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学小常识手抄报

科学小常识手抄报

科学小常识手抄报

科学小常识手抄报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教学;思想品德;考试创新;手抄报;人才

由于思想品德课的特殊性,单纯的知识性的闭卷考试已不能全面检查教育对学生心理和思想行为的影响,更不能反映学生心理品质的状况。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结合我校注重学生特长培养的实际情况,找出了一种既能检验学生学习情况,又能一改政治考试死记硬背现状的新的考试形式——手抄报。

手抄报作为一种宣传手段,一直在学校中发挥德育的作用。同时,我们发现:手抄报的文字表达形式,可针对初二心理常识,让学生根据书本知识自由发挥;另外,还能发挥学生美工的特长,是一种值得一试的考试形式。于是,2012年,我们在平时考试中推行了这种形式。首先,规定制作手抄报的内容为一年级(上)的五课,学生可以根据这五课内容,用小故事、漫画、诗歌、自己的学习体会等形式表现本学期以来所学的内容,并在考试前一星期就通知学生收集资料,进行准备。其次,要求学生自己准备手抄报材料(坐标纸、水彩、剪刀等),可在考试前将手抄报的基本雏形设计好。最后,在考试的两个小时内将手抄报完成。

经过两年的实践,手抄报的考试形式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和政治组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其有效性和可行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有利于实现学生主动学习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和谐统一

传统教学中将教师和书本置于教学活动核心地位的做法,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抛弃,现代教育心理学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口号,学生不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还是发展的主体。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同时,还须努力培养其创造性思维。我们的手抄报考试形式正好把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谐地统一起来。

在完成手抄报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选择的考试内容形式不加限制,让其自由发挥。学生为更好地完成作品、取得好成绩,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书店或者上网收集资料、图片,多次修改,不断自我完善文字写作水平。精心设计,运用所学电脑知识编辑打印作品,外观设计也从单—的色调、简单的形式发展成色彩丰富、形式多样。整个过程制作,无处不体现学生主动获得知识、不断克服困难、大胆创新的精神,由此实现知识的融合贯通。如初一(1)班的学生为手抄报设置了“绚丽内心世界”的板块,介绍人生的宝贵财富——道德高尚、心理健康,以此说明只有道德良好、心理健康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这也是第一课的内容。初二(2)班学生在手抄报中开办了心理咨询室,用书本上的知识来解答他们自己生活中的心理问题,活学活用书本上的知识,达到了教学目的。手抄报考试,使学生的能力与知识得到并重发展,智慧得到升华,智力实现飞跃,同时初步品尝到自我价值实现的成功愉悦。

二、有利于加强学生学习自信心,充分发展不同个性及特长

学生学习的状况始终受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双重作用,当中自信心是影响他们学业成功的非智力因素之一。因此,素质教育要以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为中心内容,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手抄报考试,变记忆课本知识为主的测试为知识、能力、技能的综合测试,使学生的不同个性及特长潜能得到了充分发挥,有利于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有利于贯彻素质教育。

学生在选择考试内容时,常常会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爱好进行选择。有的学生擅长电脑操作,他们将自己的材料用电脑编辑排版,最后,以剪贴的形式表现出来,效果干净整洁,有现代气息。有的学生擅长国画,将手抄报纸做成一张有着浓厚文化气息的水墨报。一些学生在写作方面有优势,他们就将自己学习心理常识的感受用文章表现出来。

学生作品完成后,教师应该注意给予他们充分肯定,并选取水平好的作品制成展板进行公开表扬和展示,尽可能把受表扬面积扩大。尊重、赞赏与鼓励是对学生最大的信任,也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前提。这种考试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能得到发掘,信心得到加强,学有兴趣,学得轻松,综合素质随之不断提高,不断超越自我。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政治课上,要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由不爱学到爱学,由不会学到会学,不仅要依靠教师系统的知识传授,还要依靠学生的活动,在学生自我活动中渗透学科知识。手抄报的考试形式,是一种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活动形式。通过完成手抄报,学生的课本知识得到不断拓宽及补充,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延伸,获得知识的新途径。这种把外部活动形式与内部思维性质结合起来的做法,也是本校大多数学生提高学习心理常识兴趣的重要因素。

采取这种考试形式以前,我们在课堂教学上花费不少心思,采取讲故事、辩论会、小讨论、演课堂剧等多种教学形式,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但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其主要原因是,思想政治课在学生乃至家长心中—直是只要死记硬背就能学好的科目。因此,学生在课堂上不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不注重书本知识的运用,以消极的态度对待学习,造成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等不良现象的产生,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下降。自从我们采取了手抄报考试形式,学生的学习观念改变了,学习主动性被调动了起来,在课堂上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还主动查找一些资料来说明问题。用他们的话来讲,“现在的政治考试虽不用死记硬背,但需要我们平时的积累和灵活运用,所以上起课来就有精神多了。”

实践表明,手抄报考试以它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及对学生学业方面带来的新作用,已成为学生喜爱的一种考试形式。

科学小常识手抄报范文第2篇

今年8月初,有媒体披露了北京大学英语系一位副教授因学术剽窃被除名的消息,同时,有关这位副教授的剽窃细节以及北大外语学院的处理意见等,也在互联网上公开发表。有的报刊还列出了“黑名单”,对近年来发生的影响较大的学术剽窃、抄袭事件予以曝光,学界形象再次受到玷污。

近年来,剽窃、抄袭、造假等学术腐败问题时有发生。揭露、声讨、谴责之余,也许我们更应该从社会理智的高度关注侵权行为的表象及其内因,通过健全机制加以防范,对侵犯知识产权或违反学术道德的不端行为加以监督和惩处。

现象:学术成果“借鉴”成风  剽窃手段五花八门

从陆续被媒体曝光的涉嫌剽窃抄袭事件来看,除拙劣地直接“抄录”他人作品自己署名公开发表外,侵权手段还有以下几种-

抄袭国外同行的论文,以中文在国内发表;将自己翻译出版的国外作品视为自己的创作,在个人的论文或著述中随意引用;将国外科学家交流的尚未公开的论文的精彩内容窃为己有,再加上其他科学家的专著内容,拼凑成自己的论文;论文“相互署名”,把别人的论文稍加修饰后,自己和原作者共同著名发表;还有师生之间、师兄师弟之间、小团体内部的相互挂名,因此出现了有的人发表了论文竟然不了解内容的怪现象,也出现了虚报了SCI收录论文数的情况。还有的人自己抄自己,同一文章换个标题在不同刊物上多次发表,或将已经出版过的著作重新排列组合后再版,在海外出版后又在国内出版,或者在国内出版后未经授权又在海外出版……

一些作者“闭门造车”,或对别人已发表的成果视而不见,也往往造成研究成果与他人“不谋而合”。

显然,频繁的侵权事件不是一句“没看见”所能解释的。多数抄袭者其实是不愿看或假装没看见,藉此推卸自己的道德责任,伪造自己的学术品位。他们有的是照抄古人,有的是照抄国外,有的是隔行业“借鉴”,有人明明看见别人的成果已摆在那里,却继续进行重复研究,将毫无新意甚至是倒退的结论拿出来发表。

原因:少数学人道德缺失 宏观制度存在缺陷

学术界存在的低水平重复、假冒伪劣、抄袭剽窃等不良现象,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担心,如此的学术空气下如何传承学术精华、创新超越?有人痛心疾首地说,学术腐败的蔓延将会动摇我国的教育根基。

究竟是哪些因素导致学风腐败问题?一些学者认为,“学风问题是整个社会问题的一部分”,“学术腐败是社会上的浮躁风气与商业上的投机心理对学术研究的严重侵蚀”所致,学者之堕落乃是因为他们“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未能经受得住利益的诱惑和驱使”。因此,解决的办法是健全和完善各种制度,加强相关的立法,用机制遏制学术腐败现象。

北大英语系某副教授抄袭事发后,一些老师认为,这一个案有其自身学术道德上的原因,现行科研管理体制和评价机制亦难辞其咎。学术小组出具的鉴定报告中指出:“最近一些年,国内各高校的科研管理部门争先恐后地推行一系列带有浓重工具性色彩的改革,不尊重科学和人文学术的内在要求,采取简单的量化标准作为评价和奖罚的尺度,加上一些学人不自律,不检点,蝇营狗苟,唯利是图,致使学术抄袭行为呈愈演愈烈之势。”一位教授解释说:译作往往被当成个人独立著作之后第二等级作品,在评级、加分方面吃亏,这就驱使一些学者愿意去编译,而不是翻译。

南京大学一位教授认为,学术腐败与体制的脆弱有关。现在国内一些高校在评奖、留校制度以及行政职位上,都要看职称,而在职称评定上,往往以论文数量定论,正是这样的“惟职称论”,使得一些人不惜采用一切手段,甚至剽窃他人学术成果。因此,遏制学术腐败可以选择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国家要对评定职称论文数量规定做一次“大手术”,不看论文数量,重要的是成果水平。

还有许多专家建议,要建立公正的社会学术职称评定机构,其人员不由本校(院、所)学者组成,而是由当地同一学科的其他学者所组成,机构的人员还应该定时调整,以真正形成一个纯学术权威评审机构。

对策:尽快出台学术规范 全面完善监管机制

针对教学科研中的剽窃抄袭之风,许多高校、研究机构都在加强学术道德教育的同时,出台了相关措施,如《北京大学关于教师学术道德问题的规定》,学校对有严重学术道德问题者实行“一票否决”,校方称,近年来已有数名教师因此被解聘。

教育部一位官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对剽窃抄袭行为的鉴别定性及行政处理,是个非常严肃、相当复杂、也相当棘手的问题,因为这会使涉案人从此斯文扫地、在人格和事业上一蹶不振。法院在审理涉嫌作品抄袭案时,通常也会委托相关领域的专家合议,慎重做出鉴定意见。他承认,因抄袭纠纷而闹到法院的案例毕竟是极少比例,多数情况下,单位会采取“民不报,官不究”的态度,即便事情闹大了,也会首先考虑“内部处理”的方式。

但由于法规制度和学术规范的缺陷,会使事实认定及处理过程充满不确定性,因此“内部处理”即使结果是公正的,也可能会被公众认为是不公正的。今年6月,有人指责中国社科院历史所某研究员撰写的一书有抄袭问题,所里组织专家进行鉴定后,否定了抄袭,认为存在“学术不规范问题”。结果舆论哗然,不少人质疑:“内部鉴定”是不是公正?会不会为非技术原因而对结果“内部掌控”?作为涉嫌人所属单位是否应该避嫌?

学术抄袭浮夸问题难禁,其实暴露了宏观制度的缺陷:一是对学术成果的生产、发表、评价等各个环节没有统一严格的规范;二是案件处理时合理的仲裁机制的缺失。

近期,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出台,有关人士介绍说,“制定学术规范”工作经过调研、起草、征询意见并完善,历时两年,并获得由99名高校领导和著名教授组成的委员会一致同意。针对目前学术界的一些突出问题,《规范》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规范、学术引文规范、学术成果规范、学术评价规范和学术批评规范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如“引文应以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为原则,凡引用他人观点、方案、资料、数据等,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均应详加注释。凡转引文献资料,应如实说明。”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均属学术不端行为。“不得以任何方式抄袭、剽窃或侵吞他人学术成果。”“学术成果的署名应实事求是。署名者应对该项成果承担相应的学术责任、道义责任和法律责任。”《规范》建议,各高校可结合各自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学术规范及其实施办法。

科学小常识手抄报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 社团活动 成绩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5-0173-02

一 理论概述

教学评价指根据教学目标,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对教学效果、教学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学生学习的质量和发挥水平做出科学的判定,具有测量性、选择性和指导性。

二 背景简介

笔者作为旅游专业的老师,在过去的几个学期里,开设了以挖掘和介绍中山市乡土文化为主题的“中山特色社团”。社团招生范围面向全校。

社团的目标主要有:(1)让学生了解更多家乡的风土人情;(2)唤起学生对保护、传承甚至主动宣传乡土文化的兴趣和责任感;(3)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因以上的活动目标,我设计的学习方式是按照学生自愿分成小组,以小组形式组织探究学习,然后与其他小组分享学习成果。学生学业成绩以小组分享的成果作为评价内容。

三 评价方式探索过程

1.评价方式的确定

在学生学业评价上,目前,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的老师大多采用考查或考试的方式。考查的方式主要有口头提问、检查书面作业和书面测验几种。

考虑到社团学生来自各个专业的特殊性,以及社团活动的趣味性以及我们社团自身特点,我认为,口头提问和检查书面作业应是操作性相对比较高的方式。

2.分阶段探索

由此,我们确定了社团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以口头提问和检查书面作业为主要形式,并开始了“试验”。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阶段一:评价内容:【检查书面作业】书面报告;评价方式:教师评价。

学生外出采风或阶段学习结束后,提交书面报告,谈谈自己的收获。然后教师就根据学生提交报告的内容是否准确反映采风对象、报告内容是否翔实等进行评价。

优点:比较节省时间,操作方便。

存在问题:(1)学生没有交流,自己做自己的,违背了社团开展活动促进交流的本意;(2)书面报告形式单一,有很多乡土文化的内容无法清晰表达;(3)学生的报告只是对老师单向发出,简单的分数没有给学生更多的成就感,也降低了学生持续学习的动力,有越来越多的学生索性上网找一段资料抄完了事,也违背了社团希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精神的初衷。

阶段二:评价内容:【检查书面作业】手抄报;评价方式:教师评价。

鉴于书面报告只有文字,对展示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阶段二,我们把评价内容调整为:由老师提供纸张由每个小组按照收集来的资料制作一份手抄报。在汇报展示阶段,每个小组都要带着自己的手抄报向其他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内容。最后,各小组上交手抄报,由老师进行评分。

优点:手抄报可以让学生突破文字的局限,按自己的意愿贴上图片做装饰,能更好地展示反映学生在上一阶段小组自主学习的情况。学生的作品由教师来评价,操作起来比较简单方便。

存在问题:(1)尽管手抄报可以有更多“花边”进行装饰,但始终没有脱离平面以及文字的形式,对全面反映学生阶段学习成果还是有比较大的局限性;(2)小组之间几乎完全没有交流,每个小组只是埋头苦干,努力完成自己的作品即可获得分数,没有起到鼓励交流的作用;(3)学生作品只由教师来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个人喜恶的影响。另外,学生没有得到其他小组同学的信息反馈,也没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使后续学习的积极性受影响。

阶段三:评价内容:【检查书面作业+口头提问】手抄报及展示;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其他小组评价。

在阶段三,我们在阶段二的基础上,加入学生对自己小组手抄报的展示环节。也就是说,每个小组依旧会得到一张八开白纸,依旧要在指定日期前完成手抄报制作,但与上一阶段区别的是,每个小组要带着自己的手抄报上台展示,以口述的形式向其他小组展示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接着,每个小组分别把手抄报张贴到黑板上,并按照手抄报上的内容以及制作美观程度给其他小组的作品评分。最后,统计每个小组获得的分数,除以投票小组数,以50%的比例计入小组成绩,另外的50%的分数由教师作评价。

优点:评价的内容得到了丰富,给予了学生更多、更广阔的展示机会。在小组互评的环节,教师指导学生将手抄报张贴到黑板上指定组号的下方,然后给每个小组发放一张事先标注好组号、评分内容及评分范围(如0~5分)的纸片。接着每个小组自由到讲台上给各小组评分。评分结束后,大家挑选两位社团的同学,当场点算纸片上的分数,并予以公布。

这种评价方式学生普遍反映较好,认为评价能考虑大家的意见,而且反馈及时,有效激发了学生之间的竞争,为后面的学习提供了动力。

存在问题:手抄报的形式对比书面报告的形式更为丰富,但毕竟是平面媒介,在展示民俗等内容方面有着局限性。另外,手抄报制作需要一定抄写、绘画功底,对部分学生也有限制。

阶段四:评价内容【检查书面作业+口头提问】演示文稿展示;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其他小组评价。

为了让学生的展示更“立体”,在阶段四,我们把制作手抄报改为制作演示文稿(PPT),其余形式不变。

演示文稿,英文Power Point,简称PPT,是微软公司出品的Office 软件系列重要组件之一(还有Excel、Word等)。把静态文件制作成动态文件浏览,把复杂的问题变得通俗易懂,使之更生动,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为了让展示更“立体”,我们还鼓励学生在使用PPT进行演示的基础上,还可以按需要使用视频、实物等辅助展示,以获得更好的展示效果。另外,为了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我们也鼓励台下的小组随时就台上小组展示的内容提出问题,展示的小组要尽其所能“接招”。

优点:让我们感到欣喜的是,这次的调整较好地实现了预期的目标。学生的展示所受的局限降低。随着展示空间的拓展,大家也更积极寻找有趣的资料来充实自己的展示文稿。而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环节,有效增强了学生的互动交流,并在无形中促使学生把自己的内容探究得更透彻,努力做到“无死角”。

四 基于探索的思考

1.收获

这次的探索与调整让笔者更好地认识了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方式,更深入地理解教学评价测量性、选择性和指导性几大原则。当然,最直接的收获是探索出了比较适合社团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方式,一方面比较有效地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程度,另一方面,这种评价方式也能有效地激发兴趣、促进思考、鼓励合作。

2.不足和改进

当然,这次的探索从学术角度而言,缺乏严谨性,也没有数据等资料支撑,是一大软肋;另外,尽管目前来看,我们的演示文稿展示+教师与其他小组评价的方式运作比较良好,但我们也看到尚有很多地方需要继续探讨和完善。如(1)学生越来越多地依赖多媒体的视频来代替自己介绍乡土文化内容,让整个社团活动出现“看视频”的倾向;(2)部分学生不能经常使用计算机学习,他们在制作演示文稿上受到设备影响较大,因此影响了他们的成绩;(3)演示文稿的形式是电子化的,几乎没有固定的“实物”,在社团向外交流展示时有一定的不便等。

科学小常识手抄报范文第4篇

关键词:喜欢 读书 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5-0354-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读量少,并且缺乏生活体验,阅览书籍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严重影响阅读的质量。因此,本人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确保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每周抽出1-2节课作为学生的大阅读课,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更好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创造条件。下面浅谈本人的一些教学体会:

一、寓教于“趣”,使学生爱读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1.树立榜样 榜样的作用极大,孩子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我常常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知识。平时,我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也是不能低估的。

2.以身作则 课外时间,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我还经常给学生讲自己童年是怎么学习的,并给学生绝对肯定的启示便是:阅读非常有趣。这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一旦兴趣培养起来不仅眼前受益,还将伴随整个人生。

3.随机指导 在课堂上,随机树立典型,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或精彩的语段时;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教师应极力表扬,这样便在学生中营造了读书的氛围。

二、寓教于法,使学生会读书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我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1.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用读书方法 曾国藩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替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3.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 如阅读介结竹子的文章,可引导学生为各种竹子编写标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为文章内容“空白”处作扩充、填补,不但训练了学生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

三、寓教于活动,使学生读好书

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这已是共识。但光一遍又一遍地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以至昏昏欲睡,应该巧妙,寓教于活动之中,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哄”他们读好书。

1.讲 我班坚持每日5-10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早会或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晓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

2.办 组织学生自办手抄小报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手抄小报的内容广泛:国家大事、校园生活、环保教育、科学世界等。学生根据需求,独立命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彩色插图。

3.赛 为了使孩子的读书热情持之以恒,我利用各节日定期举办故事会、古诗朗育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等读书交流活动。也可进行快速阅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4.展 (1)剪贴展览。学生在广泛读报纸、杂志或其他书籍时,会发现其中具有保存价值的材料,指导学生把这些材料剪下来,找一个本子,分类贴上,积累资料,每月在班上评展一次,以激发学生周而复始地进行下去。(2)摘抄展览。如果在遇到用得准确、生动的词语或形象具体、含义深刻的句子,或精彩的片段,这些含义深刻的格言、警句,特别是在不能摘剪贴的情况下,可让他们用日记本摘抄下来,也可以定期在班上班上交流展评,看谁最好。同时,对那些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本、摘抄本,获奖的手抄报、征文等学生作品在教室中的学习园地里专门设“精品欣赏屋”供学生欣赏,既鼓励那些读好书的学生继续坚持下去,又勉励那些读书落后的学生,达到两全其美的效果。

总之,为了培养学生爱读书、会读书,从而达到读好书的习惯,我们的语文教学不应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教科书”的封闭教学,必须营造一个开放式的学习氛围,必须扩大学生阅读,这才是提高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杨昭东. 松原市宁江区小学生阅读能力现状的调查及改进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科学小常识手抄报范文第5篇

在地理学科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课外课程资源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是很有必要的。不仅丰富了地理课程内容,更重要的是它对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以及培养地理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终身学习地理的能力,都有重要的意义。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际就开展地理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意义谈几点个人认识:

一、突破教材和课堂的束缚,拓展学生知识面,极大培养了学习的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室为课堂,以教材为中心,往往注重单纯地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教师习惯于“灌输式”教育,学生也习惯于被动地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学习方法单一,为了考试而机械地记忆,难以体会到学地理的乐趣和地理的真正内涵。而地理第二课堂活动则是解放了他们的双手,解放了他们的空间,解放了他们的思想,解放了他们的时间,为学生创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社会为课堂,生活为内容,学生为中心,让所有学生都动起来了,投入到积极、主动的学习中去,选择他们喜欢的内容去做,干一点他们高兴做的事情。喜欢做手抄报的同学做手抄报,喜欢写作文的同学做地理调查报告,写地理小论文,喜欢动手的同学做地理小制作,让每个同学都能把自己才能表现出来。郭沫若说:“兴趣出勤奋,兴趣出天才”。当一个人对某一种事物发生了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探索事物的奥秘。地理第二课堂活动做到了人尽其力,学生的特长得到发挥,能力得到培养,把每一个同学的潜能都发挥了出来,让每一个同学没有负担,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完成任务。

二、有效地促进师生互动,融洽了师生关系。

随着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提高和学习方式的逐步改变,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自然就多了起来,这时,老师就成了学生解决疑问的好帮手,课余时间或自习课,进办公室与教师一起探讨问题的学生多了,常常是师生共同讨论、调查、查资料,想办法做出质量较高的作品,共同想办法解决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在活动中,师生接触多了,自然地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三、培养了生与生之间的合作能力。

当今社会,竞争与合作并存,合作精神和有效的人际交往技能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但是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因时间、空间的所限只能专注于书本知识,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机会并不多,而开展地理第二课堂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地理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是一种群体的活动,须分工合作,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要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学会交流和共同解决问题,分享成功的喜悦。为了完成任务,一般都离不开与小组人员的合作以及与小组外人士(如指导教师、社会力量、调查对象)的沟通合作。如做地理手抄报的同学,他们先进行分工,有的同学负责在网上查资料,有的同学到图书馆看报纸、书籍找资料,有的同学准备好做手抄报时要用到的颜料笔。一切准备就绪后,再集中一起商量如何排版,字写得好的同学负责抄内容,擅长画画的同学负责画画等等。最后一起修改,看哪里的颜色要深一点,哪里的颜色要浅一点,最后一张图文并茂的手抄报就完成了。

四、培养了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在地理第二课堂活动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但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且还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的意义和价值,要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思考人类与世界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这就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比如:我在组织另一活动课―《关注我们身边的环境》时,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对乱丢乱扔、乱堆放垃圾的不良现象和行为产生强烈的不满与愤慨。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和经历,使学生们切身体验到洁净环境的美好,以及被破坏,受污染环境的危害,让学生了解当前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增强对环境的忧患意识,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

五、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