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环保知识培训

环保知识培训

环保知识培训

环保知识培训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市环境保护局20*年培训工作计划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环保干部队伍为目标,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的高素质的环保干部队伍,确保环境保护工作顺利进行。

二、培训安排

(一)公文、政务信息写作培训

为进一步提高各县、城区、开发区环保局,市环保局机关科室、局属单位工作人员公文办理、公文写作和政务信息写作水平,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举办1期文秘、政务信息写作培训班,安排培训人员约80人。时间:拟于20*年3月。

(二)环保局长培训

按照《县级环境保护局局长岗位规范》的要求,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的教学大纲和教材,由区环保宣教中心举办1期各级新任环保局长培训班,*市环境保护局组织*市环保系统新任环保局长参加培训学习。时间:拟于20*年5月。

(三)建筑施工噪声污染控制知识培训

为提高全市建筑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对建筑施工噪声污染控制的管理水平,举办1期建筑施工噪声污染控制知识培训班,安排培训人员约100人。时间:拟于20*年4月。

(四)大气污染物排放许可知识培训

为提高全市重点污染企业管理人员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水平、举办1期大气污染物排放许可方面的知识培训班,安排培训人员约80人,时间:拟于20*年5月。

(五)新入环保公务员的培训

积极推进环保系统公务员队伍的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使环保系统公务员具备以依法行政与正确执行为核心要求的基本管理素质和职业技能。组织*市环保系统新入或新调任的公务员参加区环保宣教中心举办环保专业知识的培训。时间:拟于20*年6月。

(六)新颁布的环保法律、法规、规章方面知识的培训

以树立环保执法权威和执法队伍的良好形象为目标,加强对环境监督执法人员岗位培训。培训的重点是新颁布的环保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环境行政执法程序、环境稽查、现场执法以环境监督执法人员行为规则、职业道德方面的有关规定和知识等,进一步促进环境监督执法工作的标准化建设,安排培训人员约80人。时间:拟于20*年6月。

(七)环境影响评价及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方面的知识培训

以提高执法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为目标。培训的重点是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中的法律适用问题、管理程序、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环境影响审查技术要点以及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等,安排培训人员约80人。时间:拟于20*年6月。

(八)环保专业技术人员培训

要加强中青年学术、技术骨干的培训,要培训一批环境监测、环境科研、环境信息、环境宣传教育方面的专业人才。环保专业技术培训要着眼于提高本职工作中的专业技术水平,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组织系统有关人员参加区环保宣教中心举办的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学习。时间:拟于20*年8月。

(九)公务员8+X方面知识培训

为全面提高公务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为目标,培养一支高素质公务员队伍。举办1期公务员8+X方面知识培训班,安排培训人员约40人。时间:拟于20*年8月。

(十)生态广西建设培训

根据全区生态广西建设的部署,更好地开展生态市、县建设工作。组织市环保系统有关人员参加区环保宣教中心举办生态市、县建设培训班学习。时间:拟于20*年10月。

(十一)党员培训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举办1期党员培训班,安排培训人员约100人。时间:拟于20*年10月。

(十二)污染源普查培训

根据国务院第一次污染源普查通知精神,进一步摸清污染现状,为环境容量的核定和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提供可靠依据。重点培训内容:调查指标解释及填写要求、调查软件的培训。组织市环保系统有关人员参加区环保宣教中心举办的培训班学习。时间:拟于20*年11月。

(十三)绿色系列培训

环保知识培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知识共享 全面培训 PDCA WTCA

知识共享不是很容易就能实现的,在实践中,个人往往倾向于乐于获取他人的知识,但不愿向他人提供自己所拥有的知识。这种现象,事实上造成了知识共享的障碍,由此产生了知识共享的悖论。本文从实证的角度,采用全面培训法作为知识共享的模式,来解决知识共享的问题。

一、全面培训管理概述

1.全面培训的定义

全面培训是指一个组织以知识共享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员工知识共享,从而使个人和组织所有成员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2.全面培训实现的条件

(1)全面培训的基本要求

全面培训是针对每位员工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参与的应用多种方法进行培训的体系。这就是全面培训的基本要求。

全过程是指从新员工入职开始一直到离开公司为止,在公司工作期间整个过程的、不间断的培训。

全方位指从员工入职培训、企业制度等的基本培训,到岗位技能培训、专业知识培训、管理知识培训、职业生涯规划等员工需求的所有方面的培训。

全员参加指每人都能分享他人的知识、每个人都要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知识。

(2)全面培训的基础工作

①培训教育工作

一般地,培训教育工作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知识共享意识教育;

其次,知识管理相关理论教育;

然后,全面培训相关专业技术和技能教育。

②标准化工作

标准化是培训工作前必需要做的工作之一。标准是指培训设计、培训实施、培训反馈等各项工作规范实施的重要依据,具体包括:培训流程标准化,培训表格、文档标准化,考核方式标准化等。

第一步,计量工作

要对培训进行考核激励,就必需做好培训效果的评价标准。能量化的尽可能量化,不能量化的制定统一评判标准。

第二步,信息整理、存档工作

对每次培训资料进行整理、存档,对培训质量进行反馈,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调查,保证培训质量,知识的积累和后期共享。

第三步,培训责任制

培训责任制就是对每一个员工对培训工作上的任务、权限和责任所做的明确规定。明确责任并将责任落实到每个人身上。这将有利于员工自觉的与他人进行知识共享,认真对待培训。同时,还必须进行培训责任的考核奖惩,以保证培训责任制的实行。

2.全面培训管理的方法论

要做好培训,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还要有一定的管理方法与工作程序。本文采用PDCA循环的工作方法来实现全面培训管理。如图1所示

图1中P表示计划(Plan),D表示执行(Do), C表示检查(Check), A表示调整 (Adjust).即计划----执行----检查----处理(或总结)。一次循环走完一圈,接着进入新的循环。也就是说要做好全面培训管理必须做好四个阶段:

P阶段。此阶段要做好培训需求调查、制定出培训目标、考评的方法和具体时间安排、费用预算等。这是全面培训的第一个阶段,对于后面培训是否能够取得好的效果非常重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这个道理。

D阶段。按照上一步制定的计划组织实施培训工作。

C阶段。对比计划,检查培训效果,及时发现计划和执行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A阶段。在上一阶段的基础上,把成功经验加以肯定,并形成标准,便于今后贯彻执行,同时也要总结不足,避免在下一轮循环中出现。对于尚未解决的问题,下一次循环集中处理。

将上述工作程序具体化,则可分为八个步骤:

第一步:分析目前的培训及知识共享现状,找出不足之处。

第二步: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第三步:在影响知识共享的诸多因素中,找出主要的影响因素。

第四步:针对影响的主要因素,制定培训计划和执行措施。

以上四个步骤属于P阶段。

第五步:按照已经制定的计划认真执行,这属于D阶段。

第六步:按照计划的要求,检查实际培训的效果,考评是否达到预期的培训结果。这属于C阶段。

第七步:根据检查的结果进行总结,把经验和教训形成一定标准、制度或相关规定,指导以后的工作。

第八步:提出本次循环中还没有解决的问题,让其转入下一次循环去解决。第七、第八步属于A阶段。

PDCA循环具有三个特点:

(1)大环套小环,相互衔接,互相促进。在企业中,既有总公司的整体培训循环,又有分公司、部门内部甚至个人的PDCA小循环。相互衔接,相互联系。可以用图2来表达:

其中,大的PDCA循环中小的循环是WTCA循环。W表示文档整理(Write),T表示培训(Training), C表示交流(Comunicate), A表示调整 (Adjust).即文档整理----培训----交流----调整(或总结)。由WTCA小循环来实现PDCA大循环,下一级循环又是上一级循环的贯彻落实和具体化。

(2)螺旋式上升的循环-见上图3所示。WTCA小循环是不断上升的循环,小循环促进大循环,是大循环实现的基础,要防止小循环失效。而大循环是小循环的导向和目标,两者相互促动,相辅相成。

(3)循环的关键在于A。无论是大循环PDCA循环,还是小循环WTCA循环,A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3.其他配套措施

上述提到的条件具备后,还有一些其他配套措施要完善,具体包括:

首先,制度的完善;

其次,激励机制的健全、完善;

第三,领导的重视;

第四,技术的支持。

综合本章所述,将全员培训的知识共享模式总结为16个字:

(1)全员参与(营造良好氛围);

(2)现场培训(源头活水);

(3)领导重视 (制度保证);

(4)搭配合理(保证效率)。

环保知识培训范文第3篇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当今和未来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拥有高素质的人才是一个国家立足于世界的根本保证,也是确保一个工程高质量的关键因素。高素质的人才从何而来,是与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培训紧密相关的。教育培训作为提高人员素质,增强业务能力,获得新知识、新技能的重要途径,也是积极培养储备人才的重要手段,在交通建设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就一些方法与体会做以概述。

一、树立将教育培训与人才资源开发相结合的战略思想,建立分类管理的人才培训管理体系

培训是一个系统地帮助受训人获得慨念、知识、规则、技能、态度的过程,而科学、规范的培训管理关键在于具备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以造就和培养出一批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的复合型人才。

(一)组织现状分析评估,进行培训需求分析,明确培训目标在对本单位组织机构设置、工作性质、专业分工情况、人员的学历、职称结构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基础上,分析组织和员工需改进和完善的方面,提出明确的培训目标和总体规划,兼顾组织、工作任务和个人三方面的需求,根据人员的不同类别,有针对性地确定培训目标,明确各自在培训过程中必须加以强调的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等。

(二)制定培训计划。编制周密培训计划是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培训计划主要包括: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培训教师、培训资料、培训方式、考核方式以及时间地点的确定等。培训内容与受训人员所从事工作的关联性,是衡量一个培刘l}项目好坏的重要指标,因而确定培训内容是此阶段较为重要和复杂的过程。

(三)培训的实施。培训的实施过程是整个培训工作中的实质环节。在培训中应实行全程控制,设置专门人员与培训人员和受训人员保持联系。通过沟通,了解受训人员的需求,表现和心理状态,更高的提高培训的效率和效果。

(四)培训效果评估机制。一级评价对象包括受训人个人,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参加培训的态度、考试或考核的成绩等,评价的结果与参训人员的奖惩,岗位资格挂钩。二级评价的对象是职能部门或参加培训的单位,指标包括对培训的参与、支持程度和组织情况。参训人员在培训中的表现及所得到的评价等。评价结果与部门或单位及其负责人的业绩、考核奖惩挂钩。三级评价的对象是培训的组织单位,指标是整体培训效果。

二、以人为本,采取行之有效、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方法

教育培训工作坚持结合工程建设实际,为交通建设、公路建设服务的指导方针,立足于改善职工队伍的文化和业务技术结构,大力培养适应高速公路建设事业发展需要的建设和管理人才。

(一)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筑路育人并重。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其关键是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一个人有爱国精神,才能为国家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奋斗;有团队精神,才能融人到集体中去;有敬业精神,才能对本职工作尽职尽责。为此,我们坚持不懈地加强全体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和党风廉政教育。每年都举办职工教育培训班,以收看录像、收听录音讲座、学习文件、座谈等方式,围绕弘扬民族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拒腐防变自觉性等方面进行思想教育。

(二)将传统培训方式与现代培训手段相结合,创新培训内容和方式。1、除了积极鼓励职工结合岗位工作需要进行业务能力的开发和学习,为适应加人世贸组织和进人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我们邀请了省内知名专家、学者,就国际经济形势、W,、)相关知识、法律知识等方面的讲座。组织职工参加计算机应用能力、英语口语会话能力的培训。2、引进实例教学、考察实习等新的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将培训逐渐从知识灌输型转变成能力提升型。先后组织了路面设计、大跨径桥梁施工及养护、环境保护、道路安全、高速公路运营及养护等5个团组的海外培训;赴外省的水泥硅路面滑模施工技术、sMA改性沥青硅路面施工技术、高速公路建设管理模式等内容的考察学习,培训人员近六十人次。

(三)倡导学习风气,加强继续教育工作。一是鼓励学员继续教育,鼓励职工提高文化素养。二是重视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提高专业技术人员业务素质,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组织人员参加了公路工程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试验检测人员的培训等。

(四)以培养高速公路建设急需人才为重点,确保教育培训为工程服务。教育培训是提高建设者队伍素质的一种手段,不是最终的目的。因此,培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该放在联系工程建设实际,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上,把培训的重点放在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关键岗位和影响工程质量、进度的重要环节上。1、举办工程技术培训班。随着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在公路建设中的不断应用,交通科技含量不断加大,对全体建设者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为提高全体建设者业务水平,在每年开工前,我们都举办工程技术培训班。聘请知名学者、交通系统资深专家进行授课,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工程施工工艺和施工要点、法律知识。廉政教育等,参加培训达900余人次。2、把培训的重点放在工程建设的关键岗位,开展计量支付人员、路面拌和站、摊铺机、压路机操作手技术培训班。路面操作手培训班邀请了路面工程国际咨询专家进行了讲解和现场操作演示,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三、完善机制,确保培训效果

(一)营造良好的培训软环境。l、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环境。员工处于这种环境下会深感知识技能的可贵,进而会努力学习,不断丰富知识、提高技能。2、营造竞争环境。通过建立合适的竞争机制,优胜劣汰,奖优罚劣,形成一个既有动力,又有压力的竞争机制。既有利于员工奋发向上,积极进取,不断提高素质,也为优秀员工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环保知识培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员工;培训;素质;教育

员工培训是为了适应企业的发展目标,提升人力绩效,提高员工素质,在有计划地补充知识技能的同时,提升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通过不断学习和创新来提高效率。只有员工拥有过硬的技术,积极的心态,合作的精神,丰富的知识,能够适应这个环境,企业发展才能真正源远流长。

1 员工培训工作要与开发相结合

1.1 培训的全员性和全方位性 企业的培训对象应该是全体员工,而不能仅限于部分人员。虽然单项培训不能保证所有员工都能参加,但是从企业管理者到普通员工在内的全体员工都应该在企业制定的短期和长期的培训框架之内。职工培训的全员性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水平,有效地推动企业的发展。同时,培训的内容也应该具有全方位性,包括生产培训、管理培训、经营培训、安全培训等企业内部的各个相关环节。

1.2 培训的计划性和科学性 员工的培训计划是从企业的发展和需求出发,在分析培训需求基础上做出的对培训时间、地点、培训对象、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等的预先系统设定。因此,企业的员工培训需要做出科学规划和有效组织,以及对培训效果的预测、考核和反馈,即把员工培训纳入企业的发展计划之内,有组织地进行员工教育培训工作,使培训效果最大化。

1.3 安全和环保培训 2015年新的安全生产法和环境保护法颁布实施后,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政府安全和环保执法更严格,所以企业必须加大安全和环保理念、技术培训,提高员工风险识别、风险防范以及环保意识,以及提升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做到安全、环保和高效生产,才能使企业效益最大化。

2 多方式培训,提高员工能力

2.1 企业文化的培训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企业要留住人才,还要注重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的教育。企业要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更要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和对企业的忠诚度,用企业精神和文化积淀来激励青年人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取意识、创新精神和敬业精神,提高工作执行能力和工作效率。

2.2 新员工培训 新员工,尤其是刚出校门的新员工,是进行企业文化培训和职业生涯培训的最好时机。针对新员工入职后的迷茫感和新奇感,要首先制定好他们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和培训内容,其次要及时培训,使他们尽快达到岗位能力要求,尽快上岗,这样能消除新员工的焦虑,提升他们的自信度。在新员工培训计划中,必须进行职业生涯和企业文化培训,让新员工及时了解企业的发展规划、奖励政策、晋升制度,看到自己在企业中的个人发展及前途。

2.3 工作技能培训 员工的工作能力关系到企业产品的质量和形象,也关系到企业的未来发展。通过不断的培训使员工获得知识更新与技能增长,使员工个人得到增值,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培训是员工的福利。但员工能否将培训所得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工作中,光靠理论知识培训是不够的,还需在现场进行实践培训。

2.4 培训要分层次、分重点 不同岗位的员工要进行不同层次、不同侧重点的培训。例如,针对从事研究、开发、设计的技术人员,应着重加强专业技术知识更新及技术创新能力的培训;而对于从事操作服务岗位人员的培训,应丰富培训内容、活化培训形式,强化操作服务人员技能水平、解决生产难题和提升安全生产能力。

3 充分认识管理工作在培训中的重要作用

要处理好管理工作与培训的关系,就要重视管理工作,这是培训目的决定的。培训的目的是促进员工个体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从而推动企业的全面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单靠培训这一项工作是难以实现的,必须实施有效的全方位管理工作,通过管理与培训的有效结合才能真正达到员工培训、企业发展的目标。

管理和训练是企业培训工作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训练是根本,是管理的依据和基础。员工管理要注意几个原则:一是“人”“岗”匹配原则,员工分配的工作要适合他们的工作能力和工作量,人岗匹配是配置和培训员工追求的目标,为了实现人适其岗,需要对员工进行能力培训和岗位进行分析。二是晋升原则,通过基本和高级的培训计划,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并且选拔有资格和能力担任领导工作的人才。三是合作原则,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中,强调合作态度,在相互尊重的氛围中坦诚合作。四是不断改善工作环境和安全条件,适宜的工作环境,不但可以调节员工心理,还能提高工作效率。

4 把握好培训工作中的管理与训练的侧重点

员工个体素质的提高,需要一个由培训到吸收,再到巩固的过程。集中训练,对于提升员工个体素质能起到推动作用,但这种作用是“突击性”的,有可能还是“短暂性”的。对于员工来说,这种突击是一种催化剂,对于员工成长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刺激。集中培训确实能从很多方面促进员工进步,但这种进步是脆弱的、不牢固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刺激很可能变成“短暂性”记忆,容易减弱甚至消失。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培训之后的验证、评价和改进管理工作。员工集中培训与管理工作都是企业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侧重点不同。集中训练带有“短时性”和“突击性”,是一种强化教育;管理工作则是对集中培训的延续和深入,需要拥有对企业和员工个体发展的责任感,参与对员工群体和个体的管理工作,从而推动群体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5 结束语

正如美国著名学者詹姆斯・利克特曾说过:“注重员工的培训,是企业最有意义的投资,最有效果的人力资源整合。”企业培训注重实用有效,面对迅猛的经济发展大潮,企业培训工作面临众多机遇与挑战,任重而道远。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增加员工的技能,这样可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成思危,等.哈佛模式人力资源管理[M].人民日报出版社,2012.

环保知识培训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公众动机环境治理

动机是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一个方向前进的内部动力,是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动机是个体的内在过程,行为是这种内在过程的表现。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需要,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是诱因。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动机其实就是公众以什么样的目的去参加环境保护活动,这种动机反映着公众个人的自身道德修养,也会影响着其在服务活动过程中的行为表现。

一、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现状

根据数据调查资料汇总,笔者认为大部分的志愿者在参加环境保护的时候同时考虑到了利己和利他因素,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过程中社会占了主导作用,个人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对环保志愿者年龄、户籍、文化程度、职业、居住地风险设施、环保知识培训与参与环境保护的主要原因、目的、态度、个目的改变进行相关数据分析。

(1)年龄数据显示,各个年龄层次都将参与环境保护的最初主要原因视为环境保护问题很严重,环保公益活动很有意义。即不管哪个年龄层次,人们都普遍认识到了环保公益活动的意义性。其次年龄与个人目的表现出了显著的相关性,60%的人将提升个人服务意识作为主要动力,其次是丰富经验实现自我成长。

(2)文化程度数据显示,环保志愿者团队是个学历层次较高的群体,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高达90%,文化程度与个人目的和社会目的有显著的相关性,人们将个人目的定义为提升个人服务意识,从而实现自我成长。在数据中,我们发现,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对目的定位不清晰地为零。文化程度较高人群,能更清晰得到了解到参加环保公益活动对个人自我成长的益处以及参与环保对生态环境改善的积极作用。

(3)职业数据显示,本次调查的志愿者以在校大学生为主,正处于一个知识不断累积,经验不断丰富的过程。所以在参与环保过程中对提升自我显示出了强烈的倾向性。而且,校园是培育环保意识的温室,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易受到其他环保志愿者的行为感召,所以在社会目的的选择中,大于60%将改善生态问题视为社会目的,大于30%将感召他人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视作社会目的。在环保公益活动中应充分利用大学生群体资源。

(4)居住地周围风险设施数据显示,居住地周围是否有些令人感到不快的环境风险设施,与参加环境保护的个人目的有显著的相关性。认为居住地周围有令人不快的环境风险设施的人高达60%多。且居住地周围有风险设施的人群对参与环境保护的主要原因更为清晰。现在环境问题与人们息息相关,感受到环境污染危害的人参与环境保护的动机就更为纯粹。

(5)专门的环保知识培训数据显示,是否接受过专门的环保知识培训与个人目的有显著的相关性。大于20%接受过环保知识培训的人将丰富闲暇生活视为主要的个人目的,且有22%接受过环保知识培训的人认为他们参与环境保护没有什么目的只是必须做而已。而大于30%未接受过专门的环保知识培训的人却将提升个人服务意识设为个人的主要目的。在调查中,接受过专门培训的人只占样本的数量的15%,这跟现阶段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有很大的关系, 20%的人表示在接受完环保知识培训后对环境保护认知还是比较茫然。

二、对策思路

1.加大宣传力度,发挥环保公益活动对公众的积极引导作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志愿者群体总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的提高,加入到环保公益活动的机会和条件也大大的增加和有利,参加志愿活动的人数以不可预计的速度增加。从目的结构以及转变状况来说,环保公益活动的实践对志愿者目的积极导向作用还是很明显的。应该加大宣传力度,传播环保知识,让公众知道环保活动是刻不容缓的;同时利用新闻媒体在日常生活中宣扬积极的环保公益事件,引导更多的人群,将环保的思想落实到点滴小事中,慢慢的形成一个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让公众了解为何要进行环保公益活动。

2.专业的环保知识培训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志愿者团队中接受过专门的环保知识培训仅占小部分,并且有些在接受完知识培训后仍对环保知识较为模糊。笔者认为,要形成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必须得传播科学的系统的环保知识,让公众在意识到环境保护刻不容缓之后,知道从哪做起,如何做起。

3.处理好不同年龄层次的参与动机

从个人目的和社会目的的结构分析中,我们可将主要的目的分为自我提升动机和利他动机,从自身角度来说,通过公益活动的实践来提高自己的能力丰富经验,从而增加社会阅历和参与社会竞争筹码;从社会服务角度来说,志愿者参与环保公益活动的特征是自愿行为,无报酬的奉献行为,出于助人动机的行为。志愿服务动机其实是肩负着社会的使命,同时也是个人人生价值实现。不同的年龄层次应该选取不同的动机作为引导,我们应该鼓励从内在需求出发,以服务社会为路线进行环保公益活动的展开。组织者应正确认识到不同年龄结构的动机主次差别,一方面,对志愿服务动机进行有效管理,尽量满足志愿者的动机需求,使志愿者个人愿望与实际需求相结合,推动志愿事业发展。另一方面,指导志愿者更清晰地了解自己在志愿者服务活动中的目的,指导其落实志愿者现实行为,辅以适当心理调节,从利己和利他角度将环保公益活动对人的意义深入人心。

三、总结

公众参与环境治理是实现环境治理的一个重要思路,实现公众参与的重心在于让公众了解为何要进行环保公益活动,如何进行环保公益活动,参加环保公益活动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