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职业培训

大学生职业培训

大学生职业培训

大学生职业培训范文第1篇

【关键词】入职培训 通识培训 职业素质培训 岗位技能培训

新就业大学生员工是具有较高人力资本存量的劳动力资源,是企业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后备力量。企业在招聘到合格的大学毕业生以后,如果能长期保有、充分利用这些人才,不仅可以降低人才流失所带来的成本,而且可以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力、创新能力及竞争力。然而,大量调查统计数据表明,近年来,新就业大学毕业生离职率居高不下,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困扰,究其原因,本人认为,与企业对新招聘来的大学生员工的入职培训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对其群体特征分析和了解不深入,对其进行的培训目的不明、培训内容没有针对性、培训方式死板、培训时间安排不合理、培训的后评估反馈机制不健全等因素有关。

1 新就业大学生员工的群体特征

新就业大学生员工具有其自身独特的群体特征,导致了他们对企业的组织承诺和组织忠诚建立相对比较困难,需要企业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加以克服,对其入职培训模式的设计更是首当其冲地需要以深入分析他们的这些特征为基础。

陌生感。大学生初入职场,对企业的认识几乎空白,企业的历史、制度、文化,企业的环境都让他们感到陌生;企业的行为偏好,上司和同事的处事风格等也会让他们感到不适应。在大学生跨入老员工群体之前,这种陌生感无所不在。

紧张感。新就业大学生员工常常会担心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否正确,自己是否获得了同事的认可。如果他们个人意志不够坚定,不够自信,则很容易演变成处事犹豫不决、工作效率低下的局面。

高期望值。对于绝大多数大学生员工来说,大学阶段是一种单纯而有保障的生活,学习、生活、交际、娱乐都较有规律,在这样的环境里,容易萌漫的情调和美好的理想,因而对企业、对未来的期望都比较高,渴望企业能够为其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

喜变不喜稳。新就业大学生员工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喜欢在常变常新的工作环境下谋求发展,他们对于事业的追求远远超过对于工作稳定的追求。又由于处于职业生涯初期,导致他们对职业锚的选择犹豫不决或经常变动。

独立自主、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当前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习惯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自我意识相对突出;崇尚自由,通常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因为有较丰富的知识储备,在工作上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对职业的偏好高于对公司的归属感,乐于把兴趣、爱好当成事业来做;不畏惧权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勇于创新。

高情绪化、低“抗压”度。不羁的个性使大学毕业生具有易受外界影响、心理易波动的高情绪化特点,当现实和理想无法平衡时,容易产生失败感。

求公平,尚竞争[1]。公平竞争几乎是“80”后大学生的行事准则,他们接受过较高层次的教育,同时又有非常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此讲求凡事靠自己的能力争取,致力于公平环境的营造,始终把追求个人能力提升和事业发展作为努力的目标。一旦遭遇 “不公”,就容易导致极端的不满情绪产生。

2 新就业大学生员工的入职培训效应

入职培训是企业为新员工提供的适应性培训,其产生的效应与企业对员工进行的以提高工作效率为目的的常规培训具有不同的特点,对新就业大学生员工这个特殊的群体来说,入职培训的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提高新就业大学生员工的工作绩效。由于对企业、岗位工作内容和职责及企业内外与之合作的人员的陌生,大学生员工在进入企业一段时期内大都面临着工作效率低下、工作质量较差的困境。因此,入职培训应针对他们的工作需要,帮助他们尽快熟悉企业的人文环境、组织环境、工作职责和权限、工作的操作方法,提高其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降低因工作效率低下给他们带来的巨大压力和惊恐。工作绩效的提高会增加其晋升机会、培养其积极情感,进而提高其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使其导入一种职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培养新就业大学生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入职培训阶段是员工真正站在主人翁的角度去思考一个企业的前景、自身与企业共同未来的关键时期,是员工和企业之间开始建立组织承诺的开端。入职培训是否能够帮助培训对象认识到自己在企业中的发展前景、认同企业的历史和文化,将决定新就业大学生员工是否愿意为企业付出自己忠诚,也是提高其组织承诺的途径。

协助新就业大学生员工建立企业内和谐的人际关系。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人处在陌生环境下易表现出兴奋感和焦虑感,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应和对自己前途的不确定会让人有强烈的人际交往动机。新就业大学生员工刚进入企业,陌生的人、工作、环境都让他们感到强烈的焦虑,而入职培训应为他们建立人际网络提供一个平台,方便他们与老员工进行交流和互动,与协同工作的员工建立融洽的关系,以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归属感。人际需求的满足,也将带来社会支持的增加,积极情感的建立,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和企业忠诚度的提高。

表达对新就业大学生员工的重视。入职培训需要花费物质成本和机会成本。企业对新就业大学生员工进行入职培训,显示了企业对他们个人能力的认可、对他们选择加入企业的赞赏、对他们未来发展前景的许诺。使他们感觉到企业领导对自己的重视、自己对企业的价值和自己受到尊重。尊重需求的满足可以有效降低他们的离职意愿,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组织承诺。

帮助新就业大学生员工实现个人发展。入职培训应有效提升新就业大学生员工的工作能力、工作经验及其它能力素质,从而提高他们的价值,实现其工作内容和工作权限的改变,提高其更换新工作的机会,提高其工作参与度、工作期望和晋升可能,降低工作重复性和单调性,提高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

3 新就业大学生员工的入职培训模式和策略

入职培训对提高新就业大学毕业生员工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及组织忠诚度,降低离职率等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如果企业能够合理设计入职培训课程,完善发掘和评估员工工作能力和素质的机制,对其离职行为进行引导,就能留住企业需要的优秀大学生员工。

3.1 明确入职培训的目的

新就业大学生在加入企业的过渡期内会依据自己对企业的感受和评价来选择如何表现、决定是在企业谋发展还是将企业当成跳板,而企业的文化氛围、管理行为将会影响他们的工作态度、绩效和人际关系等。所以,对其入职培训的目的应是: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企业,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以减少抱怨、消除心理压力,提高归属感;明确岗位职责,展示企业对员工的期望[2];引导其认同企业文化,提高对企业的忠诚度[3];提高工作技能,展示职业发展通道。

3.2 针对新就业大学生员工的特点设计入职培训模式

企业管理者只有根据入职培训的目标并结合新就业大学生员工的特点来确定入职培训的内容、形式、方法和时间等,入职培训才能取得实效。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要有针对性,首先是公司层次的培训,主要内容是企业的愿景和发展战略,企业的规章制度和企业文化,企业经营和发展现状等方面的内容,让新就业大学生员工了解企业情况,并培养他们对企业的认同感。其次是部门层次的培训,重点是使他们掌握即将任职的部门、职务的权利、责任,及要求必须懂、会、用的具体知识、技能和其他特殊要求(具体见表1)。

3.3 针对不同的培训内容安排企业不同层次的领导者主持和主讲

入职培训要从细节入手,尽快解除大学生新员工心中的疑虑,培养归属感,使他们能够平稳心态,乐于接受组织的学习和工作安排。管理者,特别是直接主管,应及时表达对大学生新员工的期望,让他们感受到关注,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支持大学生新员工的职业探索以树立良好的雇主形象。可以在对新就业大学生员工正式分配工作之前引入职业测试机制,帮助他们认识自我,为其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依据。

3.4 利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手段和培训技巧

传统的授课式的培训方式对于“80后”的大学毕业生吸引力比较小,为了提高新就业大学生员工参加入职培训的积极性,使入职培训具有实效,就必须顺应受训者的思维模式,加入新技术元素,如信息系统、网络等,提高互动性。对于企业基本情况介绍可以采用参观、讲解、网站自学、网上论坛等形式;职业基本素质培训可以由企业内部领导、老员工与新员工座谈,采取现身说法或演讲、情景模拟等形式。团队与沟通的培训,可以采用集体游戏、户外拓展、角色扮演等方式,让每一个参与的人能够有切身感受;融洽新老员工的关系,可以采用文娱、体育等多种形式;对于岗位工作,部门负责人可以采用导师制讲解、演示、示范操作、亲身体验等形式。建立导师机制,帮助大学生新员工将理论优势与实践相衔接,在工作过程中建立良性的人际关系;缓解和解决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工作压力和心理问题,针对其职业发展意愿进行专业的指导与规划。(见表1)

3.5 健全入职培训的评估反馈机制

建立入职培训评估反馈机制的目的是寻找企业在入职培训中的不足和改进途径;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监督和评价[4]。入职培训的效果评估可以从反应层面了解受训者对培训内容、方式等的反应,其信息用于帮助培训师和培训部门提高今后此类培训的质量。学习层面考察受训者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其信息及时反馈给培训师和学员,作为对学习的肯定和改进建议的依据。行为层面了解入职培训对受训者工作行为的影响程度,包括个人工作绩效和组织绩效方面,所得信息和分析结论及时反馈到组织的决策层和各职能部门及受训者的部门主管,使更多的人认可和支持入职培训。结果层面考察受训者一年或两年后的主动离职率和工作过渡期的长短等。企业应将培训效果纳入直接或间接责任人的绩效考核中。

3.6 保证入职培训的延续性

入职培训应该是一个过程,不能浓缩在三五天内完成,还应进行后续的跟踪培训,在对入职培训进行总结的基础上,结合新员工的个人职业发展规划,确定其后期的培训项目,并与企业的管理者继任计划有机衔接起来,甄选出具有发展潜质和领导才能的骨干力量。以保证入职培训的效果,增强培训工作的系统性,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雪松.“80后”员工入职培训课程设计[j].人力资源开发,2008.

[2] 胡美娟.大学生的入职培训与内部导师机制选择[j].企业活力,2007,2.

大学生职业培训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围绕高校学生的就业需要,坚持以就业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实行政策引导,政府资助,开展针对性、实用性强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大学生就业所需的岗位技能水平,并提供相应的技能鉴定和技能岗位对接服务,以增强大学生技能来促进他们更多更好地实现就业。

二、目标任务

2010至2010年3年内,组织在杭高校学生、以及有杭州户籍且未就业的大学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国家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建立相应机制,实现职业培训与就业岗位的紧密对接,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

三、主要内容

(一)开展职业培训,提高技能水平。要结合实际,采取本校培训、实训基地实训和培训机构培训等办法,积极开展职业培训。要结合人力资源市场需求,大力开展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促进培训与就业紧密结合。要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用人单位岗位规范要求,强化职业技能培训,突出操作训练,提高大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技能水平。

(二)实施职业技能鉴定,提供技能水平认证服务。在各高校积极倡导实行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的“双证”制度。对参加岗位实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并有鉴定要求的大学生,由市劳动行政部门统一安排鉴定机构提供鉴定服务,对其职业能力进行客观评价。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合格的,发给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三)做好就业服务,促进技能岗位对接。各高校要积极为大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定点机构和培训项目信息服务;要广泛开展职业指导,帮助大学生根据市场需求和专业设置特点,选择合适项目参加培训。要继续实施"技能岗位对接行动",面向大学生开展专项就业服务活动,加强就业信息、职业介绍、劳动保障事务、社会保险服务等工作,改进服务方式,切实帮助大学生尽快实现就业。

四、保障措施

(一)加大工作力度,明确目标任务。各高校要进一步提高对大学生职业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要根据在校学生落户杭州的意愿,制定职业培训工作计划,落实目标任务,逐步建立培训、鉴定和就业服务有机结合,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长效机制。要引导大学生参加符合杭州产业升级和发展导向的、技术含量高和紧缺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共同促进大学生就业。要将大学生职业培训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对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实行业绩考核,定期进行督促检查。要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推动大学生职业培训工作。

(二)整合教学资源,完善职业培训网络。要动员我市具备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及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积极承担大学生职业培训工作。劳动保障部门要按照"条件公开、平等竞争、合理布局、择优认定、社会公示和公布"原则,确定一批社会信誉佳、专业特色强、培训质量高、培训效果好的技工院校、职业院校、企业培训中心及民办培训机构作为技能培训的定点机构。要引导定点机构根据企业需要和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及课程内容,实现技能培训与市场需求的有效衔接。同时,要加快杭州市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在2010年底面向在杭高校开展技能操作训练和技能鉴定服务。

(三) 积极开展定向、订单培训,有效促进大学生就业。

定向培训是指用人单位对拟招用的大学生,自行组织实施或由其委托定点机构组织实施的明确就业岗位的技能培训。定向培训项目由具有培训能力且经市劳动保障部门同意的用人单位组织实施,也可由用人单位委托定点机构组织实施。

订单培训是指定点机构针对单个用人单位需求人数较少,岗位较分散的实际,自行开发并经劳动保障部门同意后组织的明确就业岗位去向的技能培训;用人单位也可向劳动保障部门提出用工需求,由劳动保障部门有计划地委托定点机构根据用人单位用工需求组织实施。

(四)完善补贴办法,健全培训效果评价机制。大学生参加定点机构组织的定向、订单培训和技能培训,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结业证书”,并首次在杭就业的,给予其培训鉴定费用的50%补贴,原则上不超过XX元/人。

参加培训取得当年杭州市公布的紧缺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并首次在杭就业的,给予大学生本人培训鉴定费用的全额补贴。

大学生职业培训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职业证书 高校教育 必修课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在国外,比如欧美一些大学,他们在本科教育阶段还有一种主修,即要求学生在进入某职业以前,在本科阶段就完成该领域所需要的技能和操作,这种主修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将书本知识运用于某种具体的职业领域。相对于国外大学而言,我国的大学教育恰好缺乏这一阶段的培训。

在我国,大学阶段所受的教育,总体来说,还是主要依靠书本知识,而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还有较多的欠缺,造成了高校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的现象:一方面,大批的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企业费尽心思却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这说明高校教育还不能适应企业及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推行,要求持证上岗的工种越来越多。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信息,中国已在90个事关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职业采取了职业准入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已成为职场中人获得职位晋升及扩展事业的重要砝码,我们认为21世纪是职业证书的时代。然而我们的大学生大都是在经过千辛万苦的找到工作以后,在工作过程当中经过考试才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随着我国成为WTO成员国,许多职业的就业标准开始国际化。一些外国教育培训机构瞄准了中国市场,纷纷在中国开设考点,使国际认证变得炙手可热。我国的大学教育应该将职业资格证书引入大学生的必修课。相关教育人士指出,职业资格证书是中国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但关键是要通过一定的人才储备,培养出熟悉中国国情,符合中国的管理体制和标准的本土化人才。面对教育行业的新生事物,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更希望能够根据自身教学的特点,将职业资格证书引入我们正规的教学当中。

本研究是对培养高素质、培养适合国情的工科毕业生进行的一次有益探索和尝试,通过职业技能培训,不仅提高学生的职业动手和实践能力,而且可以让学生在毕业前拿到一张正规的全国承认的执业资格证书,对扩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面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提高高校教师的正规实践操作水平。

本研究把职业技能培训和现有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各环节结合起来,发展成为具有培养创新能力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并纳入教学计划中,成为一门必修课。将职业技能培训长期化、制度化,使更多的专业和更多的学生受益。将此项技能培养以及其它实践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不断完善和发展。

开展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

(1)完善建立的职业技能培训平台,让学生在完成“企业生产模拟环境设计实习”之前,先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实现学生―工人-工程师三步走的第二步,使学生达到家用电器维修中级工(或高级工)水平,扩大毕业生就业范围,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

(2)在已取得的“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和“企业生产模拟环境设计实习”、 “单件生产模式产品的自主开发实习”平台教学改革成果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新设计,利用单件生产模式的产品的设计,发挥和锻炼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即可进行加工制造、装配、检验、测试等,完成产品的自主开发实习的全过程。

(3)将职业技能培训平台与“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和“企业生产模拟环境设计实习”、“单件生产模式制冷产品的自主开发实习”平台充分整合,形成了一个不同于中专或专科学校的具有培养创新能力的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平台。

(4)大学生职业资格标准的特点的研究。

①职业分类要体现岗位群特色:大学生职业资格鉴定中的职业分类并不是针对某一现行职业岗位“而是一个大职业分类”是面向一个广阔的职业群或岗位群,如电气控制类,汽车类等,因此,相应的职业资格标准针对的也是一个岗位群的知识、技能要求,要深入研究岗位群所涉及的职业技能的共性,并结合大学生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的特点,加以概括、抽象。职业分类的岗位群特色,要求大学生职业资格鉴定的考核内容和方法要同以往劳动部门对单一工种的技能考核加以区别。

②鉴定内容要具有可操作性:职业资格鉴定要根据在校大学生的特点,考核学生掌握一个或多个岗位工种的操作技能和解决现场技术问题的综合能力;在有限的鉴定时间内和有限的设备条件下,要充分鉴定大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是比较困难的,鉴定内容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可根据不同的职业分类,制定若干操作技能型和理论分析型鉴定考核模块,并规定合理的比例,不断加强题库的标准化建设,合理制定职业资格鉴定的培训标准、合格标准和评价标准,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资格能力的培训和学习。

③要逐步与国际接轨,提高证书的含金量:要逐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职业资格标准,使培训内容和人才培养规格国际化,不断提高证书的含金量,努力使职业资格证书得到国际认可,以提高大学生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下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适应国外企业入境后劳动力市场的需要,同时发挥我国劳动力价格的比较优势,争取更多的跨国界服务份额,培养国际市场认可的劳动者。

大学生职业培训范文第4篇

建立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牵头统筹规划,劳动、教育、农委、科技、财政、人事以及建设等行业管理部门按职能分工,落实各自工作职责的城乡劳动者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管理新体制。

(一)劳动保障部门根据试验区建设十年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工作目标和统筹城乡充分就业工作任务,统筹安排“五三五规划”,健全完善城乡劳动者的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制度,全面覆盖城乡“五大类人员”:一是城乡新成长劳动力职业技术教育;二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三是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技能培训;四是企业员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五是农业劳动者实用技术培训。统筹规划“三个层次”的工作:一是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二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三是加强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制定实施“五个计划”:一是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二是职业资格证书技能导航计划;三是能力促创业计划;四是新技师培养带动计划;五是失业人员技能再就业计划和岗位对接行动计划。

(二)教育部门牵头,劳动保障部门协助,重点做好新成长劳动力和初中、高中毕业后未继续升学的学生(以下简称“两后生”)职业技术教育工作。

(三)劳动保障部门重点做好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工作。

(四)农业、科技、建设、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相关职能部门和团体做好农业劳动者和建筑行业农民工的实用技术培训工作。

(五)人事、机构编制部门负责根据城乡统筹工作中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工作需求,促进发展公共职业教育院校和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调整编制充实职业教育技能培训教师力量。

(六)财政部门要根据城乡统筹工作中职业技术教育院校、技师学院、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发展需求,筹措资金,加大财政的建设投入。重点支持开展农村劳动力免费技能培训和落实企业员工技能提升培训的补贴投入。

二、完善城乡劳动者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制度

按照城乡统筹的覆盖城乡“五大类人员”和发展“三个层次”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统筹规划,加快完善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制度,为产业发展和企业用工提供合格劳动力,加强职业教育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者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

(一)职业技术教育要以职业技术院校、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成人教育机构、部省市属专科层次职业教育机构为基础,根据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以提高就业率为目标,积极开展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以下简称“双证制”)职业技术教育工作,开展“两后生”职业技术教育和劳动预备制培训。按照国家政策规定落实职业教育院校学生、技工学校学生、“两后生”的生活困难补助和奖学金制度。

(二)职业技能培训以公共培训机构、社会力量培训机构、企业培训机构和实训基地为基础,根据产业发展和企业用工需求,以提高城乡劳动者就业竞争能力为目标,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失业人员再就业技能培训,企业员工技能提升培训。根据促进城乡比较充分就业扶持政策,落实技能培训补贴和技能鉴定补贴制度。

(三)农业劳动者实用技术培训由农业管理部门牵头,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机构等公共和社会培训机构为主体,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补充,通过财政投入,开展免费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三、整合城乡职业教育技能培训资源

(一)完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牵头的职业技能培训职能。

1.组织实施城乡劳动者技能培训工作,紧密结合产业发展和企业用工需求,组织公共技能培训机构、社会培训机构、企业培训机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完善劳动预备制度、高技能人才培养制度和特殊工种持资格证书培训上岗制度。

2.根据城乡劳动者充分就业和稳定就业要求,制定就业前培训、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计划,并牵头组织实施。

3.负责按国家政策规定统一编制全市职业技能培训教学大纲和教材,负责职业技能考核、技能鉴定标准和职业资格证书颁证工作。

4.加强社会培训机构和社会鉴定机构服务管理,做好各类技能培训机构、技能鉴定机构资质认定工作。

(二)完善教育行政部门牵头的职业技术教育职能。

1.组织实施职业技术教育院校的学历教育、技术教育。

2.组织实施农村实用技术的学历培训和成人教育。

3.组织实施职业技术教育中落实“双证制”要求。

4.组织全市各类职业技术教育机构开展初中、高中“两后生”职业技术教育和劳动预备制培训工作。

(三)完善农业、科技、建设、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相关部门和团体牵头的实用技术培训职能。

1.组织实施阳光工程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

2.组织实施农民素质教育、绿色证书培训工程。

3.组织实施农业劳动者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4.组织实施建筑行业实用技术和农民工夜校培训工作。

5.组织实施“星火科技培训示范工程”,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和就业技能培训。

6.组织实施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技能培训、女性就业技能培训、残疾人就业技能培训。

(四)完善各行业管理部门督促用人单位开展员工职业技能培训职能。

1.组织企业广泛开展员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以及技能鉴定工作,监督企业提足用好成本列支的工资总额2.5%的职工教育经费。

2.督促行业内企业开展特殊工种工作岗位员工的持证上岗培训工作。对涉及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特殊工种、特殊岗位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普通岗位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五)鼓励企业建立员工技能提升培训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大企业、大集团积极开展内部培训培养产业技术工人,鼓励无条件实施内部培训的企业与有资质的职业教育技能培训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通过校企合作方式提升员工的职业技能和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政府给予企业和培训机构相应的技能培训补贴和技能鉴定补贴。

四、完善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市场对接机制

建立满足产业发展和企业用工需求的以市场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技能培训机制,构建职业教育技能培训与就业市场需求对接的信息网络和产需结合的衔接平台,建立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市场运行的新机制。

(一)充分利用全社会资源构建企业用工需求和职业技术院校和各类技能培训机构共享的信息平台,政府各职能部门积极协作构建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公共信息交换平台,为职业教育技能培训机构和企业牵线搭桥;鼓励引导职业院校、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和各类培训机构通过校企合作方式,积极开展定向订单培训,为产业发展输送合格的高素质劳动者,为企业用工需求提供技术工人。

(二)职业技术教育院校专业设置要对接市场需求,社会培训机构技能培训项目要对接企业用工,企业员工技能提升培训要对接企业发展需要。职业教育技能培训机构要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结构,主动同本地区的大型企业、大集团公司进行目标对接,设置培训工种和技能科目,进行储备式、协约式、订单式的培训。组织企业实施“新技师培养带动计划”和“职业资格证书技能导航计划”,突出高技能人才培养,带动中级技能、初级技能劳动者队伍的梯次发展,满足地区各工种产业技术工人的市场需求。

五、建立购买职业教育技能培训成果机制

加大对公共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的投入,加快建立我市基础性的公共实训基地,扩大职业技术教育办学规模和壮大技能培训机构,通过建立购买成果机制,大规模、高质量地培养符合就业市场需求的城乡劳动者。

(一)支持和鼓励企业开展员工技能提升培训,财政加大对企业开展员工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和技能鉴定补贴的投入,适度提高技能培训补贴和技能鉴定补贴标准。通过政策引导企业广泛开展内部培训提升员工的技能水平和经考核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政府按照初次取得的相应职业资格等级实行初级、中级、高级职业资格分级补贴支持。

(二)加强对公共和社会培训机构的管理服务,以技能培训达到的职业技能质量标准和实现就业为目的,建立城乡劳动者定点技能培训机构招标机制,对已认定的200余家城乡劳动力定点技能培训机构实行“奖优汰劣”的动态管理。

(三)完善城乡劳动者职业教育技能培训补贴制度。技能培训补贴的标准由劳动保障部门会同物价、财政等部门按职业技能培训成本的80%确定;职业技术院校、技工学校学生生活困难补助和标准由教育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根据相关补助政策规定执行。

1.经初次技能培训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补贴标准,按培训成本的80%确定;经职业技能培训初次进行职业资格技能鉴定的补贴标准,按技能鉴定成本确定。

2.经初次技能培训取得国家、全省统一标准培训合格证书的补贴标准,按培训成本的80%实施分段补贴。即城乡劳动者经培训合格并发放统一合格证书时给予70%的补贴,实现就业后再给予30%的补贴。

3.职业技术教育院校、技工学校学生的生活困难补助和学费补助按相关政策规定执行。

六、健全完善职业教育技能培训评价考核标准

职业技术教育要以取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制”为基本标准,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要以取得国家统一的职业资格证书为基本标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全省统一培训合格证书为基本标准,农业劳动者实用技术培训以取得全省统一标准的绿色证书等合格证书为基本标准,建立统一的职业教育技能培训考核评价体系,政府给予技能培训补贴和技能鉴定补贴,均以统一的评价考核标准作为衡量标准。

(一)完善职业技术院校和技能培训机构的设立资质审批管理,职业技术教育和技能培训机构按国家规定和办学要求,师资力量、教学规模、教学场地、教学设备必须达到国家标准。

(二)职业教育技能培训补贴制度与城乡劳动者职业教育技能培训考核评价标准挂钩,建立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的评价考核标准体系。劳动保障部门会同教育、财政等职能部门对全市职业技术院校和技能培训机构培训后达到的质量和完成的数量及培训成果制定统一的评价、考核、补贴标准。

(三)建立统一的职业资格考核鉴定和证书管理办法,以国家职业技能培训大纲和技能鉴定标准为统一标准,加快建立全市职业技能培训考试中心,实行全市统考制度,加大职业技能培训、技能鉴定质量监督检查力度,落实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质量责任制,提高技能培训实效性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

(四)城乡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要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为标准和实现就业为目的,实行分级分段财政补贴。

大学生职业培训范文第5篇

纵观大学生就业群体目前面临的各种矛盾,破开种种不和谐的迷雾,我们会发现很多人由于缺乏对职业问题的探索,在忙忙碌碌的几年大学生涯中,他们对自己、专业、职业、社会发展的认识都远远不足,成为忙于、盲于、茫于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的人。纵观目前高校就业工作所面临的各种矛盾,破开种种不和谐的迷雾,我们会发现就业工作改革还处在不断探索阶段,诸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不能满足广大学生的求职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高校为了帮助大学生从根本上解决求职困惑,不断扩大和延伸原有的就业指导模式,开始立足“大学生职业发展”开展教育与培训,包括借鉴先进的职业生涯发展的理论和方法来完善教学改革,通过系统的教育活动推进大学生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针对不同的群体提供多样化的职业教育服务,等等。其中,“培训”的模式由于互动性和针对性较强,受到就业工作者和学生就业群体的欢迎。在毕业生对学校就业工作的评价反馈中,各种就业培训活动得到的满意度反馈居高,同时在对就业服务项目建议方面,广大毕业生也积极希望就业培训项目能够得到丰富和完善;在对高校就业工作队伍的调研中也显示出许多增设就业培训项目、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的信息。这些信息都为高校就业工作发展提供了新的改革方向――建构立体化的就业培训体系,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提供服务。

培训阶梯第一层:职业发展教育工作队伍培训

职业发展教育的重点对象是所有在校大学生,这是一个数量庞大、因素复杂的群体,要有效地开展工作,培训体系的最基础部分就应该是队伍建设。只有建立了数量充足、质量合格的职业化专业队伍,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工作才可能获得健康持续发展,因此,职业发展教育队伍的培训无疑是培训体系金字塔的最基础、最重要的一个层面。

对职业发展教育工作队伍的培训可以通过建立培训制度、开展定期培训、建设培训基地等模式不断丰富和完善,培训内容和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1.职业发展教育工作定位。包括职业发展教育与高校人才培养,职业发展教育与大学生素质教育,职业发展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职业发展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发展教育与求职就业指导,等等。

2.职业发展教育工作人员定位。包括职业发展教育工作与当前职业,职业发展教育工作与个人发展,职业发展教育工作者道德规范,等等。

3.职业生涯规划基本理论。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概念,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演进,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要素,职业生涯规划的模式方法,等等。

4.职业发展教育核心理论应用。包括生涯匹配理论的应用,生涯发展理论的应用,生涯决策理论的应用。

5.职业发展教育教学体系设计。包括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教学体系分析、教学模式探讨、教学办法演练。

6.职业发展教育训练项目设计。包括职业咨询活动、团队拓展活动、模拟招聘活动等项目。

培训阶梯第二层:职业发展教育课程培训

职业发展教育的培训是应该从大学一年级入学开始的全程化的教育,一方面,职业发展教育融入专业教学,成为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有效联接,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培训课程体系,实施职业发展普及教育培训,主要单元为:

1.职业规划理念培训。包括大学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和目标任务、大学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则方法和基本步骤、大学期间职业规划的模版设计和管理策略、自我探索与职业发展、专业方向与职业发展等。

2.职业素质养成培训。包括职业素质与职业发展、职业道德与职业品质、职业人士访谈、职业观察体验等。

3.职业能力拓展培训。包括职业能力与职业发展、职业目标与就业定位、职业经历探索与实践等。

培训阶梯第三层:求职能力专项培训

本层次是给予第二层次的补充和拔高,主要是针对性地开展技能性的培训,帮助大学生了解求职择业的途径和模式,规划地进行求职设计,有效地掌握求职应聘技能,增强求职能力和就业竞争力,顺利实现就业,成功适应职业。

培训以大学生求职能力训练为切入点,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活动、拓展练习、专题实践等形式分专题开展培训,突出设计技能和操作技能的训练;同时在培训期间,派专业教师跟踪咨询与辅导。

该层次培训内容相对灵活,包括职业信息搜索、求职信有效设计、简历实用策略、求职面试礼仪、成功面试策略、专业实习探索、就业协议签订等常规培训和职业资格证书、公务员考试、参军、考研、出国等其他培训。

培训阶梯第四层:实习就业岗位培训

在职业发展通识教育和职业能力专项培训后,大学生需要更多的和社会岗位接轨的就业培训,这一层次的培训也正是基于这种需要逐渐形成并不断完善的,主要通过联络实习基地、探索岗位对接、开展岗前培训等形式完成。

“培训”作为一种探索中的就业教育模式和就业服务项目,在实际操作中,也有很多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给高校就业工作带来新的困惑。比如对队伍的培训缺乏专业的专家师资,对课程的改革缺乏专业的研究队伍,有关求职能力的培训比较凌乱,缺乏规划和社会岗位结合的实习就业培训推进缓慢,等等。与此同时,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也刺激和推进了高校的“大就业”工作体制改革;“培训”正在不断完善、渐成体系,为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发展观念和创新观念不断地丰富到就业培训体系规划工作来,队伍建设、课程建设、项目建设、资料建设、网络建设、基地建设等不断地引进到就业培训体系建设工作来,相信在高等院校、用人单位、社会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大学生就业培训体系将覆盖更多的层面,提供更多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孙长缨.当代大学生就业研究[J].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8,(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