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堂常规教学反思

课堂常规教学反思

课堂常规教学反思

课堂常规教学反思范文第1篇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课前反思;课堂反思;课后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3.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036-01

20世纪末期,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新一轮课改中指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的最终落脚点是为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教育的发展需要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教学。波斯纳提出 “经验+反思=成长”,同样在教学中“教学+反思=高效教学”。

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在《我们如何思维》把教学行为做了一个界定,即“常规教学行为”和“反思教学行为”,提出“反思教学行为”是经过积极地、批判地教学过程,深思熟虑后做出选择,比“常规教学行为”更适合教育的发展。[1]1983年,纳德·萧恩在《反思性实践者》中指出反思分为“对行动的反思”和“行动中的反思”,将对行动的反思分为行动前、行动中和行动后的反思,在实际教学中可分为教学前反思,即备课阶段的反思;课前反思,即课堂反思;教学后的反思,即课后反思。[2]1999年,熊川武在《反思性教学》中将反思性教学定义为:“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有效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3]高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是高中历史教师通过对相关高中历史教学不断循环往复地反思、改进、总结以提高课堂效率,使课堂教学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在20世纪80年代,反思成为教育界一热门话题,在世界范围内的教师教育领域中,有关“反思”、反思性教学、反思性实践、反思性教师等教师教育口号铺天盖地而来,反思已经成为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突破口。[4]反思性教学也随之产生,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法。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反思存在于生活各处,同样被大多教师使用,且获益匪浅,但许多老师并未意识到自己已运用此教学法,笔者写作目的也是为了将其进一步推广,引起教师的重视。

反思性教学不盲从于传统、习惯和现有规定做出结论或判断,而是与时俱进地通过不段实践反思改进,再实践反思改进,不断批判、完善、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反思性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可分为课前反思、课堂反思和课后反思。

1课前反思

教师在课堂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充分的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保证。备课中教师首先确立本课程在整个专题、整本书、甚至于整个高中学习阶段的地位,把握教材脉络,理清重难点,确定各个子目的讲解时间,安排好整个课堂教学的时间和实施步骤。另外是备学情,反思了解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用学生已掌握知识或事实为例引起学生共鸣,引发其兴趣和热情,在学生原有知识上构建出新的知识框架。

如高中历史必修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本课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一次重大思想事件,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使处于清政府专制下的人民醒过来,为争取平等之权利,自由之思想奔走呼告。经过反思以往常规上课发现:常规上课时教师会讲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内容和意义、新三民主义提出背景、内容和意义,在老师周密安排下按时间顺序将一节重难点突出、结构完整的课程呈现,但是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新课改要求新世纪教师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指导、合作者;学生由原来的知识接受者,变成学习过程的主导者。于是,笔者决定在引入三民主义之前,指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面对当时的历史背景让学生假定如果自己是其中一员会如何救国,将学生的意见写在黑板上,在讲三民主义时与学生的意见对比,从而发现三民主义的意义和不足,实现学生与孙中山思想跨时空论战,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加深对三民主义的理解。

2课堂反思

课堂是将教师主观的备课落实到具体的学生学习过程,课堂永远无法预设,因此课堂中反思、随机应变尤为重要。新课改要求教师应“以学生发展为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课程理念去设计教学,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5]反思性教学比之常规教学更注重即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反思优点和不足,取长补短,提高课堂效率。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启发学生反思已有知识框架,调动、运用原有知识,培养自身分析、概括、处理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笔者在上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中,让学生阅读课文提炼思想形成的背景,有学生对课本68页关于的插图[6](如图)提出质疑,脸上少了学生熟知的痣。通过仔细观察和批判思考发现问题这是新课改宗旨之一,也是反思性教学所推崇的。笔者指出课本中的插图是1925年在广州时留影,并将中年得“痣”的史实讲给学生,以发现问题学生为榜样,指出处处留心皆学问,学生要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是对教学实践进行全面反思,包括对教材、学情分析,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反思要以课堂为起点,发现优缺点,扬长补短,反思也要以课堂为落脚点,提高课堂效率。课后反思可以借助课堂录音或录像,通过教师自我反思,学生评价,教师集体讨论、观摩优质课、问卷调查、课堂观察法、建立反思文件夹等多种形式实现。通过课后反思教师进一步改进教学,充实学生知识框架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

在讲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汉代儒学》第一子目“焚书坑儒”的批判中指出教材对秦始皇“焚书坑儒”评价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7]笔者发现“粗暴否定”四字修饰地贴切,文化有分歧可以通过辩论、交流多种方法来解决,秦始皇焚书坑儒是残暴的,更是愚蠢的,进一步提出看待事物要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看待事物。在讲《新文化运动》中有学生举一反三的运用辩证法对新文化运动中对中国旧道德和旧文化全盘否定,对西方外来文化全盘肯定的态度提出批判,主张用辩证法一分为二、理性客观的看待中国旧道德和旧文化。通过反思历史失误,以史为鉴,从中吸取教训指导现实,培养学生历史的辩证的看待事物。

每种教学方法都有自己的价值和适用范围,正如“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反思性教学运用在恰当的课堂和课程中才能发挥其最大功效。 反思性教学使教师的教学行为不再是冲动的、例行的,而是建立在深思熟虑基础上,对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和学生学习效率,构建高效课堂起到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1]约翰·杜威著、伍中友译.《我们如何思维》[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

[2]唐纳德·A萧恩、夏林清译.《反映的实践者》[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鱼霞.《反思型教师的成长机制探新》[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课堂常规教学反思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效课堂;教学设计;教改思考

教学反思是教学实践后的体验与感受,是否按预设的教学计划完成了教学任务,是否按预设的构想如期达成教学目标,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是否达到了预想的学习效果。哪些教学活动与对策是成功的闪光点,又哪些方面完成得不尽人意,尚待研究与解决调整。教学实践往往由一个教学情境故事而生发出一个教育见解,从而来说明一个教育理性和道理,它的思维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是对具有典型意义的教学故事情节的析理与点评过程。

一、教学反思的功能

1.课堂资源信息与理念智慧的捕捉。课堂上学习资源的捕捉与利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运用备课时已搜集的课程资源之外,还会随机生成一些教育预想不到的问题或案例,一旦在课堂中出现,怎么去处理和应对就体现出教者的教育智慧和捕捉、利用学习资源的能力了。同时,教者在这种教学氛围里最受促动的是什么,最令教者深思的又是什么,会给撰写教学后记提供一些素材。

2.课堂“三维学习目标”达成的成败。每一节课教师都在精心设计、准备,在课堂实施教学方案流程中能体验到自己设计的学习目标得以实现,教学任务得以完成,设置的教学情境等如愿得到实效。这些均能令教师精神振奋、情绪高昂、十分惬意;同时,在课堂上也会出现一些不尽人意之处。比如,学生在学习中思维不投入,在质疑答题讨论中气氛不浓烈,在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中自主性不强,学习效果不佳等,这些也足够能让教者沮丧。那些无论是成功的教学,还是失败的教学,在教学后记的撰写中均是体会感知的素材。

3.课堂创新教学成功的喜悦。那些有益的教学常规和成熟的教学经验都不易被自己所感所动,而令教者有心反思的恰是实践检验的创新思路和创新方法。“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一个孩子如同一堆堆尚未成型的钢铁机器,他们等待着一座座创新的火炉。因此,教育和工人生产产品不一样,它每天都是新的,具有不确定性,它应该是一项充满创造的事业。”教学后记的撰写也应如此,要从习以为常的课堂教学中挖掘出一些新意来,不能平庸无奇。既要勤于急就章,走熟路,更要贵在探新知,求创造。创新是师生互动求真的火花,能点燃课堂教学的激情;创新是五彩斑斓的魔方,能激起探究学习的情趣。因此,课堂创新教学是教师最为关注的反思素材。

二、教学反思的特点

1.针对性体验。教者在课前预设教案时,创设出影响学生思维或情感的关键性的情境或引导手段与对策,选取出有积极影响或指导价值的教学方法或学习方式,建构出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教学模式等等,这些都是有目标的去能动实践与体验的对象,是教后反思的主要教学现象。针对性体验也是一种教学设计与教学效果对比检测的反思方法,既有的放矢,又重点感悟。

2.典型性体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能动思维反应是五彩斑斓,多姿多样。课堂教学现象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不可能一股脑地都纳入反思的视角里面,亟需选择出具有突出代表性的闪光点和具有明显代表性的瑕疵点。尽管课堂教学瑕瑜互见,但也能循途而入,以窥全貌,即能反映出一堂课的优劣与成败。所以,一位有心的教者,能溶于典型教学现象之中去积极体验反思,是教学后记写作的显著特点。

3.创造性体验。任何一堂课设计好之后,除了在课前也时时有新的理解和认识在教者头脑中不断补充之外,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随即会有一些没有预想的新思想和新意识在支使着和规范着教者的行为,使师生间的互动,立刻摩擦出闪光的火花,效果良好。同样,在课后反思过程中,也能忽而生发出对本教学策略的新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填充了备课时教学构想之不足。实际是一种再实践,再认识的提高过程和促进过程。

三、教学反思的作用

1.积累课堂教学经验。教学后记的撰写虽不像教学日记那样天天记录描写课堂教学情况和体会,但它能积极、主动地对自己有创见的或有问题的教学活动进行总结反思。经常坚持撰写教学后记,实际就是在不断地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从而就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增长教学技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很快成熟起来。

2.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师专业成长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技能和教研成果上,而课堂教学与教研是紧紧地捆绑在一起的,无论是校本教研,还是教育学术教研,都不例外。教师坚持写教学后记,不仅能积累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而且通过教学后记这种研究载体,也不断完善和充实校本教研成果,使教师一手抓教学,一手抓教研,一举两得,相得益彰。

3.交流分享教研心得。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可以通过撰写教学后记这种研究形式进行交流与研讨,这样相互间能从别人那里得到不同的观点和认识。因为,只有在教学的合作交流中,教研的思维才会迸发出火花,只是个人独立的苦思冥想,是很难跳出自我的。作为现代的教师,课堂教学研究特别需要与别人合作、交流,共同分享教研经验。这样,才能够更好、更快地成长。

四、教学反思的要求

1.教学反思的自述要有鲜明的主题。在反思回顾具体的教学细节过程中,本自就带着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观点,其记录描述的价值,就在于其具有鲜明的研究主题。比如,自述课堂上的一些学习资源,通过归类与分析,教者在捕捉和利用的过程中,有哪些共性的规律,或者在课堂激励学生的语言及产生的积极效果。

或者跟踪记录某一学习障碍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根据其表现,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矫正,等等。这样有意图、有目的地自述,就能避免教学后记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自然会表现出教学专题研究的性质。

课堂常规教学反思范文第3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课后反思;五有

中图分类号:G807.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5.03.003

1 反思 “有序”课堂

“有序”课堂应以有利于教与学的师生双边活动为目的,以有序的“教”和“学”为标准,以保障教与学有效性为评价依据的课堂。有序是课堂教学的前提和保证,其课后应重点反思有序的“教”、“学”和“管”。

1.1 “教”“学”需遵循“序”的规律

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的教学设计、教法学法的选择,教学中实施“教”与“学”的过程都应遵循序的规律。教师要严格按照体育教学的一般和特殊规律有序地组织教学,开展师生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实现有序地“教”和“学”。常态体育课顺序基本包括开始、准备、基本和结束四个部分,这几个部分之间有一定的序的衔接,不能轻易的调换,否则不仅会影响教学质量,更容易造成运动损伤,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如高中耐久跑教学必须通过准备活动进行热身,预先动员学生身体机能;在基本部分中,身心进入最佳工作状态,运动量逐渐加大,收获最大效益;最后通过整理活动放松身心,消除疲劳。课堂上,技能教学要遵循动作的泛化、分化和动力定型发展规律;人体机能遵循负荷、疲劳、恢复、提高的循环过程规律等。

1.2 课堂管理要有序

课堂管理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基本保障,贯穿教学始终,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课堂管理的有序应该落实到学生有“序”地“学”上面。只有严格要求和严肃纪律保障的体育课,才能有效地实施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度,保障教学中师生双边有效互动。如学生在耐久跑的走跑交替练习过程中讲话、推搡、打闹等,此种现象不仅扰乱正常教学秩序,影响学练质量,也容易发生安全问题。课后必须要反思课堂管理的有序性。

2 反思 “有趣”课堂

有趣课堂包括学生学习之趣和教师教学之趣。要想学生能够对体育课堂产生兴趣,就必须抓住学生的“心”,教学设计、学习方法必须要“走心”。 耐久跑是体育课堂教学重要的必学内容,其本身是枯燥的,不受学生喜欢,为了使耐久跑教学的课堂既实效又精彩,教学中必须在“趣”字上下功夫,如利用游戏法提高学生积极参与兴趣,通过定时或定距离分组比赛法激发学生竞争兴趣,通过帮教合作跑、朋友伴随跑等练习方法提高学生情意合作之趣。创设出趣的意境,设计趣的环节引出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趣中学、趣中练,在趣的作用下积极完成学习任务,提升能力。

教师教学之趣是有趣课堂的“火车头”,但却最容易被教师所忽视。要想激发学生的趣,教师先要从运动项目中找到“趣点”,要对该项内容教学产生兴趣,然后带着趣的意识设计教学、将趣付诸实践。如将体育史引入课堂,以“史”引趣;利用体育赛事实现以“赛”促趣;设计趣味教法,以“法”调趣等。只有有心和有趣的教师才能导出有趣的课堂,才能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乐趣,体验运动的快乐。

3 反思 “有声”课堂

声音是体育课堂的重要组成因素,但却最容易被体育教师、学生、听课者忽略,体育课中的笑声、掌声、辩论声是学生学习状态的最直接体现。

笑声是学生在体育课堂上体验运动负荷、享受运动乐趣和展现自信时的一种“恰到好处”的愉悦状态体现。体育课堂是运动的课堂,更是欢乐的课堂,一节没有笑声的体育课是失败的课,例如在经过反复演练的公开课上我们很难听到学生发自内心的笑声,很多时候学生都表现出一副死气沉沉的状态,整堂课都缺少活力。

掌声是学生发自内心的赞扬和鼓励的一种表现形式,是课上学生学习状态和参与程度的主观反映。体育课中,教师的优美动作示范,学生漂亮的动作展示,游戏比赛中的同伴加油鼓劲等都会引发学生情不自禁的鼓掌。相反,在一些公开课上我们经常会有看到学生的“面子掌声”,如教师说:“同学们,看这位同学表现的这么好,我们是不是要给一些掌声啊!”学生听到这样的话,看看周围这么多听课的教师,勉为其难的“被”鼓掌了。

辩论声是指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用一定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取得最后的认识或共同意见的声音。学生在学习运动技术的过程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学生之间因认知差异不同就会产生碰撞、疑问和争辩,也正是这种辩论促动了学生的思考、探究,提高了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能力。

4 反思 “有汗”课堂

汗水是人体的代谢产物,是学生体育课堂承受生理负荷的间接反映,是学生练习时间、练习次数、运动强度等指标综合体现形式。合理的运动负荷是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无汗的体育课其运动负荷显然是不达标的,对学生的运动技能、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的发展是无效的;反之,体育课堂运动负荷过大,会对学生身心健康有一定的影响,也是不适合的。反思体育课堂运动负荷应该让师生从了解运动负荷、体验运动负荷和掌控运动负荷着手。了解运动负荷的概念,明确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二者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体验运动负荷需要学生通过变换练习次数、时间、距离、重量、速度、负重量、密度、难度等来完成;掌控运动负荷要求学生学会监测自身的体能和健康状况,明确运动心率与运动强度的关系,学会利用脉率测定法评估运动负荷的合适程度。

5 反思 “有效”课堂

有效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也是评价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最重要标准。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达成是有效课堂的最直接体现形式。

课时教学目标是单元教学目标分解到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是依据该课次体育教学目的而预设的教学效果,是教师对学生通过学习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期望,同时也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行为指南。一般包括条件、行为和标准三个部分,即在什么情境中、做什么和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在课后反思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达成目标对预设目标进行对比,反思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否正确有效,目标内容表述的是否具体、明确,在教学中是否具有操作性和观测性,目标设置的难易、具体和全面与否,通过课后反思进一步检测目标的达成程度,深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常规教学反思范文第4篇

一、校长是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决策人、引领者

一所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好坏、成功与失败,完全决定于校长是否能专心于学校的内部管理,是否致力于课改。

洋思中学的原任校长蔡林森就是专心致力于课改最成功案例的典型。他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 “高质轻负”的科学教学方法成为了全国课改的模式。

像“东庐中学”的“讲学稿”的课堂教学改革,由最平凡的“教案”“学案”到形成“讲学稿”模式的成功课改,是陈康金校长带领全体教师花费近十年心血的结果。宜兴实验中学的“知识树――使课堂教学更有效”的课改完全是校长王俊的杰作,是校长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提高课堂准备效率的最平凡而又最成功的典范。王校长精通各科教材,对初中每科的知识系统了如指掌,每篇文章、每个章节都能编成知识系统树,让学生易于理解,便于掌握。全校各个科目都推行“知识树”的课堂教学改革,已初见成效,使学校成为江苏的名校。

如此这些,使我们深刻体会到校长的决策是课改成功的前提,校长的参与引领是课改成功的关键。

由此可见,课堂教学改革能否推行,能否适合本地本校,课改能否真正出成果,完全取决于学校的校长。

因此我们的校长时间和精力应放在学校内部管理上,更多的应放在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上。不能老是应酬,不能总是跑关系,更不能游离于教学之外。但事实上我们现在有几个校长真正在致力于课改?真正在想方设法“减负增效”提高质量?反思过去,为什么教学质量很难提高,为什么学生总是厌学甚至辍学?课堂教学方法和模式的诟病是真正的症结所在。课堂上学生没有兴趣,时间上学生除了睡觉、吃饭就在教室里课堂上,学生负担的过重,课堂效率的低下,使得我们现在教育不正常,不规范,没有回归教育的本真。这值得我们校长仔细回味,认真反思。

要扎扎实实搞好课堂教学改革,我们校长应靠前指挥,深入一线,走进课堂,亲自实践。做到领导教学,发展老师,提高学生。

二、教师是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者、主力军

新课程改革已经十年了,我的感觉是“雷声大,雨点小”,课堂形式上的轰轰烈烈,教师说话语气方式的变化,这对课堂教学改革没有起到实质的作用。如:

(1)课堂上重视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而忽视具体问题的解决。前不久我听的一堂“生本教育”课改语文研讨课,合作交流时间有十分钟,而讨论的三个问题都是很简单人人都能解决的,这样的小组合作交流什么意义也没有,只是浪费时间,完成了一个形式。

(2)课堂上有做作的迹象,好像堂堂课都要有那些流程,而没有实事求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确,甚至老师都不明确,学生就更不用讲了。就在不久前,上级教研部门视导镇中学时,我看了两个教师的研讨课教案,其中的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都写成了教师在这堂课中要运用的教学方法。这就充分说明连教师对教学目标都还很糊涂,对新课程的三维目标都不懂。

(4)教师教案设计不切实际,不切学情,抄写、复制别人的教案,没有将自己的理念和思想及实际学情融入教案中。

(5)课堂上的“假合作”“假探究”“假交流”,在教研课、展示课中随处可见。

(6)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教师的引导没有妥善安排、恰到好处。

……

这是在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课堂新问题,因此,课堂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更新教师的观念,掌握新的教学理念,探求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是要引领教师树立现代教育的理念。

“理念”“思想”和“观念”对教师来说是首要和核心问题,“理念”“思想”和“观念”要有优秀校长引领,所以校长时刻要向教师灌输新的思想、新的理念,带领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的新观点、新方法、新技能。教师同样应做到“学无止境”。

第二是要告诉教师怎么做。

要使教师明白自己在课堂上的功能,即组织学习,指导学习,引导学习,不能当知识的传声筒和复制者,而是要实现“教是为了不教”这个目标,让学生乐学、会学,知识和技能靠学生自己学会获得,不是靠教师灌输获得。

第三是课堂教学要回归本真。

课堂教学不能形式化、虚假化,课堂教学不仅仅是创新,要回到常识,体现学生自主独立学习这一重要环节。课堂教学要做到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学习”和“合作交流”为辅,全力打造高效课堂。

课改的主要追求就是要构建自主学习的课堂、自主的学习体系。所以自主学习要有时空的保证、方法的指导、学习环境氛围、教师的帮助、自我产生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基本形成。

第四是注重课堂常规、细节、过程的管理。

抓好常规管理是实现有效课堂的保证,教师的各项常规不落实就不会有“有效课堂”,更不可能去“创新”,去“课改”。要建立科学、规范的常规管理模式,教学准备、教学环节,学生主动参与、会学等都应作为常规管理的重点,只有落实常规,坚守常规,抓实过程,才有“高效课堂”的出现。

三、“总结反思,探讨交流”是提高课堂教学改革效果的后续力量

只有通过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反思课改的方式方法,调整课改的思路,探求课改的策略,才能进一步推进课改,提高课改的效益,实现课改的目标。

我欣赏蔡林森“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之教育信念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改革二十年的成功实践。有此信念的引领和“课改”成功的案例,能充分激发校长的用心管理、创新管理智慧,激发教师教学的热情和活力,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那么我们就没有办不好的学校。

我欣赏王俊的“知识树――使课堂教学更有效”和陈康金的“教学合一的‘讲学稿’”的课堂教学改革新模式,以及“让学生真性成长”之教育情怀。是他们持之以恒的探求、摸索、实践,成就了个人、教师、学校的成功。

我欣赏胡建军“用心做好常规就是奇迹”之教育精髓。事实证明:用心做好常规,就能办好一所学校;用心做好常规,就能有效提高教学水平。

课堂常规教学反思范文第5篇

一、总体概况

本学期,教务处在学校党政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学校工作目标,坚持“绿色教育”理念,围绕 “课改”主题词,继续深化课改。坚守“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遵循“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根植“绿色教育”的办学理念,培育“绿润生命,盛及未来”的教学实践体系。积极探索“五环导学三步提升”的课堂模式下各个学段各个学科的教学模式,继续推行集体备课和导学案、练习案的编写,开展了丰富的教学活动,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断丰富“绿色教育”内涵。强化教务处指导、服务和督查的功能,充分发挥学科组和年级组的作用,保障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学校的教学质量稳步前行。

二、重点工作

(一)深化课堂改革,加强督促检查。

1.组织培训讨论,全员参与。

学校召开行政会讨论实施方案,提出了“五环互动三步提升”的课堂教学模式,做好学校各个部门的工作分工,全员参与,相互配合。教务处召开备课组长会议,培训了各位备课组长。召开了学校教职工会议,讲清了课改的必要性和具体操作模式。各个备课组根据本年段和本学科的特点,制定出本学科的课堂模式。

2.树立课改典型,以点促面。

教务处抓住课改的先进典型,组织先进教师进行经验交流。学校利用周二行政会时间,组织了八年级年级组长冯xx进行年级推行课改的经验交流。宋xx老师的小组建设的经验交流。张xx老师的课改后的班级管理经验交流。这些土生土长的经验让老师们有了具体的操作办法。

3.加强备课检查,考核落实。

集体备课已成为我校的一项常规工作,也是课改的重要一环。明确了备课组长和备课组的考核细则,加强了检查通报。做到每周检查,每学期考核评比。

4.指导学案编写,提高质量。

导学案或练习案的编写根据不同学科和学段的具体情况而定。对导学案的编写进行了调查研究,教务处教科室对导学案进行了考核,对于物理组编写的优秀导学案在全校进行了推广学习。

5.加强教学反思,深化改革。

在对备课组长的要求中要求每次讨论要对前一周的教学进行反思,通过反思促进课堂的优化。教务处也集中组织备课组的课改反思,将课堂改革不断深化。

6.组织丰富活动,配合改革。

教务处结合推普周、劳动技术培训等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推普周中结合政教处的读书节,各个语文备课组确定了阅读书目、阅读时间、阅读后的活动,使学生的阅读真正落到实处。劳技活动后进行劳技征文比赛,制作展板进行宣传。各个备课组还结合本学科的特点组织硬笔、绘画、降落伞等比赛,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本学科的兴趣。

7.加强课堂巡查,督促改革。

教务处根据课改要求,派专人对学校的课堂教学从面上加强了巡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保证课改的落实。

(二)规范学籍管理,做到准确无误。

根据新的学籍网上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学籍管理。本学期涉及到小一和初一新生的学籍信息采集。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注意细节。信息采集培训(突出易错点)——采集文字(必需的信息点)——分班逐一核实(反复核实)——上报——建立档案。严格执行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切实抓好学籍巩固工作,学生档案、学籍卡以及转学、退学、休学、毕业、等相关资料,规范报表,并妥善保管。按上级要求,及时上报相关表册或数据,使学籍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学籍中出现的个别特殊问题,及时与家长沟通落实。

(三)开展课堂调研,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

本学期教务处开展了开校课堂调研、六九年级毕业班工作课堂调研,走进课堂,对老师的课堂教学及时诊断,发挥了教务处对教师们指导、帮助、督促作用。

三、常规工作

(一)继续坚持教学常规做到“七个一”。

坚持日巡查制度。由教务处安排人员对课堂教学常规进行每日巡查,做好记载,纳入月教学常规考核。注重提升早读、午自习、活动课的质量。

坚持周巡查制度。每周末教务处牵头组织一次课堂常规的巡查,并将结果在全校通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坚持每周随堂听课一节。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务主任每周要求听一节随堂课,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

坚持每周访谈一名教师。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务主任每周要求与一名教师交流,了解该教师本人、该学科的教学情况和对学校教学管理的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