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水浒传故事梗概

水浒传故事梗概

水浒传故事梗概

水浒传故事梗概范文第1篇

《西游记》主要描写的是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西游记》全书一百回,从大的结构上看,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回至第八回是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孙悟空出世、拜师、大闹天宫,这是全书最精彩的章节,热闹非凡,孙悟空上天入地好一顿折腾,将他的反抗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是第二部分,主要写了唐僧的出身及取经的缘由。第十三回至最后一回是第三部分,主要写唐僧西天取经,路上先后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徒弟,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

《水浒传》故事梗概

《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个字:忠,义。

《三国演义》故事梗概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以及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塑造了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大大小小的战争,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一场场刀光血影的战争场面。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写波澜起伏、跌宕跳跃,读来惊心动魄。全书表现出作者罗贯中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

《红楼梦》故事梗概

《红楼梦》主要讲解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精彩生动的描述了一段错综复杂的家族兴衰史,反映了多姿多彩的封建社会世态人情。

点评:

水浒传故事梗概范文第2篇

一些注定无结果甚至是死命题的论题,一些研究者仍然在进行大量重复无谓的劳动。比如关于《水浒》的作者问题,我们都清楚,从被鲁迅称之为“掇拾旧书,益以小说,补缀联属,勉成一书”〔1〕的《大宋宣和遗事》粗具《水浒》故事梗概始,民间传说与话本始终是《水浒》成书的两大源流。但这种世代累积型的作品一定有一个最终的文人加工者使之在艺术上大致定型,即使定型也还不断有故事的增加与插入,如征辽,田虎、王庆的故事,这样又必须对之前的文字做一定的修正以弥补漏洞,即使如此也还出现了两次鲁智深的“偈语”这样明显的硬伤。因此我们并不一定、也不可能明确将《水浒》的著作权划定为谁,这是一个几乎无解的命题,作者是施耐庵也好,叫施彦端也罢,是郭勋及其门人也好,是罗贯中也有可能,都并不重要,而从中又引出所谓江苏兴化县志中施耐庵的“墓志铭”与“小传”来,经专家考验均系伪造,〔2〕就很不应该。我们不应再落入将“水浒学”变为“施学”或“罗学”的窠臼,如同“红学”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曹学”。对于《水浒》这样一部宏大的、内蕴厚重、历史信息丰富的长篇小说,对于作者的研究可以成为一个问题,但不应成为一个占有过重比例的话题。

再比如关于《水浒》的主题之争,实际也涉及对《水浒》的成书与版本的具体分析。自20世纪80年代初一些学者提出《水浒》并非描写农民起义,而是为市民写心的主张以来,此一话题聚讼纷纭。关于《水浒》是否描写农民起义的问题,我们不能将英雄人物无限拔高,以艺术的真实代替历史的真实。中国从来就是一个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村自然经济为基础的社会,即使在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时期也没有发生过有影响的市民起义。《水浒》的主题应当讲主要还是围绕“乱自上作”与“英雄传奇”这两方面来展开。关于为学者们所普遍接受的“忠义说”,仍要看具体的本子。比如被金圣叹删削、臆改过的“七十回本”就很难说是为“忠义”张目。

虽然新说较多,但大多仍拘囿于过去的一些老问题如成书的时间、过程、版本的源流等,研究格局与思路亟待突破。对于《水浒》的成书时间,一些学者的考证日趋精密,其思路是从《水浒》的文本中寻找内证材料,比如能说明是某一朝代专有的物质名词、地名、官职或一些现象等。这当然是一种方法,但应当考虑到《水浒》写的是北宋末期的故事,反映的是宋人的历史情境,作为世代累积型的作品,其中的内容有多少是按照原貌流传下来的,有多少经过了后来的编纂者的润色加工,编纂者个人的社会经验与常识固不可免会带进书中,但《水浒》故事传说的放大与不断的内容插增使得这种方法在统计学上的有效性颇令人怀疑。也有学者将《水浒》中的宋江起义与南宋的钟相起义或元末的张士诚起义相比类,〔3〕认为这些起义才是《水浒》参照借鉴以致成书的原始素材。但需要考虑的是,在历史上为什么农民起义的领袖不成王则为寇,唯宋江成为“乱世忠义”的典型?在南宋即有高如、李嵩辈的画像“传写”,龚开又为之作赞,这些该如何解释?因此,对于《水浒》研究,恐怕还需要对于农民起义有新的认识与新的视角。此外还应当重视民间传说与舞台剧对《水浒》成书的影响,虽然这方面的资料极其匮乏。应当重视简本的研究,虽然简本“文词蹇拙”,但可能包含了更丰富、真实的关于《水浒》成书过程的信息。对于《水浒》的文化内容与地方特色也应有一个深入的研究,我们可以从中体察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与心理特征,并从中反省种种的缺失。

《水浒》研究迄今仍缺乏一套系统完整的版本资料。这对于《水浒》研究的充分开展是很不利的,也不利于形成客观求实的学风。对于版本资料而言,研究者多采用20世纪50年代郑振铎、王利器、吴晓铃三人主持编校、汇辑的《水浒全传》为基本研究依据。但已有学者指出这个《全传》本的不足与缺陷,比如该本以所谓天都外臣序本为底本,以残存的五回嘉靖刻本(被认为是郭勋刻本)的文字配补,在版本上的优势可谓无可匹敌,实际上正如华裔美国学者马幼垣所指出的,〔4〕郑、王等人均为当世声名显赫的学者,对于由他们主持的编校纂辑工作当然无人敢于怀疑,因此许多研究者就将这样一个不乏手民之误的现代排印本在很大程度上等同于天都外臣序本。问题在于:一、所谓“天都外臣序本”本身问题重重,一方面“天都外臣”是否即著名戏曲家汪道昆并无充分证据,而这关涉到此一本子是否为明万历时期刊刻,因而以时间上的优势获得比另一内容刻工更加完善的容与堂本优先的底本选择;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目前我们所见到的“天都外臣序本”并非原本,而是清康熙石渠阁补修本,而据马幼垣先生的比勘调查,无论是这一补修本还是自五十一至五十五回的“嘉靖残本”,或者因千疮百孔、补修比例过大而很难恢复原貌,本身已不能称之为“天都外臣序本”,或者因文字粗率而无法使人将之与传说中的“郭刻本”相联系。二、《全传》对于后出的“田、王”二事处理颇为不当,因其采用袁无涯、杨定见百二十回本中的内容。学术界一般认为《水浒》的版本系“繁先简后”,但“田、王”二事乃后出插增,且“简先繁后”,后来经袁无涯、杨定见的改写与扩充成为现在的样子。作为提供《水浒》研究的基本资料,“繁”、“简”二者很难融合统一在一起,因此应考虑以附录的方式,力求真实体现版本的原貌。工作细致的汇校本应当能够凭校记还原出各个版本的原始面貌,即使这样的工作太过琐碎繁杂,“繁”、“简”各系统的版本资料也应当有一个整理出版的规划,特别是其中一些较难见到的本子。(本文写作得到华侨大学学术基金资助)

注释

〔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宋元之拟话本》,《鲁迅全集》9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

〔2〕刘世德:《施耐庵文物史料辨析》,沈伯俊编《水浒研究论文集》,中华书局,1994。

〔3〕侯会:《〈水浒〉源流新证》,华文出版社,2002;曹晋杰、朱步楼:《施耐庵新证》,学林出版社,1986。

水浒传故事梗概范文第3篇

一、兴趣导航是前提

“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教师要利用多元策略,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快意畅游,在淡淡的墨香中吸纳馥郁。

1.介绍读物梗概引发阅读欲望。如我们在指导阅读《水浒传》时,可先将武松景阳岗打虎,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的故事梗概和盘托出,学生必定会被这些精彩的故事所吸引从而找来原著一睹为快。这样,学生就很自然地走进了水浒世界,走进了我国灿烂辉煌的古典文化,感受到名著带给我们的艺术熏陶。

2.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爱听故事,好奇心强是孩子的天性。根据孩子的这一心理特征,我充分利用晨读课,举行“晨间故事推荐会”,由老师和班上的故事大王轮流上台讲述故事。故事内容不仅经过精选,而且力求题材丰富:有童话故事、科幻故事,有冒险小说、动物小说,还有侦探故事等等,尽量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推荐会上,讲述者娓娓而谈,同学们津津垂听,他们的表情随着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而不断变化,时而欣喜,时而伤感,时而激动,时而紧张……每每到了情节精彩与转折处,故事戛然而止。教师相机告诉孩子:欲知后事如何,请自读原文,并推荐相关读物。这样设置悬念,吊足了孩子的胃口,让他们在对故事新情节的无限期待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迫不及待地去进行阅读体验。

3.畅谈读书感受激发阅读兴趣。一本书就是一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阅读过程就是体验情感,发现秘密,接受熏染,评判他人思维产物的过程。教师要经常创设轻松、愉悦的氛围,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元化地畅谈阅读后的感受:可以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可以讲述最震撼人心的故事情节,还可以评论自己最崇拜的人物……通过互动参与,让学生产生思维碰撞,激起情感共鸣,体验阅读成就感,从而唤醒阅读欲望,积极主动地进行广泛阅读。

二、方法引领是关键

阅读如果仅仅停留在兴趣的层面,对阅读只浮光掠影、走马观花、浅尝辄止,难以从阅读中找到“真味”。兴趣解决的是入门的问题,要使阅读成为终身的喜好,还应该“登堂入室”,这就需要方法的引领。如摘录批注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使用圈、批、注等方式,圈划自己欣赏的好词、妙句、佳段,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记下自己的读书心得和困惑,表达自己的共鸣与感想等。精读品味法,这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的手段。善读书者,离不开“涵咏”功夫。文字背后的情感意蕴必须靠阅读者深挖掘。教师应该选取一些经典文章作为范例,指导学生精品细读,让文字入眼、入口、入脑,逐渐养成潜心阅读的习惯。此外,还有诵读积累法等。当然,学无定法,阅读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三、氛围助推是保证

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学生爱读书了,会读书了,还要坚持不懈地读书,让阅读真正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就要求老师不断创造有利条件,营造良好氛围,让学生的阅读行为得以巩固、提升。

1.优化阅读环境,营造书香校园。建设书香校园,营造勤奋读书、奋发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培养师生酷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师生沐浴在这充满语文味的校园中,无疑是最好的熏陶和感染。另外,学校还充分依托“蓓蕾电视台”、《摇篮》校报、“省级示范图书馆”、“班级图书架”、“班级图书跳蚤市场”、综合实践活动课等阵地,为学生提供读书、写作平台,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的读书场,让孩子们更加亲近书籍,为学生的持久阅读、成长成才奠基。

水浒传故事梗概范文第4篇

这其中,自然有商纣王酒池肉林,给酒带来奢腐的恶名,并衍生出“必有因酒而亡国者”的负面话题,但仅占少数。流传更多、更广的,仍然是酒的美名。例如竹林七贤,给酒带来的是凄美;陶渊明诗酒自适,给酒带来幽美;李白斗酒诗百篇,给酒带来大美;杨贵妃醉酒起舞,给酒带来优美……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背景,酒的形象多有不同。而诸多形象在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演绎,进而成为我国酒文化形态的大集合。

?笏 三国之酒——英雄生胆

有人说,《三国演义》中如果少了酒了,英雄豪情恐怕要大打折扣。

东汉末年,长期战乱,民生凋敝,经济萧条。曹操在执政之后,为了稳定社会和恢复经济,严令禁止私人酿酒。此时名满天下的孔融不仅对此禁令置若罔闻,而且公然挑衅,私自酿酒、聚众饮酒,还公开发表《论酒禁书》反驳曹操。曹操也是好酒之人,也曾经高唱“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所以曹操专门回书一封,一方面是劝说孔融支持政令,一方面也是详细阐释自己的酒政思想。不料孔融不但不买账,还“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是可忍,孰不可忍,曹操最终将孔融杀掉,但罪名却与饮酒无关。或许曹操杀孔融的理由有千千万,但他们的这段与酒有关的论战却充满了戏剧色彩。

在《三国演义》中,为人津津乐道的还有“温酒斩华雄”,这一经典情节将关羽勇猛善战体现得淋漓尽致。东汉末年,朝政被宦官把持,董卓以勤王之名带着西凉兵马进入长安,废黜少帝刘辩而立陈留王刘协为帝,独揽大权,残暴不仁,且后宫,引得天下愤恨。所以袁绍、曹操等人组成关东十八路诸侯共同讨伐董卓。然而前锋孙坚在进军汜水关时,被华雄击败,华雄耀武扬威、不可一世。在潘凤等大将接连被华雄斩杀之后,不过小小马弓手的关羽主动请缨前去战华雄。曹操当时认为不起眼的关羽挑战华雄,定是有去无回,但勇气可嘉。为了激励士气,他主动为关羽斟上一杯热酒。不料关羽却说:“酒且放下,等我斩了华雄再饮此酒不迟。”策马直奔出营,三下五去二就把华雄干掉,引得各路诸侯佩服得五体投地。回到大帐时,曹操一摸,杯中酒尚温,从此对关羽尊宠有加。大概曹操与关羽之后的恩怨情仇,正是始于此刻。

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更加深层次地演绎了酒的英雄气概。

“青梅煮酒”中没有刀光剑影,却是暗藏杀机,其凶险程度不异于沙场征战。刘备投奔曹操之后,汉献帝尊其为皇叔。刘备的皇家血统得到官方承认,却引来曹操的猜忌。一天,曹操闲来无事,请刘备喝酒,刘备当时的实力与曹操相差甚远,不敢不去。酒至半酣,曹操突然问到:“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刘备猜不透曹操的意图,便列出了当世势力最强的几路诸侯,而曹操却不以为然,一本正经地说道:“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这可吓了刘备一个不知所措。

曹操与刘备都是当世英雄,可当时的情况下,两个英雄却实力悬殊。曹操长啸当歌,豪气冲天,指点群雄;刘备寄人篱下,韬光养晦,忍气吞声。如果没有一壶酒在中间做调合,局面恐怕是相当的尴尬。酒的奇妙之处正在于此,化百炼钢为绕指柔。

但酒的妙用并不止如此。毛宗岗在批《三国演义》时,将一首《临江仙》放在开篇做楔子,词中写到:“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将英雄的豪迈上升到了另一个高度,纵然是你死我活的争斗,纵然是血溅沙场的厮杀,当但一切都已然化作过往,英雄惜英雄,有什么是不可以谅解的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笏 西游之酒——无拘生戒

《西游记》虽然是一部以佛家思想为主旋律的小说,但其中依然不乏酒的身影。

齐天大圣孙悟空如果没有酒的驱使,恐怕也不至于犯下弥天大祸。孙悟空得知王母娘娘设蟠桃宴,请了各路神仙,唯独没有请他。孙悟空火冒三丈,大闹瑶池,打得杯盘狼藉,他独自开怀痛饮,又吃了太上老君的九转金丹,收罗了所有酒菜瓜果,回花果山与众猴摆开了神仙酒会。诸位且记下,此处形容酒的词,皆用“琼浆”、“玉液”等。玉帝暴怒,命天兵天将捉拿孙悟空。孙悟空的猢狲脾气本来就不好,即使辞官不干回花果山,倒也不至于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但几杯酒下了肚肠,孙悟空任性妄为的本性借着酒劲全释放出来,大闹天宫,砸得云霄殿一片狼藉。他也为此付出沉重代价,被如来佛祖压在了五指山下,一压就是五百年。

但在《西游记》中,因酒闯祸的不止是孙悟空,还有他的难兄难弟猪八戒。猪八戒本是天蓬元帅,掌管着天河十万兵马,位高权重,却因一次酒后乱性,调戏寡居的仙女嫦娥,被赶下仙界,托生为更加符合其性格的猪。虽然受到如此惩戒,但他却丝毫不长记性,高老庄因酒失态,再次葬送了一段好姻缘。

沙和尚也不例外,同样是因为在蟠桃会上喝多了酒,失手打破了琉璃盏,被玉帝贬下流沙河,变成了一个食人的妖怪。

正因为《西游记》是一部以佛家思想为主的小说,酒不得不拾起恶名,因为酒会使人失去自我控制、自我约束,就是不受戒,而不受戒律的管束就会犯错、闯祸。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不得不为了弥补各自因酒犯下的罪过而跟随唐僧历经千难万险的修炼,去往西天求取真经。

值得注意的是,唐皇李世民在送唐僧西去时,敬了唐僧一杯酒。书中写到,唐僧接过御酒说:“陛下,酒乃僧家头一戒,贫僧自为人,不会饮酒”,李世民则解说这是素酒。素酒就是粗酿的酒,工艺简单,酒度数低,不易喝醉,即使和尚喝了也不算犯戒,所以叫“素酒”。最后李世民拾一撮尘土,弹入酒中,劝唐僧“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

?笏 水浒之酒——痛快生义

北宋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商业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在良好的经济环境之下,酒自然是常见之物,而绿林好汉的豪情则更离不开酒的意气。据统计,《水浒传》这部书中说到酒,醉酒、饮酒的场面有一百二十回,正面展开醉态描写的有二十七回,水浒英雄聚义梁山,“大块吃肉,大碗喝酒”,人生苦短,只求一时之酣畅痛快。

《水浒传》里最经典的酒篇莫过于武松打虎。武松因避罪逃到柴进门下,后因思乡心切,告别柴进、宋江,回乡探望兄长。途经景阳冈时,在一家专营高度酒(应是发酵酒中的高度酒),号称“三碗不过冈”的酒店,连喝十八碗。接着他还干了一系列不冷静的事:第一,不听店家劝阻,执意过冈;第二,不肯结伙,坚持独行;第三,确认山中有虎之后,心有余悸却强充硬汉;第四,看见老虎不逃跑,还和老虎打架,幸亏将老虎打死,否则后果真是不堪设想。武松打虎,成就了武松一世英名,同时也引出了这样一种思考:喝了酒肯定不冷静,但不冷静不完全是坏事,而且酒比兴奋剂管用得多。武松的死党鲁智深对于酒的理解则更加露骨:“洒家一分酒只有一分本事,十分酒便有十分的气力。”

《水浒传》中的英雄,多是草莽匹夫,他们重情义,讲义气,凡事讲求快意恩仇。就像李逵所说,“杀去东京,夺了鸟位,在那里快活,却不好?”没有那么多的权衡考量,没有那么多的顾虑担心,只求今生快活,不问来世所在。所以酒在《水浒传》中成了豪爽的代表,每每要“干一票卖买”总是先喝个痛快,事成之后又是大喝。梁山喝酒的理由种类繁多,有接风酒、饯行酒、管待酒、拜谢酒、议事酒、庆喜酒等等,就算平日没事也要大喝一顿。但如果将《水浒传》的酒换成茶,可以想象,他们的英雄气也就会荡然无存。

《水浒传》与其他古典名著相比较,最接近百姓生活。《水浒传》所展现出来的,正是民间饮酒风尚,虽然粗鄙,但却是最直接的情感表达。时至今日,我们还能看到敬酒时为了表达自己的敬意总是将酒一饮而尽,不把客人灌趴下就觉得自个礼数没有尽到,这不正是梁山好汉的作风么?“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宁伤身体,不伤感情”。这些现代的劝酒辞,与梁山派酒风一脉相承。

不过,《水浒传》最悲情的地方,也在酒上面。宋江带领梁山众人接受了朝庭招安,却饱受排挤。卢俊义喝了被奸臣下毒的御酒,归去发作坠入水中而死;宋江用皇帝赐的毒酒带着自己的好兄弟踏上了黄泉路。只是这最后的酒,没有了豪情万丈,没有了豪爽痛快。大概正因为这不是梁山的酒,才引得读者伤感、动情。

?笏 红楼之酒——雅致生香

《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中最不缺酒的一部。大概因为贾、王、史、薛四大家族富可敌国,不仅家中的酒又好又多,且喝法讲究。同时也决定了《红楼梦》中的酒,与《水浒传》形成两个极端,一个俗得极致,一个雅得极致。

《红楼梦》开篇即以酒相随。第一回写甄士隐与贾雨村相遇,正是中秋之夜,两人对月小酌,再加上一番对于夜景的描写,就给《红楼梦》定下了雅致的格调。

《红楼梦》中喝酒的名头也不少,书中提到关于饮酒的各种名目,如年节酒、祝寿酒、生日酒、贺喜酒、祭奠酒、待客酒、接风酒、饯行酒、中秋赏月酒、赏花酒、赏雪酒、赏灯酒、赏戏酒、赏舞酒等等,真是花样繁多,简直让人眼花缭乱。

《红楼梦》里喝酒也有讲究。满府的少男少女都是才学兼备之人,每逢喝酒都要吟诗,行酒令,如牙牌令、占花令、曲牌令、故事令、月字流觞令、击鼓传花令、击鼓催诗令,以及射覆、拇战等等。《红楼梦》中的酒令新奇别致,对后世的酒令发展起到了指领作用,后来酒令在此基础上花样翻新,层出不穷。

书中还写了各式酒具,种类之多令人惊叹。以其质料来分,有金、银、铜、锡质、陶土、 瓷器、竹木、兽角、玻璃、珐琅等,形状繁多,奇巧别致,不胜枚举。此外还写了酒幌、酒肆、侑酒(酒妓)等,可说是集酒文化之大成,将酒文化推到了一个极致。

酒喝多了,自然会醉。《红楼梦》写饮酒雅,而醉酒更雅,并非像某些小说那样下笔粗俗,把场面写得鄙陋、龌龊,而是有着很高的艺术追求,写得细腻雅致。比如尤三姐的醉,是佯醉,把“淫态”和“醉态”融在一起,就连风月场上的老手贾珍兄弟也把酒给吓醒了。尤三姐佯醉,表现出一个被侮辱被迫害的女性,奋力抗争的刚烈性格;史湘云的醉则更具一种美学价值,书中这样描写:“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蜜蜂蝴蝶闹嚷嚷地围着。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瓣枕着。”活生生将一个少女的美态、娇态展现出来,醉酒写这成这,比杨贵妃还要美。

水浒传故事梗概范文第5篇

浙江省湖州市爱山小学505班 钟传启

隔壁阿婆提起我小时候读书的故事,现在还赞不绝口,津津乐道的样子就好像是在夸赞她的亲孙子,我自己都已经忘记的事情,在阿婆一遍又一遍的讲述中又拣了回来。小时候,最大的乐趣就是隔上一段时间去趟新华书店,找个晴朗的星期天,穿上干净的衣裳,就出发了。新华书店离我们比较远,我们坐公共汽车,步行而归。那时的新华书店似乎永远都是那个样子,一年里不会有太多的变化。到了书店里,转上一圈,买一些学习用品,还有自己喜欢的书。天热的时候,花五角钱买个冰棒,就满载而归了。这时,我买的东西里肯定有一本书,如果书稍微贵一点,那可能就没办法满足口福了,但是看中的书肯定要买,几周的等待仿佛就是为了等到这本书。《西游记》的故事就是从那个时候驻足心间的。

小区里有个年龄相仿的小男孩,和我家还带着点亲戚,她的父亲是个教师,因病去世了,家里留下了好多书。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了这个秘密,像兴奋的掘金者一样,将她家里的书翻了个遍,找出了一大堆中外名著,还有小说。他妈说,楼上还有,但每次只能借两本。两本就两本,那时甭提多高兴,隔几周去趟新华书店不了几天,现在可好,终于可以饱眼福了。可是,现蒸现卖的《水浒传》的故事也成了我每天到校以后向小伙伴们讲的内容,就像当时的评书一样吸引着同学们。人民文学出版社四卷本的《三国演义》也囫囵吞枣的看了一遍,因为年龄的关系似乎没有多大的兴趣。《青年近卫军》、《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一些外国小说也读了一些,可是只记住了故事梗概,那些主人公的名字太长,又太怪,就没有梁山108条好汉的名字和绰号记得那么清楚。

小时候的读书生活就是这样的,没有多少目的,也没有什么计划,喜欢什么书又能看得懂就读什么,天下事除了上课以外仿佛就剩下读书了。

相关期刊更多

水浒争鸣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水浒学会;湖北省水浒研究会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南省国家税务局

湖南水利水电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南省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