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智能手环

智能手环

智能手环

智能手环范文第1篇

但是,我们什么时候考虑过自己的身体?当你沉浸在工作、游戏、视频、音乐中时,我们有多长时间没有跑步游泳了?甚至,坐在电脑面前有多久连动都没有动一下?我们快乐了精神,却苦了身体――就拿《个人电脑》来说,无一例外每一位编辑都有颈椎病,至于腕部、肩部的问题早就被抛在脑后了。

对我自己来说,残酷的事实在于:首先在运动这问题上,我的确是思想的巨人加行动的矮子,大部分时间都只是在想“我必须要锻炼了”而没有付诸行动;其次毫不夸张的说,每天我坐在电脑面前的时间超过12小时,很多时候甚至吃饭都保持这个状态;最后虽然明知道熬夜对身体伤害极大,但每天我基本都在凌晨2-3点才会上床睡觉。

也许是理科生的缘故,对感觉上的东西我可能不会提起太多重视,但量化之后就不一样了――自从佩戴了这只JawBone UP 2手环之后,我对自己的状态感到担心――我可以清楚地看到每天的运动量远没有达标,每晚的睡眠质量惨不忍睹。

JawBone UP 2智能手环正是本文的主角,这是一款可被称做科技边缘产品,或是极客科技产品的小玩意。其主要的功能在于,以监测、提醒、统计的方式将佩戴者的生活习惯、运动情况、饮食起居等与健康息息相关的细节加以量化,从而让人们用可见的数据对自己有一个了解,引起重视并改变恶习。

在JawBone UP 2防水橡胶表面下隐藏的是震动马达、运动传感器、可充电电池、微型电路板和3.5mm插头,其丰富和强大的功能需通过App来实现――是的,这是一款软硬件紧密结合的产品。名为UP By JawBone的App提供了iOS和Android两个版本,分别可通过Apple App Store或Google Play下载。需要指出的是,其iOS版本的App无论界面还是设计架构都可用精美绝伦来形容,且提供了中文版;Android下的App则仅有英文版本,而且在部分手机上可能遇到兼容性问题。

下面,就让我们结合App的功能模块来看看这个仅有20克重量的小家伙能怎样督促我们关注身体健康。

JawBone UP 2智能手环是一款相当有意思的产品,它真正用科技来为我们的健康服务。其传感器和相关算法来自于Motion X,一家专门致力于此项技术的厂商,遗憾的是针对其工作原理,至今厂商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答复,其原因也许是在专利技术方面。

对这款产品,我个人的建议是不妨添加诸如记录心率、心电图、血压等信息的功能,这样对老年人和酷爱运动的年轻人会更有帮助。至于无线同步功能我倒是觉得可有可无,一方面我担心无线连接会带来额外的辐射,另一方面真正同步的次数最多也就是每天两次,这完全可以接受。需要提醒您注意的是,JawBone UP 2智能手环支持建立自己的团队,以便在朋友之间互相监督和激励,同时还支持分享至互联网,但使用这两项功能时请注意隐私问题。最后,其Android版本的App仅可在Google Play下载,而某些品牌的手机即便是Root之后都无法应用Google相关服务,所以如果你是其中一员,不妨在购买手环时就向经销商索取APK安装文件。

首次使用手环需激活,之后要申请一个账户以便实现UP 2与账户绑定,而并不绑定手机,也就是说只要安装了App的手机,插入手环均可以完成同步和统计功能。在设置时不仅可以选择相片,还可以通过输入个人的相关信息而得到来自JawBone的运动和睡眠建议。

记录饮食情况,以便得到用餐建议是UP 2的另一项重要功能。不过我们的饮食文化过于博大精深,此项功能基本针对西餐习惯设计,对国内使用没有太大参考意义,因此这一项基本可以忽略。当然我们也希望在下一代产品中尽量多地进行本地化――不过想一想都很难,我们吃的东西太复杂了。

JawBone UP 2的闹钟功能相当人性化。首先它会自动监测设定时间前20分钟用户的睡眠状态,并在轻度睡眠阶段通过振动来唤醒使用者,最大程度上减轻被叫醒的痛苦;其次如果使用者一直处于深度睡眠状态,那么它会在最后一刻完成叫醒。举例来说,如果我设定了9:00叫醒,那么在8:40和9:00之间的某个轻度睡眠状态时,UP 2会振动来完成闹钟的功能;而如果我一直在深度睡眠状态,那么9:00整它依旧会振动。不要认为没有时间冗余会耽误事,一方面科学研究说如果人类有重要的事情在记忆中,那么很难保证深度睡眠,另一方面我们基本都不会在需要提醒的重要事件上设置一个恰到好处的时间而不给自己留有余地。

将JawBone UP 2插入iPhone的耳机插孔之后,App便会自动同步最新的信息。同步过程非常快,仅需要几秒钟即完成,之后便会在主页上显示。图中是中午在测试时同步的结果,因此显示了截至同步前,我当天的运动信息。

每晚睡觉前,按住UP手环的另一端,将其状态从日间切换至睡眠模式,此时指示灯会从“太阳”变成“月亮”,并通过震动提醒用户已经切换。第二天清早起来同步之后,可以看到睡眠的总时长以及睡眠情况――浅蓝色代表轻度睡眠,深蓝色代表深度睡眠,黄色则是期间醒来的记录。

我设定了每30分钟提醒我一次,目的在于当我在电脑面前工作或是娱乐时也不会忘记起来活动,这正是UP 2的空闲提醒功能。事实上在使用这项功能之前,我甚至认为打水、去洗手间等事情已经足以代替休息了,但使用了之后才知道原来大部分时间我依旧面对着笔记本。

UP 2默认只会记录运动的步数,但是你可以通过App的活动类型选择对应的运动模式,从而对所有运动有个全面了解。需要提醒用户的是,尽管UP 2有一定的防水功能,但仅限于例如洗澡、游泳等运动,潜水这种运动之前还是要将其摘下,以免造成设备损坏。

使用者可以设定运动和睡眠目标,这样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实际行动和设想之间的距离,我的目标是每天走一万步,睡八小时,但事实上我每天只走了不到3000步,睡眠不足6小时。此外,为了便于用户观察一段时间内的信息,App还提供了趋势的功能,可以天、周、月为单位统一观看趋势和规律,进一步制定相关计划。

在App主页柱状图左侧有一个表情符号,轻触可打开情绪记录器,用来在有任何情绪时作标记――我使用这项功能发现貌似大部分时间我都处于负能量影响下,真正快乐和感觉不错的时候较少,那么接下来我就要去找原因并试图改变,不然负面情绪会影响所有的事情。此外,使用了一段时间之后我觉得这款产品相当不错,要推荐给我妹妹,但这之前我希望她能够试用一下,因此需要在设定界面擦除手环中我的数据,然后让她校准之后输入自己的信息。

智能手环范文第2篇

一方面是大同小异的可穿戴设备容易造成审美疲劳,另一方面较为繁琐的安装过程和一组组还不怎么准确的数据,给人带来的体验并没有像人们期待的那样好。很快带上它、也会很快摘下它,越来越少的人会为了查看卡路里、行走的步数和晚间的睡眠质量等信息去佩戴手环,越来越少的用户必须通过手环来唤醒熟睡的自己,越来越少的用户为了寻找手机瞬间解锁手机而选择佩戴手环。功能与繁琐的不对称,成为智能手环等可穿戴设备进一步做大市场的局限。

刚性需求打破“三分钟热度”魔咒

2014年11月,由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推出,凤凰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研发的刷刷手环在众筹网上线,据了解,在该项目众筹上线23天的时间内,成功募集到了425,852元的众筹款项,而该项目最初发起众筹的目标是5万元。根据刷刷手环官方数据显示,众筹网关注者首批订购该手环的数量便达到了2500个。为什么在人们对可穿戴设备的观望期,刷刷手环的推出却激发了用户的抢购热情?

刷刷手环的推出主打“国内首款具备支付功能的智能穿戴设备”,融合了健康运动监测和市政公交一卡通支付双重功能。刷刷手环运营总监马琳认为,现阶段中国的手环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用户的三分钟热度”,买了手环,新鲜几天就不戴了,其原因是国人对健康监测方面的需求强度还不够加强佩戴的粘性,“但是只要他们还坐地铁公交.就会一直戴着内嵌有一卡通芯片的刷刷手环,有些人甚至还只用手环的刷卡功能。”

据介绍,与一般主打健康功能的智能手环不同,刷刷手环除了具备市面上大部分手环具有的健康监测功能,可自动监测用户静坐、散步、走路、快走、跑步、睡眠、卡路里消耗等7项数据,与客户端的连接,方便用户观察自己的生活习惯和运动计划,并在分析数据之后,给用户提出运动建议之外;更重要的是主打线下支付,凭借手环中内嵌的一卡通芯片,其支付功能已经能够覆盖北京一卡通所有消费网店,包括交通(公交地铁、出租车、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处等)、零售(超市、便利店等)、餐饮(麦当劳、永和大王等数十家国内外一线餐饮连锁店)、体育馆、电影院、医院药店、市政缴费、福利、自动售货机、饮料瓶回收机等10余个分类。

刷刷手环的研发负责人陈康弘曾是摩托罗拉移动支付解决方案的团队成员,他在离开摩托罗拉后创立凤凰云科技。在陈康弘看来,为大众市场创造出具有足够吸引力的产品才是他要做的事情。于是此项目研发将健康手环与移动支付的结合点聚焦在公共交通这个领域,与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有限公司等城市一卡通公司达成合作。陈康弘说,“我们希望用极客思维解决大多数人的问题。乘坐公共交通的群体是庞大,更是需要关心和服务的。未来刷刷会覆盖到全国400多个城市,希望通过我们的手环让更多人刷出健康和便利。”

营销与服务拓展提高用户粘性

春节后,京东开设了刷刷手环的预售平台。与移动支付功能同样吸引用户眼球的,还有刷刷手环在预售期间以绿色出行为主题的营销推广方式,手环正式发售,为了更进一步获取更加忠实的用户,其背后的团队推出了让用户参与“走路赚钱”的活动――在预售期订购手环的用户将享受到特别的优惠,用户只要30天内累计走15万的步数,也就是平均一天5000步,即可享受返利10元,将直接打入用户的一卡通账户。在此活动持续90天内,全部完成任务的用户可返利30元。根据记者本人的测量 从每天出家门到地铁,再经公交换成到单位,一来一往的正常步行数在4000步左右。月15万步的活动目标,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不必耗费过多精力就可以实现的。也难怪在3月9日上午10点,刷刷手环首发开始后的1分50秒内便被一抢而空。3月12日再次开放第二轮预售。据刷刷手环官方数据,京东首批预约购买量达到了10万个

一项针对是否会购买刷刷手环的调查数据显示,有52%的网友选择了支持购买,“以后再也不担心忘带一卡通了”、“比起丢卡的钱,刷刷手环还算便宜的”两项,成为支持率最高的购买原因。

对绝大多数生活在一个城市的市民来说,对公交卡的需求基本是刚性的,有数据显示,北京一卡通的发卡量是6000万,并且从早晚高峰公共交通人流拥挤程度也可以看出其中用户的使用情况。马琳解释,相比手拿一张公交卡,让“哔”的一声响在手腕上,无疑更炫酷,更何况手环的支付功能即便在手环没电的情况下也可以正常使用。

在手环功能完善方面,通过手环客户端产品“空中支付”,马琳透露在今年上半年就会实现,届时用户就可以在手机端向手环充值,避免了去公交营业点充值的麻烦,并且可以直接在手机端随时查看用户的消费记录.以及之后将加入的支付宝充值功能,也为用户不需要拿着卡再到指定柜台充值提供了便利。对于线下移动支付功能来说,在用户积累达到一定规模后,将开展与更多商家的合作。如果刷刷手环的功能得以实现,也许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会有一天能够像香港的八达通一样,随处可用。

并非有品牌价值就有市场

在去年新浪网在小米手环推出时进行主题为“你会购买小米手环吗?”的调查结果显示,53%的人选择因太便宜了一定会购买,30%的人选择了没什么功能创新点而不买,也有17%的人模棱两可,选择了观望。一旦人们意识到华而不实,那么很快就会淹没智能手环的一切。麦开网创始人李晓亮对此说:“就目前国内消费者对健康的认知和对锻炼的态度来说,还不是做健康类智能手环的最佳时间。在国外,良好的运动环境和保持健康的意识迫使人们更需要一款能展现消耗数据的硬件产品。出于欧美用户群对数据、图表的强烈重视,智能手环更有实际意义。但在国内,情况却截然不同。”

智能手环范文第3篇

(讯)这款手环拥有专业的心率检测功能,与其他智能手环最大的不同在于其气囊式的表带设计,如气泡一般具有较大的宽松度,即使长时间紧密佩戴也能保持舒适,解决了测心率产品都会遇到的测不准,以及戴紧以后佩戴不适、出汗难受的问题。

手环搭扣使用的是类似于Aplle Watch皮质腕带的磁吸式设计,佩戴方便快捷。磁力搭扣使手环调节更为轻松便捷,运动状态与日常状态松紧按需切换,适应各种场景。(来源:人民网 编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智能手环范文第4篇

智能手机被当做是用户的控制中心,但智能手机也是有着它的界限的,比如对人体内部身体的挖掘,跑步、睡眠、心跳等数据的挖掘,手机是不可能贴身放置的,所以它无法检测到这些信息。智能手环算是最早的智能手机硬件的衍生品,另一个衍生品是互联网电视,作为衍生品,它一开始就“不走寻常路”,不和智能手机正面冲突,主打的功能是健康、睡眠、提醒等,当然对于智能手环厂商们来说,它们则对智能手环贴上了“贴身”、“贴心”、“伴侣”等标签,一开始打的就是创新的牌子,它们是创新的产品。

可惜,从一开始智能手环就不被看好,至少BAT没有将重心注入,其他的中小玩家们试图以此为据点,玩出一个大市场的野心也逐渐消弭。最初的手环产品,被拓上了玩具的烙印,现在来看,即使一年后,它们陆续推出了二代甚至三代产品,依然逃不出玩具的“宿命”。

拉低了价格,拉不高价值

智能手环始于2013年,当时的价格基本上都在500元以上,79元的小米手环面世后,一举拉低了整个智能手环产品的价格,装逼范儿的智能手环产品被拉下“神坛”,bong的价格则由当初的599元,直接降低到99元,尔后,市场上的手环产品价格也是以小米的价格为模板。

不得不说的是(作者微信公众号:郭静的互联网圈),虽然小米手环质量一如既往的“屌丝”,但低廉的价格,让不少伪极客们都有机会一窥智能手环产品的契机,毕竟两三千元的智能手环产品并不便宜,大部分二三线城市用户所使用的智能手机价格也不过是这个价,再花高价去购买一个手环产品,太“奢侈”。

小米官方公布的数据是,手环产品销量在600万,而其他如bong、华为手环等销量是要低于小米的。某电商网站上显示智能手环的搜索结果达到1.5万个,除去品牌重叠的,大约有2000多款产品,从整个市场总量来看,肯定不超过2000万台。

再来看看手环产品的功能和作用,其主要集中在记录用户的日步行数量、睡眠时间,电话提醒,闹钟提醒等功能上,当然,其他的也会有一两个功能上的差异,但主要还是这几个。去年我曾问过知名自媒体人郝志伟,为何他会佩戴手环产品,他就提到,是为了记录运动记录的(今年没看到他再佩戴过)。

小米手环一代、bong一代、华为TalkBandB1产品,都是有着些许瑕疵的,这些瑕疵包括蓝牙连接不稳定,数据记录不准确等。现在的几大手环厂商,基本上都推出了二代产品,细节上做了诸多优化,功能上也做了细微的创新,但对于用户来说,并没有大的价值提升,无非是数据记录方面准确性提升了,我这里说的价值提升指的是,突破性的创新功能并没有出现。

用户79元买来的手环产品,和玩具无异,对于一线城市的用户来说,他人好奇的局面已经过去了,而对于用户自身来说,仅仅记录步行数据是不够的,即使融入了社交元素,让附近的人和亲朋好友都能够在这个数据池里相互比拼,但比拼的价值在哪里呢?用户知道今天走了5000步,明天走了10000步,只有最基本的数据记录,能提供多大的价值呢?用户需要做哪些调整呢?或者说对于用户的身体健康状况来说,这些“死亡”的数据,不能拥有任何更改的机会,没有任何提示。

低价格的背后是需要有高价值的链条连接的,否则仅仅只是低价买一个玩具,又有什么用呢?互联网遵循的“用户为王”定律,在手环产品上的体现是,有心无力,它们无力创造出能够为用户提供高价值的功能,所以,低价策略只能让一批玩具流向市场,所谓的除手机外的移动终端,多像一个笑话。

“友商”的致命冲击

手环也有“友商”吗?是小米手环和华为手环?NO,现在来看,手环产品的“友商”是手机和智能手表。手环产品最重要的功能是记录用户的运动数据,而现在的情况是,不少智能手机产品都有这一功能,微信运用就能够记录用户的日步行数据,其他也有不少第三方APP也提供记录用户运用数据的功能,手环最大的效用直接被PK。

另一个友商是“智能手表”。记得去年在某硬件厂商大会上,有不少厂商就推出了带有屏幕功能的手环产品,从外观上看,更像是手表产品。而苹果等智能手表产品与手环产品的功能非常类似,苹果的手表产品还和手机相互打通,已经有不少应用支持苹果的手表产品。反观国内的智能手环产品,太过于鸡肋,至于手机来电功能提醒,更像是自己生生造出的伪需求,用户完全可以通过手机来知道来电提醒,何必再通过手环来知道呢?也许用户的手机不方便是么,恩,手环戴起来也不方便,因为所有的数据手机,都需要用户24小时佩戴它,一旦用户不使用它,那么所有的数据是无法被记录的,一旦数据出现断层,数据就是不完整的。

手环产品自身是依赖于手机的,诸多功能上,因为屏幕的限制,其必须能够有一个手机终端,但既然是手机终端,手机也完全可以自己来做这些功能。来自手机的逆袭,是智能手环产品所想不到的,毕竟,要知道“虎毒不食子”,更何况手环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和手机进行竞争。

可以预见的是,一方面由于自身价值无法提升,另一方面智能手机功能的重叠,智能手表产品的不断完善,手环产品好不容易打出的一点儿市场,将会被逐渐蚕食。

手环的价值

智能手环是否一无是处呢?明显不是!2014年智能手机在国内的出货量达到峰值,自2013年后,这种快速增长的趋势就在逐渐下降,软件层面,已经被BAT们大肆占领,而硬件层面,各大厂商还在激烈的竞争着,手环产品在国内已经推出,国内肯定是要“山寨”的,所以不少创业者瞄准了这块市场,功能上则直接模仿国外的产品,同时也是最热门的功能——健康。

手环的价值之一是,硬件方面最先为广大用户提供记录的工具,同时普及用户通过互联网工具记录数据的习惯。DT时代,很多看似无用的数据,是需要被记录的,比如用户的阅读习惯,用户的步行数据,心跳数据,体重、身高等,都有了被记录的机会。手环产品算是第一个在硬件领域提供给用户记录的硬件,手环之后,不断有产品开始记录用户自身的各项数据,如血压计、体重秤等如雨后春笋般推出,功能上和手环如出一辙,只不过其提供的是垂直领域的数据记录。而对于广大用户来说,虽然其得到的是玩具的体验,但用户已经开始有意识的对自身身体状况进行记录,健康预防方面,也算是一大提升。

第二个价值在于过渡。手机和软件之间的连接,并不是非常顺畅,手机虽然能够随身携带,但无非贴肌肤而存在,也就是说它终究还是无法24小时伴随着用户的,单靠软件是无法实现巨大价值的。手环产品则恰巧出现在了这中间,通过手机,让用户联网,这就是它的过渡桥梁作用。即使未来被某产品替代,手环的过渡价值无可替代,毕竟用户是不可能一下子就突然接受某新鲜事物的,手环产品反而替用户增长了“智商”。

智能手环范文第5篇

Fitbit Alta

经历了多次更新换代的Fitbit手环在今年推出了其最新款Fitbit Alta。作为同品牌下的新一代产品,总免不了被拿来和之前备受欢迎的Fitbit Charge作对比,但两者各方面的定位似乎并不相同。

首先在外形上,Alta的造型显得苗条得多,而且有多种颜色和材质的腕带可以选择,因此在视觉效果上也更具有吸引力。Alta可以快速更换腕带,除了基础款的橡胶腕带,还可以更换为皮革或金属版的材质。另一方面,Alta仍然保留了手机通讯提醒、活动记录和震动闹钟等功能,同时它能在佩戴者维持太久坐姿时提醒你站起来活动一下,这项功能颇为实用,它让运动成为时时刻刻都能做的小事。

总体来说,这是Fitbit手环在外观上的一次大胆尝试,Alta手环不只是单单出于运动考量,而是融合时尚元素打造了一款适合日常佩戴的科技装饰品。

Jawbone Up4

也许是之前停产的谣言,曾经的智能手环界巨头Jawbone如今的市场份额一跌再跌,但毕竟只是瘦下来的骆驼,Jaebone Up4问世仍激发了许多人的购买欲望。

Jawbone up系列的智能手环向来以睡眠追踪功能作为卖点之一,现在不必在睡觉前手动切换到睡眠模式,而是通过生物电阻抗传感器自动识别睡眠状态并进行追踪,并通过应用软件查看睡眠质量。

相较于进步中的软硬件功能,Up4的外观却并不讨喜,外部由TPU橡胶包裹,传感器则采用了电镀铝合金外壳,款式也仅银色一种无其他选择。

Garmin vivosmart HR+

作为vivosmart HR的升级款,vivosmart HR+终于追加了GPS功能,从此它不必再依靠智能手机即可获得路线定位。GPS功能固然强大,能耗仍旧是一个大问题。打开GPS功能后,原本能持续5天的续航时间锐减到8小时,当然这也是所有智能穿戴设备的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