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民工培训

农民工培训

农民工培训

农民工培训范文第1篇

一、实施情况

(一)培训情况

2011年省下达我县新型农民培训任务6530人,至9月底,全县累计完成培训6530人,提前完成了任务。

阳光工程培训全县累计开展培训31期(次),完成培训人数2930人,其中阳光工程提升性培训完成1130人,普及性培训完成1800人,均完成培训任务的100%。具体培训对象为村级动物防疫员250人,农村建筑工匠880人,植保员200人,农机手280人,绿色食品内检员100人,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240人,村级财务管理人员150人,沼气工218人,测土配方员60人,动物繁殖员62人,从业渔民200人,农产品加工人员50人,农资经营户240人。在这些培训人员中,男同志参训人员1852人,占培训人数的63.2%。

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全县开班27期(次),培训人数1950人,其中提升性培训完成400人,普及性完成1550人,均完成培训人数的100%,具体培训对象是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大户200人,畜牧养殖大户300人(禽类养殖大户150人、养猪大户150人),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1000人,村级农技员200人,粮食种植大户50人,其他种植业从业人员200人。全县培训机构累计指导服务7982人次,人均指导为4.09次。在这些培训人员中,女同志人员稍多,累计为1033人,占培训人数的53%。

农民科技示范培训按照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示范县项目要求,以技术指导员指导培训为主,同时安排了县农技中心对粮食种植作物的750科技示范户和300个辐射户进行了集中培训,县动物疫控中心对150可生猪科技示范户和60个辐射户进行了集中培训,县产销办公室对100个蔬菜科技示范户和40个辐射户进行了集中培训。联系科技示范户的100个技术指导员分属参加了培训。全县1000个科技示范户人均接受培训指导达6次以上,400个辐射户人均接受培训指导达4次以上。

农民创业培训分3期对150人种养大户、农村经济人等全面开展了3天的集中培训,创业设计及技术指导、市场调查等环节按要求全面完成。

(二)资金拨付情况

2011年按照省农委和省财政厅下达我县新型农民培训任务数和人均补助资金数,各级财政应到位资金317.04万元,其中中央、省级补助资金281.3万元,县财政配套补助资金35.74万元。县级财政配套资金足额到位。补助资金实行财政专户管理。10月29日,对培训机构实施情况全部验收完毕,11月上旬共核拨补助资金317.04万元,拨付率为100%,其中阳光工程核拨补助资金111.84万元,农业专业技术拨付补助资金84.2万元,农民创业拨付补助资金13.5万元,农民科技示范培训107.5万元(省级补助资金7.5万元拨付到培训机构,中央补助资金100万元拨付到农技推广体系项目专户,按农技推广体系示范县项目的要求列支)。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建立了职责明确、分工负责的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管理机制,逐级落实责任制。委调整了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领导和协调,明确由县农科教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同时,转发了省市新型农民培训讲师团,调整充实了县新型农民培训讲师团,为培训机构开展培训,搭建了必要的专业技术培训平台。

(二)强化政策宣传,营造浓厚氛围。新型农民培训是一项新的惠民工程,要让群众知晓接受,关键在于搞好宣传。重点抓好培训机构第一堂课政策宣传,讲解了民生工程、培训政策的主要内容,发放《致参加全县新型农民培训朋友的一封信》和《新型农民培训政策问答》各20000份,印制《县2011年新型农民培训调查问卷》5000份,悬挂宣传横幅120条,编印宣传简报10期,在县以上新闻媒体刊登宣传文章38篇。县电视台9次对新型农民培训情况做了报道。通过多途径、广覆盖、高频率的广泛宣传,扩大了新型农民培训的影响力,吸引了更多的农民参加培训,同时也增强了新型农民培训项目的社会透明度。

(三)加强制度建设,责任落实到位。为了把培训任务落到实处,我们实行了严格的目标责任制。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制订了新型农民培训联络员工作职责和《培训监督管理制度》、《基地认定制度》、《报表和信息报送制度》、《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制度》、《培训资料归档制度》、《培训绩效考核制度》、《第一堂课制度》、《电话回访制度》、《培训责任追究》等9项制度。在工作实施中,责任主体明确,用制度约束人,避免了工作中的推诿扯皮现象发生,确保了培训质量。二是落实合同培训制。县农委与各培训机构签订了培训项目合同书,明确双方在项目实施中的任务和工作责任,并根据合同履行情况兑现补助资金。

(四)制定培训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制定了《县新型农民培训工作计划》(濉新农培【2011】01号),同时,分项目制定了《县2011年农民创业培训实施方案》(濉新农培【2011】05号)、《县2011年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实施方案》(濉新农培[2001]04号)《2011年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方案》(濉新农培[2011]03号)、《县2011年新型农民科技示范培训实施方案》(濉农林[2011]39号)等五个文件,进一步明确新型农民培训的指导思想、指导性任务、组织实施、培训管理等工作要求。针对不同培训内容,分别于4月12日、4月20召开了全县阳光工程会议、全县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工作会议和农民科技示范培训会议。会议对全县的新型农民培训工作作了全面细致安排,提出了明确的规范要求。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流程。6月1日,再次召开了全县新型农民培训调度会,对下步工作做了强调。10月18日,又召开了问题排查整改工作会议。各项培训工作按照工作方案和计划逐步运作实施。

(五)细化培训环节,做到有章可循。在细化培训方案的基础上,重点做好四个环节的工作:一是制定《县2011年新型农民培训档案管理办法》,按照统一格式、统一内容、统一建档的原则,分类指出了档案重点整理内容,一期(次)一卷,单独成盒,专柜摆放;二是制定了《县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明确了资金的使用范围和核算内容,严禁超范围支出和收据白条列支,不得年终累计建账,不得擅自改变资金用途等;三是制定了《关于做好新型农民培训核定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做好新型农民培训监管工作的意见》(濉新农培【2011】23号),严格了培训程序及核定内容,逐一列出培训中存在的不合格人员或违规问题,以避免在实施中有类似现象发生;四是规范教学管理,严把培训教材关、授课教师关和培训时间关。全县订购省统编教材4310本,免费发放农民转移就业培训读本3600本,自编教材4200余本。同时严格按照省确定的分类培训内容规范实施,授课教师均是中级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或省市新型农民培训讲师团成员担任,严查培训课程和培训时间缩水现象,确保培训时间。五是制定了《2011年新型农民培训实施情况考核办法》,细化了考核内容、计分标准和考核依据,用考核结果兑现奖惩。

(六)加强项目监管,保证培训质量。在抓好项目公示、管培分离等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了五个方面的监管工作。一是严格实行第一堂课,切实掌握培训动态。培训机构必须遵守书面开班报告,没有申请开班的,不予上报培训人员。培训开班第一堂课上,县农委主抓培训工作的同志到班,认真宣讲培训的有关政策,提出相关要求,核实学员身份,检查培训方案,了解农民的培训需求等。二是严格检查培训台账,保证学员信息填写规范。重点检查培训课程安排、学员登记卡与培训台账填写是否一致,学员签字是否有代签现象,各种信息填写是否齐全以及多个学员使用同一联系电话现象等。三是严格电话回访,确保培训真实性。按照要求,对6530人进行了电话回访,重点了解了参加培训情况、培训时间、培训内容、政策知晓度和农民参加培训满意度。同时,对发现的错号、空号或停机等现象进行了核实,确保联系电话畅通。四是严格现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培训期间,随时检查培训机构的培训情况和学员参训情况,真正掌握培训机构的培训真实性和实际工作开展情况,针对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及时提出整改意见。根据进度适时调整培训计划指标,推行动态管理。五严格检查验收,避免验收流于形式。按照市农委安排,县新型农民培训办公室会同财政局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验收,对照考核表,逐项量化打分,并在政府网信息公开栏目对验收结果进行了公示。验收合格的,出具检查验收报告。针对验收工程中发现的问题,再次进行了整改。

三、存在问题

(一)培训组织难,参训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主要表现在农业专业技术培训人员上,给推介农业新技术带来一定难度。同时影响了培训效果和培训满意度。

(二)宣传工作有待加强,社会知晓度有待提高。因宣传工作多限于第一堂课、发放明白纸、悬挂条幅、媒体宣传等形式,参与培训人员知晓情况较好,社会人员知晓度较低,必须利用下乡赶集等形式大张旗鼓的宣传。同时,培训机构大多没有按要求上报信息及相关宣传文章。

(二)培训档案整理不及时。资金使用建账、培训资料整理等都相对滞后于同期培训工作。

四、后两个月及明年的重点工作

(一)加强督促检查,及时做好培训后的“回头看”工作,查缺补漏,确保培训工作完全落实到位。

(二)做好调研工作,摸清明年的培训底数及培训需求,确保明年的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

农民工培训范文第2篇

一、农民工安全培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资金不足关于农民工安全培训,国家没有相应的扶持政策,财政没有专项经费,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农民工安全教育经费实行用人单位和农民工个人共同分担的投入机制,企业没有建立健全农民工培训保障体系,没有建立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投入制度和渠道,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培训投入问题。每年提取的费用直接用于农民工的寥寥无几,根本不能满足生产培训的需要。

(二)各培训部门培训不统一目前涉及的培训部门较多,有安监、质监,还有行业机构等。每个部门发的证书均不一样,互不认同。如焊工,有安监部门的安全资格操作证,质监部门的特种设备焊接作业操作证,中国船级社的CCS证,劳动保障部门的技术等级证等。各部门大多各自为战,强调本部门的证书,多头培训加重了企业的培训负担,加大了企业与个人参加培训的抵触情绪。此外,国家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专项资金扶持政策没有贯通到劳动保障、教育、农业、工会、财政等多个部门,目前还没有形成合力,没有形成各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大大迟缓了农民工安全培训的进程。

(三)监督管理体制不够健全1、有些地方政府对安全培训监管不力,没有把农民工的安全培训作为一项日常监管工作,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和个体户中的农民工进行安全培训缺乏监管。2、对培训机构的约束不够,培训考核欠规范,对培训质量缺乏严格的考核评估。3、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情况的监督检查也明显缺乏力度,造成特种作业人员仍有不培训就上岗、混证上岗、人证不符合的现象,特别是在施工进入高峰期,工地急需各工种人员时,显得尤为突出,这是安全生产的一大隐患。

二、加强农民工安全培训的对策及措施

(一)把农民工安全培训纳入到安全生产培训总体规划中来根据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各单位和部门要完善相应的规划内容,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将农民工作为安全教育培训的重点对象提出明确的目标、措施和要求并抓好实施。

(二)使农民工自己转变观念自愿参加形式多样的安全培训农民工安全培训工作意义重大,关乎社会的稳定和进步,政府部门要转变过去陈腐的观念,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和“请”农民工来参加安全培训,变被动为主动。要教育和吸引农民工认识到接受安全培训的好处,激发其参加的积极性。

(三)将农民工安全培训和农民工子女教育培训相结合俗话说:“安居才能乐业。”在加强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的同时,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也迫在眉睫。农民工安全培训的最终目的是顺利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而关注农民工和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与培训则是从更长远的眼光来推动这个转移。同时,要在农民工的安全和农民工子女教育上发挥职业和学历教育的优势。企业可以和政府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出农民工子女的入学与接受教育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农民工子女参加中职教育。

(四)政府部门要在农民工的安全培训工作中加大资金的投入建立安全培训专项基金。目前,政府实施的“阳光工程”“创业培训”等相关培训部门都有经费保障,给参加农民工予以补贴,而安监部门组织农民工培训没有政府补贴。建议将农民工安全工作列为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拨出专项基金给予保障。

(五)加大执法力度进一步落实企业培训主体责任。将农民工安全培训纳入监察执法的重要内容,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要开展经常性安全培训专项督查,督促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落实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全员安全培训,特别是对高危行业新招录的人员,必须实施强制性岗前安全培训,经考核合格方能上岗作业。对不履行全员安全培训义务的高危企业以及未经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就安排上岗作业等违法行为依法严肃查处。

农民工培训范文第3篇

关键词:管理创新;农民工培训;动力机制;投入机制;运行机制;评估机制

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目标下,农民工培训机制应该体现新的内涵。农民工培训机制涉及到新时期下关乎农民工培训的内在机理及运行方式;在管理创新理念指导下,培训机制主要由动力机制、投入机制、运行机制及评估机制所构成。

一、农民工培训动力机制

农民工培训动力机制是农民工培训的动力来源和作用方式,是推动全社会对农民工培训实现优质、高效运行并达到预定目标提供激励的一种机制。目前,农民工培训已具备了新的背景,这些都为农民工培训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建设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和促进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就业,加快了农村城镇化进程,促进了城市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已成为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农村外出劳动力大幅增加,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现居住地与出生地不一致的人口有1.2亿,其中从乡村迁移到城镇并居住半年以上的有近6000万。但按照整体就业结构调整的要求,这种转移速度仍然不够。2000年,中国农村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为64.21%,比同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高出5.27个百分点,相当于6679万人。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2020年我国人均GDP将达到3000美元,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将进入较高的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该收入组国家的农村人口比重平均为23%左右,中国要将农村人口比重降到这一水平,即使在人口总数不增加的情况下,仍需要转移出5亿以上的农村人口。蔡防(2005)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长表抽样数据研究发现,16岁及以上城市居民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77年,而城市中以务工经商为目的的同一年龄组外来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88年。两者人力资本水平的差异,无疑是造成其就业岗位与工资差异的原因之一。人力资本等影响家庭收入的变量,实际上制约着劳动力向外转移的决策和成功率。外来劳动力与城市劳动力间的全部工资差异中,人力资本差异解释了其中的57%。归根到底,外来劳动力与城市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水平差距,是农村与城市人力资本水平的差距。现阶段,中国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还大大落后于城市地区。政策的着力点除了通过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增强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能力之外,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关键就在于加强农民工培训,这不仅对于农民工群体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保持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重要举措。

二、农民工培训投入机制

农民工培训投入机制主要涉及培训投入主体的选择及投入力度的确定问题。农民工培训与一般的员工培训不同,其情况比较特殊,导致培训现实也比较尴尬。据报道,2001年新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只占18.6%。近几年,情况虽有所好转,但据国家统计局调查,2004年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1.1亿多人,掌握一定专业技能、接受了培训的仅占28.2%,71.8%的外出农民工从来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的技能培训,主要原因在于用人单位对农民工培训缺乏积极性。由于对短期利益考虑过多,用人单位产生严重的急功近利思想,使短期行为较为普遍。表现在:一是聘用代替培训。认为农民工培训是教育部门或培训机构的事情,不愿意自己投资培训。二是为尽量降低培训成本,能省则省,许多企业忽视显效期较长的培训投资。三是知难而退。由于农民工是就业群体中最不稳定的阶层,其就业具有活动性大和职业转化快的特点,这时培训造成的困难是,既不易确定培训内容,也不利于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收,导致用人单位培训动力不足。四是避重就轻。往往重视农民工的纪律性、劳动安全、厂规等教育内容,而对农民工真正有意义的技能培训却避而不谈。

由于农民工培训具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培训将产生较大的正外部性,因此可以创新管理理念,努力构建完善政府主导、企业支持、个人自愿、社会参与的培训投入机制,采取“个人拿一点、企业出一点、政府补一点”的方式筹措培训经费。根据2004年5月27日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印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财政补贴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农民工培训)平均每期每人按100元的标准补贴”。从2004年起,农业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建设部共同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2004、2005两年,中央政府共投入6.5亿元,培训农民工530万。2006年,中央又投资6亿元对农民工进行培训。近两年来,全国省区市级政府部门也为农民工培训投入了12亿元,各地培训的农民工人数已超过1000多万。因此,培训投入主体从上至下依次为政府、各级教育培训机构以及企业。而且,随着国力的进一步加强,政府的投入力度可以进一步加大。 转贴于

三、农民工培训运行机制

农民工培训运行机制主要包括培训运行程序以及培训管理制度。一个良好的农民工培训运行机制,能使农民工培训在正确决策下得以持续不断的高质量、高效率地运行。在运行机制建设方面,社会应建立一套能有效进行决策、指挥、控制、信息反馈的组织、制度和各种人才的合理结构,形成既能够调动农民工培训所需的各种资源,又可以协调管理和实施培训过程中诸多环节的有机运行的组织系统。从管理创新的角度,农民工培训首先要考虑农民工对培训的需求。培训是目前整个行业的普遍叫法,但这种称呼不能完全反映培训的实际情况。从字面上来看,培育、训练是一种普遍行为(培育是长期行为,训练是短期行为),是培训主体主动要求并施加在员工身上的,但是这并没有完全代表员工的想法。员工只是被动接受,是被培育、被训练,这与现代人力资源理论所推崇的员工职业发展是不完全符合的。农民工也是一样,被动接受的“培训”也许在短期内带给他们一些新的技能与想法,但就象没病吃药一样,如果培训不针对农民工的迫切需求,将导致其无法将知识或技能真正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来,这种“培训”的效果一般为零,这样的培训运行机制也必将失败。农民工培训需求的衡量应该遵循这样的思路:首先要对农民工能力现状进行剖析,然后结合社会、企业实际,提出农民工能力期望,现状与期望之间的差别形成农民工能力缺口,只有针对农民工能力缺口进行适当的培训工作,才能保证培训机制有效运行。此外,要保证农民工培训真正发挥预期的效果,还需要相应的培训管理制度作保障。让制度去约束培训运行,比靠个人的主观判断要更加令人信服。

四、农民工培训评估机制

农民工培训评估作为整个培训系统工程的重要环节,目前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制约培训评估发展的障碍性因素包括管理理念上的障碍、评估自身的障碍、评估方法上的障碍以及缺乏实证支持的障碍。在“培训能够产生积极成果”这样的意识逐渐被大众接受的情况下,培训评估本身却遭到了忽视。首先,管理者认为一个成功的企业本身就意味着其培训是有效的,没有理由在企业快速成长和利润丰厚的时候怀疑其培训的有效性问题。其次,许多管理者形而上学地认为“培训总是能或多或少地产生积极的效果”,至于效果究竟有多大,一方面难以准确考量,另一方面除了企业的董事长,似乎其他管理者对此并没有迫切的需求。再次,培训者也没有足够地激励去做评估,除非有充分理由证实培训是高效的。因为一旦被认为培训没有产生积极的效果或者甚至产生消极的影响,相关人员的利益是受牵连的(比如降低培训者的薪水等)。因此,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13%~30%的企业没有进行正规的或系统的培训评估。

培训评估自身面临的障碍是评估本身缺乏衡量的标准。培训评估研究到目前为止最为有影响力的是Kirkpatrick提出的四层次模型。反应层,即评估受训者对培训方案的反应,包括对培训项目结构、内容和方法的看法;学习层,即评估受训者在培训项目中的进步;行为层,即评估培训项目使受训者在工作行为和表现方面产生的变化;结果层,即评估上述变化对组织发展带来的可见的和积极的作用。当然,JackPhilips在Kirkpatrick的四层次模型基础上又增加了第五层即ROI(财务评估层)。此外,M.Bird,P.Warr&N.Rack—ham也发展了一套称为CIRO的模式(背景评估、投入评估、反应评估、结果评估)。所有这些都为我们研究培训评估提供了一些很好的纬度,但不可否认他们依然缺乏明确、可衡量的标准。

企业培训评估方法上的障碍主要体现在培训评估数据收集和分析阶段可能遇到的方法上的潜在的问题。原因在于:由于培训数据本身属于商业机密,企业对其是敏感和保密的,担心的是被竞争对手所知晓;由于培训效果是在培训结束后的一段时期逐步释放的,因此时常发生的受训者工作地点或环境的变化而导致收集相关的培训效果信息变得更有难度;如果受训者在培训结束后的评估期间内提升、辞职或下岗都将使数据收集变得不大可能。

农民工培训范文第4篇

年我镇农民培训需达到以下目标:

1.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560人,每人接受三次集中培训,掌握1-2项农业实用技术。通过培训,切实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务农本领,努力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2.创业培训83人,通过培训,使已具有一定产业的种、养殖大户或有创业愿望的农户接受全面、系统的技术培训,切实培养出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技能、具备较大生产规模或较强创业能力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

3.“致福工程”(农民上网)培训15人,通过培训,使受训农民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能够通过互连网了解农业科普知识,加强与外界农产品信息市场的联系,实现科技致富。

二、培训对象及方式

1、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对象为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对新技术接受能力一般的广大农业从业人员。

各村(居)要结合本村农业主导产业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根据省农民培训工程培训菜单自主选择需要培训的专业,由区、镇讲师团成员,采用集中培训、入户指导、发放明白纸等方式实施与农户面对面、手把手的培训。各村至少要举办三场面对面专题培训,每次至少给每位受训农民发放一张明白纸,每场培训不得少于三个小时。首轮培训要求4月中旬结束,第二轮培训要求7月中旬结束,第三轮培训要求9月中旬结束。

2、创业培训对象采取自愿报名、村组推荐、择优选拔的民主形式进行选拔。培训对象要求具有一定文化基础(初中以上学历)、产业基础和创业愿望,年龄一般在45周岁以下。优先选择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农民经纪人、村组干部和外出打工返乡人员。

各村(居)要按照促进农民增收和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原则,开展农民创业培训,不断提高农民在高效农业中的创业技能空间,努力培养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技能、较大生产规模和较强创业能力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培训由区农林局组织统一组织,时间为年3月至10月初,地点为区农干校。培训采取能力模块结构的模式,按照集中学习、实践考察及跟踪指导服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农民上网培训对象主要是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村青年,以种养大户、科技能手、农民经纪人和村组干部为重点。

培训要坚持实用为先、技能为主、增效为重的原则,把电脑培训与农业科技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切实提高培训实效性。要通过培训,使学员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能根据自己的需求从网上查询所需资料,通过信息网络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并通过创业技能的学习扩大生产领域和规模。培训主要采取集中辅导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形式,每期5天约40学时。培训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基本操作,汉字输入法、windows2000简单应用,互联网操作,日常维护,创业技能等。参加培训的学员学习期满要进行考核,合格后由省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颁发结业证书。

三、培训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镇成立“镇实施省农民培训工程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陈任副组长,镇农业服务中心全体人员及各村党总支书记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地点设在农业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陈国华同志兼任,副主任由姚冰同志兼任。

农民工培训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持专业证书农业劳动力培训,努力为加快实现全乡基本农业现代化夯实基础,着力培养造就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技能和较强创业能力的新型农民,努力为加快实现我乡基本农业现代化夯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

2013年,全乡农业专项技术培训1120人,持证农民培训400人,农民创业培训送培100人。

三、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3年元月至3月。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精心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培训任务,乡农技服务中心负责落实培训单位。

落实培训对象。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自愿报名、村组推荐、择优选拔、张榜公示的形式进行学员选拔。持证农民培训对象主要包括各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农民经纪人、农业园区、农业基地、农业企业负责人、常年从事农业生产以及农业服务人员等。到乡培训,年龄一般在55周岁以下,初中文化程度以上。到市培训,年龄一般在55周岁以下,初中文化程度以上。

(二)实施阶段。从2013年4月至2013年11月底。采取能力模块结构的培训模式,实行集中学习、实践考察及跟踪指导服务相结合的培训方式。

集中授课:根据不同岗位和不同产业,按照专业化、技能化、标准化的要求确定培训内容。主要包括职业道德与能力要求、政策法规、经营管理、安全生产和相关专业技能等。共24学时。

生产实践:组织学员到附近地区有关产业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企业进行考察学习,鼓励学员创业实践。共30学时。

技能鉴定:经集中培训和生产实践,组织学员参加相关农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或职业农民技能合格证书考核,对通过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合格的学员,由省统一向国家有关部门办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跟踪指导:乡农技服务中心将安排技术人员定期和不定期对学员进行跟踪指导,建立健全培训教师和学员的挂钩联系制度。

(三)考核验收阶段。2013年12月,按照乡农民培训工作检查考核意见,进行考核得分奖惩,考核验收情况将折算为村双文明百分赛农民培训工作得分。

四、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