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字校园

数字校园

数字校园

数字校园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备课,传统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5-0124-01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和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学校在全面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同时,扎实探索“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并以此作为突破口,不断以教育的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1什么是“数字化校园”

“数字化校园”是以校园网为背景而建构的集教学、管理、娱乐为一体的新型数字化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是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将现实校园的各项资源数字化,形成的一个数字空间,使现实的校园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数字化校园”以网络为基础,在将教学环境、教学资源以及教学管理活动全部数字化后,通过应用系统的紧密联结实现校园的信息传递和信息服务,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

2“数字化校园”的结构

2.1网络基础层网络是数字化校园的基础设施,没有的网络基础设施,数字化信息就丧失了活动空间,数字化校园则根本无从谈起。

2.2网络基本服务层网络基本服务是数字化信息流动的软件基础,包括域名服务、身份认证、目录服务、网络安全、电子邮件、文件传输、WEB等。

2.3应用支撑层该层的处理对象是业务逻辑,它将各类数据按特定的业务逻辑组织起来,并对业务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数字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和网络教学系统等。它们是数字化校园的核心支持系统。

2.4信息服务层该层的处理对象是用户逻辑,它根据用户的需求提取数据,并将它呈现给用户。如社区服务系统、信息服务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等。

2.5个性化门户门户是数字化校园的总入口,各类用户通过个性化门户进入数字化校园,并获得与其身份相应的服务。数字化校园建设成功后,大学的功能将突破围墙的限制,成为一个无疆域的大学。

3“数字化校园”相比传统教育的优势:

3.1给我们提供更好的了解社会、了解世界、掌握知识的环境我们都知道网上的知识是可贵的,同样网上你能得到疑问也是可贵的。因此,我们现在就要建设这么一个平台,让所有的人都有这个环境,所以我们把它放进宿舍,放在班上,让大家尽可能方便地去接触它。

3.2为教师提供了更丰富的教学信息,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我们以往的传统式备课方式是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而集体备课必须统一一个时间。而我们通过“数字化校园”建立一个网上备课系统(实际上是一个网上的教员组的一个虚拟空间),那么老师有什么样的教案?有什么样的问题?就可以以论坛和上传的方式传上去,然后同头的老师可以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参与到这个讨论里去。经调查这种备课的质量要比传统备课的质量高的多。

3.3为传统式教学方式带来几种突破

3.3.1突破学科的限制可能在同一学科的备课组里头,有其他学科老师参与进来,例如地理的备课组中可能有生物老师来提问题,或是化学老师来提问题,由于很多学科是交叉的,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广阔的知识。

3.3.2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就是可以在任何地方参与备课和讨论不用局限于固定的办公室,如在家中也可以。

3.3.3突破年级的限制、人员的限制和地域的限制例如以往高一年级的老师只能在一块儿备课。而现在初一年级老师照样可以参加高一的备课,那么再进一步发展,甚至能够突破老师和学生角色的限制,备课难道只是老师的专利吗?那么学生能不能参与到你这个备课环境里去,能不能把自己预习的一些问题和作业提交上来,我觉得我们这样的教学才真正丰富起来,而且这种个性化才真正突出出来。据教育部2001年9月的统计数据,全国已经有一万一千所学校建起了自己的校园网络,只占到学校总数的六十分之一。那么是什么制约了“数字化校园”的发展呢?我认为有以下两个方面:①人的意识问题,即人的思想观念的转化。因为现在很多老师他们观念上认为,信息技术进课堂,那就是用大屏幕演示,让学生上网搜索资料。当然这些是有必要的,但是我感觉它还是表面化的,或者是一种方法层次上的,而不是这个思想意识上的。因此真正的“数字化校园”将来任重道远,最障碍、最核心的东西还是人的问题,还是要把老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给他培养起来,而当这两者健康地成长,可持续发展以后,那么其他部分就变得十分容易了。②服务上存在着局限性。未来的“IT”在行业的应用,会越来越居于一种互联互通,就是产品和产品之间的关联会越来越大。例如一个学校,要建一个校园网,它要很多产品,然后要跟很多厂商打交道,那一旦出了问题以后,这个问题如何界定清楚就会变得很麻烦。而这些问题实际上最终会影响到学校的应用。还有就是学校分布十分广,而学校又不太可能像联想那样,是一个拥有几万员工的企业,专门有一个两百人到三百人的队伍,来专门维护我们的“IT”系统。但学校不可能做到这点,顶多配一个到两个就很不容易了。所以如何来解决服务问题就成了发展“数字化校园”的一个关键。

参考文献

数字校园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建设;校园一卡通建设;应用形式

数字化校园和校园一卡通作为校园管理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形式,有效的实现了校园统一化、规范化的管理性能,更为学生在学校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带来了便利的条件。因此,在数字化校园和校园一卡通建设与应用的过程中,逐渐的成为我国的校园建设和规划的重点。同时,在校园一卡通应用的过程中,应当构建的良好的数字化下校园模式,对学生在校园中的消费、借书、门禁等方面,进行全面的集中。同时,在数字化校园和校园一卡通建设与应用的过程中能够,对学生和老师的身份识别,也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和意义,满足了我国校园发展的需求,那么如何对数字化校园和校园一卡通,进行全面的建设和应用,也是本文主要阐述的问题。

1数字化校园建设分析

1.1身份识别验证的统一建设形式

在我国校园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数字化校园成为我国校园重要发展的技术形式。并且,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校园的身份,进行全面的验证和整体和规划,并且利用“卡”的形式,作为学生和老师,以及其它工作人员身份验证的重要载体,主要是将用户管理、用户信息等方面,进行全面的集中,从而成为学生和老师、以及其他工作人员获取信息的重要入口,也是唯一的入口。同时,统一的身份识别验证也校园住院整理的重要途径,更是良好的教学服务、生活服务等方面,重要的基础形式。在各个系统结合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是统一的调度形式,从而有效的实现了身份识别的功能。

1.2信息、数据交换

为了有效的提升校园的管理形式,数字化校园建设是提升管理的重要形式,信息和数据的统一交换,是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储存、整理的形式,对其相应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全面的调节和整理。并且,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利用该系统的共享的形式,从而有效的实现了信息和数据的传递的效率,也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信息和数据发生不一致的现象,保证了数据和信息的安全、稳定等性能。同时,在数据和信息交换的过程中,通过利用各项系统形式,对其管理形式进行全面的集中,并且对信息和数据,进行了有效的备份,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信息和数据发生丢失的现象,提升了信息和数据的安全性能,为“校园一卡通”的展开,提供了相对便利的条件,有效的实现的统一、智能化的管理性能。

2校园一卡通的应用分析

校园一卡通作为一种新技术形式,成为我国校园发展过程中,重要的技术形式,对校园的管理、学生的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全面的统一,从而有效的提升了校园管理的规范性。下面就对校园一卡通的应用形式,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阐述:

2.1校园门禁控制的应用形式

校园门禁控制是校园一卡通重要的一项应用形式,也是提升校园安全性的重要方式方法。校园一卡通在校园门禁控制的过程中功,对学生、老师、以及其他的工作进出大门的时候,有效的实现了身份验证、工作牌、学生证方面的验证。同时,校园一卡通在校园门禁控制的过程中,应当在校园大门口装有门禁管理系统,这样学生、老师以及其他的工作人员在进出大门的过程中,在门禁控制器实行刷卡、管理的功能,这样可以清楚的看到进出人员的信息,从而有效的提升了校园内部的安全性能。

2.2在上机管理的应用形式

学生在利用学校电脑学生和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是需要学生付费的。因此,校园一卡通在上机管理的过程中,校园的电子阅览室的管理形式,可以与相应的管理系统,进行全面的连接,并且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全面的管理。学生在校园电子阅览室有进行明确的记录,将其进行全面的记录和储存,这样不仅仅后效的提升统一的管理性能,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校园电子阅览器的正常运行。

2.3在图书借阅管理的应用形式

图书借阅管理是校园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管理项目。也会校园一卡通应用的重要形式,校园一卡通在图书借阅管理的过程中,主要是对图书中各县管理的内容,进行全面的整理和归纳,以此形成良好的系统接口,对图书馆的书籍借书处、书籍检查、还书、查询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管理。当学生在进入图书馆的时候,在对书籍进行阅览和借阅的过程中,通过利用的红外光线传感器的形式,对书籍的使用清理进行全面的检查。同时,学生在书籍借阅的过程中,对书籍中信息进行了全面的扫描工作,这样不仅仅有效的提升了校园一卡通的应用形式,也避免了图书馆书籍发生丢失和损坏等现象的发生。

2.4在考试报名的应用为形式

校园一卡通在考试报名应用的过程中,主要是利用系统接口的形式,实现了考试报名、注册、收费统一的形式,从电子钱包中,将其金额进行全面的扣除,从而体现了统一、规范的管理性能。同时,为学生在报考的过程中,提供了良好的服务性能。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形式,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阐述,并且针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形式,对校园一卡通在校园中各个方面的应用形式,展开了简要的概述,从而有效的提升了校园统一、规范化的管理性能,提升了校园的安全、稳定等性能,更为学生和老师、以及其他的工作人员的日常生活,提供了相对便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赵予.利用校园一卡通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应用与实现[J].信息化纵横,2015(05):73-75.

[2]杨爱江.在校园数字化环境下某高校“一卡通”的设计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4.

[3]王文培.数字化高校一卡通的建设模式分析[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05):50+52.

[4]姜淑凤.校园一卡通应用系统在实践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高师理科学刊,2013(04):83-85.

[5]顾金娣,席琳琳.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应用与思考[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15(03):71-76.

数字校园范文第3篇

>> 中职校园网络安全管理系统设计 校园网络规划设计 校园网络设计原则 构建高校数字校园网络 关于中职院校数字化校园网络安全问题探究 SAN网络数据存储在数字化校园网中的设计和应用 重构与优化:数字化校园网络设计路径 高校数字校园网络安全系统方案与设计探讨 数字校园网络接入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数字化校园网络中的数据仓库的设计探讨 校园网络安全设计探析 校园网网络直播系统设计 校园网络信息平台设计研究 新型校园网络的设计 中职数字化校园应用系统架构分析 中职数字化校园建设探索与实践 数字校园网络安全策略探讨 数字化校园网络安全研究 基于校园网络的数字广播系统 中职学校校园网络安全探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0-11-27.

[2] 高峡,陈智罡,袁宗福.网络设备互连学习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3] 田斌,田虹,潘利群,等.高校校园网工程建设方案设计与实施[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1).

[4] 牛贺峰.中职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职业时空,2011(5).

[5] 余绍军.校园网的安全与防火墙技术[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4).

[6] 陈明强.校园网建设的设计与实施[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4,(S2).

数字校园范文第4篇

关键词:社会信息化 数字校园 智慧学习环境 智慧校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3.138

1 智慧校园的内涵与特征

1.1 环境全面感知

我们这里所讲的全面感知主要是两个方面,首先是传感器能够无时不刻感知、抓拍和传播相关人、器材、资源的信息; 其次是对学生的个体特征和学习环境的感知、抓获和传播等。个体特征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爱好、认知特征、学习态度等;学习环境主要指的是学习时间、学习地方、小组成员、学习活动等。

1.2 网络无缝相通

针对网络与通信技术,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智慧校园可以应付全部系统软件与硬件器材的连接,信息感知后能够快速、及时地传播,这是全部用户根据崭新的方法合作学习、共同工作的根基。

1.3 大量数据支撑

根据数据开发与建模技术,智慧校园能够在“大量”校园数据的根基上建筑模型,使用预测的措施,针对最新的信息展开趋势分析、憧憬以及预测;除此之外智慧校园还可以总结其他范围的数据、信息、规则等内容,经过智能推测,迅速做出反应、积极应付,尽量多地展现出智能、聪明的特征。

1.4 开放学习环境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核心观念,学校面对着由“封闭”到“开放”的新形势。智慧校园鼓励拓宽资源环境,鼓励学生摆脱教材的束缚; 鼓励拓展学习时间,使学生的学习由课上拓展到课下; 鼓励拓展空间范围,要学生学习在具体情境以及虚构情境中能得以发生。

1.5 师生个

智慧校园环境和它的作用都是把个作为主要的理念,众多重要技术的运用全部以科学处理师生在学校生活、学习、工作上的众多具体需要为目标,同时成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

所以,智慧校园指的是一种针对学校师生的个性化服务,它可以全方位感知物理环境,辨别学生的个体特征与其学习情景,供应无缝相通的网络通信,有效支持教学过程的分析、测评与智能决策的开放教育教学环境以及方便舒适的生活环境。

2 支撑智慧校园的几种关键技术

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是建设智慧校园的根基,在众多技术的支持下才可以有效体现个性化服务的观念。

2.1 学习情景辨别和环境感知技术

学习情景辨别的主要目的是按照能得到的情景信息辨别学习情景种类,判断学生问题与推测学生的需要,从而使得学生可以得到更加个性化的学习材料,找到可以互相合作的学习对象、接受科学的学习活动见解。学习情景的辨别关联到学生特点分析、传感器技术与自动推理等许多方面的全面运用,学习情景的辨别是一个跨范围的研究目标。

环境感知技术是“智慧校园”的一项比较基础的技术,有利于完成对校园各类物理器材的及时动态监控和掌握。无线通信、二维码、监控录像等感知技术和器材在学校许多地方都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在,它已经在学校保卫、节能、教学研究等方面得到了应用。

2.2 学习分析技术

学习分析技术来自于最初的课堂教学实效分析,现在在线交互文本分析与初期的课堂教学实效分析存在一种渐渐合并的态势,学习分析技术就是这种态势的产物。学习分析是对学生和学习情境的具体数据进行采集、探究以及报告,从而能够更有效地掌握和改善学习与学习情景,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标。学习分析技术可以作为教师的教学决策、改善教学的科学工具,也能够给学生自我定位学习、学习危机警报以及自我测评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

2.3 数字资源的组织与共享技术

学习资源的组织与共享自古至今都是建设数字校园的重点之一。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观念,观察别人的举止与结果是获得知识和技术的关键所在,具体的榜样可以给观察者起到演示的效果。为了方便搜索与共享,以往的学习资源通常运用静止的词语表来表达元数据,然而这种表达形式没有办法满足在学习环境下机灵多变、富有个性化的学习需要。所以,汲取参考语义网络与本体技术的有关科研成果,提供更加灵动与智能化的元数据表达形式成了新的趋势。

2.4 校园移动互联技术

无所不在的无线宽带网络使清晰度较高的网络教学资源传播成为现实,也要两地的视频连接摆脱了带宽资源的束缚,让学生可以体会到置身其中的感觉。3G技术与其他无线技术的普遍,要无线网络的范围不只是局限在自习室和图书馆,学生通过网络来学习,就不会存在地域范围的限制。为学校师生提供无所不在、快速、安全、便于治理的无线网络环境,是建设智慧校园的必要条件。

学校里无线网络大多数情况下都具有范围大的特征,覆盖区域一般也较大,负载平衡特别重要,总是会发生部分区域通信繁忙的状况。以往的做法无法较好地处理此类问题,建设无线网络,增加接入点的数量变得简单、配置也更加灵活、成本也在降低,特别是针对某些要时常改变接入点的范围,无线技术的多跳结构与配置灵活会极为有益于网络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3 结束语

学校是学生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重要场所,学校建设的优劣对整个校园系统的正常运行和质量有着直接的联系。伴随着学习情景辨别和环境感知、校园移动互联、学习分析等技术的慢慢兴起与运用,智慧校园不再只是一种理念,它正走向现实。具体来说,智慧校园的建设工作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许多问题还要逐步处理,要完成真正观念上的“智慧”校园还要经过一个艰巨的过程。智慧校园对解困现在数字化校园构建、改善教学和治理过程、推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黄荣怀,张进宝,胡永斌,杨俊锋.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8).

[2]全力.数字校园离我们究竟有多远[J].记者观察,2010,(1).

数字校园范文第5篇

从20**年国家教育部倡导实施“校校通”工程至今,国内基础教育信息化经过一个较长时期的硬件、网络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很多地区和学校的信息化建设重点已转移到软件应用系统的建设。作为校园信息化建设的一种形式,部分地区的学校提出了建设“数字化校园”的目标,探索信息技术手段全面应用于中小学校的教学与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

“数字化校园”是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以信息网络为依托,利用数字化手段管理校园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等各个方面和环节。在数字校园里,可以运用丰富的软件信息系统,高效便捷地实现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活动的全部过程,从而达到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促进实现学校办学宗旨的目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校园内部积累了丰富的应用系统。由于这些系统采用的开发技术平台不同,开发人员变化等原因,导致校园内已建成的应用系统形成“信息孤岛”,各个应用系统之间不能进行信息交换,数据和资源不能共享,用户操作繁琐,数据一致性差,业务流程难以实现自动化,信息化的实施反倒给教师增加了工作负担,给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此外,由于校园网内大量计算机缺乏有效管理,校园网成为计算机病毒滋生和泛滥的温床,经常发生病毒发作导致网络瘫痪,系统崩溃等严重问题,给用户使用,系统管理造成了非常大的障碍。

“数字化校园”的软件公共基础平台

针对各学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这些问题,结合微软最近几年调查,跟踪,参与国内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我们发现,这些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各学校在校园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完成了网络平台和硬件平台的建设之后,忽视“软件公共基础平台”的建设造成的。

图1“数字化校园”的三大基础平台

那么,什么是“软件公共基础平台”呢?

当我们对一些比较完善的“数字化校园”中存在的软件信息系统进行归纳和分析之后,根据这些信息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抽象出一个四横三纵的“数字化校园”整体功能框架(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到,可以把一个“数字化校园”包含的功能模块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服务于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业务应用系统”(图中红色虚线所围的横向模块),这些系统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不断丰富发展,而且可以具有学校各自特色;除此之外,其余的三横两纵的模块与校园业务活动没有直接关系,而是作为“数字化校园”的公共基础模块,从技术上起到支撑,安全,管理和整合等功能。这些模块,可统称为数字校园的“软件公共基础平台”。

图2“数字校园”整体功能框架

“软件公共基础平台”的关键组成部分

由于业务应用系统与学校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紧密相关,用户比较易于理解各个系统的功能和意义,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过程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设了多种业务应用系统。但是,由于对“软件公共基础平台”的认识不足,建设不到位,导致“数字校园”出现上述多种问题,不能正常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例如,在过去和当前阶段,很多学校的业务应用系统基本是根据业务工作需要,在不同时期分别建设的。由于建设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各业务应用系统之间数据交换和共享的重要性,同时各系统的开发技术和开发人员不同,导致这些业务系统从建成之日起,就成为校园内部的“信息孤岛”。随着时间的推移,校内应用系统越建越多,“信息孤岛”的问题也积重难返,最终给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带来难以解决的困难和麻烦。

因此,对于当前各中小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不管是已建成一定规模的学校,还是开始起步的学校,不仅要重视业务应用系统的建设,还要从全局的角度,充分重视“数字化校园”的“软件公共基础平台”的建设。

下面对“软件公共基础平台”中各模块的功能和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简要说明。

基础架构服务层

作为各业务应用系统的支撑,提供统一的用户管理,数据管理和消息协作等三大类服务功能。

统一的用户管理

为上层各应用系统提供统一的用户身份认证服务,管理校园内各种人员在各个信息系统中的数字身份信息,使得各应用系统不再需要分别建设各自的用户管理模块,既提高了用户在使用这些应用系统时的简便性,也是实现用户权限集中管理,应用集成,单点登录的基础。

统一的数据管理

实现校园内各种信息资源,数据的统一,集中管理和维护。

消息与协作服务

主要包括电子邮件和即时消息,除了给用户提供邮件与即时消息服务之外,同时也和各应用系统进行集成,实现应用系统给用户的任务通知和消息提醒等功能,实现用户与系统之间的互动,帮助用户更方便地使用各种应用系统。

应用集成与信息交换

为了解决和避免“数字校园”中普遍存在的“信息孤岛”问题,必须实现校内多个异构和异种应用系统之间的互联和数据交换。

由于校内应用系统的数量比较大,不可能为每个系统分别开发连接其他所有系统的模块,解决问题的现实方法是在校内建设一个应用集成与信息交换的平台,各应用系统只需经过少量改造之后,即能遵循开放的标准,通过这个平台,与其他系统实现互联互通。

应用集成平台是实现校内应用系统整合,系统间无缝信息交换的核心。该平台通过运用消息队列,XML和WebService等技术,在遵循国际通行的开放标准的前提下,在各应用系统之间扮演了一个消息交换中间件的角色,各应用系统通过应用集成平台与其他应用系统实现互联互通。

在建设应用集成平台的过程中,应根据相关的国际标准和国内教育管理数据标准制定学校的应用系统和数据接口规范,新建系统只要遵循这些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就能很好地集成到现有“数字校园”的框架当中,从而形成一个统一整体。从而实现校园应用系统的“即插即用”的建设模式。

校园综合信息门户层

在“数字校园”中,通常都存在数量众多的应用系统,用户在使用这些系统时,往往需要访问不同入口,接触不同的多种界面。

建立一个集成的校园综合信息门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分立系统的不同功能有机地组织起来,为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信息服务功能入口。

通过应用单点登录技术,用户登录综合信息门户之后,再访问其他应用系统和数据时,不再需要重复输入用户名/密码。这将极大地降低用户使用多种应用系统的复杂性,增进用户使用这些系统的兴趣,提高应用系统的使用效益。

校园综合信息门户的建设将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环境。校园网用户可以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访问不同的信息和应用系统,并获得与其个人身份和权限相对应的数据和信息

同时,统一的校园综合信息门户提供了一个可定制的个性化门户平台,可以方便、灵活地为学生、教职员工、各课题组、各部门建立各具特色的信息窗口,真正做到将适当的信息传递给适当的人,并且各取所需。

安全管理系统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校园信息化应用的发展,“数字校园”的应用系统不只是局限于校园内部,还需要通过互联网与校外应用系统进行信息交换。

为了防止网络上的各种黑客攻击行为,病毒,蠕虫,垃圾邮件,恶意软件等危害校园网内部的应用系统和用户计算机系统,必须建设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安全管理系统,保证“数字校园”正常,健康,稳定地运转,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效益。

运营维护系统

要建设一个安全,整洁,井然有序的校园环境,校园内部的基础建筑设施一定需要物业管理服务。同样,为了建设一个能够正常运转,稳定发挥效用的“数字校园”,其中数量众多的信息化应用系统也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营维护服务。

运行维护管理体系是数字化校园建设和运行的保障体系,是实现数字化校园的关键。这个体系不仅包括一系列用于网络,服务器和应用系统监控、预警和排错系统,同时还包括一套完善的运行维护操作规范,一支技术能力强并且经验丰富的管理和技术支持队伍。

校园业务应用系统建设策略

要建设一个能体现学校特色,功能丰富,高效实用的“数字校园”,最终还要依靠各种业务应用系统来实现。

应用系统是给用户直接提供功能服务的信息化系统,如图1所示,在当前各学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当中,比较常见的应用系统包括教学资源库,电子学籍管理,办公自动化,数字图书馆,校园一卡通,校务(教务)管理等多种系统。

从用户体验的角度而言,一个“数字校园”是否成功,关键是要看这个“数字校园”是否能够给用户提供丰富且方便易用的应用系统功能。

从这个角度而言,应用系统的建设是整个“数字校园”建设的重中之重。但是,我们通过对相当数量的高校“数字校园”调研发现,目前很多学校“数字校园”应用系统的建设仍然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大多数学校都采取“打补丁式”的思路开展应用系统建设——当前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就上什么应用系统。而且各个系统都是独立购买,独立建设,独立管理,导致校内形成了数量众多的“信息孤岛”。

针对在应用系统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建议:

1)建设应用系统时应充分利用“数字校园”整体功能框架中“软件公共基础平台”层面提供的各种应用支撑能力,如用户管理,数据管理,消息与协作,数据互通和信息门户的能力;

2)尽量采用一些成熟的商用产品,降低开发成本,规避开发风险。现成产品不能提供的功能采取定制开发加以完善。

这样才能保证各应用系统的建设能够与现有系统融合为一个统一整体,并且能够缩短建设周期,提高建设效率,保证建成一个系统,即能成功应用一个系统。而不是把投资浪费到漫长,低效的开发工作中去。

在现阶段,我们建议,数字化校园建设应该遵循“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关注重点、解决问题”的思路,从“总体规划”做起,首先夯实校园信息环境的“软件公共基础平台”,为未来的建设奠定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软件平台;对“总体规划”所描绘的蓝图,采取“分步实施”的策略,按照“关注重点、解决问题”的原则,建设相应的信息系统。

经过上述介绍,我们了解到一个架构比较完整,科学的“数字化校园”,不仅包括网络平台,硬件平台和一系列业务应用系统,还应建设一个稳定高效的“软件公共基础平台”。

三众与教育信息化建设

三众致力于“提供最优秀的软件,赋予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设备获取信息的能力”,不断推出创新技术和产品,为客户提供多样选择,帮助客户提升价值。

我公司认为,“信息技术最重要的使命之一就是促进教育发展”。现在已经可以提供全面的高端企业级服务器软件,为客户构建“数字校园”的软件公共基础平台提供全面的框架解决方案(详见图3)。

图3基于微软平台的软件基础架构解决方案

下表简要介绍所提供的应用程序,服务器软件,以及开发工具,如何被应用到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中。

表1微软产品与数字化校园应用对照表

在长期服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三众公司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依托这些经验,为客户建设“数字校园”,提供建设方案规划,系统开发指导,建设项目管理,运营维护,安全评估等方面的咨询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