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早期教育

幼儿早期教育

幼儿早期教育

幼儿早期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幼儿 早期教育 婴幼儿教师

人的心理发展、智慧发展、性格发展是人类研究自身发展的科学方向。早期教育是促进人脑发展的教育。幼儿早期教育是指从幼儿刚出生至三岁之间的幼儿教育,这是一个极易被家长忽视和错误把握的幼教年龄段,觉得他什么都不懂,逗逗玩玩,认为年龄越大学习越好,这个观点完全错了。专家通过三十年的研究发现,婴幼儿是学习的能手,是全人类最善于学习的能手。婴幼儿学会直立行走;学会手脚分工;学会劳动;认识万事万物;发展语言;学会社会行为;学会人生95%的常识。所以,要重新认识婴幼儿。

要让一个脑细胞发达起来需要有丰富的信息:语言、音乐、色彩、亲情、万事万物。幼儿智力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不断地通过外界的刺激来激发其脑力活动而达到启智的效果。而幼儿早期教育的重点应集中在两个方面:肢体及感官的训练;认知能力的培养。这是对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认识世界的基础能力的培养。

我从事幼师美术教育工作已有几年,给他们上美术课时,我常会想我应该教他们什么?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绘画技能这些都是我在思考的。他们走向工作岗位,从事幼儿启蒙教育又该教什么?目前,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都在竞相探求形象思维。许多科学家开始研究实验一种均衡地运用在整个大脑的教学方法,他们认为绘画活动能起着协调大脑的平衡作用,形象思维的增强,能促进分析和推理能力的增强,特别是幼儿通过早期绘画训练所获得的知识与经验,可以把智商提高百分之三十。幼儿在没有学会使用文字以前,所表达的情感方式往往是图画,他们通过简单的线条、图形作为一种传达思想的方式,这就是所谓的“涂鸦期”。这些图形往往是一种自发的、充满想象力的形象,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文字的使用而逐渐消失。如果这种想象力能得到很好的保持,将对幼儿的成长学习有很大的帮助。简笔画是通过绘画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有意识地培养和引导幼儿开动脑筋,发挥想象并获得独立思考能力的一种直观而形象、鲜明而生动的简单绘画形式。能使幼儿从小养成爱科学、爱艺术、爱学习的好习惯;能够帮助幼儿用灵巧的小手写写面画,开发大脑,启迪智慧,掀开幼稚而天真的童心。我们都知道,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源泉,发掘想象力实际就是发掘创造力。简笔画可以辅助儿童涂鸦期发展,使自由的方式转变为一种系统的学习方式,使涂鸦绘画得到深化和发展。

幼儿早期教育范文第2篇

一、良好的心理性格培养

性格,是指人在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所表现的较稳定的、起核心作用的心特征。

目前,我国在校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其心理特征普遍是:以自我为中心,任性骄横,感情脆弱,自控力差。这与未来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心理素质要求差之甚远,这就要求我们每位幼儿教育工作者,担当起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性格这份责任。

1、 要培养孩子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从幼儿进入小班起教师就要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孩子喜好的教育手段和形式,引导和渗透这方面教育。

2、要培养孩子充满自信、敢于幻想的创造精神。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启发等有效形式和孩子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利用美术课和手工制作等课程鼓励孩子大胆想象,让孩子去突发奇想、从小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3、要培养孩子开朗、率真,善与人处的合群性格。我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安排孩子们一起做游戏,相互合作交流,多开展一些集体活动和室内、户外活动,以此来培养孩子们这方面性格的逐步形成。

只有这样的心理性格,才能在现代生活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也就是说只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知识、技能才能发挥作用,可见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性格多么重要!

二、良好的道德习惯培养

习惯是人们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的,并变成自然而然的行为方式。学龄前孩子需要培养的习惯主要有:

1、良好生活卫生习惯

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不仅是身体健康的需要,也是精神文明的需要。要从小教育孩子不暴饮暴食,不挑食偏食,安静用膳,礼貌就餐;独立入睡,按时起床;晨起刷牙,晚上洗脚;勤洗澡、常换衣;不乱扔果皮、纸屑等。

2、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

爱惜玩具、玩后自己整理,并放回原处;和同伴友好玩耍,不霸道、不打人、骂人;拾物交公,或归还失主;尊敬长辈,爱护公物,在生活中,会说礼貌用语;热爱祖国、尊敬国旗。

3、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学龄前的儿童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主要是:爱看书画、爱听故事的习惯;爱思索、爱提问题的习惯;爱动手、喜欢制作习惯;看画、习字有正确的姿势等。

三、良好的健康体魄培养

良好健康的体魄是孩子以后发展的物质基础。体,指身体;魄,指精神。

健康体魄的形成,除了合理营养外,从早期教育的角度来说,主要是注意培养孩子对体育锻炼的兴趣,适宜的锻炼项目,如拍皮球、跳皮筋、散步、做儿童韵律操等。适当锻炼,会给孩子体形、精神带来理想的健美效果。此外、要注意正确行为姿势的锻炼。俗话说,站如松、坐如钟、卧如弓。走路低头,坐相歪斜,容易形成驼背、斜肩近视等毛病。

幼儿早期教育范文第3篇

(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江苏常熟215500)

摘要:0~3岁婴幼儿的发展和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全国各地教育部门及人口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用以保障 0~3 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的实施。本研究对0~3岁婴幼儿早期发展的管理模式进行梳理,从而为进一步推进0~3岁婴幼儿早期发展和教育工作提供相关建议。

关键词 :婴幼儿;早期教育;管理模式;教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12—0095—02

收稿日期:2014—06—28

作者简介:喻小琴(1980— ),女,湖北鄂州人。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儿童发展与教育。

一、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政策关注

重视婴幼儿的早期发展,积极开展早期教育,对婴幼儿的后续发展和提高国民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3年,教育部等部委颁布的《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0~6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的科学育儿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这些都表明国家已将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纳入教育政策的主流,未来0~3岁婴幼儿教育将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这一背景下,对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管理模式进行研究和探讨显得极为迫切,并有助于了解各省市在落实政策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更关系到各地将如何具体建立、完善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管理模式和工作机制,分析实践中存在的困难,针对具体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以保证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不断地向纵深发展。

二、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政策落实和实践探索

近年来,在早期教育的相关政策下,全国各地都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的精神,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婴幼儿早期教育,这使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上海等发达城市的研究和工作走在前列,为全国带了一个好头。2002年至2005年,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张民生联合上海市教委、上海市高校、市妇联、儿保所、各区政府主持建设了“部级规划课题”《0~3岁婴幼儿早期关心与发展的研究》,这在国际上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目的是在尊重生命自然成长的规律的前提下,合理地激发婴幼儿的潜能,优化婴幼儿健康成长的环境。在政策法规研究方面,他们研究了市、区0~3岁婴幼儿早期关心和发展的管理体制、教养机构和社区服务网络、专业教师培养和培训,为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提供调研报告和实践依据,并提出“一级网络,二级管理”的组织管理网络,由政府牵头,联合妇联、教育局、卫生局、民政局、计生委、地区办等相关部门开展婴幼儿早期关心与教育。

国家其他各省市和地区也相继出台了相关的政策,而且,地方政府所制定的教育政策更加具体,为0~3岁婴幼儿教育模式的实践探索提供了指导。

(一)入托婴幼儿早期发展管理模式

杭州萧山区从2001年就开始成立课题组,为构建幼儿园、家庭、社区三结合教育模式而努力,探索出了幼儿园、家庭、社区三结合的早期教育模式。[1]同时,课题组还启动了“托幼一体化”工程,使幼儿教育(原为3~6岁儿童)向低龄化(0~3岁婴幼儿)延伸,并且将这种延伸转变成各幼儿园的自觉行动。通过研究逐渐完善托幼行政管理、社区教育管理体制,使托儿所、幼儿园教育一体化。[1]

综合来说,萧山区的教育模式在运行机制上呈现出内在性:总体上由教育部门主管,然后调动幼儿园、社区、家庭以及其他教育力量,满足了各自的内在需要。

(二)散居婴幼儿早期发展管理模式

0~3岁婴幼儿大部分散居在家中,教育孩子的任务大都由其看护人完成。各地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使3岁前婴幼儿教育不再仅仅是公办幼儿教育机构的专利,各部门乃至民办机构也开始涉足,[2]大力发展早期幼儿教育事业。目前,开展散居婴幼儿教育的机构类型主要是早期教育中心和社区早教指导站。

早期教育中心面向社区0~3岁婴幼儿及其看护人,承担着婴幼儿家庭教育指导、教养服务的职能。

社区早教指导站由幼儿园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兼职从事2~3 岁散居婴幼儿教育,接待社区内0~3岁婴幼儿来站游戏、交流,接待0~3岁婴幼儿看护人来站咨询等。

同时,计生、妇联、卫生、街道等部门以及一些生产、经营婴幼儿生活需求品的企业都在利用各自的优势不定期地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活动。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经济发达地区在0~3岁婴幼儿早期发展与教育工作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无疑会为其他省市的婴幼儿早期教育管理模式与工作机制提供借鉴,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一)早期教育资源有限,无法满足现实需求

依托幼儿园和社区提供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服务是发展趋势,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幼儿园收托0~3岁婴幼儿的较少,大部分由民办托儿所来负责;而社区又是一种非政府组织,加上我国的社区建设还不够完善和规范,因此,社区的早教指导站有时也只是徒有虚名,根本无法满足广大社区居民对婴幼儿早期教育的需求。

(二)对民办早教机构的监管和指导严重缺失

为了满足居民对婴幼儿早期教育的需求,大量的民办早教机构应运而生,但民办的早教机构基本没有明确的主管部门。目前,我们比较熟悉的早期教育机构品牌大都没有冠上早教的名称,而是以教育咨询公司、教育培训中心的名义出现。这类早教机构没有明确的监督管理机构,使得早期教育缺乏办学标准,师资力量参差不齐、监督考核无序等问题十分明显。

四、积极推进早期教育事业发展的对策

(一)各级组织和家长要高度重视婴幼儿早期教育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关心和重视婴幼儿早期教育,加强对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的政策倾斜和宏观指导。例如,在杭州萧山区,0~3岁婴幼儿教育由原来的妇联管理转为教育局管理后,教育局加大了管理力度,把“托幼一体化”工程列入幼教工作的重点之一。区政府还出台了《萧山区0~3岁早期教育实施方案》,全面启动0岁教育工程,为实施“托幼一体化”教育管理提供了组织保证。各级组织对0~3岁早期教育的重视促进了家长及社会对婴幼儿早期教育的高度重视。[1]

(二)加强对早期教育的规范化管理

早期教育工作应该有规范化的管理,各级政府不仅要关心和重视早期教育,还应该推动和领导各部门分工合作,并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同时,还应明确早期教育的监管主体,确定准入门槛。

为了加强规范化管理,还可以成立监督指导小组,每年根据早教机构及其管理部门的工作需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随访、抽检和督导。[3]

(三)鼓励多种体制发展早期教育事业

目前,我国正处在加快社会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时期,在公办早期教育无法满足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需求的情况下,国家政策主张依靠社会力量来发展早期教育。

在鼓励多种体制发展早期教育的同时,应该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欢迎、鼓励社会组织更多地参与到早期教育当中,同时,也应该为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资源,加大指导支持和保障监督的力度,使其能更好地发挥早期教育这项社会服务功能,为家长和婴儿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和服务。

参考文献]

[1]来铃娟,陈俐娜.构建幼儿园、家庭、社区三结合教育模式,推进0~3岁婴幼儿教育的研究报告[EB/OL].http://apclc.com/viewzyzx.asp?unid=787.

[2]何媛,郝利鹏.我国当代0~3岁婴幼儿教育政策分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6).

[3]张明红,左志宏,冀彩虹.上海市 0~3 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的实践与思考[J].幼儿教育,2010(Z3).

幼儿早期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早期阅读 全语言教育 幼儿教育

随着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幼儿时期的教育也广泛受到人们的关注,很多家长在幼儿阶段就开始注重孩子各方面的发展。幼儿早期阅读对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开发孩子的思维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全语言教育理念就是通过幼儿进行大量阅读,帮助幼儿最大程度理解故事内容,让幼儿提高阅读兴趣,达到增强幼儿理解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的目的。本文主要讲述了全语言教育理念下的幼儿早期阅读的一些教育方式。

一、当前幼儿早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从近年来幼儿教学中早期阅读的实践来看,我们在幼儿早期阅读教育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最为明显的是将早期阅读等同于早期识字。认为识字就是阅读,没有识字就没有阅读。这样一种教育方式和理念早已背离了开展儿童早期阅读的初衷,不仅影响了早期阅读的效果,而且某种程度上增强了儿童关于阅读的消极体验,误导了儿童的阅读习惯,降低了儿童主动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其次,在幼儿的阅读活动中,很少有教师对幼儿良好阅读能力的形成给予较为科学、细致的指导,导致书都被看破了,但孩子们却说不出书中内容等诸如此类无效阅读的现象。再次,早期阅读被等同于简单的认知能力的培养,而没有意识到幼儿早期阅读还应有利于儿童逐渐获得表达情感、意念、愿望等的能力。

二、全语言教育理念下的幼儿早期阅读

(一)对幼儿早期阅读实施整体性阅读的教育方式

全语言教育理念就是将幼儿的早期阅读作为语言学习活动的一部分,而幼儿语言的发展是整体性的,因此,早期阅读也应该结合幼儿的实际发展情况,体现整体性的教学方式。幼儿阅读的范围很广泛,在幼儿翻开各种图书,开始对图书的内容进行表达的时候阅读就已经开始了。随着幼儿语言水平的不断发展,幼儿开始对文字产生了兴趣,想知道文字所表达的内容,这时就由以读图为主的阅读方式开始向图文相结合的阅读方式发展。例如,幼儿在阅读幸福种子儿童系列读物《芽芽搬新家》的时候,首先看到的是一个长头发小朋友在下雨天坐在家门口的情景,小朋友就会想到图画上的小朋友是谁,坐在那里想什么,然后再通过后面一系列的故事图画,幼儿对图书的故事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教师可以让小朋友自己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故事的内容,然后通过图画进行引导,让小朋友知道整个故事表达的内容。幼儿通过阅读图画展开丰富的想象,然后通过自己讲述故事内容,将不同的语言利用图画故事的形式联系起来,增强了阅读的完整性,丰富了幼儿的词汇,提高了语言组织能力,教师在进行一些识字的引导,如故事中的小朋友的名字“芽芽”,让幼儿对这个字有一个形象的认识。通过全语言的早期阅读方式既提高了幼儿的阅读兴趣,又不会使幼儿感到识字枯燥无味,让早期阅读成为一种整体性的语言学习。

(二)对幼儿早期阅读实施开放式阅读的教育方式

全语言教育方式提倡幼儿通过交流互动理解语言的表达方式,强调幼儿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主题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减少对幼儿的约束,让幼儿自由发挥,调动幼儿的思维,营造一个快乐的学习环境。对幼儿早期阅读中出现的错误,要进行适当的鼓励,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让他们主动形成正确的表达方式。如在阅读《云彩和风》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幼儿表达一下自己对云彩和风的认识,有的小朋友可能会想到云彩像棉花糖等等,通过这些增强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对生活的观察能力。然后再进行阅读教材。通过对这些诗句的阅读提高了幼儿的欣赏能力,丰富了幼儿的语言,增强幼儿在日程生活中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对幼儿早期阅读实施整合性阅读的教育方式

全语言教育理念提出人的学习是从符号的学习开始的,语言是幼儿学习一切其他内容的基础。因此幼儿的早期阅读不能只是单纯地学习,要和各个领域的学习相结合起来。如为幼儿营造阅读的浓厚氛围,阅读与游戏进行有效结合,在进行游戏活动的同时渗透阅读,让幼儿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提高阅读能力。阅读还可以与其它学科的学习进行有效结合,如在阅读《小动物去郊游》的故事时,教师可以让儿童展开联想,自己去郊游时都遇到哪些事情,可以让孩子通过绘画结合语言的方式进行表达,既培养了幼儿的创新能力,又提高了幼儿其它方面的学习。通过对早期阅读和其他方面学习的有效整合,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

幼儿时期作为启蒙阶段对以后的学习和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现阶段许多幼儿园老师将早期阅读作为幼儿识字的一种教学方式,让幼儿认为阅读就是在学习认字,极大地降低了幼儿阅读的兴趣。全语言教学方式通过采取多种教育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幼儿的语言发展规律,注重对幼儿阅读兴趣、阅读理解能力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有效发挥了幼儿早期阅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提高了教学效果,为幼儿以后的学习和良好发展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幼儿早期教育范文第5篇

摘要:任何一个孩子在刚出生的时候,其智力水准都是在同一水平上的,而这个孩子的未来究竟会如何,成就到底能有多大,取决于他的早期教育。但在早期教育究竟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上,仍有许多家长在观念和方法上存在不少误区。本文旨在引领家长重新认识早期教育,走出早期教育的误区,更好地帮助家长实施早期教育。

关键词:早期教育;重要性;误区;对策

科学意义上的“早期教育”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丰富环境的教育活动,是指从出生到进入小学以前这段时期对儿童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以便为儿童身心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它主要是指家庭教育,从本质上讲是指按照儿童心理、行为发展的客观规律,促进智力潜能的充分开发和社会适应性发展的教育。

一、早期教育与儿童发展

从古至今有许多教育学家对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有过精辟的论述。意大利教育学家蒙台梭利在她的《有能力的婴儿》一书中指出:“人类在3岁前吸收获取知识和能力,相当于成人花60年时间学习获得的知识。”美国心理学家怀特曾说:“孩子头三年经验的重要性,远远超过我们过去所想像的。对于婴儿和学步的孩子,每个生活中简单的动作都是他们日后一切发展的基础,没有什么工作比抚育头三年的孩子更重要。”英国教育家洛克认为:“我们幼小时候所得的印象,哪怕是极微极小,小到几乎觉察不出,都有极大极长久的影响。”他认为早期教育关系重大,主张一定要慎而又慎。他说:“因为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我国北宋思想家颜之推之所以重视早教,是有他的理论依据的。他说:“人生幼小,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佚,固须早教,勿失机也”。有些研究材料证明,人脑还有很大潜力,有着过去想像不到的发展的可能性,人人都有变得更聪明的潜力。教育得好,教育得早,幼儿就发展得好。

(一)早期教育可以促进幼儿智力和身心的发展

早期教育可以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这是不容置疑的。早期教育不仅可以造就超长儿童,而且能让普通儿童更聪明。有调查发现凡是受过早期教育的幼儿,智商可以增加几十分。有人曾对得分最高和得分最低的孩子的家庭状况做过调查研究,调查结果发现得分高的孩子的家长,一般比较重视早期教育;反之,则不注重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同时幼儿期是孩子智力发展和大脑发育最为迅速的时期:3岁幼儿的脑神经细胞的发育已经完成70%~80%,而4岁幼儿的智力水平则达到成人的50%,我们更应该进行早期教育。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农村偏远地区的儿童的智商之所以普遍低于城市中同龄儿童的智商,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因为农村留守儿童缺少早期教育这个环节。所以,适当的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可以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和孤儿院的儿童更应该接受早期教育。同时,适当的早期教育可以丰富幼儿学习的环境,使幼儿在情绪、心理发展、语言反应、脑力思维方面较早得到良好的锻炼,从而促进幼儿良好的社会化、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进一步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

(二)早期教育可以抓住幼儿发展的关键期

在研究中人们发现,在人类个体早期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获得某些能力或学会某些行为的关键时期:即在某一特定年龄时期,个体处于一种最积极的准备和接受状态,如果此时得到适当的刺激和帮助,某种能力就会迅速发展起来;而错过了这一特定时期,再去学习这些知识、经验就要花费更大的力量,并且效果也未必好。“狼孩”的例子告诉我们二三岁是幼儿发展口语的最佳年龄,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没有很好地让他的口语得到发展,在教他说话就比较困难了。研究表明:在儿童的早期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键期,如果此时父母不进行相应的教育,只靠幼儿自己发展,必然会减缓幼儿心智的发展,而早期教育却恰好抓住了幼儿发展的关键期,不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更是让幼儿体验到学习的轻松与乐趣,加速了幼儿心智的发展和潜能的开发。

二、早期教育存在的误区

随着父母受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高,家庭收入的不断增长,早期教育也越来越得到父母和社会的关注。但是,他们是否真正懂得早期教育?据调查,大多数父母对早期教育缺乏科学的认识。关于早期教育存在的误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早期教育等同于提早学习文化知识

有人认为:早期教育就是提早学习文化知识,把大学的课程放在中学学习,中学的课程放在小学学习,小学的课程放在幼儿园学习。这种教育对个别人可能能够适应,但对大多数人而言是不可取的。美国儿童学家格赛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成熟”,一个是“学习”。在两者之中,他更看重的是“成熟”。他的观点是:儿童心理发展是儿童行为或心理特征在环境影响下,按照一定顺序出现的过程,这个顺序与“成熟”的关系较大。他的“双生子爬梯”实验表明,儿童的生长是受生理和心理成熟机制制约的,人为地任意提前训练,效果不见得更好,不见得有那个必要。有时不仅没有必要,还给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造成负担,弄不好还可能影响儿童对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二)早期教育成了超前教育

许多家长在看到早期教育成功的例子后,便想尽一切办法让幼儿学习一切知识,尤其是参加各种学习班和特长班,想把孩子培养成为“超级儿童”,具有“超凡”的智慧和能力,成为所谓的“神童”。可以说,现在的孩子从一出生就背上了沉重的学习包袱。这样不但扼杀了幼儿的创造性,限制了幼儿的思维模式,更严重的是超前的教育可能是儿童厌学的根源。最好的早期教育是让孩子过得愉快,获得快乐,培养学习的热情,为以后的学习教育打下基础。昆体良提醒父母和教师:“最要紧的是特别当心不要让儿童在还不能热爱学习的时候就厌恶学习,以至在儿童时代过去以后,还对初次尝过苦艾心有余悸。……要使最初的教育成为一种娱乐。”

(三)早期教育成了智力教育

有些父母将早期教育误认为就是智力开发,于是在幼儿还不懂1、2、3、4的时候,就教他们数学知识,因为他们认为智力开发最好的方法就是掌握数学知识。但是幼儿思维的发展是按以下顺序的: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并且它们在幼儿思维中所占的地位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幼儿的直觉行动思维的概括性比婴儿期有明显提高,而抽象逻辑思维只是刚刚发展,所以这时期的幼儿不适合进行高难度的数学学习,也不宜进行复杂的知识教育。实际上真正的智力开发应该是培养孩子的广泛兴趣,开阔他们的视野,养成勤于思考和探索的习惯。

另外,早期教育还存在重视特长发展,忽视全面发展;重视知识,忽视能力;重视身体健康,忽视心理健康;重视营养,忽视锻炼等误区。

三、实施早期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是核心

教育与儿童的发展具有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教育在促进儿童的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而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又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必须通过外因方能起作用。我们知道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有一定的先后顺序,智力发展也有一定的规律,故对幼儿进行教育时应遵循其生长发育规律和知识本身的顺序性,做到循序渐进。幼儿从出生到上小学是个相当长的时期,在这段时期内幼儿经历着不同的发展阶段。它是按照一定规律,有序地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通过量的积累而达到质变。这个时期儿童的生理和心理都在迅速地发展变化,各个发展阶段的儿童也有着明显的差异。早期教育既要符合各阶段儿童发展的水平,又要促进他们的发展,做到因材施教。儿童先天的素质不同,兴趣、倾向也有差别,应尊重儿童自我发展的需要,使每个儿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教育既然要适应幼儿发展的需要,就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幼儿。对幼儿的学习、成长不能只满足于知识量的增加和最后的成绩,而要重视幼儿在各方面的实际情况,研究他们如何学习,以及在学习中发生了哪些变化,注意他们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杜威曾说:“我们可悲的一种错误,就是急于要得到生长的结果,以至忽视了生长的过程。”皮亚杰也曾批评某些人“只关心培养出来的完人,而不关心儿童以及其发展规律。”

(二)找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与关键期是重点

为了适应幼儿发展的需要,早期教育还必须走在幼儿发展的前面,掌握“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至少要确定两种发展的水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的发展水平;第二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别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也是通过教育所获得的潜力。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理论从心理学角度提出,每个学习个体对于某种技能的掌握都有一个最佳期限,即前文提到的关键期,这与学习者的生理和心理的成熟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因此,父母首先要了解幼儿的现有发展水平,然后引导其完成他们自己不能完成的任务,直到他们把外在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内化到自己的潜在能力中,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也就成熟为现有的发展水平,并在此基础上相应地出现了下一个最近发展区。幼儿不断拥有新的最近发展区与不同时期的最佳期限,如此循环。所以好的教学应该走在学习者的前面,针对学习个体的最近发展区与最佳发展期限不断的调整,利用其中的规律,以给予最有利的支持与帮助。

根据最近发展区的思想,维果斯基认为,教学“可以定义为人的发展”,教学决定着智力的发展,这种决定作用表现在智力发展的内容、水平和智力活动的特点上,也表现在智力发展的速度上。因此,开始某一种教学必须以成熟与发育为前提,但更重要的是教学必须首先建立在正在开始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走在心理机能形成的前面。所以,父母应该抓住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和关键期,加速智力的开发,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早期教育的最大价值。

(三)家庭是实施幼儿教育的平台,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

实际上,早期教育最好的课堂是家庭。家庭环境对人的个性形成有巨大影响作用,一个人的知识、经验、习惯、品德、爱好和特殊才能的形成与发展,同他所处的家庭生活环境关系极大。有人专门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研究,他把一对同卵双生子的女孩子从小分开,一个留在大城市的家庭里,一个被送到边远的森林里随亲戚生活。两个孩子的遗传素质几乎是相同的,但由于生活的家庭环境不同,两个孩子在个性的发展上完全不同。另外,家庭环境对人的心理发展方向和水平的影响作用也是相当大的,早期家庭环境的影响,甚至对人的心理发展方向和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四)及时强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强化是指在幼儿出现父母所期望的行为时,为了保持此行为的出现,而施加的某种刺激,主要是指积极强化。通过积极强化可以塑造幼儿的行为,并且要及时强化,否则是不利于儿童行为发展的。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儿童在一生中第一次做某件事,或许是出于模仿,或许是出于尝试错误,或许是一种应答性的条件反射,无论属于哪一种,均无关紧要,最重要的是后果“多少是令人愉快的”,也就是说他得到了报偿。通过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报偿即积极强化,儿童的有关行为就养成了习惯。但在强化时,父母一定要注意幼儿的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防止出现外部奖励的隐蔽性代价。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可知,幼儿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子女树立良好的榜样。

“一只桶的装水量取决于最短、最差的那块桶板”,而中国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也取决于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这块桶板。新的世纪为早期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相信我们本着“教育为先,幼儿为先”的教育发展理念,早期教育的发展会更加完善,并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早期教育理s论体系。

参考文献:

[1]王东华.发现母亲[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3.

[2]赵忠心.家庭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卢乐山.卢乐山文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任钟印.昆体良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