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于六一的作文

关于六一的作文

关于六一的作文

关于六一的作文范文第1篇

In order to celebrate the June 1 children's day, teachers arrange magician to perform magic tricks on us. When pressed the colorful flags, let out beautiful songs, the official start of the magic show. We are eager to know what's the magic of the magic is coming. The magician said: "I should not only give you the magic also teach magic." We all cheered happily here. Magicians give us a lot of wonderful magic: a fake eggs into real eggs, the white paper into real money, breaking the glass from a distance... . After watching these magical and wonderful magic show, we move the chair while humming a ditty happy back to class.

Back to us in the class and happy to eat the delicious buffet. Is mouth-watering buffet in cookies, cakes, nutrient-rich pitaya, cantaloupes and small steamed bun, we all love to eat more chicken wings, fish, and sausage.

Today the teacher showed us a wonderful magic show also eat the delicious buffet. We are really happy!

参考译文:

为了庆祝六一儿童节,老师们安排魔术师来给我们表演魔术。等到插好五彩的旗子,放出动听的歌曲,魔术表演正式开始了。我们迫不及待的想知道有什么神奇的魔术即将上演。魔术师说:“我不仅要给大家表演魔术还要教大家变魔术。”我们听到这里都高兴得欢呼起来.魔术师给我们变了很多精彩的魔术:有把假鸡蛋变成真鸡蛋、把白纸变成真钱、隔空打碎玻璃……。看完这些神奇、精彩的魔术表演后,我们一边搬着椅子一边哼着小曲快快乐乐回班了。

回到班上我们又开心地吃起了美味的自助餐。自助餐里有让人流口水的饼干、小蛋糕,营养丰富的火龙果、哈蜜瓜和小馒头,更有我们都爱吃的鸡翅膀、鱼、和火腿肠。

关于六一的作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六西格玛管理;关键成功因素;实施模型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2-0131-02

0 引言

六西格玛是一套系统的、集成的业务改进方法体系,是旨在持续改进企业业务流程,实现客户满意的管理方法。六西格玛管理在中国的导入也已经有近十年的历史,有成功企业的经验,也有失败企业的教训,据目前的初步调查,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对六西格玛管理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准备导入六西格玛。因此,非常有必要深入了解中国企业六西格玛管理实施现状,构建适合中国企业实施六西格玛管理的模型,为中国企业通过实施六西格玛管理建立一套长期的持续改进的管理模式奠定基础。

1 基于文献研究的六西格玛管理成功因素分析

要构建适合中国企业的六西格玛管理实施模型,首先需要了解影响六西格玛管理实践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CSFs(Critieal toSuccess factors.关键成功因素)是指对组织的成功都至关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如果同这些因素相关的目标没有实现,组织活动将会失败,甚至造成灾难性的后果(Roekart,1979)。

六西格玛管理的成功实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Coronado andAntony(2002)基于深入的文献研究指出了决定六西格玛项目成功与否的12个关键因素(CSFs,Criftcalto Success Factors),包括:高层领导参与和承诺,文化变革,沟通,跨职能团队的建立,培训,将六西格玛项目同公司战略相结合、同顾客需求相结合、同人力资源管理相结合(包括奖励机制)、同供应商相结合,理解六西格玛相关工工具和技术、项目管理技巧以及项目选择技巧。此外,还有学者对以上因素做出了补充,确定了其他影响六西格玛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包括:项且执行和跟进结果、项目数据的可获得性、项目知识管理系统的建立等等。在六西格玛项目实施过程中,应时刻考虑以上关键因素,并将其贯彻到各项具体行动中。

2中国企业六西格玛管理关键成功要素分析及实施模型设计

本文基于以上六西格玛管理成功的关键因素分析,以及总结中国企业六西格玛管理的实施现状,总结出11项中国企业推进六西格玛的关键成功要素如下:①高层领导参与和承诺;②跨职能团队的建立:③项目选择技巧和项目管理技巧;④六西格玛相关工工具和技术:⑤培训;⑥有效的激励机制;⑦基于数据和事实的管理;⑧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立;⑨成功项目经验的指导:⑩沟通;⑨一线员工的作用。

Chakravortv.S.S.(2009)基于对一家网络技术公司项目的调研,设计了一个六西格玛管理实施模型,模型包括两个战略层和战术层两个个部分,分别为六个步骤,分别为:①在战略层面;1)根据顾客和市场需求进行战略分析;2)建立高水平、跨职能团队;3)确定改进工具并进行相关培训;4)绘制高水平流程图,确定具体改进项目。②在战术层面;5)形成具体计划并建立低层团队;6)实施、记录并修订计划。

基于以上六个步骤,在充分考虑影响六西格玛管理在中国成功实施因素的前提下,文章设计出适合中国企业实施六西格玛管理的模型如下:

①高层战略分析。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显示,高层领导的支持和参与是六西格玛成功的最关键的因素。高层领导应根据组织特点设定长远发展的愿景和实现愿景的规划:设定组织的价值观和组织文化并保证组织文化与六西格玛管理的基本理念和价值观一致:就组织的愿景、价值观和组织文化在组织各个阶层进行多渠道和多方式的沟通;支持并积极参与六西格玛管理活动(包括参加培训、参与项目选择、阶段评审和成果评价)。

②建立完善、有执行力的的六西格玛管理推进组织。团队工作是六西格玛项目的基础,六西格玛项目团队是六西格玛项目实施的中坚力量。组建一个跨部门、多职能的团队可以提供更好的沟通平台,体现团队工作的价值以及便于了解整个组织的工作状况。

③确定改进工具并进行相关培训。六西格玛项目实施过程中必然涉及到比较复杂的统计知识和相关工具,因此,高质量的培训和辅导也是六西格玛实施中的一个关键因素。通过培训要使所有的员工了解与其工作相关的顾客问题,明确顾客需求,以及为达到顾客满意所应采取的行动。

④绘制高水平流程图,确定改进项目。六西格玛管理是靠项目来推动企业变革的,因此选择能给企业带来最大财务收益的项目至关重要,同时要考虑项目的目标、范围、周期,并且注意六西格玛项目的选择要同公司战略相结合、同顾客需求相结合、同人力资源管理相结合、同供应商相结合。

⑤形成具体计划并建立相关基础设施。战略层面的问题得到解决和实施后,就要考虑战术层面的问题,在战术层面,要把计划落实到更具体的范围,包括具体项目周期、项目跟进计划、项目短期目标等。

⑥建立低层团队。在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要重视一线员工的作用,企业员工尤其是一线员工是参与六西格玛管理的重要力量和保持六西格玛持续推进的重要支撑因素,高层领导应当组织一线员工积极参与六西格玛项目,在发现问题、提供现场经验、数据收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⑦实施项目计划。在具体项目计划的指导下,应当确保项目的有效实施六西格玛管理体系有其严格的实施方法框架,六西格玛项目应按照DMAIC/DFSS的流程展开,使问题解决逻辑清晰。

⑧项目跟进和修订计划。为了保证项目的效果以及总结经验和修正目标,要定期对项目进行跟进,高层领导者要各层领导与带级人员经常沟通,使六西格玛带级人员在六西格玛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能够很快得到解决:管理层要定期检查和评价顾客满意方面的优势和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固化成绩或改进行动:高层领导和倡导者在六西格玛项目执行过程中根据计划的评审节点进行正式评审。

⑨在供应链上实现扩展。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以及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转化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商产品的质量、可靠性以及交货期对企业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六西格玛管理应在供应链上实现扩展。

⑩项目评价。有效地激励机制对于项目的成功乃至企业推崇改进文化的形成至关重要,因此要建立一套系统的六西格玛项目成果评价体系。

⑩成果积累。六西格玛管理重视持续改进中国企业六西格玛管理的成熟度水平整体还不高,缺少成功的项目经验,因此,要注意六西格玛项目成果在组织内部和外部实现共享,成为组织的六西格玛培训案例。

关于六一的作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十年来;中共六大;综述

中图分类号:D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8-0065-04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苏联莫斯科召开。大会对当时全党亟需解决的革命性质、动力等基本问题和革命的方针、策略等进行了有益探索,对中国革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近10年来,学术界不断深化对六大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本文将对10年来六大研究的成果进行梳理,以促进对六大研究的继续深入。

一、中共六大研究现状

(一)学术论文方面

10年来,多篇研究六大的文章发表,其研究范围、视角和方法也都更为广泛多样,成果较为丰硕。仅在中国期刊网中,以篇名为主检索近十年六大研究的相关文章就达70篇之多。在2008年中共六大召开80周年之际,还出版了《纪念中共六大召开8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第十次学术研讨会暨共产国际与中共六大研讨会》论文集等。

(二)学术专著方面

10年来,有较多的研究著作出版,比较重要的有,陈丽华等著的《中共历次代表大会焦点写真》(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沙健孙主编的《中国共产党史稿(1921―1949)》第三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李君如著的《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研究》(东方出版中心,2007),李蓉著的《中共六大轶事》(人民出版社,2010)等。还相继出版了一批涉及当时参加过中共六大和留守中央的主要领导人如瞿秋白、、李立三、任弼时、王若飞等的相关著作和年谱资料。如,张秋实著的《瞿秋白与共产国际》(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和《解密档案中的瞿秋白》(东方出版社,2011),龙德成著的《马克思主义者瞿秋白》(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王铁仙、刘福勤主编的《瞿秋白传》(人民出版社,2011),唐纯良著的《李立三全传》(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黄少群著的《在1927年至1935年》(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蔡庆新著的《任弼时》(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著的《中共党史人物传之王若飞(先驱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著的《任弼时年谱(1904-1950)》(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刘小中和丁言模编著的《瞿秋白年谱详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等。这其中包括了许多以这些领导人为线索的研究中共六大的重要资料,为六大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展开提供了大量的资料支撑。

(三)研究资料方面

在原有资料的基础上,有更多公布的史实资料中涉及六大的重要资料,如《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中共党史资料》2007年第4期公布了《关于中共六大的一组文献资料》,《党的文献》2008年第3期公布了在中共六大上所作的关于组织问题的报告和一些重要的发言记录、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和中央档案馆编著的《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等,对进一步深入六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共六大研究的主要问题

(一)对中共六大“基本问题”的研究

10年来,学术界不断深化六大研究,对一些基本问题已有较为一致的看法。有学者认为,六大选址莫斯科,在多重因素中共产国际的影响应占主要地位。对于中共六大会址,已基本确认在莫斯科近郊的“五一村”[1]。六大代表主要是经我国东北不同的边境口岸到莫斯科,哈尔滨是当时“红色通道”的中心,满洲里、绥芬河这两个边境城市也占据重要地位[2]。回国时主要是从东线经海参崴和欧洲西线两条线路回国[3]。提出六大选举向忠发为党的最高领导人,其最关键的因素是共产国际的过度干预[4]。认为留守中央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是唯一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对当时“党的建设”、“干部工作”、“军事工作”、“抗日反蒋斗争”、“农村工作”、“报刊出版”等方面做了有益探索[5]。同时,对六大代表和当时全国党员人数等问题,研究仍需继续深化。10年来,有学者通过对相关资料的进一步研究和考证,认为:“参加大会的全部人员是142人是准确的”,“但把与会的142人都说成是六大代表是不合适的”,这142人中有正式代表87人,非正式代表5人,特约代表1人,共计93人,其中有选举权的代表84人,是可以确定的。”[6]六大时全国党员人数主要有三种说法:第一,认为当时党员人数“约‘4万多人’应是比较可信的”[7];第二,认为“13万说”更有参考的价值”[8];第三,认为中共六大时“全国党员实际上有9万余人”[9]应是比较准确的。

(二)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共六大的关系

10年来,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共六大的关系问题逐渐被学术界所重视,研究逐渐深入。有学者认为,联共(布)、共产国际的主要领导人斯大林、布哈林、米夫等对六大酝酿、筹备和召开等工作都给予了积极指导,提供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支持和帮助。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动力、对象、前途、形势、阶级关系和阶段划分等的思想理论,有利于中共党内事先对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问题形成基本正确的认识,为六大形成正确的革命理论、路线和方针等做出重要贡献[10]。同时,联共(布)、共产国际对六大的“全方位指导”仍有许多不足,如对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心和阶段等问题的分析仍存在一定“左”的错误,对“中国阶级关系变化的复杂性特别是对中间阶级的政策、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等缺乏清醒的分析和明确的认识”[11]。在中共党内推行全面的布尔什维克化,并强调“唯成分论”思想,对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工作及其思想问题等施加了一定的错误影响,使得六大路线的执行并未完全摆脱“左”倾思想的束缚,对中国革命事业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三)中共六大人物

10年来,研究范围逐步扩大,从六大时党的主要领导人到其他领导人和一般代表如蔡和森、、王若飞、张世熙等均有所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

第一,会议酝酿筹备。有学者认为,瞿秋白、、蔡和森等人积极参与会前酝酿讨论,在大会文件的起草、会务安排等方面给予了积极指导并做了大量具体、细致的工作,对六大的召开起了重要的组织和领导作用。

第二,理论贡献。有学者认为,瞿秋白、蔡和森、、王若飞、张世熙等人对六大形成正确的革命路线、方针、政策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六大前,瞿秋白已初步形成了开辟革命新道路的重要思想,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革命的内容和斗争的形势等形成了初步正确的认识。他在《关于1925年至1927年中国革命的报告》和《政治报告》中,较为系统地总结了这几年中国革命运动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党在今后的各项任务,阐明了革命性质是由社会性质和革命任务所决定等重要思想[12]。蔡和森在会议讨论中多次发言,初步分析了“大革命后的革命形势,探索中国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性理论及其战略、策略”,提出“工农革命的具体道路和基本理论”,探索了中国革命发展道路,批判了党内错误倾向,提出“改造党的理论”等,做出重要的理论贡献[13]。在会上主要作了关于党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报告,对确立工农红军军事原则和党的组织建设等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意见。王若飞在六大期间表现积极,对革命经验的总结和形势的认识、党的任务和组织问题、农民和土地问题、职工运动问题、正确处理党内矛盾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意见[14]。六大代表张世熙在会议期间虽只有两次正式发言,但他结合自身实际,对机会主义和盲动主义、土地国有和分配方式、农民发展合作生产等问题谈了许多有价值的看法[15]。有学者认为,他提出的万安游击战20字谋略应是游击战16字诀的原型。同时,瞿秋白等人的思想理论仍有些不足,如“并没有完全纠正‘左’倾盲动错误,仍对革命形势估计过高”[16];“对革命不平衡问题的分析,还缺乏一定的理论深度”;“没有突破城市中心论的束缚”,等等[17]。

第三,贯彻发展六大精神。有学者认为,会后、等中共党人对六大精神进行了积极的贯彻和发展。会后积极向在苏联学习的共产党员和满洲省委传达六大精神,并在整顿顺直省委、解决江苏省委问题、指导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建设的过程中积极贯彻六大精神。提出“将中国工农红军、农村革命根据地和农村武装割据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出‘乡村中心论’,取代‘城市中心论’”[18]等重要见解,进一步发展了中国革命理论。在革命根据地通过“印制六大决议案”、“建立工农民主政权”、“制定土地法”、“建设红军”等实践方式宣传和落实六大决议精神[19],“不但在实践上发展了党的六大路线的正确方面,并正确地解决了六大路线所不曾解决或不曾正确地解决的问题”[20],对革命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中共六大对中国革命问题的基本认识及理论发展

10年来,学术界对六大形成的中国革命问题的基本认识及理论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多角度研究,取得了较多的成果。

第一,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认识。有学者认为,六大主要从“中国大革命失败的客观原因”、“机会主义的错误”、“‘八七’会议与十一月扩大会议”、“三大起义”等四方面对大革命失败以来的验教训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地总结[21]。“科学地判断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与动力,明确地指出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和前途”;“准确、科学地分析了当时中国革命的低潮形势,并据此果断地停止了‘城市中心’的策略路线”[22]。六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精彩篇章和新的历史起点[23],对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由于其历史局限,六大并没有对“大革命失败和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瞿秋白‘左’倾盲动主义错误”[24]等进行分析总结。对“中国阶级关系发展变化”、“中国革命长期性,农村根据地的重要性”、“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等仍缺乏科学的认识[25]。对中国革命的动力、形势等的分析仍带有一定的“左”倾倾向,并没有彻底清除“左”倾错误的影响,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左”倾错误的发展方向[26]。

第二,六大制定了基本正确的革命政策、方针和策略,为党正确革命道路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10年来,学术界对农民和土地、乡村革命政权建设、军队思想政治工作、妇女运动和党组织建设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1)土地问题方面。通过了《土地问题决议案》和《农民问题决议案》,对土地和农民问题做出了基本正确的原则规定,制定了基本正确的土地“没收政策”、“分配政策”、“所有权政策”和“富农政策”等[27],对动员、组织农民参加革命,保卫土地革命的成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2)乡村革命政权建设方面。通过对乡村革命开展情况和必要性的总结分析,对“乡村革命目标和斗争内容”、“乡村农民群众统一战线”、“发展农民游击战争和建立红军”、“彻底地实行土地问题的纲领”、“建立农村代表会议苏维埃政权”、“加强农村党的建设”等方面的具体决策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28]。(3)军队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强调“加强党对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和“对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对工人、农民、敌军的思想政治工作”[29],对各根据地的军队建设和落实六大精神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4)妇女工作方面。《妇女决议案》系统总结了大革命时期中共领导妇女运动的经验教训,对无产阶级女工运动的政策、方针、工作方法、组织形式等作了明确规定。首次充分肯定农村妇女的伟大作用,明确了发展农村妇女工作的重要意义。对青年女工的政策、妇女的宣传工作、苏区根据地妇女工作和培训妇女运动人才等问题作了明确的指示,促进中共在处理中国妇女问题上较早地走上独立自主发展之路[30]。(5)党组织建设方面。对“党建的许多重大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初步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事关党的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31]。对党团工作的组织、任务、原则以及党团与地方党委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作出明确规定,推动了党自身建设的发展。

但六大政策仍有一定的局限,如土地政策上“仍主张土地国有”,“没有明确在经济上如何对待富农、对富农的政策写的也比较含混”[32]。乡村革命问题上仍照搬苏俄模式、个别土地政策界定不清。对‘左’倾错误的批判并不彻底,思想建设上并未认清中国革命的长期性,组织建设上过分强调“指导机关工人化”[33],致使“左”倾错误没有得到清算,给革命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第三,六大精神在革命实践中的贯彻发展。有学者认为,六大精神在各地的革命实践活动中得到了积极贯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中国革命积累了宝贵的理论和实践财富。土地政策在中央苏区的积极贯彻中,得到以同志为代表的中共党人创造性的丰富和发展,为党今后处理农村土地问题指明了方向。六大精神在鄂豫皖地区的传达,有力地推动了革命斗争的发展,促进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和红军的建立[34]。六大精神传达到洪泽湖地区,中共鄂西特别委员会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六大精神,促进了武装斗争的快速发展[35]。六大精神在顺直省委的贯彻和执行,促进各级党组织的恢复发展和顺直问题的较快解决。六大精神在云南昆明的贯彻,唤醒了各族人民团结起来革命的觉悟,推动了党在云南、昆明各项工作的发展[36]。

三、中共六大研究中的问题与展望

10年来,六大研究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研究过程中,观点虽鲜明,但史料支持不够;描述性、推断性的较多,研究性的较少;观点重复的多,新观点、新视角较少。研究领域和范围广度不够,研究方法也较为单一,对俄罗斯档案馆和国内的相关史料挖掘和利用并不充分等。因此,六大研究仍需从以下方面进一步深化。(1)研究范围和角度仍需进一步扩大。如对六大其他领导人和一般代表、六大精神决议在各地贯彻和发展情况、六大与往届大会的比较、六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关系、六大期间留守中央的工作和与六大的关系,、六大苏维埃政权建设思想的现代意义等的理论探索需进一步深化。(2)史料资料需进一步挖掘。应对俄罗斯档案馆和地方史料馆的相关史料、我国地方上的史料、方面的史料等进行较为系统地收集和整理。(3)研究方法须多样化。在继续运用比较和统计方法的基础上,也可以借鉴一些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等的研究方法。相信,只要从以上三个方面着力,中共六大的研究成果会更加丰硕。

参考文献:

〔1〕李颖.寻访中共六大会址[J].百年潮,2006,(11):55.

〔2〕常好礼.中共六大与黑龙江[A].纪念中共六大召开8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559-563.

〔3〕李蓉.中共六大代表与海参崴、绥芬河[J].中共党史资料,2008,(3):145-150.

〔4〕张红潮.中共六大选择向忠发的原因再探--以中共与共产国际关系为视角[J].新余学院学报,2012,(3):38.

〔5〕孙国林.空前绝后的中共留守中央[J].文史天地,2010,(10):14-16.

〔6〕刘晶芳.关于中共六大代表人数的考证[J].理论学刊,2008,(12):43.

〔7〕龙心刚,魏明.30年来国内中共六大研究述评[J].党的文献,2008,(3):40.

〔8〕韩泰华.关于中共六大研究的若干问题[J].中共党史研究,2008,(4):42.

〔9〕叶成林.中共六大召开时的全国党员人数[A].纪念中共六大召开8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218.

〔10〕李颖.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共五大、六大关系的比较研究[J].中共党史研究,2011,(2):59-63.

〔11〕张红春,周军.试析米夫与"中共六大"的关系[J].福建党史月刊,2012,(4):24.

〔12〕〔16〕张寿春.瞿秋白对开好中共六大的主导性贡献[J].世纪桥,2008,(13):5、7.

〔13〕王继凯.蔡和森对中共六大的理论贡献[J].世纪桥,2009,(1):8-11.

〔14〕张延忠,李蓉.王若飞与中共六大[A].纪念中共六大召开8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514-531.

〔15〕王阿寿.党的六大代表张世熙[A].纪念中共六大召开8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540-544.

〔17〕王继凯.蔡和森对中共六大的理论贡献[J].世纪桥,2009,(1):11.

〔18〕王春龙.论对中共六大精神的贯彻和发展[J].福建党史月刊,2008,(8):117.

〔19〕〔20〕彭家璋.与中共六大决议[J].兰台世界,2012,(2):8-9.

〔21〕〔22〕〔23〕〔24〕张喜德.中共六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起点[J].世纪桥,2008,(17):6-9.

〔25〕韩泰华.关于中共六大研究的若干问题[J].中共党史研究,2008,(4):44.

〔26〕姚金果.中共六大与“左”倾错误新论[J].探索与争鸣,2008,(11):26.

〔27〕庞振宇.中共六大土地政策与在赣西南闽西的探索[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09,(2):50-51.

〔28〕刘学礼.试析中共六大关于乡村革命的决策[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8,(6):58-62.

〔29〕苏杭.中共六大与军队思想政治工作[J].世纪桥,2009,(2):14-15.

〔30〕饶品良.中共六大妇女运动决议案及其影响[J].岱宗学刊,2010,(1):53-54.

〔31〕王钦双.中共六大与党的建设[A].纪念中共六大召开80周年学术论文讨论会文集[C].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344.

〔32〕万建强.中共六大与中央苏区的土地革命[J].世纪桥,2008,(17):11.

〔33〕朝泽民.中共六大对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探索[A].纪念中共六大召开80周年学术论文讨论会文集[C].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366.

〔34〕辛向阳.中共六大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和巩固[A].纪念中共六大召开80周年学术论文讨论会文集[C].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598-604.

关于六一的作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六六;现实主义;房价;医患

六六,一个从网络上成长起来的作家,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犀利的文笔迅速吸引了大批读者,而浓厚的现实主义关怀又吸引着导演们对剧本进行改编,进一步扩大了作品的影响力。

著名文艺评论家秦兆阳谈到现实主义时写到“他以严格地忠实于现实,艺术地真实地反映现实,并反转来影响现实为自己的任务。他是指人们在文学艺术实践中对于客观现实和对于艺术本身的态度和方法。这所谓的根本态度和方法,不是指人们的世界观(虽然他被世界观所影响所制约),而是指人们在文学艺术创作的整个活动中,是以无限广阔的客观现实为对象、为依据、为源泉,并以影响现实为目的;而他的反映现实,又不是对现实做机械的翻版,而是追求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①

六六作品问世后便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与其浓厚的现实主义关怀密不可分。她的作品以婚姻、情感问题为载体,笔锋直指当下最受人关注的房地产热、反腐、医患矛盾以及爱情在物欲面前的错位等等。

一、巨大房价压力之下普通百姓的生活百态

《蜗居》可以说典型地反映了当下作品对高房价持续下人们精神状态以及生活状态的细描。就其内容核心而言,揭示了高房价给普通市民带来的精神压力,反映了社会问题。时至今日,依然记得剧中海萍对海藻的抱怨:每天一睁开眼,就有一大串数字蹦出脑海,房贷六千,吃穿用两千五,交通费八百,物业管理费三百四,煤气水电费两百,人情往来六百,手机电话费两百五,冉冉上幼儿园两千五,也就是说,从我苏醒的第一个呼吸开始,我每天要至少进账四百,至少,这就是我活在这个城市的成本,这些数字逼得我一天都不敢懈怠。“她感觉自己就像古人说的那样,站在锥尖上努力平衡”。②从剧中的演绎我们也可以看出,海萍是怎么从一个有理想的知识女性变成了一个悍妇。随着经济和生存双重压力的增大,海萍经常烦躁不安,动不动就会无理由地冲丈夫发脾气,使得丈夫苏淳也深感压抑,但又无处诉说,活得身心俱疲。水深火热的房奴生活使苏淳走上了借高利贷和偷卖图纸的道路,生存的压力使他们无心经营婚姻,从而使婚姻失去应有的意义。海藻作为文本中的女一号,她的命运和精神走向尤其受到读者的关注。这是一个天真善良的年轻女孩,在未遇见宋思明之前,她与男友小贝过着简单幸福的生活。但是在眼睁睁地看着姐姐忍受的巨大生活压力之后,她心灵的天平偏向了权势和物欲。最终海藻为这场违背基本伦理道德的感情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孩子没了,子宫没了,精神的创伤将永远留在她的心上。

二、聚焦医患矛盾,并试图寻找出路

在中国,医患问题与教育、房价、物价历来并称为四大难题。而医患问题因为其牵涉面过广,背景深邃,加上负面新闻不断,因此为了减小作品失败的风险,鲜有作家愿意以此为题材进行创作。而六六却有着非常值得称颂的创作精神,除了勇敢地将视角伸向别的作家不敢触碰的死角和,还亲自在医院住宿体验,以便了解最真实的情况。“六六在写作前,曾在医院体验生活数月,亲历各种案例,努力探讨社会信仰缺失问题,听到意见后,她再一次地将工作室搬入医院,追加住院10天,寻找患者的感觉,修改后的成稿饱满且弥补了原稿的不足。”③这种逼近零度式的写作方式,清晰地还原了生活的实况,犹如高清摄像机录制下的现实世界。文本中描写了大量的医患矛盾。例如一个患者进行大手术治疗,但是从科学角度来看,做手术需要等到合理的时间来做,病人家属不理解,于是在其他医院迫不及待地进行手术,但是由于违反病人身体机理,最后导致手术失败,造成更坏的结果。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这些都深刻反映了医者与患者之间的不信任。而真正体现现实主义创作指向的还是对医疗问题的深入挖掘。这里主要有两点:一是仁心与仁术的关系问题。六六认为仁心重于仁术。这也是六六为作品命名的由来。如原著中主任说道:“作为一个医生,首先,你要有仁心,其次才是仁术。有了这一点,你就成功了一半。一个没有善心的人,一个心术不正的人,是永远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夫的”。④这从社会的角度对医生提出了新的职业素养定位,也为医患关系的顺利解决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二是社会共同努力建立起传统的医患相互信任的二元关系。医生由于其专业性,因此使病患在治疗和与医生交往互动中处于不利地位。而病患由于医学知识的匮乏和仅靠常规的经验判断,对治疗加以道听途说、进行盲人摸象式的判定,使得治疗效果丧失甚至由于病人的疑虑(导致患者的病情)更加恶化。对此六六说道:“所有人的内心都是骄傲的,都能肩负起信任,当你把信任交给他,往往能换来意想不到的结果,‘不信任让我们快乐指数降低,这本书是一座桥梁,建立起人与人、医生与患者的信任’。” ⑤

六六的作品被评论界称为“插入现实生活的一根骨刺”。⑥她的作品带有明显的“入世”情结,没有故作清高,没有与众不同,没有深不可测,她忠实地书写着普通人五味杂陈的真实生活,抒写着生活的喜怒哀乐,字里行间可以感觉她深深的现实主义关怀,不时迸出的智慧火花令人惊艳,瞬间击中人心。但是由于视角和阅历的限制,她的现实主义还停留在较浅层次,缺乏一些理性和全局观。对待问题的解决方式也偏向中国式的圆满结局,缺乏深度批判意识。因此她的小说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和上升力度。

【参考文献】

[1]秦兆阳.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J].人民文学,1957(09)

[2]六六.蜗居[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9

[3]李存.从六六 《心术 》看社会问题的文学救赎[J].名作欣赏,2011

[4]六六.心术[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2

关于六一的作文范文第5篇

一、对《处理意见》第二条规定修改为:列入一九八二年调资范围的一九八一年底在册职工中,属于一九七八年底以前参加工作的国家正式职工,系指一九七八年底以前参加工作的固定职工。

二、对《处理意见》第四条作如下补充:入学前已是参加工作满二年以上的国家正式职工,一九五八年底以前考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学习的调干生,一九六一、一九六二年底以前毕业并分配工作的,可按一九六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同样对待;一九六四年底以前考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学习的调干生,一九六七、一九六八年底以前毕业并分配工作的,可按一九六六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同样对待。如原学制和修业年限均为五年和五年以上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调干毕业生,亦可按照《处理意见》第四条第三款的原则办理。

三、对《处理意见》第六条关于标准工资额相当行政十四级的专业技术人员升级问题的规定修改为:专业技术人员中,凡标准工资额高于或等于行政十四级标准工资额的,均按行政十一级至十四级行政干部的升级规定同样办理;凡标准工资额低于行政十四级标准工资额的,均按行政十五级以下行政干部的升级规定同样办理。

四、关于已毕业的研究生如何调整工资问题:

1.一九八一年和一九八二年毕业并分配工作,属于一九七八年底以前参加工作的研究生,其中原是一九六六年底以前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按现在的工资级别又符合国发〔1982〕140号《国务院关于调整国家机关、科学文教卫生等部门部分工作人员工资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升两级条件的,这次可以升两级;符合升一级条件的,可以升一级。原是一九七年底以前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可以升一级。其余人员均按《处理意见》第八条规定执行。

2.一九六四、一九六五年入学,一九六八年底以前毕业并分配工作,当时按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定级的研究生,其中原是一九六六年底以前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按现在的工资级别又符合《决定》中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升两级条件的,这次可以升两级。

五、对《处理意见》第九条重新明确规定如下:

1.根据中发〔1982〕41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央党政机关干部教育工作的决定》和教育部、国家计委、财政部(80)教计字257号、(80)财事字329号《关于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举办干部专修科和干部培训班暂行办法的通知》中的规定,现在带工资在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举办的干部专修科和干部培训班学习的以及其他在职轮训的干部(不含企业干部),其中属于一九七八年底以前参加工作的,可以按照《决定》的规定调整工资。

2.现在由原单位照发工资出国进修的人员(不含企业职工),其中属于一九七八年底以前参加工作的,也可以按照《决定》的规定调整工资,但超期不归的要缓调。

3.其他全脱产带工资学习的人员,仍按《处理意见》第九条规定执行,这次不调整工资。

六、一九六六年底以前在教育部批准备案的相当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或专科的广播电视大学、函授大学、业余大学学习,按规定的学习年限学完规定的教学科目,持有正式毕业证书的,按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或专科的学历同样对待(不含其他业余大学和单科学习取得结业证书的)。其学历根据教育部(80)教工农字041号、(81)教工农字030号、(82)教工农字001号文的规定和公布的学校名单确定。教育部公布的学校名单另发。

七、原来执行中、小学教员、卫生技术人员工资标准,现在仍从事教育、医疗卫生工作的人员,这次调整工资可按国务院国发〔1981〕144号文件批准修订后的新工资标准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