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水浒传作者资料

水浒传作者资料

水浒传作者资料

水浒传作者资料范文第1篇

Novelist Luo Guanzhong/playwriter Luo Guanzhong 有两个罗贯中,一个是小说家罗贯中(约1280-约1360),山东东平人;一个是杂剧家罗贯中(约1323-约1397),山西太原人。他俩不仅籍贯不同,而且年龄差别很大,小说家罗贯中比杂剧家罗贯中大约年长四十几岁。《水浒》应为罗贯中、施耐庵合著。

【关键词】 小说家罗贯中/杂剧家罗贯中

伟大小说家罗贯中的籍贯在哪?原有山东东原(即东平)、山西太原、江西庐陵、浙江杭州四种说法。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辨证,江西庐陵说、浙江杭州说已不再有人坚持。罗贯中籍贯东原说、太原说成了《三国演义》研究界双峰并峙的两种意见,谁也说服不了谁。2006年8月,我参加了在山东东平县举行的“罗贯中与《三国演义》《水浒传》国际学术研讨会”,阅读了“泰山名人研究室罗贯中课题组”的调查研究报告《关于罗贯中原籍“东平”说的研究和调查》以及其它有关资料,结合对罗贯中原籍“太原”说的论文和资料进行分析,经过长时间思考,方才发现,原来关于罗贯中籍贯研究的误区在于,把小说家罗贯中的籍贯资料和杂剧家罗贯中的籍贯资料混为一谈(按:过去我也曾进入过这一研究误区),于是相互抵牾,彼此矛盾,怎么也不能统一起来。如今我走出这一研究误区,另辟罗贯中籍贯的研究新思路,于是豁然开朗,柳暗花明,终于解开了罗贯中籍贯之谜:一个是小说家罗贯中,山东东平人;一个是杂剧家罗贯中,山西太原人。他俩不仅籍贯不同,而且年龄差别很大,小说家罗贯中比杂剧家罗贯中大约年长四十几岁。下面,我据事实说话,说明我的罗贯中籍贯研究的新思路是符合两个罗贯中的实际的。

一、杂剧家罗贯中,其籍贯确为太原

说罗贯中的籍贯是山西太原人,虽然资料仅有一则,但这则资料是过硬的。这一资料见于《录鬼簿续编》(《续编》作者一说为贾仲明,一说为无名氏):“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各天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和罗贯中有“忘年交”的《录鬼簿续编》的作者,对罗贯中的籍贯是不会搞错的。古代人见面、相识后,第一件事就是了解对方的郡望。因此,杂剧家罗贯中的籍贯为山西太原是否定不了的。“忘年交”,一般相差二十岁以上,如只相差十来岁,可称“师友之间”。我们已知,《续编》作者在永乐二十年(1422)为八十岁,他生于1343年。假定《续编》的作者和罗贯中结为“忘年交”时为17岁(1360),罗贯中为37岁;“天各一方”约四年,那么,“至正甲辰(1364)复会”时,《续编》作者为21岁,罗贯中为41岁。也就是说,《续编》作者生于1343年,杂剧家罗贯中约生于1323年。“别来又六十余年”,《续编》作者,活到八十岁以后。假如杂剧家罗贯中享年七十五岁,他的生卒年月约为1323-1398。到《续编》杀青时(1422)止,《续编》的作者只提及太原的罗贯中有杂剧《风云会》(即《赵(宋)太祖龙虎风云会》、《连环珠》(即《忠正孝子连环谏》)和《蜚虎子》(即《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假如《三国演义》为山西太原人罗贯中所著,作为与罗贯中“忘年交”的他,是一定要提及这一到永乐二十年(1422)已经有一定名气的名著的。《录鬼簿续编》作者只字不提《三国演义》,恰好从另一角度反证杂剧家的罗贯中并无《三国演义》这一著作。(按:《三国志传》及《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书名,直到明嘉靖以后才出现。)

二、小说家罗贯中,是山东东平人

我们说小说家罗贯中是山东东平人,是有确凿的证据的。

第一、明蒋大器在《三国志通俗演义·序》中写得很清楚:“若东原(即今东平)罗贯中,以平阳陈寿传,考诸国史,自汉灵帝中平元年,终于晋太康元年之事,留心损益,目之为《三国志通俗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亦庶几乎史。”该序写于明弘治甲寅(1494),而在此以前《三国志通俗演义》已经流行,“书成,士君子之好事者,争相誊录,以便观览。”王利器先生在《罗贯中与〈三国志通俗意义〉》上篇(载《社会科学研究》1983年第1期)中说:大多数明刻本《三国》都“认定罗贯中是元东原人”。

第二、简本系统的《水浒传》,现存最为完整的是《水浒志传评林》(1594年),题“中原贯中罗道本名卿父编集”。

第三、“明嘉靖间人说《水浒传》的作者,多是施耐庵、罗贯中并提,偏重谓《水浒传》文本出自罗贯中之手,并认为他即为《三国志演义》的作者罗本字贯中。”(袁世硕:《水浒志传评林·前言》,东平县人民政府重印本,2006年6月,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

第四、百十五回本《水浒传》署“东原罗贯中编辑”;百十四回本《水浒传》署“东原罗贯中参订”;万历本《三国志传》署“东原罗贯中道本编次”;《三遂平妖传》署“东原罗贯中编次”。这都说明,作为小说家的罗贯中,其籍贯应为东原(今东平)无疑。

那么,东原罗贯中其人找到了没有呢?《关于罗贯中原籍东平说的研究和调查》向我们报告说:找到了!据元代延祐五年(1318)状元霍希贤的后代霍树元、霍衍皆介绍,“霍希贤和罗贯中是同时代人,他有位好友叫罗本,就是写《水浒》的罗贯中。”“罗在宿城罗庄住,也是个大家庭。我祖上为了与他相处,即把他的府第(状元府)建在了宿城,府府相邻。”“我们霍状元曾和罗贯中是很好的把兄弟,两人的关系亲如手足。”我们假定霍希贤于1318年中状元时为35岁,生于1283年,罗贯中小他3岁,那么,小说家罗贯中的生年约为1280年,即生于元至元庚辰年左右。如果他活了八十岁,小说家罗贯中的生卒年约为1280-1360年。小说家罗贯中的年龄比杂剧家罗贯中(1323-1397)的年龄大约年长四十多岁,几乎大了两辈。把《录鬼簿续编》中杂剧家罗贯中的资料与小说家罗贯中的资料“合二而一”,必然扞格不入,难以解释两者之间无法调和的矛盾。

罗贯中既已找到,他的生卒年已大致确定,那么1366年(至正二十六年)《门人祭宝峰先生文》中的罗本(其生年约在1315-1318之间),是另一个罗本,并非东平罗贯中的罗本,不能把这两个罗本混为一谈。

三、罗贯中于元代末年创作的《三国》原本,是《三国志传》和《三国志通俗演义》的祖本,这个原本虽然至今尚未找到,但《三国》原本之谜可解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中国的《三国演义》研究者,经反复讨论,对《三国演义》原本问题基本上取得这样一些共识:在罗贯中的《三国》原本问世后,其手抄本被后人加工,以两种版本系统出版。一是《三国志传》系统;二是《三国志通俗演义》系统。这两种版本系统都源自罗贯中的《三国》原本,但有多处异文,说明它们之间是“兄弟”,而非“父子”关系。较多学者还认为,《三国志传》系统据以出版的底本早于《三国志通俗演义》系统据以出版的底本。然而,罗贯中的《三国》原本究竟怎样,因原本早已佚失,谁也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但只要我们把见存的《三国志传》系统中的异文加以研究,当可得知罗贯中《三国》底本的大致面貌。

(一)西班牙爱斯高里亚尔静院所藏嘉靖年间的(序中有一日期为嘉靖二十七年,即1548)《三国志传》为十卷(后来的《志传》系统的本子大多分为二十卷)。该书第一卷正文前三十二行的七言诗,自“一从混沌分天地”到“曹刘孙号魏蜀吴,万古流传三国志”,对汉以前和汉代三国历史作了概述,很有说唱文学的特点。多本《三国志传》都有这首歌,并被冠之以《全汉总歌》的名字。这应该是罗贯中《三国》底本所有。

(二)分卷分节不分回,各节题目的字数是不整齐的。

(三)正文前有三国君臣《姓氏附录》(个别后出《三国志传》易《姓氏附录》为《三国志宗寮》,那是因为《三国志通俗演义》本已经流行的缘故,如《三国志传评林》,万历年间余象斗刊本,载《三国志宗寮》,那是从《三国志通俗演义》本上抄来的)。

(四)无略、表等。

(五)文字比较通俗,如称“宦官”,不称“中涓”。个别地方,文字多于后出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如第一节关于十常侍的描写。

(六)某些情节与后出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本不一样,且比较合理。从周曰校本《三国志通俗演义》(1591年出版)中得知,该书与其它《演义》本不同,有多种异文,可见该文“显然不是以嘉靖本(即嘉靖壬午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本文作者注)为底本,而是取自别的底本。”(王长友:《周曰校本与闽建本》,载台湾《小说与戏剧》第6期,1994年)如关羽之死,嘉靖本如此写:“时五更将近,正走之间,喊声举,伏兵又起。背后朱然、潘璋精兵掩至。公与潘璋部将马忠相遇,忽闻空中有人叫曰:‘云长久住下方也,兹玉帝有诏,勿与凡夫较胜负矣。’关公闻言顿悟,遂不恋战,弃却刀马,父子归神。”(见上海古籍出版社《三国志通俗演义》,第739页)回避了关公被擒被斩。而周曰校本写关羽之死,则为:“时五更将近,正走之间,喊声举处,两下伏兵皆用长钩大竿,一齐并出,先把关公座下马绊倒。关公身离雕鞍,已被潘璋部下步将马忠所获。关平听知父已被擒,火速来救。背后潘璋朱然精兵皆至,四下围住,孤身独战,力尽,父子皆受执。吴侯孙权恐不了事,自引诸将直至临沮。时东方已白,闻已擒关公父子,权乃大喜,聚众将于帐中。少时,马忠簇拥关公至前。权曰:‘孤久慕将军盛德,欲结秦晋之好,何相弃?公平昔自以天下无敌,今日何由被我所擒?将军今日伏于孙权否?’关公骂曰:‘碧眼小儿,紫髯鼠辈,听吾一言:吾与刘皇叔义同山海,今日误中奸计,但有死而已,何能伏耶?’权回顾与左右曰:‘云长世之豪杰,孤深爱之,孤欲以厚礼宥之,若何?’主簿左咸曰:‘不可。昔日曹操得此人时,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爵封汉寿亭侯,赐美女十人,如此恩养,尚留不住,其后五关斩将,曹公怜其才而不忍除之,今日自取其祸,欲迁都以避其锋。况主公乃仇敌乎?狼子不可养,后必为害。’孙权低首良久而言曰:‘斯言是也。’急命推出。是岁十月中旬,关公于临沮而亡。与子关平,一时遇害。”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整理者,以为关羽被擒被斩,有损关公形象,改为“玉帝有诏”,“父子归神”。其实,还是罗贯中写关公就义,虎虎有生气。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将它删却,不当。毛纶、毛宗岗父子加工的《三国演义》,恢复罗贯中《三国》底本对关公就义的描写,正表现了他父子俩的艺术识见。

(七)有关索故事(嘉靖本已删去)。

(八)把《三国志平话》的“七虚三实”,以《三国志》等史书为根据,糅之以民间传说、三国戏等多种资料,改为“七实三虚”,终于将《三国志平话》整理、加工、再创造为不朽的《三国志传》底本。从总体说,罗贯中的《三国》底本,比起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要粗糙些,但某些段落却比嘉靖本写得好。

综上所述,罗贯中及《三国志传》底本之谜可解,作为《三国志传》底本的创作者,罗贯中可以不朽矣!

四、罗贯中创作的是《水浒》简本,比现有《水浒》简本还要“简”;施耐庵在此基础上加工改写为繁本,《水浒》乃罗、施二人合作

根据出土文物施让(施彦端之子)《施氏族谱》谓施彦端即《水浒》作者施耐庵)墓志铭(《故处士施公墓志铭》)、施廷佐(施彦端曾孙)墓志铭(《处士施公廷佐墓志铭》),我考证出施彦端的生卒年为1332-1406年(详见《去伪存真,施耐庵之谜可解》,载《陈辽文存》第1卷,香港银河出版社1998年出版)。也就是说,《水浒》作者之一的施耐庵比罗贯中小了五十二岁。难怪明人记载中多谓《水浒》的作者是罗贯中。托名“天都外臣”汪道昆、《七修类稿》的作者郎瑛、《癸辛杂识》的作者周密、《续文献通考》的作者王圻、《忠义水浒全书发凡》的作者袁无涯、《西湖游览志余》的作者田汝成、《樗斋漫录》的作者许自昌等人都明确肯定罗贯中是《水浒》的作者。但是,如今印刷出版的《水浒》,都署名施耐庵,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还是鲁迅目光如炬,他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断定,简本《水浒》乃罗贯中所作,繁本《水浒》乃施耐庵所作,所谓《水浒》施作罗续、施是罗的老师的说法是不可靠的。鲁迅的原话如下:“总上五本观之,知现存之《水浒传》实有两种,其一简略,其一繁缛。”“若百十五回简本,则成就殆当先於繁本,以其用字造句,与繁本每有差违,倘是删存,无须改作也。”“又简本撰人,止题罗贯中,周亮工闻於故老者亦第云罗氏,比郭氏(郭勋)本出,始着耐庵,因疑施乃演为繁本者之托名,当时后起,非古本所有。”“后人见繁本题施作罗编,未及悟其依托,遂或意为敷衍,定耐庵与贯中同籍,为钱塘人,(明高儒《百川书志》六)且是其师。”现在,罗贯中与施耐庵的大致生卒年既已考定,根本不存在施作罗续的问题。正确的说法应该是,籍贯为东平、靠近梁山泊的罗贯中在晚年撰写了简本《水浒传》,后由施耐庵加工、改写、再创造为繁本《水浒传》,并流传至今。因此,今后如重新出版《水浒传》,署名应为罗贯中、施耐庵合著。但罗贯中撰写的《水浒》,比现存的一百十五回本、一百二十回本《水浒》还要“简”。其中无“知会”一词,无“里甲”(按:里甲制度始於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则是可以肯定的。但是,十分可惜,原本《水浒》现已无存。

水浒传作者资料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视剧 整合营销 全媒体联动

在受众资源相对恒定,内容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各电视台特别是各大卫视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2009年央视索福瑞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全国省级卫视电视剧收视比重达到44.2%,居各类节目之首。电视剧作为省级卫视播出量和收视比重最大的一个节目类型,在频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①

早在2002年安徽卫视就提出了“剧行天下、爱传万家”的口号,在电视剧营销投入、营销策略上都更胜一筹,以至于业界流行一句话:“综艺策划抄欧美,大剧营销抄安徽”。2011年8月初安徽等四家卫视联合推出了电视剧新版《水浒传》。根据央视索福瑞统计,安徽卫视新版《水浒传》平均收视在全国71城市、35中心城市两大城市网中均排名位居四家卫视之首,这一切离不开安徽卫视在大剧整合营销传播方面的新举措、新策略。

一、整合营销推广活动循序渐进

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有4C原则,即一致性(Coherence)、连贯性(Consistency)、持续性(Continuity)、互补性(Complementary)。要求整合营销传播活动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持续进行,并且要强调逻辑上的一致性、关联性和协同性。在以往大剧营销经验基础上,安徽卫视新版《水浒传》的营销推广活动,有条不紊、循序渐进,表现出明显的套路。

1、连续设置话题打开营销之门

话题营销是口碑营销的一种,主要是运用媒体的力量以及消费者的的口碑,让广告主的产品或服务成为消费者谈论的话题,以达到营销的效果,安徽卫视在以往的电视剧营销中常使用。此次新版《水浒传》的推广中,安徽卫视对话题营销的使用较以往更频繁、更成熟。

早在2011年上半年,由于某些地面频道抢播部分新新版《水浒传》的剧集,作为投资方之一的安徽卫视率先通过多家媒体表示由于网站“抢播”,导致卫视损失巨大,要对新版《水浒传》“退购”。消息一出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但是后来的事实证明“退购”不过是营销话题而已。

七月中旬,一个名为“海豚好汉”的神秘人物走南闯北,四海行善,经过媒体广泛报道后引起全国范围内的关注,一时成为热议话题。“海豚好汉”的神秘面纱终于在7月19日安徽卫视新版《水浒传》大营开营仪式上,被作为第“109好汉”揭开。神秘好汉来自安徽卫视“新版《水浒传》”剧组,他的系列“善举”也是电视剧推广的组成部分。

接下来,安徽卫视又分别在7月中下旬连续抛出“删酒戏”、“天价索赔”等话题。这些话题虽然最后大都不了了之,但是所引发的媒体、业界、网民、观众的关注却是实实在在的,赚足了“眼球”的同时也打开了新版《水浒传》的营销之门。

2、开播日活动掀起营销高潮

经过前期的话题营销等市场预热行为,观众对于电视剧的关注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开播日活动则将营销氛围推向了高潮,主要包括两个部分:首映礼和倒计时活动。

在我国大陆,首映礼最早只出现在一些商业电影大片的包装宣传活动中,被用来做电视剧营销推广是最近两三年的事情。8月1日晚安徽卫视隆重推出新版《水浒传》首映礼,定名为“安徽卫视新版《水浒传》全球首映礼”,单从名字来看,其气势和雄心就可以见一斑。安徽卫视的首映礼规模和投入都很大,重金邀请到“武松”陈龙、“宋江”张涵予和总编剧温豪杰等24位主创参与,这是其他卫视难以企及的。首映礼经过精心策划,通过“游戏”、“相亲”等环节,带出剧情抢先知、演员爆料和拍摄花絮的访谈。整个首映礼成了水浒嘉年华,热闹精彩,让观众对新版《水浒传》充满期待。

倒计时活动一般出现在大型体育赛事、重要节日庆典等活动中。我们最常见的电视节目倒计时活动,是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特别节目《一年又一年》主要为春晚最后预热。8月2日下午,安徽卫视为新版《水浒传》开播精心打造了倒计时特别节目《好汉来了》历时近5个小时。《好汉来了》经过精心编排,以晚会形态示人,内容丰富、生动活泼。有电视剧主创人员访谈、《水浒三人行》专家谈水浒、“海豚好汉”来助兴等环节,最主要的是中间穿插大量片花、剪辑,包括新版《水浒传》的宣传片花、恶搞片花、各类老版《水浒》片段等,观众对电视剧的心理期待达到了顶点。

3、播出季各类整合营销传播活动跟进

随着新版《水浒传》的正式开播,各类后续整合传播活动花样繁多、层层推进。首先,电视剧本身的各类宣传广告不时穿插在全天节目当中,观众满目都是水浒。其次,多种有奖收视活动继续跟进,互动式电视剧收视诱惑力足。再次,包括《非常静距离》、《男生女生向前冲》等在内的栏目群配合新版《水浒传》播出,进行捆绑传播形成合力。最后,与搜狐视频等网络媒体跨界整合资源共享,延伸利益链条扩展影响指数。

二、整合营销面不断扩张

1、全媒体联动营销

2010年对于我国的电视媒体和广告圈来说无疑是非常特殊的一年,从年初的“61号令”到三网融合试点城市的最终出台,一系列的变动都带来了营销环境的深刻变革。②在新的营销环境下,安徽卫视努力打造全媒体大剧营销的新局面,开创了N+1全媒体战略的联动新模式,迈出“全媒体联动模式”探索的新一步,形成大剧营销全媒体联动的新浪潮。③

在新版《水浒传》的营销推广中,安徽卫视与多家媒体如央视八套影视同期声、京华时报、新京报、广州日报等结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除了以信息共享为核心的模式外,还拓宽了合作渠道、丰富了合作模式。比如有些媒体专门开设新版《水浒传》板块,通过竞猜、评论等多样形式有效地延伸了大剧的影响面,实现了合作双方的双赢。

“全媒体联动营销”在大剧推广方面,主要体现在与各类新媒体的合作与共赢方面。如和搜狐、腾讯、新浪、百度、土豆、PPTV等多家网站和手机媒体建立联动合作关系,营销成绩斐然。

2、媒体内部资源整合

在大剧营销期间,安徽卫视重视频道内部栏目资源的有效整合,形成了新版《水浒传》栏目群,竭力打造“水浒卫视”。有些常规栏目中植入水浒时间,比如《超级新闻场》中的《小川说水浒》、《第一时间》中的《水浒必读》、《娱乐直通车》中的《直通新水浒传》、《夜线60分》中的《好汉大点将》等。也有在固定栏目中开辟的特别节目,如《非常静距离》、《男生女生向前冲》、《说出你的故事》等栏目都开播了水浒特别节目。当然也有专门为新版《水浒传》的推广而特别打造的节目,如《水浒三人行》。这些节目群信息量大、内容丰富的,既有预告、点评、歪评又有各类游戏,满足了不同观众的多元收视要求。

3、强势竞争的同时注重合作

在市场经济日趋发达的中国当下,为了逐利,同行之间的激烈竞争不可避免,但是竞争并不排除合作。遵循“契约精神”,形成业内良性、公平的竞争关系,无疑对于竞争各方乃至整个行业的发展都是有利的。良好的“竞合”关系的建立,正是整合营销传播中公关管理部分的重要课题。

四家卫视围绕新版《水浒传》的营销推广竞争激烈,虽然安徽卫视在营销投入、营销策略等方面与其他卫视相比,都表现出绝对的强势姿态,但是其在“大剧”的首播时间、播出进度、广告植入、应对网络抢播等问题上,与其他三家卫视达成的一致、形成的默契都是显而易见的。这一切无疑对于包括安徽卫视在内的,四大卫视形成良性竞争格局是有利的,也为日后更宏观的“竞合”态势的形成提供了模版。

三、整合营销传播中更加重视精细化、突出互动性

细节决定成败。安徽卫视之所以能够取得竞争中的优势,除了宏观层面整合营销传播策略推陈出新外,其精细化、互动性的微观整合营销传播手段也贡献颇大。

1、打造播出季专用VI和宣传片

早在今年7月份,安徽卫视就提出打造《水浒》台的构思,并且积极策划与实施,其核心就是打造新版《水浒传》播出季的系列VI和宣传片。

安徽卫视最终选择了图1作为统一的主题VI,串联起整个频道的各个栏目,使得观众在播出季满眼都是“水浒”元素。另外,经过提炼,“好汉一二三四五,安徽卫视看水浒”的宣传口号响彻卫视各栏目,口号既朗朗上口又很好地契合了电视剧的精神主题。安徽卫视还专门为新版《水浒传》的推广打造了宣传片,整个宣传片气势磅礴、引人入胜,给观众留下很深印象。

2、剧情预告方式匠心独具

四大卫视对比起来,安徽卫视在营销细节上可谓下足了功夫。其剧情预告方式就能体现出其匠心独具。把即将播出的内容精彩片段剪辑出来,用画中画的方式展现在观众面前,既精彩又直观,能够有效地吸引观众。另外,配合漂亮的台标,在下方以文字形式概介绍将要播出的主要剧情,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血溅鸳鸯楼”等等,能够很好地提示观众的收看。

3、营销推广活动充满趣味性和互动性

安徽卫视新版《水浒传》的系列整合营销传播活动,都注意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注入,有利于对收视率和观众忠诚度的拉动。例如贯穿整个播出季的有奖收视活动,包括长城越野车、IPhone4手机等在内的价值108万元的奖品,有效激励了观众通过手机短信互动等方式参与到活动中去。而首映礼、倒计时活动、《男生女生向前冲》等特别节目中,组织者们精心策划的各种游戏、有奖竞猜、明星爆料、歪评水浒等环节也都充满趣味性和互动性。

参考文献

①贾旭丰,《省级卫视热播剧的整合营销传播》[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132

②胡鑫,《扛起电视媒体的全媒体营销大旗》[J].《媒介》,2010(10):37

③宋玮,《安徽卫视尝试“全媒体联动模式”》[J].《合肥晚报》,2011.7.20

水浒传作者资料范文第3篇

关键词:李卓吾;《水浒传》评点;李逵;形象解读;阅读视野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9-0031-02

自《水浒传》问世以来,历代读者便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由于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与审美趣味的不一致,不同时代的读者对同一文本的理解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试以李卓吾先生对李逵这一形象的评点为切入点,通过对李逵评点的鉴赏分析来探析其在解读中所呈现出的独特的阅读视野。

李卓吾对《水浒传》所做的评点在明代可以说是名声最大、影响最大的。正由于此,在他身后不断有托其名评点的小说、戏曲问世。现存的署名为李卓吾评点的《水浒传》明刊本主要有两种:其一是《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明容与堂刻本;其二是《李卓吾评忠义水浒全传》,明袁无涯刻本。这两个评点本究竟孰真孰伪?这一问题自明代以来就有争论,但依据现有资料我们还很难下定论。不过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李卓吾先生确实评点过《水浒传》,有《与焦弱侯书》、袁小修《游居柿录》、李卓吾《忠义水浒传序》、怀林《批评水浒传述语》等历史资料为证。

“古今至人遗书抄写批点得甚多,惜不能尽寄去请教兄;不知兄何日可来此一批阅之……《水浒传》批点得甚快活人,《西厢》、《琵琶》涂抹改窜得更妙。”

袁小修之前在访李卓吾时也曾见其批读《水浒传》,其《游居柿录》卷九说:“记万历壬辰夏中,李龙湖方居武昌朱邸,予往访之,正命僧常忘抄写此书,逐字批点。”

由此观之,李卓吾曾经对《水浒》做过颇为详细的批点是毋庸置疑之事。但究竟哪一个评本才是其真本,依旧真伪难辨。“‘容本’、‘袁本’均非李卓吾之真评本,但又都以李卓吾之《水浒》评点为基础,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其中之精神血脉犹然是李卓吾的。”作为晚明个性解放思潮的代表人物,李卓吾在明代思想界、文学界以及小说评点界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现存的署名为李卓吾的《水浒传》评点本,或出自其手,或是在其评本的影响下完成的。我们不妨将“李卓吾”看作晚明时代文化思潮的一个共名,并从这一共名的角度理解容与堂本对李逵这一形象的评点。

一、李卓吾对李逵形象的解读

李逵直至《水浒传》37回才进入读者的视野,但他在《水浒传》的长篇艺术结构中所占据的地位仅次于宋江。因此,对于这一形象的准确分析和把握对于《水浒传》的解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水浒传》的整个英雄群像中,李逵是一个光彩四溢的人物,他以其独特的个性受到了历代读者的青睐。怀林在《批评水浒传述语》中说:“和尚读《水浒传》,第一当意黑旋风李逵,谓为梁山泊第一尊活佛。”冠之以“梁山泊第一尊活佛”,可见李卓吾对李逵的喜爱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以“异端”自居的晚明狂士李卓吾何以对李逵这一形象情有独钟?李卓吾眼中的李逵又呈现出怎样的面貌?我们有必要分几个侧面对容本中李逵的批语进行解读。

(一)李逵之真

在梁山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中,李逵无疑是最真之人,容本评语多次对李逵之真进行肯定:《水浒传》42回“假李逵剪迳劫单人,黑旋风沂岭杀四虎”的回末总评中李卓吾批曰:“只有假李逵,再无李逵假。”的确如此,若李逵亦假,那恐怕梁山之中再找不出第二个真人。51回回末总评:“我家阿逵只是直性,别无回头转脑心肠,也无口是心非说话。”直称其为“我家阿逵”,李卓吾对这一真人的喜爱之情可谓溢于言表。53回,戴宗与李逵请得公孙胜破高廉妖法,李逵因惧怕罗真人法术,十分小心伏侍公孙胜,并不敢使性。此处批曰:“ 李大哥才是个真人,罗真人反未必真。”将李逵与所谓的“真人”进行对比,更显李逵之纯真无瑕。

除此之外,评语中还多次出现“真”、“真人”、“好直性人”等字眼,由此观之,在李卓吾眼里,李逵确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真人”。

(二)李逵之趣

李卓吾虽不曾对“趣”做过具体的阐释,但他通过对李逵言行的评点,将其自身从这一趣人身上所获得的快乐传递给了后来更多的读者。在《水浒传》中,与李逵相关的趣事可谓举不胜举。初见宋江时其憨态可掬的模样便跃然纸上,容本此处的批语是“趣人来了”。37回以后,这个趣人便接二连三地为读者制造了许多笑料:抢鱼被张顺痛打,将卖唱女娘点晕,闹江州、劫法场,独劈罗真人,寿张县乔坐衙……李逵独劈罗真人一节,李卓吾批曰:“趣事趣话趣人,无所不趣。”李逵闹学堂,作知县一节,批曰:“李大哥执事必奇,说话必趣,天纵之也。”在“李逵寿张乔坐衙”一段,李卓吾竟连用七个“趣”字,一个“趣人”来评李逵!纵观以李逵为主角的故事,哪一事不趣,哪一言不趣?李逵当真无愧于梁山“第一趣人”、“第一妙人”之称号。

二、以李卓吾为代表的晚明文人的特殊阅读视野

接受美学的理论认为:“任何一个读者,在其阅读任何一部具体的文学作品之前,都已处在一种先在理解或先在知识的状态。没有这种先在理解或先在知识,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为经验所接受。这种先在理解就是文学的阅读期待。”李卓吾何以对李逵形象做出这样的解读,我们有必要对其“先在理解或先在知识的状态”进行分析,从中窥探李卓吾以此法解读李逵形象的深层原因。

(一)“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

明初,程朱理学作为官方哲学的地位正式得到确立,成为明朝及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思想。在其僵硬冰冷的教条束缚下,人性遭到了残酷的践踏和扭曲,为了实现权和利的满足,文人普遍呈现出“失真”现象。李贽的“童心说”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李贽所说的“童心”,不仅有真心、真情实感之意,而且也有着真正的无拘无束、率性而为的个性色彩,是晚明文人对程朱理学所带来的思想束缚和生命欲望钳制的一种挣脱。李贽不但尖锐地批评儒家经典“六经、《语》《孟》,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而且愤怒地揭露假道学“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的虚假丑行,李贽将其矛头直指“假道学”,大力提倡“绝假纯真”的“童心”。

作为晚明人文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李贽也将“童心说”作为指导思想融入其小说评点中。在《水浒传》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中,独李逵这一形象完全契合了他的这一思想。其评点中对李逵之“真”的大力褒扬以及对假道学的极力批判都与“童心说”息息相关。

以41回李逵回家取娘一事为例。宋江下山取父是为了尽孝,公孙胜回家探母只是离开之借口,独李逵取娘是为了让她“来这里快乐几时”。与宋江和公孙胜相比,李逵这种最单纯、最直接的愿望表达才最足以打动读者。无怪乎李卓吾在41回回末总评中说:“李大哥是天性孝子,宋公明取爷有些道学气味,亦算计利害耳。公孙胜望娘一团奸诈。如李大哥者,只是要娘快乐,再无第二个念头。”这样的李逵如何不让李贽赞叹不已!

在明代大力提倡程朱理学的背景下,李逵身上所体现出的却是完全没有受到假道学侵袭的与生俱来的纯美本性。他完全活在封建道德规范之外,任乎自己的性情自由发展,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自然人。对于大力提倡“童心说”的李贽来说,李逵的存在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惊喜。

(二)“天下文章当以趣为第一”

李卓吾对李逵的高度评价与其“趣为第一”之理念息息相关。“‘趣'首先作为传统的文论概念流行于宋代”。至明代中晚期,通俗文学极为盛行,小说的趣味性也受到空前重视,李卓吾、袁中郎、王骥德等众多文人对“趣”做了新的阐发。其中,李卓吾标举“天下文章当以趣为第一”:

他在《水浒传》52回回末总评中说:

天下文章当以趣为第一。既是趣了,何必实有是事,并实有是人?若一一推究如何如何,岂不令人笑杀!

从容本与“趣”相关的评点中我们能够看出,李卓吾所理解的“趣”较宋代已经宽泛许多。李卓吾虽然对“趣”没有详加阐述,但通观容本评语我们便能明白,李卓吾之“趣”是建立在正确认识小说的娱乐功能的基础之上。无论是“诗言志”还是“文以载道”,传统的文学观念强调的都是文学的教化功能。与其相反,中国古代小说的诞生却是以娱乐消遣为目的,小说的娱乐功能才是人们喜爱它的最大原因。至明代,以文为趣已经成为许多文人的一种共识。

在李卓吾看来,能够在小说阅读中获得最大的阅读才应该是小说创作的宗旨所在。《水浒传》中李逵身上的喜剧性元素正好将“趣”发挥到极致,李卓吾对李逵趣事趣言的大加赞赏中感受到了《水浒》文字的乐趣,同时在其评点中他又以谐谑的笔调将这种快乐传递给了后世读者。

除了“趣”之外,李卓吾还充分认识到了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之别,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 容本楔子总评体现出了评点者的艺术真实观:

“《水浒传》事节都是假的,说来却似逼真,所以为妙。常见近来文集乃有真事说做假者,真钝汉也,何堪与施耐庵、罗贯中作奴!”

“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李卓吾在对李逵这一形象进行评点时无疑是深刻认识到这一点的。在对李逵趣事趣言的阅读中,读者们所感受到的是天真烂漫、任情率性的李逵,甚至为后世无数读者所谴责的嗜杀行为也在读者的笑声中被淡化了。正如卓吾先生所言:“既是趣了,何必实有是事,并实有是人?若一一推究如何如何,岂不令人笑杀!”

统观梁山一百零八个好汉,最得卓吾之心者,非李逵莫属。在对李逵这一形象的评点中,李卓吾将其人生态度、思想个性及精神追求也融入其中,在充分享受着酣畅淋漓的阅读的同时他也体会到了思想表达所带来的巨大快乐。

参考文献:

[1](明)李贽.焚书・叙焚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2](明)袁中道.游居柿录[M].山东:青岛出版社,2005.

[3]谭帆.中国小说评点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陈曦钟,等(辑校)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

[5]金元浦.接受反应文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

水浒传作者资料范文第4篇

该书的《前言》一开始说:“从少年时代起,我就是一个《水浒传》迷。”初中三年级时,他对带有北齐插图的高井兰山译本《水浒传》爱不释手,一百零八位豪杰的名字能倒背如流。后来进大学选择了东洋史专业,从最初研究宋史到成为宋史专家,无意中也都是受了《水浒传》的影响。

对《水浒传》的研究,大多数人仅专注于文本本身,仅有少数学者以文本为媒介,去探究广阔的中国社会历史。宫崎先生就是这些少数人中的一个,他高度重视《水浒传》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学价值。他在深入研究宋朝文献后看《水浒传》,“渐渐发现书中除了真实记录历史外,当时民间流传的传奇故事、街谈巷议有很多都被收录其中。除此之外在世态、生活方式等方面也提供了很多能够体现宋代特色的素材”。他这样征引他人的意见:“有人说要想了解中国,读《水浒传》要比读四书五经更有用。”他甚至还说:“要想了解当今的中国,《水浒传》也是必读的书目。”因为,《水浒传》所描述的现象至今犹有痕迹残存。另外,将新旧中国作比较,有助于我们了解其中的变化过程。正因为《水浒传》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宫崎先生于1941年在他任教的京都大学把它作为史学专业讲座的教材,题为《水浒传中的支那近代社会状态》。本书就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

宫崎先生的研究比较集中于社会制度方面。本书的九个章节都是以《水浒传》中的人物为主题和标题,但他并不是就人物论人物,而是以人物为线索,进一步详细地分别阐述这些人物所代表的社会阶层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现象和社会制度。《徽宗与李师师》中描述宋徽宗宣和时代虚假的“浮华盛世”,北宋繁盛的商业及发达的经济刺激了统治者的荒淫,加重了他们对民众的欺压、掠夺,这正是《水浒传》的社会背景。《妖贼方腊》分析方腊为何造反,说明当时的贪官横行造成“官逼民反”,而这与梁山好汉的造反有一定的共同之处。《宦官童贯》不仅阐述童贯发迹的过程,还介绍世界范围内的宦官制度,由此揭示中国宦官制度的独特性和中国历史的特殊性。《奸臣蔡京》论述宰相制度的沿革(例如比较汉唐宰相和宋代宰相)以及君权与相权的关系。《鲁智深与林冲》从两人的出身论及下级武官的世界,指出《水浒传》中人物不少为下级武官,借此说明宋代的兵制。同时通过林冲的冤狱和其他有关事例介绍当时的监狱制度。《戴宗与李逵》描述胥吏制度,这是本书的亮点之一。书中说:“《水浒传》可以说如实地再现了胥吏阶层的生活状态,因而从这一点而言,《水浒传》也是可以与正史相提并论的鲜活的史料。”胥吏是处于官府最基层的吏员,百姓和官府的接触必须经过他们一手操办。他们在官府和百姓之间构筑了一个独立王国。然而历代正史仅记载上层的事情,对众多起着重要作用的小吏少有描述;参考《水浒传》便可了解“胥吏的世界”。

其中最突出也是最有趣的一部分,莫过于他提出的“两个宋江”论。众所周知,“农民起义”领袖宋江受招安后,率众征讨方腊的“农民起义”军。然而,宫崎市定却说明此宋江非彼宋江,在无意中给起义者宋江“平反”。他从新出土的墓志铭和大量可信度很高的文献资料中得出结论:“身为众寇之首的宋江一开始便是盗贼,而朝廷大将宋江一开始便是官军。”这一判断是根据比较两人的活动时间得出的:“五月就擒的宋江乃草寇宋江,而四月到六月平定方腊起义的却是大将宋江。”所以“草寇宋江”和“讨伐方腊的宋朝大将宋江”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

宫崎先生对自己的这一论断很有信心。他说:“可能这个论断会招致很多人的非议,但这是根据历史学研究方法的科学论证得出的。我想只要稍有点史学素养的人恐怕都不会对此品头论足吧。”他还详细解释了形成草寇宋江征讨方腊这一误解的原因。从文中可以看出,无论是从史实出发得出的结论还是对误解原因的解释都令人信服。

书的最后有日本学者砺波护所写的“解说”,其中说到中国学者张国光在1978年12月15日的《光明日报》发表文章《历史上有两个宋江》。而宫崎先生的“两个宋江说”发表于1967年,宫崎先生无疑是此论的首创者。

水浒传作者资料范文第5篇

一、论文题目:论《水浒传》中的血腥暴力描写及其文化内涵

二、开题报告内容

(一)选题背景

“血腥”,本词原指血液的腥臭气味,后来还用以形容战斗或屠杀的残酷。也可表示场面的惨烈。近几年由于翻拍名著的热潮一次次涌来,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都被翻拍成电视剧,其中就不乏像《水浒传》、《红楼梦》等这些四大名著。而其中对于新版《水浒传》翻拍过程中,对原著的极大还原,也使得

一部分人对电视剧中直观的血腥暴力场面产生了一阵阵热议。

《水浒传》里有不少凶杀场面的描写,甚至吃人肉,开人肉馒头店等等。我们《水浒传》的研究者,或熟视无睹,讳莫如深,或严厉谴责,“残暴”、“血腥”、“杀人魔王”。但是,这都不能解决问题。《水浒传》里的残暴、血腥描写是客观存在,回避不了。乱杀人,吃人肉对不对?当然不对,这是小学生都知道的。问题是为什么读者在读《水浒传》时并不觉得恐怖?

选择本题主要是想从历史、文化、人物、史实等几个方面对《水浒传》中血腥暴力描写的原因和目的进行研究,也通过多方研究,发掘其暴力美学的文化内涵和心理影响。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关于《水浒传》的研究在国内外有很多不同角度的解读,例如,《水浒》小说主要人物的象征意义,《水浒传》的女性意识,水浒中中的象征主意手法的运用,《水浒中》中的生命伦理意识,《水浒传》的各种主要人物分析,人名的寓意,所反映的宗教观、价值观,通过不同角度对作品的细节进行剖析等等。

关于《水浒传》中血腥暴力的研究并不是很多,但还是有一些值得借鉴的研究成果。例如:1990年第四期山西师大学报上名为《论<水浒传>的血腥气》一文中写到“小说在表现好汉们奋起抗争、铤而走险的时候,直接地、具体地描写了许多争打斗殴、杀人流血的场面,甚至不加掩饰地描写血淋淋的凶杀和吃人情景,造成了一种浓重的血腥气氛,所谓‘说时杀气侵人冷,讲处悲风透骨寒’第十回。《水浒传》所表现的这类场景,不仅一般人在现实生活中闻所未闻,即使在其他文艺作品中也绝无仅有,自然引起读者的注意。”还有《水浒争鸣》第九辑中认为“水浒英雄因暴决性格一怒而起的杀人行为,往往只是凭自己品行便判定对方有错对方该死,以自己为标准,随意裁断他人的性命,这种情况下的杀戮行为,往往不甚顾及,也不会在杀戮之前查询对方是否具有该死的恶行,这种杀戮行径,很多时候给人的感觉实在是草营人命。因此我们说,水浒英雄因性格自负及暴决而引起的杀戮行为,虽经种种消解,给我们带来的,更多的还是血腥味。”

学术界不少学者对《水浒传》所歌颂的梁山好汉形象提出了质疑,如大陆学者陈洪、孙勇进二位先生合著的《漫说水浒》在夏志清教授的基础上进一步清理了梁山好汉野蛮暴戾的行为,在指责了武松的血溅鸳鸯楼、宋江的计逼秦明入伙、李逵的劈杀小衙内、吴用的烧杀北京城等事件之后不无感慨地说:“水浒世界里的很多血腥气冲鼻的行为,连追求正义的幌子都没有,完全是为蛮荒的嗜血心理所驱。”

而2011年第二期《明清小说研究》中《对<水浒传>中血腥、暴力的问题迪考思考》一文中,认为水浒中产生的血腥暴力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不能离开当时的历史语境;二,不能用现代人的审美观念代替审美评价;三,把血腥残暴喜剧化、戏谑化、公式化。”

(三)初步设想

本文拟在抓住关键词“血腥”,通过从本源到深入的方式,将其来源,发展,表现形式及其过去到现在的内涵变化进行较深的剖析,对《水浒传》中血腥暴力描写的原因和目的进行研究,也通过多方研究,发掘其暴力美学的文化内涵和心理影响。

(四)拟解决的问题

1.把最重要的——“血腥”的意义进行深刻全面的解析,将血腥与暴力美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弥补以往研究成果陈旧性和狭隘性。

2.将人物,意义,时间等进行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分析,以添补以往研究的一些领域的匮乏和粗浅。

三、论文撰写过程中拟采取的方法和手段

1.层次分析法

从“血腥”的表面入手,进行更深一层的意义的挖掘。

2.系统分析法

把《水浒传》这部作品作为一个整体系统,从人物刻画、写作方式、写作特点、文化内涵等几个方面,分析其血腥描写的具体含义和文化影响,引出暴力美学的部分内容,最后得出暴力血腥描写的最终含义。

四、论文撰写提纲

1.何为“血腥”

1.1血腥的定义

1.2血腥与其他相关暴力美学的关系

1.3其他作品对血腥和暴力的描写

2.《水浒传》中为什么会有“血腥”

2.1当时的历史文化条件

2.2作者与读者当时的普遍心理与情绪影响

2.3人物刻画的必备条件

3.此血非彼血——“血腥”的现实文化意义与内涵

3.1现代社会审美观念及其当时历史语境的不同

3.2作者的心态以及环境熏染之下衍生出的情感宣泄

3.3作者创作过程中潜在的暴力美学思维

4.结语

    开题报告范文参考:

有效中学作文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摘要]中学作文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笔者对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作文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并以此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本文是该课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关键词]作文教学有效研究课题

经专家评审和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本人串报的课题《有效中学作文教学研究》获准立项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批准号为D/2008/02/176。现作如下汇报: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有效中学作文教学就是师生共同构建的能够在中学学段里大面积地使每个学生作文水平取得达标或超标成绩的一种作文教学。

这个课题提出的背景是中学作文教学的随意无序、低效无效的教学现状。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包含了有效教学的五个主要理念,即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的时间效量,关注教学目标的可测性或量化,关注教学策略的研究,关注教师的反思意识。

课题主要通过以下层面探讨有效中学作文教学的实施途径,即“(1)读写一体化与有效中学作文教学”,(2)“生活作文一体化与有效中学作文教学”,(3)“过程互动式高中作文教材建设与作文有效教学”,(4)“高考作文复习命题、日常作文教学之和谐与有效中学作文教学”。(5)“典型案例与有效中学作文教学”。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关于“读写一体化”的研究重要观点有陈文娟在《高中写作教材与阅读教材的裂缝及整治》(《语文教学通讯,高中》2007年1期)一文中表达的阅读教材在选文时要以写作训练为基准的观念。郭志荣老师力图探讨一种阅读课和写作课互动的路径。在“感受——领悟——积累——汲取——迁移——表达”中,使读和写、汲取和表达成为有机的组成部分,既为学生打下精神种子,又达到表情达意,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语文教学研究》2006年10期),这是对叶圣陶先生“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论”观点的深入探讨。

2.关于“生活写作一体化”的研究。有潘新和提出的“贴近个性化生活的写作观”,他提出“写作需要贴近的不是共性化,抽象化的生活,而是生命化。个性化的生活。写作,不是人的生活化,而是生活人的生命化。”(《福建教育》2005年)叶黎明、种海燕则认为写作“内容贫乏”的问题,不仅仅是“生活贫乏”的问题,更是“认识贫乏”的问题,“学生生活扁平化和精神贫乏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是造成写作没什么可写的直接根源。”(《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1期)四川董旭年老师则又从“说写生活化”角度对生活写作一体化作出了更广泛,更具体的实践探索(《语文教学研究》2006年2期)。程红兵从“作文是中学生个体生命整体成长性、创造性表现,作文教学就是要唤醒和呵护青少年的生命意识”的角度表现出对生活写作一体化问题的探索。(《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4年6期)李斌辉从“中学作文要弱化写作的教化,载道功能,强化写作的自娱,宣泄作用”角度,表达了对生活写作一体化问题的探讨。(《教育评论》2004年2期)毛荣富则从三种体验(走向理性的成长体验,表现独特的个性体验,带来愉悦的审美体验)为写作内容的角度隐含了对生活写作一体化问题的探讨。

3.过程互动式高中作文教材建设的研究,最重要的成果是郑桂华、王荣生等人编拟的《写作单元样章(上)》(《语文学习》2006年10期),表现出了写作教材编制中对过程互动的关注,但样章对作文教学的过程性或程序性知识,对作前、作时、作后的互动性探讨尚有强化、完善的较大空间。

4.高考作文、日常作文教学之和谐研究,重要文章则有程慕宏从科学地命制高考作文命题从而良性促进中学作文教学的角度所作的探讨,(《学语文》2006年6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中心《中学语文教与学》2007年9期则集中选刊了一组总题为“高考作文与语文教学:谁是谁的风向标?”的系列文章,集中探讨了高考作文与日常作文教学的和谐问题。

5.“作文教学典型案例”的研究应该说成果颇丰,重要的有福建俞发亮汇编的中学生有争议的文章集,有许国申被大资料复印中心转载的题为“中美两篇高考满分作文比较”。作文教学典型案例的研究可以涉及作文教学的诸多方面,可以揭示共性的问题,可以呈现个性化的问题。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研究目标:

从“读写一体化”、“生活写作一体化”、“过程互动式高中作文教材建设”、“高考作文、复习命题与日常作文教学之和谐”、“作文典型案例”等五个层面立体深入地探讨中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力求师生共同构建出能够在中学学段里大面积地使每个学生作文水平取得达标或超标成绩的理想作文教学模式。

内容与重点:

①读写一体化与有效中学作文教学:

②生活写作一体化与有效中学作文教学:

③过程互动式高中作文教材建设与有效中学作文教学:

④思维训练与有效中学作文教学;

⑤高考作文、日常作文教学之和谐与有效中学作文教学:

⑥典型案例与有效中学作文教学。

其中③⑥是研究重点。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是围绕中学作文教学有效性的探讨,分别以“读写一体化与有效电学作文教学”、“生活作文一体化与有效中学作文教学”、“过程互动式高中作文教材建设与有效中学作文教学”、“思维训练与有效中学作文教学”、“高考作文、日常作文教学之和谐与有效中学作文教学”、“典型案例与有效中学作文教学”等层面为研究切入点。遵循行为研究的原则,理论实践相结合原则,完成相应研究任务。

课题研究大致分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07年11月--2008年4月)

(1)确定课题研究方向,梳理国内外已有相关成果,在此基础上设计自己的课题研究方案:

(2)组织问卷。了解师生在作文教学上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3)组织申报立项工作;

2.初步研究阶段(2008年5月—2009年8月)

(1)举行课题开题活动,邀请专家再次论证方案,并成立专家指导组:

(2)子课题分工,确定各自的研究内容、方式;

(3)初步小结子课题研究成果,汇编、交流各自成果:

(4)向专家组报告阶段研究情况,布置下阶段工作:

3.深入开展阶段(2009年9月—2010年10月)

(1)完成过程互动式高中作文教材(1—5册)的编写任务,并交出版社出版:

(2)汇编“作文教学典型案例”及相关教案成册。争取公开出版:

(3)其余各子课题完成中期报告,发表相关论文:

(4)举办中期成果汇报展出活动;

4.总结阶段(2010年11月—2010年12月)

(1)设计师生问卷,了解课题研究效果;

(2)整理汇编课题论文集:

(3)撰写课题研究终结报告;

(4)请上级领导、专家对课题进行鉴定。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阅读相关理论书籍,主要有:

①潘新和《中国当写作作教育史》福建人民版1997版:

②章熊等《中国当写作作与阅读测试》四川教育版2000版:

③王荣生等《写作单元样章》《语文学习》06年10期:

④浙江师大语文教育研究中心专题组“xx年语文教育研究动态述评”有关中学作文教学部分:

⑤国外作文教学相关研究成果;

⑥有效教学理论。

参与研究者要有阅读后的读书笔记撰写和交流。

2.调查法。调查组成员坚持听课、蹲点制度,通过问卷:访谈、测量等方式,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相关资料,听取各方面反映,作专题研究,定期交流研究成果。

3.个案研究法。确定重点实验班级。重点实验项目,发掘提炼。系统研究与课堂教学相关的案例,写出典型个案的分析报告,作为课题研究重要构件和深入探究的案例依据。

4.经验总结。及时总结课题研究每一阶段的研究成果,使之作为下一阶段研究的有利条件,并使研究成果汇编成册,利于鉴定与推行。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主要观点:

1.“读是写的基础”。“读”是阅读文本,滋养精神;“读”是提升精神,激发表达;“读”是感受范本,模仿表达。

2.培养对生活的敏感度,培养对生活独到的思考力,使作文做人一体化,是作文生活一体化的含义。

3.“过程互动式高中作文教材建设”更加关注作文前,作文时,作文后的每个过程,更加关注作文是作者与范本、与老师、与同学、与家长、与社会互动的结果。

4.高考作文复习、命题必须与日常作文教学构成和谐的状态,这样,才能使日常作文教学呈现有效有用的状态,教考一体化、和谐化是中学作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5.典型案例使作文教学有效性研究既关注面上的共性问题,又深入点上的个性问题。

创新之处:

1.如此全方位地挖掘研究中学作文教学的互动性、过程性是可能的创新之一。

相关期刊更多

水浒争鸣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水浒学会;湖北省水浒研究会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南省国家税务局

湖南水利水电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南省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