发门市部、乡镇重点农资经营门市、村农资经营网点等加大监察力度,依法查处生产、销售、使用禁限用高毒农药的违法行为,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坚决取缔无证无照生产、销售禁用、假冒伪劣种子、农药、肥料的“黑窝点”,严厉查处非法添加禁用高毒农药成分的行为,将不合格农业投入品在源头上得到肃清。

2、以“三品一标”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为重点,不定期巡查农业投入品购买使用记录、农事记录、产品收获销售记录是否完整、准时、准确,实行农业投入品使用和食用农产品生产可追溯监管,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要求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向社会公开承诺合法生产经营、保证生产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

3、以时鲜蔬菜、水果农药残留监测为重点,进一步加大豇豆、刀豆、芹菜、韭菜、花菜、莲花白、大小白菜等重点蔬菜品种农药残留的监测力度,确保时鲜农产品质量安全。

4、以“三品一标”特色农产品标志、证书、包装等假冒、转借、租赁违法行为重点,发现一起,惩处一起,净化品牌农产品市场。

5、以规范农药使用为重点,深入农村,向广大农民传授正确选购农业投入品、农资识假辨假常识,强化农药使用技术指导,引导生产者科学用药,严格执行生产技术规范、农药使用记录、安全间隔期等规定。

四、明确责任

农安股负责专项整治行动整治重点,情况收集、报表填制、信息传递与总结,做好专项整治行动业务指导;法规股、执法大队负责处理各项农资违法违规案件、农民举报投诉等问题,确保辖区内不出现重大农资责任事故;种子管理站负责开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转基因种子专项行动;植保站、农技站负责向广大农民传授正确选购农业投入品、农资识假辨假常识,强化农药使用技术指导,引导生产者科学用药,严格执行生产技术规范、农药使用记录、安全间隔期等规定;土肥站负责有效遏制销售、使用肥料未经登记或有效含量不达标的行为,力争肥料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提高5个百分点。

五、时间安排

1、动员部署阶段,2月下旬-3月中旬。召开食用农产品生产基地、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从业人员和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站人员参加的农产品法规政策及安全生产有关知识培训会议,传达省、市专项整治“百日行动”精神,培训农产品法规政策及安全生产有关知识,安排布置多方联动,形成合力,参与此次专项整治行动。

2、组织实施阶段,3月中旬-6月底。各相关参与单位按照专项整治行动方案明确的责任,全面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做好每日工作日志、阶段工作情况报表、文字总结。整治中发现相关不能解决的问题,需即日上报至县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3、总结完善阶段,7月初-8月底。县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将对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验收,各相关参与单位准备好开展专项整治工作情况报表和会报总结迎接核查验收。总结经验、查纠错误,建章立制,对此次专项整治“百日行动”进行总结表彰。

六、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

局成立以局党组书记、局长何小江为组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文广为副组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股、农业执法大队、植保站、农技站、土肥站、办公室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股,何清友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做好专项整治行动业务指导、专项整治行动整治重点,情况收集、报表填制、信息传递与总结。

2、制定实施方案

各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站以及相关单位要根据本实施方案要求,对所辖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逐一排查,结合本辖区突出问题,薄弱环节,细化工作任务、进度和要求,明确责任,做到有阶段安排、有重点活动、有检查指导、有总结提高,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将指派工作人员不定期进行明查暗访。

3、突出工作重点

为确保此次专项整治出成绩、见效果,各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站以及相关单位要找准工作重点,认真排查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隐患和“潜规则”并予以整治,确保整体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4、完善工作制度

局将采取切实措施将专项整治和日常监管有机结合,注重总结整治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转化形成制度机制。务必健全落实农药监督抽查制度、监管信息公布制度、农药案件投诉举报制度、大要案通报制度、重大案件督办制度和单位间、区域间联动协作制度,做到资源共享,形成监管合力。

5、营造社会氛围

此次专项整治行动规模大,辐射广,通过媒体、报纸、网络进行大力宣传,让老百姓了解此次专项整治行动的目的和意义,自发参与到此次专项整治行动中来,适时曝光典型案例,重拳出击,采取高压态势,形成强大宣传声势,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法制与安全总结范文第4篇

必须持续强化安全环保管理,进一步提高主要负责人、管理人员的安全素质和安全管理能力,加强危险品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规范企业安全生产行为,有效遏制事故的发生。通过提高安全管理能力,明确安全管理政策的关注要点,为企业制定合理科学的安全战略提供决策借鉴,提高对安全资源投入效率,更有利于企业整合资源,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二、天然气净化企业安全管理能力现状及原因

国内的天然气净化企业由于在机构设置、人员配置、职责划分、管理模式等方面存在差异,从而导致安全管理水平存在差距。

(一)现状

1、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

目前国内的净化厂基本都是采用三级或二级管理模式,实行管理层级细化,各级管理职责更加清晰,能够更好起到各负其责的作用。厂级主要负责生产、技术、安全的协调、统筹,能够将精力放在对员工的管理上;工段级主要负责具体生产的组织实施,更多的精力放在对装置、设备的管理上;在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相对有人员和精力能够更好地完成党建、企业文化建设、基层建设、群团等工作;对各种方案的审查把关多了一重保险。在人员配备方面,大多数企业高中技校学历人员居多,中低文化水平人员比例较高,受专业知识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在突况下表现为反应相对较慢,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突况,时效性比较差,特别是突发事件处理能力较弱,同时仍需进一步加强对承包商的管理。

2、规章制度

目前国内的净化企业基本都能按照要求进行HSE规章制度建设,有相应的记录清单,基本有对车辆、事故、隐患、“三违”、特种作业、应急物资、应急预案演练、工艺纪律、固体废弃物的管理,对生产技术总结、月修计划表和完成表统计、环境事件通报、大修总结、检漏等统计分析并作了计划,总体来说规章制度比较完善。但是,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单独设置了HSE办公室,部分企业编写的HSE清单缺乏系统性,个别未能形成闭环管理。同时,有的HSE办公室未对大修的相关记录存档,不利于进行科学编制与修订安全管理计划。

3、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情况

企业都能做好培训记录,但企业班组内部的安全培训记录质量参差不齐,有的较为齐备和完善,有的还流于形式,总的来说多数企业在安全教育、培训方面力量比较薄弱。从调查的部分企业培训记录看,记录内容质量一般。总体而言,目前国内天然气净化企业安全管理机构力量比较薄弱,文件管理还较混乱,安全检查落实有待进一步规范与加强,安全培训需要进一步落实闭环与加强针对性,进一步落实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制度。

(二)原因分析

总结来看,国内天然气净化企业由于安全意识不足,很多企业没有形成系统的安全管理制度,仅仅将日常巡检与大修作为安全检查的替代品。在面对外审人员来检查时,往往人为制造阻碍,甚至为了避开检查,故意不将文件放在安全生产办公室。对于安全管理的责任归属也不到位,企业应急管理往往不归安全部门分管,造成应急预案根本不能落实。企业安全知识不系统;由于安全管理需要较多经费,部分企业由于经费不充分,未能形成系统的安全培训体系,导致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达不到安全管理需求。

三、天然气净化企业安全管理能力提升措施

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是保证员工人身安全,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

(一)加强员工安全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一般而言,企业发生安全事故,往往有三方面的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物(设备)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管理上的缺陷。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往往是由于存在侥幸心理,缺乏安全意识造成的。安全意识就是人脑对生活、生产等活动中安全观念的反映。人要有安全的意识,才会有安全的行为;有了安全的行为,才能保证安全。对天然气净化企业而言,职工是否具有强烈的安全意识则显得更为重要。从目前实际来看,有不少企业员工没有安全意识,把日常巡检与大修作为安全检查的替代品所以,提高净化企业职工的安全意识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马斯洛在需要层次理论中,将人的需要分成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五个层次,其中安全被列为基本需要。因此,提高安全意识应视安全为需要,提高员工自我安全意识。要认真定期组织员工学习规程和安全技术,增加安全理性意识。同时结合实际开展各类安全活动,将员工个人心理的感性认识转变为提高安全意识的推动力,提高安全意识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巩固、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特别是要对习惯性违章予以严惩,消除员工安全经验意识,形成“人人讲安全、人人管安全”的良好局面。

(二)构建有效管理模式,最大程度地发挥管理层作用

管理模式有多种,只有符合企业实际、并且易于实现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才能称之为有效管理模式。对于天然气净化企业而言,其管理中必须坚持生产与安全统一的原则,即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要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改善安全生产条件、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职工安全生产教育等作为加强管理的主要内容。采用能构成PDCA循环的管理模式,当一个PDCA循环周期结束后,一些重要职业健康安全因素得到有效控制而降为一般环境因素,次优先解决的环境问题随之上升为重要职业健康安全因素并成为下一PDCA循环周期所需要解决的重要职业健康安全问题。同时,应充分发挥各级管理者的作用,特别加强班组安全管理,对“危险点、危害点、事故多发点”采取挂牌管理,落实责任,真正实现全员、全面、全过程、全天候的四全管理。

(三)完善机构设置,稳步推进HSE体系

安全管理的目标是要建立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安全管理的核心任务:识别并控制危险源。从国内天然气企业现有机构运转情况来看,各个业务部门基本能够做到协调运转,大多数企业建立或开设了HSE功能的办公室,对于推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是,普遍都缺少独立的HSE办公室,人员的调配也不够合理。因此,为使HSE体系建立扎实开展,稳步推进,必须进一步完善机构设置。企业应成立以厂长为组长,各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HSE领导小组,下设HSE办公室,负责体系建立的日常工作,HSE办公室由专门管理人员组成,建议分为4个工作小组:

1、培训及宣传推广小组:主要负责HSE体系宣传工作以及各层次人员HSE意识培训和HSE工作组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培训;负责与上级、外部的沟通联系,组织HSE的推广、建立与实施。

2、危害识别、风险评价小组:主要负责指导、协调各基层单位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核实并汇总评价结果,提出隐患治理方案,编制企业危害识别、风险评价报告。

3、法律法规识别获取小组:负责获取国家、地方、行业相关的HSE法律、法规、标准及识别、整理出相关条款,通过企业内部网络提供给各单位组织学习和对照实施,并编写法律法规符合性报告。

4、文件编写小组:负责体系文件的编写工作,包括HSE管理手册、程序文件、运行控制文件的编写,并指导协助基层单位作业指导书的和各职业部门HSE管理职责的编制。为了保证HSE管理体系建立工作顺利进行,HSE办公室人员应每天制定工作计划,每周进行书面总结,同时还要建立HSE例会制度,总结本周工作,部署下周打算,使工作信息得到及时传达与反馈。企业内外部应加强运作力度,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加强考核,用制度保障体系运行畅通,并及时修正体系,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首先,建立有效的消防自救和工艺自救队伍,专人负责,坚持训练,保持演练;其次,要确定与HSE管理体系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职责并形成文件,安全责任实行首长负责制,与各级人员签订安全责任状;三,建立三级安全教育架构,实行三级安全教育任务分配。

四、有效识别危害,完善风险评价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是HSE管理体系的核心和基础。科学、细致、全面的风险评价是建立有效的HSE管理体系的前提,企业应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开展这项工作,发动全部一线职工直接参与此项工作中,从而真正找出企业运行过程中的可能存在的HSE危害。危害识别、风险评价工作共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准备阶段:组织各职能部门和各基层单位对各自所管辖的所有作业活动及设别设施进行摸底统计,整理出企业作业活动及设备设施清单,初步确定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价的范围。二是培训普及阶段:为了让每一位员工都掌握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的分析方法。建议采用层层培训的方式,首先对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培训,然后要求他们回到各自单位组织全员培训和评价实践,期间,HSE办公室人员根据各单位的情况,有针对地辅导、讲评和总结,帮助职工更好地掌握分析方法。三是全面开展阶段: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在各单位全面展开,主要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以及管理的缺陷四个方面来分析。目标、指标、管理方案的制定。根据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价的情况,风险评价、危害识别小组负责编制企业危害识别风险评价报告,并将当年的安全、环保、职业卫生目标分解成指标下发到各单位。各单位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每一次重大危害和重大环境因素制定具体的控制方案,通过行政控制(如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工程控制(如技措技改,隐患整治)、员工控制(如培训员工的HSE意识和技能)来降低风险,以确保目标,指标的实现。HSE管理体系作为科学的管理体系,所涉及的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及各种政策要求。为了使每一项工作都“有章可循”,企业必须确定识别、获取法律法规、标准、要求的方式、更新的途径等。法律法规小组负责收集有关国家、地方法律、法规和企业标准、规定、要求等,并梳理原有的HSE规章制度,整理编写企业《适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一览表》,具体条款明确至各部门和基层单位,以网络的形式,在局域网上分布,要求各单位组织学习,开展符合性评估工作,修订相关的管理文件,做到管理工作有法可依,工作符合法律要求,从而使广大职工进一步树立法制观念,明确管理人员和员工的法律责任。

五、建立和完善行业自律,实现自我约束

建立和完善行业自律管理体制,是天然气行业建设发展的需要,也是有效履行行业职责、规范行业运作的重要保障。国内各天然气净化企业应充分认识建立和完善行业自律管理的重要性,自觉做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规范和自我促进。建立行业自律管理组织行业协会,共同制定行业安全管理制度,订立行业公约,建立和完善行业自律机制,尽快形成和完善行业法律和自律监管两个体系。结合行业内典型案例,开展安全管理教育。建立行业自律性惩戒规则,实行黑名单制度,对于行业内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单位和管理者,列入黑名单。

法制与安全总结范文第5篇

一、目标任务

探索建立企业有效履责、政府科学监管、社会广泛参与的“科学有效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全面推进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形成部门协调配合、企业自主到位、社会共同参与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格局。具体目标为:

(一)企业有效履责方面

1、落实人员配备,明确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个从业人员隐患排查、治理、监控职责,建立责任制;

2、健全安全检查、隐患治理与监控、信息报送等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

3、熟悉隐患排查治理程序和内容;

4、掌握安全检查、信息报送等工作方法;

5、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档案,确保“一患一档”,并做好跟踪整改工作。

(二)政府科学监管方面

1、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协调机制;

2、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指导、督促、考核等监管制度;

3、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台账和检查记录。

(三)社会广泛参与方面

1、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的资源和力量推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依法维护和落实企业职工对安全生产的参与权与监督权;

2、完善举报奖励制度,接受群众监督;

3、促进隐患排查与公共安全监管有效结合,夯实安全管理基础。

二、组织机构

为保证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工作的落实,成立由陈朋豪任组长,乡安监所、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各村安全工作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各项工作。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三、工作内容

(一)全面排查治理单位及其工艺系统、基础设施、技术装备、作业环境、防控手段等方面存在的隐患,以及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制度建设、安全管理组织体系、责任落实、劳动纪律、现场管理、事故查处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

(二)通过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进一步检查各村及乡级有关部门落实监管责任情况,打击非法建设、生产、经营行为,事故查处及责任追究落实,有关政策措施制定和执行,安全许可制度实施,长效机制建设等方面的情况。

(三)全力提高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各村及乡级有关部门事故隐患排查要列入日常性工作,及时督办责任单位完成隐患治理工作,并将排查治理情况总结上报乡安监所。

四、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5月上旬)。宣传发动各村和企业积极参与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工作中来,各有关单位要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扎实推进隐患排查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5月中旬—5月下旬)。按照乡隐患排查工作实施方案,组织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教育培训,组织指导企业按照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法》逐条逐项抓好落实。

(三)总结评估阶段(6月)。对工作进行全面总结评估,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梳理汇总,认真总结经验和成效,形成总结报告,适时召开现场观摩和经验交流会,推进全乡隐患排查工作长效机制的建立。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落实责任。各村、各部门要提高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认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各生产经营单位要切实负起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责任,主要领导要亲自部署,具体抓落实。要迅速制定具体实施意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贯彻落实到基层,不留死角。

(二)突出重点,全面排查治理各类隐患。组织开展本单位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订隐患监控措施,排查隐患并限期整改到位,及时向乡安监所报告。隐患排查治理要突出四个重点,即规章制度的完善和落实情况;事故多发、易发的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基础薄弱的单位;要切实加大工作力度,推动隐患排查工作日常化进度。

(三)强化督查、重在治理。企业要认真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把工作重点放在安全生产隐患治理上,及时排查和消除各类隐患,并做到“四不放过”,即:责任不落实不放过,工作不到位不放过,隐患不消除不放过,隐患未整改报告不放过。安监所将从5月中旬进行全面督查和通报,并列入年度安监工作考核。

(四)密切配合,强化执法。严厉打击非法或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对存在重大隐患拒不整改的企业和单位将立即责令其停产停业;对因拒不整改隐患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力酿成事故的,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依法从重、从严追究责任,严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