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期货年终总结

期货年终总结

期货年终总结

期货年终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货币政策选择规则性相机抉择

当前宏观经济面临产能过剩与通货紧缩压力增大并存、流动性过剩与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并存的矛盾和困难,货币政策将继续坚持稳健的总体政策取向。本文从选择遵循政策规则与相机抉择原则的角度,简要分析政策工具组合选择。

一、当前宏观经济面临的几个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至少面临以下相互交织的四大主要矛盾和困难:

一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钢铁、电解铝、焦炭、电石、汽车、铜冶炼等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经过持续几年投资快速增长,总供给增长势头强劲,产能开始加速释放,导致价格总水平增长逐步走低。如果控制不力或不当,必将对未来经济增长形成一定的下行压力,导致大量资源闲置浪费,既会影响短期经济平稳运行,又会影响中长期发展。

二是通货紧缩压力有所增大。2005年下半年以来,各类物价呈明显回落趋势。从CPI看,其涨幅已超过连续10个月低于2%,且作为影响CPI走势关键因素的粮食价格,在2006年前五个月的涨幅也均低于2%,可见近期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明显回升的可能性很小。从市场供求看,多数商品供过于求。考虑到产能将继续加速释放,消费需求难有大的增长及出口面临的回调压力,价格总水平将会进一步回落,通货紧缩压力趋于增大。

三是货币市场流动性过剩。人民币各项存款持续稳定增长,贷款增长相对缓慢,存贷差持续扩大,银行系统出现流动性“过剩”。2005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0.0万亿元,贷款余额20.7万亿元,存差达到9.3万亿元。2006年5月末存差达到10.27万亿元。除巨额外汇占款的因素,主要是由于大量资金找不到新的市场盈利机会而沉淀在银行系统,企业的长期存款和居民储蓄大幅增长,贷款需求下降。如何既控制投资过快增长,又逐步缓解流动性过剩影响,也是当前宏观调控的难点。

四是人民币升值压力有所增大。自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升值趋势非常明显。由于大量双顺差,外汇储备规模不断扩大,人民币升值压力沉重。2005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为8.0702,比上年末升值2.56%。2006年1-3月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分别为8.0608、8.0415、8.0170,呈不断升值趋势。人民币升值抑制了国外需求,加剧产能过剩,并形成拉动价格向下的合力,加大通货紧缩的压力。

二、当前货币政策的基本取向、调控重点与政策组合

一般说,货币政策的基本取向和调控重点应该取决于宏观经济总体走势面临的主要问题、宏观调控的重点和总取向、以及在宏观经济政策组合中的分工等基本因素。

1、当前货币政策的基本取向

宏观经济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归根到底是结构失衡问题。调控重点是在保持经济持续、稳定、较快增长的同时,改善经济结构。因此,宏观调控总体取向应当是继续实行“财政货币双稳健”政策。在宏观调控分工中,货币政策的调控重点是什么。应从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和中间目标选择进行分析。

2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选择

主要有三种观点:即单一目标论、双重目标论和多重目标论。单一目标论认为货币政策只能以物价稳定作单一目标。我国货币政策在传统上的最终目标包括经济增长速度、就业、通货膨胀和汇率等多重目标,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还经常被用于调整经济结构。《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规定: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至少有三层含义:一是最终目标是稳定币值和经济增长这双重目标;二是最终目标中稳定币值是首要目标;三是以稳定币值来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增长。显然,最终目标中的首要目标是稳定币值,通过稳定币值来促进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目标的实现。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的初期阶段,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分工中应该是配合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增长以摆脱通货紧缩,或是抑制投资过热以防控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应该主要用财政政策而不是货币政策来推动。

确定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后,如何考虑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只有通过控制中间目标,最终目标才可以实现。

3、我国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选择

除多重最终目标相互冲突之外,缺乏单一有效的中间目标是我国货币政策缺乏有效性的另一重要原因。央行必须同时确定包括货币供应增长速度、信贷增长速度、基准利息率(包括再贷款利息率、再贴现率、准备金利息率、超额准备金利息率和银行贷款利息率)在内的多重中间目标。

(1)关于货币供应增长速度。当前,我国以货币总量为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已受到质疑。由于货币乘数越来越不稳定等因素,央行对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在降低;由于货币流动速度的易变性等因素,货币供应量与最终目标之间的相关性变得极不稳定;由于金融创新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清算和支付方式的变革等因素在改变货币流通速度,使得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不再平稳和可预测;由于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和金融资产的交易吸收了大量货币、金融市场的易变性使得货币在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之间频繁地转换等因素,使得货币供应量与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更不稳定。尽管货币总量作为中间目标的有效性已受到质疑,但是目前还没有一个指标可以更好地取代。从长远来看,改革这一货币政策框架是不可避免的。

(2)关于信贷增长速度。在我国货币政策操作实践中,银行信贷的地位和作用也很重要。近几年,信贷似乎取代了货币供应量而成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管住土地和信贷两个闸门”便是例证。尽管央行货币政策决策的重要参考指标不仅限于信贷,但是央行年初信贷目标与实际信贷增加额之间的偏离程度也成为公众判断央行货币政策松紧变化的基本依据之一。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仍然相对比较缓慢,企业直接融资的规模难以在短期内大幅度增长,以银行信贷为主导的金融结构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根本性扭转,因此关注信贷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3)关于基准利息率。美联储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再贴现机制改变短期市场利率(联邦基金利率),以调整实际存贷款利率(货币市场利率),进而影响各经济主体的消费与投资等系列行为,最终影响经济总量,实现政策目标。即以实际利率作为中间目标,给市场传达明确的政策信号,促使市场自动进行调整。这就是美国的“泰勒规则”。该规则强调政策规则不一定是政策工具的固定设定或一个机械的公式,规则型行为是系统地而不是随机地按照某一计划实施货币政策。另外,英国等国实行按“稳定通货膨胀”规则行事的通货膨胀目标制。以上两类均称为目标规则的货币政策框架,其先决条件是利息率的高度自由化和货币市场中各种金融工具市场的贯通,所选择的短期利率应成为真正的基准利率。

尽管我国银行同业拆借利率等短期利率已基本市场化,但是从短期同业拆借利率到市场利率的正常生成机制还远未形成,利率体系还没有完全理顺,使得泰勒规则的操作目标(短期市场化利率)在我国无法有效地传导至中间目标,导致“操作工具--操作目标--中间目标—最终目标”脱节。尽管利率对我国消费与投资的影响已越来越大,但是利率变动对公众投资和消费影响的程度尚不充分,企业融资主要依赖于银行信贷,银行存贷款利率对风险、经济增长和物价变动等并不会做出完全反应。即利率变动还不足以对投资和消费选择起到主导性的引导作用,严重削弱了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有效性。因此,利率政策一直是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之一,但利率却不是中间目标。

(4)当前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

我国同时选择多种中间目标,必然导致顾此失彼,或必须以加剧货币市场失衡为代价。因此,在利率市场化之前,在短期内还是应在继续保持现有以货币总量为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下,以金融体制改革来推动货币调控机制的改革和完善为着力点。利率可同时作为货币政策的参照尺度,逐步作为中间目标。

三、当前货币政策的操作工具选择

当前货币政策的中心任务是通过控制货币供应总量来降低货币市场流动性,在货币政策内部如何选择操作工具的组合与搭配。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两方面考虑,央行可选择的政策工具包括:提高准备金率和超额准备金利息率、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提高商业银行存贷款利息率、实行“窗口指导”等。央行通过提高商业银行的信贷成本或控制银行信贷的可获得性,降低信贷增长速度,控制货币投放量,进而抑制投资过快增长,缓解产能过剩矛盾。

但是,由于大量双顺差,人民币升值压力沉重,为维持汇率稳定,央行被迫大规模投放基础货币以干预外汇市场,从而释放大量流动性;又为防止流动性过剩导致利率过低、信贷和货币增长速度过高,央行必须通过出售国债或各种票据等公开市场操作进行“对冲”,以减少基础货币或降低其增长速度。然而“无券可冲”及对冲操作高成本制约着对冲的可持续性。控制流动性与维持汇率稳定两个目标相互冲突,验证了“不可能三角性”定律,单靠公开市场对冲流动性的困难较大。因此,在保持货币政策稳健取向的前提下,既要适当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还要将提高准备金率、继续加息、以及更为灵活的汇率机制等手段配合使用。

四、启示与建议

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要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健全以货币供应量为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逐步从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过渡到规则性货币政策框架,不断提高货币政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当前,要注意货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与灵活性、应变性的有机结合,以规则性和相机抉择为基础进行两种政策模式的配合和协调,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间接调控经济。针对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要制定一系列预先规则组合,通过对政策工具有规则的约束来保持货币政策必要的连续性和相对的稳定性;同时,根据情况变化,相机抉择调整政策规则,增加政策的灵活性和应变性。将“按规则行事”与“相机抉择”有机结合,培育公众稳定的预期,提高宏观调控的水平和实效。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统计公告.2006(6)

[2]中国人民银行:数据统计公告.2006(6)

[3]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4]余永定.宋国青: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结构问题.21世纪经济报,2006-06-07

期货年终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货币政策;货币渠道;信贷渠道;工业企业现金流

中图分类号:F8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265(2013)02-0010-06

一、引言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其有效性一直以来就是各国中央银行和学术界广泛讨论并关注的话题。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主要包括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前者认为货币供应量变动引起利率水平变动,并间接作用于投资、消费等实际经济因素;而后者建立在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基础上,强调银行信贷的特殊地位,并认为即使在存在流动性陷阱、投资利率弹性较低等利率传导渠道障碍的情况下,货币政策仍然能够通过影响银行提供信贷的意愿来作用于实体经济。针对中国金融市场欠发达、利率尚未完全市场化、银行在金融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等情况,加强货币政策信贷渠道传导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完善货币政策调控机制,为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奠定基础。

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渠道于二十世纪50年代被提出,二十世纪80年代引起学术界广泛争论,其中以约瑟夫(Joseph,1981)的均衡信贷配给和伯南克(Bernanke,1988)的CC-LM模型最为著名。信贷渠道主要有资产负债表渠道和银行贷款渠道两种形式,银行信贷渠道可描述为货币扩张增加了银行体系的准备金和存款,进而信贷扩张,并最终作用于实体经济;而资产负债表渠道认为货币政策变动通过改变企业净值(现金流与可抵押品价值之和)而影响企业资产负债表状况,进而影响投资和产出。信贷渠道观点的兴起,吸引了不少西方学者运用实证方法进行检验,如伯南克(1986)、伯南克和布林德(Bernanke 和Blinder,1992)、奥兰和鲁德布什(Stephen D.Oliner和Glenn D.Rudebusch,1996)以及吉尔克里斯特(Gilchrist,1999)等,他们都得出了相应的结论,但这些文献的研究对象大多是欧美发达国家,对金融市场欠发达的中国尚欠参考价值。

近年来,也有不少中国学者对中国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他们大多着眼于货币供应量、信贷量和GDP三者之间的关系。王振山、王志强(2000)对1981—1998年间的年度数据和1993—1998年间的季度数据进行检验,发现无论是年度模型还是季度模型,均显示金融机构信贷总量对GDP有较强解释作用。周英章、蒋振声(2002)分析了1993—2001年间的季度数据,发现中国的货币政策通过信用渠道和货币渠道的共同传导发挥作用, 相比之下信用渠道占主导地位。蒋瑛坤、刘艳武和赵振全(2005)分析了1992—2004年间的季度数据,发现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从对物价和产出最终目标的影响来看,M1比较持久和稳定,其次是M2,最后是贷款。李琼、王志伟(2006)利用1994—2004年间的季度数据,考察M2、贷款余额与GDP之间的关系,发现货币供应量与GDP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并有较大内生性,而信贷配额与GDP不存在长期稳定关系,说明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主要还是货币渠道。胡晓阳、谢宇(2009)利用2003年1月到2008年12月的月度数据,发现货币供应量与贷款总额、贷款总额与实体经济之间均存在长期均衡稳定关系,并认为中国资本市场不完善、融资渠道单一使得货币政策只能通过银行信贷市场发挥作用。各位学者所选取的时间区间和指标不同,得出的实证结果也不尽相同。相比之前学者的研究,本文的数据较新,并且采用月度数据使得样本容量得以进一步扩大,有利于提高估计的准确性。

为进一步探究货币政策的微观传导机理,本文还考察了同期货币政策冲击对工业企业现金流的影响。在阐述信贷渠道观点的文献中,有一些专门探讨了微观层面上工业企业对货币冲击的反应。高莹、梁妤和吴豪(2004)认为信贷渠道传导条件下,企业资产负债表渠道的一个重要含义是名义利率会影响企业现金流,这里的利率机制不同于传统利率渠道中实际利率对投资水平的影响作用,而是短期利息支付水平的变动引起企业现金流的变化,改变企业外部融资成本,并最终影响企业的投资规模和实际产出。王剑、刘玄(2005)通过构建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不同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充分考虑了微观主体的异质性,认为货币冲击对实体经济产生了显著影响,并且不同行业的反应也有所不同。在微观层面上考察企业财务指标对货币政策冲击所作出的反应具有参考价值,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信贷渠道作用机理,并就如何改进信贷传导渠道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本文运用协整检验、向量自回归模型以及脉冲响应函数等计量方法,利用中国2001—2011年的最新月度数据,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的有效性进行实证检验,并给出货币渠道的结果作为对比。同时,为进一步探讨我国货币政策的微观传导机制,本文参考伯南克(1995)关于企业资产负债表渠道的论述,选取三个代表工业企业现金流组成部分的指标——销售收入、利润总额以及利息支出,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考察这一时间区间内,中国工业企业的现金流如何对货币冲击做出响应。

二、数据选取与变量说明

在研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时,本文采用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月度数据,将货币供应量M1和金融机构贷款余额LOAN分别作为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的代表变量,将每月月末的工业企业总产值IOV作为经济增长的代表变量。在研究货币政策冲击对工业企业现金流的影响时,由于2007年以后国家统计局披露的行业数据由月度改为季度,为保证样本的容量以及前后实证区间的一致性,本文采用二次差值法将季度数据转换为相应时间区间的月度数据;SR、PRT、INT分别代表工业企业2001年1月到2011年12月每个月的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利息支出。考虑价格的变化,本文以2000年12月为基期,将上述变量均折算为实际值,并采用X12—ARIMA方法进行季节调整,同时转换为相应的对数值。本文利用调整后的货币供应量M1、贷款余额以及工业企业总产值等变量检验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的有效性,利用货币供应量M1、贷款余额和经二次差值转换后的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利息支出等变量检验货币政策冲击对工业企业现金流的影响。研究区间为 2001年1月到2011年12月,货币供应量、贷款余额和工业企业总产值数据取自中国统计局网站、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利息支出数据来自中经网统计数据库行业月度库,统计范围包括按照GB/T 4754-2002分类的39个工业行业的数据。本文所有的实证结果均由Eviews6.0软件操作得出。

三、实证检验与分析

(一)中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的有效性检验

1. 单位根检验。首先利用ADF方法对货币供应量(LnM1_SA)、金融机构贷款余额(LnLOAN_SA)以及工业总产值(LnIOV_SA)序列的平稳性进行检验。本文根据线图以及变量性质来确定模型中是否含有截距项和趋势,并用AIC准则确定滞后阶数。表1的结果显示,货币供应量、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以及工业总产值均为非平稳序列,但它们的一阶差分在5%的水平下均为平稳序列。可见,3个变量序列均为I(1)过程。

2. 协整检验。鉴于LnM1_SA、LnLOAN_SA以及LnIOV_SA属于同阶单整序列,本文利用Johansen方法对3个变量的协整性进行检验,以便识别变量相互之间是否具有长期均衡关系。表2的结果显示, LnLOAN_SA和LnM1_SA、LnLOAN_SA和LnIOV_SA、LnM1_SA和LnIOV_SA等变量间均存在1个协整关系;变量LnM1_SA 、LnLOAN_SA以及LnIOV_SA之间存在两个协整关系。

3. Granger因果检验。协整检验结果证明了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作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可能性。为进一步验证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的相对重要性,本文采用基于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的Granger检验方法,对变量间的因果关系进行检验。表3的结果显示,LnLOAN_SA是 LnM1_SA的Granger原因,LnIOV_SA是LnLOAN_SA和 LnM1_SA的Granger原因,而LnLOAN_SA和 LnM1_SA均不是LnIOV_SA的Granger原因。

4. 实证结果分析。实证结果显示,货币供应量与工业总产值、贷款余额与工业总产值之间均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说明在中国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都是存在的,并且贷款余额与最终目标总产出之间的均衡关系还强于货币供应量。这为今后中介目标变量的选择提供了一个参考。Granger因果检验的结果表明,在1%水平下货币供应量是贷款余额的Granger原因,并且一定程度上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在一定水平下是总产出的Granger原因,但这种关系不显著,说明两种传导渠道均存在着一定的阻碍,而两者的P值比较则进一步表明,货币渠道的影响强于信贷渠道;由LnIOV_SA对LnLOAN_SA和 LnM1_SA的因果关系在5%水平上显著,可以得出中国货币政策存在较强内生性的结论,而信贷渠道的内生性要强于货币渠道。

(二)货币政策冲击对工业企业现金流的影响

信贷渠道的观点认为,货币政策操作通过改变借款人(企业和居民)的资产负债表状况,影响他们的信用等级,进而影响银行的信贷数量,并最终作用于实体经济。而其中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效应——尤其是货币政策对企业现金流的影响,更是信贷渠道的重要传导途径之一。因此,本文选取与如上同期的数据,将变量分为(LnM1_SA, LnSR_SA,LnPRT_SA,LnINT_SA)和(LnLOAN_SA,LnSR_SA,LnPRT_SA,LnINT_SA)两组,检验信贷渠道下货币政策冲击对工业企业现金流的影响,并同时给出货币渠道下的实证结果作为对比。

1. 单位根检验。首先使用二次差值法将季度数据转换为相应时间区间内的月度数据,再采用ADF方法对LnM1_SA、LnLOAN_SA、LnSR_SA、LnPRT_SA以及LnINT_SA 经转换得到的月度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表4显示的结果符合我们的预期,变量LnM1_SA、LnLOAN_SA、LnSR_SA、LnPRT_SA以及LnINT_SA 均是不平稳的,而它们的一阶差分均为平稳序列。

2. 协整检验。鉴于变量LnM1_SA、LnLOAN_SA、LnSR_SA、LnPRT_SA以及LnINT_SA属于同阶单整序列,本文利用Johansen方法对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进行检验,以便识别变量相互之间是否具有长期均衡关系。协整检验的结果表明,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与企业现金流指标间均存在稳定关系(见表5)。

3. Granger因果检验。本文采用基于VAR模型的Granger因果检验,分别对两组变量(LnM1_SA,LnSR_SA,LnPRT_SA,LnINT_SA)和(LnLOAN_SA ,LnSR_SA,LnPRT_SA,LnINT_SA)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表6的结果表明, LnM1_SA与LnSR_SA、LnPRT_SA具有双向的因果关系;LnM1_SA是LnINT_SA的Granger原因,而LnINT_SA却不是LnM1_SA的Granger原因;LnLOAN_SA与LnPRT_SA具有双向的因果关系;LnLOAN_SA是LnSR_SA、LnINT_SA的Granger原因,而LnSR_SA、LnINT_SA却均不是LnLOAN_SA的Granger原因。

4. 脉冲响应函数图和结果分析。本文采用脉冲响应函数来观察工业企业现金流的三个组成部分应对货币冲击如何变动。首先对两组变量(LnM1_SA,LnSR_SA,LnPRT_SA,LnINT_SA)和(LnLOAN_SA ,LnSR_SA,LnPRT_SA,LnINT_SA)分别构建VAR模型,根据AIC准则滞后阶数均选择为2,并从AR roots均落在单位圆内而判定模型是稳定的。本文将观察期设定为20,并分别给予货币供应量和信贷余额一个标准差大小的冲击。

图1和图2表明,货币供应量和信贷均对工业企业的利息支出有一个持久的正向冲击,并且利息支出对货币供应量增加的响应要大于信贷余额的增加,图1中利息支出最终稳定于横轴上方1.8%处,图2稳定于横轴上方0.8%处。利息支出持久性的增加是由于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改善了企业的现金流和资产负债表状况,企业更易于从银行获得贷款,企业家信心指数增加,企业投资活动增加,整个经济体趋于繁荣,这里名义利息支出正好反映了企业在繁荣时期借贷资金增加、投资扩张的情形。

图3和图4的结果显示,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最终会对工业企业销售收入有一个持久的正向冲击,但最初销售收入对两者的响应却大不相同。图3中货币供应量增加后,销售收入随即迅速增加,第4个月已上升1%,最终稳定于横轴上方1.9%处,可见销售收入对货币供应量冲击的响应较为显著,这可能是由于货币供应量的扩张增加了不仅是企业,还有居民的货币余额,促进了消费需求并进一步刺激了企业销售额的增长。而图4中销售收入对信贷冲击的响应相对较小,初期销售收入上升缓慢,直到第8个月才上升0.5%左右,最终稳定于横轴上方1%处。图3和图4的结果分别表明,货币供应量冲击对销售收入的影响几乎没有时滞,而信贷量冲击的影响滞后将近8个月,这一方面是由于在信贷渠道传导机制下,从信贷扩张、投资增加到产出增加、销量增加传导环节较多,信贷扩张与工业销售间的时滞较长;另一方面也表明信贷渠道对居民的财务状况和购买意愿的影响较小,这与我国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较低和中国消费信贷市场不发达有关。

图5和图6的结果显示,利润总额的响应与销售收入的响应类似。图5的结果显示,在受到货币供应量冲击后,利润总额前14个月内略有波动,最后稳定于横轴上方2.1%处。而图6表明,在受到信贷量冲击后,利润总额于第3至8个月减少了,之后缓慢上升并最终稳定于横轴上方0.8%处,由于销售收入也是利润总额的组成部分,这里的结果也是预期之中的,并且利润总额负向变动的时间区间也与销售收入响应时滞的时间区间相一致,这段时间内销售收入增加缓慢,而利息支出增加,利润总额下降。

四、结论和启示

本文运用协整检验、向量自回归模型以及脉冲响应函数等计量方法,利用2001—2011年的最新数据,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的有效性及工业企业现金流对货币冲击的反应进行实证分析,并同时给出货币渠道的结果作为对比,得出的实证结论及启示如下:

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与最终产出之间均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信贷渠道与最终产出之间的关系还强于货币渠道,这为我们重新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提供了一个参考。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表明,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对最终目标的实现均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两者均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传导障碍,并且货币渠道相对信贷渠道而言更具影响力,这一结果与不少学者利用2005年以前数据所得出的支持信贷渠道的结论相反,这可能是由于近年来金融创新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来源,银行信贷地位相对下降所致。产出是货币供应量和信贷余额的Granger原因,表明中国货币政策存在内生性,并且信贷渠道的内生性要强于货币渠道,这也说明中国的货币政策调控效率有待提高。

在货币政策实践中,应当兼顾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的作用,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政策均是值得重点考虑的对象,制定与执行信贷政策时注重对银行信贷资金流向的调控,逐步改善商业银行“慎贷”、“惜贷”、信贷资金大量流向国有企业的局面。与此同时,注重加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体系的建设,逐步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并重视金融创新的作用,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促进投融资市场的多元化,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使得信贷资金真正为实体经济发展发挥作用。

本文最后考察了在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下货币政策对工业企业现金流的冲击,所得到的实证结果与预期相一致,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最终会导致利息支出、销售收入以及利润总额的增加,并且初期销售收入对货币渠道冲击和信贷渠道冲击的不同响应表明,从货币政策变动到销售收入的改变存在一定时滞,信贷量的变化并不能立即带来销售收入以及利润水平的增加,这可能与居民边际消费倾向较低、消费信贷不发达有关。因此,要更好地发挥信贷渠道的传导作用,在调控信贷量的同时,更应注重质的提高,尤其是信贷结构的调整,发展不同品种的信贷产品,逐步改善信贷投放过于集中于某一类性质的企业、某一类行业以及某一信贷品种的局面。

参考文献:

[1]王振山,王志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途径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0,(12).

[2]周英章,蒋振声.货币渠道、信用渠道与货币政策有效性——中国1993—2001年的实证分析和政策含义[J].金融研究,2002,(9).

[3]蒋瑛琨,刘艳武,赵振全.货币渠道与信贷渠道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实证分析——兼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J].金融研究,2005,(5).

[4]李琼,王志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渠道抑或信贷渠道[J].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2006,(6).

[5]胡晓阳,谢宇.我国信贷市场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的实证分析[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09,(4).

[6]高莹,梁妤,吴豪.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新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 生产力研究, 2004,(1).

[7]王剑,刘玄.货币政策传导的行业效应研究[J].财经研究, 2005,(5).

[8]陈飞,赵昕东,高铁梅.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变量效应的实证分析[J]. 金融研究, 2002,(10).

[9]冉茂盛,莫高琪,廖应高.中国银行信贷对货币政策的脉冲响应分析[J].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

期货年终总结范文第3篇

午夜来电

随着经济的好转,负责某快消品公司苏南区营销总监的王总渡过了一个忙碌而又充实的建国60年国庆节。由于措施得当、经销商密切配合,这个国庆期间的销量比去年同期整整提升了近四成,这可是真实的销量,绝不是将货挪到经销商仓库的弄虚作假,不然负责苏州地区的经销商李总怎么会大方的连续宴请三天,还不是因为赚钱了。

有了业绩得及时的上报公司,于是8号当晚王总从李总的宴会上离开后就直接到办公室猛敲键盘,写国庆促销总结了。正到酣畅淋漓处电话却响了,一看时间已是半夜12点一刻,电话是李总打来的。

“王总,肯定没有睡吧,是不是在奋笔疾书上报自己的业绩啊?!可别忘了多提携弟兄们几句”。

“你可真是我肚子里的蛔虫啊,这个都猜的出来。业绩是弟兄们精诚团结拼出来的,哪次报告大捷的时候能把你老哥给忘了”。虽然是穿科打诨,但是王总却觉得这个李总对自己太了解了,而这个时候来电话肯定不会有好事,该不会是趁机要促销支持的吧?

“那多谢王总了。这次国庆促销能够有这个结果还是您王总年初时候的英明决策带来的结果啊!记得不,年初发放08年返利的时候,是您王总顶住公司压力,把返利从提货变成了现金,才让我们渡过了金融危机的难关啊,我与无锡、常州、南京的几位弟兄每次谈及的时候都对您感激不尽啊,这也是他们今年卖命做咱们公司产品的原因”。

经销商真的是利益的结晶体,这有钱赚了,连称呼公司的方式都变成了“咱们公司”了,去年环境不好的时候都是很横门竖眼的指责你们如何如何?不过这个时候提及返利该不会有什么想法吧?年初确实是自己东奔西走,上下游说说服公司以现金形式发放的年终返利,因为当时情况危机,受大环境的影响,经销商手上都压了足足的货,如果再以产品代替现金奖励,弄不好会折断经销商本来就紧绷的神经而导致渠道崩盘。

“为合作伙伴争取利益,那是应该的,谁让我王某要靠各位弟兄吃饭呢”。王总附和着。

“吃饭啊,只要有钱赚,我愿意天天请王总”李总有意转移了话题。

“时间不早了,李总打电话来不会只谈吃饭的事情吧,是不是有什么困难需要弟兄解决的”王总直截了当的询问。

“还真的和吃饭有关。您看这十一已过,今年也就没有几个月了,今年的返利不知道公司是如何考虑的,我们可不愿意拉几车货回家过年啊,您看是不是和去年一样,到公司争取争取,直接发现款得了,这样大家都省事”。

终于露出了狐狸尾巴,果然是无利不起早;这么早就来要返利了,还直接要现金。而今年返利会如何发,公司里没有透漏出任何风声,的确还是个未知数。因此,王总随便敷衍了李总几句就挂断了电话,但是却陷入了沉思。

混搭是个好方式

本来还想大书特书自己在促销中的精确指导、有利组织等等细节问题的,现在也没有了这个心情。于是,王总匆匆把促销总结写完,发送完邮件就开始思考返利的事情了,注定这个夜晚将是个不眠之夜了。

今年公司的收入业绩与去年基本持平,但是趋势却不一样了,整个国家都在一片复苏之中,这样的大环境下公司肯定不会轻易的再用现金的形式发放年终返利,自己心底也不愿意,毕竟以货代替返利对来年的销量是有作用的,但是经销商那边又如何交代呢。鱼儿贪吃拉上岸,商人贪财拖下水,急迫的求利心里是利用经销商的抓手,也只能从利益的获取模式上来套牢经销商同时发放返利,让经销商继续与公司合作。

只有混搭了!王总想到了当前流行的一个词。混搭英文原词为Crossover。是一个时尚界专用名词,指将不同风格,不同材质,不同身价的东西按照个人口味拼凑在一起,从而混合搭配出完全个人化的风格。货物返利和现款返利表面上确实是两种不同的方式,也是两个不同利益出发点下的两种倾向。对于厂家来说,通过货物返利的形式,能够刺激经销商增加销量,因为经销商要想拿到钱,只能把产品卖掉;因此厂家多数都青睐于以货物返利的形式兑现。而对于经销商来说,返利就是多数都是早已预算好的应收收入,就像上班族的年终奖一样,就应该是以现款的形式兑现的,总不能辛辛苦苦了一年,拿到手还是货物。如何让出发点的价值观不同的物件混搭在一起呢,货物和现款各一半?这样肯定不行,太简单,也不会被大多数经销商接受,还是应该从经销商各自的条件来考虑。

王总躺在沙发上开始一个一个的过辖区内的经销商。

南京的方总,为人精打细算,爱动脑筋,起步也早,虽然经销多家快消产品公司的产品,但是在自己公司的产品上还是多有偏重的,平时交谈时说的最多的是“我们经销商不希望向公司要补贴、促销支持来赚钱,我们最希望通过销售产品给消费者来赚钱。”这样的经销商以产品的形式发放返利比较妥当,而且在返点上可以找个理由照顾下,给点甜头,毕竟南京是省会城市,打江山还是要靠他的。

常州的唐总,斤斤计较,凡是锱铢必报,年初没有申请到现金返利时属他叫的最凶,甚至以终止合作相要挟。但是在没有找到新的经销商之前还不能动他,所以还是以现款的形式发放返利,但是在返点和发放时间上要增加些障碍,另外还可以再动点小脑筋。

苏州的李总,也是精明之人,对公司的货物返利模式比较抵制,但是却不会与公司终止合作,属于大炮型的经销商,常对公司的销售政策指手画脚,但是多是发发牢骚。不缺钱,会认真的计算出哪种返利合算后再作出选择,其实这样的经销商最有合作的粘性。

无锡。。。。

镇江。。。。

。。。。。。

每个经销商的特性相放电影版的过完后,一套清晰的方案也就浮现出来。

货物返利年前发

货物返利是保证年初销量的关键,因此不能放弃货物返利这个兑现模式;形式上却可以改变。十一促销过后,多数经销商家中已经没有多少库存,这时候积极的经销商会在促销结束前一两天内主动的提出进货要求,以满足节日之后的销售,而合作关系不顺畅的经销商多会拖延到十月中下旬才会想到进货。这个时候如果突然消息说,提前兑现当年年终奖励的一部分,对经销商来说绝对是利好的消息,更能起到激励作用。

于是王总决定,可以根据前三个季度的销售完成情况预估经销商的年度完成率,根据年初计划的销售任务指标,核算经销商的年度返利折算出三个季度的返利是多少,按照经销商的意愿提前发放年终返利。

提前发放返利还有个前提是,该部分奖励不会让经销商一个月内全部获得,而是按照十月份30%、十一月份50%、十二月份20%的比例分月获得。将大部分放在十一月份是因为十一月份夹在两个旺季之间,是历来的销售淡季,这一月经销商本来就不会有多大的出货量,返利的这部分货基本可以满足经销商一个月销售的需求量,因此又可以起到防止经销商窜货情况的发生;而小部分放到12月份,是因为12月份底到元旦期间,又是销售的高峰期,这时期的出货量大于返利的数量,如果都将返利集中到12月份,对经销商销售行为上会无意识的产生一种惰性引导作用,配额小部分的返利,对于经销商的出货量来说是与事无补,该进多少货还是要进多少货,这样就有利于经销商在旺季期间放开量的出货

另外,提前发放的这部分返利,在经销商销售后,也要计算为经销商当年的销售业绩之内。

这样的返利的发放模式,会吸引哪类分销商内?南京的方总会选择,苏州的李总会认真的计算后才会作出决定,常州的唐总一般情况下不会选择这样的模式。其实自从年初唐总透漏出反水的迹象后,王总就一直在提防着他,也在暗中布局寻找当地合适的经销商来替代之,之所以没有立即动手,是因为当前自己还不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否则一旦更换,公司做遭受的损失十之八九要大于被撤换的经销商的损失,毕竟当地的二三级分销商还掌握在唐总的手中,所以要是不出以外的话唐总会选择以现金的形式来拿返利,这样到时候只能给他设置些障碍了。

采取年内发放奖励的好处至少有四点:一是可以满足公司只愿意发放实物返利的意愿;二是能够拉动四季度及春节前一段时间的销量;三是将返利的兑现周期分到四季度的三个月来发放,拉长了资金支付的时间,能够缓解公司的资金压力;四是对经销商来说,提前拿到了公司的返利,实现了现金价值的提前兑现,在四季度将货物销售出去后,也是相当于以现金的形式发放了年终返利。这三个理由既能说服公司决策层,也是给经销商一个好的交待。

那么余下的四分之一部分的返利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发放给经销商内,那就要看经销商在接下来的时间的表现了!

现金返利 折腾着发

以现金的形式发放返利绝对是公司不得已的行为,一向以公司利益为重的王总一直持此观点。但是王总的睿智之处在于能够审时度势,及时的调整自己的观点,所以才发生09年初冒着乌纱不要的风险上书公司决策层发放现金返利的事件,但事实证明,王总是对的。现在近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客观情况发生了变化,经销商也都度过了难关,年终返利即使不发也只是经销商利润减少,不会有大面积经销商破产或者易帜的事情发生,但不发是不可能的,对于一些经销商仍然会以现金的形式发放,不过会增加一些技术手段。

将返利和保证金挂钩。经销商窜货、倒货、低价销售的事情屡禁不绝,再规范的市场恐怕也难以避免。如果能够向经销商收取部分保证金,则对经销商的掌控上就有了大棒与胡萝卜。年初在向经销商发放返利时,王总就由此想法,但当时经济环境不允许,现在就不同了,因此可以就此机会向合作关系不顺畅的经销商增加管理的砝码。

将返利与考核执行力挂钩。没有考核的执行力,考核及只能是摆设,无法起到威慑经销商的作用,公司下达的指令就被忽视。09年能取得不错的业绩,多数靠的是王总和员工们通过感情支出兑换来的,这样的渠道管理模式是不能长久的,因此要称着机会奖励起回款、铺货率、终端生动化陈列等KPI考核指标,并与经销商签订考核实施的协议,考核的结果则与下一年的年终返利直接相关。

既然是混搭,那现金返利与实物返利混搭的比例如何确定?

窗外早已是夜深人静,时针正指向凌晨4点。正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而王总的思绪却绵绵无绝期:

利益相关组织的期望是不同的,所在厂家和经销商的利益期望方面的冲突是非常正常的,急迫的问题是需要了解和分析各自的期望。这么多年来,王总早就养成了一套对销售政策的敏感性分析的习惯,采取混搭这样的返利模式期望的结果与经销商对这样政策的敏感度的匹配程度会如何。

对于采取年内获得返利的经销商,可以予以剩余部分的现金返利,但是在获得现金返利时,私下里沟通利用返利打款提货,再加上每年年初提货的时候,公司都会有年初首批大额提货量的奖励,相信会有部分经销商参加到提货行列;尤其是南京的方总,可以在私下里沟通时告之,今年他的返利可以比别的经销商多增加0.5个百分点,以奖励他对南京市场拓展的贡献,不过这些返利要以提货的形式兑现,有此优惠方总也就没有什么说的了。

对于不采取年内获得返利的经销商,如果直接提出仅仅拿现金返利的,则按照与保证金挂钩、与考核挂钩的模式处置,以此逼迫经销商放弃现金返利。而放弃现金返利的底限比例是现金返利金额的75%,也就是说即使经销商最终对都按照公司的意思缴纳了保证金,签署了2010的合作协议,公司还是给予2009年返利的25%是现款返利的模式的。之所以要有个缓冲,是不希望某个城市的经销商放弃与公司的合作协议而导致渠道真空,春节可是快消品的销售旺季,一个城市的销量出问题会直接营销到全区。

期货年终总结范文第4篇

改革开放直到如今,我们所经历的现阶段经济变革才是一次实实在在的经济转型。由此引发诸多问题,例如货币政策如何调试才能适应经济转型?本着三去一降一补的核心思想,增强调控的灵活性、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才能为经济结构调整及其之后的相关制度调整营造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

一、经济新常态对货币政策提出新要求

(一)对货币总量和结构加以调整

货币当局通过控制央行金融负债来间接影响各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或是银行系统进行对存贷款数量加以调整,从而间接影响全社会的金融负债,最终达到调节社会总需求的目的。而当央行的额度管理已经失去作用时,可以通过货币总量管理,消除被管理对象竞争性和银行资产与负债分离机制,也能够间接地促进国有银行的商业化转型升级。

(二)去杠杆、降低借贷比

过去的三个月里,中国决策者顶住压力整顿放贷行为,特别是p2p、影子银行,防止出现资产泡沫。根据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加之2016年,中国新增信贷总量约12万亿,信贷增速超过20%,去杠杆任务迫在眉睫。虽然这一强硬立场引发了中国股票和信贷市场的动荡,但决策者也多认为熬过动荡期,继续降低借贷产出比,会迎来中国货币市场的春天。

(三)防范风险、保障就业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为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设定的“下限”就是稳增长、保就业,“上限”就是防范通货膨胀。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调结构为着力点,释放改革红利,才能使市场配置资源和自我调节发挥最大作用。

(四)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激活货币信贷存量

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目的在于优化我国现有金融结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优化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目标放在首位,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加快相关制度建设,构建与经济结构相适应的金融体系。

激活货币信贷存量,要求央行要着眼于加大存量贷款的投向调整。央行通过购汇,释放外汇占款的基础货币投放是被动货币投放,为减少被动货币投放,一是要实行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二是要高度警惕各地方政府以新型城镇化的名义再度启动大规模投资。

二、当前阶段我国货币政策安排的缺陷

2015年以来,再贷款、PSL和定向降准等所谓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相继浮出水面,但仍未从较大程度上缓解我国经济下行的压力,两者共同引发了市场关于结构性货币政策利弊的思考。

由于难以绕开信贷传导渠道,我们认为现阶段我国结构性货币政策措施存在如下三点缺陷:

(一)最终目标尚待明确

结构性货币政策与传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同,往往倾向于从操作目标到最终目标的直接传导。如果硬把结构调整作为结构性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在实践中往往很难找到一个可以衡量和观测的指标。央行在2016年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可以提到,定向降准等新的货币政策存在数据真实性问题,这也反映出了最终目标的不明晰问题。

(二)银行惜贷不易调和

各商业银行将信贷资金投放到指定的产业上,是央行实行“定向调控”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关键。经济下行直接导致了多数企业的效益降低,信用风险暴露等问题。因而若银行仍按照央行“定向调控”的要求开展业务,将会可能进一步恶化商业银行坏账情况。

(三)调控时机难以把握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宏观经济状况日趋复杂,加之利率市场化、汇率自由化、我国加入SDR等事件都会导致市场主体对投资行为的调整,这些调整会间接造成央行对货币政策时滞的错误判断,从而过早或过晚的实行结构性货币政策,错过最佳的调控时机,因而如何判断准确,把握调控的时机和力度就成为了我国央行进行货币政策调整的直接阻碍。

三、?ρ胄械髡?货币政策提出的新建议

(一)科学定位结构性货币政策职能

明确结构性货币政策并非解决我国经济所面临问题的万能药,特别是在现阶段我国经济调控从“总需求”到“总需求、总供给并行”的转型时期,过度高估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职能是不切实际的。在此情况下,注重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和配合,才能最大化的发挥央行货币政策的作用。

(二)重新明确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鉴于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现状,以及2016年央行在货币政策报告中所披露的评价数据缺乏真实性等问题,深入剖析现象背后的实质问题是现有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不明晰,以及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期限错配的问题。对此,疏导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前提是制定明确适度的最终目标,将稳增长、促就业、稳物价、平衡国际收支的目标进一步细化,才能从源头纠正货币政策发挥实际作用的方向

(三)把握调控时机,掌握调控力度

在人民币市场化、利率市场化等国际大背景下,央行有必要将上述诸多环境因素考虑到对货币政策时滞的判断上,因为只有对时滞有更明确的认识才能在恰当的时刻下达执行货币调控的指令,把握最佳的调控时机,从而令市场主体对调控中的市场加以适应。与此同时,掌握调控力度决定了央行对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区间的准确判断,设定宏观调控的动态合理区间,让货币政策调控的目标服务于此,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难题。

期货年终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gdp 财政收入 国民总收入 货物进出口总额 经济发展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在200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2007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为24.66万亿元,五年后(2012年)gdp达到了51.9万亿元,实现了5年内gdp翻两翻的目标。高额的gdp的确令人感到自豪,但从另一方面来说,gdp毕竟只是对于中国总体经济的描述,或者说是外界的描述,从gdp的指标中,我们不仅要看到增长的数字与快速发展的经济,更要看到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强大的gdp数额背后国民生活的心酸与痛楚。本文通过分析国民总收入、最终消费支出、财政收入、货币和准货币以及货物进出口总额人民币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并从研究中得出结论,就gdp的增长提出建议和意见,希望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思考有所意义。

二、模型设定

三、数据的收集

四、模型的估计与调整

(一)模型的参数估计及经济意义、统计意义上的检验

1、经济意义上的检验

2、统计检验

⑴拟合优度检验

①样本决定系数

(二)计量经济学检验

1、多重共线性的检验

2、多重共线性的修正

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对检验结果进行修正,检验结果表明,x3,x5的t检验不显著,是引起多重共线性的原因,应予以剔除,得到最终的回归结果显示如下:

五、结论及相关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