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民专业技术协会

农民专业技术协会

农民专业技术协会

农民专业技术协会范文第1篇

逐层提高,经济势力逐渐增强,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日渐明显。一批经济实力较强、效益显著的农技协脱颖而出,成为县上农村经济发展的亮点和特色农业、优势产业的载体。县科协在抓农技协工作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也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全县农村基本情况及农技协发展状况

**县辖4镇1乡2个农牧场,59个行政村,面积1204平方公里,全县共有17.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1万人。目前,全县共发展各级各类农村专业技术协会25个,会员9399人,涉及种植(农作物、蔬菜)、养殖(畜牧、水产)、运销、加工等诸多专业,年创产值 1.3亿元,带动农户28845户。这些农技协多以四种形式存在,即技术服务型、技术交流型、技术经济实体型、技术经济企业型。

二、领导重视、加强指导、规范管理,推动农技协稳步健康发展

近年来,**县委、政府加强了对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工作的领导,出台了关于扶持和推进农技协发展的政策,制定了相关措施。各相关部门也把发展农技协,实施产业化经营纳入了议事日程,并为农技协发展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XX年3月份,在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县科协引导全县16个实力较强、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服务手段和功能齐全的农技协,成立了“**县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联合会”,进一步促进了农技协的联合协作和发展壮大。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还经常深入基层调研、指导,为农技协排忧解难。县委组织部门也高度重视农技协的积极作用,在总结支部+协会、协会带农户经验的基础上,把加强农技协建设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把农技协作为乡村两级党组织抓经济工作的载体,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县科协在抓农技协工作方面重点突出了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抓规范化管理。县科协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注重加强对筹划、组建、运行几个重要环节的指导,从制定章程、组建协会班子、协调服务等方面加强指导,并严格审查、审批,凡属科技类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都必须经过科协审核,然后由民政部门登记注册,农技协从申报到调查、指导、审定、审批、登记注册各个环节都具有严密性、规范化。同时,县科协还加强对农技协的组织管理,适时给予引导和指导,促进其健康发展。

二是抓宣传鼓动。针对农技协在社会上知名度不高,社会各方面对农技协的功能及作用不甚了解的现状,县科协抓住银川地区农作物蔬菜种子技术协会获得“全国百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称号的机会,通过有关会议,并借助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发展农技协的指导思想和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农技协的地位、作用及政府对农技协发展的政策支持等有关政策和知识,扩大了农技协的社会影响,为农技协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舆论环境。

三是抓典型示范。抓典型就是树旗帜,立标兵,用典型引路的方法推动我县农技协健康发展。近年来,县科协本着有产业特色,有发展潜力,有组织活动,有创新思路的“四有”原则,在农技协中认真筛选一批示范典型,进行重点宣传,促使其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如对银川地区农作物蔬菜种子技术协会,积极帮助其健全规范协会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并积极为协会出谋划策,帮助制定发展规划,适时总结,该协会现拥有会员3000多人,长期聘请农业专家顾问6人。几年来,协会共引进新品种113个,建立科技示范点106个,培育科技示范户1200户,良种繁育户386户,种粮大户48户,累计繁育良种1780万公斤,推广面积为62.4万亩,增加社会效益8000余万元。以示范点、示范户为媒介向广大农民普及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提高了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对我县农业产业的科技贡献率。宁夏**兴民渔业技术协会从北京、天津、大连等地聘请专家为广大会员进行技术指导,引进新品种,提高了会员的养殖技术和产量,推动了全县水产业的发展。这些协会都为全县农技协的发展树立了典范。

四是抓学习交流。为了沟通情况,相互学习,针对农技协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问题,县科协不定期组织召开全县农技协经验交流会、现场观摩会和座谈会。促使各农技协了解先进做法,学习先进经验,互相取长补短,在自我完善中健康有序地发展。

五是抓培训提高。充分利用我县农村科普的品牌工作“农函大”培训优势,对农技协骨干带头人及会员进行培训。专门聘请农业专家对他们进行市场经济知识和技术、技能培训,使其保持技术优势,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使各协会的骨干带头人和会员能及时掌握新信息和新技术并与当地生产实际相结合,促进了协会的健康发展,使协会增强了凝聚力和吸引力,提高了知名度,也使“农函大”的后续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学员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农函大”教育培训促进了协会建设,协会推动了“农函大”培训工作,两者互相促进,在促进农村科普、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是抓表彰奖励。在农技协的建设和发展进程中,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和优秀人物。为推动农技协工作,提高农技协的地位,科协与县委组织部联合组织调研,研究探讨培养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措施,建议县委、政府对农技协中先进人物进行表彰奖励。今年5月科技周期间,有2名农技协理事长被列入全县优秀科技工作者表彰奖励范畴,受到县委、政府的表彰奖励。

三、农技协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在县委、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各方面有利条件的积极推动下,农技协在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技术推广应用,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农技协一方面在产业化经营上进行大胆探索,把重点放在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上;另一方面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以市场为导向,努力发展规模经营提高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为满足市场对产品的批量需求,农技协将自己成功的技术和经验,通过会员不断传播到周围的群众中去,形成了“发展一个协会,带出一群能人,创办一个实体,服务一方农民”的局面,加速了农村产业机构的调整和优化,为农村经济注入核心的活力。通过协会运作,全县农作物种植、蔬菜栽培、畜禽、水产养殖四大农业支柱产业已基本形成。

二是促进了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农技协的突出特征是技术的先进性,农技协的科普示范基地是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基地、辐射基地、研究基地。农技协通过能人效应和示范效应,把农业新技术、新成果迅速传播到广大会员和农户,打通了科技通向千家万户的渠道。

三是促进了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相当一部分协会都采取了聘请专家讲课、进行技术指导、与科研单位挂钩、组织会员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和方法,帮助会员提高技术水平和经营水平。如**县习岗镇新胜村、经济桥村、金贵镇银河村三个蔬菜种植协会,通过聘请自治区农科院、农技推广总站专家到现场对会员进行培训,使会员的蔬菜种植技术迅速提升。现在,这三个村的农民种植的蔬菜大棚不论在品种的选择上还是产量上均优于全县其他蔬菜种植农户,新胜村的设施蔬菜种植还经常吸引周边县市种植户前来观摩、学习。

四是解决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我县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依据“民办、民管、民受益”的组织原则,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发展生产,统一销售,避免了产品相互压价和技术封锁,搭起了农户的分散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桥梁,为农民提供了良好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农民加入了农技协,就增加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筹码,提高了抵御风险的能力。

五是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技协把农民共同的致富愿望和经济利益联结在一起,通过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配套服务,大大增加了农民的商品生产量,并在市场销售中实现了利润的最大化,从而有效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宁夏**性民渔业技术协会成立于1999年,现有会员480名,该协会以养殖基地为依托,围绕渔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为会员和广大养殖户提供了水产养殖技术、鱼病防治、育苗、鱼需物资供应、渔业科技培训、水产品市场销售信息等服务。该协会每年为会员和广大养殖户提供8000余万尾优质水产苗种,经协会联系每年向外销售养殖户水产品达1000吨以上,增加了养殖户的收入,也为推动本地水产养殖业做出了重要贡献,真正发挥了协会的带动作用。

六是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事业的全面发展。农技协的建立与发展,培养造就了一批新型农民。他们不但对农村的物质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而且也推动了农村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向前发展。广大的农民从传统的小农经济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眼界更宽了,强化了商品观念、人才观念、创新观念、效率观念、民主观念、参与观念,发扬了团结协作、扶贫帮困精神,涌现出了大量的好人好事,对农村的社会稳定、民风村风的好转以及对密切党和政府与广大农民的关系等,都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四、农技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通过对全县农技协基本状况的调查,发现在农技协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亟待认真研究解决。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一些基层领导重视不够,政策扶持力度弱。一些基层领导和个别部门对农技协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工作没有到位。没有把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组织作为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水平、适应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和新的市场环境的有效途径来认识,没有把发展农技协组织作为促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措施来抓,任其自生自灭。

二是缺乏一支高素质的协会带头人队伍。一部分农技协管理水平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协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龙头企业或能人。部分农技协理事会成员科技文化素质较低,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市场经济知识和经营管理才能,而且大部分理事又忙于自己的产业,为会员服务质量不高。因此,相当一部分农技协还处于比较低的发展阶段,偏重于单一的技术服务,能维护员提供全程系列化服务的还是少数。

三是自律机制不畅,内部管理不规范。从组织管理来看,大多数协会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组织机构不健全;一些协会没有进行社团登记,不具备法人地位,社会信誉度、社会影响力较低,遇到矛盾、纠纷无法处理。

四是个别农技协运行机制不稳,抵御风险能力弱。有的农技协起点不高(主要是技术交流型和技术服务型),提供生产资料和销售渠道(即技术实体型)的协会还没有达到足够数量;组织化程度差,协会与会员之间没有经济利益捆绑,有些有实体牵头的协会,组织仍较松散,凝聚力不强,抵御风险能力弱;一些协会没有建立稳定的资金来源机制,无法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因而做不大做不强。

五、加快农技协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组织建设,整合社会资源,提升协会的组织化程度。按照《中国科协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组织管理办法》和《宁夏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章程》,进一步规范农技协的组织机构和运行规则,健全有关规章制度,增强“服务、协调、自律、维权”职能。特别是建议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农技协发展的相关政策,明确科协在农技协服务和管理中的职责,并积极争取落实农技协工作经费。

二是积极引导,规范管理。鉴于农技协目前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新任务,加强对农技协自身发展趋势的认识和内部组织机制、运行机制的研究,在总体发展目标上,引导全县农技协向管理规范化、经营产业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商品化发展。

三是突出重点,树立典型,抓好试点工作。继续做好树立典型农技协的工作,用典型带动农技协健康发展。制定县级典型试点标准,重点抓好示范典型,以点带面,择优扶强。

农民专业技术协会范文第2篇

一、全县农村基本情况及农技协发展状况

*县辖4镇1乡2个农牧场,59个行政村,面积1204平方公里,全县共有17.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1万人。目前,全县共发展各级各类农村专业技术协会25个,会员9399人,涉及种植(农作物、蔬菜)、养殖(畜牧、水产)、运销、加工等诸多专业,年创产值1.3亿元,带动农户28845户。这些农技协多以四种形式存在,即技术服务型、技术交流型、技术经济实体型、技术经济企业型。

二、领导重视、加强指导、规范管理,推动农技协稳步健康发展

近年来,*县委、政府加强了对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工作的领导,出台了关于扶持和推进农技协发展的政策,制定了相关措施。各相关部门也把发展农技协,实施产业化经营纳入了议事日程,并为农技协发展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20*年3月份,在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县科协引导全县16个实力较强、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服务手段和功能齐全的农技协,成立了“*县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联合会”,进一步促进了农技协的联合协作和发展壮大。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还经常深入基层调研、指导,为农技协排忧解难。县委组织部门也高度重视农技协的积极作用,在总结支部+协会、协会带农户经验的基础上,把加强农技协建设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把农技协作为乡村两级党组织抓经济工作的载体,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县科协在抓农技协工作方面重点突出了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抓规范化管理。县科协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注重加强对筹划、组建、运行几个重要环节的指导,从制定章程、组建协会班子、协调服务等方面加强指导,并严格审查、审批,凡属科技类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都必须经过科协审核,然后由民政部门登记注册,农技协从申报到调查、指导、审定、审批、登记注册各个环节都具有严密性、规范化。同时,县科协还加强对农技协的组织管理,适时给予引导和指导,促进其健康发展。

二是抓宣传鼓动。针对农技协在社会上知名度不高,社会各方面对农技协的功能及作用不甚了解的现状,县科协抓住银川地区农作物蔬菜种子技术协会获得“全国百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称号的机会,通过有关会议,并借助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发展农技协的指导思想和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农技协的地位、作用及政府对农技协发展的政策支持等有关政策和知识,扩大了农技协的社会影响,为农技协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舆论环境。

三是抓典型示范。抓典型就是树旗帜,立标兵,用典型引路的方法推动我县农技协健康发展。近年来,县科协本着有产业特色,有发展潜力,有组织活动,有创新思路的“四有”原则,在农技协中认真筛选一批示范典型,进行重点宣传,促使其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如对银川地区农作物蔬菜种子技术协会,积极帮助其健全规范协会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并积极为协会出谋划策,帮助制定发展规划,适时总结,该协会现拥有会员3000多人,长期聘请农业专家顾问6人。几年来,协会共引进新品种113个,建立科技示范点1*个,培育科技示范户1200户,良种繁育户386户,种粮大户48户,累计繁育良种1780万公斤,推广面积为62.4万亩,增加社会效益8000余万元。以示范点、示范户为媒介向广大农民普及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提高了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对我县农业产业的科技贡献率。宁夏*兴民渔业技术协会从北京、天津、大连等地聘请专家为广大会员进行技术指导,引进新品种,提高了会员的养殖技术和产量,推动了全县水产业的发展。这些协会都为全县农技协的发展树立了典范。

四是抓学习交流。为了沟通情况,相互学习,针对农技协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问题,县科协不定期组织召开全县农技协经验交流会、现场观摩会和座谈会。促使各农技协了解先进做法,学习先进经验,互相取长补短,在自我完善中健康有序地发展。

五是抓培训提高。充分利用我县农村科普的品牌工作“农函大”培训优势,对农技协骨干带头人及会员进行培训。专门聘请农业专家对他们进行市场经济知识和技术、技能培训,使其保持技术优势,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使各协会的骨干带头人和会员能及时掌握新信息和新技术并与当地生产实际相结合,促进了协会的健康发展,使协会增强了凝聚力和吸引力,提高了知名度,也使“农函大”的后续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学员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农函大”教育培训促进了协会建设,协会推动了“农函大”培训工作,两者互相促进,在促进农村科普、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是抓表彰奖励。在农技协的建设和发展进程中,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和优秀人物。为推动农技协工作,提高农技协的地位,科协与县委组织部联合组织调研,研究探讨培养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措施,建议县委、政府对农技协中先进人物进行表彰奖励。今年5月科技周期间,有2名农技协理事长被列入全县优秀科技工作者表彰奖励范畴,受到县委、政府的表彰奖励。

三、农技协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在县委、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各方面有利条件的积极推动下,农技协在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技术推广应用,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农技协一方面在产业化经营上进行大胆探索,把重点放在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上;另一方面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以市场为导向,努力发展规模经营提高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为满足市场对产品的批量需求,农技协将自己成功的技术和经验,通过会员不断传播到周围的群众中去,形成了“发展一个协会,带出一群能人,创办一个实体,服务一方农民”的局面,加速了农村产业机构的调整和优化,为农村经济注入核心的活力。通过协会运作,全县农作物种植、蔬菜栽培、畜禽、水产养殖四大农业支柱产业已基本形成。

二是促进了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农技协的突出特征是技术的先进性

,农技协的科普示范基地是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基地、辐射基地、研究基地。农技协通过能人效应和示范效应,把农业新技术、新成果迅速传播到广大会员和农户,打通了科技通向千家万户的渠道。

三是促进了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相当一部分协会都采取了聘请专家讲课、进行技术指导、与科研单位挂钩、组织会员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和方法,帮助会员提高技术水平和经营水平。如*县习岗镇新胜村、经济桥村、金贵镇银河村三个蔬菜种植协会,通过聘请自治区农科院、农技推广总站专家到现场对会员进行培训,使会员的蔬菜种植技术迅速提升。现在,这三个村的农民种植的蔬菜大棚不论在品种的选择上还是产量上均优于全县其他蔬菜种植农户,新胜村的设施蔬菜种植还经常吸引周边县市种植户前来观摩、学习。

四是解决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我县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依据“民办、民管、民受益”的组织原则,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发展生产,统一销售,避免了产品相互压价和技术封锁,搭起了农户的分散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桥梁,为农民提供了良好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农民加入了农技协,就增加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筹码,提高了抵御风险的能力。

五是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技协把农民共同的致富愿望和经济利益联结在一起,通过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配套服务,大大增加了农民的商品生产量,并在市场销售中实现了利润的最大化,从而有效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宁夏*性民渔业技术协会成立于1999年,现有会员480名,该协会以养殖基地为依托,围绕渔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为会员和广大养殖户提供了水产养殖技术、鱼病防治、育苗、鱼需物资供应、渔业科技培训、水产品市场销售信息等服务。该协会每年为会员和广大养殖户提供8000余万尾优质水产苗种,经协会联系每年向外销售养殖户水产品达1000吨以上,增加了养殖户的收入,也为推动本地水产养殖业做出了重要贡献,真正发挥了协会的带动作用。

六是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事业的全面发展。农技协的建立与发展,培养造就了一批新型农民。他们不但对农村的物质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而且也推动了农村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向前发展。广大的农民从传统的小农经济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眼界更宽了,强化了商品观念、人才观念、创新观念、效率观念、民主观念、参与观念,发扬了团结协作、扶贫帮困精神,涌现出了大量的好人好事,对农村的社会稳定、民风村风的好转以及对密切党和政府与广大农民的关系等,都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四、农技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通过对全县农技协基本状况的调查,发现在农技协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亟待认真研究解决。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一些基层领导重视不够,政策扶持力度弱。一些基层领导和个别部门对农技协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工作没有到位。没有把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组织作为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水平、适应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和新的市场环境的有效途径来认识,没有把发展农技协组织作为促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措施来抓,任其自生自灭。

二是缺乏一支高素质的协会带头人队伍。一部分农技协管理水平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协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龙头企业或能人。部分农技协理事会成员科技文化素质较低,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市场经济知识和经营管理才能,而且大部分理事又忙于自己的产业,为会员服务质量不高。因此,相当一部分农技协还处于比较低的发展阶段,偏重于单一的技术服务,能维护员提供全程系列化服务的还是少数。

三是自律机制不畅,内部管理不规范。从组织管理来看,大多数协会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组织机构不健全;一些协会没有进行社团登记,不具备法人地位,社会信誉度、社会影响力较低,遇到矛盾、纠纷无法处理。

四是个别农技协运行机制不稳,抵御风险能力弱。有的农技协起点不高(主要是技术交流型和技术服务型),提供生产资料和销售渠道(即技术实体型)的协会还没有达到足够数量;组织化程度差,协会与会员之间没有经济利益捆绑,有些有实体牵头的协会,组织仍较松散,凝聚力不强,抵御风险能力弱;一些协会没有建立稳定的资金来源机制,无法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因而做不大做不强。

五、加快农技协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组织建设,整合社会资源,提升协会的组织化程度。按照《中国科协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组织管理办法》和《宁夏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章程》,进一步规范农技协的组织机构和运行规则,健全有关规章制度,增强“服务、协调、自律、维权”职能。特别是建议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农技协发展的相关政策,明确科协在农技协服务和管理中的职责,并积极争取落实农技协工作经费。

二是积极引导,规范管理。鉴于农技协目前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新任务,加强对农技协自身发展趋势的认识和内部组织机制、运行机制的研究,在总体发展目标上,引导全县农技协向管理规范化、经营产业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商品化发展。

三是突出重点,树立典型,抓好试点工作。继续做好树立典型农技协的工作,用典型带动农技协健康发展。制定县级典型试点标准,重点抓好示范典型,以点带面,择优扶强。

农民专业技术协会范文第3篇

一、农技协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科学合理对接是两者共同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

在当前法律、政策及经济发展背景下,农技协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否能够科学合理对接,关系到两者是否能够继续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为了使农技协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科学合理对接,首先需要明确两者的不同点。

(一)两者的任务目标不同

农技协是非盈利的社团组织,是以科技为纽带,为广大会员提供服务的。作为依法登记成立的非营利性科普社团,是联系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发展我国农业和农村科普事业,推进农村科技进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社会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以相同或相似的经济活动为基础,通过互助,为广大社员争取更多经济利益的。两者的任务目标的差异,决定了两者运行方式、管理体系的不同。

(二)两者的成立机制不同

两者依据的法律不同,这就决定了两者设立和登记、成员、组织机构、 财务管理、合并、分立、解散和清算、法律责任、监督管理等体系的不同。由于农技协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不同目的基础上建立的两种农业组织,不能简单地采用一套班子、两个牌子的对接方式。否则,两者均难以实现其任务目标。

(三)两者的经费来源及用途不同

农技协的经费来源主要依靠挂靠单位的拨款、会员会费、社会捐赠、政府部门资助、中国科协拨款、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和服务的收入、利息及其他合法收入。经费用于规定的业务范围和事业的发展,不得在会员中分配。

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费来源,主要包括社员出资、收益公积金、国家财政直接补助、他人捐赠以及合法取得的其他资产所形成的财产。社员享有占有、使用和处分的权利,并以上述财产对债务承担责任。显然,经费来源及用途的不同,决定了两者的管理体制不同。

(四)两者的历史使命不同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使当地分散经营的农民实现了集中的联合,实现集约化的生产,增加合作社的经济效益,加快农业产业化的进程,是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的主体。而农技协在这一个进程中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起到科学引导、合理促进、无私帮助、协同发展的作用,是实现这一历史进程健康发展的协作者和引导者。

虽然,农技协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存在一些不同,但是,两者之间又是密不可分的。而且,农技协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必须进行科学合理对接,才能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目标。

二、农技协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接的模式

农技协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虽有交融,但不为一体的农业组织,两者的联系与合作必须遵循自愿原则。这种自愿的合作机制也必然是今后长期存在的,也必然是今后能为促进农业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的主要方式。显然,建立一种新的自愿的农技协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接模式将是适应农业发展所必要的。

笔者于2010年12月至2012年4月,对新乡、焦作、济源、濮阳、鹤壁及安阳等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调查发现,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依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建立的一种新型实体组织,由于其自身的独特性,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出现诸多的障碍和困难。农业行政部门作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业务指导机构,主要是从农业生产的角度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工作,对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济体,农业行政部门不能代替其制定具体的经营行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缺乏引导。另外,农民专业合作社缺乏技术、管理的储备。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经济实体,首要任务是为社员获得经济利益,其技术引进投入少,遇到技术难题,缺乏有效解决的途径,导致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后劲儿不足。而农技协作为纽带和服务的主体,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引导组织。农技协可以通过修改章程,增加新的会员方式——“合作社会员”实现农技协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对接要求和目标。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加入农技协,利用农技协已建立的组织网络和丰富的农业技术推广经验,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好发展的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经济活动的实体,有明确的经济活动内容和技术需求目标,并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在获得有效途径引导下,能够成为农业科技的实践者,并为农技协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更好的空间。其自愿对接的运行模式及主要任务如图所示:

农技协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对接模式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明确了最为关键的一点,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以自愿加入农技协为基础的。农技协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是合作、共进、共赢的关系。其次,明确了两者之间的合作方式与服务内容。农技协作为纽带和服务的主体,利用农技协已建立的组织网络,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好发展的引导,提升和强化社会团体的公益性。农民专业合作社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加入到农技协的队伍中,利用农技协的组织解决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难题,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实现社员的发展愿望。最后,明确了两者的任务和目标。农技协的任务是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农业技术指导、协助解决技术难题、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涉农科研院所的交流平台。目标是成为促进农业发展的加速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任务是使从事同一产业的分散经营的社员实现联合集中,使其生产规模扩大,并协调相关产前、产后及产中的经营、管理任务,实现社员的共同经济利益。其目标是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最主要的主体之一,成为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的引擎。

农技协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自愿对接模式具有极强的可行性。首先,农技协已经具有较完善的组织体系,并积累了丰富的农业技术推广经验,能够完成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农业发展的主体的任务。其次,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经济活动的实体,有明确的经济活动内容和技术需求目标,并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在获得有效途径引导下,能够成为农业科技的实践者,并为农技协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更好的空间。

三、农技协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在农技协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合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问题:第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必须是自愿加入到农技协的团体中,必须具有进退自由的权利。第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会费必须根据其规模大小,设置不同的会费标准。第三,对农技协举办的交流平台,需要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会员的分布情况及会员的需求,建立常态化的交流平台,以满足不同会员的不同需求。第四,农技协需要踏实做好政策引导、技术服务,信息收集、技术及管理培训的任务,不可强制性命令。

农民专业技术协会范文第4篇

撰写人:___________

期:___________

2021年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阶段性工作总结

近几年来,我县根据农业农村工作的发展实际及加快绿色产业的现实要求,按照“协会、公司、经纪人”三位一体的___模式和“好品种+订单”的经营方式,大力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有效地解决了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对接,提高了农民生产的___化程度,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__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___元,比上年增加___元,增长___%,提前___年多实现了本届人代会制定的发展目标。__年上半年,全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___元,在上年同期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增加了___元,增长___%。__年__月至__月中旬,全省共有___个县的考察团专程到元谋学习考察农技协工作的经验及做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在元谋这块土地上、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断地显现出蓬勃的生机和发展的活力。

一、全县农技协发展的基本情况

我农技协经过__年的探索和实践,从无到有,由少到多。__年__月初,省委副书记王学仁到我县调研农民增收工作期间,对元谋大力发展农技协,提高农民生产___化程度,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的做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提出要在全省推广“元谋模式”。楚雄州委州政府领导也多次深入我县调研、指导帮助农技协的发展。州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大扶持农民专业协会推进发展的意见”,制定了“对农技协牵头兴建的农业龙头企业给予一定的贷款贴息”及“允许农技协经营与其生产配套的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物资”的相关优惠政策。在省、州领导的关心及相关优惠政策的有力支持下,一年来,全县农技协的发展呈现了“井喷”之势。截止__年__月__日,全县各类农技协由一年前的___个发展到___个,会员由___人(户)发展达到___人(户)。这些协会中,按专业划分,种植业___个,经济林果业___个,养殖业___个,加工企业___个,其他___个;按协会发挥的作用划分,经济实体型___个占___%,服务型___个占___%,技术交流型___个占___%。

二、元谋在发展农技协中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提高了农民的___化程度,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业生产分散、规模化程度低、专业化服务困难、企业化管理无法进行、农民进入市场的成本高,是农业综合效益低下的一个主要原因。通过建立农技协,把农民___起来,提高了农业的规模化程度,增强了农民在市场中的“谈判”地位和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农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实现了有效对接,在不违背土地承包制的前提下形成了规模化生产,畅通了农产品流通渠道,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元谋县果业协会为例,协会创造了“协会担保,农民贷款,政府贴息”的模式,以葡萄、石榴的专业生产为主,新建育苗温室大棚6720m2,建设了___亩无公害葡萄、石榴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在短短的一年内发展会员达___户,带动会员发展葡萄___亩、石榴___亩,并投资___万元为会员户铺设了滴灌设施,为会员担保贷款___多万元,产品获得了国家绿色认证,有效地形成了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局面。

(二)完善了农村双层经营体制,促进了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农技协在不改变产权关系,不削弱农民独立自主经营地位的前提下,通过发展农民的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将农民___起来,解决了目前___经营在___建设上比较薄弱的问题,实现了有统有分,统分结合。不仅大_大降低了农户的经营成本,还促进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了现有的双层经营体制。目前,全县农技协共带动着___万多亩土地的生产与经营,会员占到了全县农村人口总户数___户的___%。

(三)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农技协通过提供信息、技术、加工、营销等方面的服务,及时指导农民调整农业结构,变“我能生产什么就向市场推销什么”为“市场需要什么我就生产经营什么”,改变粗放经营方式,提高科技含量,发展“优、新、特”品种,有效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以元谋清和果蔬生产协会为例,协会现有会员___户,协会采取统一引种、统一育苗、统一技术规范、统一分级包装收购、统一品牌销售的生产经营模式,按照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___会员开发种植“绿兴”牌樱桃蕃茄,年示范种植樱桃蕃茄__亩,带动农户种植___亩,平均亩产值可达___元。仅种植樱桃蕃茄一项,会员人均收入就达___元。据调查统计、分析,加入协会会员与没有加入协会会员的收入相比,前者年收入比后者多达___元以上,协会会员年均增收达___%。(四)提高了农产品质量,促进了优质农产品产业带的形成。随着城乡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特别是加入WTO后农产品加工、出口

农民专业技术协会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品牌 ;人和荸荠;对策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涵义及发展现状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涵义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它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

农民专业合作社悄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蓬勃发展于90年代中期。近年来特别是2007年合作社法正式实施以来,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数量迅猛增长,但是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据农业部统计,2006年全国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经超过15万个,成员总数3870多万人,是2002年的7.2倍,其中农户成员3480多万人,约占全国农户总数的13.8%,比2002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到2007年底共有2.64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工商机关登记注册,取得法人资格,成员总数合计35.1万人。据中科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2009年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大样本调查结果显示,2/3组织的正式成员数少于50户。总体来说,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数量增长快,规模小;地区间存在不平衡性,在东部地区发展较快,在西部地区发展较慢,而且规模小;产业分布比例失衡。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分布在第一产业,第二、三产业的比例很小。

人和荸荠协会就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典例。2006年,由县政府牵头,以发展当地荸荠产业和农民增收为目的,陈和镇组建了应城市陈河镇人和荸荠合作社,并得到市民政局的批准,制定了合作社的章程,确定了职责和业务范围,确定了合作社的组织管理模式和领导核心,吸收陈河一带26个组的97家农户为首批会员。合作社目前的运作模式是镇政府-合作社-管理区-农户,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主要业务是完善成员档案,制定和完善“无公害荸荠生产技术章程”,做好生产经营规划,沟通成员与成员、成员与合作社、合作社与政府的关系,提供优质品种、原种和农资,定期进行技术培训、总结和交流生产经营经验,广开门路、做好促销和联络经营。同时也存在很多的不足,如组织管理松散、执行力低下、技术支持力量薄弱、营销方法和渠道单一等问题。

二、人和荸荠品牌建设的状况

由于独特的地理条件优势,孝感市人和一带产出的荸荠个大、皮薄、肉甜,一直是当地的特色农产品之一,从20世纪50-60年代起就小有名气,是一个小的具有区域品牌效应的农产品之一。从人和荸荠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至今,人和荸荠品牌建设呈现以下特点:

(一)种植面积和生产总量稳定增长,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荸荠的种植面积从2007年的6000多亩增加到2010年的1.7万亩,其中张咀村从84.5亩增加到200多亩,先屋村从113.5亩增加到230多亩,种植面积翻了两番左右,总产量也相应翻了两番左右,荸荠种植的规模增加,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二)一品牌带动多品牌,产品品牌塑造地区品牌

前几年,由于人和荸荠品牌的形成与推广,对地区其他农产品的品牌建设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目前,人和地区除荸荠种植这一特色品牌外,还有水产养殖(毛蟹、鱼),这些主要采取承包和外包的方式,而且发展态势良好。

(三)仍存在很多难以克服的技术问题

荸荠种植时由各种霉菌引起的烂根、死苗问题,成熟时的开裂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产量受到影响;人工挖掘、清洗效率底低下;荸荠上市时保鲜困难,容易腐烂,严重影响远销和长期储存。

(四)品牌定位不准确,农户品牌意识不强烈

在人和荸荠品牌建设过程中,并不是一直坚持区域性品牌的战略,还不断在尝试建设企业品牌的路线,但因为资金、技术难题一直未能成功。同时,由于当地荸荠滞销情况不严重,整个人和荸荠产区品牌意识淡薄,相当一部分农户满足于自产自销,不谋求整个产区的联合发展和更多的利润,使人和荸荠的发展受限。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推进品牌建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一)合作意识薄弱

协会被作为争取资金补贴和政策扶持的工具,并且随着协会的进一步发展,有的社员的合作意识淡薄,短期利益驱动,“搭便车”心态严重,这样,在协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因为挫折而丧失热情,他们渐渐开始脱离协会,使得协会的发展受限。

(二)沟通不足,阻碍了信息的流通

荸荠协会在推进荸荠品牌建设过程中,忽略了会员与会员、会员与协会、协会与政府之间的沟通,长期以来,使得信息较为闭塞,会员、协会、政府三者之间的合作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三)内部运行不够规范

一是当前人和荸荠协会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规模较小、稳定性较差、服务功能作用的发挥等方面都还是低层次的。二是人和荸荠协会内部管理制度和“无公害荸荠生产技术”章程不健全,没有加强会员横向联系和合作、组织活动以及定期进行技术培训、总结和交流经营经验并做好生产经营规划,使得人和荸荠协会在品牌建设上的目标难以实现。

(四)人才队伍不够壮大

目前人和荸荠协会的人才队伍中,传统种植人才占主导,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人才较少,实用人才总体上还处于传统劳动型农民为主体的农村人才结构,专业人才的匮乏牵制了人和荸荠协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五)资金不足和技术匮乏

起初,当地政府坚持荸荠“由地摊走向柜台”的思想,但面临两大问题:一是进行深加工,这一点福建曾今做过,即将荸荠制成饮料,添加相关辅料后,即可保鲜;二是要办厂,但由于量小、无人投资而无法进行办厂。资金上的不足与技术上的匮乏严重束缚了人和荸荠协会发展的脚步。

四、对策与建议

第一,加强农民积极与协会合作的意识,消除农民对协会的怀疑。大力向农民宣传协会的作用,根据每个农民自己的经济利益、经济要求,让农民参与民主决策,进行民主监督,使得广大社员在直接参与合作经济组织的生产、经营、管理和监督实践中,得到民主管理的锻炼,逐步增强农民的参与意识、民主意识和监督意识。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农民的自身利益得到了保障,自然就会积极地与协会合作,最大程度地发挥协会的作用。

第二,保持信息的流通。为了进一步增强会员与协会、协会与政府之间的沟通,可以采取广开门路,联络经营,网络体系促销的措施。为了增强会员与会员之间的沟通,可以完善会员的档案,加强会员横向联系和合作,组织活动,定期进行技术培训,总结和交流经营经验,并且做好生产经营规划。

第三,整顿协会内部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协会的作用:做好年度规划,帮助会员经营,进行日常资料整理发放。搞好分工合作:农业技术和农资服务部门提供优质品种、原种和农资,通过培训提高农民素质,由加工部门提供技术,加强纵横联系。坚持依法运行:对“七有”(有章子、有牌子、有章程、有场所、有计划、有活动、有实绩)的乡镇提供支持。

第四,加强人才储备,根据协会的机制明确分工。重视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化农村劳动力的科学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通过协会对农民进行培训,结合合作社经营的项目,根据实际生产的需要和农时的特点,通过室内讲授、科学示范与现场指导等方式,传播新技术、新信息、新成果,解决生产经营中的现实问题。这样就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容易引起农民浓厚的学习兴趣,既能有效地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和综合素质,也促进了农业科技新成果的普及、推广和应用。同时,协会也可以为广大农民学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法律等方面知识提供平台,使农民在科技推广、分工协作、组织管理、市场营销、对外联系等方面得到锻炼,这也有利于增强农民的科技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其适应市场经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第五,针对资金不足的问题,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借助政府的力量,对外招商投资,或者采用银行贷款等手段筹集资金,进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针对技术匮乏的问题,农民专业合作社应与当地的大学或者科研机构进行洽谈,形成合作关系。一方面能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解决荸荠深加工和保鲜等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向农民专业合作社输入技术人才,提供技术指导。

参考文献:

1、刘桂良,全洪松.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经营困惑与对策——来自湖南省50家良好合作社的数据分析[J].湖湘论坛,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