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版红楼梦演员

新版红楼梦演员

新版红楼梦演员

新版红楼梦演员范文第1篇

邓遂夫先生在文中披露说,新版《红楼梦》被归入某个重点项目中,而中国红学会拥有对这个剧目的决定权,剧本要让红学家审核,他们不通过就不给盖章,不盖章就没法开拍。所以无论是内容还是艺术表现手法,新版《红楼梦》都受到红学家们的左右。比如剧中那么多的快进镜头,是因为很多镜头红学家们不让省略,而篇幅有限,只好快进;再比如广受诟病的画外音也是拍成之后,红学家们以忠于原著为由要求补加的。

如果邓先生所说属实,则红学家的手确实伸得太长了,以至于越过了学术与文艺之间的界限,成为艺术创作的掣肘力量。当然,拍《红楼梦》绕不开红学家们的学术意见,但学术意见只能作为一种外部顾问力量,起建议、审读、挑错、把关等作用,而不能成为一种说一不二的学术霸权,否则必然会严重干涉艺术创作,使其偏离艺术创作的规律。事实上,红学家们所坚称的“忠于原著”,已经在实际上对新版《红楼梦》的创作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使其成为照本宣科、平铺直叙的图解《红楼梦》,不仅面目无趣,而且缺乏艺术的灵动与激情。

当然,这只是新版《红楼梦》遭到恶评的原因之一。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新版《红楼梦》创作过程中资本强权的无孔不入。新版《红楼梦》的演员选择和表演堪称惨不忍睹。弱不禁风的宝钗、面如满月的黛玉、笑声人的王熙凤、老态龙钟的王夫人、三角眼的贾母……这些与原著中人物相去甚远的演员形象及其或稚嫩或刻板或庸俗或洋派的表演,都令人非常不适应。

但在这些演员的选择上,导演李少红却也颇有苦衷。她承认“我确实没有全部选角色的权力”,必须留用早先投资方鼓噪的“红楼梦中人”选秀出来的这些演员。当初,胡玫导演为了遵从自己的内心和按艺术原则去拍摄《红楼梦》,拒绝她无法认可的选秀结果,结果与投资方分道扬镳。李少红接手《红楼梦》,意味着她在演员和角色安排上选择了与投资方的妥协。因此,新版《红楼梦》中所有演员形象与表演上的怪诞与不足,其实都与投资方的资本强权密切相关。

新版红楼梦演员范文第2篇

请问这是在演红楼还是在念红楼啊?

新版黛玉看不出弱柳扶风来,倒能看出倒拔垂杨柳的潜质。

有一小孩做了错事,他的妈妈气愤地说:不听话,每天罚你看新红楼!

音乐有创新,《葬花词》里惊现女高音,让人怀疑是不是在听外国歌剧……

新版《红楼梦》终于在9月2日起在北京卫视、安徽卫视等上星播出。但“新红楼”不论如何用心,习惯了87版《红楼梦》的观众仍旧不太买账。各大论坛、贴吧,质疑声音一浪高过一浪,“评红楼”已经成为当下的一种流行趋势。

年轻演员没底蕴

“新红楼”里一水儿的年轻人,虽然嫩得要滴水,但一部经典大作不是靠一个嫩字就能支撑的。观众普遍反映演员年轻没底蕴、体会不到其中的奥秘,只是一个漂亮外壳、不少演员存在刻意模仿87版角色的现象。

铜线头紧到心里

从早前的采访中,众多演员就抱怨“新红楼”中的“铜线头”造型使他们苦不堪言。不少红学专家表示:《红楼梦》里的女儿多,一水儿的“铜钱头”使角色的辨识度大大减弱。不少演员开玩笑称“铜线头”好比紧箍咒,戴上就头疼。许多观众对此表示不解:为什么非要人人顶个“铜线头”呢?!

幽暗阴森似鬼片

纵使导演李少红有自己对新片的追求和对原著的理解,但观众的直接感受无法掩盖。有观众建议李少红完全可以借新版《红楼梦》套拍《聊斋》,网上甚至出现了“新版《红楼梦》适合全家白天观看”的温馨提示。

早前在新版《红楼梦》的看片会上,大部分人看到宝玉挨打后做梦那段时就都倒抽一口凉气――无论是拍摄手法还是音乐的烘托都将鬼片风格营造到极致,让人看得毛骨悚然。

更有网友评选出了新版《红楼梦》十大恐怖场景,包括:尤二姐吞金而亡、刘姥姥讲鬼故事时南院走水、王熙凤梦见秦可卿等。

新版红楼梦演员范文第3篇

但是如果,拍《红楼梦》都拍不出收视率,那么多半也说明这电视剧可能就拍出问题了。

新版红楼首先值得表扬的是,场面大了,布景漂亮精致了,道具服装也美轮美奂,当然是较87版的红楼而言。不消说,这还是现如今钱多闹来的好处。可是,更多艺术上的问题,压根不是钱能解决的。

比如说王熙凤的表演,相较邓婕乃至电影版的刘晓庆,真是相差远了去。该演员除了会瞪眼,别的表情大概连做都不大会。据说这个演员本来演宝钗来的,后来又要演黛玉……不要说一个毫无表演经验的年轻演员,就是老戏骨,这么大跨度的角色大概也没人敢说能胜任。所以啥都能演的结果一定是啥都演不好。据说这里面有资本的因素作祟,作为观众,我们不管什么因素,我们只想看到演得惟妙惟肖的人物,再不济,表演也得是流畅的,而不是表情突兀、台词都说不利落的。

有网友在网上罗列了新版《红楼》诸多不忠实原著之处,虽说不乏细枝末节之处,似乎不应过于计较。只是,倘若电视剧的改动较之原著更入情入理符合艺术规律,我们当然欢迎这样的改动。问题是,更多的改动只是粗糙随意抑或理解谬误的结果。譬如把“小解”改成“尿急”,把贾琏找俊俏小厮“去火”改成“拔火罐”,前者于意无碍,但意味终究粗俗了一点;后者对故事情节发展亦无大碍,但对原著字句的误解着实令人捧腹。再结合新版《红楼》那些美轮美奂精雕细琢的场景、道具和人物服装等等,我们不得不喟叹,难怪编导曾说他们拍的是时尚与青春版的《红楼梦》呢!人心思压根没摆在原著原味的琢磨上呀。

新版红楼梦演员范文第4篇

《红楼梦》作为四大名著之首,历年来不乏对其进行的改编,无论是电影、电视剧还是戏曲,都演绎出了対《红楼梦》不同的审美。为更全面的分析影视剧改编过程中的得与失,笔者选取了影视剧改编中最经典的87版《红楼梦》和2010年的新版《红楼梦》为比较研究对象,试图从经典入手,观照当代影视剧改编中的不足,窥见名著题材影视剧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87版《红楼梦》由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组织摄制,由王扶林担任导演,吸收众多红学家的思想精华,历时三年拍摄完成。在内容上,87版红楼梦仅选择以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前八十回为蓝本,创作了电视剧的前29集,而后7集则是根据前八十回中曹雪芹所著的伏笔、脂砚斋的点评以及众多红学家对《红楼梦》后四十回内容的研究进行创作的。导演王扶林将主流思想及个人的创作风格与《红楼梦》的电视剧改编相融合,创作出了既符合时代要求又具有精英文化色彩的电视剧作品。在演员选定上,87版《红楼梦》更是举全国之力,创大规模海选的先河,这些经过层层筛选后的演员,在电视剧播出后,因他们深入人心的形象得到观众的一致认可。87版红楼梦凭借优秀的创作思想和演职员的共同努力及卓越的后期制作,成为观众心目中《红楼梦》的影视剧改编中不可超越的经典。

新版《红楼梦》在创作风格上沿袭了李少红导演唯美的创作风格,力求展现一种浪漫高雅的诗意景象,这也是整部电视剧最突出的特色。众所周知,小说《红楼梦》是曹雪芹先生的古典名著,全书一百二十回,学术上普遍认同的观点是,前八十回为曹雪芹先生所著,后四十回遗失,现今流传的《红楼梦》小说后四十回为高鹗所续。而高鹗所续后四十回,历年来为红学家争论的热点,虽未能尽如人意,但基本上继承前八十回的悲剧精神。并且历代续作版本层出不穷,唯高鹗所续后四十回流传至今,可见高鹗的续作同样具有艺术价值,需要进行辩证的阅读分析。所以在进行影视剧改编的过程中,版本的选择就成了首要问题。87版《红楼梦》只选用了由曹雪芹先生所著的前八十回,并且前八十回的内容也有一定的删改。突出的删改情节有甄士隐梦幻识通灵、宝玉梦游太虚幻境、颇有文采的“海棠诗社”以及与秦钟相关的章节等。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和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内容的影视表达需要借助一定水平的特效技术,但在当时八十年代的影视剧制作条件下,电视剧制作还不具备这种先进的技术,并且这些章节的浪漫主义风格有悖于八十年代我国总体的历史环境。另外,有关秦钟的章节也被认为涉及以及封建的文化糟粕,自然为当时的社会所不能接受的。但最可惜的删改内容莫过于“海棠诗社”———“海棠诗社”的有关章节是大观园最繁盛时期的章节,也正处于林黛玉文采诗情的顶峰时期。“海棠诗社”的内容最终还是因资金和技术等因素被迫撤出了电视剧的拍摄计划。但对于87版《红楼梦》,最为观众期待和关注的还是他对《红楼梦》后四十回的解读。87版《红楼梦》抛弃高鹗所著的后四十回,采用了众多红学家的研究成果,在结局的安排上有了大幅度的调整。在高鹗所著《红楼梦》后四十中,探春远嫁镇海总制;黛玉听闻金玉成姻,焚稿断情悲痛而死;金玉成姻是贾母等人在宝玉疯癫的情况下施掉包计所致;宁府虽遭抄家流放,但最终两府却是“沐皇恩贾家延世泽”的大团圆结局;而宝玉最终是在中魁之后随僧道出世。而在87版《红楼梦》中,探春是作为北静王的义女远嫁和亲的;黛玉是梦见宝玉客死他乡伤心惊惧而死的;金玉成姻是奉元妃旨意而行的;荣宁两府最后落得满门抄家,家破人亡;宝玉在被救出铁槛寺后归于“白茫茫厚地高天”的精神放逐……这些情节都与高鹗所著后四十回有较大差距。编剧周岭先生曾说,87版《红楼梦》是“根据人物发展、情节推进的自然逻辑,根据原著前八十回正文的伏线,根据现在能看到的脂砚斋批点的版本,根据《红楼梦》学术界多年研究成果,尽可能合理地把八十回以后部分构想出来。

新版红楼梦演员范文第5篇

李少红圆了我的红楼梦

如果说贾元春是《红楼梦》的灵魂人物,那么王彦华就是贾元春的点晴之笔。有着二十年从艺经历的王彦华,不但在演艺道路上有着丰富的历练,而且在经历了许多人生选择之后,她的沉淀、她的大气、她的厚重,与《红楼梦》中贾元春的气质不谋而合。

原本由何琳出演贾元春这个角色,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何琳与贾元春失之交臂,王彦华与新版《红楼梦》不期而遇。最早接触《红楼梦》是在遥远的87年,年仅十岁的王彦华只是依稀记得那个气势磅礴的大观园以及那些记忆朦胧的经典桥段,“贾元春的印象不是很深,对于演员个人的表演更是印象模糊”,后来接触到贾元春这个角色之后,王彦华特别买了老版的《红楼梦》来看,同时,也在读曹雪芹的原著,“看书在心里面去体会这些东西,还看一些后宫里面的戏,了解他们之间争夺名利、勾心斗角的手段,更深刻地去体会元春在宫中的处境,希望赋予人物以更多的背景因素,立体的展示人物性格。”

原本以为,贾元春只是贾家被选进宫中的一个妃子,贾家摇身一变,由此成为皇亲国戚,有了贾元春作靠山,贾家的地位立刻镀了厚厚的一层金子,元妃省亲不过是贾家有权有势的一个表现,直到真正接触了人物,才发现,其实元春的内心有着无法解脱的痛苦与挣扎。对元春这个人物,王彦华说,“皇宫是贾元春华丽的监狱,虽然她有着别人遥不可及的荣华富贵,但是深宫内院,贾元春付出的是失去自由的代价,否则也不会与亲人相聚,把皇宫说成是终无意趣不得见人的去处,暗喻的是骨肉生离的惨状。”省亲一别,元妃再无缘与家人相见,最终丧失了性命。

在新版《红楼梦》的用心演绎,让王彦华对《红楼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虽然网上对于新旧两版作出了许多的比较,王彦华客观地说:“87版《红楼梦》拍得很好,服饰造型上都很美,但是没有新版李少红导演拍得细致。新版《红楼梦》,画面很美,已经超越了电视的画面,相当于电影的画面了。李导更看重的是神似,她认为没有必要把每个人打扮得貌若天仙的,但必须符合书中的人物特点,书中也不是每个人物都是美女。”

历练是一种积累

时光如梭,岁月如流,已经从事演艺之路二十年的王彦华,提起二十年前的那一幕,依然记忆犹新。

80年代末的中国,影视剧与网络等产业并不发达,戏曲是主流文化,当时山东省戏剧学校到王彦华所在学校招生,挑出12个女孩去参加考试,“我在学校比较内向,在家很活跃,那时候在家拿手巾跟着电视上甩,后来老师选班上比较活跃的学生去考试,没有选上我,当时我问她们干什么去了,她们考试去了。”于是王彦华与同学旷课,自己跑去找老师考试。小小年纪的王彦华顺利通过三试,成为当时学校里唯一个考上山东省戏剧学校的学生,从此开始了她柳子戏演员的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