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水浒传作者介绍

水浒传作者介绍

水浒传作者介绍

水浒传作者介绍范文第1篇

摘要:《水浒传》中塑造了不少引人诸多争议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既有着特殊的社会文化意义,也是反映作者妇女观的重要资料。《水浒传》塑造的英雄女性形象、祸水女人形象既是美的又是丑的,通过思考品评一系列的女性形象和探究其人物塑造原因,我们发现《水浒传》的妇女观是如此的腐朽、落后。

关键词:妇女观;英雄女性;祸水女人

《水浒传》全书120回共写了76个妇女,其中略微提及但不作具体描写折有29人,具体展开描写的有47人。成书于宋明理学最为盛行的元明之际,由于时代思潮的影响,施耐庵在书中或多或少或明或隐地宣扬了传统妇女观中腐朽落后乃至反动的一面。这些女性形象有着特殊的社会文化意义,她们是研究《水浒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窥探作者妇女观,反映当时社会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

徐江博士在CCTV-10百家讲坛中将女性形象分为这么几类:第一类是上附天罡地煞之数的梁山三位女英雄;第二类是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四个潘金莲、潘巧云、阎婆惜和贾氏夫人;第三类是一个贞节娘子—林娘子。此外还有阎婆惜的母亲阎婆和王婆等等。但是总体上来说,作者还是明显的将她们分成了两大类:英雄形象和祸水形象。下面我们就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英雄女性形象

扈三娘在《水浒传》里着墨最多出场次数也最多。在《水浒传》第七回目曰:一丈青单捉王矮虎,宋公明二打祝家庄。扈三娘出场前,已经有扑天雕李应的管家杜兴介绍:扈家庄主,太公,子飞天虎扈成,唯有一个女儿最英雄,名唤一丈青扈三娘,使两口日月双刀,马上武艺了得。杜兴两番介绍扈三娘的功夫了得,先是向杨雄石秀介绍扈三娘,后又亲自向宋江介绍一番。此外,钟离老人也向石秀介绍扈三娘。这在扈三娘出场前已铺垫十足,扈三娘出场:“雾鬓云鬟娇女将,凤头鞋宝镫斜踏。黄金坚甲衬红纱,狮蛮带柳腰端跨。霜刀把雄兵乱砍,玉纤将猛将生拿。天然美貌海棠花,一丈青当先出马”一战矮脚虎,再战欧鹏、马麟,欧鹏没占便宜,马麟与她双刀相对,马上相迎,正如这风飘玉屑,雪撒琼花。宋江看得眼也花了。扈三娘又来追宋江,差点将宋江杀死或活捉,幸得李逵冲过来,最后林冲大显神威将扈三娘活捉。《水浒传》第五十五回:“高太尉大兴三路兵,呼延灼巧布连环马”是扈三娘上山初战,且看阵容:第一阵秦明,二阵林冲,三阵花荣,四阵扈三娘,五阵孙立。扈三娘的对手是大将彭屺,结果一战即被扈三娘活捉。《水浒传》第六十三回:“宋江兵打北京城,关胜议取梁山泊”,扈三娘迎战北京大将李成,一出场有词描述:“玉雪肌肤,芙蓉模样,有天然标格。金铠辉煌鳞甲动,银渗红罗抹额。玉手纤纤,双持宝刀,恁英雄煊赫。眼溜秋波,万种妖娆堪摘”,此战梁山众将领出场,只有扈三娘有词赞,可见作者对其的偏爱。后来活捉郝思文和董平,虽然不是扈三娘一人之功,也是主要战将。然而扈三娘的待遇并不高,座次居地煞二十三,总排名位五十九位。就连那被她活捉的两位将军,郝思文居第四十一位,彭屺居第四十三位,都比她高出许多位。可见梁山英雄排名是大有深意的,而对扈三娘这种不公平的待遇说明什么呢?也许只能从作者的态度里找答案了。

扈三娘的确长相美丽、武艺高强、战功赫赫,但作为文学形象,扈三娘却是一个没有性格的哑美人。金圣叹评“《水浒传》写一百八个人物性格,真是一百八样。若别一部书,任他写一千个人,也只是一样,便只写得两个人,也只是一样。”但对扈三娘,除了概念化地介绍其长相武功和战功外,再没作细致地刻画。就连扈三娘的死写得也莫名其妙。作为艺术形象,她是单薄的,是没有性格可言的,只是一个概念,一个美貌佳人的符号而已。

二、祸水女人形象

《水浒传》中对于女性的描写除了作者所赞赏的扈三娘、孙二娘、顾大嫂,她们被写成了木头、母夜叉,母大虫这样的角色,她们身上作为女性的一面被完全忽略了,而且也如梁山诸多男性一样说话粗鲁、动作莽撞,而且心狠手辣,除扈三娘美外都是凶神恶煞、面目粗犷、毫无女性特征。这可以说是作者对女性的歧视和贬损,是对女性的异化,而作为另一种女性在作品中居于大量篇幅的却是被人咒骂成红颜祸水之类,如潘金莲、潘巧云这类人,她们是作者着力批判、否定的对象。

潘金莲本是清河县大户人家的使女,年方二十余岁,颇有些颜色,因为那个大户要缠她,潘金莲不从,大户以此记恨在心,却倒赔些妆奁,不要一文钱,白白地嫁于“三寸丁谷树皮”的武大郎。潘金莲的美貌和婚姻便清河县的浮浪子弟感叹说“好一块羊肉,倒落在狗嘴里!”我们再通过武松的眼睛看看她。兄弟重逢后,武松来到哥哥家里,“只见芦帘起外,一个妇人出了帘子应到‘大哥,怎地半早便归?’武松看那妇人时,但见:眉似初春柳叶,常含着雨恨云愁;脸似三月桃花,暗藏着风情月意。纤腰袅娜,拘束的燕懒莺慵;檀口轻盈,勾引得蜂狂蝶乱。玉貌妖娆花解语,芳容窈窕玉生香。”如果抛开作者的褒贬色彩偏向,我们不得不承认,潘金莲的确生得美貌动人。那么,她为什么最后堕落了呢?丑陋了呢?或者说潘金莲的美为何最终死亡了呢?我认为《水浒传》中许多女性的美的诞生本身就注定她们的美的死亡!我们从潘金莲之“宁嫁武大郎,也不从张大户”的选择上可以判断出她的基本品行,她还“颇识些礼数,又作的好针线,烧得好菜”,如果不是被张大户残酷地惩罚式地嫁给武大——“三寸丁谷树皮”的武大,哪怕是一个身材相貌正常的普通人,她也不至于走上与西门庆私通,乃至于毒杀亲夫之路的。浮浪子弟们的骚扰罪不在她,世道的险恶不公,潘金莲的美貌动人和武大郎的弱小无助,都决定了兄弟重逢前他们夫妻坎坷的际遇。即便有着心中的委屈和外界的诱惑,潘金莲还是整天足不出户,与武大郎过着安生的日子。

武松的出现唤醒了潘金莲沉睡了心灵,使她强烈地感受到了自己命运了极大不幸,从而使她不断地审视自己的婚姻家庭生活,并只能以自己的方式来寻求改变。潘金莲看了武松这表人物,自心里寻思道:“武松与他嫡亲一母兄弟,他生得这般长大。我嫁得这等一个,也不枉了为人一世!”这以后,潘金莲对武松嘘寒问暖,操持饮食,无微不至地伺候以至多次武松,虽然遭到了武松的拒绝,但被唤醒了的心灵再也未能就此甘心。后来武松因公事到东京数月,王婆贪贿说风情,从中牵线搭桥,引出了一段风流事。潘金莲的越轨行为本不至于丧了武大郎的命,但武大郎和郓歌,致使武大被西门庆一脚踢伤,在武大郎养病期间,王婆出了最坏的主意,在王婆和西门庆的操纵下,潘金莲一不做二不休毒杀了亲夫武大郎。

我们可以看到,潘金莲最初还是有追求的,而张大户的垂涎和报复,所嫁非人的不幸婚姻,心灵的觉醒和欲望的膨胀,外人的挑唆和威逼,终使她一步步走向了深渊。尽管武大郎说潘金莲“颇识些礼数”,但是一个使女出身的人,大概也不识几个字,没有什么见识的,本能压倒了理智,所以潘金莲最终还是走向了堕落,走向了自我毁灭。潘金莲的毁灭是美的毁灭,是古代女性以自己的方式抗争命运,反抗男权社会的一次挫败,客观上是对罪恶的封建社会吃人本质的一次在暴露,是一个令人痛心的悲剧。(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欧阳健.水浒新议[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3.

[2]侯忠义、鲁玉川.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

水浒传作者介绍范文第2篇

一、赛译《水浒传》的生态视角生态翻译,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翻译理论和研究方法,它受启发于在当今社会大兴其道的生态文明理论,主张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关注翻译活动过程的每一环节之间的联系。生态翻译学理论认为, 翻译生态环境是“原文、源语和译语所构成的世界,即语言、交际、文化、社会,以及作者、读者、委托者等互联互动的整体。”[1]译者是翻译过程中一切“矛盾”的总和。翻译就是译者受翻译生态环境中各种因素影响与制约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译者不断的进行适应与选择。以生态学视角审视翻译过程,译者的重要作用表现在其与翻译生态环境的关系问题上。译者为何选择这一文本进行翻译、采用什么样的翻译策略、翻译风格如何、翻译目的是什么等等一系列问题的答案都隐藏在译者所处的翻译生态环境中以及译者如何适应这一环境。从生态学视域研究并解读赛珍珠的《水浒传》英译活动,不仅可以对译者的翻译活动作出全新的剖析,而且为这一理论的解释力与可行性提供有力的佐证。

二、赛珍珠的双文化身份

1892年赛珍珠出生在美国弗吉尼亚州, 4个月后,随传教士父母赛兆祥和卡洛琳来到中国。赛珍珠一生中的前40年, 除了回美国上大学四年和读硕士学位外, 基本上在中国度过。她从小和中国孩子一起玩耍、吃饭,有着和中国人一样的饮食习惯, 甚至先学会中文后学会英文。她不止一次表示, 中文就是她的母语。在一位孔姓教书先生的指导下, 她学习了大量中国古代经典著作, 自己还偷偷阅读许多中国小说, 深受中国文化的熏陶。可以说, 赛珍珠与中国人感情息息相通, 在与中国朋友一起看戏时, 她甚至情不自禁地为中国人大举歼灭红毛鬼子而感到欢欣鼓舞。近40年的中国生活经历, 使赛珍珠形成了中国式的思维方式,在文化心理上倾向于将自己看作一个中国人。 正如她在一次演讲中所说, “我生为美国人, 从我的选择和信仰上看, 我是基督教; 但是从我在一个国家生活的长短, 从我的同情心和感情考虑, 我是中国人。”[2]因此,赛珍珠的生活经历使她获得中西双重文化背景, 具有双重文化身份。也正是东西方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构成了译者英译《水浒传》的翻译生态环境,两种文化深植译者骨髓,始终影响并制约着译者的选择与适应。

·文化艺术李新张宏:赛珍珠英译《水浒传》评析三、赛译《水浒传》的目的与风格

《水浒传》是中国元末明初时代的一部百科全书,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中国古代文化,其中包含中国社会、历史、政治制度、风俗习惯、礼仪和语言文化为一体的翻译生态环境。具有双重文化身份的赛珍珠生于美国,长在中国,精通汉语并痴迷于《水浒传》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语言风格。赛珍珠在中国的生活经历,双语言、双文化身份以及对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研究,使其完全具备英译这一中国古典文学巨著的能力;此外,该作品的政治内容对她的吸引力则更大。她十分清楚,中国历史上的起义人士不管属于哪一种人,也不论他们持有什么信仰,无一不喜欢《水浒传》,毛泽东就是其中之一。翻译之初,当时南京出售着《水浒传》的好几个版本,有的只有七十回,有的长达一百二十回。赛珍珠选择的是七十回本的《水浒传》,她认为这个版本最好,因为较长的版本结尾大多是好汉们被朝廷招安,而七十回本则自始至终贯穿着与官府反抗到底的思想。因此,译者对《水浒传》这一文本的选择既是原文本对译者素质和能力的适应与选择,也是赛珍珠对原文本所构建的翻译生态环境适应和选择的结果。从赛珍珠的翻译目的来看,她希望将一个真实的中国介绍给西方,改变西方人心目中被扭曲和丑化的中国人形象。

译者的翻译目的决定其采用的翻译策略。据赛珍珠本人介绍,她说,“我尽可能做到直译……保留原作的内容及写作风格,甚至对那些即使在原文读者看来也较为平淡的部分也未作任何改动……原文中的那些打油诗也照译成英文的打油诗。”[3]因此,她几乎是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原著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结构,保罗·多伊尔著的《赛珍珠》评传中引用了评论家菲利斯·本特利对赛氏写作风格的评述:“她追求的效果是,将中文变成对我们具有相同意义的语言。(她的文体)庄严、恬静,使用透着尊贵的《圣经》体语言。赛珍珠甚至无需提高嗓门,亦能表达出最深沉和最轻松的感情。”[4]

结语

作为英译《水浒传》的第一人,赛珍珠无疑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无视译本产生的特定翻译生态环境,就将其当作翻译技巧的反面例证大加鞭挞,则有失公允。只有立足于一定的社会历史时期,从译者的生活经历、教育背景、宗教信仰等方面出发,才能系统而全面的深入研究译者的翻译实践活动。对赛珍珠英译《水浒传》的生态解读,有助于我们克服对文学翻译的片面认识,不再局限于语言层面上的咬文嚼字,还原译者从事翻译活动的生态环境,可以帮助我们深入探究每位译者选择不同翻译策略的背后原因,进而对译者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参考文献:

水浒传作者介绍范文第3篇

如今,对这两篇课文的教学出现了一些应该引起注意的变化,审视这种变化并思考其前因后果,或许能使我们对于语文教学的本质得出一些新的认识,同时结合对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我们的语文教学观念就能进一步更新。

南州六月荔枝丹写于1979年,时值改革开放之初。当时荔枝还是稀罕的物品,没有见识过的读者不在少数,因此作者不厌其详地介绍荔枝的外观、形状、大小以及口味之类,一方面唯恐读者不明白,另一方面也是让读者在无福品尝的情况下过过眼瘾,在心里留下回味和渴望。作者也说:“日啖三百颗,究竟能有几人呢?”记得当年市场上初次出现荔枝的时候,有人曾不顾几十元一斤的高价,买上一些解馋。于是,对于荔生态情况的介绍自然成了教学的重点,而且还是不小的难点。没见过荔枝,完全要通过文字的阅读来想象出它究竟是什么样子,真是不容易!至于“龟裂片”、“片峰”、“果肩”、“膜如紫绡”之类术语和比喻,更是说不清道不明了。这篇课文中还附有一幅插图,十分详尽地注明了果梗、果蒂、果皮、果顶之类,大概编者也认为这是很大的难点。唯其因为难,才有了较高的教学价值,那些成功的教学经验,不就是引导学生突破难点的方法吗?

然而情况是不断变化的,即如今年,春寒尚未褪尽,鲜红的荔枝已摆满大街小巷的水果摊头,价钱也便宜的令人咋舌。在鲜灵灵的实物面前,课文中那些绘声绘色的比喻、严密周到的解说包括那幅精心绘制的插图顿时黯然失色。那些煞费苦心、各具匠心的教学经验随着“难点”不再成其为难而失去了原有的价值。

茅盾的《谈〈水浒〉的人物结构》,情况正好与此相反。这篇文章的重点是对《水浒传》的人物和结构进行分析和评价,虽说评价分析人物和结构并不能完全脱离情节,但在本文中对涉及到的情节采用的是大跨度的跳跃式叙述。这在当时并不会成为问题。因为在五六十年代,大凡读过点书的人,一般对水浒都很熟悉,可以用一名名言:“开谈不说水浒传,纵读诗书也枉然。”当年中学校园中的“三国迷、”“水浒迷”、“红楼迷”比比皆是。然而在今天,在校的职中学生,认真读过“四大名著”的恐怕寥寥无几,更不要说达到迷的程度。因为课文中那种大跨度的跳跃式叙述,就使他们产生了云里雾里的感觉,要在这种状态下让他们理解茅盾先生的《水浒》人物和结构分析评价,就是十分困难的事了。

上述两个例子给我们的启示是:必须十分重视学生的“学习视野”和“视野拓展”的问题。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不同学生其原有的学习视野”和“视野”的“拓展”都会产生一定变化,我们进行教学的目标和方法都应该随之有所变化。即如前一个例子,对过去的学生来说,其原有的“学习视野”与新的学习对象之间有很大的距离,因此“视野”的“拓展”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教师必须想方设法甚至苦心孤诣地设计、搭建“梯子”和“桥梁”,帮助学生走过这个艰难的过程。而对现在的学生来说,这个过程几乎不存在了,“学习视野”的拓展就应该寻找新的方向。后一个例子则相反,过去的学生原有的“学习视野”在今天的学生这里却不存在了,学生从原有的“学习视野”到学习对象之间的距离大大增加了,或者说 ,“视野”的“拓展”由一个过程变成两个过程,教学的难度明显加大了。

水浒传作者介绍范文第4篇

中国及全世界的华人中可谓家喻户晓,《《水浒传》一部流传甚广的通俗小说。书中讲述了宋徽宗时皇帝昏庸、奸臣当道、官府腐败、贪官污吏陷害忠良,弄得民不聊生,许多正直善良的人被逼为草寇,一百零八条好汉聚义梁山泊上打着“替天行道”之旗号,不随意伤害客商,不随意扰民,只对付贪赃枉法、无恶不作的官僚、土豪大户。所描绘的人物个个身怀神技,各有所长,有文有武,如马上使箭、潜水行走、腾跳自如、腾云驾雾、日行八百里等。有人戏称“水浒”英文名字是105个男人和3个女人的故事》也可谓贴切。水浒”就是一部写人的巨著!

还有鲁智深大闹桃花村、武松在景阳岗打虎…宋江的忠义双全、吴用的足智多谋、林冲的艺高胆大雪夜上梁山、李逵的卤莽急躁。

一身鲁莽庄稼汉和无业游名的习气,说说天真烂漫的李逵。动不动就发火,总是一说二骂三打架”结果不是吃亏”就是后悔”但却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大丈夫气概,为兄弟两肋插刀的仗义。

曾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再讲林冲。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一直安分守已,循规蹈矩,但由于高太尉义子高衙内看上了娘子,且念念不忘,后和高太尉共同谋合计策,要置林冲于死地。亏得鲁智深出手相救,才得以保全性命。万般无奈,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被迫逼上梁山,上层人物被迫的典型人物。

个侠义之士,又如武松。曾赤手空拳打死一大虎。但由于他兄长被嫂子和西门庆联合起来杀死,心中恼怒,于是杀死了西门庆,开始他反抗道路的第一步。接着他醉打蒋门神,大闹飞去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一步步被逼上梁山,下层人物中最富有血性的传奇人物。

最突出地表现在英雄人物的塑造上。《《水浒传》中,《《水浒传》艺术成就。至少出现了一二十个个性鲜明的典型形象,这些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人物塑造方面,最大特点是作者善于把人物置身于真实的历史环境中,扣紧人物的身份、经历和遭遇来刻画他性格。这部著作共塑造了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汉的形象,每一位好汉都拥有自己的浑名,比如吴用的浑名是智多星。对于一个人物很感兴趣,就是天巧星—浪子燕青。

梁山十名步军头领中排第六位。燕青是卢俊义的管家,燕青排梁山三十六名天罡星最后一位。从小死了父母,被卢俊义收养,吹箫唱曲样样能行,又射一手好箭,有百步穿杨之功,人称“浪子燕青”出场可谓姗姗来迟,第六十一回才现身,似乎是有意的安排。《《水浒传》后六十回实际上只塑造了一个人物,就是燕青。

出场词沁园春一首如此介绍燕青:唇若涂朱,施耐庵对这个人物似乎十分钟爱。睛如点漆,面似堆琼。有出人英武,凌云志气,资禀聪明。这首词夸燕青无非三层意思:其一,英俊潇洒;其二,武功高强;其三,多才多艺。

很有技术含量。燕青的功夫并不适合疆场作战,燕青的武功有两个特点:很个性化。只适合一对一的单挑。看家本领是一种类似现在柔道、空手道之类的摔打功夫。自幼跟卢员外学得这身本领,江湖上不曾逢着对手”黑旋风李逵在梁山上天不怕地不怕,翻了脸宋江也敢骂,唯独怕燕青。李逵若不随他燕青小厮扑,手到一交。李逵多次与他手脚,以次怕他只得随顺。擎天柱任原身长一丈,貌若金刚,有千百斤力气,泰安摆擂两年未遇对手,结果被燕青“头在下,脚在上,直撺下献台来”不带兵器的单打独斗,燕青只怕会打遍天下无敌手。

只用三枝短箭,燕青还有一手绝活:拿着一张川弩。百步穿杨,箭到物落。林子里救卢俊义,一箭一个,结束了董超、薛霸的性命。后来学弓,向空中射雁,箭箭不空,须臾之间,射下十几只鸿雁。这功夫,梁山好汉中也只有小李广花荣堪比。

武夫多,梁山泊里。粗人多。燕青却是个雅人,吹拉弹唱,样样精通。扮个山东货郎,一手拈串鼓,一手打板,唱出货郎太平歌,与山东人不差分毫来去”

但通过对各阶层人物及他之间的关系的描绘,全书几乎没有什么具体的社会环境的介绍。一幅北宋社会生活的图景便非常逼真、清晰地呈现在面前,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以及受压迫人民“撞破天罗归水浒,掀开地网上梁山”愿望。通过这108位有血有肉的人物描写,见证了英雄背后的种种辛酸。可谓英雄背后一定有鲜为人知的故事。

水浒传读后感二

《《水浒传》让人过目不忘的就是英雄们忠孝义”使我强烈地感受到古代英雄豪迈的气概和性格。一本值得一看的文学名著。

就必定有他发光出彩之处。之前虽然囫囵吞枣的看过一点点,《《水浒传》中国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成篇小说。《《水浒传》既然是四大名著之一。但完全不知其所云。这个假期我再次随各位梁山泊的英雄深刻的体会了一番他忠孝义”

性格鲜明。例如:花和尚”鲁智深,《《水浒传》里的人物都刻画得十分传神。得知郑屠欺负金翠莲父女,主动向金氏父女赠送银两,帮助他逃跑,故意激怒郑屠,三两拳就打死了恶霸郑屠。这一系列的作为都充分的期限了一个粗中有细,性格暴躁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真汉子。

事态的变化常常让人意想不到认真品读《《水浒传》才能感受到梁山好汉的忠孝义”《《水浒传》故事情节曲折有趣。

便回家背老母,孝:梁山英雄身上不缺乏对父母的孝。李逵思母心切。没想到母亲却被老虎给吃了李逵怒杀四虎。这是危险呀,对母亲的孝给了力量。还有当武松得知武大郎是被潘金莲毒害的为了替哥哥报仇,于是就割下潘金莲的狗头,掏出其五脏六腑;杀了西门庆;获罪被流放孟州,也在所不惜。

李逵几次想起兵造反,忠:有对国家社会忠心。宋江宁愿死也不愿意让李逵造反。都被他阻止了宁可朝廷负他忠心不负朝廷。这是忠”还有林冲的妻子被高俅的儿子欺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

水浒传作者介绍范文第5篇

能做到“义”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水浒传读后感精选摘选,方便大家学习

水浒传读后感精选摘选1《水浒传》是四大古典文学名着的其中之一,作者是明代小说家施耐庵。作者以精湛的笔法描写了北宋年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梁山好汉反抗朝廷的故事,塑造了许多有血有肉的形象,如宋江、林冲、李逵等。而这几个人物的悲剧结局也为本书营造了一种悲剧氛围,使读者深陷其中,回味无穷。在此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人物的描写。

如反面人物高俅,他是社会混乱与统治者的典型代表,一个我们现在所说的黑社会代表。仅高俅发迹一事,深刻的揭露了北宋年间的社会混乱与统治者的昏庸无能。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奸臣当道,忠义之士遭到残害,王进就是忠贞耿直之士代表,但却被谋杀。

还有一个反面人物镇关西,他是为富不仁当时恶势力的一个缩影,他强取豪夺,欺压金氏父女为代表的穷苦百姓,最后,他被鲁达所杀,这样的结局表达了作者惩恶扬善的美好心愿。我憎恨他们。

我更喜欢鲁智深,虽然他貌不惊人,但他身体里有万千力气,他形象高大威猛,他仗义豪爽,让读者甚至书中的无赖们也深深地敬佩他。

“成也宋江,败也宋江”,当然看这本书,最重要的人物就是宋江了。他最早是小吏,他的理想是为官报国,宋江有着江湖好汉的侠义精神,他乐于助人,结识了不少英雄好汉,故有“及时雨”之名,在晁盖等人智取生辰钢事发之后,他出于义气,便背叛了朝廷。当然,朝廷是不会再接纳一个反贼草寇为伍的人。所以他不得已地上了梁山。但是宋江是个忠义之人,摆脱不了“忠义”的束缚,到朝廷重新招安那天,他再一次为朝廷效命。直到临终,还为了保住“忠义”之名,还把李逵一并带走。梁山泊的兴盛和威名可以说都是在宋江的领导下实现的,所以说,“成也宋江”;梁山泊的解体与悲剧也同样跟宋江分不开,所以说,“败也宋江”。应该说宋江是一个性格矛盾或者说有着激烈思想冲突的悲剧人物。

这就是我对水浒传里许多人物中感想最深的几位,当然还有许多值得一提的英雄人物(如林冲,李逵等)和他们对梁山所作出的许多贡献,在此,不再细细介绍,但我觉得,水浒传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我推荐给大家。

水浒传读后感精选摘选2因为我很喜欢武侠打斗一类的书,在电视上看了几集水浒传,感觉很有意思,就买了一本水浒传看了起来。

在还没开始看的时候,听别人说过水浒传,在一百零八将中,最让我佩服的是宋江,因为他不仅是老大,而且为人仗义,在兄弟们需要他的时候,总能及时赶到,并且心地善良,不管他认不认识的人,只要有困难,他都会出手帮忙。

在读完水浒传之后,我感到很痛惜,因为宋江总想招安,虽然他是想让兄弟们生活的更好,远离和官府打打杀杀,并且可以精忠报国,但是皇上却是在利用宋江他们,并不相信他们,让宋江一行人去把各地区的农民起义全部消灭,在这个过程中,梁山好汉死的死,伤的伤,燕青和武松不愿再过这样的生活,离开了剩余的兄弟们。最后原来的一百零八个人中,只有二十七个人存活,回到了皇宫。

读完以后,我对宋江的喜欢从此破灭,如果他一心不想着招安,而是和其他的起义军一起起义,那结局还会是这么的凄惨吗?不会。让我对宋江好感全无的主要原因是,他用毒酒把对自己最忠心,最热爱的弟弟给毒死了,虽然他这样是为了怕他弟弟在自己被陷害死以后为他报仇而名誉受损,但也不能应此毒死他弟弟。所以,宋江的行为让我对他好感全无。

水浒传读后感精选摘选3《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凝聚着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举世闻名。我们按老师的要求在暑假中读了这本书,饱览了中国古代各位梁山好汉的英雄事迹,了解了“一百零八将”是如何相遇,如何结拜的全过程。我敬佩他们的为人;敬佩他们的武功;敬佩他们的英雄气概。

读了《水浒传》后,最大的感受就是书中的英雄们的豪情壮义,仗义疏财。先说智取生辰纲的七条好汉。智取生辰纲,是梁山好汉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的发端。这一段好汉壮举,轰动了水浒世界里的江湖。但是晁盖一伙,做下这桩弥天大案,背后的真实动机又是什么?是为了劫富济贫?还是说为了准备农民革命?其实在《水浒传》中,像这样的故事不知还有多少个呢!鲁智深又是如何从一个提辖变成一个“善良”的大和尚呢?俗话说不在高,有仙则名。五台山是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五台山的和尚当然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得的,何况象鲁达这样有命案在身凶犯然而作者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故事江浙更笨不可能的事情串联到了一起的。同时我对宋江这个人物还有一些偏见,当梁山泊英雄排定座次,宋江坐稳了法定的第一把交椅后,他的行为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前身先士卒的宋江不见了,自那以"一向不曾下山","每日肉山酒海,大吹大擂,与弟兄们打团儿吃酒。"而且他下山的第一件事竟是去东京赏灯,任凭"众人苦谏不住,他坚执要行。"拿着弟兄们出生入死换来的血汗钱供自己肆意挥霍。看完了灯会之后他还去逛妓院,为了会一会名妓李师师,光见面礼便花了黄金一百两。为了不使自己的所作所为引起弟兄们的不满,他早就想好了一个绝妙的理由:这一切都是为了山寨的前途着想,为了让大家将来有个好的归宿。说到底,他的旅游都是为了工作的需要。为了山寨宋江真可谓是"奋不顾身"。

这就是我读完这一本书的一些观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撒。!然而不管怎么说,这部小说还是一部不朽的文学名著,它描绘了一幅真实的革命的画面为我们展现了那个时期的人民神火的画面,是一部值得阅读的好书。

水浒传读后感精选摘选4我利用暑假的时间看完了《水浒传》这本书,我读第一遍时,并没有什么很深的感受,可当我再把那些我记忆犹新的点睛之笔细细品读后,我才真真切切感受到作者那个时代的环境,与作者刻画的鲜明的人物性格。读完全书,忠、义二字在我脑海里反反复复,让我久久不能平息自己的心情。。

《水浒传》讲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个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忠,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义,则包括了两个方面:一百零八个好汉为兄弟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这是义;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是义。

要无愧于“义”字,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要有一命换一命的决心。能做到“义”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义”字,为了真理就可以奋不顾身。他们早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他们只是为了兄弟们。宋江每次带兵下山,所过州县,秋毫无犯。因此,老百姓们也都不会反。

水浒传读后感精选摘选5《水浒传》以它杰出的艺术描段,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过程的一些本质方面。《水浒传》的社会意义首先在于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

作品开头写了一个一向被人厌弃的破落户子弟高俅,靠踢球被端王看中,后来这位端王作了皇帝(徽宗),高俅一直被提拔到殿帅府太尉,而这位皇帝也不过是个专会串瓦走舍的浮浪纨绔儿。他的亲信大臣还有蔡京、童贯和杨戬等,他们构成了一个最高统治集团,蔡、高等人以他们的亲属门客为党羽心腹,如梁世杰、蔡九知府、慕容知府、高廉、贺太守之流,在他们的下面,则是一些贪官污吏、土豪恶霸,从上到下,狼狈为奸,残害忠良,欺压良善,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形成了一个统治网。《水浒传》在揭露这些贪官污吏、土豪恶霸如何欺压人民的罪行时,首先叙述了高俅迫害王进的故事,因为王进的父亲早年比武时,一棒打翻了高俅,高俅任殿帅府太尉后,到任的第一天就官报私仇,无端责罚王进,害得王进连夜奉母逃走。

作者还写了高俅为了让儿子霸占林冲的妻子,千方百计谋害林冲。高俅作为那个统治集团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他身上体现了凶残、阴险的权特点,也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丑恶和腐朽的本质。

相关期刊更多

水浒争鸣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水浒学会;湖北省水浒研究会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南省国家税务局

湖南水利水电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南省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