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学知识竞赛

科学知识竞赛

科学知识竞赛

科学知识竞赛范文第1篇

这次的科学知识竞赛受到了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每班要派出3名“科学精英”来参加比赛。我、叶廷和韩啸宇有幸成为了我们六(3)班参加竞赛的3位选手。在经过一中午的紧张复习后,比赛开始了。

在主持人热情地欢迎语中,我们18名参赛选手以迎战的姿态,走上了主席台就坐。我望着眼前的抢答器和底下黑压压的人群,心里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紧张得要命。主持人开始说比赛规则了,“本次比赛共分三轮,第一轮为必答题,共18题,每人一题。答对加10分,答错不扣分。第二轮为抢答题,共20道题。如在主持人说‘开始’前摁抢答器,为犯规扣10分。这一轮答对加10分,答错扣10分。第三轮为风险题,分10分、20分、30分18道题,答对加相应的分,答错扣相应的分。”

第一轮比赛开始了。主持人提出了问题:“氟利昂对地球起到什么破坏作用?”下面的同学们有的摇头,有的摆手,有的根本不知道氟利昂是什么。这时六(6)班的游士林站起来说:“起到破坏大气层的作用,回答完毕。”“回答正确,加10分!”游士林微笑坐下了。我心中也不禁为游士林竖起了大拇指。很快,便轮到我答题了。“请问定滑轮起到什么作用?”我由于过度紧张,大脑一片空白,望着同学们焦急的眼神,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冷静。还好我上科学课还算认真,“起到了改变物体运动方向的作用。回答完毕。”“回答正确,加10分!”我们班的同学长吁了一口气,真是虚惊一场。

没过多久,第一轮比赛结束了,我们班的成绩跃居榜首。但依然不能掉以轻心。

第二轮的抢答赛开始了,场上的气氛变得紧张起来。这时,主持人提出了第一个问题:“被称作‘石头城’的是哪个城市?”不就是南京吗?我毫不犹豫地去按抢答器。“嘟——!”没想到被一班抢先了。这一下子,我们与他们的比分拉平了。下一题我一定要抢到。我心里暗暗地想。“UFO是什么的代称?抢答开始!”“嘟——!”哈哈,这一回我抢到题了。我胸有成竹地站起来说:“UFO是飞碟的代称。回答完毕。”“反对!”六班的王萌站起来反驳道:“UFO是不明飞行物的代称,不是飞碟。”这一语让我哑口无言。我们望向评委胡老师,焦急地等待答案,空气仿佛凝固似的,听不见一点声响。“飞碟是对的。”我们班的方阵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主持人说道:“现在的飞碟并不一定是碟状的,也有各种各样的。所以不明飞行物就是飞碟。”

……N分钟后。

科学知识竞赛范文第2篇

“党在我心中——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知识竞赛

二、活动意义:

2008年9月19日,胡**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标志着在全党范围的一场自上而下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面启动。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同时,今年又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为了引导广大学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了解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发生的变化,激发同学们爱党爱国爱校热情,自觉树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以实际行动为学校的又好又快发展及构建和谐校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活动过程:

㈠、准备事宜:

1.海报宣传:4月13~14日宣传部的同学准备好海报,内容包括比赛时间(4月17日晚7点),地点(……),参赛队伍(每个年级的预备党员队和入党积极分子队+研究生党员队)和比赛形式(必答题+各队选题+抢答风险题)

比赛环节细则:(见后)

2.PPT准备工作:包括各参赛队伍名单,比赛环节细则,【必答题】题目及答案、解释,【各队选题】题号(题目见WORD),【风险抢答题】题目

3.13、14日确定主持人两人,计分员两人,计时员一名

4.准备竞赛场地(13、14日预约)

5.嘉宾:于13、14日邀请院级领导,各年级辅导员,院学生会主席团,年级学生会各负责人做嘉宾,兼【风险题】评委。

6.道具准备:写有各队伍名称的牌子,【必答题】中使用的答题板、白板笔,答题卡,【风险抢答题】中使用的抢答牌、评委亮分排,嘉宾牌。

7.会场布置:工作人员于17日下午六点到场进行桌椅排布、PPT使用及写有小队名称的牌子、“评委”的牌子的排放(工作人员名单,及分工),竞赛标题。

㈡、比赛流程:

1.主持人开场白,介绍嘉宾评委,介绍比赛细则,宣布比赛开始

2.第一个环节【必答题】,本环节要求每个队伍都必须答题,题目在大屏幕上显示,各队在答题板上写出答案,同时填写本环节的答题卡。两分钟分钟后亮题板,之后由主持人公布答案。本环节共三组题,每组五个题,每题两分。计时员在还有三十秒的时候提醒,超时不扣分。计分员根据每队的答案卡进行分数统分。

3.第二环节【各队选题】,大屏幕上显示【各队选题】题号,每队有三次选题机会,每题分值五至十分不等,可本队回答,或者任选对手回答(题目相应分数加五分,对手答对则给对手加分,对手打错则给本队加分)。每题准备时间两分钟分钟,计时员在还有三十秒的时候提醒,超时酌情扣分。主持人对每队回答进行评判,计分员根据主持人评判统分。

4.第三环节【风险抢答题】,主持人公布题目,各队抢答。十分题一个,准备时间两分钟,计时员在还有三十秒的时候提醒;十五分题一个,准备时间三分钟分钟,计时员在还有三十秒的时候提醒;二十分题一个,准备时间四分钟,计分员在还有四十秒的时候提醒。评委根据队伍陈述酌情给分,交由计分员处统分。

5.计分员统分,主持人邀请评委点评各队表现。

6.统分结束,主持人公布本次比赛结果,评委代表为各获奖队伍颁奖。

7.主持人结语,比赛结束。

㈢、赛后事宜:

1.工作人员清理场地。

科学知识竞赛范文第3篇

问:怎样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答: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全面,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版权所有全面进步;协调,就是要坚持“五个统筹”,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是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统一,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统一。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问:人们对发展的认识经历了哪些变化?

答: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所谓发展,是指以经济增长为基础的经济、社会、政治结构的转换和全面进步。二次大战以后,人们一度把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等同起来,把财富增长速度看作衡量发展的基本尺度。后来,人们逐渐认识到,虽然经济增长了,但是社会问题并不可能随之解决,甚至社会矛盾越来越突出。比如,有些国家经济增长了,却出现了资源消耗过度、污染严重的问题。1972年召开的国际环保会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人类对发展的认识更深了一步。人们由此总结出,发展是一个更加丰富和复杂的概念,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以人为本,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扩大人们的选择余地,而不仅仅是增加收入。

问:目前国际上通常采用什么标准衡量一个国家的发展状况?

答:衡量经济增长的主要指标是gdp。它对反映经济增长的状况和程度是有意义的,但有两个缺陷:一是不能反映社会问题及其变化状态,比如社会保障问题,甚至还会掩盖收入分配差距这样的重要社会问题;二是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成本,特别是资源消耗和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为弥补这一指标的不足,联合国研究机构提出了两个新指标,一个是综合发展指标,包括16项内容,反映得比较全面,但过于复杂;另一个是联合国开发署在每年人类发展报告中使用的人类发展指数,包括三个小指标:预期寿命、社会教育水平和人均收入,虽不完整,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问:科学发展观是如何形成的?

答: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科学发展观是在坚持、邓小平和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充分肯定新时期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的基础上,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努力把握发展的客观规律,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提出来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现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些重要观念已日益深入人心。我们要进一步回答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得更好的问题,而科学发展观正是我们党关于这个重大问题的理论、方针的集中体现,进一步指明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

问:如何认识树立科学发展观的紧迫性?

答:从我们的发展任务来看。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目前国内生产总值已达116694亿元,平均每年增长9.4%;我国人均gdp达1090美元,已进入世界中下收入国家的行列;我国外汇储备去年达到4033亿美元,世界排名第二。到2020年人均gdp达3000美元以上,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意味着我们仍需几十年的努力,发展任务是相当繁重的。这就迫切需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从经济发展当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来看。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仍然不够。有六个方面问题比较突出:一是城乡发展的差距在不断扩大,城市化水平比较低;二是由于地区资源条件的制约、地理环境和社会条件不同,地区差距在扩大;三是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在扩大;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还不协调,经济发展较快,而社会发展,包括文教卫生科技的发展相对滞后;五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资源环境的压力比较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六是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有待提高。

问:应着重解决哪些观念上的误区?

答: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按照一般经验,这个阶段要大力发展重化工工业,消耗资源比较多。由于对发展的理解往往不够全面,对经济发展比较重视,对社会发展则重视不够;对当前发展比较重视,对长远发展重视不够;对增长速度比较重视,对经济效益重视版权所有不够,有时会以牺牲长远利益为代价。此外,还存在一定盲目性,不从实际出发,盲目攀比,搞规划脱离实际,大量搞重复建设,上项目、办事情缺乏科学论证,等等。

问: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当做哪些方面的工作?

答:必须在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认真加以贯彻落实。第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这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需要长期保持较快的速度,并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这样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第二,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快社会发展,努力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第三,坚持城乡协调发展。要站在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研究解决“三农”问题,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第四,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第五,坚持可持续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第六,坚持改革开放。统筹推进各方面改革,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体制和机制保障。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处理好内需与外需、利用外资与利用内资的关系,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第七,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知识竞赛范文第4篇

关键词:工科专业;知识竞赛;运行机制;管理模式

一、引言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存在较大缺陷,为了实现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提高大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有效构建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意识,我国教育主管部门以各类专业知识竞赛为契机,引导高等院校发展方向,大力支持举办各类学科竞赛,在各学科领域掀起了专业知识竞赛活动的高潮,如“全国数模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方程式大赛”、“大学生节能汽车设计大赛”、“建筑模型竞赛”等赛事。国内各高校也意识到专业知识竞赛在提升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积极影响,都非常重视积极参与各类专业知识竞赛。本文以专业知识竞赛为契机,针对专业知识竞赛与教学与科技活动有效结合开展了研究,以期通过研究,建立一种长效机制,使专业知识竞赛和教学、科技活动能有效结合,在我国高等院校的创新人才培养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二、目前高校专业知识竞赛组织运行模式存在问题

通过全国性各类学科竞赛如火如荼举行,我国某些高等院校对竞赛的组织和运行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探索较早的高校依托高校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资源组建竞赛团队和竞赛小组,有的高校借鉴企业的组织运作模式,以复杂机械产品为对象,组建各总成部门和竞赛小组。但纵观目前高校的竞赛组织模式,其机制都是不完善的,部分高校组织模式和团队建设非常简单,濒临赛事才采用临时组建和抽调相关专业教师指导临时选拔参赛学员参加竞赛,竞赛活动结束后即遣散。这种临时“拉壮丁”的模式运作虽然简单,但效果却极差,众所周知,团队建设在社会各行业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种临时的依靠个人自由意识组合在一起的团队,是没有核心价值和凝聚力的,参与专业知识竞赛的后期影响力和积极作用没有得到长久持续发挥。针对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专业知识竞赛组织模式的缺陷,有必要探讨一种较为完善、全面地、可操行性很强的组织模式,在完善机制的框架下运行各类部级学科竞赛和专业知识竞赛。

三、专业知识竞赛组织模式

专业知识竞赛分为部级竞赛、省部级竞赛及校级专业知识竞赛,部级学科竞赛往往具有竞赛题目大,难度大、工作量大、知识点考核全面的特点,但参与人数有限。校级专业知识竞赛题目小、难度较低、考核范围窄等特点,但参与学生众多。省部级竞赛题目介于两者之间,针对专业知识竞赛的不同特点,组建一支功能完善、机构健全、执行效率高的的团队将是各项赛事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为保障各级别专业知识竞赛顺利开展,必须营造一个综合而系统的活动创新氛围,建立合理的监督保障体系,并提供必要的条件。项目组提出对于部级和省部级学科竞赛,借鉴采用项目管理的组织形式,在组织机构上设立两大部:竞赛项目管理部和竞赛专业技术部。竞赛项目管理部包括财务管理、涉外宣传、专家指导工作组及竞赛小组建设等事宜。竞赛专业技术部包括创新实践竞赛平台、项目管理、项目分析等工作,该组织机构以技术部为核心和依托,组织管理部作为辅助,保障各类赛事的正常发展,在专业竞赛领导团队内,设置一名总负责人,统筹安排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合分工。该团队还设置专家指导小组,对活动开展提供指导意见,引导团队健康有序发展。对于校级专业知识竞赛,针对校级专业知识竞赛参与学生众多,竞赛题目小、难度偏低、竞赛呈常态化等特点,借鉴采用校内科技活动模式与专业实践课程相结合的模式。针对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程知识结构单一的特点,采用竞赛活动与实验课程紧密结合,相互渗透,通过制定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大型设计类题目的方式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这样既可以利用竞赛活动巩固和运用相关学科知识,又可以合理利用教学师资资源开展竞赛活动,避免了因竞赛项目过多而降低竞赛质量,顺利达到竞赛常态化的目的。对于机械类专业而言,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集中在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可开展的典型竞赛有:计算机程序设计性大型题目与计算机程序设计实验课结合;机械产品测绘、机械制图设计性大型题目与机械制图实验课结合,车辆拆装大赛与车辆构造实习课结合,实现特定功能的电子设计大型题目与电子技术实验课结合。由于专业课程具有一定深度和各学科知识交叉的特点,因此针对专业课程举办的专业知识竞赛题目,往往都是知识跨度大、综合性较强的竞赛活动,大学高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综合利用学科专业知识的能力,因此这种竞赛活动适于在高年级举行。专业课程竞赛题目因其竞赛题目难度大、涉及学科知识点多,往往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因此针对这种竞赛活动,适宜和大学生科技活动月结合进行。对于竞赛的组织和管理方式与参与部级与省部级的竞赛活动的项目管理制是相似的。以下对组织模式中涉及的各部门间关系进行阐述。

1.竞赛项目管理部。在该组织形式中,竞赛项目管理部是竞赛活动高效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组织管理部门中经费申请和财务管理主要负责项目经费申请、各项竞赛活动项目费用的收入与支出管理。成功举办竞赛活动,宣传工作必须先行,通过宣传,使工程竞赛理念深入人心,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竞赛氛围,优化学科竞赛的环境平台。涉外宣传主要工作有三点:(1)负责对外积极宣传竞赛活动主旨、活动特色,制作各类竞赛海报,校园广播播放竞赛倡议。(2)通过宣传,积极争取社会企业参与竞赛活动,赞助竞赛活动,负责在竞赛活动中与企业的接洽活动,与赞助企业交流活动的策划工作。(3)与项目分析、管理组协调工作,制作竞赛过程的简报工作。专家指导工作小组是指导和监督竞赛活动正常有序开展的保障,竞赛活动项目总负责人阶段性向专家指导小组汇报竞赛活动情况,根据汇报情况作出正确指导。

2.专业技术部。(1)竞赛平台构建。技术部是组织机构中的核心,其他机构设置都是围绕该核心服务,技术部中的竞赛平台占据着重要地位,是专业技术部的主体。竞赛平台的建立方式较多,笔者认为最可行的方式是依托高校各实验室为中心,构建创新实践竞赛平台,各创新实践竞赛平台相对独立、协同合作。针对竞赛活动主题可自由组合,最大限度发挥创新实践平台作用。以我校机械类专业为例,可依托我院已有实验室资源,组建机械动态仿真设计平台、机械创新设计平台、节能汽车平台和智能汽车创新平台、内燃机节油平台、电子控制设计平台、工程实训中心平台、机械CAD/CAE优化设计平台等等。学院教研室的专职教师根据自己的科研特长和兴趣申请进入相应的平台,这样教师在开展科研工作的同时,又构建了学科竞赛指导队伍,为竞赛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竞赛小组组建。为了实现高校专业知识竞赛活动的常态化,对竞赛小组组建方式必须进行创新,避免传统的面临赛事才临时遴选选拔学生,组建竞赛团队。创新的组队形式可按照学生兴趣爱好自愿参与各学科竞赛小组,如低年级组建、“计算机竞赛小组”、“挑战杯竞赛小组”、“英语竞赛小组”、“计算机程序竞赛小组”、“电子设计竞赛小组”、“机械制图竞赛小组”等社团,高年级组建“机械创新设计竞赛小组”、“汽车节能竞赛小组”、“方程式赛车竞赛小组”、“三维设计竞赛小组”、“新能源汽车竞赛小组”等,这些社团建设可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某些竞赛小组还可与相关的竞赛平台对接。(3)项目分析、管理。在专业技术中,除了主题的竞赛平台构建外,还有项目分析和项目管理,这两个内容主要是希望使竞赛活动对学生的积极影响最大化,在竞赛中,引入成本分析、项目管理、成本控制等学科知识,让竞赛内容尽量模拟企业的产品设计过程和运作模式,拓宽学生的思维,提高各部门协调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

3.建立有效奖惩考核制度。任何组织模式的建立,要高度重视奖惩考核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它是推动各机构高效、有序运作的必要条件,具体到专业知识竞赛,由于要将该竞赛活动普及化和常态化,因此长效的奖惩考核机制显得尤为必要。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竞赛活动,并设立竞赛专项经费用于组织竞赛和保障,支持大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对指导学生在赛事中获奖的老师将给予教学工作量和科研任务量的奖励,年度考评上计算工作成果,学生获奖后,根据获奖等级给予学生素质学分和综合测评加分并且设置奖金奖励指导教师和获奖学生。评选出优秀创新竞赛项目、大学生创新设计之星、大学生科技之星、优秀组织工作者、优秀指导教师等,注重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并重,构建一套大学生专业知识竞赛活动评价体系。通过完善的奖惩考核制度,防止工作松散、失职、懈怠等消极工作情绪,大力推进大学生专业知识竞赛的开展。

4.发挥竞赛平台作用,建立长效培训机制。部级和省部级竞赛一般都是知识综合度大、技术性密集的赛事,尤其像机械设计创新大赛、智能汽车竞赛、节能汽车竞赛和方程式汽车大赛,这些赛事的特点是技术密集度高,涉及学科知识广、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延展性,有必要将每年参与创新设计的资料建立起文献数据库,逐步形成完善的培训资料和设计案例,制定培训内容,形成培训机制。缩短新成员吸收、消化上一届创新成果的时间,在前期积累的大量文献资料的启迪下,让新的成员尽快成长,创新设计出更新、更好的作品。

四、模式运行实践

该组织模式提出,在我院低年级和高年级分别选择了四个专业知识竞赛活动作为试点,通过该模式方式运作,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程竞赛:2012年6月,我院结合机械制图课程,在机械制图实验课中设置了设计性实验项目,要求学生从机械产品测绘、机械结构制图为一体进行竞赛活动,2012年11月,车辆工程专业结合汽车构造实习课程开展了发动机拆装大赛。高年级段专业知识竞赛活动,于2012年5月,结合一年一度大学生科技月活动,开展了“以内燃机为动力的节油赛车设计”、“电子设计大赛”专业知识竞赛,在2012年3月,毕业设计选题上,结合“全国大学生方程式大赛”进行毕业设计选题,根据毕业设计结果看,同组学生通过协同合作,自主完成了方程式赛车设计工作,大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证明,该模式能有效保障专业知识竞赛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党传升,刘喜华.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及改革路径[J].科学管理研究,2010,28(3):113-120.

[2]陈开岩,闫燕.浅论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7(5):162-163.

[3]林文卿.基于科技竞赛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分析[J].科技与管理,2010,12(2):141-144.

[4]庄华洁,周金其.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2004,(6):108-109.

科学知识竞赛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类专业 学科竞赛 人才培养 多专业结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C-0037-03

大学生学科竞赛主要是指在高教课堂教学以外开展与专业课程有密切关系的各类学科竞赛活动,是综合运用多门课程的知识去设计解决某个问题或特定问题的大学生竞赛活动。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国民经济发展都离不开创新能力。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提高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对于振兴民族科技和发展民族经济有积极重大作用。大学校园是创新的前沿阵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力,是高校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学科竞赛,引导学生创新能力,是激发学生潜能和创造力的最好方法,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环境下精英人才培养的最佳模式。

电类专业是指电子信息及相关专业,此类专业具有知识面广、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并且要反复操作实践,加深印象,才能真正掌握本学科的知识。电类专业学科竞赛包括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程序设计竞赛,智能机器人大赛等。目前全国性学科竞赛有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物联网应用设计大赛、“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机器人足球锦标赛等。

一、学科竞赛存在的不足

学科竞赛可以整合学生课内外知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通过学科竞赛,几个学生团队协作,完成一个项目的设计、开发、制作,如果有可能,竞赛成果可以流向市场,转化成生产力,体现学生的能力、价值;如果学生的作品获得了企业认可,则可以顺利进入对口企业,完成高质量的就业。目前,电类专业学科竞赛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一)选拔不严格、参与热情不高。调查发现,很多高校的学科竞赛没有一套严格的选拔机制,临近比赛,从各个年级抽一些学生组成参赛队参加比赛,选拔队员的标准过多依赖理论课程的考试成绩,这样很难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学科竞赛是一个团队性的比赛,需要团结协作,各取所长,为完成一个共同的目标而斗,而且需要实践动手能力,才能顺利完成作品。电类专业学科竞赛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参赛选手具备综合的理论知识及实验方法,并且思维灵活,在一定的时间内可以完成具备某一特定功能的作品,也可以对现有的产品或功能进行改进,敢想、敢做、会想、会做才能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如果专业知识不过硬,不具备本专业的思维方式,就很难发挥自身潜能,不但无法促进学习,而且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现在的大学生在物质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就业没有压力,缺少了奋斗的动力,互联网的发展让信息获取变得简单,同时选择有效信息也花费了大量精力。调查发现,大学生对于网络的热情远高于学科竞赛,热衷于网络购物及社交媒体的学生不在少数。有一些学生的功利心较强,参加学科竞赛就是为了获奖,认为参赛万一获奖,就可以在将来的简历上添加重重的一笔。

(二)课程设置及考核模式不能适应竞赛项目。我国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形成于新中国成立初期,虽然后来大部分高校的专业课程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教学大纲”基本还是沿用前人的,大学生在校间所学的课程信息量少,知识不够全面,视野不够开阔。信息时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之前的课程设计知识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现在,高校里大部分学科的专业课程中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比例失衡,理论课程量普遍较多,对实践教学观念淡薄。在课程设置方面,早期的教学内容陈旧,更新不及时,导致学生学到的知识无法适应社会经济、科技发展。数学等基础学科与电类学科的实践应用有一定差距,课程内容理解起来很困难;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算法等课程专业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还是采用卷面考试的方式来考核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学生真正的能力和水平很难通过一张试卷考查出来,而且会束缚自己的思维;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等课程结束后,一些学生得到了高分但是不会编程;电路分析、电子线路CAD等课程是电路设计的核心课程,但是学生学完后很难做出一张像样的电路板。

(三)教师素质和科研水平需要提高以适应学科竞赛要求。学科竞赛强调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高校的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知识传授主要依靠专业教材,教材在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但目前教材内容陈旧,知识结构不合理、科学性不强,很多本科教材的内容还不及高职高专的实用性强。实验教材中的实验更多是一些验证性实验,学生在实验课上只会依葫芦画瓢,不求甚解,只求得到正确实验结果,不愿意花更多时间创新。

教师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作为知识的传承者和传递者,教师本身的素质对教学质量起到重要作用。教师的知识储备丰富,教学方法新颖,注意对学生进行引导,就可以开发学生的潜能,形成强大的创新力。当教师的创新力度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那么就会出现知识结构老化,无法接受新事物,害怕改变,无法应用新知识。

高校教师理论知识丰富,但是实践能力欠缺。电类专业学科竞赛一般需要检验参赛区者所创作的实物,如果指导教师经过企业的锻炼,能给予学生更专业的指导,学生的作品也会更接地气。

(四)竞赛宣传重视不够,体系机制不完善,软硬环境需加强。高校对于学科竞赛的宣传和引导力度不够,学生普遍反映了解学科竞赛知识的渠道非常有限,学校的宣传大多是限于海报和广播等,宣传的时间很短,如果得到这一消息,没有立即付诸行动,学生很快就会把这个事忘记,导致无法按时报名参赛。学校对于学科竞赛类的课程和培训较少,学生没有相关的知识储备,对于竞赛心里充满未知和恐惧,一些成绩优秀、视野开阔的学生如果引导正确,投入一定的时间就有机会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高校对学科竞赛不够重视,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没有放在学科竞赛上,没有出台学科竞赛的管理体系,有一些高校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文件,但是具体的执行不到位,影响到了竞赛的正常进行。学校对于参加学科竞赛的学生和指导教师没有配套相应的激励机制,教师在指导过程中积极性不高,只要完成项目的任务就算交了差,最终竞赛没有取得好成绩。

学科竞赛需要高校在硬件和软件上给予极大的支持。高校的校园设施、实验室、教学设备等是学科竞赛的后勤保障,经过调查了解,高校对于大学生学科竞赛的支持明显不足,一是学校的实验设备采购没有针对性;二是学校首要保障正常教学秩序,在课余时间教学及实验设施对学生开放较少,有的实验室开放审批流程烦琐,学生很难得申请到实验设备进行科学实验。学生的科学实验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用于耗材采购、资料购买以及与同学交流,学校对于学科竞赛的经费投入不足影响到实验的正常进行,学生的一些创意无法实现。

二、学科竞赛的改进方向

(一)选拔优秀大学生作为学科竞赛参赛人员,加强团队建设。参赛队员的知识储备、学术水平、创新意识对于竞赛能否取得好成绩至关重要,因此在选拔大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选拔大学生要依据竞赛内容选择相近专业或对口专业,注重学生的专业素养,选择基础知识扎实,对专业知识学习深入者参加竞赛。第二,选拔大学生要热爱科学研究,心理素质强,具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第三,选拔大学生要把握时机,坚持成熟一人选拔一人,不拘一格,学生的知识达到了竞赛水平就可以选拔到参赛队伍,不以基在大学的学习年限为标准。第四,选拔大学生注意团队建设,学科竞赛更多的团队作战,需要合作完成一个项目,参赛人员要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选择不同专业的学生组合成一个队伍,术业有专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电子信息类不同专业中先拔人才组合在一起,如图1所示,软硬件结合,这样更容易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

图1 多专业结合模式

(二)确立研究性教学的学科竞赛指导思想。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播手段多种多样,学校可以进一步改进宣传方式。首先,坚持传统宣传方式不放松,利用平面媒体对人的视觉冲击,做好平面设计,吸引大众眼球,提高宣传效率。其次,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的传播手段对学科竞赛进行宣传。网络媒介受众广泛,传播速度快,可以达到最大范围和最大力度的宣传。高校可以利用大众平台(如微信公众号)进行宣传,如果有条件的可以自行开发专业APP,的信息量更大,可以对学科竞赛的所有信息一目了然。

大学生学科竞赛种类繁多,包含多个级别,涵盖几乎所有学科,竞赛的方式和时间各不相同。高校没有把学科竞赛的成绩作为一项考核指标,参加学科竞赛多属于个人行为,因此在学业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学生没有过多关注学科竞赛的举办和参与情况,因而间接影响了学科竞赛的参与度。为了提高学生对竞赛的参与度,高校各职能部门应全力做好引导和组织工作,并且出台相应政策保障学生的科技创新、学科竞赛活动。

(三)构建合理的学科竞赛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高校培养人才的核心,学科竞赛是课堂教学的补充。高校的改革方向之一是教学理念向研究性教学发展,科研与教学并重,科研不仅是教师、硕士、博士的考核指标,本科学生思维活跃,也可以参与到科研团队中来,学科竞赛区是一个重要突破口,学生参与到学科竞赛,有创新,可以得到社会各方的评价,实用性、创新性都得到了检验,这是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课程体系改革要与学科竞赛的发展相结合,建立有利于学科竞赛发展的课程体系。学科竞赛可以作为选修课程之一,将竞赛的成绩与学分评价结合。借助相关课程体系的建立,推动研究性教学的落实,成为促进学科竞赛发展的措施之一。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科研素质。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要掌握现代教育理论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要走在创新的前沿,了解学科和课程的发展前沿和动态度及最新科研成果,找到可以创新及改进的方向。当教师提高了自己的研究能力,改进了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技巧,自己有了一桶水,自然可以给学生一碗水。

教师要能把握学科或所授课程的发展趋势,了解科技的发展前沿动态及最新成果,提高自身科研创作能力,激发学生探索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教师实操能力的培养,加强教师在学科竞赛中指导能力和职业精神培养,积极引进或聘请基础扎实、经验丰富、有较大的科研成果并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来组建团队,为学科竞赛平台注入鲜活的创新灵魂。另外,教师应扎根企业,每年到企业挂职1-2个月,学习企业(下转第71页)(上接第38页)的生产及工艺流程,成为“双师型”教师。教师可以把自己当作一座桥梁,连接社会与学校的桥梁,连接学生与企业的桥梁,把创新落到实处。

近年来,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非常重视学科竞赛建设,学院领导给予大力支持,成立了学科竞赛领导小组,由学院院长亲自担任组长,各个指导教师为小组成员,每位指导教师在假期都要参加企业挂职锻炼,学院建立了一整套学科竞赛支持体系,课程改革落到实处,从各年级、各专业选择优秀学生组成团队,参赛队伍的素质逐年提高,并且取得了较好成绩。

【参考文献】

[1]张姿炎.大学生学科竞赛与创新人才培养途径[J].现代教育管理,2014(3)

[2]汪和生,吴达胜.基于学科竞赛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3(10)

[3]陈松,潘理,郭云林,等,基于创新基地的应用性人才培养方式[J].计算机教育,2014(1)

[4]金海,李坚,陈琳,等.如何提升计算机学科专业价值[J].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12(1)

[5]万敏.构建以学科竞赛为契机的大学生能力培养模式[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

[6]郭世田.当代中国创新型人才发展问题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

【基金项目】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4JGZ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