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与国防教育

大学生与国防教育

大学生与国防教育

大学生与国防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国防生 保密教育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Tianjin University

National Defense Secrecy Education

LIANG Guangqiang[1], WU Lei[2]

([1] Office of Armed Forces,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2;

[2] Office of Reserve Officer Training, General Logistics Department in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2)

Abstract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n field research literature on the status of national defense secrecy characteristics, the author engaged in national defense combined with his years of experience and training characteristics of national defense in Tianjin University, developed a series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national defense secrets of Tianjin University, based on absorbing experience on education in the field of national defense secrecy, made some groundbreaking work, make up the blank field of university national defense secrecy education.

Key words national defense students; secrecy education; training strategy

1 国防生保密教育的重要意义

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是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确立的军队人才建设重要发展模式,是我军干部培训体制的重大改革。国防生不仅是地方大学生,而且是后备军官目前国防生。已经成为我国军队干部的重要来源,越来越多的国防生毕业后走进了部队一线和重要的科研机关单位。在当前国际斗争复杂,泄密形势多样化的形势下,军事保密已经成为涉及国家安全国防建设的重大课题。加速构建军事信息安全保密防范体系是一项战略性工作,人员的保密纪律性,保密知识掌握是基础。国防生在地方大学接受教育,所处环境气氛宽松,开放度高,对外交流广,保密意识不强,保密相关知识的欠缺是国防生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国防生保密教育不同于普通大学生,现有大学的一些教育方式手段在对国防生而言是远远不够的,同时也不能直接套用军校的保密教育方式,必须根据国防生自身特点及所处环境,制定专门的教育方式。

2 天津大学国防生保密教育实践

2.1 国防生保密教育的特点

国防生保密教育的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对国防生自身特点的深入了解。笔者对天津大学在校国防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访谈、谈话等多种形式的调研,以充分了解目前国防生保密意识水平,保密认识误区和主要的泄密方式等。通过调查分析目前国防生保密教育工作认识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保密重要性认识不足。很多对保密工作认识不足,思想松弛,警惕性不高,常常在不经意中泄露秘密。如国防生在网上公开自己的国防生身份,经常上传一些军装照片。总是认为“这算什么呀”“哪有这么多间谍”这种松懈大意的思想在国防生群体中普遍存在,有的甚至在别人提醒后不以为然。如果在网上别有用心的人加以利用,主动靠近拉拢国防生,当未来走入军事岗位后,很可能会成为极大的泄密隐患。

保密知识严重缺乏。当问及保密级别划分等基础的保密知识时,大部分国防生表示不知道,没学过。国防生入学后基本接受同普通大学生一样的教育。目前我国高校的保密教育严重缺乏,一般没有开设专门的课程。

监督机制缺失。国防生日常行为管理工作,主要集中于军政训练和专业学习,在管理规范中,为涉及保密工作相关。没有建立一个有效监督考核机制,导致国防生在网上不经意的泄密行为未能被及时发现,更正。

除此之外,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的典型问题还有很多,通过对国防生这些特点的分析,为国防生保密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2.2 国防生保密教育措施

天津大学国防生保密教育按照针对性、常态化和互动性的指导方针进行。一是针对性。突出重点,分类指导。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国防生实际情况确定保密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内容和教育方法,制定保密教育计划,提高保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常态化,也成为制度化,国防生保密教育不是一个专项活动主题教育,而是作为一项制度建立,不注重和现有国防生教学培养计划相整合。使之真正成为一种长效教育,贯彻和实施下去。三是互动性。要国防生树立起的保密意识和敌情观念,养成自觉保守国家秘密的素质、能力和主观能动性的同时,还能够相互监督相互提醒,形成一种良性促进氛围,使得保密教育能够真正深入人心。

按照针对性、常态化、互动性的指导方针,国防生教育工作进行了具体开展,教育工作的推进和进行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与时俱进,求实创新结合当前保密形势和保密法制建设的新进展、军队发生的重大案件,改进宣传教育的内容和方式,采取大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在传统的授课教育的基础上,开展保密知识竞赛等活动,增加教育活动的参与热情。还借助网络社交平台宣传,确保宣传覆盖的有效性。这些创新举措的采取,使教育宣传的效率提高,参与度和热情都较传统方式有了提升。

整合资源,共同开展。在大二国防生在军事交通学院进行基地化暑期集训,除了进行正常的军事训练、政治思想教育、军人作风养成的教育活动外,进行一次保密知识竞赛活动,使大家了解并掌握军队的保密要求及规定。大三国防生到基层部队当兵锻炼,请部队保密干部给国防生讲授军队信息安全保密概论课程的有关内容。提高国防生的保密综合素质。同时借助天津大学国家保密学院的专业师资力量,邀请有关老师对国防生进行保密事项专门培训,形成了军、地优势力量的集中整合。

注重实效,及时监督。为了使整个教育工作落到实处,避免重形式,轻效果的局面发生,教育重视监督工作。在国防生内部开展了一次自查反省活动,由老师、骨干、国防生共同组成检查小组,深入学生内部,对所有可能存在的泄密隐患进行了一次彻底排查,并对排查出的情形进行了分类整合,开展典型案例分析,让大家加深认识。同时还以此为依据制定了《国防生泄密情形自查表》,每个人以表反省自查,让广大国防生对泄密有了更加明细和形象的认识。同时这些常见泄密情形归类和《自查表》的编制也为以后国防生教育提供了基础资料,对其他学校国防生教育工作的开展也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在保密教育开展过程中,还组织我校国防生系统学习《中国人民保密条例》和我校有关保密规定;其次,组织即将毕业的2009级国防生到军事交通学院保密教育基地进行参观学习,进一步增强毕业国防生保密意识。

大学生与国防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 经常性 国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c)-0115-01

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是党的十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强调,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使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在大学生中开展国防教育是适应国家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通过军事理论教育和训练活动,培养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并掌握基本的军事技能,其中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不可少的内容。

然而,新生代学生的特点和网络信息科技的发展导致传统的大学生国防组织模式越发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国防教育活动的活动内涵、活动方式、活动平台都需要不断推进创新,并在创新中找到契合大学生特点又具有显著的教育、管理、监督效果的经常性国防教育模式。因此,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创新和凝练有效的经常性国防教育方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1 目前大学生国防教育的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在大学生中集中开展国防教育的形式主要包括军训和军事理论课教育。部分高校通过邀请军事专家讲座、结合纪念日开展有关国防教育的参观和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不定期的国防教育。但随着大学生群体的变化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这些传统的国防教育形式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军训工作形式单一,实用性不强。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军事技能训练时间普遍在14天左右,主要包括队列训练和内务整理等简单内容,军训科目也主要以成果汇报为工作导向,有的高校限于经费和条件,取消了打靶和野外拉练等内容,导致军训中真正的军事技能特征不明显,学生收获的军事技能实用性不强。

(2)军事理论课作为必修课是开展国防教育的系统形式,通常教学时数不少于36学时,涉及军事思想、军事高技术、大国军事以及信息化战争等。但由于学校培养计划的原因,大学生专业学习的任务非常繁重,同时军事理论课内容也相对比较浅显,考核一般是开卷考试,学生一般比较容易获得学分,因此客观上造成军事理论课的效果不佳。

(3)除军训和军事理论课教学之外,经常性的国防教育主要由高校的武装部来组织,但一般高校的武装部挂靠在学生处或保卫处或等行政部门,这些部门日常事务比较重,在经常性国防教育上的投入明显不足,一般通过临时性的组织军事知识报告会、国防主题参观等活动开展有限的国防教育活动,参与面也比较窄,难以在大学生中形成浓厚的关心国防的氛围。

(4)新媒体科技带来新的挑战。网络、手机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大学生作为网络的重要使用群体,其生活的各方面也深受网络的影响,QQ、微信、人人网、微博成为重要信息交流和传播手段。给一些传统的国防教育形式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传统的教育活动吸引力逐步减弱,参与积极性不高。

2 开展经常性国防教育的对策建议

(1)保持传统,创新内容。作为大学生阶段性国防教育的重要形式,军训和军事理论课教育只能强化,不能弱化。在有限的范围和时间内对学生开设军事理论课、组织学生参加集中军事训练,这对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与国防意识、掌握基本的军事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等,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在军训内容上应突出实用性,增加打靶,野外生存训练等环节,增强军训的实效性。

(2)要真正使高等学校的国防教育工作能深入、持久而又普及地开展下去, 还必须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一些经常性的国防教育与国防体育活动。开展经常性的国防教育。

经常性国防教育的形式比较有效的常规方法包括:一是开设军事类选修课或专题讲座课,既能扩大经常国防教育的覆盖面,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和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国防教育师资力量。二是在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多种活动,实施渗透式教育,将国防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例如开展国防知识竞赛,国防主题辩论赛等。三是重视军民共建,抓好“双拥”工作,尤其是充分利用高校接收的转业军人和参军退伍复学的学生等资源,经常性召开座谈会和交流会,增进对军人的了解和感情。四是利用传统的宣传公共阵地和舆论阵地加强教育。五是将国防教育寓于国防体育活动之中,如组织学生参加定向越野比赛等。

(3)应用网络新媒体,大力开展经常性网络国防教育。实现对高校国防教育的网络渗透。应结合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以及兴趣特点规律,借助网络进行沟通,可以发挥Email,即时通讯工具,微信等各种网络工具的优势,让大学生积极参加讨论或在网络上的思想沟通,让正确的引导能够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平等性、超时空性等所创造出的平等和信任的情境中进行。建议可以在以下几方面进行开展:

一是构建起高校国防教育网络基地。设计制作专门的国防教育网站,重点要突出学生的兴趣点,例如国际国内的军事技术进展、国防实力对比、国际政治军事事件时评和分析等内容;并且形式必须多样化。要把那些结合电子技术具有声、文、图像一体化特点的电子教材开发出来,对版面设计和栏目进行精心设计,让立体化感觉出现在人们的视听觉里,从而对获得国防教育产生吸引和感染力。

二经常性通过网络或手机应用,开展热点与难点问题的大讨论,如“围绕分析中日军事力量对比”专题,“南海周边国家军力分析”专题,“国防与中国梦”专题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应聘请一些国防教育领域的专家和学者,把信息资源里具有很强思想性、知识性和生动性的那些上网,通过讨论达到启迪学生和提高学生的目的。

(4)结合大学生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平台,提升国防教育影响力。高校如果参与了一些军工项目研究的话,可以吸纳学生到课题研究组中,做一些辅的工作,从而了解我国军事科技的最新技术发展,提升爱国主义情感和国防自信心。

总之,我国高校的国防教育,应该按照国家国防教育的总体要求,结合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对国防教育的内容、方式进行不断的探索和改进,逐步形成“军事理论课、集中军事训练、经常性国防教育”三位一体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大学生与国防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校 体育教学 国防教育 大学生综合素质

改革高校现行国防教育的教学方式,理清国防教育与体育教学的关系,把准切入点,把国防教育纳入学校体育教学体系的总规划中,从教学实际出发,构建一种多元,有效的体育教学体系,使国防教育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课程化,无疑,对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有现实意义和重要作用。

1高校体育与国防教育的密切关系

1.1体育与国防教育起源的同一性

体育的范畴包括了学校体育、军事体育、群众体育,竞技体育等。军事体育是国防教育的组成部分。追溯军事与体育的关系,可发现,体育起源于生产劳动,发展于人类战争,自古与军事密不可分,现代学校体育教学的很多运动项目发源于军队,如马术、射箭、铅球、标枪、铁饼等。在现代教学学科中,体育是最能体现浓厚的军事色彩的课程,体育既包含了军事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练就军事所需机能的主要手段,两者相辅相成,体育竞技的“对抗性”、“竞争性”、“战术性”与军事技能如出一撤。

1.2体育与国防教育目的的相似性

体育是运用各种项目对身体进行训练,强身健体,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克服困难,知难而上的精神,同时,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团结协作,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了国家安全和民族利益,在国防建设中,国家早已将强身健体提高到国家安全的高度,并形成了“以民为体”、“富国强兵”、“寓兵于民”的军事思想和“爱国教战”、“崇尚武德”的国防教思想。这种强身健体的形式,成为了弘扬爱国教育,提高军队素质、增强战斗力的主要手段和方法,也使得体育包含了丰富的国防内涵。因此,学校体育教学与国防教育具有目的的相似性。

2基于国防教育的高校体育教学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2.1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素养

政治是统帅,是灵魂,没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就等于没有灵魂,政治素质是国防首要的素质。政治思想素质在大学生国防教育中起主导作用,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国防教育,使体育运动与国防精神相结合,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教学,有利于坚定大学生的政治信念,增强爱国热情和民族凝聚力,强化国防意识,在国防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勇于为祖国流血献身,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防观念,为国防建设输送具有较高政治素养的后备人才。

2.2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心理因素对于平时学习工作和任务完成有着重大影响,体育教学中渗透国防教育的相关内容,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实践证明,受过专门锻炼的、训练有素的人在完成战斗任务时表现出精力旺盛、精神高度集中、知觉敏锐、反应迅速、行动准确、果断而又小心谨慎的良好身心素质。而心理素质较差的人,在各种危险的环境下,表现为生理心理紧张,如血压升高、脉搏加快、呼吸急促、心率加速、注意力及思维能力降低等。丰富的经验和熟练的军事技能有助于战胜紧张和恐惧,保持心理稳定性。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各种运动技能训练,培养大学生勇敢顽强、坚忍不拔、吃苦耐劳和不怕困难的优秀心理品质,使其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

2.3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国防观念

大学生是未来国家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和国防建设保卫者,他们中的许多人不仅要投身于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而且还将走进军队和预备役的行列,成为未来国防建设的主人。高校体育教学融入国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军事训练的项目,使大学生亲身体验国防技能,牢固国防知识,树立国防观念,为军队储备一大批高素质的后备兵员,以便需要时为军队输送高技术军事人才,成为战时扩建、组建军队的骨干。一个国家的安危,常常与一国家公民的爱国热情、国防观念和献身精神密不可分。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国防教育是最实际、最直接的崇军尚武、履行国防义务的教育,是培养国防人才,开发智力资源的有效途径。

2.4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优良品质

军队以严明的纪律、严谨的作风而著称,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国防教育,让大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自觉学习到军营的优良传统,提高自身作风素养。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按照军训的要求进行军事化管理,巩固军事训练的成果;通过严格要求,使大学生养成正规、严格、慎独、科学的生活习惯;通过军事化队列训练,培养大学生雷厉风行、整齐划一的作风和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意识;通过各种运动规则教育,增强大学生遵纪守法观念,加强组织性纪律性;通过在班集体形式的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

3融入国防教育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建议

3.1组织编写融入国防教育的高校体育教材

高校应建立健全国防体育教学机制,组(下转第140页)(上接第138页)织体育教师根据大学生的特点,编写适合国防体育教学的教材,拓宽体育教材内容,发掘与国防教育相关的军事体育项目。高校可尝试把尽可能多的军事体育项目有机的融入到体育教材之中,大胆地投入到实际教学活动中去,使体育教学即完成了体育教育的目标又体现了国防教育的特色。另外,可考虑开设相关选修课程,如定向越野、柔道、摔跤、擒拿、救护、战场制敌、野外战场生存训练等课程项目。就拿“定向越野”来说,该项目原本为军事项目,是军人在作战中运用地图、判定方位、选择行军路线、接近目标的军事行动,由于其集跑步、翻越、识图等于一体,集团队性、挑战性、娱乐性、趣味性于一体,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3.2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

高校应制定相关的激励机制,鼓励体育教师学习相关的国防体育知识,组织体育教师多渠道的参加各类国防教育培训,拓宽业务知识,把准切入点,使国防教育与体育教学相互融合,自觉不自觉的运用体育教学之中,以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国防体育教学水平。

3.3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防体育竞赛活动

高校应利用各种时机组织形式多样的国防体育竞赛活动,弘扬校园军事体育文化精神,如射击比赛、军事障碍比赛、军体拳比赛等。国防体育竞赛活动既是高校国防教育内容的一种有力补充,更是对国防教育活动的一种创新和拓展。有条件的高校可以组织小分队战术竞技、军事夏令营等活动,考虑与部队联合开展军事体育运动,让大学生在参加运动中学习军事技能,接受国防教育,体验军事体育运动的乐趣,提高大学生参加国防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高校国防教育向深度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芳枝,付宏.关于加强当代大学生军事体育教育思考[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6,25(2):99- 101.

[2] 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

[3] 陈晓鹏,马楚虹,王晓,等.军事体育的历史演变及发展趋势――也论体育与军事[J].四川体育科学, 2006(3).

大学生与国防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国防教育;意义;途径

国防是国家防务的简称,“国防是为捍卫国家、领土完整的安全、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辞海》)国防教育是一个国家为了捍卫、领土完整和安全,抵御外来侵略,对全体公民进行的教育活动[1]。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优秀青年的代表,是巩固中国国防、抵御外敌入侵、捍卫祖国独立、维护国家和领土完整的重要后备力量。

一、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性

(一)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贯彻落实法律法规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以下简称《国防教育法》)规定,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等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并应当将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并将国防教育列入学校的工作和教学计划,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国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2]。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中对此强调指出,学生军训是普通高校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学校要纳入教学计划。普通高校本、专科的军事理论课教学时间为36学时,军事技能课训练时间为2~3周。

(二)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当前国际形势的需要

当今世界多极化成为主流,军备竞赛由数量转为质量的竞赛。尽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国际敌对势力处心积虑遏制中国的发展,千方百计地推行西化,将战略重点放在台湾和及新疆等地区。同时还千方百计进行思想渗透,与我们争夺下一代,或策划颠覆破坏活动,企图搞垮国家政权,或搜集情报,窃取中国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等重要情报。而且中国周边环境也存在较大危机,我们必须时刻提高警惕,掌握必要的国防常识,随时为祖国领土完整和独立作出贡献。

(三)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加强国防建设的需要

高校是培养强大国防预备役力量的重要阵地。现代高技术战争,需要高质量、高素质的兵员和强大的预备役力量,而军校的培养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战争的需要。作为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高校,理所应当承担这份责任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受过军训的大学生是预备役军官的重要来源和战争动员的主要对象。

二、高校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实现途径

(一)爱国主义教育是大学生国防教育的灵魂和主线

国防教育应当把保卫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爱国主义热情作为重点。爱国主义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核心,应始终贯穿于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整个过程。

(二)国防教育以军事理论课教学与军事训练为主

军事理论课教学与军事训练,是开展大学生国防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军事理论课是一门综合性和普及性的军事知识课程,旨在系统地向大学生讲授国防史、现代国防、军事形势、军事思想、现代武器、现代军事科学技术、现代战争、军事地形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军事理论课主要采取课堂教学的形式,为了使大学生掌握军事知识、认识战争规律,预知未来战争特点,必须把学习军事理论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要突出重点,把中国国防、军事思想、高技术战争作为课程的重点和主干,划分掌握、熟悉、了解三类,形成一个主干清楚、层次分明、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的整体。在军事理论课教学中,应遵照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原则,增强教育主体交互性的观念,改变灌输式、说教式的教育方法,多采用引导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坚持理论讲授与直观教学相结合,借助投影、幻灯、录像和模型,广泛运用多媒体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视、听效果,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军事技能训练是目前中国高校进行大学生国防教育的主要途径。军事技能训练采取在校内集中组织实施或在训练基地分批轮训的形式。军事技能训练主要包括条令条例教育与训练、轻武器射击、战术、军事地形学和综合训练。通过军训使大学生了解掌握手中武器装备、技术器材工作原理及性能,并使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强的毅力得到磨炼,增强组织纪律性,熟悉相应的战斗动作,提高整体战术水平。

要提高军训工作质量,就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既要注重启发,用通俗易懂、趣味性强的语言讲解内容,增强授课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又要借助挂图、模型,运用多媒体课件,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要将课堂教学与观摩相结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在学习我军武器装备时,可采取现场教学的方法,组织参观军队院校,参观现代武器装备和兵器模型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军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管理上要注重实效,要将军事理论和集中军事技能训练纳入学生学籍管理体系,按照学分制进行管理,在发放毕业证书、授予学位上给予必要限定,增强大学生参与军训的约束性。

(三)建立健全国防教育管理与评价机制,是高校国防教育有序高效运行的重要保证

首先是进一步完善国防教育联系机制,把党委办公室、行政办公室、保卫部(人武部)、教务处、宣传处、学工部、工会、共青团等部门以及各系部(院)纳人国防教育办公室成员单位,形成以保卫部(人武部)和教务处为主,各系部处室齐抓共管的国防教育机制。

其次是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由专家、教授组成精干的指导小组,适时深入检查、考核和检验国防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尽快改变以往高校国防教育中存在的“有教学无考核评估”的状况。同时,应制定和实行国防教育学分制,规定学生每学期应完成的国防教育课课时,并严格对学生所学国防教育课程进行考核。在学生毕业时,国防教育课与其他重点课程一样对待,不及格者不能毕业。将开展国防教育情况列入素质教育验收评估内容,进行严格考核、科学评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不断推进高校国防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将国防教育与校园文化、课外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各种文艺形式,使国防教育形象直观、生动活泼,使青年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增强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如把国防教育与各种节日、纪念日、双拥共建的庆祝活动结合起来,开展主题教育;定期邀请军事专家、学者或高级将领,为青年大学生进行国防知识讲座,或选择当前国际、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突出事件或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举办国防形势报告会,开展国防形势教育;举办国防知识竞赛、演讲赛和征文活动等;利用国防日和国防教育周,让大学生进军营,了解部队生活,培养国防观念;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开展定向越野、射击等国防体育活动;利用宣传橱窗搞好国防法规、国防知识、现代武器装备和大学生军训情况的宣传,把国防法制教育融入国防教育之中,突出抓好《国防法》、《兵役法》、《军事设施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增强大学生履行国防义务的自觉性。

(四)利用国防教育资源,开展国防教育实践活动

国防教育基地具有现实感强、冲击力大等特点,是进行国防教育的重要场所。因此,应组织大学生参观烈士陵园、革命遗址、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文化宫等。还可以开展军民共建活动,由部队派出军官和军事训练员,把军营文化引入校园,以军人的高尚风范和品格,吸引、教育和影响大学生。通过组织国防知识竞赛、举办国防教育展览、开展国防教育征文活动、建立校园国防教育网站、举办国防教育讲座等,从不同侧面向大学生灌输国防知识,宣扬英雄人物,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充分利用国防文艺占领学生文化娱乐阵地,有选择地组织学生观看国防题材的电影、戏剧等,使大学生的思想情操在愉快的氛围中受到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民族自尊自强精神的陶冶。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开展大学生国防教育,拓展国防教育空间,进一步扩大国防教育的信息量,使大学生从丰富的国防教育资源中,了解更多的国防信息、知识和技能。

高校国防教育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革命英雄主义思想,激发大学生爱国主义热情,提高集体主义观念,全面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可以促进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熟悉战争谋略,学习领导方法和艺术,并能从战略高度去观察、分析、设计和处理问题,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使大学生的智力不断向高层次发展。促进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使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进一步锻炼和巩固。有利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能培养大学生不怕苦累,勇于拼搏、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良好心理品质。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作风养成。通过军事化集中管理,使大学生养成正规、严格、慎独、科学的生活习惯;通过军事队列训练,培养大学生雷厉风行、整齐划一的作风和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意识;通过军事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遵纪守法观念,加强组织性纪律性;通过在班、排、连的集体形式的国防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

总之,高校开展国防教育不仅是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实现中国人才培养战略目标,造就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而且是建立强大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巩固国防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傅景云.国防教育概论[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5-7.

[2]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4-5.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张万年.当代世界军事与中国国防[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9.

[5]杨邵愈.高校国防教育与人才培养[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9.

[6]罗新立,丁飞.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意义、内容及其素质教育功能[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6):10-13.

[7]刘文炳.浅谈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意义和作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9,(2):77-79.

大学生与国防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国防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合路径;探析

中图分类号:D422.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3-0254-03

高校国防教育是实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其主要目标是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大学生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侧重于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纪律、品格、精神等主观因素的培养,其主要目标是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可见,高校国防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目的、作用上有着众多的共性,必须纳入思想教育总体系,列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议事日程。本文结合湖南农业大学实际,从学生集中军训、军事理论教学、日常国防教育、促成国防教育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渗透结合四个方面就如何实现二者的有效融合做一粗浅探讨。

一、学生集中军训——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实践形式

军训作为大学生入校的第一堂必修课,是高校国防教育的最高形式,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活跃、最有成效的实践形式。我们应针对军训期间学生心理变化的特点,分阶段、有重点地及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军训前期:着力学习性教育。军训前,大家对军队的一些做法充满向往和好奇,而对于军训真正的目的和意义并不清楚。针对这一思想实际,我们应不失时机地做好开训时的政治动员、思想发动和氛围营造工作。在形式上可采用以校、院(系)、班级多层次动员会、座谈会、讨论会、誓师会、报告会、参观等为主。在内容上,着重进行安全形势、革命传统、校规校纪、军事理论、做合格社会主义大学生等军训目的、意义的教育,同时进行《国防法》、《兵役法》、《国防教育法》等有关国防法规的学习。如,我校在新生入学报到后正式开训前,由校学工部统一组织、各学院具体实施入学教育,内容包括“何为大学”、“怎样做一名优秀大学生”等引导性专题讲座,校史馆参观、学科专业介绍等校本知识熟悉,军训纪律、内务要求、行为规则等校纪校规教育。通过训前教育,使参训学生充分认识到,军训作为一种国防教育,绝不是简单的走走步子、喊喊号子、打打靶,而是学习贯彻新时期建军理论的一种具体体现,是一种综合的国防观念培养、国防知识传授、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从而激发他们发扬集体主义精神,磨炼艰苦奋斗的意志,增强其组织性、纪律性,使之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军训中去。

军训中期:着力体验性教育。训中教育是学生军训的关键性教育,关系到训练计划的落实和训练目标的实现,也关系到参训学生能否按“大纲”要求达标。这一阶段,随着艰苦军训生活的开展,打破了学生们对军训的好奇心理和美好憧憬,尽管有些学生在训前做了“吃苦”、过紧张生活的思想准备,但正规、严格、紧张的训练是他们始料未及的,很多学生开始不适应,出现厌倦感、逃避感。针对这一心理变化和思想动态,我校深入细致地开展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是加强艰苦奋斗、不畏艰难、吃苦耐劳的光荣传统教育,加强“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将细致思想工作贯穿于紧张的训练之中;二是通过检查评比、队列会操、阶段讲评、示范表演,让学生看到自身不足之处,从思想深处挖掘出自己的薄弱意识,确立起更高的标准;三是根据新形势,创新军训形式,在原有的军训内容上特别增设军体拳、擒敌拳、消防演习、野外拉练、抗震防灾、反恐防暴、班战术等学生感兴趣的科目,增强学生面对火灾、地震、洪水、劫持等灾难的救生和自救能力,并力求把学生最关注的国际国内军事、安全、形势、战略等问题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使军训教学内容充满生机与活力。通过训练实践,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了因艰苦军训而导致的疲惫厌倦现象,磨炼了学生意志,激发了学生不怕困难、勇于吃苦、严格要求、严格训练的思想和作风。

军训后期:着力感悟性教育。训后教育是学生军训的重要环节,关系到训中教育取得的成绩能否巩固和发展,整个训练能否善始善终。军训后期,由于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基本掌握,对周围的人和环境也已熟悉,易出现懒散和懈怠情绪,从而使自我管理目标降低,自由涣散现象抬头,违章现象也随之出现,若工作不及时,容易导致虎头蛇尾而影响军训效果。为此,我校根据训练进程,进一步提出鼓动口号,开展“评先创优”活动。一方面,通过组织内务评比、纪律评比、歌咏比赛、阅兵分列式表演等评先创优活动,使参训学生充分认识到“团结就是力量”、集体的荣誉在于每个人的共同努力,进而激发学生严于律己,认真参训,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修养的自觉性,最终实现思想品德的真正升华。期间若出现个别特殊问题,辅导员、班主任老师应以身作则,全力以赴,深入公寓和训练场地,本着“一个也不能少”、“将问题扼杀在摇篮中”的原则把思想政治工作做深做细,使思想工作既表现在对全体学生的普遍指导,又表现在对个别案例的特殊对待之中。另一方面,提倡军训中“机会教育”,即结合学生在训练中所反映出的思想,抓住教育的有利时机,有针对性地进行及时教育。如,训练中出现松散、懈怠情绪,可本着“劲可鼓,不可懈”的原则鼓舞激励学生坚忍顽强,不畏艰难,经受考验;学生中出现不尊重教官、不尊敬老师的言行,可及时召开“怎样做人”的主题班会,组织全班学生展开讨论,提高学生对尊师重教、尊师重友、团结友爱为人处事道理的认识;学生就餐出现浪费粮食现象,可及时指出并进行引导,让学生树立“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爱惜粮食、勤俭节约的优良品德;有学生违反校纪校规,可及时进行说服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改正自己的错误。

二、军事理论教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堂形式

军事理论课作为高校国防教育的基本形式之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堂形式。我们应充分利用军事理论课这一国防教育课堂形式,发挥其在加强大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上的独特优势。

根据《普通高校军事课教学大纲》,军事理论课包括中国国防、军事思想、战略环境、军事高技术、信息化战争五个部分的教学内容,每一章节内容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作风,磨炼坚忍顽强、不怕困苦的意志品质,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等方面都有其独特作用。如,在国防历史教育中,通过古代国防的兴盛和近代国防的屈辱前后对比,用铁的事实诠释了“落后挨打”、“不进则退”的道理。在讲授《孙子兵法》关于孙武的战略战术指导思想时,让学生在“重战、慎战、备战”的战争观、“视卒如婴儿”的精神中了解“仁爱明礼、诚信友善”的道德风范。在介绍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时,将我国地缘安全环境特点、周边呈现出的热点问题、当前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等军事理论知识融入课堂教学,最能激发学生保家卫国的爱国热忱,从而立志发奋学习、报效祖国、卫我中华的雄心壮志。在军事高技术学习中,当今世界的军事高科技最能吸引青年学生的注意力,结合他们的专业特点选取尖端武器装备、军事高技术等内容精讲,很能激发学生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进而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先进科技知识,为科教兴国、科技强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总之,通过军事理论课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个人进取心、社会责任心,使他们认识到爱国就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从完成好学业做起,个人成才就是爱国,为国争光就是人生价值的最大实现,从而使自己成为胸怀社会、胸怀祖国、胸怀人民的有用人才。

三、日常国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形式

日常国防教育是高校国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国防教育内容的具体化和形式的日常化。抓好日常国防教育,对进一步巩固军训成果、提高国防认识、磨炼意志品质、强化团队意识、激发爱国热情、促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的高校国防教育分为集中国防教育和日常国防教育,集中国防教育主要指的是新生入学时的军训、军事理论课教学。而日常国防教育指的是除了新生军训及军事理论课之外的贯穿大学生培养全过程的其他国防教育形式,主要包括与军事有关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军事实践活动等方面。近年来,我校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日常国防教育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开辟国防教育第二课堂。鼓励学生在课外根据兴趣爱好成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国防教育社团,如“国防教育协会”、“军事爱好者协会”,社团成员可以说都是关心国防热爱军事的,他们的存在往往可以带动周围同学加入进来,形成高校学生热爱军事关心国防的良好氛围,做到国防教育与思想教育两者兼得。二是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利用遍布全国各地特别是革命老区的烈士陵园、革命遗址、伟人故居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中国革命斗争遗留的各种纪念物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是大学生学习历史、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修养的过程,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特色形式与有效途径。我校结合湖湘文化特色,利用、刘少奇等伟人故居、长沙烈士公园、湖南省博物馆等红色资源,将国防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促进大学生增进思想感情、升华思想道德境界。三是开展国防体育运动。为丰富军训内容,我校根据学校、学生的具体实际,特别增设军体拳、擒敌拳、消防演习、野外拉练、班战术等学生感兴趣的科目,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湖南省大学生军用枪射击比赛,取得了团体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并代表湖南省参加全国大学生军用枪射击赛,取得团体第三名。四是加强校园媒体宣传。我校注重通过日常养成教育巩固军训成果,在《学生行为规则》、《考试规则》、《教室管理规定》、《学生宿舍管理规定》等制度中融入学生军训中的有关要求,利用校园广播、墙报、校刊、国防教育宣传橱窗等校园媒体宣传学习国防知识,并通过建立“国防教育网”,开设“国防教育专栏”,组织开展国防知识抢答赛、国防征文比赛、革命歌曲比赛、五四爱国主义升旗仪式等活动,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国防意识,提高学生的军事素养,逐步建立起从行为规范、内务整理、组织纪律、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保障军训效果的长效机制。

四、促成国防教育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渗透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

国防教育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渗透结合,不仅是培养大学生国防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举措。突出国防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实现二者的融合统一,可以充分发挥国防教育“国防”和“育人”的综合效益,也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更鲜活的生命力和更持久的影响力。

近年来,我校根据学校实际,多方面多层次促成国防教育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渗透结合,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将国防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课相结合。2005年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行新方案,课程科目由原来的七门减少为四门,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其中“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涉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战争、反侵略战争、军队和国防建设实践,在课堂教学中增设中国古代《孙子兵法》的思想精华、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军事理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军事知识,通过知识拓展将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课相结合。二是将国防教育与形势政策课相结合。每学期开设的形势政策课也是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载体。在介绍我国周边形势时,可以将我国周边的热点问题、当前面临的主要威胁等国际国内形势热点融入课堂教学,在充实教学内容的同时提高了学生国防观念和国防意识。三是将国防教育与就业指导课相结合。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活动中有针对性地渗透国防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能力。在当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适时引导大学生响应祖国号召、踊跃报名参军,树立“入伍就是深造,当兵同样成才”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对暂时缓解就业压力、培养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后备人才、增强我国国防实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四是将国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相结合。集中军训是一种掉皮掉肉的辛苦实践活动,这对那些从小在家娇生惯养、缺乏艰苦生活锻炼的90后独生子女们是一个巨大考验。集训中如果不及时给予心理调适,就有可能出现个别学生一旦遇到困难挫折,常以逃避、抱怨的态度对待,甚至还可能出现轻生念头。因此,将国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相结合,可以磨炼学生的坚韧心,锻造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面对挫折和应对坎坷的能力,有利于鞭策激励他们为祖国、为人民刻苦学习、奋发进取、勇往直前。

总之,新时期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高校国防教育,是加强我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提高全民国防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措施。实现国防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统一,可以充分发挥国防教育“国防”和“育人”的综合效益。因此,整合国防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两类资源,探索国防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整合路径,对提高全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后备人才,建设强大的中国国防,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罗一娴,党玮莹.试论高校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J].理论观察,2008,(1).

[2]刘秋生.整合高校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几点思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6).

[3]陆海燕,欧阳长安.大学新生军训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刍议[J].职业时空,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