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说课模板

说课模板

说课模板

说课模板范文第1篇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    )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

__________________是在学生学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也为后面学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纵观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及对教材的剖析,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的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

1、本课的知识目标是 

重点是:

难点是:

2、本课的能力目标是

 

3、本课的情感目标是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我将采用情景教学法、直观教学法、自主探究法等教法,来完成本节课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本课我设置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    )导入,引入课题。 

 

 

设计意图:   

 

       

2、探究新知

(1) 

 

(2) 

 

(3)  

 

3、巩固练习

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出示两组练习,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由的选作一组。学生完成后全班交流。(设计意图:因为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是不一样的。应秉承因材施教的原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作一组,同是也建立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4、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同学们还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同学们有没有需要老师和同学们帮助的地方?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培养了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能力,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当然,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虽然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做了大量的准备,但是课堂上也有可能出现生成性的东西,这就要求教师运用教学机智,及时的进行处理。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如有不当之处,请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附件:说课稿的注意事项

一、说教材

1.说教材内容

包括题目,在第几册、第几单元,单元训练重点、地位、教材的前后联系,有时还要简单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说教材内容时可以多说,也可少说,可按上面介绍的顺序说,也可打破顺序说,要因教材而定。

2.说教学目标

做到正确、具体、全面。

3.说教学重点、难点

4.说课时安排、教具准备等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和学法可以分别叙述。

2.教法和学法可以合在一起说明。

3.教学方法可以穿插在教学过程中说。

例如语文:阅读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应是讲读法和谈话法。还有“情景教学法”“读书指导法”(查读法、疑读法、划读法、议读法)。

三、说教学程序

说教学程序的各阶段,一般要说出教什么,接下来说怎样教。这要从选择什么教学方法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训练学习获得知识以及为什么这样教这几方面说。在说怎样教的过程中还要说清:如何进行反馈矫正、小结,如何渗透思想教育,布置作业的内容及如何引导学生完成作业等。要把教学过程说详细具体,但并不等同于课堂教学实录。对于重点环节,诸如运用什么教学方法突破重难点要细说,一般环节的内容则可少说。尽量避免师问、估计生答,师又问,估计生又会答......,这种流水帐式的说法。如何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没有固定模式,可以把一课书的内容分为几课时,再逐课时安排教学环节。可以把整个环节的安排先说出来,再逐环节再说,可以把一个环节的内容说完后,再依次说下个环节的内容,环节之间尽量用上恰当的过渡语,使整个说课内容浑为一体。

说课人应具备的心理要素

一、认识是说好课的前提

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应对其有深刻的认识,方能做好。说课活动也是如此,要想说好课,必须对说课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有深刻的认识。因此要求说课人应有良好的认识素质。

首先要认清说课活动的性质。

说课是把教师的教案转化为“教学活动”的一种授课前的实践演习;是教师在独立备课基础上,向同行系统的谈自己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同行评议,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活动。说课是加强课堂教学研讨、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还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

其次要明确说课的内容及要求。

说课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对象,训练反馈等基本内容。

基本要求是:

1、依据教材、课标,符合学生实际。

2、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内容具体。

3、说理透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语言准确、简练、科学。

掌握说课方法。

说课不仅要明确说课性质、内容和要求,而且更要掌握说课方法。方法对了,事半功倍;方法错了,则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

说课应遵循以下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2、科学性原则;

3、可行性原则。

说课质量的高低,除本人的素质外,准备工作也重要环节。准备的充分,说课质量才会高。说课的准备工作一般可分为如下四步:

1、学:即钻研大纲和教材,明确大纲的基本要求和教材的结构,基本知识;确定重点、难点;学习必要的教育教学基础理论,做好理论准备。

2、析:分析学情,确定教学的指导思想与基本教法和学法。

3、写:遵照相馆说课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写出说课讲稿。

4、演:说课前的试讲,从中找出不足,并加以修改和完善说课内容。

说课活动开展的好与坏,首先了取决于说课人对说课活动认识水平的高低,所以要搞好说课,必须从认识说课入手,努力提高自己的认识素质。

二、情感是说好课的动力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原各种活动都与情感不无关系。列宁曾说过:“没有‘分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乞追求。”同样,在说课中不能不考虑教师的情感因素。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对于说课活动具有积极的情感可激发教师说课活力,使教师精神焕发,朝气蓬勃,从而提高说课水准。

1、说课要有激情

激情是一种迅速强烈地爆发而时间短暂的情感。积极的激情与冷静的理智、坚强的的意志相联系,能激励说课人克服困难,攻克难关,成为说课活动的巨大动力。所以说课人必须要有激情。

2、说课要有良好的心境

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续的情绪状态。在心境产生的全部时间里,它能影响人的整个行动表现,在现实生活中,心境的作用是很明显的,积极良好心境可使人振奋,从而完成困难的任务。

说课要求说课人具有稳定的情绪,不急不躁,在说课中树立起坚定的信心: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教学水平一定能得以充分的发挥。因此说课人必须有良好的心境。否则,无论准备的多么充分,也有可能挥失常。

3、说课要有热情

热情是一种强有力的稳定而深刻的情感。它可以掌握整个人的身心,决定一个人思想行动的基本方向,成为巨大推动力。巴甫洛夫指出:“科学是需要人的高度紧张性和很大热情的。”

说课是一种新型教学研究活动。它的要求严格,教师即要有深厚的文化专业知识,又要有较好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更需要有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和研究能力。说课的难度大,人们对此经验又不足,必然会遇到的问题,要想较

好的完成这项工作,参与说课,解决遇到的问题,没有热情是无法做到的,所以要求说课人要有热情参予说课活动。

情感是决定人的活动效率的重要心理因素。说课人只有化消极的情感为积极的情感,用饱满的激情、稳定的心境、满腔的热情投入到说课活动中去,说课活动必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三、意志是说好课的保障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它对行为的支配和调节具有巨大的作用。意志在说课活动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二个方面:

1、坚持力

坚持力也称毅力。它是指人确信行动的正确性而不懈努力,坚持到底的意志品志。

坚持力的根本动力来源于人对事业原信心。说课人坚信说课活动会给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新的活力,那么就会推动说课人去寻找设备,查询资料,向他人请教,使自己的说课活动获得圆满的成功。

自立性是坚持力的重要特点。自立性这里是指说课人能独立分析情况,形成自己的风格,在说课中不墨守成规,努力创新,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应变力

应变力是指人根据不同情况作非原则性变动的能力。说课是新鲜事物,我们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会有许多新的问题出现,会遇到许多新的障碍,这就要求我们凭借自身的应变能力,及时解决问题、克服障碍。

说课既是科学,又是艺术,随机性很大。如果说课人没有理论与实际情况相联系的较强应变能力,那么说课活动很容易陷入困境,再则说课人在说课中的角色与讲课中的角色不尽相同,这种角色的移位需要说课人迅速的适应,因此说课人应有意识的训练自己的应变能力。

认识、情感、意志三种心理要素互相联系。认志的产生是以认识为前提的,离开了认识过程,意志不可能产生,意志对认识过程也有影响,没有意志努力,就不可能有认识过程。认识也的情感的基础,情感又是认识的动力。意志与情感也有密切联系,情感对人的活动起推动或支持作用时,情感也成为一直的动力,因此,要想说好课,说课人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展“说课”活动提高教师素质 。

说课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近两年的说课实践,充分地证明了说课在教学和教学研究中对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起着不可替代作用,表现在:

——说课促进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掌握。由于在说课中除了要求说清教学设计常规项目外,还要求教师说出进行教学设计所依据的教学理论,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文化专业知识,还必须掌握教育科学知识,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促使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同时,认真学习和钻研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教法和学法等教育教学理论,促进教师的业务素质从单一的学科文化知识过渡为既有学科文化知识又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多元的素质结构。

——说课促使教育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现代的教学,一时一刻也离不开现代化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特别在说课中,不仅在说教什么、怎样教中需要理论指导,在说明理论依据中更需要从教育教学理论中寻找理论依据,如在说教学程序设计时,需要以教学论中课堂教学的类型和结构的理论为指导,而在教

与学的关系中就要依据教育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关系的理论,这就极大地促进了教育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上课,即课堂教学,至今它仍然是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我们的任务,是如何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面对全体学生全面落实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使所有的学生都得到发展。从这一点上说,任何教学行为都是为它服务的。各种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也是为它服务的.

关于说课与备课的联系和区别

1.备课着重研究解决课堂教学中的“教什么、怎样教”等教学内容及实施技术问题,说课除要研究上述问题外,还要研究“为什么这样教”的教学理论问题。

2.备课所写的教案,为适应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顺利进行的需要,要求对教学方案的书写具体、详细,甚至教学倒题的求解都详细罗列,以利课堂教学中重视;说课所写讲稿,为满足听说教师的需要,只需对教学方案作纲目式、摘要式、论理性的述说,课堂上对学生展现说明的问题可少说或不说(如例题的演示等),所述说的内容也不都在课堂上重现,反对上课起一种导演的作用。

二、注意说课中的语言运用

1.独白语言

说课时大部分用的是这种语言,切忌从始至终一个腔调地念稿或背讲稿,要用足够的音量,使在场的每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速度要适当,语调的轻重缓急要恰如其分,让听者从你的抑扬顿挫、高低升降中体会出说课内容的变化来。具体地说,教材分析要简明,理论根据要充分,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要用慢速说清楚,教学目的要分条款一一叙述,重、难点则用重音来强调。

2.教学语言

因为说课不仅要说“教什么”,还要说“怎样教”。说“怎样教”实际上就是要说出你准备怎样上课,只是不单纯地将课堂上一问一答那么详细地显露出来,但是也要让听者知道你的教学设想和具体步骤。有问有讲,有读有说,用自己的语言变化将听者带入到你的课堂教学中去,未进课堂却仿佛看到了你上课的影子,推测了你的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语言在何时用呢?

(1)设计的课堂导语应用课堂教学语言

用新颖有趣或简明扼要的导语来吸引听课者。说导语时说课者要把听课的老师看成是自己班上的学生,声音该高则高,该慢则慢。

(2)课堂的总结语应用教学语言在说课时设计的结束语应具有双重性,不但要打动听者,而且还能让听者从你的语言中推测你在课堂上也会深深地吸引学生,这就要求结束语既要精彩,又能将精彩恰当地表达出来。

(3)说课中阐释和提问语应用教学语言

阐释语也叫讲授语,它主要是对所讲知识的解释、分析和阐发,这种语言以认简明、准确、条理清晰为要点。好的提问语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的学习变得积极生动,并容易把问题引向纵深。让听者判断你提问的质量的高低。

三、注意理论依据

说课中应该说出哪些理论依据?

1.教学大纲是教学的主要依据。

2.学生的实际应成为教师教学的主要考虑对象。

3.教材和学科特点也是重要的理论根据之一。

4.教育理论和名家名言也可做为强有力的理论根据。不管运用哪一种理论,都要说得具体、、令人信服,切忌出现以下问题: 1.理论堆砌不适用。

例如教学目的要求制定的根据是“从信息论、控制论的观战出发......”,又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加上“小语大纲的的要求......”

2.理论空洞不管用。

例如:每一课都用“根据大纲要求,我班学生的实际,自己的教学实践,特制定......”这种理由只是空架子。没有实际内容,究竟根据大纲的哪一条要求,你班学生的实际是什么,你的教学实践又如何呢?别人不得而知,与其这样说为什么,还不如不说的好。

说课稿模板

关于 的说课稿 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中的作用是:《 》是 中数学教材第 册第 章第 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 基础,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在 中,占据 的地位。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 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 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说课模板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翻转课堂教学 电子白板 小学语文

一、引言

翻转课堂的出现和盛行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颠覆,经过一些学校的初步尝试,认为翻转课堂在教学实践中可以运用。很大程度上是与现在网络在线教育的盛行、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智能化生活方式的到来有关,手持移动设备可使学生通过短视频自主预习学习内容,为教师与学生课堂互动讨论提供了基础。而电子白板技术的出现和实用丰富了课堂教学。所以,这两者结合起来一定能在语文教学中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丰富体验。

二、翻转课堂模式与电子白板技术

1.翻转课堂模式

翻转课堂模式是最先由美国人提出并且逐渐盛行起来的一种教育模式。2006年一个名叫萨尔曼・汗的美国人上传视频到网站上,然后人们可以通过这些视频自主学习。目前,已上传了2000多段的视频,这个网站被人们称之为“可汗学院”。可以说,这就是翻转课堂模式的前身。后来又有两名美国的高中化学教师在课堂上勇敢地实践了这种教学模式,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和热烈的欢迎,于是这种教学模式就在美国渐渐开展起来了。对于我国来说,现在盛行的微课教学与这种教学模式有很大的相似性,甚至可以说,微课的出现和盛行就是为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之所以能在中国真正实施,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的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变化有关,与人们实际生活中的智能化移动设备的增长是分不开的[1]。观念的变化使中国的教师和家长敢于颠覆传统,而接受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智能化生活方式的到来使得学生能够使用各种移动设备自主预习和学习。目前,翻转课堂模式正处于试验和发展阶段,相信以后这种教学模式在中国会运用得更好。

2.电子白板技术

电子白板技术的出现取代了传统的黑板教学,使教学资料的展示、分享及教师的板书更加方便。电子白板结合网络计算机技术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并在电子白板上进行批注,更加有助于引导学生的思维及注意力。

3.翻转课堂模式同电子白板教学的结合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同电子白板教学技术可以更好地把课前学生通过视频自主预习同课堂上的有效互动结合在一起,在利用电子白板教学的情况下充分实践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前置预习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2]。

三、翻转课堂模式与电子白板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应用

1.让学生通过视频自主预习实施翻转课堂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推进翻转课堂模式时,要通过录制一些简短的视频让学生自主观看预习,并且在自主预习中布置一些学习任务让学生完成,提高自主预习的效率。同时,学生结合个人的具体情况和爱好,自由地无限制地进行自主预习、学习,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另外,这种前置式的自主预习,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讨论和发言更加积极,增强他们主动积极发言的勇气和自信。

2.利用电子白板充分拓展、呈现课堂

学生经过前置预习已对有关知识点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讲,课堂应该真正作为教师与学生或者学生与学生互相讨论展示的重要平台。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技术充分调用网络资源让学生真正感受语文的美、语言的美。如教授诗歌《除夕》时,教师可以通过电子白板充分展示一些中国除夕夜的照片,并配上噼噼啪啪的鞭炮声,让学生感受到中国除夕的意境,然后请同学谈谈对这首诗歌的理解,让学生通过自己个人的情感理解记住诗歌。同时让同学们讲讲自己家过除夕的方式,然后再对他们普及一些传统节日的风俗或知识,充分发挥电子白板的作用、通过多种形式调动孩子们对诗歌和语文的兴趣[3]。

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充分呈现课堂内容,拓宽孩子们的眼界。如在教授《桂林山水》课时,利用电子白板教学的便利性及网络性这一优势播放相关的桂林山水视频或者图片,同时配上优美的音乐,使学生从听觉和视觉上感受桂林山水的美,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这篇课文的渴望。通过教师讲解和引导,学生真正地感受到桂林山水与人文浑然天成的和谐之美。这种生动形象的呈现不仅教给了孩子们知识,还开阔了孩子们的眼界。如《安塞腰鼓》一文,将咚咚的安塞鼓声演绎为―首感人肺腑、激动人心的鼓曲,洋溢着浓郁的民族风情,传递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渴望。这篇文章教学时宜读不宜研。为了给予学生自主的感悟空间,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我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提供的音乐、视频,让学生选样自己喜欢的段落并配上相应的音乐、视频,利用白板的回放功能,互动评议,逐步深入,读出场面的静谧、场面的欢腾,读出黄土高原人民的精、气、神,从而体会到浓郁的民族风味、深厚的民族文化。电子白板利用视频的“微摄”、“慢镜头”、“循环回放”、“动画模拟”等手段再现生动场景,让学生在绚烂多姿的视听感官中愉快地接受知识。

3.在翻转课堂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翻转课堂中学生通过短视频进行了前置预习,因此每个孩子都已经对所要学习的知识有了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对于语文来说,由于小学生的天真、活泼和无限的想象力,他们对于语文的理解才是最真实的理解。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适当利用电子白板展示或以口头表达形式充分让小学生倾诉自己的一些想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产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在公众面前的口语表达能力,这对于小学生今后的成长大有裨益。

四、Y语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电子白板教学的结合能够推动教学模式的改变。但是翻转课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仍然需要探索、实践和总结。因此,需要广大一线教师及教育专家们不断努力,促进我国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顾展翼.翻转课堂模式结合电子白板技术在语文文本教学中的几点思考[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4(15).

说课模板范文第3篇

彭小明老师从事语文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已经三十多年,提出了很多自己独到的见解,发表于《现代语文》2009年第11期的《彭小明语文教育观初探》一文就彭老师提出的语文素养观、语文意识观、语文活动观、语文原则观、语文教法观以及语文教师观等六个方面进行了阐述,[1]这里也将从语文教学模式观、写作学习与教学观、语文研究性学习观、语文教学技能观、语文教学板书观和校园文学活动观等六个方面对彭老师的语文教学思想进行更加深入和详细的阐述。

一、语文教学模式观

教学模式俗称“大方法”,是建立在一定教学理论的基础上,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或形成的一种教学模型。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中介,是对教学内部规律的揭示,是对复杂多样的教学活动进行结构化研究的产物。它可以用简约的形式,再现性地描述现实存在的复杂多样的教学活动,使得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行为过程以及操作要领等结构要素被直观地表现出来,成为人们认识和操作教学过程的一种便捷的工具。

传统的语文教学存在诸多弊端,如教育体制僵化、教学理念滞后、教材内容陈旧、教学程序呆板、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教学评价无理、教师素质不高等。特别是传统的教学“旧五环”(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语文教学“新八股”(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朗读课文—正音释词—划分段落—分析课文—归纳中心—总结特点)的消极影响很大。进入新时期后,许多教育工作者也进行了教学模式的解构与建构,如“三主四式导读法”“六步课堂教学法”等教学模式,都对语文教学改革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已有的教学模式赖以存在的教育哲学以及由此而决定的功能目标与师生关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彭老师在已有的语文教学模式基础上,结合广大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的经验,总结出“入—总—分—出”四步教学法。这一教学模式一方面继承了语文教学传统,另一方面切合了现代教育思想,发展了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四步教学法”具体阐述为:(1)入——背景参考,情境导入;(2)总——阅读课文,整体感知;(3)分——文本研习,对话讨论;(4)出——总结训练,拓展延伸。[2] 由此,彭小明教授还总结了教学模式建构的六大策略:(1)强化教学模式建构意识;(2)营造教学模式建构氛围;(3)确定教学模式建构对象;(4)选择教学模式建构方式;(5)提高教学模式建构能力;(6)反思教学模式建构结果。以及四种方法:(1)反思实践,自觉建构;(2)理论引导,主动建构;(3)继承传统,创新建构;(4)不同情形,多元建构。[3]

二、写作学习与教学观

自2001年7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后,人们学习写作的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以人为本”、“回归生活”、“多元文化”、“发展个性”、“教育民主”等教育教学思想的影响下,许多教师、学生认识到“知识中心”、“文体为本”、“注重结果”、“强调章法”、“要求统一”等观念需要重新审视和更新。彭小明老师认为,写作学习必须树立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快乐作文;回归生活,积累为主;真情实感,为情造文;追求个性,自由表达;淡化文体,注重语言;反复训练,写中学写。[4]在此理念的基础上,彭老师总结了关于写作学习需要遵循的原则、规律、要求等方面的内容。彭老师认为,写作学习要遵循五项基本原则:主体性原则、动力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和创新性原则。总结前人经验,彭老师将写作学习规律归纳为以下几条:人文共进律、知行合一律、主客互化律、博而能一律、学以致用律、从无到有律、法而无法律和先放后收律。彭老师还提出了写作学习的基本要求:内容与形式结合,作文与读文结合;作文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相结合;口头作文与书面作文相结合;写实与写虚相结合和勤学与多改相结合。众所周知,写作能力的提高依赖写作训练,训练是提高写作素养的必然途径。彭老师认为一切影响写作能力提高的因素,都应该纳入写作学习训练的内容。积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训练、技能训练、文体训练和速度训练等六项训练是最基本的写作训练。另外,彭小明老师对中外典型的写作训练模式进行了总结:基于“语言·思维”的作文教学模式(如观察分析表达模式、语言思维模式、分格作文模式);基于“文体·过程”的作文教学模式(如“文体中心”教学模式、“重视过程”教学模式、“快速作文”教学模式);基于“动力·兴趣”的作文教学模式(如情境作文教学模式、活动作文教学模式、话题作文教学模式);基于“做人·作文”的作文教学模式(如绿色作文、生活作文、新概念作文教学模式);基于“电脑·网络”的作文教学模式(如电媒作文、多媒体作文、网络作文教学模式)。[5]并由此提出了写作训练的梯级渐进模式:写虚作文(如联想作文、想象作文)——写实作文(如生存作文、生活作文、生命作文)——创新作文(如个性化作文、研究性作文、创意写作)。[6]这一训练序列符合学生心身发展规律与写作学习规律。

三、语文研究性学习观

教育部2003年3月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方案规定,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3年共计15学分。设置研究性学习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过程综合地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诉求,彭老师提出,语文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师指导下,从语文教材或由语文教材延伸至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课题进行探究学习的方式,具有语文性与探究性的特点。语文研究性学习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以科学为主要领域,以活动为载体,以团队合作为主要模式,以探究为主要手段,以培育创新精神为主要目的。

彭小明老师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一书中总结了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四大过程、五大模式、七大研究方法、五大学习方式。语文研究性学习四大过程是:提出问题——分工合作——研究思考——成果展示——总结反思。语文研究性学习五大模式是:学科渗透模式;综合课程模式;活动课程模式;课题研究模式;实验研究模式。语文研究性学习七大方法是:观察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五大学习方式是:资料性研究性学习、专题性研究性学习、跨学科研究性学习、文本拓展式研究性学习、比较式研究性学习。语文研究性学习成果可以用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结题报告、文献综述、学术论文、论著等形式呈现。彭老师认为,语文研究性学习强调学习的过程,强调对知识技能的应用,强调学生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并获得感悟和体验,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因此,要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营造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7]

四、语文教学技能观

教师教育改革和创新是教师培养的永恒主题,也是国内外教育界一直十分关注的问题。为了适应教师教育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引导教师自觉提升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师专业技能,彭小明老师对语文教学实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结合自身三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建构了“359大语文教学实践训练体系”:“三环节——五课功——九技能”。三个环节即见习、研习、实习一体化,提高师范生的教学能力;五个基本功即听课、评课、备课、说课、上课全面训练;九大技能包括上课时具备的各项能力技巧,如导入、提问、讲授、演示、板书、多媒体、练习设计、评价、课外辅导等。由此彭老师主编了教材《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其基本体系是:(1)备课技能训练。强调备课纲、备教材、备练习、备语言、备板书、备方法、备教具、备学生;(2)讲授技能训练。强调讲文题、讲文眼、讲文路、讲文法、讲文旨、讲文体、讲文人;(3)导入技能训练。介绍文学手段导入法、艺术手段导入法、现代技术导入法、活动游戏导入法、实物模型导入法,复习旧知导入法、设疑质疑导入法和开门见山导入法等方法;(4)提问技能训练。阐述回忆型提问、理解型提问、运用型提问、分析型提问、综合型提问和评价型提问。阐释直问、反问、追问和串问等方法;(5)教学板书技能训练。注重介绍锤炼语言、借用符号、运用线条、制作表格、创造图形和调配色彩五大技法;(6)多媒体课件制作技能训练。主要阐释课堂演示型、学生自主学习型、模拟实验型、题库型、教学游戏型和资料库型等多媒体课件的制作;(7)课堂评价技能训练。教师要掌握五项关键技能:一是编写课堂评价方案,二是有效理答,三是作业设计与反馈,四是试题编制,五是表现性评价设计与运用;(8)听课技能训练。听课一要听语言,看教学功底;二要听内容,看教学关键;三要听艺术,看教学策略;四要听反馈,看课堂情境;(9)评课技能训练。评课的主要内容是:评表达、评设计、评内容、评策略、评风格、评效果;(10)说课技能训练。说课的基本环节有: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程序。[8]

五、语文教学板书观

教学板书是艺术,艺术是讲究创造的,是需要教师花心血进行构思、提炼、创新的。每一幅新颖别致、独具个性、富有美感的艺术板书的出现,都是教师创造性思维的结晶。笔者提倡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板书,更提倡教学板书的新设计和新创意。只有这样,教学板书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彭老师立足于理论研究,并且结合自身三十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多角度、全方位的对语文教学板书的设计进行了总结概括。在此基础上在《教育评论》连续发表六论:《教学板书设计系统论》(2003.8)、《教学板书分类论》(2003.10)、《教学板书审美论》(2004.2)、《教学板书优化论》(2004.8)、《教学板书设计论》(2005.12)、《教学板书特征论》(2007.8)。并出版了《语文板书设计及评释》(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3?)一书,建构了完整的语文教学板书设计体系:1.语文板书的类型(文字式、线条式、图示式、板画);2.语文板书的要素(主体、客体、载体、受体);3.语文板书的审美(文字美、语言美、形式美、内容美);4.语文板书的特征(知识性、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5.语文板书的功能(传播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思想教育、审美教育);6.语文板书的设计原则(目的性、针对性、概括性、条理性、计划性、灵活性、多样性、个性、整体性、重点性、审美性);7.语文板书设计的要求(态度要认真、内容要科学、书写要端正、语言要精炼、色彩要和谐、风格要独特);8.语文板书设计的技巧(锤炼语言、借用符号、利用线条、运用表格、创造图形、调谐色彩);9.语文板书的方法(摘录法、归纳法、演绎法、分类法、对比法、赋形法、表解法、综合法……);10.语文板书设计的步骤(钻研教材概括内容、选择形式表现内容、反复修改突出内容)。[9]

六、校园文学活动观

彭小明老师目前任全国校园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写作学会副会长。从小喜欢文学,上世纪80年代在中小学任教《语文》时就发表文学作品、科学小品100余篇。在自己写作的同时也指导学生写作。到大学后还任教《大学写作》和研究生课程《写作学原理》。2012年还领衔成功申报浙江省第一个“写作理论与实践”硕士点。

校园文学不仅指中小学生的文学创作,泛指反映校园的文学作品及任何人在校园创作文学作品。新课程改革的开始,校园文学社团异常活跃,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文学修养和文化品位的优秀人才。与当前“校园文学”较为繁荣的状况相比,“校园文学”的理论研究十分不足。校园文学研究包括校园文学的活动研究、校园文学的教学研究和校园文学的理论研究。其最终目标是探索校园文学活动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语文教育途径、方法与模式,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2006年彭老师获得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新课程改革与校园文学研究》,对校园文学展开了系统全面的研究。2009年5出版《论校园文学》(中国文联出版社),本书阐述了新课程改革与校园文学之间的关系,探讨了校园文学的若干理论问题,富有开创性、启迪性,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全书分为绪论及“校园文学历史与发展”、“校园文学活动”、“校园文学与语文教学”、“校园文学与学校教育”、“校园文学创作”五章,附录“新课程改革与校园文学研究”课题的部分重要研究动态资料,包括毛志成、陈金明、田慧生、傅国亮等名家有关校园文学的论述,对于进一步深入开展校园文学研究,推进语文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促进校园文学的发展和校园文化建设,有重要的参考、借鉴作用。[10]

彭小明老师紧跟新课改的步伐,凭借自己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三十多年的实践经验,理论联系实际,提出符合“新课改”需要的新教学观念,给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和经验介绍。三十多年来,彭老师一直为语文教育的研究默默地付出着,每一个新理念的提出都是他多年心血的结晶,对他的思想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有利于广大教师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和实践能力,他的语文教育思想值得推而广之。

参考文献:

[1]陈思.彭小明语文教育观[J].现代语文,2009,(11):8-10.

[2]彭小明.语文课程与教学新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101-106.

[3]封力华,彭小明.语文教学模式论:建构与解构[现代语文,2008,(11):142-144.

[4]彭小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写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学语文,2008,(9).

[5]彭小明.我国中小学典型作文教学模式评述[J].温州大学学报,2012:85-90.

[6]彭小明,林陈微.写作学习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2.

[7]彭小明.语文研究性学习[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1-3.

[8]彭小明,郑东辉.课堂教学技能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9]彭小明.语文板书设计及评释[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

说课模板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电子课本; 学习设计; 学习地图; 模板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顾小清(1969—),女,江苏苏州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培训系统设计与开发、数字化学习环境及用户行为、信息化教育资源设计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E-mail:。

一、问题的提出

电子课本一般指用于教学的电子书,与电子书包这一个人数字学习终端的隐喻经常相伴出现。电子课本又是一种不同于电子书、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学习软件的特殊形态的数字学习资源,不仅具有数字化阅读的一般属性,而且需要在电子书的基础上,体现其教育应用的领域特性,起到连接数字化阅读与数字化学习的作用。[1]作为一种应用于学习领域的数字阅读资源,电子课本比电子书更具有教学活动特性及关联特性;与带有“预设计”特点的网络课程、教学软件相比,电子课本则具有更多的灵活性,以支持教学设计需求的多样性;此外,作为一种数字化的教科书,电子课本更能够支持“用教材教”的教学与教材的互动关系。为此,在保证电子课本的内容呈现体现教材设计者的预设路径之外,还需要提供学习设计功能,以实现学习活动的定制,以便根据教学现场的需要,实现教师定制的学习内容排序与导航、基于内容的学习互动、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干预等。

在目前的相关研究开发与应用实践中,很多电子课本在技术上以电子书、[2]媒体文件、数字教学软件为基础,[3]在内容上则以教科书为基础。这种形式的电子课本,被业内批评为“书本翻版”、“教材搬家”;[4]由于不具备学习设计功能,这种将纸质课本的内容进行数字化而形成的“镜像”课本,不足以体现数字学习的优势。首先,这些数字内容都是预设的,教师不能通过“选用”来设计针对性的教学,也无法有效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其次,这些形态的数字学习资源是封闭的,其教学内容与活动相对固定,教师无法针对不同的教学需求,引用更多学习资源、选用多种教学模式、增加更多学习活动,也因此无法体现个性化特性以支持差异化教学。在实际的教学现场,具体的教学需求是多样的。一方面,电子课本需要承载纸质教科书作为标准化课程内容的功能,为教师提供与教科书相对应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电子课本也需要为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提供方案,使教师能够利用电子课本进行符合其实际教学需求的教学设计。也就是说,需要在电子课本中为教师提供“遵从预设”或“定制路径”的选择机制。而如何实现这一机制,正是本文的设计所要解决的问题。

二、当前的学习设计现状及需求

上述的问题,实际上是对电子课本提出了“学习设计”的需求。电子课本以资源和活动为基础,除了兼具电子书、网络课程的功能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学习设计功能,成为学生个性化学习和教师适应性教学的载体。在使用电子课本进行学习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按需对课本资源进行编列。如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选择相应学习策略和组织教学活动过程。

(一)现有课本学习设计现状

课本是教学活动的媒介和载体,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有效地“使用”课本及其他教学资源,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而纸制课本和当前各种形态的“电子课本”,在教师使用课本资源进行学习设计的过程中为其提供的支持相对匮乏:或者以内容为主线,教师需要借助其他教学参考资料进行学习活动设计;或者学习活动预设且封闭,教师只能在“用”与“不用”之间作选择,无法进行按需编列以满足其特定需要。

首先,由出版社组织编写、发行的纸制课本,多以内容为主线、章节为单位来编排所要学习的知识点,以形成学习单元。学习单元是为学习者提供预设的内容资源,并能满足一个或多个相关学习目标的单位容器。虽然纸质课本的学习单元中也加入了一些学习活动环节,但对于教师来说课本的组织结构依然是以内容编排为主线,与现场教学的“活动主线”不匹配,教师需要花相当多的精力进行教学活动设计。

其次,多数与纸制课本相对应的电子课本,“内容主线”的组织方式依然明显,同样不符合实际教学的“活动主线”需求。这样,教师也很难在标准化编制课本的基础上,便捷合理地对课本内容进行重组和编列,对教学活动进行个性化设计,因而也无法满足技术丰富环境下不断涌现的教学模式的需求。

最后,各种以媒体文件、网络课程、学习软件等形态呈现的“电子课本”,虽然体现为“学习活动”主线的内容组织方式,但多采用预先设计的学习活动配以学习资源的方式,呈现出固定的、封闭的、割裂的特点。这种“铁板一块”的学习资源,使得一线教师很难有效发挥主观能动性,很难结合实际教学中学习者特征进行个性化教学设计并按需使用。

(二)电子课本学习设计需求

电子课本所承载的教育功能,依然是作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是教学活动媒介和载体。而这又是以学科教材编写专家的专业知识和对国家课程标准的贯彻实施为基础的,可谓“标准化”教学活动媒介;另一方面,按照学与教的过程对电子课本所提出的学习设计需求,电子课本所提供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是需要按需定制,从而成为学生个性化学习和教师适应性教学的载体。为此,需要兼顾课本的标准化编列和定制编列,即能够为教师提供如何使用电子课本的选择:或者是遵从标准化的预设路径用于教学,或者是在标准化教学活动基础上定制路径,及对课本内容进行重新编列。前者保证课本的内容和教学活动符合国家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保证根据教科书编写专家预设的学习途径完成学习活动,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而后者能够支持教师利用电子课本所提供的资源与活动,对学习过程进行“因材施教”的个性化定制,实现班级差异化教学。

电子课本需要在内容呈现的基础上提供一种机制,允许教学的组织者、设计者和参与者根据教学目标与实际情况,在标准化编制课本基础上实现学习内容的重组、重列、替换、修订、编辑;在内容组织的基础上设计多样的教学活动;在预设的基础上加入个性化定制的内容元素与活动元素。这种机制保证了真实教学环境中,教师在电子课本模板、编辑工具、内容对象库的支持下,可以简单快速地重组教学内容单元,设计教学活动与交互形式,形成个性化的电子课本,体现电子课本相对于纸质课本、电子课本相对于电子书的优势与特性。

(三)当前学习技术系统的学习设计

学习设计是应用教学设计知识开发具体学习单元的过程,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中通过执行一定的学习活动,进而达到特定学习目标的方法。学习设计关注学习者的经验世界,强调学习者对知识意义的建构;[5]其特点是更加注重学习过程,依据教学模式可产生不同的学习设计方案;学习过程中的角色、环境(资源及工具)、方法(环节和活动)是学习设计的三个重要因素,通过这三个元素可以描述学习过程,形成一种通用的描述方法。[6]从数字学习资源的角度来看,学习设计是一种基于内容资源的活动序列设计,是实现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者行为路径。

在当前的学习技术系统中,针对学习设计的需求,已经从标准的层面,制定了相关的内容编列规范和学习设计规范;相应地实现学习设计的功能模块或编辑工具也出现在一些学习技术系统中。例如,在数字学习标准层面,大部分主流的标准都制定了学习设计相关规范,如IMS系列标准中的“简单排序”规范;[7]SCORM标准中的“排序与导航”规范;[8]我国的CELTSC(China E-Learning Technology Standardization Committee)标准的“课程编列”规范。[9]这种在学习资源层面对学习行为进行编列控制的机制,是一种以学习内容为基础的学习设计。虽然各标准体系所采用的名称不尽相同,但是都采用了在学习资源包节点上添加排序信息的方法来实现。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不足之处在于功能有限,仅能控制学习过程中资源呈现的顺序,无法从学习活动角度来重构资源组织结构,无法实现学习资源与活动按需定制的目标。学习设计和各资源标准中的简单排序(排序与导航、课程编列)部分虽然都涉及了教学内容的排序问题,但是这种简单排序主要适用于个别化学习,是根据预定义的规则和学习者行为进行的排序。[10]也就是说,目前学习技术系统中的“简单排序”还不能满足电子课本在学习设计方面“预设+定制”的需求。

随着数字学习领域对教学方法、策略、目标和活动等元素统一描述需求的日益增加,为了能够从标准层面提供一个学习设计的统一描述框架,国际标准化组织及研究者制定了学习设计标准。荷兰开放大学(Open University of the Netherlands,OUNL)最早提出了教育建模语言EML(Educational Modeling Language)。[11]IMS则基于EML在2003年2月了学习设计的标准(Learning Design Version 1.0, LD)。CELTSC也引进了LD标准。[12]LD标准为学习设计提供了一个通用描述框架和模型。但由于LD标准面向的是学习技术系统,对于电子课本的学习设计来说,该标准则显得过于繁冗。

综上所述,电子课本的学习设计需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内容组织与活动组织相结合的前提下,不仅能够为教师提供标准化的课本内容组织方式的电子课本,也可以提供以活动组织为主线的电子课本;另一方面是在学习设计标准的框架下,不仅能够提供遵从预设路径进行教学的功能,也能在预设学习路径的基础上,快速、便捷地对电子课本进行编排修订,形成按需定制的个性化电子课本。为此,基于LD规范、电子课本领域特性和学习设计的需求,笔者设计了电子课本学习地图机制。该机制简化了对于电子课本来讲LD规范中繁冗的部分,并且吸收了学习设计标准中学习对象的设计理念,注重学习过程、内容资源与活动设计整合的思想,从而形成预设路径与定制路径相结合的个性化电子课本。

三、学习地图的设计与实现

(一)电子课本中的学习地图

为了满足电子课本中学习设计的需求,在电子课本的信息模型中引入了学习地图机制。学习地图体现了基于内容对象的活动设计思想,实现了基于模板在标准化编制的基础上便捷形成结构化、个性化电子课本的功能,能够满足学习设计的需求。与LD相比,学习地图只关注基于内容资源的活动设计,没有体现学习者对于学习资源及学习活动的影响,因此学习地图可视为一种轻量级学习设计机制。

信息模型是整个电子课本设计的核心,该模型力求实现连接数字化阅读与数字化学习的目标。[13]学习地图是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媒体文件、网络课程、学习软件等的关键区别之一,因此,在信息模型中将学习地图归类于电子课本功能结构中的综合操作层。综合操作层体现学习设计特性,该层包括了(富)媒体控制(Richmedia Control)和学习地图(Learning Map)两个部分。(富)媒体控制是一种学习对象层面(微观)的控制策略,用于规范一个内容单元的媒体表现形式和内容交互形式。学习地图则用于完成电子课本(宏观)层面整体的学习设计功能,为使用者提供基于内容支持的动态学习路径,承载一定的教学目标,体现一定的教学策略。教学的组织者、设计者和参与者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利用学习地图的设计功能将资源库中的各类学习资源进行重组,按需设计教学活动,以满足多元需求;学习者也可以利用学习地图中提供的资源与活动序列,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完成预设的学习进程,达到课程目标。

学习地图机制体现了电子课本预设与定制路径相结合的学习设计功能。预设功能一方面是指在电子课本的内容呈现中所体现的教材设计者的预设路径,另一方面是在电子课本中提供有多维度的学习地图模板,这些模板是根据一定的教学模式、学习对象和难度要求等预先设置的学习路径。如果这两种预设路径符合教师的需求,教师可以通过直接选用某一路径而进行“遵从预设”的教学。在此基础上,利用电子课本的定制功能,教师能在电子课本资源目录及已经预设的学习地图模板上,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按照不同的教学目标,定制生成个性化学习地图,及定制其符合特定需求的学习路径。

整个学习地图机制中包含学习地图、编辑环境以及设计模板。学习地图规定了电子课本的内容资源组织序列和学习活动组织序列,是对电子课本进行学习设计的具体呈现;编辑环境提供了电子课本与学习地图制作生成、编辑修订的集成环境;设计模板是一种教学模式的快速设计样式,也可视为一种电子课本的预设体现。在电子课本编辑环境,通过设计模板,能够快速生成学习地图,从而对统一编排的课本进行灵活重组,以满足不同的教学目标需求,形成个性化的电子课本。设计模板也是不同教学模式的体现。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需要,通过选择合适的模板进行教学方法的设计,同时通过模板快速形成电子课本的学习地图。这一机制可以有效降低教学设计者在使用电子课本进行学习设计的过程中的专业难度和技术操作难度。

(二)学习地图中的资源与活动

由于电子课本是一种特定形态的数字学习资源,并不涉及LD所关注的参与角色以及环境要素问题。采用学习地图机制,是实现在电子课本层面进行学习设计的关键一步,在此基础上,按照IMS-LD学习设计标准的思想,结合电子课本的领域特性,将学习地图抽象为两大要素:资源与活动。电子课本中所有的资源都是以学习对象形态存在的,体现了电子课本的结构化特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选取适当资源进行重组与重序,预设学习路径,形成具有一定教学功能的学习单元。活动则是以主题为线索、以内容为基础、按一定序列组织起来的学习环节。从预设与定制两个维度出发,结合资源组织与活动组织,可以提炼出学习地图的4种形态,如表1所示。

表1 学习地图的4种形态

预设资源组织地图:是指标准化编制的基于资源的模板、目录等,它对已有资源作了预设的排序,如纸质课本中的目录编排等。教师可以按照章节目录,利用组织好的资源直接教学,这是传统课本通用的内容编排形式。

预设活动组织地图:基于不同教学模式的教学,具有不同的活动组织方式。如抛锚式教学策略主要有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和知识获取等四个环节。[14]电子课本中预设了部分以教学模式为导向、以活动为主线的学习地图。在抛锚式教学的组织地图中,基于上述四个活动环节,教师可采用该地图进行教学活动,配套导入相应的教学内容资源。

定制资源组织地图:基于教学实际情况,定制的学习路径。学习者根据个人学习情况,选择所需学习资源并导入到定制的学习地图中。与预设资源地图相比,定制资源地图可以实现资源内容和组织顺序的重序编排,达到适应个性学习需求的目的。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差异化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模式、不同的教学对象,定制个性化课本;学生可以创建诸如“我的错题本”、“我的单词本”等个性化的课本。

定制活动组织地图:结合实际的教学,教师可以删减不必要的活动环节,添加个人设计的活动,形成定制的、有针对性的活动地图。

(三)学习地图模板

学习地图模板设计需求来源于电子课本的一线使用者。例如,一位上海的教科书出版商代表提到,从他们的经验来看,应能够根据教学大纲和不同的学科特点制定出供教师使用的电子课本模版,从而帮助用户快速编写他们自己的电子课本。[15]学习地图模板可以满足这种需求,它预设了多维度的模板,教学模式模板,包括讲授型模板、自主探究型模板、合作探究型模板、抛锚式教学模板、支架式教学模板等;年级学科模板,包括二年级英语模板、三年级数学模板、初一语文模板等;主题模板,包括恐龙灭绝模板、摩擦力模板等。模板中预设有特定的学习设计样式框架,可按此模板将所需教学资源进行重组编排、预设学习路径;也可以选择性使用模板中的部分功能,以适应教学需求,完成电子课本的定制化修订。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出于差异化教学的考虑,可以根据学习者特征在统一编排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习设计模板,进行个性化课本的设计;可以基于同一个学习单元,根据学习反馈调整学习设计模板,制作新的学习地图;也可以基于相同的内容主题,根据学习设计模板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制作自己的学习地图。

四、学习地图设计案例

在电子课本原型设计中,笔者所在团队设计了两种典型的学习地图模板。一种是预设资源地图的模板,这种模板基于纸质课本目录,代表了一般纸质教材的内容编列结构。教师可以将学习内容对象导入到该模板中,形成与纸质课本内容编排序列无异的电子课本。这种学习地图以目录形式呈现,整体框架顺序不可改变,模板如图1所示。

另外一种模板是预设活动地图的模板,它是以教学模式为指导、内容资源为基础的活动主线学习地图。下图以探究式教学模式为例,抽象出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组成元素,并以活动为主线完成一个主题内容的学习。由于随意修改教学模式主题的学习地图模板,会破坏一个完整的活动单元,所以不推荐更改该模板中预设活动地图中的主要教学环节。模板如图2所示。

图1 预设资源地图的模板

图2 预设活动地图的模板

这两种类型的学习地图模板预先嵌入到电子课本的编辑工具中。基于这两种预设的学习地图模板,结合所要学习的内容主题,可以定制个性化的电子课本。

以笔者团队开发的牛津版小学自然二年级第二学期课本《灭绝濒危的野生动植物》为例,纸质课本以图片内容为主、文字介绍为辅,主题是多方面认识恐龙并对恐龙的灭绝展开讨论。纸质教材的内容结构如图3所示。

图3 纸质课本内容序列

课本的“预设”特性在《灭绝濒危的野生动植物》教学单元中体现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教学的主题内容标准化编排、预设确定;另外一个方面体现为教学模式是教学内容确定以后,由课本的编排者预设推荐的。

如果利用电子课本所提供的“学习地图机制”,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预设课本进行二次设计,则可以形成定制的电子课本,即由预设的内容资源和预设的教学活动模板相结合,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在标准化编制课本内容的基础上,补充新的内容资源,确定新的教学环节,定制开发形成以活动为主线、以内容为支持的电子课本。例如针对该章内容中“生物灭绝的原因”一节的教学内容,适合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故以“讨论恐龙灭绝的原因”为例,教师通过选用探究学习模板,定制了如下教学环节。

热身导入:教师首先以问题导入恐龙为什么会灭绝,以问题呈现的形式给学生作情境引入。同时,配合播放恐龙灭绝的动画、电影片段等,为学习营造氛围,让学生能够快速进入情境。

内容介绍:以轴图示的方式呈现几种恐龙灭绝假说,在屏幕上将几种假说全部列出,便于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假说的对比和选择。当需要对假说进行细致了解时,点击介绍界面,有一些简单的文字介绍,配合支持该假说的图片,力求以这种丰富的媒体表现形式,为学习恐龙灭绝假说提供支架,如图4所示。

图4 恐龙灭绝假说图

图5 参考资料图

合作探究:赞成同一个假说的学生被分在了一个小组内,结合提供的学习资源,合作讨论支持该假说的证据。教师在看到每小组的成员名单后,通过教师端对分组的学生进行调整配置实现干预调控的功能。电子课本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外部资源作为讨论的支撑资料,如图5所示,充分体现了电子课本预设和定制相结合的特性。

汇报总结:学生在讨论时参考老师给出的思维支架,并使用“录音机”等嵌套工具,以语音、文字或者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总结报告。电子课本中预置有报告模板,供学生填写电子报告。

效果评测:组内形成统一观点后通过录音提交报告,整个过程中教师对班级语音通信情况进行干预监控。同时,教师端可以收集提交数据信息,评测学习效果。

图7 “讨论恐龙灭绝的原因”的学习地图

按照以上思路,通过编辑工具中如图6所示的模板,将学习内容对象导入到探究模板中,可以快速生成“讨论恐龙灭绝的原因”的学习地图,以探究活动为主线的电子课本如图7所示。相比于预设课本内容,定制课本在标准化编制的基础上,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形成了以活动为主线、内容为支持的个性化电子课本。

说课模板范文第5篇

关键词:布局;美感;观念

板书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较好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有力手段。遗憾的是,在从教以来,发现在一些公开课和观摩课中,教师使用更多的是精美的课件、新颖的教具和生动的语言,却忽视了板书的作用。特别是在平面图形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较多,板书的运用很少。即使运用板书也是板书设计单调乏味,或板书相当的凌乱,导致学生学习效率大大降低。课堂上要么没有板书,要么书之甚少,多数教师讲到哪里就写到哪里,书之无序,书之无用,随处可见,影响教学效果。本人以平面图形认识的板书为例,谈一点浅薄的看法。

一、板书设计要有计划布局

板书必须有一个总体布局,所以在课前应该想好课题应当写在什么地方;例题及必要的配图应当写画在什么地方;哪些需要课前板书的,应当充分准备好;为了辅助语言表达,可以随写随擦的应当写在什么地方等等。小学数学平面图形课中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图形的认识、测量计算等。在平面图形板书设计中,应将图形的概念、图形、计算公式,写在黑板的中央位置,以帮助学生抓住教学重点,提高识记效果。对一些旁理说明、提示引导等应处于次要位置,写在黑板的两侧,不能喧宾夺主,干扰教学的重点。对那些需相互比较的内容要对比着写,紧密联系的内容要写在一起,以加深学生记忆。如,《圆的认识》《平行四边形与梯形》板书设计布局简洁明了,一眼就能看出本节课的知识点和重、难点。

二、板书设计要有美感

板书作为一个“微型教案”,应当具有一定的美观性。因此板书的形式与内容尽可能完善统一,更能使学生在美感中接受知识。

1.要讲究文字规范、直观。(1)概念、定义、定理、法则的表述要具有完整性与严密性。(2)几何作图力求规范、直观。一个图形、一个数学符号、一条辅助线都要正确规范。通过板书示范,潜移默化,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答题习惯,树立严谨的学习观。

2.要追求色彩美。色彩是最大众化的语言,对于概念中的重要词语、符号、结语中重要部分用色笔写起强调作用。平面图形认识中的板图也要有色彩搭配,巧妙的线条区分,可以增强板书的效果,远比只用单一色彩强得多。但是,色彩的选用不宜过多,过多了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反而冲淡主题,显得俗气,影响效果。选色时,宜多用色彩鲜明的为好,以黄、红、绿色为主,除了划阴影线外,不宜选用色彩暗淡的粉笔。一种图形、一类线条,应用同一种色彩,以保持理论上、色彩上都显示出统一性。如,画三角形的高,三角形可用白色,高则用红色,这样,图形就显得清晰、美观、大方。如,画两个同心圆,欲求阴影部分的面积时,两圆宜用白色,圆环的阴影线宜用浅蓝色,可使明暗界限分明,对比强烈,增强表现效果。如,画长方体及其一条对角线,长方体的轮廓线可用白色,对角线用黄色,可见轮廓线与不可见轮廓线实虚分明,粗细有别。这样,既符合画图要求,美也孕育其中了。如,《三角形的特性》板书设计是将三角形的概念中的关键词“围成”用红色粉笔写的,凸显了围成的重要性。在画高这一环节,教师示范画高时,也是用了彩色粉笔画出高,并标出相应的高和底,让学生一目了然。

三、板书设计培养空间观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平面图形的教学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图形的认识是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的,也是帮助学生建立这个图形的模型的。因此,在图形认识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对同一种图形不同形状的建模。可是往往很多教师遗忘了这一点,甚至认为板书的设计只要能帮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内容即可,而疏忽了平面图形的知识特点,它是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对图形进行建模的。以《三角形的特性》这一节课板书设计为例,我首先设计了以下板书:课后经过现场调查,叫学生现场画一个三角形,而全班98%的学生画出来的都是和板书类似的锐角三角形。说明学生的脑子里只有普通的锐角三角形的模型,对于三角形不同形状的建模不完整。后来经过思考我再次设计了以下的板书进行课堂实践,课后再做了调查,发现学生画锐角三角形的有85%,还有15%的学生画了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还有不规则的三角形。由此看来,板书中呈现不同形状的图形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图形的认识,也助于学生建立不同形状的同一种图形的表象。

总之,板书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板书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又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作为教师,在板书设计的时候,要严格要求自己,狠下一番功夫构思、提炼、创新,让它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