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李白古诗

李白古诗

李白古诗

李白古诗范文第1篇

还会有谁翻我家的院墙

还会有谁穿过玻璃进来,踮着脚

很轻很轻,把唐诗宋词搁在前朝的枕边

然后推门,坐在吱呀一响的叹息上

等一个去唐朝探亲的人带着李白和酒

从长安古道的马蹄里回来……

从这首小诗中,我们似乎闻到了李白杯中的酒香,看到了李白酒中的月光。的确如此,李白爱喝酒爱明月,并留下诸多诗篇,这些千古绝唱,很多孩子都爱在作文中引用。这是两个学生写的文字:

爱喝酒的李白,写下很多诗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最爱月亮,留下诗句无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针对这短短的两段话,我请同学们谈谈看法。

一个学生说:我觉得诗句太多了,感觉杂乱……

另一个学生感叹:为什么用了那么多诗句,反而觉得文章并不美呢?

是啊,为什么有这种感觉呢?很多同学是无限制的堆砌,七八句古诗往那一放,就不管了,丝毫没有为文章增色添彩,反而显得杂乱无章。那么,我们读背那么多古诗词,怎么用到文章中去?

我把以上两段稍作改动,变成如下的文字:

李白,诗从酒中来,人从诗中去。孤独时,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得意时,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开心时,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忧愁时,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壮志不得酬时,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推心置腹时,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一聊起李白笔下的美酒,心中就有风吹过、鸟飞过,更觉酒香轻漾,微醺浅醉。

说起李白,再仰望那轮明月,我们仿佛和这个“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诗仙邂逅:的确,明月可望,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明月可乘,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明月可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明月可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明月可揽,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明月可攀,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明月可问,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明月可赊,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望着明月,想起李白的生花诗句,思绪也摇曳成诗。

齐读后,感觉如何?学生们齐声说:当然好啊!

好在哪儿呢?

班中最有灵气的女孩子马上应声而答:这两段都由三部分组成,开头和结尾在内容和情感上一致,中间的部分是排比句……

我给学生们具体分析段落的特点:你们看,这些诗句,像不像颗颗珍珠,我们要学会用线把这些珍珠串起来,变成一条美丽的珍珠项链;当我们穿起这些珍珠时,一定要提炼出这些诗句共同的主题,譬如,第一小段,孤独时,得意时……是起伏跌宕的人生状态;第二小段,明月可望,明月可邀……是望明月时的意象……

同学们听后,反复研读,直至有所感悟。

那么,李白写过许多与朋友送别有关的古诗,想一想,能说出几句?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你们选择其中的几句,试着仿写。

许多同学觉得难,相互讨论之后也没有结果。真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来,我们先在这些诗句中找出能提炼出相似点的内容,潭水边,长江畔,荆门渡口,三峡途中……是不是都是地点呀?我们再加上相应的结尾就行了:

李白一生爱诗爱酒爱月,然而他最钟情的还是友情,许多诗篇中流淌着高山流水般的情谊:潭水边,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长江畔,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荆门渡口,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三峡途中,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其真挚情谊,如一树恣肆的李花,怒放在历史的水墨中。

除了自己练笔,我们也可以看看作家是怎样把这些诗句串起来的。就拿上面的月明、饮酒、离别来说,作家吴可欣是这样写的――

唐朝的月明。不知谁在春江花月夜里,第一个望见了月亮,从此月的千里婵娟,夜夜照亮无寐人的寂寥。月是游子的故乡,床前的明月光永远是思乡的霜露;月是思妇的牵挂,在捣衣声声中,夜夜减清辉。月是孤独人的酒友,徘徊着与举杯者对影成三人。

唐朝的酒烈。引得诗人纷纷举杯销愁,千金换酒,但求一醉。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人之一生,能向花间醉几回?临风把酒酹江,醉里挑灯看剑。醉卧中人间荣辱皆忘,世态炎凉尽空。今朝的酒正浓,且来烈酒一壶,放浪我豪情万丈。

……

李白古诗范文第2篇

中秋节的来历

杜田甜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在三秋制中。这一天天上的圆月分外明亮特别的大特别的圆,所以这一天也被视为撮合姻缘的大好日子。也被人们喻为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刻,不要忘了,让真情贺卡给远方的亲人朋友一个问候祝福团圆之夜,明月高悬.

李白古诗范文第3篇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共节选李白6首古诗,分别是《静夜思》(一年级上册)、《赠汪伦》(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二年级下册)、《望天门山》(三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四年级上册)、《独坐敬亭山》(四年级下册)。这六首古诗是李白人生不同时期的代表作,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味深长。那么,如何在课堂上让小学生寻觅李白的足迹,走进李白的内心,感受古诗的优美?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与研究,认为小学古诗词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把握重点,区别对待

关于小学古诗文教学的任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提到:通过学习,学生应该“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不同年级段古诗教学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任课教师一定要把握重点、区别对待。

二、巧妙设计,课堂诗意

1.激趣导入,了解背景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首先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欲望,使课堂教学有趣、有序地顺利进行。题目是一首古诗的眼睛,如何破题?如教学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应紧紧抓住题眼“独”,连问几个独,为什么要独坐?独坐时有什么感受?顺势配乐借助地图推出此诗时代背景:《独坐敬亭山》作于天宝十二年秋游宣州时,距他被迫于天宝三年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时间了。长期飘泊的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尝尽世态炎凉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

2.细读文本,理解语句

(1)抓诗眼

例如《静夜思》,只要抓住一个“思”字,就知道当时的李白离开家乡一年多了,客居在扬州旅舍的思乡之情。

(2)抓词语

重点词语往往是古诗的点睛之笔,《望庐山瀑布》只要抓住了 “遥”、“挂”、“飞”、“三千尺”等重点词,反复揣摩、反复推敲,就能领会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

(3)抓诗句

一首诗,每每有两句是重点句,有些甚至成了名句。《静夜思》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赠汪伦》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课堂教学可以从这些重点词句入手展开教学。

(4)抓诗题

有些诗,从它的题目,就可以知道整首诗到底写的什么内容。例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从题目就可见作者在黄鹤楼送老朋友孟浩然到广陵赴任,望着滔滔的长江水,看着远去的朋友,诗人思绪万千,借景抒情,同时也送上了无限的祝福。

3.反复吟诵,悟意明理

诗歌的特点是富于节奏美、韵律美和意境美,诵读起来朗朗上口。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以诵读为本,要求学生在理解基本词义、句义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反复吟咏,体会古诗的韵律、意境。引导学生进行多种方式的诵读,如:范读、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配乐读、背诵等,从形式各异的阅读中领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中的意境,激发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为了使学生充分体会诗中的意境,我常常让学生扮演诗人诵读古诗,使学生仿佛亲临其境,感悟诗意。如,在教学《赠汪伦》时,我让学生边看桃花潭风景,手舞足蹈地感受踏歌声,漫步吟诗,并配上悠扬的古筝伴奏,使学生融入诗境,殷殷离别之情跃然其中。

4.拓展延伸,巩固提高

每一首古诗词几乎都有一段浓缩的历史。如何在诵读、理解古诗的基础上还原历史,还原生活场景,让学生能更深刻地了解到诗词的美感呢?因此,教师在教学古诗文时应抓住时机适当延伸,拓展诵读面,扩大储存量。如,学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你还知道李白的其他诗作吗?以便进行拓展阅读,打开课外阅读的新视窗。当学生有了一定数量的积累后,完全可以跳出教材,进行组诗的教学。学生的品味在一步步提高,让他们感受到在古典文学中,自己所知仅是沧海一粟,从而激起他们更强烈的学习欲望。

李白古诗范文第4篇

【关键词】李白;杜甫;诗歌探究

1.李白的浪漫主义

李白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大诗人,他的人格和艺术个性常被大家用浪漫、天真、豪放、飘逸、自我意识等形容。李白在思想和行为上的突出表现是自我仙化、任侠使气、交友真诚。李白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抒写了他对大好河山的喜爱,对美好仙界的向往,对世俗的鄙弃,对权贵的蔑视和追求自由的思想。虽然,他所追求的政治理想和从政行为都缺乏现实性,但以其特殊的气质表现在诗歌里却是天然率真的,他的天然率真表现在诗歌艺术上不被传统所束缚,任凭自己真情的自然流露,正如在《书怀赠南陵常赞府》中“君看我才能,何似鲁仲尼”,自比大贤。

1.1 李白的豪放不羁

李白的诗歌最大的特征就是“豪”。他的豪放可以表现在两个方面,一者是他对自己的自信十足以至于有一些狂妄,因为他有恃才傲物的资本来表现自己的清高,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而另一个方面,李白的诗歌气势恢宏,意境广阔。在描写山川《蜀道难》写道“噫吁口戏,危乎高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多用整齐的七言与九言,同时又四次转韵,手法变化多端。又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一句,意气奋发,豪迈奔放,这是对自己充满信心的表达,也是对自我、对人生的有力肯定,就连贺知章也为李白的大气深深所折服。《山中与幽人对酌》中写道:“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又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将这种毫无遮饰的情绪大胆的表露,构成自豪放纵逸的特征,同时也表现出诗人顽强的生命力量。

1.2 李白的飘逸俊美

李白的飘逸俊美表现之一是语言自然朴素,所咏之物脱口而出却不加雕饰,也是他“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语言的具体表现。他认为艺术美的最高境界就是“天真”,在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时,不事雕饰,不掩真情,诗的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他主张尊重诗人的创作个性,相信诗人的创作活力,始终在自然、率真中体现自己真实与质朴的人生,如:“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又如:“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展现了作者旷达博大的胸襟和飘逸潇洒的性格。

2.杜甫的现实主义

杜甫眼极冷,他总是毫不留情的透过人们伤痕累累的皮囊触及最柔软的内心,杜甫的心却极热,从他的诗的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对百姓的同情以及对统治者的谴责控诉。杜甫的诗,就像昂贵而冰冷的镜头,总是如实地记录着社会百态,最真地描述着发生在社会底层小人物身上的事。

2.1 杜甫的沉郁顿挫

“沉郁”是指其题材严肃,感情深沉、深挚,作品思想内容的博大精深,“顿挫”指诗文的风格深沉蕴籍,语势有停顿转折,而“沉郁顿挫”被用于形容杜甫创作诗词的主导风格。

杜甫诗中的“沉郁”融合了感伤与思考,其情感无法得到爆发和宣泄,只能依靠诗词进行渗透。杜甫在诗篇中呈现出沉闷、悲伤的色彩以及哀婉的感伤是杜甫“沉郁顿挫”诗风的一种表现方式。他一生忧国忧民,把爱国思想和忠君交织在一起,把皇帝看成国家社稷的化身,把国家成败的希望全寄托在皇帝的身上,对皇帝是一味的忠诚,他从早年的志向直到临终仍在惦念着:“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正如《南征》中:“者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所写,诗人去世前一年,抱病漂泊时仍对皇帝感恩戴德,忠诚不舍,无论顺境还是逆境,他始终希望以丞的身份辅佐国君。正如他在《春望》中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描写的那样,战争不断,家书无法送回,战争到最后不管是胜还是败,苦得都是百姓。诗是历史的真实写照,形同诗人的眼睛和耳朵,而杜甫的诗就是是历史的桥梁。他“沉郁顿挫”的诗风转变成悲伤的字符,体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更成就了唐诗的光辉时代,为后人留下值得歌颂的诗篇。

2.2 杜甫的咏史怀古

杜甫着眼于“入世”重于写实。他身经唐朝盛极而衰的巨变,动荡不安的生活给他的身心造成了难以愈合的创伤,他将时代由盛转衰,急转直下的衰败景象纳入笔下,反映除了出了社会的不公与人生的悲惨艰辛,起到了抒怀或谏政的作用。正如《兵车行》中描写的“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这首诗主题是征兵送行,寓情于叙事之中,在叙述中张翕变化有序,前后呼应,严谨缜密,诗的字数杂言互见,韵脚平仄互换,声调抑扬顿挫,情意低昂起伏。

杜甫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同情人民,甚至情愿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动乱中生活的困苦,使杜甫时刻为妻子和儿女能否过上安乐的生活而担心,为儿女挨饿乃至死去而伤心痛苦。例如《北征》、《述怀》等诗篇都表达了诗人浓浓的骨肉情深。

3.总结

李白在继承前人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特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歌风格,特别是浪漫主义表现手法,使其诗歌充满浓厚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如李白在《沙丘城下寄杜甫》中写道“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李白起笔设问“我来竟何事”,复自答“高卧沙丘旁”,而杜甫起笔却在《天末怀李白》中先问“君子意如何”,一个先言己,一个先问他,李白浓厚的自我表现色彩可见一斑。杜甫与李白充满传奇色彩的身世血脉不同,杜甫出身书香门第,是忠诚的儒家弟子,他接受的教育是家国天下、君臣父子,所以他没有李白超然的仙气,他真实地活在大唐的土地上,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李白的“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与杜甫的“古凭锦水双行泪,好过瞿塘滟堆”较读,一个俊快,一个沉挚,性气不同,晰然可见。

如果说李白的生命似酒,烈酒,以强势的姿态张扬的游走在天地间,那么杜甫的生命就似水,无所不在的各种形态的水,杜甫之就真就善犹如水之就下,是命运的安排。他的静定,他的沉郁如同来自西伯利亚的风,冷的刺骨,它的尖锐凛冽从来不屑于隐藏,但是正是有了它的存在,人们才会相信,春天不会远了,藏在冰层地下的是希望。

参考文献:

[1] 何宏晔.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J].文教资料,2010(14).

[2] 马卓昊.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探讨[J].青年文学家,2014(03).

李白古诗范文第5篇

图景・图画

开封,古称汴京,中国七大古都之一,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有2007年的建城史。早在战国时代,开封就是个风云际会之地。进入北宋后,开封由中原重

解说・解读

汴水东流无限春

王恺

走进开封,犹如踏上了厚厚的文化岩层,步入了浩渺的璀璨星河,让人无限神往。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双璧”,二者在开封共生共荣,数量与质量均达到了高峰。

在开封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诗家天子、词家大腕,纷纷驻足留连。他们为开封的无限繁华慨叹,为开封历经沧桑的遗迹动容,为开封曾经上演的一幕幕故事感伤……他们为这个历经磨难的城市留下了无数的诗词歌赋。

开封丰富的人文资源、名胜古迹触发了历代骚人墨客、帝王将相的诗心豪情。见于记载的最早吟咏开封的诗人当属“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在其八十二首咏怀诗中,就有三首吟咏开封。开封诗词的兴盛当与隋炀帝有关。隋炀帝不顾人民死活,为了游览江南,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连接洛水、黄河,修筑了让汴水直下江南的隋唐大运河,运河两岸遍栽杨柳,谓之隋堤。这便成了后人评论隋代兴亡的重要题材。

开封诗坛盛会,莫过唐代三贤之会。李白在东都洛阳与洛阳诗人杜甫相遇之后,携手高适到了开封。至今开封禹王台仍设有“三贤祠”供人凭吊。李白自此便有了十年之久的开封情结,他在开封续娶了宗氏夫人,从而有了“一朝去京国,十载客梁园”的生活经历。李白在《梁园吟》中,历数梁园的千年盛衰兴亡,抒发了慷慨的忧思之情,引发了及时行乐的情思。但诗人毕竟是有远大的人生目标和兼济天下、救济苍生的政治抱负的,在这首长诗的结尾,诗人表达了自己要大有作为的决心:“歌且遥,意方远,东方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

李白的《赠内》诗则是写给宗氏夫人的:

赠内

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

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

这首诗化用了一个典故:东汉时的太常寺周泽,因长年不归家,冷淡了自己的妻子。李白借此典故表达自己长年不归的歉意,有自我解嘲的意味。在另外一首诗中,我们便可以看出李白和妻子的殷殷深情。

自代赠内

宝刀截流水,天有断绝时。

妾意逐君行,缠绵亦如之。

……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长时间滞留秋浦,思念远在开封的妻子的情景。诗人以妻子向自己赠诗的形式,抒发了夫妻的相思之苦,表现了梦中相见情深意切、恩爱缠绵的情境。

在开封,李白依然不失报国之志。在《书情赠蔡舍人雄》这首古体诗中,李白以“书情”赠友命题,抒写了自己的情感发展。诗人仰慕东晋谢安的功业,欲像他那样以诗酒歌舞自娱,又能胸怀社稷大展抱负。诗人虽遇明主,敢以兴亡进言,惜白璧无玷,意遭小人谗言中伤,于是愤而辞朝,东游梁园。诗人虽在外漫游,仍念念不忘国家大事。“千里一回首,万里一长歌”,写出了胸怀天下的深厚感情。诗人身处逆境,但决不走屈原头枕汨罗江的老路,而是像庄子那样,临江水,正视自己,一得天地。诗人虽自认为对于国家无“横草”之功,但仍寄希望于朋友,希望蔡舍人能为国家建功立业,故称蔡舍人有王佐之材,如大鹏那样,趁层飚六翮,腾骞而上青云,建立丰功伟业。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希望和友情。

除了“诗家天子”李白外,其他的著名诗人如杜甫、高适、韩愈、李贺等,也都有歌咏开封之作。进入宋代,诗歌艺术依然长盛不衰。开封作为宋都,荟萃了北宋的诗坛巨星。

汴京在这些“大腕”的心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若把唐诗比作俊美的少年,那么宋词犹如凄婉的少女,宋诗则状如沧桑的汉子。和唐朝相比,宋代内忧外患,这个朝代的诗人仿佛有一种时代的失落感,于是诗歌中多借助汴京之物,表现国事沧桑的重大主题。刘子的《汴京纪事》就是典型代表。其五写道:

联翩漕舸入神州,梁主经营摇宋休。

一自胡儿来饮马,春波惟见断冰流。

旧日的京都繁华尽付东流,而汴河也成了金兵的饮马之所,当年的联翩漕舸、欢声笑语都远逝而去,只见春水裹挟着断冰默然无语地流过。汴河,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北宋由盛而衰的历史。在其十七中作者又写道:

梁园歌舞足风流,美酒如刀解断愁。

忆得少年多乐事,夜深灯火上樊楼。

这首诗从追忆自己少年时的乐事着笔,表现家国沧桑,抒发今昔对比,恍若隔世之情。吟咏全诗,分明可触摸到一种深沉的黍离之悲。

宋代最主要的文学形式是词。词始于唐,发展于五代,盛于宋。开封历史的鼎盛时期,也是词的鼎盛时期。当时最主要的代表有:李煜、晏家父子、范仲淹、张先、柳永、欧阳修、苏舜钦、梅尧臣、苏家父子、周邦彦、李清照、陆游等。他们都写出了千秋不泯的绝妙好词,为中华民族的诗词文化增添了新的光彩,也把古城开封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推向了顶点。这里最值得称道的是“词家三李”,即李白、李煜、李清照。他们都有千古不朽之作,也都和开封有不解之缘。李白,前文已有详述。李煜,这位误为人主的一代词人,他的前期作品,大多是宫廷的浮艳之作,直至他被幽禁在开封城西北的逊李唐庄,才发出催人肝肠的警世圣品。李清照这位旷世独有的女词人,也和开封结有殊缘。其父李格非为礼部员外郎,其夫赵明诚之父为吏部侍郎。他们都在朝为官,所以李清照一直长期居住在京师汴京。

金、元时期,诗人元好问等也留下了歌咏开封的名篇名作。明代诗人李梦阳、何景明曾在开封组织诗会联吟唱和。到了清代,诗人侯方域、王世祯、宋继郊、林则徐、胡介祉等也为开封留下了不少名篇。

“汴水东流无限春”,开封这个古老的城市已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厚重的一笔,随着时光的流逝,它的魅力将随时间的沉淀,愈发显得华丽与动人。

名迹・名篇

御街行

[北宋]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月枕头,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高中生课外阅读古诗文)

书情赠蔡舍人雄(节选)

[唐] 李白

夫子王佐才,而今复谁论?

层飙振六翮,不日思腾。

我纵五湖棹,烟涛恣崩奔。

梦钓子陵湍,英风缅犹存。

徒希客星隐,弱植不足援。

千里一回首,万里一长歌。

黄鹤不复来,清风奈愁何!

舟浮潇湘月,山倒洞庭波。

投汨笑古人,临濠得天和。

(高中生课外阅读古诗文)

汴河曲

[唐]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

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

风起杨花愁杀人。

(高中生课外阅读古诗文)

春初登兴国寺塔

[宋]司马光

雨过风清露气匀,

林花变色柳条新。

为君作意登高处,

试望皇州表里春。

(高中生课外阅读古诗文)

汴京纪事二十首・其五

[南宋] 刘子

联翩漕舸入神州,

梁主经营摇宋休。

一自胡儿来饮马,

春波惟见断冰流。

(高中生课外阅读古诗文)

隋堤柳

[唐]杜牧

夹岸垂杨三百里,

只应图画最相宜。

自嫌流落西归疾,

不见东风二月时。

(高中生课外阅读古诗文)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南宋] 李清照

相关期刊更多

李白学刊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李白研究会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四川省教育厅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西华大学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