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化学竞赛题

高中化学竞赛题

高中化学竞赛题

高中化学竞赛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化学竞赛 活动纪要 试题分析

1 活动纪要

2012年11月30日上午,由中国化学会主办、天津市化学会与南开大学承办的第26届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暨冬令营在南开大学隆重开营。来自全国共31个省市、自治区的295名参赛选手及各省代表队的领队、观察员、学会代表、列席代表参加了开营式。参加开营式的领导和专家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津化学会理事长周其林,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张希,中国化学会副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刘正平,北京化学会秘书长贾海顺,北京化学会副秘书长、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裴坚,天津市化学会副理事长、南开大学化学学院院长刘育,南开大学副校长、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关乃佳,天津市化学会副理事长、天津理工大学校长马建标,天津市化学会副理事长、天津师范大学化学学院院长赵小军,中国化学会办公室主任郑素萍。

根据竞赛暨冬令营组委会安排,参赛选手于12月1日和2日先后参加化学理论考试、实验考试。经过笔试成绩和实验成绩的综合计算,本届冬令营活动获奖情况最终揭晓,其中有101名同学荣获一等奖,107名同学荣获二等奖,67名同学荣获三等奖。另外,荣获一等奖成绩较为优秀的同学将进入国家集训队再次培训,并从中选拔出4位选手组成国家队,代表我国参加第45届国际中学生化学竞赛。

2012年12月5日上午举行了本届活动的闭营式,在闭营式上,首先由中国化学会竞赛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段连运教授对本届冬令营活动作了总结讲话,对此次冬令营的组织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参赛选手取得的成绩表示热烈的祝贺。南开大学学生会举行了颁奖典礼并宣布了竞赛获奖学生以及获奖单位名单。参会的各位嘉宾为获奖选手和颁发了奖牌和证书。中国化学会向本届冬令营承办单位天津市化学会、南开大学颁发了奖牌,另外,承办第27届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暨冬令营活动的北京化学会接受了冬令营营旗。至此,为期6天的第26届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暨冬令营鸣金收兵。

2 试题分析

2.1试题特点及考查知识分析

2.2试题整体分析

高中化学竞赛题范文第2篇

一、竞赛组织机制的新举措:高规格、多部门联手、自上而下的竞赛组织保障体系

我国会计信息化30余年的发展历程表明推动会计信息化事业之艰巨、困难。湖北省作为一个中部省份,全省的经济发展和会计信息化水平很不一致。湖北省财政厅和省会计学会的领导审时度势,明确了竞赛的意义和目标:举办竞赛的目的就是普及会计信息化知识,提高会计执业能力,培养会计信息化人才,以此来增强会计人员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通过与省直相关部门沟通,决定由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总工会联合举办,省会计学会承办;同时给出竞赛的最高奖项“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湖北省会计信息化技能能手”。并成立了以财政厅、人社厅、总工会领导牵头的会计信息化知识技能竞赛领导小组,下设竞赛办公室;各市州、县市区也相继成立了竞赛领导小组,并组织专人成立了竞赛办公室或工作专班。财政部对此次竞赛给予高度重视。各级竞赛领导小组高度重视竞赛工作,多方听取意见,提出明确要求,详细研究制定各级竞赛活动组织方案,协调解决竞赛过程中出现的资金、训练时间、激励政策等各种问题。

这种创新的竞赛组织保障机制产生的效果是:全省初赛12.9万人在网上完成全部考试程序,参考率达到86%;十堰市在安排的初赛时间内,一天就组织了1万多人参赛,总参赛人数25642人,在市州中居第一;恩施州地处偏远山区,参赛条件困难,但参考率仍达到89.3%;江汉石油管理局的会计人员分散在全国十几个省市以及南亚、南美和非洲等国家,该局在册会计人数2575人,有2327人参赛,参赛率达90.4%。

二、竞赛运作机制的新举措:政府、会计学会、高校和软件公司多体合一、协调一致的运作机制

除了竞赛组织保障体系外,会计信息化知识技能竞赛还要根据竞赛目标、参赛对象研制一套切实可行的竞赛方案,涉及到竞赛内容、竞赛方法、竞赛的技术支持体系等,需要一种多方合作、协调一致的运作机制,以保证竞赛活动的成功运行。在竞赛领导小组领导下,组成了由省会计学会牵头、金蝶软件湖北分公司、武汉大学等在汉高校参与的省竞赛办公室,由省会计学会会长统一指挥,协调运作。首先由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总工会共同发文《关于开展全省会计信息化知识技能竞赛活动的通知》启动了竞赛程序,省竞赛办公室根据《通知》精神制定了详细的实施细则。省竞赛领导小组对竞赛活动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并关注整个活动过程;各级竞赛领导小组和市州会计分会、行业会计分会负责广泛宣传、层层动员、组织会计人员积极参赛;高校负责确定竞赛内容和竞赛方式、编写《湖北省会计信息化知识技能竞赛辅导教材》、根据各阶段竞赛目标和内容拟制竞赛试题和标准答案;金蝶软件湖北分公司负责实务操作部分和组织开发理论部分的竞赛支持软件与竞赛管理软件,以及整个竞赛系统的技术支持。这样复杂的竞赛支撑体系不仅需要会计信息化专家、优秀的IT技术人员、较雄厚的资金支持,同时还需要良好的组织、协调和沟通的运作机制。

这种多体合一的竞赛运作机制产生的成效是:将学者的“学究”思想统一到与竞赛活动的目标函数一致,将《湖北省会计信息化知识技能竞赛辅导教材》理论部分改编成282道问答形式,并配以实务操作练习光盘,以简单易学的形式普及会计信息化知识,以适应竞赛活动的学习用途;使基于互联网的初赛竞赛网络平台,基于局域网的复赛、决赛竞赛网络平台,与支持竞赛的会计软件、KIS系统软件、竞赛管理软件,以及竞赛理论试题库、实务试题库、考生信息数据库等竞赛技术支撑系统能整合为一体稳定运行;通过为分散在全省各地的36个复赛赛场编写的《复赛系统部署手册》,并分赴各个复赛赛场安装、调试软件,现场指导复赛;以及竞赛办公室组成技术保障组,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监控竞赛总平台、注册和参赛答题系统的运行情况,利用电话、邮件、短信、在线互动等方式,认真有效地回复和处理竞赛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包括及时解决系统故障等;各方面的团结合作、协调一致,保证了竞赛的顺利进行。

三、竞赛活动的新跨越:新思路、新内容、新方式、新手段

竞赛领导小组通过调查分析和研究,对此次竞赛活动提出了新的思路:系统性、前瞻性、针对性、适用性。系统性主要体现在:将会计信息化知识技能竞赛活动作为全面推进我省会计信息化建设、打造我省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落实《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的一项具体措施,通过竞赛活动为全面推进我省会计信息化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发展环境,将竞赛目的、组织保障、运作机制、竞赛方案、竞赛内容、竞赛方式、竞赛手段、竞赛平台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前瞻性主要体现在: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竞赛内容要体现新时代会计信息化的新内容,在理论方面,要将我国会计信息化的新形势、新动态、新知识传递给参赛者;在实务方面,要根据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ERP系统环境下财务业务一体化进行实操竞赛。针对性主要体现在:要根据全省会计信息化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兼顾全省大多数会计人员的知识基础,为推动他们学习会计信息化知识和提高技能,竞赛内容要有会计信息化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实务操作,同时竞赛内容也要满足中级、高级会计信息化人才的要求。适应性主要体现在: 《湖北省会计信息化知识技能竞赛辅导教材》简明扼要,适应竞赛活动的用途;竞赛管理适应会计信息化无纸化管理的要求;竞赛的方式适应会计信息化无纸化考试的要求;竞赛的技术支撑体系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便于全省各个地区的会计人员参赛。

创新的思路使此次会计信息化知识技能竞赛在竞赛内容、竞赛方式、竞赛手段等方面有了新的跨越。在竞赛内容上,首次将XBRL与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与内部控制、会计信息系统的集成与ERP、会计服务模式、审计信息化等最新的知识作为竞赛内容。竞赛的内容由浅入深,初赛的内容主要是会计信息化的基础知识和会计实务的基本操作,主要扩大参赛的“面”,兼顾到全省绝大多数会计人员的信息化基础;复赛的参赛对象是从“面”到“线”,竞赛内容适合会计信息化中级人才的知识需求;决赛的参赛对象是从“线”到“点”,决赛的内容则适合会计信息化高级人才的知识需求。在竞赛方式上,将竞赛分为初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将竞赛内容分为理论和实务操作两个部分(各占50%),在一个竞赛平台上统一完成。理论部分根据282道问答一共出了352道竞赛试题及标准答案(其中50道为模拟练习题),实务部分一共拟制了200道试题及标准答案;由计算机系统为每个考生随机抽题(50道理论题,9道实操题),计算机根据标答和答题时间自动评分;初赛的实务部分是以金蝶软件公司的友商网“在线会计”为实操平台,复赛与决赛的实务部分是以金蝶软件公司的局域网环境下的KIS系统为实操平台。在竞赛手段上,首先,为了消除参赛者的畏难情绪,提高参赛积极性,增强其参赛的自信心,不将竞赛作为目的,而将参赛答题作为推动会计信息化知识学习的手段,提前将竞赛试题在网上公布,在初赛和复赛阶段,还提前将试题答案在网上公布,供参赛者学习和练习。其二,初赛、复赛、决赛全部采用现代化的网上竞赛技术,初赛是在互联网上进行,无时空限制,会计人员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单位,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可以参赛答题,将传统的会计工作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实现了竞赛方式的创新。其三,整个竞赛活动不用一张纸,从参赛者上网注册、答题、会计实务操作、评分,各个竞赛阶段统计竞赛结果等竞赛管理全都实现了电子化、数字化、无纸化。

四、竞赛学习培训途径与方式的创新:互联网平台、知识题库、自行训练

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化人才稀缺,这类人才除了要具备会计人才所必须的基本素质和复合型知识结构外,还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要不断跟上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步伐,需要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这样不断的循环学习。因此,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建立一套适应继续教育、实践锻炼、交流培训等途径的长效培训机制。这次竞赛活动创新了一种依托互联网的会计理论知识学习和会计实务操作自行练习的培训平台,参赛者通过这个平台可以进行竞赛知识的自我辅导和练习,判分、更新题库、人员学习和管理等都通过互联网由计算机自动完成。

这一培训平台与《湖北省会计信息化知识技能竞赛辅导教材》以及在各阶段竞赛开始前在网上公布所有题目和答案的方式为参赛者节约了辅导培训成本,提高了参赛的积极性和及格率,同时也达到了推广、普及会计信息化知识技能的目的。这种自行辅导的培训平台和途径也为加快我国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和会计教育方式的创新提供了借鉴作用:只要不断更新理论和实务操作的知识题库,以及提供相适应的自行学习、自行约束的激励政策和评价机制,会计人员就能通过互联网进行会计知识的自我学习和会计实务操作的自行培训,便于加快我国会计信息化人才建设,为我国会计信息化人才建设提供一种长效的新方式和新途径。

五、竞赛开启了湖北省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新航程

高中化学竞赛题范文第3篇

一、 开展化学竞赛,培养科学学习方法

“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被列为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从根本上向教育者提出了改变了原有的应试教育下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的要求。这个理念将“科学探究”作为学生学习方法是否合理的衡量标准,旨在使教学活动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注重知识的探究转化,使学生从被动获取知识向主动探究知识转化。

化学竞赛活动的优点正在于其教学过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注重课内和课外的结合。如教师在课堂上讲一个例题,让学生学习、模仿,然后给学生留下的课后习题,又不是例题的简单重复,而是让学生看书、钻研教材后才能解出的题型。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不尽能轻松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对所授的知识点就会有新的见解,并能在此基础上独立地判断题型,解题。这时学生就可能突破原有的知识构型,超越教师的思维模式,达到一种新的对知识点理解的境界。因此化学竞赛活动能充分实践“学习、学习、创造”的新教学模式,通过全新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模式,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有效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二、 开展化学竞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在课程改革中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它反应在化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就是要求教育者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从而让学生学会学习,具备自学能力,能够终身学习。

化学竞赛活动以“科学探究”为突破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把接受知识的过程变成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过程。当然这是建立在化学竞赛试题自身特点的基础上的。化学竞赛试题的解答是一个创造性的思维过程,其特点是:打破定势思维,突出猜想,重视想像,注重立体交叉和整体思维,采取开放性应答方式,关注个性创造能力。“竞赛”可以不断激励学生,学生想在激烈的竞赛环境中取胜,就必须善于独立思考,必须具有较强的综合、推理、分析、判断、评价的能力。因此“竞赛”可以打开参赛学生的智力闸门,使他们的各种能力如一泻千里的洪流,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挥。虽然许多竞赛选手将来并不一定以研究化学为职业,但他们从化学竞赛的文化熏陶中所获得的洞察力和创造力将受益终生。

三、 开展化学竞赛,塑造优秀学生群体

兴趣性、竞争性和创造性等是化学竞赛所具有的特点,符合中学生的好奇、好胜心理,参加化学竞赛是学生的自主选择,因而他们能以极大的兴趣和爱好自觉地参与,一个对化学产生强烈而稳定的兴趣的学生,就会把这门学科作为自己的主攻目标,并愿意把化学作为自己将要从事的专业,学习过程中会自觉地去克服重重困难,排除种种干扰。

化学竞赛选手往往不满足现有的课堂教学所获得的知识,他们天资聪颖,善于学习乐于思考,富有创造性,大多能进行超前学习。而化学竞赛正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它为学生提供了在课堂教学之外获取新的知识信息的机会,与在课堂上获取的知识信息相比,这种新的知识信息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另外竞赛的培训过程也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历程,没有良好的意志品质,没有吃苦的精神,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参加竞赛的学生都能按照自己的预定目标,克服困难,勤学苦练,主动地阅读课外读物,逐渐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所以参加化学竞赛的学生大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坚强的意志品质,这些为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为成为一名优秀学生提供了必备的条件。因此搞好竞赛辅导是学校培养学科尖子生和形成优秀学生群体的一个很有效的途径。

四、 开展化学竞赛,打造优秀教师队伍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和自身能力,把自己塑造成一位复合型,科研型教师则是我们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化学竞赛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高水平的智力竞赛,没有扎实的业务能力和过硬的教学本领是不能胜任的,也不是一两个教师能承担得了的,搞好化学竞赛需要一支甘为人梯、富有理想、乐于奉献、事业心强、勤学好钻、勇于带领学生去拼搏的教师队伍。要适应化学竞赛培训的要求,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就要求教师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学习,加速知识更新,拓宽知识面、研究大量的竞赛试题,进一步充实和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也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提高自身的素质。

五、 开展化学竞赛,拓展第二课堂学习

高中化学竞赛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赛教深度融合 学科竞赛 运行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05.017

Research on the Operation Mode of the Mechanical Subject Competition

in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Competition and Education

YING Zhengen, FENG Kaiping, NI Chengyuan

(Colleg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Quzhou University, Quzhou, Zhejiang 324000)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the applied innovative talents, the running mode of the mechanical discipline competition was explored. By integrating the subject contest into the theoretical course, the opening experiment of the subject contest, the competition of the subject and the daily teaching, it can realize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competition and teaching, and make the.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the subject competition, enhance the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improv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innovative ability, and provide guarantee for the training of high quality innovative talents.

Key words deep integration of competition and education; subject competition; operation model

应用型本科建设是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件大事,地方本科高校作为应用型本科的主力军,以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重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除了理论课程和日常实践教学之外,整合课内外内容的重要环节是大学生学科竞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的有效载体,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解决现实问题和实践动手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1 地方高校机械类学科竞赛运行过程中的不足

学科竞赛是对知识深入理解、系统整理和实践运用的过程,是为了考查学生基本学科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比赛,其是一种跨学科的、超越课本的范围、其难度也相对大于常规考试的特殊考试形式。①对于机械类专业,学科竞赛的作用更为明显。竞赛一般包括拓展性和综合性的知识,强调出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逻辑性以及创新的实践能力,其对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也是一个重要途径,且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具有很重要的引导作用。

如今,学科竞赛在各地方高校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参与的学生和老师也越来越多。但是,机械类学科竞赛在一些地方高校的运行仍存在某些不足。

(1)条件保障与实际需求存在差距。②在地方的高校,由于其自身所处的地理位置的局限以及经费和师资力量等条件的局限性,在学科的竞赛场地、经费以及设备等的条件保障上,与实际的需求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且相应的交流及培训等费用也都很难落实下来。

(2)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尚不成熟。现如今,多数的地方高校都没有建立起专门的导师库,这使得参与学科竞赛指导工作的教师力量都非常分散。另外,还有很多指导教师在对相关学科竞赛的了解程度不够,其指导的思维和方法也都跟不上竞赛的发展需求。且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方面也不是很完善,教师的学科背景和年龄结构也不够科学。

(3)学生的参赛动机有偏差。不少学生对学科竞赛的了解比较肤浅,参赛的积极性不高。部分学生盲目参加比赛,实践经验,实践能力、动手水平都较为缺乏,过于依赖老师的指导。有的学生过于看重竞赛成绩,甚至对竞赛成绩的追求远高于对竞赛课题的兴趣。

(4)学生的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有些学生缺乏必要的观察力和学习能力,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不浓厚,缺乏必要的恒心和毅力,缺乏创新理念和创新欲望,自然也就谈不上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了。

2 赛教深度融合的学科竞赛运行模式

目前地方高校机械类学科竞赛运行过程中的不足,容易产生“为竞赛而竞赛”的后果,不足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无法发挥学科竞赛对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因此,需要建立新的学科竞赛运行模式,促进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全面发展。③赛教深度融合的机械类学科竞赛运行模式,通过日常教学融入学科竞赛内容,学科竞赛强化日常教学的方式,吸引最广泛的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科竞赛,整合指导教师队伍,实现可持续发展。

2.1 赛教深度融合学科竞赛运行模式的特点

摈弃“教学归教学、竞赛归竞赛”的片面认识,明确学科竞赛与日常教学的紧密关联,在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中融入学科竞赛内容,并通过学科竞赛强化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的学习,实现竞赛和教学的深度融合。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学科竞赛不是某个时间段的突击,而是平时知识和能力的积累,从而将集中突击的参赛方式化整为零到平时的学习积累当中。

2.2 赛教深度融合学科竞赛运行模式的主要内容

通过理论课程以及学科竞赛和实践教学等环节,实现竞赛与教学深度融合,并形成稳定的指导教师队伍,逐年更新的参赛学生梯队,实现学科竞赛常态化。

2.2.1学科竞赛融入理论课程

理论课程原理性和概念性很强,学生不易掌握,为增强理论和实际的联系,任课教师在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学科竞赛作品作为实例引入教学,并在讲解中针对机械设计、加工、装配、调试等过程探讨工程问题的出现和解决。既能让学生更易接受,又培养了学生对学科竞赛的兴趣。④

目前,机械类学科竞赛主要有“挑战杯”、机械设计竞赛、力学竞赛、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工业设计竞赛、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信息技术大赛、3D动力大赛等,一方面提升机械类学生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提升学生的多学科综合能力和动手能力。

这些学科竞赛所涉及的理论基础知识,基本覆盖了机械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课。任课教师在讲解“工程图学”、“机械CAD”、“三维建模与设计”等课程时,以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信息技术大赛、3D动力大赛等竞赛题目或作品为实例,分析完成这项任务所需的专业技能,既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兴趣。在讲授“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流体力学”等课程时,以力学竞赛的题目为实例,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明确要完成一项工程问题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通过分析、计算、实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在进行“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制造技术”等课程的教学时,将机械设计竞赛、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挑战杯”等竞赛的内容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对一个复杂的机械产品进行观察、思考,通过展示竞赛作品,让学生了解理论课程和机械产品之间的差别和联系,激发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热情,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专业知识的能力,提高科学和工程素养。

2.2.2学科竞赛开放实验

建立专门的学科竞赛开放实验室。根据机械类学科竞赛的特点与需求,逐步添加适合学生竞赛的小型加工机床设备,包括砂轮机、台虎钳、台钻、小型车床、小型钻铣床等。依据竞赛教学的理念以及培养目标,形成一套学科竞赛的开放实验室的管理运行体系,并建立起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条例、实验室设备安全操作的规程和开放式实验室值班手册等管理文件。在竞赛期间,开放的实验室主要承担参赛队伍的竞赛作品方面的加工及制作和安装调试方面的工作,在其余的时间则承担学科竞赛相关的开放实验,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保障。

开展一系列学科竞赛相关的开放实验,作为大学生实践教学的重要一环。⑤学校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指导教师根据历年的学科竞赛题目及最新的竞赛通知,确定若干个开放实验课题。学生以团队的形式选择一个开放实验,并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开放实验任务。开放实验涉及机械设计、图纸绘制、力学分析、零件加工、机器装配、调试运行等多个环节,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对学科竞赛的参与兴趣,培养其科学以及工程素养,为参加真正的学科竞赛做好准备。

2.2.3学科竞赛常态化建设

以学科竞赛融入理论课程及学科竞赛开放实验为抓手,将每年只在规定时间举行的学科竞赛分解到日常教学工作当中。一方面,理论课程的任课教师和开放实验的指导教师对学科竞赛的理解更加透彻,经验更加丰富,自然能成为学科竞赛的指导教师,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过程的积累,能形成相对稳定的学科竞赛指导教师队伍。另一方面,不同理论课程的授课对象是不同年级的学生,各年级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强项,通过学科竞赛开放实验,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有效的团队分工和整合,形成层次化的、每年更新的参赛学生梯队。⑥

学生是学科竞赛的主体,通过学科竞赛常态化建设,使学科竞赛覆盖面扩大,并深入人心,让更多的学生投入到学科竞赛中来,既避免了临时参加比赛“时间紧、任务重”的尴尬,又能遴选出更多更好的队伍和作品参加更高层次的比赛,同时切实训练并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3 结论

赛教深度融合的机械类学科竞赛运行模式,通过将学科竞赛融入理论课程、开展学科竞赛开放实验、学科竞赛分解到日常教学等内容和措施,实现竞赛与教学深度融合,形成稳定的指导教师队伍,逐年更新的参赛学生梯队,实现学科竞赛常态化。通过这种竞赛模式的运行,提升学科竞赛的氛围,激发学生对学科竞赛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科的竞赛中,培养学生在科学及工程方面的素养,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实践动手的能力,为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提供保障。

基金项目:衢州学院教学改革项目(JG201507)

注释

① 张宇萌,雷文武.大学生学科竞赛水平提升模式探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33(5):119-122.

② 夏玲娜.地方高校开展学科竞赛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4.31(2):81-84.

③ 邝小燕,赵俏姿.学科竞赛和创业训练相融合的实践教学探索[J].科教导刊,2015(12):103-104.

④ 卢孔宝.基于大学生学科竞赛的机械创新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5.27(4):78-80.

高中化学竞赛题范文第5篇

摘要:在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中,只注重培养技能尖子,忽视了提高学生的整体职业技能的做法会产生“教育不公”的问题。职业技能竞赛作为一项教育教学活动,其服务对象应当是全体学生。

关键词:职业技能竞赛 问题 对策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学生职业技能竞赛已经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元素。各级各类的职业技能竞赛蓬勃地开展起来,对于提高职业技能人才的质量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各职业院校开展学生职业技能竞赛的程度与做法不一,总体说来是积极、有效的。但也不能否认有的做法不妥或者说值得商榷的,比如说有的院校只注重培养技能尖子,忽视提高全部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做法就是不妥当的,因为这样做会产生一个“教育不公”的问题。因此,本文就这个问题作粗浅的探讨。

一、问题的成因

为什么会产生“只注重培养技能尖子,而忽视提高全部学生的职业技能”的问题呢?首先我们来分析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些职业院校注重培养技能尖子,主要目的是为了应对外界尤其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种级别的职业技能竞赛,因为这些竞赛是一个展示办学成果的重要平台。最重要的是竞赛结果关系到学校的名声,也是学校接受各类评估的“本钱”,申报各种建设项目的“筹码”。注重培养技能尖子,考虑学校的名声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我们不能只捡“芝麻”,而丢掉“西瓜”。

问题的产生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些同志对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的认识与态度不够正确。在他们眼中,职业技能竞赛就是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市级、省级、部级的竞赛以及地区和行业组织的竞赛,除此之外没有别的什么竞赛值得考虑,所以只要种植好“芝麻”就可以了,而对于惠及广大学生的校内职业技能竞赛自然就不用心了。

二、问题的剖析

教育公平首先体现在机会公平上。问题的发生对大多数学生是不公平的,有的院校为了应对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学生职业竞赛往往会提前作准备,有的甚至提前半年以上就按参赛项目组成“应赛小组”,在选人时多以任课教师根据个人对学生的评价确定。这样做,大多数学生就失去了公平竞争的机会。

存在这种问题的院校,对“应赛小组”的参赛准备工作还是十分重视的,从人员配备到培训计划无不精心部署,学校能够调动的优势教学资源向“应赛小组”倾斜,入选“应赛小组”的人员成了培训重点,他们可以聆听优秀老师的讲课,可以使用先进的仪器和设备,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开小灶”,从而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专业操作技能水平都要比同年级学生高出许多。然而,大多数学生都要面对这种不公平受教育的现实。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职业教育要以提高质量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开展职业技能竞赛。这说明职业技能竞赛已经成为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提高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一个有力杠杆。然而,部分院校在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时,只注重培养应对各种高层次技能竞赛的少数技能尖子的做法,是否是对“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内涵的准确理解呢?答案是否定的。很显然,这种做法有悖于国家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纲要,因为职业技能竞赛作为一项教育教学活动,应当将每一位学生作为同等的服务对象。

三、问题的解决

问题的破解应当是对问题本身增加一个“补集”,即在开展学生职业技能竞赛时做好培养大多数学生的准备,我们要在注重提高所有学生的职业技能基础上培养出技能尖子。这样做,我们可以肯定,培养出来的职业技能优秀人才决不会是少数,这样也必然会促进我们国家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整体水平的不断上升。因此,我们提出基本做法是:

1.完善职业技能竞赛机制

我们应当看到,由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的学生职业技能竞赛及其结果对职业院校有着较大的影响力。因为这是对职业院校办学成果的一种检验与考核,各职业院校积极应对完全在情理之中。既然如此,问题到底在哪里呢?我们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竞赛成绩好的是不是就一定意味着这个学校的教学质量高呢?事实上这个结论不一定成立,因为教学质量应当是对一个学校的学生的整体水平的考察。竞赛成绩好的院校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它比别的院校更有能力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但是它是否对所有专业、所有学生都这么认真培养了呢?那就不得而知了。所以要建议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以下三方面进行改革:一是在组织以学校代表队参赛的学生职业技能竞赛时,参赛选手的组成方式由学校自选与组委会抽选相结合,由组委会抽选的选手比例应当不低50%;二是采取第三方承办的方式组赛,即承办方本身不参加竞赛,这样做可以提高竞赛结果的公信力,也能够吸引更多的学校来参赛;三是加大对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的抽测力度。如果这样,我们有理由相信职业院校开展学生职业技能竞赛会有更大的动力,也必然会注重所有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的提高。

2.职业技能竞赛与教育过程相融合

要真正发挥好职业技能竞赛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杠杆作用。我们认为,除了政府和行业组织的职业技能竞赛以外,更可行的方法应该是将职业技能竞赛融于职业院校对学生的培养教育过程之中。具体来说,我们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健全职业技能竞赛机制。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职业院校必须重视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就是为了促进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必须要健全学生职业技能竞赛的组织管理办法、奖励办法、实施方案等规章制度,保障职业技能竞赛能够正常、有序地开展。

(2)加强职业技能文化建设。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应当体现职业技能文化的元素,我们可以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网、校报和板报等工具宣传学生实训、顶岗实习、就业等动态,介绍企业生产和建设情况,表彰职业技能竞赛的先进人物和事迹。通过这些活动营造一种职业技能文化氛围,使学生从中得到熏陶。还可以举办学生技能节,搭建一个竞技平台,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展示自己的学习和训练成果,同台竞技比、学、赶、帮、超,同学们收获的一定不仅仅是专业操作技能的提高。

(3)职业技能竞赛与专业建设相融合。第一,要在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职业技能竞赛环节。这个环节可以与课程考核、职业技能考证等环节结合起来。第二,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专业教师必须懂企业生产工艺流程而且专业操作技术过硬。教师的水平高,学生的技能竞赛才能赛出高水平。第三,要加强职业技能竞赛软件建设,要建立和开发出职业技能竞赛题库,建立和完善职业技能竞赛组织与评价体系,使职业技能竞赛有章可循。第四,职业技能竞赛与专业建设研究相融合,职业技能竞赛已经成为专业建设的一部分,我们有必要对它进行研究,摸索其规律,总结其经验,在此基础上提炼出理论成果,用以指导我们职业技能竞赛的再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