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水浒传内容简介

水浒传内容简介

水浒传内容简介

水浒传内容简介范文第1篇

关键词:《水浒传》;人物形象;白描;缺陷

《水浒传》的艺术特点博大精深,金圣叹曾说“《水浒传》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茅盾先生说:“善于从阶级意识去描写人物的立身行事,是《水浒传》人物的一个最大特点。”“《水浒传》人物描写的又一特点便是关于一切人物的一切都是由人物本身的行动去说明,作者绝不下按语。”大师们从总体上对《水浒传》做了高屋建瓴的评价,笔者则试图从细节角度浅谈《水浒传》里的人物描写的艺术及其缺陷。

一、白描之中传神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中给我感受最深的是其中的描写艺术。王国维说:“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装束之态。”指的就是语言的情致韵味与对象的内在精神的一致,这就是中国文学语言白描传神的传统。鲁迅对施耐庵的语言技巧就多赞誉之辞,他曾有过精辟的阐述,其要点是:“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意思。……所以我力避行文的唠叨,只要觉得够将意思传给别人了,就宁可什么陪衬拖带也没有……‘白描’却并没有秘诀……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不生造除自己之外,谁也不懂的形容词之类。”鲁迅小说的隽永、传神的语言之中,包含了中国古典小说语言艺术的继承与发展。金圣叹评点《水浒传》,也很注意语言白描传神的佳处。虽然胡适认为:金圣叹是位有超凡眼光的大怪杰,但因受当时“选家”风气影响,而将一部《水浒传》凌迟碎砍得不成样子。但以下还是要对应着金圣叹的批语简要谈一下其中的语言描写特色。

例如,写环境、气氛,施耐庵很少作冗长的铺叙,而没有使读者的审美注意淹没在烦琐的细枝末节里;施耐庵精心提炼富有表现力的词句予以凸显,确实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在前文所提及的第二十五回里,写潘金莲毒死武大后,武松出差回县,径投紫石街哥哥家。“两边众邻舍看见武松回了,都吃一惊。”它为武松将要采取的复仇行动暗示了骤然紧张起来的情势,而这种情势又含蓄在四邻的心理感受中。金圣叹对这种饶有感染力的气氛渲染非常欣赏:“一笔未落,只写一句邻居看见,却早已阴风四射,飒飒怕人。”

人物肖像和行动描写,也多类似之处,简洁明快。李逵出场,作品只是一笔勾勒:“(戴宗)引着一个黑凛凛大汉上楼来。”于此,金圣叹批道:“‘黑凛凛’三字,不惟画出李逵形状,兼画出李逵顾盼,李逵性格,李逵心地来。”五地下二回,写戴宗、李逵取公孙胜,约定路上只能吃素。到了客店,李逵搬来素饭菜汤,自己却装出不想用餐,躲到后面,另“讨两角酒,一盘牛肉,立着在那里乱吃。”金圣叹批道:“妙处乃在‘乱吃’字与‘立着’字,活写出铁牛饥肠馋吻又心慌智乱也。”

上述例子,均以白描手法,达到传神的效果。作家并不卖弄炫耀辞藻的华美,他讲究的是质朴的语言贴切地表达出特定对象的内在精神。

二、不隔之中含蓄

《水浒传》的炼字,看起来似乎平淡,而放在整个语言环境中,却是最为合适、不可更易的。它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能使对象蕴含的精神、情致、韵味一下鲜明生动起来。在一些描写艺术的参考资料中提及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曾提出“隔”与“不隔”的美学见解。所谓“隔”,就是语言与对象之间的距离,对于读者的审美鉴赏,语言媒介成了贪图对象内在灾害美的障碍,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而只有“不隔”才能克服这种心理距离,通过语言媒介,激活读者遐想无穷的审美想象。语言的审美容量,往往得之于含蓄的暗示,“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的无言之美。正是在这个审美追求上,有人说《水浒传》的艺术是“不知有所谓语言文字也。”它发挥了中国古典美学“得意在忘象,象在忘言”的思想,触及了内容与形式的艺术辩证法的真谛:小说语言不应该突出自己,这样的结果往往是喧宾夺主,以辞害意,而应该否定自己的种种文辞华美;只有在一定的程度上否定文辞,才能实现突出人物形象,表现出作者鲜明的思想倾向;既是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真切。

总之,《水浒传》叙述描写语言的佳胜处,全在白描的“不隔”与含蓄。有人把这种描写的艺术比较罗丹的雕塑,罗丹说:

真正好的素描,好的文体,那些我们想不到去赞美的素描与文体,因为我们完全为它们所表达的内容所吸引。艺术上最大的困难和最高的境地,却是要自然地、朴素地描绘和写作。你看一幅画,你读一页书,你没有注意他的素描、色彩、文体,但是你心里常常感动,你不必担心弄错了,素描、色彩、文体,一定是很完美的。

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但究竟如何“有文”?王夫之说:“含情而能达,会景而生心,体物而得神,则有灵通之句,参化工之妙。”我想《水浒传》中的灵通之句就是一个典范。

三、精心打造“义气”

水浒传内容简介范文第2篇

美国作家赛珍珠赛珍珠,本名珀尔・布克(Pearl Sydenstricker Buck),是第一个因描写中国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西方作家,也是将《水浒传》推向世界的第一人。她曾被尼克松总统誉为“沟通中西方文化的人桥”。1927至1932年,赛珍珠用整整四年时间翻译《水浒传》(七十回本)全文,这是最早的英语全译本。该译本于 1933年在美国纽约和英国伦敦同时出版,改书名为《四海之内皆兄弟》 (All M en Are Brothers),在欧美风靡一时。然而,不幸的是,虽然赛译本在西方享有盛誉,在中国未引起国内学术界的重视,甚至一度屡遭批判。自上世纪90年代起,中外学者开始呼吁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赛珍珠的贡献和价值。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角度出发探究赛译《水浒传》,以期说明任一译本都是其所处生态环境的产物,只有立足于译本产生的生态环境,才能对译者与译本做出客观、公允的评价。

一、赛译《水浒传》的生态视角生态翻译,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翻译理论和研究方法,它受启发于在当今社会大兴其道的生态文明理论,主张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关注翻译活动过程的每一环节之间的联系。生态翻译学理论认为, 翻译生态环境是“原文、源语和译语所构成的世界,即语言、交际、文化、社会,以及作者、读者、委托者等互联互动的整体。”[1]译者是翻译过程中一切“矛盾”的总和。翻译就是译者受翻译生态环境中各种因素影响与制约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译者不断的进行适应与选择。以生态学视角审视翻译过程,译者的重要作用表现在其与翻译生态环境的关系问题上。译者为何选择这一文本进行翻译、采用什么样的翻译策略、翻译风格如何、翻译目的是什么等等一系列问题的答案都隐藏在译者所处的翻译生态环境中以及译者如何适应这一环境。从生态学视域研究并解读赛珍珠的《水浒传》英译活动,不仅可以对译者的翻译活动作出全新的剖析,而且为这一理论的解释力与可行性提供有力的佐证。

二、赛珍珠的双文化身份

1892年赛珍珠出生在美国弗吉尼亚州, 4个月后,随传教士父母赛兆祥和卡洛琳来到中国。赛珍珠一生中的前40年, 除了回美国上大学四年和读硕士学位外, 基本上在中国度过。她从小和中国孩子一起玩耍、吃饭,有着和中国人一样的饮食习惯, 甚至先学会中文后学会英文。她不止一次表示, 中文就是她的母语。在一位孔姓教书先生的指导下, 她学习了大量中国古代经典著作, 自己还偷偷阅读许多中国小说, 深受中国文化的熏陶。可以说, 赛珍珠与中国人感情息息相通, 在与中国朋友一起看戏时, 她甚至情不自禁地为中国人大举歼灭红毛鬼子而感到欢欣鼓舞。近40年的中国生活经历, 使赛珍珠形成了中国式的思维方式,在文化心理上倾向于将自己看作一个中国人。 正如她在一次演讲中所说, “我生为美国人, 从我的选择和信仰上看, 我是基督教; 但是从我在一个国家生活的长短, 从我的同情心和感情考虑, 我是中国人。”[2]因此,赛珍珠的生活经历使她获得中西双重文化背景, 具有双重文化身份。也正是东西方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构成了译者英译《水浒传》的翻译生态环境,两种文化深植译者骨髓,始终影响并制约着译者的选择与适应。

・文化艺术李新张宏:赛珍珠英译《水浒传》评析三、赛译《水浒传》的目的与风格

《水浒传》是中国元末明初时代的一部百科全书,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中国古代文化,其中包含中国社会、历史、政治制度、风俗习惯、礼仪和语言文化为一体的翻译生态环境。具有双重文化身份的赛珍珠生于美国,长在中国,精通汉语并痴迷于《水浒传》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语言风格。赛珍珠在中国的生活经历,双语言、双文化身份以及对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研究,使其完全具备英译这一中国古典文学巨著的能力;此外,该作品的政治内容对她的吸引力则更大。她十分清楚,中国历史上的起义人士不管属于哪一种人,也不论他们持有什么信仰,无一不喜欢《水浒传》,就是其中之一。翻译之初,当时南京出售着《水浒传》的好几个版本,有的只有七十回,有的长达一百二十回。赛珍珠选择的是七十回本的《水浒传》,她认为这个版本最好,因为较长的版本结尾大多是好汉们被朝廷招安,而七十回本则自始至终贯穿着与官府反抗到底的思想。因此,译者对《水浒传》这一文本的选择既是原文本对译者素质和能力的适应与选择,也是赛珍珠对原文本所构建的翻译生态环境适应和选择的结果。从赛珍珠的翻译目的来看,她希望将一个真实的中国介绍给西方,改变西方人心目中被扭曲和丑化的中国人形象。

译者的翻译目的决定其采用的翻译策略。据赛珍珠本人介绍,她说,“我尽可能做到直译……保留原作的内容及写作风格,甚至对那些即使在原文读者看来也较为平淡的部分也未作任何改动……原文中的那些打油诗也照译成英文的打油诗。”[3]因此,她几乎是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原著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结构,保罗・多伊尔著的《赛珍珠》评传中引用了评论家菲利斯・本特利对赛氏写作风格的评述:“她追求的效果是,将中文变成对我们具有相同意义的语言。(她的文体)庄严、恬静,使用透着尊贵的《圣经》体语言。赛珍珠甚至无需提高嗓门,亦能表达出最深沉和最轻松的感情。”[4]

结语

作为英译《水浒传》的第一人,赛珍珠无疑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无视译本产生的特定翻译生态环境,就将其当作翻译技巧的反面例证大加鞭挞,则有失公允。只有立足于一定的社会历史时期,从译者的生活经历、教育背景、等方面出发,才能系统而全面的深入研究译者的翻译实践活动。对赛珍珠英译《水浒传》的生态解读,有助于我们克服对文学翻译的片面认识,不再局限于语言层面上的咬文嚼字,还原译者从事翻译活动的生态环境,可以帮助我们深入探究每位译者选择不同翻译策略的背后原因,进而对译者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参考文献:

[1]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J].中国翻译,2011(2):5-9.

水浒传内容简介范文第3篇

摘 要:从《水浒传》到《金瓶梅》,潘金莲的形象存在着如下的改写:出身来历的改写、与武松关系的改写、与西门庆关系的改写、作者评论的改写。《金瓶梅》作者进行以上这些改写的主要原因是:《水浒传》中潘金莲形象的前后不一致和形象的类型化,两部小说作者女性观的改变和作者所处时代背景的变化。潘金莲形象的改写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金瓶梅》虽是由《水浒传》中“武松杀嫂”这段故事衍化而来的,但《金瓶梅》中武松、西门庆、潘金莲,与《水浒传》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写。目前学界对于两书中武松与西门庆形象的比较研究较多,而对于潘金莲,人们大多将这两部作品中的形象以“放荡的淫妇”简而括之。但我们如果细细探究就会发现,《水浒传》与《金瓶梅》中的潘金莲,即使在《金瓶梅》前九回中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目前学界关于两书中金莲形象的比较研究还十分匮乏,本文以《水浒传》①与绣像本《金瓶梅》②为底本,对潘金莲形象从《水浒传》到《金瓶梅》的衍变进行一定的探讨,并分析造成此种衍变的具体原因及其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剔除潘金莲在《金瓶梅》中进入西门庆家以后的“家庭生活”场景,比较金莲在《金瓶梅》与《水浒传》中共同的生活片段,我们认为,《金瓶梅》作者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对金莲进行了改写:

(一)潘金莲出身来历的改写。《水浒传》写金莲的出身是大户人家使女:“因为那个大户要缠她,年方二十余岁,颇有些颜色。这女使只是去告诉主人婆,意下不肯依从,那个大户以此记恨于心,却倒贴些房奁,不要武大一文钱,白白地嫁于他。”这段文字非常简洁,甚至没有提到金莲的父母和大户的姓名。《金瓶梅》关于金莲的出身来历则详尽许多。首先是家庭背景的交代:“南门外潘裁的女儿,排行六姐”;其次是名字来源的说明:“缠得一双好小脚儿,所以就叫金莲”;再次是个性和外貌的描写:“他本性机变伶俐,不过十二三,就会描眉画眼,傅粉施朱,品竹弹丝,女工指针,知书识字。梳一个缠髻儿,着一件扣身衫子,做张做致,乔模乔样”,“脸衬桃花,眉弯新月”;最后是嫁与武大原因的介绍:金莲先被母亲卖在王招宣府,十五岁时,王招宣死了,潘妈妈以三十两银子转卖给六旬以上的张大户,大户于金莲十八岁时收用了她,遭家主婆嫉妒,于是大户把金莲嫁给武大,且大户仍然与金莲私通。

(二)潘金莲与武松关系的改写。要谈论潘金莲与武松的关系不得不先提武大郎。众所周知,潘金莲之所以勾引武松一个主要原因是不满意武大郎。《水浒传》中对武大的外貌描写是:“身不满五尺,面目生得狰狞,头脑可笑”,但《水浒传》同时强调武大虽生得面貌丑陋,性格却好:“是个懦弱依本分的人。”《金瓶梅》对武大外貌的描写没有什么修改,但增加了一个情节,即张大户将金莲送给武大后,甚是看顾武大,私赠他银两,同时大户仍与金莲私通。绣像本写道:“武大虽一时撞见,原是他的行货,不敢声言”,这段改写武大品格比《水浒传》降低了不少。田晓菲在《秋水堂论金瓶梅》中评道:“绣像本‘原是他的行货’六字是神来之笔,否则武大何以不敢声言大户,却定要去捉西门庆、金莲的奸乎。”③

《水浒传》中有关潘金莲的一段情节,是由武松的行踪引出,主要意图是通过刻画金莲的放荡、无情凸现武松的疾恶如仇的英雄形象。但我们透过文本却发现,《水浒传》中的武松形象并不完全是“顶天立地噙齿带发男子汉”,他在一见到潘金莲时就“推金山,倒玉柱,纳头便拜”,热情得十分过火,庄重不足,难免有轻薄之嫌。同时,由武松眼中描写出的潘金莲充满了性欲。《金瓶梅》中对应这两处的描写分别改为:“武松施礼,倒身下拜”,“武松见那妇人十分妖娆,只把头来低着”。很明显,《金瓶梅》中的武松要比《水浒传》中的武松坦荡、正直一些,这也与后文武松断然拒绝金莲的勾引,以及“杀嫂”的行为相一致。

(三)潘金莲与西门庆关系的改写。《水浒传》对西门庆的介绍是:“阳谷县一个破落户财主,……从小也是一个奸诈的人,使得些好拳棒;近来暴发迹,专在县里管些公事,与人放刁把滥,说事过钱,排陷官吏。”绣像本不见了“破落户”三字,反说西门庆“生得状貌魁梧,性情潇洒”,“家中呼奴使婢,骡马成群,虽算不得十分富贵,却也是清河县中一个殷实的人家”,“学得些好拳棒,又会,双陆象棋,抹牌道字,无不通晓”。比较《水浒传》,我们发现绣像本中的西门庆的相貌、本事更加具体实在,人物形象也更加复杂和丰满。

《金瓶梅》中金莲与西门庆关系的改写不仅在于多了一段金莲成为西门庆妾的生活内容写照,而且在于金莲第一次在王婆屋中偷情表现的改变。绣像本中的金莲自从见到西门庆后,前后七次低头,又添了许多妩媚。在《水浒传》中,金莲第一次与西门庆饮酒就问“没了大娘子得几年了”,显得过于主动和热情;然而在《金瓶梅》中,她所有的说话都只是回答,没有一句主动,多半是在听王婆与西门庆对话。“金莲虽然后来变成一个十二分泼辣的妇人,但此时毕竟是第一次偷情,与西门庆只是第二次见面,西门庆又是一个十分主动、十分有经验的浪子。”④

(四)作者评论的改写。与《水浒传》相比,绣像本《金瓶梅》中的作者评论判断少了许多,作者更倾向于让人物自己的行动“说话”。且在保留的一些评论中,《金瓶梅》对事情的评论态度有时也会与《水浒传》截然不同。例如,对于武大与金莲的婚姻,《水浒传》作者没有丝毫的同情,《金瓶梅》作者则跳出来说道:

看官听说,但凡世上妇人,若自己有些颜色,禀性伶俐,配个好男子便罢了;若是武大这般,虽好杀也未免有几分嫌憎。自古佳人才子,相配着的少,买金偏撞不着卖金的!(真本《金瓶梅》)

从这段话中不难看出,作者客观上指出了男女相爱应是“情色相当”,对金莲的丈夫也承认是“有几分嫌憎”,这一观念自然比《水浒传》更客观、中肯。

《金瓶梅》作者之所以会对《水浒传》中的潘金莲进行改写,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除由于作者为了人物的创新需要而改变其原有的个性特征外,还存在以下这些具体的原因:

(一)《水浒传》中潘金莲形象的前后不统一。有关《水浒传》中金莲出身的介绍,徐朔芳认为“《水浒》写得极差,亏得在《金瓶梅》中得到补救”⑤,因为这个拒绝屈从于大户的贞烈姑娘形象和后文的“淫妇”形象完全脱节。与《水浒传》相比,金莲一上场就是一个生性“做张做致,乔模乔样”的“风流”形象,她既甘心被大户收用,又愿意婚后与大户私通。这无疑与后文中金莲挑逗武松、与西门庆偷情,乃至为偷情杀夫等情节相一致。因此,《金瓶梅》有关金莲身世的改写使得人物形象前后一致。

除身世介绍的不合理外,《水浒传》有关金莲“淫荡”的介绍也是突兀而不近情理的。小说在写了潘金莲拒绝大户的“贞烈”表现后,笔锋一转突然写她的“淫荡”:

这婆娘倒诸般好,为头的爱偷汉子。有诗为证:金莲容貌更堪题,笑蹙春山八字眉。若遇风流清子弟,等闲云雨便偷期。

从上文的描写中,我们可以发现金莲并没有具体的爱偷汉子的表现。她首先拒绝了大户的纠缠,其次嫁给了“‘三寸丁谷树皮”的武大郎。而清河县的浮浪子弟去武大家里媷恼,这并不是金莲的错。且武大的搬家并没有遭致金莲的反对,因此,我们甚至可以说《水浒传》里的金莲在遇到武松之前并没有任何出轨的举动。作者对她的“爱偷汉子”只用一首诗就加以粗暴地定性,这无疑是缺乏说服力的。因此,《水浒传》作者对金莲形象的刻画是武断而前后矛盾的。

绣像本《金瓶梅》中此段对金莲的描写并没有写她爱“偷汉子”,只说她嫁与“猥琐”的武大后嫌憎他,每日故意勾引浮浪子弟:

那妇人每日打发武大出门,只在帘子下嗑瓜子,一径把那一对小金莲故露出来,勾引浮浪子弟日逐在门前弹胡博词,撒谜语,叫唱:一块好肉,如何落在狗口里!

这段“勾引”的描写与上文中金莲生性“风流”是相一致的。但我们要注意的是,此种“风流”并不等同于“淫荡”、“好偷汉子”。因此,作者并不武断地给金莲扣一“好偷汉子”的帽子,这也与后文中写金莲同意搬家,并主动当掉自己的钗环供武大典房这一情节相一致。由此可见,《金瓶梅》中金莲的形象比《水浒传》中金莲的形象前后更一致,人物形象更符合生活的真实。

(二)《水浒传》中潘金莲形象的类型化。金莲在《水浒传》中没有完全脱离淫妇的类型化痕迹,其形象的塑造不能说是成功的。《金瓶梅》作者因此加以改写,使其书中的金莲性格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其淫荡、狠毒成为渐变的结果,是这个社会加在这个美貌女子身上的种种事故所导致的,而不是一登场就是个淫妇。

以金莲在王婆屋中第一次与西门庆偷情为例,当王婆在两人偷情后撞入门假装怒骂时,《水浒传》中写道:“那妇人扯住裙儿道:‘干娘饶恕则个。’”绣像本写:“那妇人慌的扯住他裙子,红着脸,低了头,只说得一声‘干娘饶恕’。”多了“慌”、“红着脸”、“低了头”,把一个初次偷情、尚觉羞耻的少妇形象具体真实地刻画出来,而不是《水浒传》中那个“久惯牢成”的淫妇。后来,王婆提条件,“休要失了大官人的意,早叫你早来,晚叫你晚来,我便罢休。若是一日不来,我便就对你武大说。”金莲又“羞得要不的,再说不出来”,被王婆催逼不过,才“藏转着头,低声道:‘来便是了。’”这与《水浒传》里,金莲不仅不慌不羞,而且一口答应、毫不作难,简直大相径庭。

(三)两书作者女性观的改变。毋庸置疑,作为“世情小说”代表作的《金瓶梅》在思想主旨上与“英雄传奇”——《水浒传》是截然不同的。其中,两书的女性观也有一定的差异。视美貌女性为祸水是《水浒传》女性价值评判的要旨之一。且作者公开为梁山英雄杀戮女性的行为辩护:“须知愤杀奸淫者,不作违条犯法人。”与《水浒传》相比,《金瓶梅》作者对女性则宽容许多。金莲在李瓶儿生子受宠和西门庆包占王六儿后,很长时间都过着孤清生活,作者对此感慨:“为人莫做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痴心老婆负心汉,悔莫当初错认真。”作者对女性的悲惨境遇有着清醒的认识和深深的同情。

正是由于创作主旨,尤其是女性观的改变,使得两书中的金莲形象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水浒传》中的金莲说话、行事均淫荡、狠毒,使人杀之为快;而《金瓶梅》中的金莲在没有进入西门庆家之前不可说是完全的淫妇形象。绣像本《金瓶梅》第八回有一曲《山坡羊》描写金莲对西门庆的相思:“他不念咱,咱想念他……他辜负咱,咱何曾辜负他”,说明了金莲对于西门庆是有过一番“痴心”的。

(四)两书作者所处时代背景的改变。产生于元末明初的《水浒传》是一部历经南宋、元、明三个朝代孕育而成的作品,其间均深受“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思想的深刻影响,特别是最后的写定者施耐庵,身处明初朱元璋朝代。此时统治者强调“礼制”以有利于政权的巩固,特别强调女性的“贞节”。受此影响,《水浒传》形成了以男权为评判中心的价值体系,且带有明显的禁欲主义思想,作者将“不近美色”作为英雄不可或缺的重要美德。宋江曾批评怜香惜玉的王英:“原来王英兄弟要贪女色,不是好汉的勾当。”

《金瓶梅》诞生于明代中后期,此时商品经济日益发达,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人们不甘心受礼制的束缚,开始追求纵情享乐,特别是在晚明浪漫主义思潮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反对压抑人性的文化和道德。《金瓶梅》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出现的。小说因此大胆地写作了一个肉欲泛滥的时代,浓墨重彩地渲染声色犬马。“《金瓶梅》的作者基于肯定人性的立场,对于被压抑的人性十分关注。在小说中,通过李瓶儿、潘金莲、孟玉楼、吴月娘、孙雪娥等诸多形象,真实而细致地暴露这一人生的苦闷,有力地控诉了‘灭人欲’的教条对人性的压抑”⑥。金莲要求婚姻相配,要求独占西门庆,这无疑是吻合人的本性的,在某种意义上说,金莲是16世纪觉醒的妇女代表。正是时代背景的改变,《金瓶梅》作者才会在金莲身上体现其可怜可悲之处,而不仅仅是辱骂和鞭挞。

从《水浒传》到《金瓶梅》,潘金莲从一个类型化的淫妇形象,变为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人物形象。兰陵笑笑生的改写不仅提升作品本身的文化价值,而且还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为续书的写作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中国古代小说多续书这已成为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一大景观,正如清朝刘廷玑所言:“近来词客稗官家每见前人有书盛行于世,即袭其名,著为后书副之,取其易后,竟成习套”⑦,《金瓶梅》是众多《水浒传》续书中的一种。

《金瓶梅》问世以后,反响极大,立刻便出现续作《玉娇李》(李当作丽),已佚。到清顺治十八年,又有丁耀亢作的《续金瓶梅》问世。不仅《金瓶梅》有续作,在它的带动下,《水浒传》的续书就达十几种之多。明清小说续书的接续方式形式多样,高玉海在《论明清小说续书的接续方式》⑧一文中指出,接续主要分为“顺续”、“截续”、“转世”、“后代”、“借续”五种形式。以此分析,《金瓶梅》对《水浒传》的接续可以视为是“截续”,即从原著的某一情节处拦腰截断,然后续作者再按自己的意图让原著中人物继续活动,使故事发展延续下去。《金瓶梅》作为首部“截续”式的续书对此后同类续书自然有着深刻的影响,甚至可以认为对中国古代的续书写作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在它的影响下,明末董说所作的《西游补》、清代的《荡寇志》、《红楼梦补》、晚清时期的《阎婆惜艳史》等均是此类小说,《金瓶梅》可谓功不可没。

(二)为以后潘金莲形象的改写提供了思路。从《水浒传》中一个可恶的金莲到《金瓶梅》中一个可怜、可悲、可鄙的金莲,金莲形象的改写渐渐成为文学界的一大“热事”。“潘金莲及其相关故事情节,已形成了中国文学的一个特殊母题”⑨。值得注意的是,金莲在小说、戏曲、电视剧中的改写大多被赋予了“同情”的因素,甚至出现了颠覆性的写作。

20世纪第一个为金莲翻案的是欧阳予倩的话剧《潘金莲》(1928年),欧阳消除了武松杀嫂的正义性,认为其杀嫂是一种恃强凌弱的卑劣行为。1942年田汉创作了湘剧《武松与潘金莲》,也消除金莲“荡妇”恶名,写出她悲剧性的人生。20世纪80年代中期,魏明伦的荒诞川剧《潘金莲》,该剧中的金莲“既是有罪的,同时又是无罪的”,作者旨在揭露封建意识是如何将一个纯洁善良、勇敢泼辣的金莲一步步逼迫成丑恶残酷、堕落沉沦的杀人犯。20世纪90年代央视电视剧《水浒传》中的金莲甚至成为了一个性格柔弱的娴静淑女。且不论以上这些改写成功与否,就文学创作本身而言,这些有关潘金莲的作品或多或少受到来自《金瓶梅》改写《水浒传》中金莲形象的启发,是兰陵笑笑生让作家们知道了金莲身上的“魅力”与“潜力”。

“自古红颜多薄命”,金莲具备红颜的各项要素:美丽、聪明、多情,而狠毒、出轨、杀夫、被杀,更使她的人生动人心魄,也使她的故事成为历代作家创作最钟爱的素材。在当今的都市小说中又何尝没有金莲的影子呢?在当今的生活中又何尝没有与金莲擦肩而过呢?在施耐庵的手中,金莲的脸上被戴上了十恶不赦的面具,而在兰陵笑笑生的笔下,金莲得以自如地喜笑怒骂,她的善与恶都毫不遮掩地暴露在世人面前。从《水浒传》到《金瓶梅》,金莲改写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

① 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本文所有《水浒传》的引文均出自这一版本,后文出现的引用文字不再一一注明)

② 兰陵笑笑生:《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齐鲁书社,1989年版。(本文所有《金瓶梅》的引文均出自这一版本,后文出现的引用文字不再一一注明)

③④ 田晓菲:《秋水堂论金瓶梅》,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6页,第13页。

⑤ 徐朔芳:《金瓶梅的成书以及对它的评价》,《金瓶梅论集》,第65页。

⑥ 黄霖:《“人”在〈金瓶梅〉中》,《上海大学学报》,2006(4)。

⑦ 清·刘廷玑:《在园杂志》卷三,选自黄霖《中国历代小说论著选》,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384页。

水浒传内容简介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水浒传》;赵季平;创作特点;旋律;歌词

自电视剧《水浒传》播出以来,《好汉歌》唱遍了大江南北。凡是看过电视剧《水浒传》的观众一定都记得《好汉歌》。甚至观众不分年龄都会哼唱这首作品。可见《好汉歌》真正地留在了观众的心里。《好汉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了大众的青睐。《好汉歌》具有鲜明的旋律,大气磅礴、朴实的歌词,荡气回肠、情真意切的演唱,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这首主题歌也是整部剧情主题的浓缩,它对于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和感情、深化主题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听着这首歌《水浒传》中的英雄人物宋江、鲁智深、林冲等就会跃入眼帘。

一、曲作者介绍

《好汉歌》的曲作者赵季平是中国电影作曲家。赵季平1945年生于甘肃平凉。1970年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1978年人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进修。1980年后,任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作曲、副院长,中国音协陕西分会副主席。现任陕西省文联主席,中国电影音乐学会副会长等职。自1984年为电影《黄土地》作曲以来,先后为四十多部影片作曲,其中为《红高梁》《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霸王别姬》等影片所作音乐多次在国内和国际电影节上获奖。可以说,他的名字与中国新时期电影最辉煌的成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二、《好汉歌》的创作特点分析

(一)作曲家赵季平深刻研究剧情捕捉创作灵感

赵季平可以说是一个为民而歌的作曲家,他深刻领悟到影视音乐应该赋予影视以灵魂,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影视不仅是视觉艺术,同时也是听觉艺术。作曲家要在有限的时空范围内,根据影片的情节、画面和氛围进行创作,这就有其特殊性。所以,作曲家要在音乐与画面结合方面具有独特的悟性,要能很快根据导演意图创作出具有灵性的音乐,不再只具有协调作用和媒介作用,更重要的是揭示了画面所未能表达的深层感情,使音乐和画面的结合浑然一体。《水浒传》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具体而生动地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整个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和统治阶级的种种罪恶,热情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精神和正义行动,塑造了一大批梁山好汉的光辉形象,形象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客观真理和农民起义失败的内在原因。影片塑造了梁山好汉一百零八将,个个栩栩如生,个性鲜明。该剧不仅仅停留在对宋江和晁盖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因为该剧在揭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时是以群像而不是以个体的方式来进行的。群体形象的塑造具有典型意义。个体和群像问题往往就是特殊性和普遍性的问题。对群像的剖析,除了要揭示个体的性格特征之外,还要揭示出他们的共同特征,即普遍性。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作品思想内涵。赵季平紧扣小说情节,仔细揣摩人物心理,创作出了既与剧情融为一体,又突出人物整体形象的《好汉歌》。

(二)旋律亲切、朴实、自然

《好汉歌》从听觉上给人一种感觉――旋律比较简单,容易上口。作曲家为了更好地与剧情融合。特地选取了领唱和合唱相结合的方式。既突出了电视剧要表现的群体形象,又表现了电视剧内容揭示的深刻内涵。歌曲运用了叙唱性的旋律。以歌词的自然字语、语调为基础,以歌词的朗诵节奏为依托。字句结合基本是一字一音或一字工音,乐句与词句的结构基本同步。这种叙唱性旋律自然、朴实、流畅、容易上口。歌曲结构简单,运用了一段式。整首作品由五个句子构成,(aabcb)非方整性乐段。前两句运用了完全重复的手法。歌曲中运用了很多大跳,如纯八度、小七度、纯五度大跳,颇有特点。大跳是一种具有魅力的旋律进行,增加了歌曲的动力感,同时大跳也是传统民族音乐常用的一种手法。此外,休止符的运用恰到好处。在多人合唱的部分运用了八分强位休止符,效果很好,更有力地表现了好汉们豪爽、侠义的性格。曲作者对唱词与旋律的处理非常得当,而且演唱形式的新颖,使歌词与音乐配合得很恰当。

(三)歌词特点分析

1.歌词的口语化、自然化

口语是语言最快捷、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口语本身具有抑扬顿挫的音调变化,即一定的旋律性和歌唱性,因此被称为“歌唱性口语”或“旋律语言”。口语具有叙述和歌唱的功能。选用自然的口语与叙唱性的旋律相结合,无疑更好地表现了该电视剧的主题内容。“大河向东流哇,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嘿嘿嘿嘿参北斗哇),(生死之交一碗酒哇),说走咱就走哇,你有我有全都有哇,(嘿嘿嘿嘿全都有哇)……嘿呀依儿呀唉嘿唉嘿依儿呀,路见不平一声吼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哇,风风火火闻九州哇。”

口语是人民大众在生活中创造的语言,最熟悉生活,往往能将事物的量和质的程度差异表现得准确细微,表达民众心理也最周到清晰。每个词都有它们独特的含义,不可互相取代。《水浒传》的语言具有口语化的特点。这一特点使它的语言明快、生动、富于表现力。如曲中的“大河”没有用成“大江”。路见不平“一声吼”中的“吼”没有用成“嚷”或“叫”字。吼字既突出了英雄们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壮举,又显现了他们粗狂的性格。

2.歌词中的衬词较有特点

《好汉歌》中运用了很多衬词如“哇”“嘿嘿”“嘿呀依儿呀唉嘿唉嘿依儿呀”等等。这些衬词在歌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些衬词能更好地突出好汉们的性格。这些衬词的使用也是词作者表现作品的内在感情的需要。水浒里的人物大多是英雄好汉在逼迫无奈的情况下聚义梁山。所以词作者用了很多衬词来突出人物粗犷、刚毅的性格特征、更好地表现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演唱形式上的特点

水浒传内容简介范文第5篇

“我们的《非你莫属》是职场类节目,《爱情保卫战》涉及情感生活,明年还会推出更多生活类节目,整个频道在时尚感方面会有所加强。”天津卫视频道总监孔令泉如是解释新定位。

2009年,天津卫视全国卫视收视排名仅为12名,2010年一举跃升到第7位,今年更是每个月都稳居第6,并提出了明年保6争5的目标。与此同时,天津卫视也终于结束了没有品牌节目的时代。“其实2007年天津卫视的收视率曾经拿过第7,但很多人不相信――‘真的是第7吗?好像没什么王牌节目。’而现在《非你莫属》《爱情保卫战》《王者归来》等节目在全国范围都产生了很大影响,我们为《新水浒传》和《男人帮》做的大剧营销也被很多业内人士津津乐道。有些广告客户甚至认为天津卫视不止是第6的成绩。这就是品牌的影响力。”孔令泉说。

体制改革 “生产力大解放”

提起天津卫视这两年的飞跃发展,天津广电人都将它归结为体制改革带来的进步。2010年6月18日,天津电视台控股,联合其他四家社会机构,共同出资成立了天视卫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视卫星)。公司定位为跨越新旧媒体的顶级娱乐内容提供商,以电视节目制作、电视剧制作与发行、大型活动开发与经营、艺人经纪、影视项目投资为主营业务。天视卫星成立不久,其节目制作团队陆续打造了《非你莫属》《爱情保卫战》《王者归来》等重磅节目,同时还投资制作了《幸福来敲门》《梦回唐朝》《经济适用男》等优质电视剧。其中《幸福来敲门》今年一经播出便获得了口碑、收视双丰收。《梦回唐朝》和《经济适用男》也已分别卖给了湖南与东方两家卫视频道。

“说实话,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天津卫视都不占据优势,在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怎样提高卫视的影响力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孔令泉说。回顾天津卫视的发展历史,其实不乏《津夜嘉年华》《综艺食八街》等特色节目和《杨光的快乐生活》这样的品牌定制剧,收视率也曾冲到前7,甚至取得过阶段性第2、第4的成绩。“但这些资源都是有限的,往往是昙花一现,收视率不能保持稳定。另外,过去我们的节目和定制剧本土化程度太强,在天津乃至环渤海地区影响力还比较大,但在全国范围的知名度却一直不能叫响。台领导帮我们总结,关键还是体制问题。”孔令泉表示。

天视卫星的成立,对天津卫视可谓“生产力大解放”。首先,管理体制更加灵活,挣脱了之前条条框框的限制,和市场对接也更充分。其次,人力和财力也更加充足。天津卫视总编室主任王屹介绍,天视卫星成立之前,天津卫视的宣传部门只有两个人,又要写稿件又要谈合作,每年宣传经费只有20万元。“还不够一些强势卫视一个项目的宣传费用。”

股份公司成立后,天津卫视不仅在节目研发、影视剧投资购买等方面“财大气粗”,在宣传上也于今年先后成功运作了《新水浒传》《男人帮》的大剧营销,并计划下一步在各大城市进行卫视品牌宣传,宣传部门工作人员也从两个人增加到20多人。广告收益从去年的不足5亿增加到今年的7亿元,并确定了2012年达到10亿元的目标。

品牌节目“去本土化”

在天津卫视体制改革之初,天津电视台台长万克便给天津卫视定下了“立足华北,面向全国”的发展战略。

《非你莫属》和《爱情保卫战》是天津卫视去年10月推出的两档创新性栏目。前者定位求职真人秀,全国平均收视1%以上;后者则是以保卫爱情为目的的“后婚恋时代”情感综艺类节目,同时段收视在省级卫视中稳居前三。今年8月,天津卫视又重磅推出了一档真人模仿秀季播节目《王者归来》,这档节目被视为继《中国达人秀》之后国内最火爆的草根选秀类栏目,收视排名在省级卫视前三领跑。

天津卫视新近推出的几档节目相较于之前的王牌节目《津夜嘉年华》《综艺食八街》等最大特点就是“去本土化”。“其实《津夜嘉年华》等节目的收视率也很高,但只在天津本地影响很大,在全国的口碑不能达到期望的程度。而新推出的几档节目几乎看不出天津本地色彩,也迅速在全国各地打响了品牌。”孔令泉表示,“去本土化”一方面基于“面向全国”的发展战略,另一方面天视卫星引进各地优秀制作人才,具备了客观条件。“如果我们的节目总是由本地人生产,那么永远都是本土化的内容。”

节目创新方面,孔令泉介绍明年将继续推出第二季《王者归来》,升级版“可能会加入一些幽默元素,比如模仿赵本山、周星驰等搞笑明星。” 新形态节目《科学大会》将会成为天津卫视明年的另外一档主打节目。“每期邀请各界重量级人物,讲述各自领域的话题。”此外,天津卫视还计划于明年推出《卧底老板》《燃情岁月》《幸福到家》《王牌主夫》等栏目。

天津电视台节目购销中心主任刘郡最近在卫视购买电视剧时遇到了新情况。以往天津卫视购剧都很顺利,而现在,其他强势卫视往往不肯轻易与天津同买一部剧。电视剧发行商也经常被其他卫视问及“天津卫视对这部剧的营销打算怎么做?你们怎样配合天津就要怎样配合我们。”让对手虎视眈眈的同时,刘郡其实也有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这种变化正缘于天津卫视今年成功运作了《新水浒传》与《男人帮》的大剧营销。

提到天津卫视对《新水浒传》的营销,王屹表示“是偶然,也是必然”。“偶然在于,其实《水浒传》的首轮播放并没有天津,是重庆卫视突然改革不播电视剧了,天津卫视才从重庆手中买下了《水浒传》。当时好几家电视台一起竞买,三天后,在其他电视台还在层层报批时,由于我们台长的迅速决策天津已经递上了2000万元的支票。”必然性则在于天津卫视早已定下“大剧营销”策略,要将电视剧当作一个事件、一个项目来对待,带动整个频道在全国的影响力。

针对《新水浒传》的营销,天津卫视推出了两档衍生节目,一是郭德纲用评书形式解读小说重点人物、经典情节的《老郭讲水浒》,二是《今夜有戏》的水浒特别版《今夜有水浒》。天津卫视合作方优酷不仅在视频首页醒目位置对天津卫视进行推广,还全面整合自制节目、拍客、牛人、用户中心等优势资源配合《新水浒传》播出。另外一个合作方新浪则着力于打造“超级大片”概念,通过电视同步直播、在线点播分享、微直播边看边聊等手段,开启“全站多平台视频收看”新模式,使得天津卫视网络关注度与微博转发量迅速攀升。多渠道的宣传推广使《新水浒传》开播当天,天津卫视相关话题网络搜索量就高达210万条,《新水浒传》在天津卫视开播首日也获得了四家卫视同时段排名第一的收视成绩。

刚刚结束热播的《男人帮》延续了《新水浒传》的营销手法并加以创新。除了继续联合新浪、乐视两家新媒体“台网联动”,天津卫视还从剧情营销与明星营销升级到对导演个人经历的深度挖掘。“其实相较于北京、上海、浙江四家卫视,天津对于《男人帮》的营销是最没有优势的。赵宝刚的工作生活都在北京;电视剧拍摄在上海,又处处表现着上海的小资范儿――浙江可能是最好的播出平台。但我们紧紧抓住赵宝刚是天津人这一点,深度挖掘他从业30年、结婚25年、单独执导20年以来的个人经历,策划了《燃情岁月30年》《回家真好》。PPT发过去15分钟,赵宝刚就给了我们回复,决定放弃其他三家而全力配合天津。‘只有家乡人才会做出这样的创意。’赵宝刚当时感叹说。”王屹介绍。

王屹还透露,天津卫视明年所购剧目更为强势,《新西游记》《后宫甄传》《悬崖》《青盲》《心术》《唐山大地震》《穆桂英传奇》《精忠岳飞》《楚汉传奇》等大剧都在其网罗之中。“营销方面也会有所创新。我们会按照季度推出不同特色,全年又有一个统一的理念,将单一的剧目营销转变为跨界营销,将‘台网联动 大剧营销’继续做大做强。”

广告营收 再提高40%

“这次的广告之旅基本上就是‘大客户之行’,面谈的客户不是公司总裁就是广告部门主管,PPT一天要讲5遍。”虽然辛苦,但王屹提到天津卫视年底的广告推介,欣慰之情溢于言表。“以前都是我们追着广告客户,现在经常是广告客户主动问我们明年有什么剧目、什么节目,能不能冠名。而且今年新增了很多如步步高、洁丽雅、OPPO这样通常在湖南等强势卫视做宣传的一线品牌。”

以“追风”为例。2011年《王者归来》的冠名品牌“追风”,是霸王旗下的一款产品。当时霸王被质疑含有致癌物质,面临品牌危机。天津卫视将“追风”恰如其分地冠名到《王者归来》,而且专门安排了一场“追风”代言人王菲的模仿秀。王屹介绍,活动启动之前,客户表示活动结束后,百度对于“追风《王者归来》”的相关搜索量能够达到30万就满意了。结果第一期节目推出后,百度搜索数量就达到了60多万,整档节目搜索总量超过300万。与此同时,霸王、“追风”的百度关注指数和产品销量也一度激增。“现在‘追风’提起这次活动还津津乐道,并希望明年能够继续与我们合作。”王屹表示。

此外,天津卫视对《男人帮》的大剧营销也使其冠名品牌“京润珍珠”颇为受益。活动之后,很多在《男人帮》中做了植入广告的产品商都为没有争取冠名权而表示惋惜。“所以,客户看中的不仅仅是收视率,新颖的营销活动所营造的气氛、为品牌带来的影响才是客户最为看中的。”

据王屹介绍,天津卫视今年的广告营销只是“打了个样”,“因为在收视、点击率出来之前,我们的广告部都不知道效果会这么好,能够产生这么大的商机。”也因此几次冠名价格并没有较以往有太大提升。“今年算是为天津卫视做了品牌推广,吸引了更多客户。明年我们对于品牌营销会有更多想法,价格也会有所上升,特别是《新西游记》和《后宫甄传》两部剧,都是六七十集,冠名价格估计能达到1500万元。”王屹对明年的广告营收颇有信心,“我们的目标是在今年7亿的基础上再增加40%,达到10亿。”

三驾马车 “保六争五”

“保六争五”是目前天津卫视人人力争的全国收视排位。提及实现这个目标的方法,孔令泉表示关键还在于节目、电视剧、宣传推广三驾马车。“只有节目做得更好、电视剧更强、宣传推广更有力度,理念、手法更加创新,这三驾马车才能走得更顺畅,跑得更快,我们才能离保六争五的目标越来越近。”孔令泉同时表示,明年对于卫视的整体形象宣传较以往会有所侧重,“过去没有优秀产品做支撑,光宣传卫视形象没有说服力。现在有了内容积累,再做卫视品牌推广也更让人信服。”他提出了环渤海、三北、全国三步走计划,即以环渤海区域为核心,扩大到三北(华北、东北、西北),再扩大到全国。“广告创收真想达到十亿甚至二十亿的量级,必须要全国化的影响力才行。”

制定目标的同时,天津卫视也保持着清醒头脑。“明年整体竞争环境还是不好预测,”王屹说,“以前安徽、浙江等强台都不把天津当作敌手,但今年开始针对天津的竞争态势越来越明显。另外,我们在覆盖上还存在弱势。目前天津的覆盖才8.31亿,有些强台已经达到9亿。但不管怎样,近两年内省级卫视的前八名基本不会发生变动,只是谁前谁后的问题,从各省级卫视的整体发展态势看,保六争五的目标我们还是很有信心。”

相关期刊更多

水浒争鸣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水浒学会;湖北省水浒研究会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南省国家税务局

湖南水利水电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南省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