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素描静物

素描静物

素描静物

素描静物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基础 形体结构 线 明暗 空间 质感

近年来,社会对美术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各大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对于艺术生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全国有接近百万人环揣梦想参加艺考大军。很多半路出家的学生想通过这条捷径走向大学的校门。其不知艺考不易,一方面是难以速成的专业基础,另一方面,逐渐增大的文化课分数线让很多考生压力不小。

素描绘画是美术教学的一个基础。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一般素描的课程分为几何形体、静物、石膏头像、人头像、半身像、全身像等。几何体是作为美术基础的基础,几何体的结构可以帮助你提高对形体、空间透视的关系的把握和理解。静物结构素描作为静物素描和几何体的过渡课。静物是在几何体的基础上深入认识形体结构调子、深入刻画。石膏头像结构素描作为石膏像和静物的过渡课,石膏人头像是为画人物头像做准备的,其过渡是头像结构素描。半身像人物素描是肖像素描学习中由人物头像到全身像的过渡阶段。素描静物是对客观物象全方位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以及体现能力,是基础素描训练必须经历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以后石膏像头像奠定基础。

很多半路出家的学生存在着美术基础差,对形的把握不准确,对结构理论知识不理解等问题。在上届高三学生中,一些学生在画水粉静物啤酒瓶、主体物罐子的时候,透视结构都仍旧出现问题。我就把静物重新教学:1~4课时(几何体静物组合结构素描4张)、5~8课时(静物结构素描1张)、9~17课时(静物素描写生,主要要求形体结构透视准确,铺大关系,确定大的黑白灰2张)、18~33课时(提高要求,静物素描,进行深入塑造,2张)。在这样的基础上,这样的教学安排是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的。

我把这学期1周课时的素描课分解,从浅入深,每一个阶段训练一个目标,要求学生都做到。第一张几何体作业就要求重点解决画面的构图、透视和形的问题,两课时一张作业,要求单形体必须准确,线条虚实要表现出画面的空间,调子深入问题待以后解决。在课堂上示范和讲解结合,反复强调教学要求,把普遍存在的问题,用具体的方式提出,帮助其加以理解。在具体素描静物教学中归纳为:形体结构、线、明暗、空间、质感这几个方面。

第一,形体结构。形体就是物体的轮廓线;结构即骨架。利用线条的穿插、轻重去表现形体、前后、虚实。用水平线、垂直线、中轴线、斜线、切线、曲线来表现出物体的结构关系。

第二,线。素描中最重要的两个线是结构线即明暗交界线和外在轮廓线。所谓形体是:形是外在轮廓线,体是明暗交界线。在单个静物写生中,明暗交界线要粗一些,实一些,这样体量感就强。在一组静物写生中,靠前的物体和衬布排的线条可以清晰一些,实一些,而远处则可以用手揉揉,线条相对虚一些。一般排线都顺着物体的结构转向排线。

第三,明暗。物体受光照射以后出现的明暗关系,即黑白灰。要掌握三大面、五大调子、观察方法和表现技法等。由于光线强弱、照射角度、物体深浅、所处空间位置不同所呈现的明暗状态不同的各种关系,我们把在物体上的影调层且归纳为三面五调:亮高(最亮)灰调反光调暗调明暗交界线(最暗)。用明暗画法表现物体的影调层次,是着重表现影调的比例关系和限度,只要正确画出彼此的对比关系就可以区别物体的深浅和前后。

第四,空间。静物素描就是在二维空间的白纸面创造表现出物体的三维空间。通过塑造物体本身的形体透视和物体之间的透视关系来表现,通过物体塑造的虚实对比来加强空间感。一个画面中,处于前面位置的物体要画得“实”也就是清楚、具体、详细、对比强烈。相应处于后面位置的物体就要塑造得“虚”也就是模糊、大略、概括、对比比较弱。这样就能加强画面前后关系的对比。通过眼睛观察的时候就能使得空间感觉得到加强。通过对桌面和背景的刻画来表现空间感。空间的空间表现法:前实后虚,近大远小,前紧后松。

第五,质感。即是物体的材质感受。不同的物体质感不一样,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坚硬,有的松软,要利用作画不同的表现方法塑造出物体的这些特性。例如:陶罐是粗糙的,瓷罐、金属器皿是光滑的,毛衣的毛茸茸的。粗质感的静物,如无釉陶器、瓦器具、粗布以及草编工艺品等,它们没有强烈的高光点,也没有过强的反光,受环境影响不大。表现时,可用较松散的线条,色调不要过于均匀,色调中要有较鲜明和较琐碎的笔触,会出现一种粗感效果,这种方法,可根据物体粗糙的程度灵活运用。对玻璃器皿,要充分考虑它的透光性和光滑度。

在实施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对学生进行指导,培养学生正确的美术道路,扎扎实实的打好基本功,让每一个学生的艺术道路越走越宽。

素描静物范文第2篇

[关键词]素描;教学;学生;画面

素描静物写生教学是提高学生造型能力的关键环节。因此,对初学者进行科学的观察方法、理性和审美观念的培养,成为素描静物写生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描静物写生教学过程中,分为以下三个教学单元,有目标、分层次地组织开展教学活动。

一、线性结构素描

线性结构素描是用线透视的方式,用变化的线条认识和表现客观物象的结构特征,通过对客观物体透视规律进行理性分析,达到对其本质的认识;然后从形体结构中提取框架结构、空间秩序,丰富线条自身的美感。线性结构素描教学,把对透视规律的掌握、理性的形体结构分析作为重点,其次是组织有序的画面。

1.掌握透视的基本规律。要想让学生掌握透视的基本规律,重点是使初学者认识掌握平行透视(单点透视)、成角透视(双点透视)的基本规律,并通过各种不同石膏几何体的反复训练加深理解。为了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几何形体的透视现象,掌握透视缩减规律等,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合理联想把看不见的部分(虚拟线)也画出来,使学生明白各种不同的几何形体与真实的客观物体在本质上的内在联系。

⒉用线条组织有序的画面。线条是构成画面的基本因素,“通过圆柱体、球体、立方体来表现自然,把一切都放到空间里,透视里去……”,这是印象派大师塞尚的艺术观。他提出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用几何形式去发现有序结构的绘画形式,充分运用归纳法,宏观地观察和认识客观存在。素描静物写生过程中要遵循此法,要让学生从物体的点、线、面,到几个物体复杂的组合关系,以及和背景之间的关系,对画面的整体进行掌控和取舍。

二、明暗色调素描

明暗色调素描是用明暗色调塑造形体的方法,概括表现出真实物体三大面、五大调子,以达到明暗光线的真实,又具立体感的视觉效果,通常被称为全因素素描。在明暗色调素描写生、单元训练过程中,应该分析光影与黑、白、灰的关系,并明确明暗色调变化的节奏规律,增强学生自身的立体观念与空间意识。

1.分析光影与黑、白、灰的关系。光影产生明暗,明暗构成黑、白、灰,光线是我们看到客观世界的基础,它对于画家表现真实的视觉空间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光线的照射下,物体产生明暗调子的变化,物体的结构又决定了明暗色调变化的丰富性,而物体的形状和它的内在结构又不随光线的变化而改动。通常,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会出现受光面、背光面、中间调子、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投影,即“明暗五大调子”,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关注物体与背景的正负空间,黑、白、灰布局,以及明暗色调丰富的变化和表现。

2.明确明暗色调变化的节奏规律。“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再回到整体”,这贯穿于素描静物写生训练的整个过程。在进行明暗调子表现的过程中,不同亮面之间,不同暗面之间,中间色调之间,通过人的正常视觉所感知的有节奏感的渐变规律,通常所言物体最亮和最暗区域只有一处,其它各处依次递减,从而产生明暗色调变化的节奏规律。

3.增强立体观念与空间意识。立体感和空间感是整个素描训练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也是素描教学的重要造型因素。整幅画面既要有宏观上的“致广大”,又要有细节上的“尽精微”。起稿前,要认真分析整个形体之间的关系,重点关注实物的轮廓线、结构线和转折点;既要注意形体的高低起伏变化,又要注意色调与明暗交界线的节奏韵律;所有局部细节都要在各自的空间位置里遵循线性结构规律,明暗色调规律和线性透视规律,并服从于整体的画面审美需求。

三、多元对比关系与表现素描

多元对比关系与表现素描,从宏观上讲,就是对物体本身的材质肌理造型、明暗色度在真实环境中产生各种对比关系的观察和表现。在错综复杂的对比写生训练中,我们首先要抓住质感表现、对比意识和艺术处理三个重要环节。

1.质感表现。物体自身的材质所固有的自然表象,它们的重要性在于表层的肌理组织,譬如玻璃杯、金属器皿、木制板凳、皮革毛绒、粗陶、精瓷等等,在视觉和知觉之间形成粗糙与平滑、坚硬与松软、干涩与湿润等各种不同的视觉感受。如何表现观者的内心感知呢?首先,要近距离观察物体的肌理走势,是紊乱的,粗糙的,还是有层次变化的,这是表现物体质感的突破口;其次,表现技法可以通过线条的有序排列,或揉擦、涂抹等多种手段去模拟肌理变化;最后,使所画物体更加生动逼真。

2.对比意识。线条本身的长短、粗细、直曲,形体的大小、方圆,明暗色调的深浅、浓淡、强弱,色彩的冷暖、明度、鲜度,以及物质材料所形成的平整与粗糙、坚挺与松软、干涩与湿润等等,都会生成强烈的对比关系,对比生成反差,反差造成视觉冲击力。在素描静物写生训练中,要充分运用反差对比的力量来达到生动、活泼、丰富、强烈的视觉效果和审美感受。

3.艺术处理。整个素描写生过程都在运用理性思维规律去发现美、感知美、创造美。在教学中,可以要求初学者把对形象的认识提高到艺术美和形式美的高度,创造静物置放的形式美感,造型的力度感、体积感、秩序感和节奏感,以及明暗色调的变化等。还可以运用点、线、面、黑、白、灰、体、块、面等素描语言,准确有效地表现对象,感知自然,进而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

总之,素描基本功的培养和训练是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基础。它涵盖面广,容量大。教学中要注重实物写生,从线性结构素描入手,通过明暗色调素描认识光影产生的明暗调子的节奏变化,以及多元对比关系与表现素描训练,掌握各种表现技法等,以达到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素描静物范文第3篇

素描是艺术造型领域的基础,对小学生来说,静物素描的学习是素描学习的入门课程。因此,我想针对小学美术静物素描教学浅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素描教学,须由浅入深

静物素描的学习是素描学习的入门课程,但对小学生来说,从五彩缤纷的儿童画、简笔画到静物素描,有一定的难度,黑白灰的世界会让他们感觉枯燥无味。因此教师在教学上要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学习。

首先要认识素描,了解静物素描。通过作品图片的欣赏,讲解有关素描、静物素描知识,让学生了解线性结构、明暗关系。第二,练习线条。客观事物都是由线条构成的。让学生练习、掌握手腕的力度和笔触。第三,临摹练习。静物素描都以几何物体为主,教师可以以基本的形体,如球形、立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素描作品,让学生进行临摹。通过临摹指导,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明暗关系。学会用素描线条产生的黑白灰表现出物体的明暗关系效果。在学生接触各种几何图形,临摹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讲解、剖析几何形体,让学生认识到这些基本的几何形体组成了生活中的许多东西。第四,静物素描写生。素描作品中的明暗关系表现比较明显。但是现实中的明暗关系由于光线等因素并不是很明显的。因此通过静物素描写生练习,能够检测学生对于明暗关系的理解、掌握程度,让学生通过静物素描写生,在画纸上表现出黑白灰关系。素描的绘画过程是需要眼睛、大脑、手同时并用的,素描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耐心、细心,利用单一的黑白灰调子将事物展现在画纸上。通过静物素描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运用光线的明暗关系表现空间感。

二、素描教学,须因材施教

素描教学就是启发学生将眼中之物转化为脑中之物,再到画中之物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除了需要教师结合实物、静物素描作品讲解分析,还需要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去观察、去感受,通过画笔不断去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由于静物素描学习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及身心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探索欲望。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在静物素描临摹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杂志、网络等媒介,寻找学生感兴趣的静物素描作品进行临摹。在反复不断的临摹中,让学生学习透视,在经验过程中和审美过程中不断提高素描绘画技能。在学生静物写生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带一些他们自己喜欢或感兴趣的静物,如变形金刚、个性独特的瓶瓶罐罐、废旧的玩具物品等等。这样就会使学生在视觉上产生新鲜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习欲望,不会因为单调的黑白灰调子而丧失学习兴趣,让学生画他们自己想画的,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在临摹与写生的过程中,在能正确表现物体明暗、黑白灰关系的前提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爱好和选择,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保留学生个性绘画风格。

三、素描教学,须大胆创新

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素描知识和技能后,教师就应该结合教学实际,设置相关的主题,以静物素描的形式让学生大胆进行主题创作。学生的素描技能、绘画水平以及理解能力还在有限的阶段,但是他们的兴趣、想象力是无限的。结合素描的明暗、空间等来表现主题,展现小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让静物素描的表现能多样化,使学生在提高素描技能的同时,美术兴趣、审美能力也得到培养。例如教师可以“我喜欢的动画片场景”为主题,鼓励学生大胆创作,用素描的形式表现出主题中的不同物体,把《哪吒闹海》《孙悟空》《变形金刚》等动画片中的场景变成素描的画面。这样就能达到“一题多变,一题多画”的效果。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夸张多变、新颖。让学生能把动画片的场景用素描的方式展现出空间感、明暗关系、立体感等。另外我还可以创设“海底世界”、“我收到过的一份礼物”等多个主题,在学生创作主题后,教师通过展示、欣赏的方式,让学生欣赏同学之间的优秀素描主题作品,开展“猜一猜”等活动,给学生成功的体验。

素描静物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职静物素描 感情 整体和结构 表现能力

高职美术教育中的《素描》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对结构分析、明暗研究、刻画表面、线条推敲、平面意向、空间构筑等课程环节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刻画塑造物体的能力,具有对自然形体解构重构及再创造的能力。故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观察方法、思维方式和审美情操的培养,乃是高职素描教学的根本所在。

应以引导学生对客观物象的研究作为素描入门之本。譬如在素描静物教学中,以几何形体作业作为素描学习的开始,使学生认识几何形体的体积、结构和在空间中的透视原理,以及几何形体的普遍意义在其他物体上的反映;由摹写过渡到造型语言的思考和把握。笔者结合静物素描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三个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作一探索,以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培养学生对静物的感情

情感是绘画创作的源泉,有感情才会用心感悟,用心体会,才能让静物说话,也才能让看起来死板的东西变得生机勃勃,让画面充满活力。入门初始,学生的审美意识、艺术素养的形成也成为学生学习、修养的重要课题。在色调淡雅、朴素的石膏几何体与灰色衬布间体会雅致、脱俗之后的丰富;在各种形体关系的组合中品味生活、自然的多变和协调;在铅灰色的明暗调子中感悟光影世界的缤纷。一切原本寻常的物件,但在有着良好审美意识、审美情感、艺术素养者的眼中,都变得如此美好。高低、粗细形式各异的陶瓷器皿有着雄性的阳刚、女性的柔美,普通的水果、蔬菜也都流露着强烈的生命气息,令人尊重、感叹。不同的人面对我们熟悉却不留意的生活用品,在如何挑选它们组成画面时,都会主动地选择自己偏爱的静物。由于每个人的爱好不同,因此对事物的看法、理解也不同,挑选的静物也各异,但只要组成的画面是有生机、有活力的,就是一张好画。因此,关键是要做到让画者“因为爱它所以画它,因为画它所以爱它”。

二、强化学生整体意识和结构意识的培养

在素描教学中加强学生整体意识和结构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画面整体效果的控制能力,增强全局观念,并深刻地、真实地表现对象的空间结构及体积关系。注意整体是观察物象和处理画面的一种方法,这个方法的掌握情况直接影响作品的质量。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技法时,更要重视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观察物象的方法,它与学习成绩的优劣和进度的快慢有着直接的联系。

不正确的观察方法,往往是盯住一点而忽略了全局,目的是为了看清楚那个要画的局部,并不作全面考虑,结果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看局部的细枝末节而看不到整体的情节气势。而作画时对物象的观察分析,不仅是为了认识物象,更重要的是为了表现物象。这就要求学生在开始完成一份素描作业时,要根据对物象的观察和感受,对习作的整体效果有一个设想,要考虑到画面的整体构图,静物在画面中不要画得过大或者过小。

正确有效的观察应以做画时的整体意识,具体刻画时的比较分析意识,对物象特征的关注意识同时展开。观察时的整体意识,不仅是视觉习惯问题,还是一个审美要求问题。一张画的整体视觉效果,是评价这张画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整体出发进行观察体验,才能把握住物象的形态、气质。局部、孤立地不顾整体观察习惯,只能因小失大,支离破碎。

整体―局部―整体,作为习作的整个进程大致是这样,但在深入描绘各个局部的过程中,自然地形成了很多小的阶段。应当要求学生在习作的每个阶段都要考虑整体,并为掌握整体而调整整个画面,使每个阶段停下笔来都是一张形象生动的画。所以,掌握整体是对局部而言,在一定阶段必须把主要精力用于刻画物象的整体性特征,有了具体物象的整体性才有提高的基础。

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遇到两种不良的现象:

第一是学生只刻画局部,造成局部之间相对孤立,无法很好地衔接,常常是某一局部已经画得非常突出和完整,而其他部位还是空白,导致画面极不完整。其原因是学生缺乏整体意识。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体会运用辅助线组织或检查画面:中轴线横量纵向的左右比例关系,水平线推测画面横向的透视变化,垂直线、斜线可比较对象各部位的上、下、左、右关系等,逐步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在表现对象某个局部时,所花时间不宜太长,应逐步转移到其他部位,做到同步进行,使画面完整统一。

第二是学生画好物象的大致轮廓后立即上调子,机械、被动地抄袭对象,从来不研究对象的内在结构关系,哪里深点,哪里浅点,只是用平涂的调子加以表现,把立体的对象平面化。其原因是学生缺乏结构知识。在提高学生结构意识方面,笔者要求学生面对物象应积极主动由表及里地分析研究对象的内外结构,研究外部表象的内在成因,做到知其所以然。让学生建立起结构概念和整体的空间想象能力,从而使他们明白应该怎样观察分析、怎样表现。

三、在素描训练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

在素描训练时,应当要求学生用对物象深入的形容和新的发现不断地激起表现的愿望,激起类似创作的激情。经常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问笔者这样的问题:“老师,是不是我把静物画得越写实它的表现力就越好呢?”笔者给他们的回答是:“现在科技越来越发达了,数码相机,摄像机越来越普及,它们拍摄出来的作品是再写实不过了,可是我们还为什么要从学习素描入手呢?这就是要求大家在学习素描时要有一定的表现能力而非一味地追求写实。”

学生进行素描训练,不仅是描摹现象,而且是再现艺术。所画的那部分不仅是物象的一部分,而且是构成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要看这部分是否画对了,还要看它是否有表现力。要求表现就是要讲究线条,讲究黑、白、灰,讲究概括,讲究画面的构成和组织,要力求形神兼备,要像写文章那样讲究文采,像戏剧那样讲究韵味。要通过表现使素描基本功成为创作性的艺术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由于同一班的学生受教师的影响比较大,要求他们做到风格多样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师不应要求学生的风格必须和自己一样,而应正确地引导、培养那些个性不同的学生,要跟他们共同探讨适合于他们自身的表现方法以及发展的方向。同时,也要提醒他们,在基础未打好时,就过分地热衷于“个性”会使自己在一定程度上养成“偏食”的坏习惯,不利于今后的发展。

以审美为主线,以构图形式美为抓手,构图形式美以物体组合产生对比而和谐美的感受为突破口,这是在静物素描教学中追求高效率的审美教学安排策略。

在静物素描基础教学中,学生能够把握以上这些原理,对静物素描学习就有很大帮助。同时,学生还应该不断阅读、学习和参考其他的知识,以提高自己的多种修养,使画不但体现画品更体现人品,让静物素描为进行更高深的艺术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平淡的静物增加更多的色彩,更让静物素描发出你的声音并引起美的共鸣。

总之,在素描教学中,只要善于研究,善于反思,定能教学相长。教师应尽一切所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怎样进行素描教学,对于该艺术的学习与探索本身就是一门教育艺术。在探索中让学生从迷惑中清醒过来,渐渐有轻松愉悦之感,不断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专业水平与艺术修养,这应该是我们教学上所共同追求的。这正如米开朗基罗所说的:“素描是绘画、雕刻、建筑以及其他种类绘画的源和本质。”

参考文献:

[1][英]诺曼.布列逊著.丁宁译.注视被忽视的静物:静物画论.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3.

[2]周小英.世界油画精选.广东岭南美术出版社,1997.

素描静物范文第5篇

在素描静物教学中,教师可以几何形体素描开始,使学生认识物体的体积结构和空间中的透视原理,以及几何形体的普遍意义在其他物体上的反映,引导学生对造型语言进行思考和把握。在教学中,以线性结构素描、色调素描和各种对比关系与表现为教学单元,分别展开进行教学。

一、线性结构素描

用线条的方式表现自然物象的结构特征。对物象内在结构加以理性分析,进而从形体结构中感悟骨架结构和空间构成,提炼线条自身的美感形式。线性结构素描侧重于透视法则的掌握、合理的结构分析和画面的有序组织这三方面的把握。

1.透视法则的掌握

教师要使学生明白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规律,通过对形体的反复描摹加以理解。为了清晰地把握物体的透视,并准确地掌握角度和比例,应把看不见的部分也画出来,让学生明白圆柱体和圆锥体是由长方体“切割”变化而来。

2.合理的结构分析

结构是构成形体的组合连接关系。素描学习中应引导学生从物体结构方面去认识,在构造上去把握,掌握其内在关系和变化规律。

3.画面的有序组织

这是指画面的构成因素,“通过圆柱、球体、圆锥来表现自然,把一切都放到透视里去……”塞尚的观点是从自然法则中用几何形式去发现有序结构的绘画形式,也就是运用归纳法,整体地去观察和认识自然界。教学中要求学生从物象中一个点、一条线、一个面以及物象之间的组合关系,物象与背景的生存关系,对布纹进行有意味的主观取舍,从而使画面构成一个有序的整体。

二、色调素描

用明暗塑造的方法,概括表现出客观物象的三大面、五大调,以达到光影真实,具有立体感的视觉效果。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全因素素描。在色调素描课题训练中,应加强光影与黑白意识,关注明暗色调变化的节奏规律,增强立体观念与空间意识。

1.光影与黑白意识

光影产生明暗,明暗构成黑白,它是构成完整视觉表现形式的重要因素。光影是我们直觉空间中最重要的标志物,明暗是光线照射下物体形体结构的反映,物体的本质结构决定了物体明暗值的变化,而物体的形状和它的本质结构又不随光线的变动而变化。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物体与背景的正负空间,以及物体明暗生成画面的黑白构成关系。其中关于黑白中心的关注、黑白对比与节奏、黑白分割与衔接、黑白灰布局、黑白基调等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

2.明暗色调变化的节奏规律

整体的观察与表现应贯穿于作画的始终。在进行明暗深入的过程中,要同时意识到亮部、暗部和中间色之间通过人的视觉所产生的有节奏感的渐变规律。通俗地讲,物象最亮或最暗之处只有一处,先是最亮,然后是次亮、再次亮……依次递减,最后到最暗,从而产生色素调子有秩序的变化规律。

3.立体观念与空间意识

体积感与空间感是整个素描训练过程的追求目标之一,也是素描观念的直接体现。既要有整体的体积,又要有细节的体积。作画前,首先要分析形与体的关系,关注形体结构线和转折点,注意形体的起伏变化,外形与明暗交界线的变化,这些与形体的起伏变化都有着直接的关系。整体体积的意义就在于透视规律,并服从于画面的整体。

三、各种对比关系与表现

具体地说,就是物体本身的材质、造型、色度在具体环境中产生各种对比关系的观察和表现。在多种对比关系练习中,我们从质感表现、对比意识和艺术处理这三点来开展并实施教学。

1.质感表现

物体本身的材质所形成的物理表象,其重要性在于它表面的纹理组织。如玻璃、金属、粗陶、花卉等制品,在视觉和触觉之间形成平滑或粗糙、坚硬或松软等各自不同的感受。如何表现观察者的内心感受呢?要观察物体纹理的规则,是紊乱的、粗糙的还是细腻的,这是表现的突破口。通过线条有序的排列、或揉擦、涂抹等多种手段去模拟纹理的质感,从而达到视觉的真实感受。

2.对比意识

线条本身的粗细、长短、曲折,图形的大小、方圆、正负,明暗的黑白、强弱,以及物质材料所形成的坚硬与松软、平滑与粗糙等感觉,均会产生两极相压的对比,对比就形成了反差。在静物素描教学训练中,运用反差对比,可达到生动、活泼、丰富的视觉效果和审美感受。

3.艺术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