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物资储备

物资储备

物资储备

物资储备范文第1篇

1.目的

为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及时有效供应物资,维护正常的社会生产秩序和社会安定,将突发公共事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降至最小程度,制定本预案。

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省国民经济动员办法》、《市国民经济动员办法》、《国家物资储备应急预案》、《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

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初级产品、成品油料等物资严重短缺时的物资储备应急处理工作,以及应对区物资储备危险品仓库发生的突发事件。

适用范围将随着经济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和补充。

4.工作原则

(1)健全制度,科学预警。完善区级物资储备应急预案体系,为突发公共事件物资储备应急处理工作提供系统科学的制度保障。提高防范突发公共事件的意识,对突发公共事件及时进行分析预警,切实做好我区物资储备应急响应工作。

(2)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区发改委根据区政府授权对储备物资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落实各级应急责任制,明确责任人及指挥权限。

(3)常备不懈,确保供给。区级物资储备系统要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机制准备和工作准备,做到品种适宜、质量可靠、数量充足、常备不懈,确保储备物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之需。

(4)协调配合,快速反应,区级物资储备系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要与相关部门密切协调配合,做到信息及时准确传递,应急处置工作反映灵敏、快速有效,保证储备物资调得出、用得上。

二、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1.储备物资专项应急协调指挥部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由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根据应急处理需要,成立区储备物资专项应急协调指挥部(简称专项协调指挥部)并启动《物资储备应急预案》。

专项协调指挥部总指挥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担任,副总指挥由区发改委主任担任,成员单位包括区财政局、区农办、区卫生局、区城建局、公安分局、区药监局等有关单位。

专项协调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发改委,办公室主任由区发改委主任兼任。

(1)专项协调指挥部职责

①决定启动和终止本预案;

②决策储备物资调动、投放等重大处置措施;

③协调相关部门工作;

④提出对外新闻方案;

⑤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2)成员单位职责

成员单位要依据各自职责,在储备物资投放过程中给予物资、财力、治安、运输等方面的保障。

(3)办公室职责

①执行专项协调指挥部的决定;

②组织信息收集、传达、通报、工作;

③检查、督导专项协调指挥部决定的执行情况;

④对应急储备物资的投放、使用、效果进行总结、评估,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⑤完成专项协调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2.二级管理机构体系

区级物资储备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依托各成员单位及其所属物资储备仓库二级管理机构体系,对应急储备物资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调动。

(1)区发改委生产计划科履行指挥部办公室物资储备管理职责。

(2)各成员单位负责应急储备物资的日常管理,执行区专项协调指挥部的物资调动指令。依据本预案,比照区专项协调指挥部的组成和职责设立本级指挥机构,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三、物资储备和应急响应

1.物资储备

(1)充分利用大型企业集团正常的生产经营库存,将大型企业集团作为区级物资储备系统的基础,进一步整合已有的粮食和医药等专项区级物资储备,同时建设必要的应急物资综合仓库,建立和健全区

级物资储备系统。

区发改委协调应急煤炭储备。

区农办负责应急粮食和食用油储备。

区卫生局、区药监局负责提出应急药品和医疗器械储备计划和应急药品及医疗器械储备,并提供技术指导与服务。

区城建局负责应急水泥和部分建筑预制件储备。

充分利用现有仓库作为区政府应急物资储备库。从本区商业部门现有空余库容中选择确定必要的仓库作为区政府应急物资仓库,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同时,选择合适的工厂车间改造为区政府应急物资储备仓库。选定交通便利现已停产的工厂或车间,由区财政拨付必要的经费,由相关单位承担改建任务,并负责日常性管理工作。

(2)区发改委负责区级储备物资的统一管理,根据应急需要制定区级物资储备计划,建设和租用区级物资储备所需仓库,负责应急储备物资的存储、调动和更新等工作。

(3)区财政应给予必要的专项经费,保障区物资储备仓库的建设和租用,应急物资的购进、储存和更新。

各有关部门、公司应按照下达的区级储备物资计划,具体落实各自的物资储备任务,并负责日常的物资保管。

(4)区级储备物资主要用于区政府对重大及较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需要,经区政府批准也可用于街道(镇)或局部较大和一般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需要。区级物资储备仓库在完成区级物资储备任务的同时,也可为街道(镇)提供储备服务,支持街道(镇)有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

2.分级响应标准

(1)根据国家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级别划分(特别重大<I级>、重大<II级>、较大<III级>、一般<IV级>),结合区级物资储备应急职能的特点,按照市、区两级政府分工,区级主要应对较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储备物资的应急响应,并就需要做好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前期处置工作。各街道(镇)和相关部门主要应对一般突发公共事件的储备物资的应急响应。

(2)区级物资储备系统所属危险品仓库发生火灾、爆炸、盗窃等重大事故,视危害程序按国家、省、市、区有关规定,确定级别,进行应急处置。

3.分级响应程序

(1)当发生重大或较大突发公共事件后,由区专项协调指挥部下达处置指令,各成员单位根据指令,调动储备物资,保证调动的储备物资品种、数量、时限、地点符合专项协调指挥部的要求。专项协调指挥部应及时将处置信息上报区应急委员会。

(2)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过程中,当我区储备物资不能满足需要时,区专项协调指挥部应及时向区应急委员会汇报,由区应急委员会向市里提出物资支援的申请,争取市里支持。突发事件发生地储备物资不能满足需要时,相关街道(镇)可向区政府提出物资支援的申请,经区政府批准后,专项协调指挥部向各成员单位下达任务,由各成员单位具体组织实施物资支援,并及时将处置信息上报区专项协调指挥部。

4.响应措施和应急保障

(1)区发改委根据区政府指示及时协调相关部门工作,保障应急救援物资及时到位,并将落实情况向区政府报告。

(2)区财政局按区政府或专项协调指挥部的要求办理有关事项,对调动区级储备物资所需资金予以保障。

(3)公安分局应当指导、监督区级物资储备系统做好应急物资调出、运输、在目的地的储存和保管、投入等实施过程中的治安保卫工作。

(4)区级物资储备系统各级机构接到紧急动用命令,要按照本单位的具体预案做好应急物资调动准备以及储备品种与数量调整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执行命令,并加强与公安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共同做好应急工作。

(5)区级物资储备系统各级机构要针对区级物资储备危险品仓库可能发生的灾害事故、突发事件建立预警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对发生的灾害事故、突发事件,应当按照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救援、控制和处置措施,有关单位或部门应当全力予以协助配合。

(6)本预案启动后,区级物资储备系统各级物资储备机构应实行24小时应急值班制度,及时收集信息,在第一时间内报送,保持区级物资储备信息网通畅。信息报送内容应准确、完整、及时,不得瞒报、谎报、报、迟报。加强与相关单位、部门的联系,掌握物资流动状况,做好记录并及时上报情况,确保应急物资按要求安全送达。储备物资应急调动一般不对外新闻,确需新闻的由专项协调指挥部按《物资储备应急预案》有关要求处理。

(7)承担区级物资储备任务的各成员单位需将物资储备应急预案,报区发改委备案。

(8)区级物资储备系统依托信息中心建设物资储备信息网,及时了解和掌握本级机构储备物资库存品种、数量和储备地点,随时做好储备物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

(9)各成员单位物资储备机构应加强人员培训和应急预案演练,建立一支能够符合储备物资紧急调动要求,训练有素的应急队伍。

四、评估与恢复

1.突发公共事件结束或暂时告一段落后,专项协调办公室应及时组织由相关部门专家组成的评估委员会,对区级物资储备应对事件处置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研究提出改进措施,完善预案。

2.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结束后,由专项协调办公室会同有关单位及时补办动用或收储物资手续,及时结算物资资金及费用开支,并报区财政局审批。

物资储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外汇储备;物资储备;经济安全

一、前言

外汇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所持有的、可以用于对外支付的国外可兑换货币。然而并非所有国家的货币都能充当国际储备资产,只有那些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且能自由兑换其他储备资产的货币才能充当国际储备资产。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在对外贸易与国际结算中经常使用的外汇储备主要有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等。

国家物资储备是国家直接建立和掌握的战略后备力量,是保障国家军事安全和经济安全的重要手段。我国国家物资储备始建于1953年,经过50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由国家物资储备局、储备物资管理局(办事处)、基层单位组成的三级垂直管理体制,建设了完善的储备仓库体系,储备了一定规模的国家战略储备物资。

国家经济安全是指国家的根本经济利益在不受伤害条件下正常运行的态势。能够威胁经济安全的因素有很多,既有来自国内也有来自国外的。在全球化蓬勃发展的今天,最重要也是最捉摸不定的威胁来自世界市场(包括金融市场、贸易市场等)的不稳定性。亚洲金融危机对我们的影响就是一例。

二、我国外汇储备的快速发展

一定的外汇储备是一国进行经济调节、实现内外平衡的重要手段。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动用外汇储备可以促进国际收支的平衡;当国内宏观经济不平衡,出现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可以动用外汇组织进口,从而调节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促进宏观经济的平衡。同时当汇率出现波动时,可以利用外汇储备干预汇率,使之趋于稳定。因此,外汇储备是实现经济均衡稳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一国经济更易于受到其他国家经济影响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一般说来,外汇储备的增加不仅可以增强宏观调控的能力,而且有利于维护国家和企业在国际上的信誉,有助于拓展国际贸易、吸引外国投资、降低国内企业融资成本、防范和化解国际金融风险。当然这并不是说外汇储备越多越好,因为持有外汇储备是要付出代价的。第一,外汇储备表现为持有一种以外币表示的金融债权,并非投入国内生产使用。这就产生了机会成本问题,也就是如果货币当局不持有储备,就可以把这些储备资产用来进口商品和劳务,增加生产的实际资源,从而增加就业和国民收入,而持有外汇储备则放弃了这种利益。第二,外汇储备的增加要相应扩大货币供应量,如果外汇储备过大,就会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增加货币政策的难度。此外,持有过多外汇储备,还可能因外币汇率贬值而遭受损失。因此,外汇储备应保持在适度水平上。

事实上,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外汇储备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如下图所示。 适度外汇储备水平取决于多种因素,如进出口状况、外债规模、实际利用外资等。应根据持有外汇储备的收益、成本比较等方面的状况把外汇储备保持在适度的水平上。

三、物资储备与国家经济安全

我国持续增长的外汇储备反映了我国参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也表明国外市场的需求已经成为我国国内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动力。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已经形成了相互依赖的伙伴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评估对外依赖对国内经济安全的影响。

对我国而言,进口产品的结构呈现出资源性产品品种数量不断增大,进口总量不断加大的趋势,这都有可能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安全。此外,我国对高技术及其产品的进口依赖也已经凸现。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态势和产业发展形态上分析,伴随外资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战略物资、关键产品和重要技术的进口比重还将不断上升,进口依存度的不断加大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在一段时期内难以缓解。我们必须防止当世界经济发生剧烈波动和重大政治事件发生时,由于过度依赖进口,尤其是对某些重要战略资源产品的过高依赖会对我国经济可能产生的难以预测的冲击和影响。这些都说明了建立国家物资储备能够保证的国家经济安全。

除此,发生危机时国家物资储备能够起到显著的社会效用,具体表现在:

1.突发事件发生后对维护社会稳定的积极作用。比如,2005年11月26日,江西九江地区发生5.7级地震,给江西九江、瑞昌及湖北部分地区造成房屋倒塌和受损、人员伤亡。根据民政部指示,某省备灾中心迅速启动快速反应机制,国家物资储备局利用某地的救灾储备定点库第一时间做好了应急出库的准备,在第一时间满足了救灾需求。

2.在供应短缺情况下,对供求关系和价格的调整作用。比如,2006年在国家糖价大幅上涨的情况下,国家物资储备局通过公开拍卖白糖的国家物资储备缓解了供应压力。这都有利于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

四、国际经验

(一)美国

美国建立了涵盖64类商品的国家储备体系,其中包括48种稀有金属。美国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的直接动因是1973年中东战争及阿拉伯产油国对西方国家的石油禁运。1975年底,美国国会通过了《能源政策与储备法》,并经福特总统签字生效。该法决定美国加入国际能源署(IEA),并授权政府建立10亿桶的战略石油储备,以应付可能发生的严重石油供应中断,并满足IEA成员国至少90天石油进口量的储备要求。《能源政策与储备法》赋予总统动用或释放(销售)战略石油储备的权限,并规定只有在发生严重能源供应中断时才能动用战略石油储备。战略石油储备的购买和释放全部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

从美国战略石油储备与商业储备的变动关系看,20世纪80年代以来,战略石油储备水平呈上升趋势,而同期商业储备则呈下降趋势。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战略石油储备水平虽然从1983年的3亿桶升至目前的6.7亿桶,但商业储备却从3.6亿桶左右降至目前的不到3亿桶。从一定意义上讲,是战略石油储备水平的提高,使商业储备的下降成为可能,也降低了石油行业的商业储备的成本和风险,增加了石油行业从事投资的实力和市场投机的空间。所以政府增加石油储备,对国家来说可预防能源危机,而对石油行业来说在总体上也是有利的。并且战略石油储备动用的数量和时机,也成为影响油价和石油行业利益、制约油市商业投机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日本

由于绝大部分资源都依赖进口,日本国民的危机意识十分强烈,几乎所有的重要物资都实施储备制度。例如,日本储备的物资不仅有石油、天然气、煤炭、铀、粮食、钢铁、众多稀有金属等,而且还有木材、大豆、动物饲料等。其中石油储备作为日本战略储备的重中之重,是通过立法形式强制实施的。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就建立了战略石油储备制度,并制订了《石油储备法》等,通过立法来强制国家和企业储备石油。该法规定,政府必须储备够全国使用90天的石油,民间企业必须储备够全国使用70天的石油。

物资储备范文第3篇

建立应急救援物资、生活必需品和应急处置装备的储备制度,是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保障。为全面加强我县的应急物资储备工作,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物资保障能力,建立健全我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市政府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的意见》(株政办发〔2011〕27号)的精神和要求,现就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目标

从2011年开始,用3年时间,建立健全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管理科学、运行高效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完善重要应急物资的监管、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体系,满足处置突发事件的需要,确保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及时提供救助救援,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储备原则

(一)统筹规划,分级负责。应急物资储备要实行统筹规划,分级实施,统一调配,资源共享。县直各部门要加强对本系统应急物资储备的指导和统筹工作。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各乡镇、办事处要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工作。

(二)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应急物资储备要结合实际,针对常发的、影响大的灾种确定物资储备的种类,先急后缓。应急物资储备数量要与当地实际人口、经济发展规模和社会发展状况等相适应。

(三)形式多样,节约实效。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利用市场资源,开拓社会代储渠道,探索多样化应急物资储备方式。积极探索建立实物储备与商业储备相结合、生产能力储备与技术储备相结合、政府采购与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应急物资储备方式。重要应急救援物资储备以委托企业储备为主,有关单位实物储备及要求相关企业保持一定数量的商业储备为辅;基本生活必需品以政府补贴、委托企业储备为主,要求相关企业保持一定数量的商业储备为辅;应急处置装备以有关单位实物储备为主,委托企业储备及要求相关企业保持一定数量的商业储备为辅。充分发挥投入资金的放大效应,提高资金的使用效能。

三、储备内容

各有关单位要根据各自职能认真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工作。具体分工如下:

县发改局:负责审核全县应急物资储备规划。

县粮食局:负责粮食、食用植物油等应急物资的储备。

县商务局:负责生活必需品应急物资的储备。

县公安局:负责交通事故拯救、消防救生、反恐、防爆等应急物资的储备。

县民政局:负责救灾救济等应急物资的储备。

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地质灾害等应急物资的储备。

县建设局:负责建工安全、城市公交供水等应急物资的储备。

县交通局:负责公路抢险工程机械和水上交通事故等应急物资的储备。

县水利局:负责防汛抗旱等应急物资的储备。

县农业局:负责农作物种子、农作物疫病防治等应急物资的储备。

县畜牧局:负责动物疫病防治等应急物资的储备。

县卫生局:负责医疗救援和公共卫生事件等应急物资的储备。

县环保局:负责环境污染事件等应急物资的储备。

县林业局:负责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控等应急物资的储备。

县安监局:负责安全生产事故等应急物资的储备。

县电力局:负责电力应急抢险物资的储备。

县广电局:负责广播电视网络应急抢险物资的储备。

县盐务局:负责食用盐和工业用盐的储备。

中国电信**分公司、湖南移动**分公司、中国联通**分公司:负责通信应急抢险物资的储备。

县直其他有关部门应根据各自职能和需要储备相关应急物资。

各乡镇、办事处应按照以上要求相应做好本地应急物资储备工作。

提倡全县各基层单位和居民家庭,根据当地实际和自身应对突发事件的需要,储备基本的应急救援物资和生活必需品。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领导。县人民政府成立**县应急物资储备工作领导小组,由常务副县长任组长,以上承担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职责:审核全县应急物资储备规划及县直有关单位应急物资储备方案;掌握全县各单位应急物资储备情况;统筹全县应急物资的使用调配;必要时请求市政府支援应急物资;指导各乡镇、办事处应急物资储备工作。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由县应急办负责,县应急办要建立全县应急物资储备数据库,定期对全县应急物资储备工作进行督促检查,根据需要统筹调配应急储备物资。

(二)加强资金保障。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应急物资储备的资金保障。各级财政要将应急物资储备资金纳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应急物资储备资金主要用于应急物资的购买、储备管理、调配补贴等。

物资储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救灾物资;物资储备;优化

国家救灾物资储备是为保障国家抢险救灾物资应急需求开展的物资储备工作。目前的国家救灾物资储备的整个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科学、低效率的细节,这些不科学、低效率的细节需要加以改善和更新,即国家救灾物资储备优化。

一、国家救灾物资储备优化的意义

首先,国家救灾物资储备优化有利于维持和提高救灾物资储备的保障效益。救灾物资的保障效益体现在救灾物资由实物转化为保障力的水平,或者说其保障效果,充足和及时的救灾物资供应是获得最佳的保障效果的前提。救灾物资储备优化就是为国家提供充足和及时的救灾物资,满足救灾物资需求,防止物资供应短缺或不及时给抢险救灾行动造成的不可估量的影响。

其次,国家救灾物资储备优化有利于维持和提高救灾物资储备的经济效益。救灾物资储备的经济效益是无法衡量的,救灾物资转化为的保障力(保障效益)不会产生直接的经济收益,维持和提高救灾物资储备的经济效益应该转化为最小化与救灾物资储备相关的成本开支。救灾物资储备优化则是通过分析与救灾物资储备成本产生的缘由,通过优化诸如储备规模、储备布局、库存等内容,分别最小化与之相关的各项成本。

第三,国家救灾物资储备优化为国家救灾物资储备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救灾物资储备优化能够为救灾物资储备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如储备规模优化能够获得适度的储备规模的参考值,而储备布局优化则可以直接用于救灾物资的长期规划中,储备库存优化则为库存物资管理提供基本的工作思路。

最后,国家救灾物资储备优化还可以促进国家救灾物资储备的建设发展。国家救灾物资储备随着时间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储备本身也需要不断的建设发展,这里的建设发展不仅包括设施上的更新换代,还包括储备的改革,如物流化改革、信息化改革,储备改革的思路可以直接应用于或者间接指导国家救灾物资储备的建设发展。

二、国家救灾物资储备优化的原则

国家救灾物资储备优化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是救灾物资储备优化能够直接运用或具有现实意义的前提。

一是满足物资需求的原则。救灾物资是国家抢险救灾时重要的物资基础,甚至直接决定抢险救灾任务能否顺利和有效完成。数量充足和供给及时是救灾物资需求的两个基本要求,救灾物资储备优化各个内容的展开,都必须要以满足物资需求作为根本原则。

二是符合储备实际的原则。国家救灾物资储备是国家防灾减灾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它区别于企事业单位的物资储备。这些区别主要体现在救灾物资储备过程中存在的规律特点,主要是救灾物资的属性及其供需规律决定的。救灾物资储备优化要符合储备实际,在展开具体内容的优化讨论时,应把握各种规律特点,保证储备优化结论的可操作性或者应用性。

三是追求经济效益的原则。国家救灾物资储备在整个物资保障中占有较大的成本份额,追求救灾物资储备的经济效益是减轻国家财政负担的一个有益作为。追求经济效益原则也为国家救灾物资储备优化这个问题提供了研究的思路,就是以降低与储备相关的各项成本开支为突破口,寻求最佳的救灾物资储备格局。

三、国家救灾物资储备优化的内容

国家救灾物资储备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可以选取多个角度讨论它的储备优化问题,这些内容既可以是救灾物资储备组成中的一部分,也可以是救灾物资储备这个整体,其中比较重要的三个内容是储备规模优化、储备布局优化和储备库存优化。

一是储备规模优化。国家救灾物资的储备规模是指储备的救灾物资的数量或者计价后的金额;储备规模优化的实质就是确定适度的储备规模,既能有效的满足抢险救灾的需求,又可以避免过量储备带来的损失浪费。

国家救灾物资的储备规模相当于物流系统中的物流量,因此储备规模的测算可以利用物流量的基本测算方法——物流需求预测技术。在开展国家救灾物资需求预测时,要把握救灾物资需求的规律性,选择科学、合适的需求预测技术。国家救灾物资需求预测需要用到救灾物资消耗量的历史数据和相关影响因素的数量化,因此救灾物资储备工作平时要注意工作数据的积累和整理。

物资储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突发事件; 应急物资; 储备模式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3. 049

[中图分类号] F25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3- 0105- 03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突发性事件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不断提高社会应急管理水平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一般而言,突发性灾害会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与财产损失,为了应对灾害、减少伤亡和损失,要强化应急管理工作,完善应急物资储备模式减轻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提高储备量,完善储备结构,合理规划储备布局,充分发挥人力、物力与财力的效益,有助于最大限度地提高应急救援工作效率,实现危害程度的最小化,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1 应急物资概述

1.1 应急物资分类

从整体上来看,应急物资包括工作物资、特殊物资和保障人民生活的物资。具体而言,主要分为9类:一是生命救助类,如救生圈、止血绷带、救生缆索、保护气垫、红外探测器、氧气机及生命探测仪等;二是防护用品类,如防护服、防毒面具、盔甲及呼吸面具等;三是生命支持类,如便携呼吸机、高压氧舱、洗胃设备、输氧设备以及一些防疫药品等;四是工程材料类,如用于防水防雨抢修中的防水卷材、快凝快硬水泥,用于防洪中的防渗布料涂料、铁丝网等,同时还包括用于临时建筑构筑物中的各种钢板、钢丝绳、上下水管道与混凝土建筑构件;五是交通运输类,包括桥梁、陆地、空中以及水上交通运输中的物资;六是通讯与照明设备,涵盖海事卫星电话、移动电话、有线广播器材以及各种工作照明与场地照明器材;七是器材工具类,用于起重、破碎、紧固、消防、声光报警、观察以及通用的物资;八是动力燃料以及工程设备类,应用于发电、配电、气源、燃料以及各种起重、气象、通风、牵引中的物资;九是救灾运载、临时食宿与污染清理类,包括应用于防疫、空投、饮食以及垃圾清理等的物资。

1.2 应用物资需求特点

从本质上来讲,应急物资需求的主要特点体现在5个方面:第一,强制性。应急物资管理作为一种公共管理行为,是国家领导的、公众参与的一种社会公益性活动,强调以人为本以及灾民需求,确保灾害发生第一时间能够实现物资供给,具有法律性和强制性。第二,阶段性。由于自然灾害破坏性较大,在处理这类事件过程中分为救灾与重建等相关阶段。例如在2010年4月玉树地震中,第一时间运输一些救灾的机械设备、急救药品,在受伤人员抢救工作完成后才开始对居民生活物资进行供给。同时,重建过程中的工程设备等物资需求在救援后才产生。第三,时效性。物资需求要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满足,否则会使救灾工作损失严重。第四,突发性。由于突发事件最为显著的特点是突发性,因此要在很短时间内保障大量应急物资的供应。第五,不确定性。当一些突发事件发生时,对交通、通讯设施等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导致受灾信息容易存在不及时性与不准确性,因此无法准确估计物资需求。例如在汶川地震中对于人员伤亡情况把握程度不够,因而一些救灾药品与救生设备等物资在调运数量上具有不确定性。在2008年雪灾时,消费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图1所示。

1.3 当前应急物资储备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应急物资储备工作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从整体上来讲,应急物资储备主要分为实物储备模式、生产能力储备模式与合同储备模式。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应急物资储备仍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3.1 应急物资储备制度不健全

突发事件分级负责应急管理体制在级别划分上存在严重的不明确性,同时对应急物资储备也没有具体的要求,导致地方政府应急物资储备存在很大问题。同时,政府监管与调控行为不当,在灾害期间,与消费者、企业共同作用于物资的交易量与价格变化,如图2所示。

1.3.2 应急物资储备的数量少品种单一

当前应急物资储备数量少,品种相对单一,不能适应大规模突发事件需求。从整体上来看,应急物资主要有防护用品、生命支持、临时食宿等,但目前救灾物资储备偏重于帐篷、棉被以及救灾设备等救灾物资,地方储备救灾物资只有帐篷及少量救生设施等,保障灾民生活需要物资不足。

1.3.3 应急物资储备方式单一

在物资储备方式上,只注重实物储备,对于合同储备以及生产能力储备关注不够,某些地方政府的协议储备在权利与义务上没有详细划分,数量与质量都有待提高,没有构建长效机制,缺乏实质性的监督管理。同时,在应急物资储备主体上,偏向政府储备,没有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同时家庭储备相对贫乏。

1.3.4 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差

在进行应急物资保障能力的评估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指导,导致应急物资储备结构以及应急物资储备方式不合理,应急物资保障能力缺乏科学评估。尤其是没有构建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应急物资储备模式。从整体上来看,没有进行风险分析,储备制度不完善。

2 实物储备模式

2.1 实物储备模式适应范围

实物储备在储存形式上主要表现为实物,当应对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进行物资的调用。简而言之,实物储备在大规模突发事件初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最重要的物资来源,同时在控制灾情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实物储备主要管理对象是企业,国家与各级政府在实物储备之外,与相关单位签订相应的储备合同,将一些应急物资交给企业进行储备管理,从而保障应急物资供应。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由于突发事件具有不确定性,同时储备物资具有使用期,当过多依靠实物储备时,容易造成资金的浪费与闲置。

2.2 实物储备模式特点

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需要角度出发,一般企业会储备一定量的物资,多数为半成品或者成品,积极发挥实物储备模式的优越性,最大限度地扩大规模,促进应急物资储备成本的下降。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有助于储备物资的轮换,实现了应急物资品质的最优化。由此可以看出,实物储备模式在处理生活类应急物资以及易变质物资时,具有很大的优势。

2.3 实物储备模式机制

实物储备模式机制主要是在政府与协议企业签订储备合同基础上构建的一种应急体系。由于企业主要是以盈利为目的,保障能力较低,因此政府要强化对协议企业的监管工作,保证应急物资实物储备数量与品质。要充分结合各级政府的经济实力,确定政府需要应对突发事件的规模与级别,国家负责应对大规模突发事件,省级政府应对较大规模突发事件,县级政府应对一般规模突发事件。同时,根据风险概率明确各级政府需要应对突发事件的种类和级别,确定应急物资的种类与数量,考虑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避免应急物资储备的浪费。

3 生产能力储备模式

3.1 生产能力储备适应范围

生产能力储备主要是生产、研制救灾物资企业或单位,基于签订有关协议或者合同,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转产以及研制救灾物资,这种储备方式即为生产能力储备,在应对大规模突发事件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生产能力储备一般适用于3类物资:第一,不易长期储存;第二,储存需要太多空间;第三,转产时间短、生产周期短。从整体上来看,主要包括食品等保质期较短的物资。同时由于其物资需求量小,物资获取容易,物资生产周期短,扩大生产便捷。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过分依靠生产能力储备,对突发事件的前期处置将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3.2 生产能力储备模式特点

在现阶段,由于我国在应急资源上存在诸多不足,通常情况下是由该类物资的生产厂家来进行生产。不难看出,生产能力储备主要是企业为了应对市场需求,从而形成的一种紧急生产储备模式,没有构建科学、合理的长效机制。因此,要积极构建应急物资保障能力评价机制,及时发现应急物资储备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不断调整应急物资储备结构,提高应急物资存储质量。相关应急物资储备管理部门要积极组织有关部门确定储备企业,完善下达年度储备计划。

3.3 生产能力储备模式机制

从本质上来讲,生产能力储备模式机制主要是通过签订紧急供货协议以及征用合同来实现的,通常情况下,采用期权方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过联系物资生产厂家从而进行紧急生产,物资储备管理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向企业具体产品类型及规模,企业申报产品与数量,最后由管理部门下达储备计划,签订储备协议,从而满足应急物资储备需求。

4 合同储备模式

4.1 合同储备适应范围

合同储备主要由政府与拥有物资的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签订合同,一般适用于建筑企业铲车、大货车以及仓储企业食品与药品等领域。当发生突发事件后,依据合同规定,优先调拨资源开展救灾工作。但合同储备具有一定局限性,其中关于应急物资具体需求时间不能进行明确的划分,因此合同储备中的应急物资处在维修状态。

4.2 合同储备模式特点

在完善合同储备模式过程中,要注意应急资源在用途、急需程度以及有效使用期限等方面的变化,对于大规模的突发事件,当应急物资需求量较大时,要注重合同储备与生产能力储备的结合。由于生产能力储备在第一时间难以发挥作用,为了提高应急资源的应急时间,在合同储备与生产能力储备结合时要注意配置的比例。同时,由于各省灾害类型以及人文因素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应急物资储备数量以及方式上要进行调整。当处在经济发达地区时,要提高实物储备比例;当处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时,要将合同储备与生产能力储备进行有效结合。

4.3 合同储备模式机制

由于合同储备主体主要是政府部门与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在签订合同过程中,要保证合同约定的有效性,能够实现物资的租用、调用。这种合同储备模式机制主要是在突发事件后依据合同中的相关内容优先调用实际所需要的物资,从而实现最终应急目标。

5 结 语

综上所述,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要坚持分级负责原则,构建一套以突发事件风险级别为核心的应急物资储备模式,明确突发事件风险级别以及应急物资储备方式,在界定突发事件风险级别的基础上,确认各级政府在应急物资储备种类以及数量上的需求,完善对应急物资保障能力的评价,最大限度地促进应急物资储备质量的提高。

主要参考文献

[1] 蒲松林. 我国应急物流中的物资储备研究[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8).

[2] 卢少平,袁春满,朱斌,等. 应急物资储备的社会化研究[J]. 物流技术,2009(8):15-17.

[3] 张红. 我国应急物资储备制度的完善[J]. 中国行政管理,2009(3):44-47.

[4] 张自立,李向阳,王桂森. 基于生产能力储备的应急物资协议企业选择研究[J]. 运筹与管理,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