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素描画教学

素描画教学范文精选

素描画教学

素描画教学范文第1篇

高校基础素描包括几何体、石膏、静物、人像、人体、风景等,模特的摆放涉及前五类,摆放时需遵循一定的构图原则,并考虑周密,能适合不同角度学生的构图选择与描绘。模特摆放之前更需对模特进行选择,不论是几何体,静物的瓶罐,人物的面貌特征等,都应该具有一定的特点,互相之间有联系,能够入画,对于周围陪衬物与衬布的选择也需符合模特的气质特点,不能盲目搭配。一位训练有素的艺术教学工作者,对模特进行摆放时都是心中有数,胸有成竹的,会考虑物体的明暗关系,色调的层次,不同的固有色、体积、质感与大小等。另外,模特摆放时需要主体突出,有大有小。亦要主题突出,有明确的主题,有内容有形式,不空洞与乏味。摆放模特的过程,应让学生进行参与,通过不同的摆法,观察层次空间的变化,训练敏锐的观察能力,锻炼出学生对模特的气质捕捉。人像与人体素描写生中,模特的摆放更不能忽视对人物精神气质的把握,摆放动态需自然,合于运动规律,周围陪衬道具也应符合模特气质特点,衬布选择可以有变化,但需遵从主体色调的协调与统一,以美为目标。

二、材料探索

素描的绘画表现材料较为单一,除却素描纸、铅笔、炭精条、木炭条、色粉之外,应该积极开发学生对于新材料的运用与掌握,从综合材料中寻找兴趣点与趣味性,不只是单一材料的运用。新型材料的介入为素描的表现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当灰黄色牛皮纸、高丽纸、灰色卡纸等有色纸代替了纯白色的素描纸时,素描的绘画方式也将会做出适度的调整,由原来的画暗面变为反提亮面的方法,破除了以往认识的局限与死板。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将纸张做底,塑造出肌理效果,为后期的画面做铺垫,丰富画面的层次与作画语音。材料在探索之时,往往是一种新视角的转换,学生会感到绘画中蕴含的无限创造性与趣味性,会更加执着于对素描的认知从而开拓出对绘画的具体表达。运用报纸、宣纸、碎布等的拼贴也可以开发出素描新的表现语汇,为丰富的画面效果实现做了先行实验。

三、绘画视角

素描画教学范文第2篇

1.1素描与油画的关系

学生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要有所成就,对于基础的要求大大提高,这是他们对绘画的了解的第一步。要用适当的方法让他对绘画产生兴趣,又要让他们端正并有良好的学习方法,这样对他们以后的学习道路才有真正的引路作用,才能在大学四年的学习有所成就。文理生的实际情况不同,按照艺术教育的规律,我们必须提出现实而有全面教学意义的训练,掌握科学规律和相应的表达和表现技巧,重视素描艺术的感觉和表现的原创性意义的启迪,促进学生养成对艺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2教学方法的变化

中国式的油画教学始终要把高品位的审美意识放在第一位,通过素描、油画、创作等各种手段在长达四年的教学中,训练学生的眼睛、头脑的反应和手头的表现工夫,使他们敏锐地感受到艺术品位的高和低、艺术趣味的雅和俗,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在新时代教学方法也要有所改变,艺术是引领时尚前沿的学科,我们更不能用老的教育方式来对待新一代的学生,真正有质量的教师其实是一些随时能在学生的学习中看到自己责任,好的教学不是对学生个性的修剪,更不是把已经成为套路的招式强行的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知识引导、启发培育和开悟的天性,能使之健康成长,发挥其独有的才能。学院的存在价值是让学生有一个学习知识的净土,是高尚的精神家园。其意义是教育出高质量的人才去影响和改变社会。我们要发挥教师的引导地位,也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这才是有效的发挥资源,让学生学到真正的知识。学生的课堂学习才是主体,园丁是育花和修剪的,把艺术成长道路铺建的更加笔直。

2、油画专业的素描教学的思维训练

2.1在油画专业的素描教学中开拓学生的思维方法转变

学生绘画过程中的思维方法上,从宏观和微观方面进行转变。在起步阶段要转变的第一步是让学生能把素描绘画由基础的高考考试的模式中摆脱出来。大学的学习并不是把学生的素描都训练成优秀的高考试卷,而是要能在四年后独立的创作,有自己的创作思想和理念。这样才是大学的真正意义,所以应该在绘画前对所画对象有一个整体的感受或者说是能刺激到我们绘画欲望的某个神经细胞。有了这样的一个整体的感受我们才能有接下去绘画的激情。画面才会更加的生动,让我们的绘画作品有生命力。在绘画前,宏观把握对象是一幅好的作品必备的前提条件。我们要对这重要的一步进行全面的分析、把握对我们的第一视觉感受进行提炼,这样的绘画才不会成为对对象机械的复制。而是,主观的绘画心理的感受。成为基础素描训练的最初意义。素描这种传统的绘画表现与传达的方式,它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我觉得,在对素描本身的理解上,素描本身有两面性,一面是它的基础性,包括对眼、脑、手的训练,重在培养学生对观察的敏感性和空间想象及对物象的理解力,以及表现力;另一方面,素描又独立成为一门艺术。进入高等艺术院校后,长时间接受的还是写实训练,写实作为一种描绘客观世界的方法,对我国培养艺术人才、加强美术教育确实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它是作画者的阶梯,是从规矩到创作不可缺少的环节,写实自身也由过去的传统写实发展到当今的新写实,即在保留对象的许多客观因素的基础上溶入了一些个人对客体的感受与领悟,从而丰富了写实的技法与内涵。

2.2素描方式多样

素描绘画方式也是多样的,我们要尝试多样的方式来对素描绘画有更深的体会。这样也有助于后期专业的衔接,不会放下铅笔就不会用其他的材质和材料了。只有能驾御材料的人才能把作品表现的生动,只有能先打动自己的作品,才会感染观赏者。所以,运用多种方式绘画也是提高绘画的又一手段。在此同时可以让我们更好的把握绘画的趣味性。素描技能培训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求同学们更生动更深入地表现客观对象的精神状态和细节。多种材料进行素描写生,如水粉的黑白、丙烯、木炭、油画棒、炭精棒、水墨、钢笔、毛笔等材料在纸上完成,从而启发学生对作品的想象力和表现力。我们也可以用一下油画的绘画手段如:在画上做底子,这样的作画为枯燥的素描绘画增添了几分新鲜感。也让我们提前感受到了油画绘画的方式。不是要等到学了油画再去画油画,我们可以从不同的侧面来感受油画的乐趣和它给我们的视觉感受。一味的等待这个过去,再开始那个,这样的学习只能是被动的,没有把我们所学的运用到极至。有的学生素描画的很好,可是,画油画就不知如何下笔了。这就是把素描和油画完全分开对待的结果。我们要把它们结合起来学习才对。

2.3课程设置

素描画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西方现代美学;设计素描;主体性;形式意识

设计素描是艺术设计专业重要的造型基础课程,它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艺术语言表达以及创造思维能力。设计素描自从上世纪80年代在我国开设以来,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但现阶段,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教学模式、理念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处于探索过程中。为了使我国的设计素描课程更趋于成熟和自觉,当前需要广大教师开放进取,兼收并蓄,积极探索从多重维度梳理和深入探讨。

一、当前设计素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设计素描教学中主要问题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凝固僵化,艺术想象力贫乏,缺少形式意识,惰性心理顽固,作画过程被动。如何改变这种状态呢,我们以为最首要的任务是要探索制约学生艺术性思维、情感的心理因素,只有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才可能对症下药,建立科学而有效的适合中国国情的设计素描教学模式和理念。

(一)教学中一味强调写实基本功

有些教师过分强调写实素描的作用,将学生设计素描画不好归因于写实素描基础差,主张增加基础写实素描分量,甚至要求把设计素描完全上成写实素描。作为专业基础的写实素描作用不可否认,并且在实际教学中,往往素描写实功底好的学生,设计素描做得也很好。但是我们明确反对把设计素描完全上成写实素描,因为作为设计专业来说,通过设计素描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设计思维、设计理念等,而这样的理念、思维、观念是设计专业的根本,是学生必备的素质。另外,对于设计素描和写实素描的比例,我们认为教师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适当调节,但不宜过多。特别是不能简单地把学生做不好设计素描归结为写实素描差,写实素描的基本功达到怎样的程度才能学习设计素描呢?如果把初学素描学生的作品和达•芬奇的素描作品分别作为最低级别和最高级别,期间排列不同等级共一百张画,然后让老师们确认素描达到了那个层次才应该学习设计素描;我想不同的教师,不同学校的教师一定标准不同,甚至不能判断只有从哪张作品开始才能学设计素描。其实,写实素描的“写实”只是艺术表达一种语言表达方式之一,而并非唯一方式,因此也不应该起决定性的作用,没画过写实素描不一定不能做设计。设计素描所处的时代是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依据的是西方认识论美学、现象学美学、语言论和解构主义美学等理论。认识论美学认为美不是来自客观的外部,而是来自人的理性认识,是人的主体性创造的产物。语言论美学则将语言放置到本体论位置,比如结构主义认为作品的目的就在本身,不指向外部世界,艺术重要的是“能指”,而不是“所指”。对于设计素描教学,我们应该下大力气的是“能指”的组合运用,教师要引导学生摆脱现实逻辑和惯性思维,在作画过程中始终越过“能指”转到“能指”暗示的“所指”上去。

(二)单纯注重思维训练和综合材料运用

总的说来在设计素描教学中,大家对培养学生创意思维方面方法很多,并取得了一些效果,主要借取了平面构成的一些创意方法,另外,教师引导学生尝试不同材料工具的运用。经过这么多年的教学我们发现,这样的教学很繁琐、程式化,布置大量作业费时费力,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学习过程略显被动,积极性不高,结课后大部分学生依然思维僵化,创造性和主体性不能被充分调动和挖掘。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忽略了对制约学生创造性思维、主体性意识因素的关注和研究,而这实在是最重要的,是启开他们创造力、想象力的关键所在。其实,这主要是本质论“以一统多”的整一性意识作怪,禁锢了学生创造精神,特别是这种整一性意识在我国根深蒂固,一方面,它以一种“宗教或伦理”的模式序化或整合着个体,另一方面,几千年来国家以暴力专制的手段强迫个人自由意志服从普遍的社会规则,从而压抑了个体意识。受这种封闭文化心理和等级制度的制约,美术创造与其他艺术一样受群体意识的影响,呈现惯性思维的特征,作品风格受到主流社会思想文化观念的影响,无论从内核还是形式都不追求根本改观。设计素描教学之所以存在这样两个问题,主要在于一些教师对设计素描的内涵理解不透彻、不全面,我们认为设计素描教学目的应该分为技术、思维、观念三个层面,而观念层面决定了前两个层面,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生发相应的思维和技术模式。当前设计素描教学的弊端就是只看到了前两个层面,而忽视了观念层面。

二、设计素描的完整内涵和教学目的

在“设计素描”这个概念中,“设计”应该是核心,“素描”是形式,是工具。那么作为设计素描的课程,从教学目的上应该首先将“设计”的意识和精神植种在学生的细胞中。我们以为“设计”的精神从本质上应该是生命的主动性、思维的创造性、人性的审美性、处事的独特性。只有将这些火种播撒在学生的心田、思想中,日后设计的火焰才能熊熊燃烧。具体来说,设计素描的教学目的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面:

(一)技术层面:

主要包括对结构、形态、线条、明暗、空间和材质等形式因素以及形式组合规律的掌握。这是设计素描的基础,是设计素描最基本的表现语言和物质媒介,因此,形式要素及组合规律是教学素描要培养学生能力的最基本目标位。

(二)思维层面:

作画过程中需要感性思维、逻辑思维、直觉思维、想象思维、灵感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参与。由于设计素描需要一种开放性的世界观,问题的出现是多维度的,因此,一个作品的完成,必须需要所有思维模式的出击方能解决,尤其是直觉思维、想象思维、灵感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这样就必然谈到下面第三个层次———观念层面了。

(三)观念层面:

这是设计素描的美学维度,设计素描应当给予学生在认知方面开阔的胸襟,只有意识形态的包容,思维才可能具有灵活性和立体性。我们以为设计素描美学观,应该是解构主义的,反对形而上学、逻各斯中心主义,拒绝封闭僵硬,相反要强调“所指”和“能指”的自由嬉戏。完整的设计素描教学目的应该包括三个层面才会在教学中取得理想效果,三者缺一不可,技术层面旨在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思维层面着重拓展学生的思维维度;观念层面重在建构学生科学的、与时俱进的美学观念。学生对素描的态度、对艺术的理解、对世界的观念决定了他们思维维度的宽窄厚薄,决定了他们对思维模式选择的幅度,决定了他们与世界接触的疏近。我们认为,设计素描应当创造学生主体的主动性、认知的包容性、思维的灵活性和立体性。人们对世界的看法有多种,每种都是一种大量世界的方式,都是一种新视域的呈现。念头变,则境遇变;观念变,则世界变;理念变,则艺术变。设计素描教学中重要的是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教给他们多种观照世界的方式,从而使他们在设计素描中,不仅技术层面得到提高,思维层面能够拓展,更应当在观念层面得到解放。而主体精神必然要用思想、观念来播种点燃,西方现代美学理论对于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具有解放性的力量,我们在设计素描教学中,可以运用西方现代美学理论开启学生的形式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解除魔咒,从而建构学生的艺术心理结构。

三、设计素描艺术化心理结构的建构

任何艺术都是某种审美心理结构的折射,艺术风格不同其实是因为某种社会语境下所形成的艺术心理结构不同。设计素描教学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尽快进入艺术状态,形成艺术化的心理结构;而艺术心理结构的形成不是先在的,而是由背后的社会文化、思想等精神性因素培育滋生而成。因此可以说,艺术心理结构具有社会性,是由思想文化建构的。我们以为设计素描作为西方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其精神内涵也应该与西方现代美学思想相对应。因此,可以尝试运用西方现代美学理论建构设计素描的艺术化心理结构。

(一)设计素描中对主体意识的开掘

现代设计需要设计者将外在世界看成是自己设计图形可以操作的原材料,而不是图腾;要积极主动地去加工、重构,而不是膜拜。运用西方现代美学和现代艺术转变学生观念,树立学生主体意识,使学生在描绘过程中始终处于更积极主动的探索状态,使他们与被描绘物的关系成为更亲密的“天人合一”关系,在描绘过程中更进一步释放、发挥艺术创造者的创造热情与主观能动性。西方现代美学整体上来看,是一种以高扬主体精神的美学,这种主体精神,恰恰是现代设计的魂灵。17世纪笛卡尔提出“我思故我在”的哲学命题,他认为理性、思维是高于一切的实在,理性是衡量万物的尺度。再后,叔本华进一步提出“世界是我的表象”,尼采揭示了“上帝之死”。由此世上的存在变成了主体的对象性的东西,主体通过改造对象来显现、张扬自己的力量,主体不必以现成事物为指向,相反他必须支配现实事物。例如立体主义绘画把自然对象肢解成局部,变化为几何结构,然后主观地不与自然联系地重构在画面中,事物作为一个整体失去了意义,它消逝在了几何结构组合的意志之中。再如构成性抽象作品创造的是一种既不指称外部世界,也不表现人自我世界的纯艺术,即所谓“纯构图”。主体强权的出场反映了工业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的现代社会语境。个体意识冲击社会意识,感性力求突破理性约束,个体价值欲求冲破社会价值规范的潮流,表现了人类社会由相对静止转入高速飞跃过程中精神世界的复杂冲突。强调个体与自我的绝对价值,把个性的发展和个人的自由,当做是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的根本内容。在具体的设计素描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立体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等美学思想和艺术作品的介绍,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现代艺术中主体艺术的出场,从而转变过去作画过程中的被动,使他们成为自己作品的真正主宰。

(二)设计素描中“澄明之境”的“敞开”

毕加索说:“我不创造,我只发现”。设计素描需要作画者,对事物始终充满新鲜感,没有先入为主的成见,世界每天变换着姿态。设计素描过程中,需要作画者对对象不再持有世故的、日常的态度。这样,作画者才可能“敞开”“澄明之境”,人们司空见惯了的事物才可能重放异彩,麻木的神经才可能兴奋,美才能在时时处处生发。作为哲学流派的现象学可以启示学生“敞开”“自在”的“澄明之境”。现象学由E.胡塞尔奠定的,他最有影响的是具有方法论意义的两个基本观点:“回归事物本身”和“意向性”。“回归事物本身”是说只有直觉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具体方法是还原法:对任何客观存在性的判断“加上括号”。具体到设计素描教学中,就是让学生面对一个事实时把以前与之有关的所有“概念”、“评价”“意义”统统搁置,留存下纯粹意识,即意向性本身。这样学生就仿佛是刚出生的无知婴儿,脑子里一片空白,然而“空”然后才能容纳万物,这样以来学生就能直接面对万物真相,尽量避免腐朽、刻板、僵死的日常程式化概念扰乱自己的独特认知。海德格尔曾将这个观点比喻为“用锤子钉钉子”,他认为不要把自己当做一个认识的主体,把锤子和钉子当做被认识的客体;[1]而要在使用锤子和钉子的劳动过程中领会锤子和钉子的意义。人和锤子和钉子是不分彼此相互交往的关系。学生在作画中不是单纯的主体认识客体或者主体改造客体,二者是相互生成的,相互作用着的。在这个过程中人世界化了,世界人化了,这种交互主体性既是审美活动的基本状态,也是设计素描作画过程的基本状态。这样,在设计素描过程中,学生面对的不再是对象,不再是“他者”,而是作画者的“本真”。素描作画的过程是作画者投融进另个世界,另个世界进入作画者心中的过程。

(三)设计素描中形式意识的植种

形式是艺术的本质,形式意识就是关注视觉本体,艺术的内涵必须借助形式载体得到传达。从这个意思上不是内容决定形式,而是形式决定内容。在设计素描教学中,一个很主要的任务就是要让学生在绘画中,将对象或画面的形状、肌理、结构、色调、空间,节奏、韵律等作为研究和表现的主题,而不是将再现对象客观真实性为目的。这是学生意识和技法都很薄弱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制约他们素描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没有形式就没有艺术,没有形式就没有美,美就是“有意味的形式”。贝尔提出“有意味的形式”,将由线条和色彩等纯形式因素所构成的关系和组合作为艺术作品的生命,他认为任何指称性,都只会破坏“有意味的形式”之形成。索绪尔认为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对应且约定的,因此语言是一个独立自足的结构系统,这个自足独立的结构不受思想和事物的左右,而是思想和事物受语言结构的左右。我们不是先有思想和认识,然后说出来写成文字,而是相反,我们是凭借符号系统中差异性来把握意义的;[2]思想离开语词的表达,只是一团没有定形的、模糊不清的浑然星云,所以是语言规定、整饬了我们的认识和思想,不是事物的存在决定了语言,而是语言构成了事物的存在。在设计素描教学中还可以运用“结构主义”美学思想植种学生的形式意识,对绘画或设计本体自足的关注。结构主义美学研究关注的是“如何表现”,而不是“表现了什么”,认为艺术的主要功能不是传达信息、获取知识,而是人类的一种符号自律的精神嬉戏。在素描教学中,可以通过给学生讲解立体主义、野兽派、抽象主义风格的作品,使学生领悟作品的妙处所在,唤醒他们蛰眠的形式意识。在作画过程中,将思维的触角放到“怎么画”而不是“画什么”。

(四)设计素描画面“陌生化”和画面张力的建构

“陌生化”和画面张力既是一种思维模式,也是一种形式语言。在设计素描中,可以通过对“陌生化”和画面“张力”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发酵学生的创意思维。“陌生化”理论强调艺术作品在内表上都要悖离日常现实逻辑,在艺术上突破常规常法,使表面矛盾而内在具有联系的诸种因素突兀又必然的存放在一个时空中,从而造成“陌生化”的表象,对人们的感官造成极大的冲击。另外,新批评提出的与“陌生化”相类似的名词还有“张力”。“张力”同样指诗性结构的非逻辑性、反逻辑性和意义的不确定性,并以此来表明诗的构造的惊人的特质,反对把诗当做传达的工具。设计素描中以构建画面的“陌生化”和“张力”为教学目标的单元训练称为创意素描,这样的素描具有“超现实主义”风格,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向学生介绍萨尔瓦多•达利、马格里特和纳兰霍等画家的作品。

(五)设计素描应塑造学生宽容的胸怀

素描既是造型艺术的基础,也是艺术观念的塑形过程。设计素描教学可以利用解构主义美学消除任何形式的艺术话语霸权。解构主义在美学中进行了一场方法论革命,它解除了自古以来一贯正确、不可置疑的一元中心论,解构了几千年来人类习惯的追求唯一、权威、标准的思维定势,倡导的多元性、无中心、多维思路扩展了传统的视域,从不同的角度审查艺术和自身,从而学生能在设计素描创作过程中,能够应对过去难以见到的新问题、新意义。解构主义的“解构”既解放他者,是对他者性召唤的肯定性应答,解构同时也解放了他者的对立面,颠覆了过去结构等级制秩序。解构美学的精致在于动态的行走中,它从一种结构散步到另一种全新的结构,以致无穷。解构的目的不是驱除一种权威,建立另一种霸权,其亮点在于质疑权威,消融、转移、叛逆强权。德里达强调说:“解构不是拆毁或破坏,我不知道解构是否是某种东西,但如果它是某种东西,那它也是对于存在的一种思考,是对于形而上学的一种思考,因而表现为一种对存在的权威或本质的权威的讨论,而这样一种讨论或解释不可能简单地是一种否定性的破坏。”[3]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解构是对人类集体意识中偏执和谬误的挺身质疑。这种以肯定的名义执法具有普遍意义,它始终在言说着一种肯定性的“是”。它对思想说是,对生活说是,对要来的东西说是。“对思想说是,就是要破解一切对于思想的形而上学的阉割,去叛逆霸权并质疑权威,”[4]从而恢复在设计素描作画过程中诗意的丰盈、流动、畅达和创生。在作画过程中学生始终要叛逆、质疑任何思想和方法上的权威和霸权。综上所述,在设计素描教学中,西方现代主义美学是对学生“去蔽”“解魅”,塑造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精神,唤起形式审美意识,从而建构学生的艺术化心理结构的最核心因素和动能。

参考文献:

[1]刘良华.从“现象学”到“叙事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06(7).

[2]牛宏宝.西方现代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3]包亚明.一种疯狂守护者的思想-德里达访谈录[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素描画教学范文第4篇

艺术设计专业素描训练的目标

传统素描基础课所训练的对客观事物造型能力,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和开发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对物象进行表现过程中体现出的审美感知、美学取向和人文个性,对未来的设计发展方向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因此,高等艺术院校的素描基础课改革不应是简单的否定和肯定,而应根据学科发展的特点和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实施训练。作为基础课的素描训练既要注重母体物象的形体和空间特征,又要有设计者自身情感意味的表达;既要有艺术一般法则的指导,又需有个性化语言和艺术灵性的表达;既要符合视觉性审美,又要有训练的实用功能性。艺术设计专业素描训练的核心更在于创造力和想像力的培养,它是将造型基础训练的目标同专业设计进行有机结合,寻找造型和设计的结合点和突破点,构建科学的教学内容和训练模式,培养出符合各种专业需要且具有创造力的设计人才。

艺术设计专业素描教学中创造力的开发

(一)专业性的全因素分解训练素描训练应摆脱常规的室内全因素写生的方式,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在训练内容、方向和表现技法上应有不同的侧重点。如环艺设计专业的学生应多注重空间造型能力的把握和光影氛围的表现,训练的重点应放在对物象进行多角度的结构性分析上,并且布置多种角度的光影表现方面的内容。服装专业的素描训练应减弱光影调子的作用或对调子进行概括和简化,以线性表现为主,也可适当安排一些不同材料的质感表现方面的内容。这种进行深化训练,易使学生感受到专业训练的课题内容和方向,并能全方位、深入地处理从物象上获得的视觉信息,建立起一种多维、辩证的视觉思考模式。

(二)综合媒介材料的应用现代设计对媒介材料的综合运用无所不包,充分研究、认识不同媒介材料的美学价值和结构特性是现代设计素描教学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物品的质地、肌理是因一定物质材料而存在的,人的视觉心理作用具有一种极个性化的体验,启发着学生对画面的内涵理解和主观想像。收集各种自然纹理组织,如铁皮、树皮、照片等,也可以采用手工制作的方法,如熨烫、揉纸、烧灼、水印、编织等特殊手段获得不同视觉效果的材料纹理。在对比观察中体验纹理组织的形象意味感,构想出能表达特定情绪的纹理空间结构,此过程增强了学生对设计语言的认识和领悟能力。

(三)形态重构能力训练改变传统素描的被动观察,主动地对物象采取某种打破视觉常规的关照和思考,其中蕴含的图形意象就会为我们想像提供有效的视觉刺激,从而会产生许多新颖、独到、有意味的视觉形象。人类使用过的大多日常器具都具有明确的仿生痕迹,体现出对自然形态的审美思考和再创造。形态重构还包括对自然物象内在结构单位和组合规律的自觉简化和抽离,在自然物有机组成的层面上获得对生命体深层律动的想像,以便完成对自然形态的幻化、错视、解构与重构的意象组合,创造出新的形态和生命。

(四)在基础素描教学中融入设计理念在基础素描训练中,应用构成的语言和表现形式,来体现作者的审美理想和内在情感。课堂教学手段丰富多样,可指导学生对收集到的资料照片中的形象进行夸张变形、平面抽象、打散重组等手法处理,对通过材料组合所产生的创意主题进行大胆、自由的表现。创作过程中要保持基础素描训练的特色,采用单一颜色的有限变化来对表现内容进行程式化的设计制作,讲求工艺性、装饰性、形式美。运用的工具材料不做限制,训练过程中让学生也明确一些观念图形的创作方法。

素描画教学范文第5篇

任何一件物品都有其内在的结构,这些结构或复杂,或简单。认清物体的结构,便于我们以更加清晰的角度欣赏这一物体。因此,教师在进行素描教学时,首先应让学生练习结构素描,将一些物体的基本结构用画笔表达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结构特点及转折表现在画面中,完成塑形的基本要求。首先,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简单的物品让学生绘画,如一个瓷瓶。过去,很多学生学习素描都是在画出瓷瓶的简单外形后就直接进行明暗关系的处理。但在结构素描练习中,教师可以不让学生进行明暗关系的处理,只让学生进行比例分配、转折练习即可。当这方面练习好后,教师可以再为学生摆上一些静物组合,让学生不仅可以认识单个物体的结构,还能将组合物体的结构清晰地描绘出来,这样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可以不断地了解物体的结构,同时还能保证学生对形体之间的空间关系进行把握。最后,当学生掌握了基本静物组合的结构素描后,教师可以再布置一些较难的任务。如,让学生画自行车零件,将自行车零件的局部细节结构表现出来,这样学生在不断分析自行车形体结构的同时,也在不断感受形体自身所存在的美感,其内在审美情感也会不断增强。

二、巧妙选择线条,发现质感美

线条是素描绘画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学生要想画好素描,必须灵活掌握素描线条。素描中的线条类型非常多,有粗线条,也有细线条,不同形式的线条对形体的塑造有着不同的表现力,学生只有学会选择线条,才能更好地完成绘画;在进行素描形体塑造时,才能更好地将物体形体处理得更加符合实际。因此,在进行素描绘画教学时,教师应让学生学习一些线条的特点及表现技巧,使学生对形体塑造有更深入的理解,对塑造美感有更深刻的认识。首先,要让学生理解线条的分类。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用铅笔打一些直线,然后再让学生练习打一些曲线,打完线条后让学生利用不同线条画同一个物体,如一个黑色的瓷瓶,当学生绘制完毕后,让学生思考不同线条画出的瓷瓶有什么区别。通过分析,学生很容易理解直线打出的线条比较坚硬,利于表现出瓷瓶的质感,而曲线打出的线条比较柔和,不利于表现瓷瓶的质感,从而总结出应结合物体本身的质感选择、运用不同的线条这一原则。这样学生在进行形体绘画时,就可以很好地理解形体质感,提升对于形体塑造的审美能力。教师还应让学生结合直线和曲线的原理,自己尝试练习打长线、短线、细线、粗线等不同组合的线条,并进行相关的形体塑造,使学生不断总结如何根据不同形体的质感进行线条的选择和运用,这样在进行一定的练习后,学生对形体塑造的审美能力自然会有一定的提升。

三、理解明暗关系,发现空间美

形体之间的明暗关系决定着物体本身的空间关系,明暗关系对比强的形体,其空间关系就比较强,在整个画面中的位置也就靠前;而明暗关系对比弱的形体,其空间关系比较弱,在整个画面中的位置也就靠后。理解了这一原理后,学生绘画时便能更好地处理空间美感,使整个画面的空间形式关系更加明确,整个画面更加具有真实美。在进行明暗对比练习时,教师先要让学生理解对比的巨大作用。所谓明暗对比,就是明与暗的对比,对比越强烈,在整个画面中的地位就越突出,相反就不会被人轻易发现。在学生理解这一原理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地使用这一原理。首先,在塑造形体与背景的关系时,如果物体本身是暗部,为了让其更好地融合在背景中,可以将背景调子上得与暗部调子基本一致,这样就可使物体很好地融入背景;而对于亮部,如果想要突出它,就可以将背景调子上得深一些,从而将亮部更好地表现出来。其次,在处理物体结构转折时,如在进行明暗交界线的处理时,转折最明显的地方与周围的明暗对比应处理得较强一些,这样才能表现出其转折的坚决性;而转折较为柔和的地方可以尽量与周围的明暗对比处理得较为柔和一些,甚至获得不仔细看就看不出来它是明暗交界线的效果,这样整个形体的处理才更加真实。当学生对整个素描的明暗关系有较为清晰的认知后,学生对事物之间的空间美感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看待事物时,学生就能利用明暗对比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从而在此基础上发现事物的美。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