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学历证

高中学历证

高中学历证

高中学历证范文第1篇

    【专 题 号】G32

    【复印期号】2009年07期

    【原文出处】《中学历史教学》(广州)2009年3期第16~17页

    【作者简介】徐金超,浙江新昌知新中学。(浙江 312580)

    从《历史课程标准》的制订到课堂教学的实践,历史教育的人文属性已为广大历史教师所认可,但科学精神却似乎落在了历史教育的视线之外。历史课程中科学精神教育的核心是论从史出、无证不信、实事求是的史证意识。笔者认为,历史教学中的史证意识教育应着眼于四个方面:

    一、史料的可靠性

    2007年上海高考文综卷有这样一道选择题:

    据报道,上海发现了一张可能是元朝棉纺织革新家黄道婆的真人画像(图略)。某同学想从下列四方面考证画像真伪,最关键的应该是确认画像的

    A.人物年龄  B.尺寸大小

    C.创作时间  D.色彩浓淡

    这个选择题不仅考查了甄别史料这一属于“过程与方法”领域的目标,同时也渗透了“史料是需要甄别的”这一史证意识教育。笔者曾就沈为慧老师的一个课例提出过商榷。沈老师在围绕《孔子讲学图》组织的探究活动中,把明朝不知名作者的绘画作品当成研究孔子当时教学状况的可靠史料,从而出现史证意识上的偏差。[1](p45)近几年高考命题已经在这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如2007年广东高考历史卷第26题,四则材料分别引自《明会典》、《中国婚姻家庭史》、明代小说《醒世恒言》、明代小说《金瓶梅》,要求学生回答:“上述材料分别来自官方文献、学者着作和小说,你对该研究者利用这些材料进行研究有何看法?”有利于引导学生思考史料的可靠性,辨别一手史料与二手史料、历史记载与小说的不同史料价值,从而培养学生的史证意识。

    对史料要勇于质疑。“任何一种史料,都不是完全可信,里面可能有错误,可能有虚伪,可能有私人的爱憎,可能有地方及民族的成见,不经精密的考证,即笃信不疑,后患实无尽无穷”。[2](p118)

    二、证据的充分性

    史证的充分性是历史论证中的逻辑问题,有时史料虽然可靠、确凿,但用来证明某一历史结论却不一定充分。一般而言,史料与结论之间的关系有几种:必要条件、充分条件、充要条件。如2008年广东高考第4题:

    齐国管仲说:“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未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事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某研究者据此得出“中国精耕农业的产生与专制国家农业政策密切相关”的结论。该推断

    A.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B.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C.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本题引发了许多中学历史老师的争议,原因之一就是不少老师未能认识证据的充分性。近年来不少高考试题在这方面起了较好的引导作用。如2004年全国文综卷Ⅰ:

    下图(图略)为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其上部文字为:“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中部文字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部文字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卖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从该“印记”中能够获取的准确历史信息是

    A.宋代已开始生产钢针

    B.宋代出现中国最早的商标、广告

    C.宋代已有集原料收购、生产加工和批发贩卖为一体的经营方式

    D.宋代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本题中提供的史料能说明宋代生产钢针,但说明不了“宋代开始生产钢针”;能说明宋代有商标、广告,但说明不了“宋代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商标、广告”。在A、B两选项的论证过程中,题干提供的图片史料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笔者发现历史教师大多强调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这一概念的解释(排除D项),而很少从史料充分性的角度排除A项和B项。

    在史证的充分性问题上,滥用“默证”是一种值得警惕的不良倾向。正如张荫麟所说:“凡欲证明某时代无某某历史观念,贵能指出其时代中有与此历史观念相反之证据。若因某书或今存某时代之书无某史事之称述,遂断定某时代无此观念,此种方法谓之‘默证’。默证之应用及其适用之限度,西方史家早有定论。”[3](p131)滥用“默证”的现象在中学历史界屡见不鲜,“中学历史教材中没有提到的就是没有的”,这是不少历史教师的认识误区。如笔者曾见到一个试题,要求学生从某位官员曾经担任“尚书”的事实判定该官员生活的时代(答案是不早于隋唐),其实尚书、中书在隋唐之前早就有了。

    三、证据的针对性

    史证中的针对性是指证明某一历史结论的史料必须是针对所讨论的主题。上引2008年广东高考第4题所引史料与结论就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2007年广东省高考历史卷也有一个有意识考查学生对史料针对性认识的试题:

    右图(图略)所示是民国九年的一则报纸广告。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

    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工人阶级的诞生

    C.实业救国的思潮

    D.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这一试题要求分析报纸广告所能说明的历史问题,引导学生注意史料的针对性。当然,史料的针对性是相对的,“因为问题、视角和立场的研究不同,第一手史料与第二手史料完全可以发生属性转变”。[4](p34)陈寅恪论述伪史料的价值时也说:“然真伪者,不过相对问题,而最要在能审定伪材料之时代及作者而利用之。盖伪材料亦有时与真材料同一可贵。如某种伪材料,若径认为其所依托之时代及作者之真产物,固不可也;但能考出其作伪时代及作者,即据以说明此时代及作者之思想,则变为一真材料矣。”[5](p433)

    四、证据的全面性庄季裕《鸡肋编》载:“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有学者从这条史料发挥,引了颇多史料作辅证,认为煤是北宋开封一般人民生活中的主要燃料,这是一次燃料革命。事实上,同样也可以举出北宋开封一般市民用薪柴作燃料的史料,足证庄季裕的话仅是夸张的回忆。

    这个案例反映某些学者在研究中只取对自己的观点有利的证据,而对不利的证据视而不见。这种“抽样作证”、以论带史的做法,是与科学精神背道而驰的!严耕望先生在《治史经验谈》中专门列举这一史学案例,强调“不要忽略反面证据”,力戒抽样作证。历史研究中,很多历史问题往往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针对某个问题的两种相反结论都能找到相应的史料。科学的态度是正视这种矛盾,注意史证的全面性。如关于太平天国的土地和赋役,既不能根据“照旧完粮纳税”而否定曾经实施过《天朝田亩制度》,也不能以太平天国发给农民的田凭为证认定《天朝田亩制度》曾普遍实行,而应根据各方面的史料,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实际执行情况从时间、范围、力度等方面实事求是地加以评估。“一旦看到反面的材料,就当自己推翻自己的看法,在所不惜……对于别人反面的意见尤要能容忍,若人家证据确凿,优于自己的证据,更当决然放弃自己的意见,公开接受人家的意见。”[6](p32)这不仅是一种学术襟怀,更是一种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本文来自[教育资源库]edu.5151doc.com

    【参考文献】

    [1]徐金超:《历史探究学习的忧思:史证意识的偏差和虚化》,载《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8年第3期。

    [2]杜维运:《史学方法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张荫麟:《评近人顾颉刚对于中国古史之讨论》,转引自王尔敏:《史学方法》,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何成刚:《何谓史料:史料教学应该澄清的一个基本问题》,载《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8年第4期。

高中学历证范文第2篇

关键词:学历注册;数据;图像VFP

自2001年起,教育部开始建立并实施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制度,高校毕业生数据、图像要通过省部两级的审核程序后才能上网,对数据的准确性及数据与图像的一一对应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各高校的学籍管理系统往往侧重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异动管理,对学历证书电子注册上报数据进行预校验及数据与图像的对应部分着力较少,本文介绍了作者在长期的成教学籍管理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利用VFP来应对以上问题一些思路,供大家参考。

一、成人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上报数据所涉及的字段分析

成人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涉及的主要字段有考生号(ksh)、姓名(xm)、性别(xb)、出生日期(csrq)、身份证号(sfzh)、层次(cc)、学习形式(xxxs)、学制(xz)、专业名称(zymc)、备注(bz)等。对这些字段进行比较分析后可以发现:

1.除备注等极个别字段外,大部分字段不能为空。

2.有些字段的位数是有限制的。如考生号已基本统一为16位,姓名至少有4位,身份证号必须是15位或18位,等等。

3.有些字段的取值范围是确定的。如性别只有“男”“女”两个选项,层次只有“本科”“专升本”“专科”三个选项,学习形式只有“脱产”“业余”“夜大学”“函授”“网络教育”五个选项,等等。

4.有些字段之间存在约束关系。如出生日期必须与身份证号一致,层次、学习形式、学制之间有特定的约束关系,性别须与身份证号一致(15位身份证号的右起第一位和18位身份证号的右起第二位标志性别,遵循奇男偶女的规则),等等。

由上可知,字段本身及字段之间呈现出不同的关系特征。有的浅显可以直接看出来,有的隐蔽且复杂,需经仔细比较分析后才能获得。这些关系特征是我们确定校验方法的重要依据,对它们分析归纳得越详尽,我们所能采取的校验方法就会越具体且全面。

二、上报数据自身校验

成人高校的上报数据一般来自各校的学籍管理系统。原始学籍数据往往是综合了招生系统录取数据、录取名册、教育部学籍学历信息管理平台上的新生数据和学生学籍登记表后得到的,准确性较高。但由于学生成人高考报名时涂卡错误、学籍管理系统在数据异动时的控制不完善、学籍管理员在数据异动时的误操作等原因,会导致数据位数越界、取值越限等错误产生。可以用下面的方法将这些错误筛检出来:

1.非空校验。如姓名等非空错误可以用!EMPTY(xm)筛选出来

2.位数校验。如身份证号位数错误可以用!INLIST(LEN(ALLTRIM(sfzh)),15,18)筛选出来。

3.取值范围校验。如性别的取值错误可以用!INLIST(ALLTRIM(xb),‘男’,‘女’)筛选出来。

4.内部约束校验。如出生日期与身份证号不一致可以用!IIF(LEN(ALLTRIM(sfzh))=18,SUBSTR(ALLTRIM(sfzh),9,6),SUBSTR(ALLTRIM(sfzh),7,6))==RIGHT(ALLTRIM(csrq),6)筛选出来。

!EMPTY(xm)、!INLIST(ALLTRIM(xb),‘男’,‘女’)等只是校验上报数据的某条记录的某个字段的逻辑表达式,要对所有记录进行校验,还须借助像LOCATE FOR……DO WHILE FOUND()……CONTINUE……ENDDO这样的循环语句,以筛检性别错误举例如下:

USE D:\\上报数据.dbf &&假定上报数据存放在D:\\目录下(下同)

STORE 0 TO nXbcwrs &&用变量nXbcwrs保存性别错误人数

STORE ‘’ TO cXbcwmd &&用变量cXbcwmd保存性别错误名单

LOCATE FOR !INLIST(ALLTRIM(xb),‘男’,‘女’)

DO WHILE FOUND()

nXbcwrs=nXbcwrs+1

cXbcwmd=cXbcwmd+CHR(13)+CHR(10)+‘错误’+ALLTRIM(str(nXbcwrs))+‘:’+ALLTRIM(xm)+‘的性别有误,只能填男或女!’

CONTINUE

ENDDO

?‘性别错误如下:’+cXbcwmd

将以上代码保存为程序运行后会在VFP主窗口得到以下结果:

其他字段的校验将以上代码稍作改动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校验结果汇总快且直观,既省去了人工核对的繁琐,又提高了效率和准确度,使学籍管理员能够有的放矢地对错误进行更正。

三、上报数据与录取数据进行比对

上报数据与教育部学籍学历信息管理平台上的录取数据进行比对,本质上是两张VFP表通过考生号(ksh)连接后对相应字段进行比对,目的是得到学生的姓名、身份证号、专业等信息在校期间的异动情况,可以通过像DO WHILE !EOF()……ENDDO这样的循环语句来进行,以比对专业名称举例如下:

SELECT 1

USE D:\\录取数据.dbf &&假定录取数据存放在D:\\目录下

SELECT 2

USE D:\\上报数据.dbf

STORE 0 TO nZymcydrs &&用变量nZymcydrs保存专业名称异动人数

STORE ‘’ TO cZymcydmd &&用变量cZymcydmd保存专业名称异动名单

GOTO TOP

DO WHILE !EOF()

cKsh=ALLTRIM(ksh)

cXm=ALLTRIM(xm)

cZymc=ALLTRIM(zymc)

SELECT 1

LOCATE FOR ALLTRIM(ksh)==cKsh

IF FOUND() AND !ALLTRIM(zymc)==cZymc

nZymcydrs=nZymcydrs+1

cZymcydmd=cZymcydmd+CHR(13)+CHR(10)+‘异动’+ALLTRIM(str(nZymcydrs))+‘:’+cXm+‘的现专业名称“’+cZymc+‘”与录取库“’+ALLTRIM(zymc)+‘”不符!’

ENDIF

SELECT 2

SKIP

ENDDO

?‘专业名称异动如下:’+cZymcydmd

将以上代码保存为程序运行后会在VFP主窗口得到以下结果:

其他字段的比对将以上代码稍作改动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通过比对能直观地看出上报数据中哪些学生在校期间专业、姓名、身份证号等发生了异动,使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收集备齐在省教育厅人工审核时所需的材料,做到不错不漏。

四、上报数据与上报图像的对应

上报数据和上报图像是通过身份证号(sfzh)来连接对应的,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平时更新学生身份证号时,没有对学生图像进行重命名,就会导致数据与图像连接失败。在实际管理实践中,因为15位升18位等原因导致身份证号异动的情况时有发生。下面提供了应对这一情况的两种思路:

1.学生图像库以身份证号命名。一旦学生信息库中发生更新身份证号的情况,同时重命名相应图像,这同步更新,可以在学生信息维护程序中加入以下代码:

IF !cNewsfzh==cOldsfzh &&判断身份证号是否发生了异动

*假定学生图像库存放在D:\\目录下(下同)

IF FILE(‘D:\\学生图像库\\’+cOldsfzh+‘.jpg’)

RENAME ‘D:\\学生图像库\\’+cOldsfzh+‘.jpg’ TO ‘D:\\学生图像库\\’+cNewsfzh+‘.jpg’

ENDIF

ENDIF

2.学生图像库以学号(xh)命名。因学号一旦确定,就不会发生异动,所以在平时维护学生信息时就无需考虑图像命名的同步更新,但在毕业上报时须用程序将图像名批量重命名为最新的身份证号:

USE D:\\上报数据.dbf

DO WHILE !EOF()

IF FILE(‘D:\\学生图像库\\’+ALLTRIM(xh)+‘.jpg’)

*假定上报图像存放在D:\\目录下

COPY FILE ‘D:\\学生图像库\\’+ALLTRIM(xh)+‘.jpg’ TO ‘D:\\上报图像\\’+ALLTRIM(sfzh)+‘.jpg’

ELSE

REPLACE bz WITH ‘缺照片’&&在备注字段给缺照片的学生做标记

ENDIF

SKIP

ENDDO

执行这一程序后,上报数据中所涉及学生的图像会从学生图像库文件夹复制至上报图像文件夹,命名从学号转为身份证号,缺照片学生的备注字段会被替换为“缺照片”。

总之,成人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日趋规范和严格,在有力打击假文凭、维护学历证书严肃性的同时,对广大成教学籍管理工作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唯有与时俱进,不断探究新的方法和手段,才能确保学历证书电子注册数据及图像的准确,从而切实维护广大成教毕业生的合法权益,为教育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高中学历证范文第3篇

关键词:非学历;教育;考试功能;发展

中图分类号:G726.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5-089-03

近年来随着非学历证书考试种类的不断增加,考生数量迅猛发展,如何保证非学历证书考试的社会声誉,保证非学历证书考试的权威性,促进非学历证书考试健康发展,加强对非学历证书考试的管理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国非学历教育考试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1994-2000年的探索阶段;二是2001-2005年的快速发展阶段。1994年首次开考1个项目,2万人报考,2000年发展到7个项目,报考规模171万人次,到2005年,报考人数达515万人次。形成了自学考试非学历教育与学历教育并重的态势。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英语等级考试等项目已成为“精品”项目,累计报考人数分别达1710万和272万。目前全国英语等级考试项目已申报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员会的国家标准,将作为我国人才管理的外语水平参照。全国从1994年开展非学历教育考试以来,共开设30余个项目,累计报考人数达2350余人次,有800万人获得了不同种类的证书,为满足社会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及和谐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非学历证书考试的含义与功能

(一)非学历证书考试的含义

所谓非学历证书考试,特指国家教育考试制度中的非文凭性非学历证书考试,它是按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劳动力市场鉴定和甄别应试者在某一方面应用知识和能力,并为其提供水平证明的一种社会活动。非学历证书考试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与国家有关部门合作开发和联合实施的考试与培训项目。

(二)非学历证书考试的功能

旨在积极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精神,落实全国考委五届二次会议提出的大力开展非学历证书教育的意见,提高行业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学历层次,为行业培养业务强、质量高的急需人才的重大举措。非学历证书考试作为鉴定和甄别应试者在某一方面应用知识和能力,并为其提供水平证明的社会活动,为评估和检验人力资源的质量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如此,非学历证书考试有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用人制度的改革,职业资格、专业技能在谋职择业中的作用日渐突出,人们对非学历证书的教育需求迅速增长,为非学历证书考试提供了广泛的市场。

二、现行非学历证书考试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未理顺

目前,我国非学历证书考试缺乏系统完整的管理体制。主要表现为:一是考试机构分散不统一。不同的考试项目分属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各行政管理部分之间互不归属,各成体系,且都不想放弃自己主管考试的权力,各行其是。这种现状导致社会上各类证书的出现,造成社会的误解,不利于非学历证书考试的发展。事实上,各种考试,除了考试结果的使用、考试的内容不同,无论教育考试、劳动考试、人事考试,在知识与能力的测试以及考试的工作流程上都具有基本相同的东西。多个单位干着同一件事情,造成人浮于事,财力浪费,效率低下,不利于考试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不利于考试管理水平的提高。二是教育考试机构的职能不专一,考试管理和专业人员队伍缺乏。长期以来,各地教育考试机构在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工作,都具有行政职能,肩负着招生考试的许多行政工作,实行的是行政管理,而不是专业管理。国家教育考试的高度权威性和专业性,要求有一支组织严密、管理严格、纪律严明的队伍来保证。非学历证书考试是一项新兴的考试类型,一些承办考试的教育考试机构没有专门的编制和专门的人员。从总体上看数量不足,结构也不太合理,缺乏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管理人员和专职的学科专家、教育测量专家和计算机专家。即使是有人兼职做非学历证书考试工作,也没有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投入这项工作。有些承办机构不能认真履行职责,过分依赖高校,委托高校或公司,实行“二承包”、“两张皮”的现象严重存在。

(二)管理法规不健全

非学历证书考试是根据教育部“在自学考试基础上,逐步建立功能较广的国家教育考试制度”的思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经教育部批准新兴的考试项目。非学历证书考试的开放性、市场性、社会性特点要求非学历证书考试的管理必须建立健全考试管理法规。目前,我国非学历证书考试管理法规建设方面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具有国家教育行政执法权力的教育行政部门缺乏对非学历证书考试法制建设方面的支持,目前开展的各项非学历证书考试没有以教育部的名义下发有关实施的文件。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也缺少对考试承办机构的政策、法规支持。第二,教育考试管理部门有关非学历证书考试的管理规定还不健全。一些非学历证书考试还缺少必要的考试实施细则、考点管理办法等规定,还缺少非学历证书考试管理的综合评价体系。第三,一些考点在考试实施管理中不能认真学习和执行考试管理部门制定的考试管理规定和考试实施细则。总的来说,非学历证书考试的管理法规还不健全、不完善,不能适应非学历证书考试发展的需要,有法不依的现象还普遍存在。

(三)管理手段落后

非学历证书考试的开发与设计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考试实施过程的管理也应采取先进的方法和科学的管理手段。目前,非学历证书考试管理现代化手段应用方面与国外较先进的考试管理手段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考点考场建设、考试形式、评卷方式等方面。非学历证书考试开放性、社会服务性特点要求非学历证书考试要尽可能为考生提供方便,但目前我国非学历证书考试的考试形式仍然是统一时间的、大规模的纸笔考试,不能满足考生参加考试时间和地点的需要。主要采取人工评卷、经过人工填涂登分卡用光电阅读器将成绩输入计算机的方法,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非学历证书考试的特点要求我们对其管理必须不断创新,向有利于提高考试管理效率、有利于服务考生、有利于发挥考试的社会效益的方向发展,这样才能推动考试的不断发展。

(四)办考方向不明确

非学历证书考试是面向社会的考试,办考的目的是为应

试者提供在某一方面应用知识和能力的证明,为正在形成的劳动力市场服务,为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录用和考核工作人员,提供一个相对统一、客观、公正的标准,并促进某一知识及技能的普及,从而推进全民的文化素质的提高。目前,社会还缺乏对非学历证书考试的全面认识,承办考试的机构和考点也没有明确的办考目的,没有把非学历证书考试当做一种事业发展的长远打算。一些高等学校、中等学校、社会力量办学单位申请承办考试的主要目的是想借此提高单位的知名度,创造单位的经济效益。承办单位看重考试的直接效益,轻视考试的社会效益。更有一些考点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不惜降低考试要求,牺牲考试质量,来吸引应考者。由于受传统考试行政管理思想模式影响,承办机构的市场意识还不够强,只重视审批考点,一些学校考点只在校园内宣传,组织在校生考试,而不注重面向社会开展宣传,影响了考试面向社会目的的实现。

三、促进和保持非学历证书考试健康、持续、科学发展的对策

(一)健全管理机构,理顺管理体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需要各种类型不同层次的人才。这就需要一个准确提供人才的服务单位,统一的考试机构,根据社会不同的人才需求,通过标准的知识和能力的测试,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人才。所以,非学历证书考试要建立在国家教育考试制度的基础上,加强与其他考试制度、教育制度,人事制度的衔接,要建立集各类考试为一体的统一的、具有权威性的、现代化的、专业化的考试管理机构。只有统一管理,才能提高水平,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才能提高效益。强调考试机构的统一,不是各种考试机构简单的合并和凑合,也不是对某个考试机构的取消和削弱,而是根据考试的内在规律,更系统、更科学、更完善、更规范地组成一个考试的有机整体,使它发挥更大的作用。非学历证书考试管理机构还应具有较强的产业性和学术性。考试管理机构内部组织群体的素质也必须提高。

非学历证书考试作为一项全国性的考试,考试的实施是一种规模大、要求高、结构比较复杂的管理,必须建立健全非学历证书考试考试管理机构,形成一种科学的管理体系,同时加强其领导,才能真正发挥其考试管理的职能。

(二)完善管理法规,规范考试管理

非学历证书考试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发展基础上的,其市场性、社会认可性特点要求其管理必须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管理考试需要更加严明、更加规范的管理法规。只有不断完善非学历证书考试的管理法规,才能使考试管理越来越规范化。

考试工作的规范化是保证考试的质量,实现考试目的的基础。实现考试管理的规范化,最重要的是完善考试管理的法规,以法治考。要不断完善考试管理的政策法规,以考试的各项法规规范考试管理的各项工作。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从严治考,严肃考风考纪,从而维护考试的权威性、严肃性,维护考试的声誉,保证考试质量。

(三)应用现代技术,开展质量评审,提高管理水平

1. 重视现代技术在非学历证书考试中的运用

在非学历证书考试管理中必须有一套与制度相适应的控制机制,以减少人为干预的因素和行为的随意性。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有效实现这一控制机制的可能。对非学历证书考试管理的全过程实现计算机管理,就可以在法规性文件的基础上,制定一套技术上的控制机制,这是非学历证书考试管理方法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非学历证书考试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必须遵从非学历证书考试的技术管理这一制度,以实现考试的有效管理。技术管理主要是解决在考试诸多环节中,由于人们随意性或有意干预可能带来的损失,它为保证考试质量,保证管理者在操作过程中尽量少犯错误提供了可能。同时,非学历证书考试管理过程中现代化手段的应用,是提高非学历证书考试服务水平的需要,也是提高非学历证书考试办考效率和考试质量的重要手段。

2. 发挥质量评审在非学历证书考试管理中的作用

开展考试管理质量评审,是在不断探索考试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对考试管理工作建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利用目标管理、量化考核、过程管理、信息反馈等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实现考试管理的规范化。

非学历证书考试的管理,从考试命题、考试实施、评卷、统计分析到证书发放,考试的各个环节都要开展质量评审。要建立质量评审的指标体系,制定考试管理的管理目标责任制,对考试各个环节目标进行分解,制定各项具体工作目标。各级考试管理部门、考试的各个环节,建立必要的监督制约机制,增强各级考试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考试管理中按章办事。

(四)服务社会,开拓考试市场

保持非学历证书考试稳步、持续发展,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充分发挥非学历证书考试的社会功能,面向社会不断开拓考试市场。

1. 增强市场意识,办出考试特色

非学历证书考试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考试的证书就是一种产品,能否适应市场,取决于“产品”的特色和质量。教育考试的管理者必须增强市场意识,加强非学历证书考试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开发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非学历证书考试项目,进一步提高考试的可信度。只有办出具有特色的、高质量的非学历证书考试“产品”,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2. 开展考试宣传,扩大考试规模

积极开展考试的宣传是开展非学历证书考试的必要条件。非学历证书考试是面向社会的考试,举办非学历证书考试最终目的在于推动某项现代应用知识的普及,促进知识与技术的推广应用。非学历证书考试不同于学历文凭考试,目前社会对新推出非学历证书考试了解程度还不够,对非学历证书的用途不甚了解。考试宣传要与我国建立市场经济过程中人才流动的趋势结合起来,把非学历证书考试宣传到各个部门、各个行业。

3. 开拓考试市场,建立非学历证书考试体系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各种不同的专业领域都需要越来越多的具有新知识技能人才,给非学历证书考试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天地。要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开发新的适合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非学历证书考试项目。对已推出的考试项目,加强管理,保证质量,扩大规模,使之真正起到为劳动力市场服务的功能。

四、结束语

建立开放的,多层次、多学科的,无年龄、职业以及受教育程度限制的非学历证书考试体系,是社会主义人才市场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需要,是国家改革开放、对外交往不断扩大形式的需要,是终身教育、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是教育考试体制改革、考试社会化发展的需要。但具有权威性的非学历证书考试体系不会自己产生,必须经过人们有意识的努力,要加强考试管理,不断改进、增加适应市场的非学历证书考试项目,通过市场竞争,取得与其他社会考试的横向联合,逐步建立非学历证书考试体系。考试管理组织者要充分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非学历证书考试的重要意义,在逐步完善、改进考试管理的基础上,增加考试宣传,扩大考试规模,开拓考试市场,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曾青云,陈坚,新世纪高校成人非学历教育管理模式创新求探[J],继续教育研究,2004,(1).

[2]邢怡,从成人教育的发展看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J],鹭江职业大学学报,2004,(3).

[3]李刚,新世纪高校发展非学历教育的市场初探[J],继续教育研究,2004,(4).

[4]黄恩育,非学历证书考试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招生考试,2003,(4).

高中学历证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证据意识 历史思维能力 试题命制 上海高考

2013年国家主席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2015年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部署实施之年。基于历史学科的“鉴往知来”的功能和高考命题的时代性价值取向,2015年高考前历史教师们都能大致预测到会命制有关“丝绸之路”试题。因而,2015年的上海高考试题命制了一道“丝绸之路”大题是在情理之中,但是试题的新情境和考查方式却是在意料之外。试题第39题,用整整一个大题的篇幅,以全新的情景、全新的方式考查了历史学中最重要的“二重证据法”的使用。一方面,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考查学生在新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形成历史学习的“证据意识”。

一、何为历史学科的证据意识

证据是指那些能够说明事物真实性的事实或材料,有实物、文字证据和证人证言几种类型。历史学是有关过去的学问,过去的人和事无法重现,史料就成为了解过去的媒介,真实的史料对历史知识的建构具有证据作用。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指出:“史料为史之细胞组织,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之可言”,强调“孤证不足以成说,非荟萃而比观不可”和“尽可能运用典型史料”两大原则,即所谓“论从史出,史由证来”[1]。而“论从史出,史由证来”是历史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历史经验教训的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必须立足于可靠的史料,这是历史学科的本质特点。因而,历史学科的证据意识指的是“对史料证据的重视,并将其自觉应用于确认、理解和评价时事之中的心态和能力。”[2]我的导师姚锦祥进一步指出历史学科的重证据意识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重视史料的证据作用,知道对任何史实的说明和解释都要有一定的依据;二是指具有使用史料证据的能力,即对历史问题能够以史料为证据对相关历史现象做出正确的理解、解释和评价。”[3]

二、试题的命制为何要体现证据意识的考查

以检测学习效果和选拔人才为目的的高考命题,实质上是历史学习的逆过程,即由主题提供整合史实的视角,然后依照主题划分阶段,选取史实节点,选择经典史料,创设问题情境,命制试题。那么高考试题为什么要花大篇幅考查学生的证据意识?证据意识对提高学生的史学素养有何价值?

1.课程目标内容的修订及其对证据意识的重视

华师大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在第15课提到了路上丝绸之路的全盛,在第20课提到了海上丝绸之路。因为目前还没有修订版的高中历史课标出版,所以我只能通过翻看2011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来寻找证据意识与学科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

由表一分析可知,修订后的初中历史课程三维目标在“证据意识”的表述上更加明确。在知识和能力方面,指出证据意识的要求是“形成历史解释和历史理解能力”。在过程与方法方面,指出“搜集资料”和“掌握证据”是问题探究的前提;“言而有据”和“推论得当”是表达见解的基本要求。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指出“树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是证据意识培养的原则和方法。因而,以考查学生证据意识为立意的试题命制是对课程目标内容修订的适应。

2.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以史料为证据的方法训练

“历史思维能力是人们用以再认和再现历史事实,解释和理解历史现象,把握历史发展进程,分析和评价历史客体的一种素养。”[5]历史思维能力与历史学科语言文字能力同为历史学科能力的支柱。赵恒烈提出制定历史思维能力的五类教学目标的分级水平,每个目标又分为三个方面,其中“历史材料的鉴别和使用能力”分为“甄别历史材料中的客观事实和主观见解;判断材料的真伪和价值,并给予批判;把不同的史实中提取的信息综合起来,获取证据,论证某一观点”[6]。如今史料教学已经逐渐成为中学历史教学的共识,通常都是由教师决定选择什么史料,学生只要从史料中得出需要的结论即可。经过多年时间,课堂热闹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了,但是历史思维能力却不见增强。从赵恒烈有关历史史料使用能力的划分中,笔者理解了史料的选取和应用是以讲究证据意识为前提的,只有以史料作为证据的方法训练,才能实现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因而,试题命制中考查以史料为证据的使用方法,有利于在纸笔测试中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试题命制如何考查学生的证据意识

历史学科证据意识的重要性大家有目共睹,但是如何在教学和考试中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则成为摆在现实面前的难题。2015年上海高考历史第39题是一个点睛之笔,为在试题命制中证据意识的考查提供了途径,也为在历史教学中以史料为证据使用方法提供了借鉴。

试题原题摘录如下:

“丝绸之路”(14分)

“丝绸之路”,从广义上并非只是丝绸贸易的通道,而是指中西方之间多元化、多层次、多维度的交流沟通。假设你是一名历史学家,在研究“丝绸之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如下问题,该如何解决?

问题一:关于丝绸之路的开通,学界说法不一。第一种观点认为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第二种观点认为早在汉代之前就已经有了丝绸之路。解决一:若你支持第二种观点,应选择以下哪些史料作为证据?理由是什么?(4分)

史料A:《穆天子传》,该文献出土于战国墓,记载了约三千年前周穆王西游会见西王母的故事,并有周穆王送给西王母“锦组百纯(匹)”的记录。

史料B:新疆阿尔泰巴泽雷克墓出土的丝织品(约公元前5世纪)

史料C:东罗马金币,发现于西安何家村唐代陶罐。

史料D:2003年,考古工作者在清理秦始皇兵马俑馆前的一处窑砖瓦址时,发现了百余具骨骸。DNA检测显示,在提取的15个骨骸样本中,有一个属于比较典型的“欧亚西部T类群个体”。

第一问主要考查学生的时序意识和如何使用“二重证据法”的能力。很显然史料C发现于唐代陶罐内的东罗马金币在时间上晚于汉代,不能作为支撑“汉代之前就有丝绸之路”的证据。“二重证据法”是把传世文献与地下考古互为印证的历史研究方法。1925年,王国维就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开古史新证一课时提出:“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训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为之。”[7]此外,上海历史高考考纲是把“用文献与考古相互印证的方法探究历史”考点放在“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一节,有关丝绸之路的“二重证据法”使用显然是考点迁移的结果。

问题二:海上丝绸之路自宋代以后日益繁荣,陶瓷是中国经海路外销的大宗商品。时至今日,世界上许多地方都发现了中国的陶瓷,这些陶瓷又是怎样运往各地的呢?

解决二:在下图的实物中,哪一类最有助于还原海上丝绸之路的具体情况?为什么?(4分)

古沉船:碗礁1号、南海一号、华光礁1号

出土瓷器、瓷片:巴基斯坦班卜霍尔港遗址及出土的中国瓷片、马来西亚沙捞越出土一百多万片中国瓷片、坦桑尼亚基尔瓦出土大量中国瓷器、埃及开罗的福斯塔特遗址发掘出从唐至清不同种类的陶瓷片。

渔网:印度柯钦港的中国式渔网

第一小问考查的是使用史料证据的能力,判断不同类型史料的有效性和权威性。相较于其他类型的史料,作为直接实物史料的沉船是最有效的证据。因为古沉船的踪迹能够勾画出从出发到终点的沿途路线,沉船上的瓷器可以和沙捞越、巴基斯坦等地港口出土的中国瓷器和瓷片互相印证,形成一定的证据链。

问题三:为进一步弄清海上丝绸之路的来龙去脉,除文献外,还需填补哪些考古证据的缺环?(3分)

第二小问设问用了“缺环”一词,十分巧妙恰到好处。考查学生阅读地图,并根据所学知识迁移有效的信息,逆向寻找史料证据,解决证据链的缺失问题。证据学上有孤证不立的说法,即如果只有一条证据支持其结论就是不可靠的。马六甲、巴基斯坦、非洲东部虽然出土了瓷器和瓷片但无法证明其就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而来的。为了填补缺失的证据链,应该沿着海上丝绸之路的线路在马六甲海峡和非洲东海岸沿海附近继续寻找古沉船。

问题三:“丝绸之路”为什么会绵延漫长的时间、穿行遥远的距离、跨越巨大的区域而长盛不衰?请得出结论。(3分)

问题至此,学生已经完成有关路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证据链形成,按照SOLO分类理论,此问题考查学生的学生的多点结构和关联结构层次,需要进行多个维度解释丝绸之路延续时间长久和跨越空间广泛的原因所在,目的在于区分学生的历史思维结构层次的差异。

四、结语

“运用史料作为证据探究历史问题,就是培养学生用事实说话的证据意识,帮助学生构建自己对历史的认识和评价,这对激法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和历史观念,都是十分有益的。”[8]本文认为2015年上海高考试题第39题是一次命制考查学生证据意识试题的有益尝试。高考对于中学历史教学,既是一种检验,又是一种反拨。试题命制的经验将为历史学科的史料教学和证据意识的培养提供可以参考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46.

[2][3]姚锦祥.从史前时期的课程内容谈历史教学中证据使用的方法[J].历史教学,2014(9).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赵恒烈.历史思维能力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15.

[6]赵恒烈.历史思维能力研究[M].1997:190.

高中学历证范文第5篇

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职工学历教育管理,保证职工队伍知识结构不断优化、素质不断提高,逐步实现人才工程目标,促进集团公司持续、稳定、快速、健康发展,根据上级有关规定,结合集团公司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办法。第二条职工学历教育管理的原则:

(一)集团公司统一管理、统一认证的原则。集团公司科教部负责编制职工学历教育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下达公司所属单位执行。职工取得成人教育后续学历、学位证书,均要通过集团公司统一审查和认证。

(二)全面优化队伍结构、鼓励进修高层次学历学位的原则。为适应建设国际一流企业集团的需要,必须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因此要对不同层次的职工,有计划开展相应的学历教育,注重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鼓励攻读硕士及以上学位和研究生学历。

(三)学用一致、按需培训的原则。职工参加学历教育必须立足于工作岗位的需要,努力提高本专业、本岗位的工作能力。各单位要立足长远,根据发展的需要,有计划选送职工参加第二学位、第二学历的学习,加快复合型、全能型、一专多能型人才的培养步伐。

(四)以本系统学校为主,其他学校为辅的原则。职工参加学历教育,系统内学校能够满足学习要求的,原则上要报考系统内学校,严格控制参加系统外学校学习的人数。

(五)鼓励自学成才的原则。要正确处理工作与学习的关系,鼓励职工在解决好工学矛盾的前提下,走自学成才之路。

(六)严格审批程序的原则。职工参加学历教育要严格按照集团公司的统一规定办理申请报考的审批手续。

第二章管理机构

第三条集团公司成立“学历教育管理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职工学历教育的有关政策和规定,研究和解决职工学历教育中出现的重大问题。集团公司分管教育培训的副总经理任领导小组组长,分管教培的总工和科教部主任任副组长,小组成员由办公室、人事部、财务部、工会、纪委、政工部、经济法规部等组成。

第四条集团公司科教部是集团公司职工学历教育的统一管理部门,负责具体实施职工学历教育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集团公司所属各单位根据本办法明确相应的职工学历教育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的职工学历教育管理工作。

第三章计划管理

第六条集团公司科教部根据集团公司发展需要、现有职工队伍学历结构情况和人才工程实施细则的要求,编制职工学历教育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

第七条集团公司职工学历教育年度计划,经领导小组批准后,按有关程序办理并下达各单位执行。

第八条各单位根据集团公司下达的规划和计划,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的人才发展规划和学历教育年度送培计划,每年2月底以前将本单位当年的学历教育送培计划报集团公司科教部审查,经批准后实施。

第四章审批程序

第九条职工要求参加学历教育学习,首先要由个人提[:请记住我站域名/]出申请,填写“职工申请学历教育审批表”(见附表,以下简称申请表)。申请表要经本人所在部门、人事教培部门和本单位领导审查同意并签字。对参加本科及以下学历教育学习的,由本单位审查批准。对参加本科以上学历、学位教育学习的,经本单位批准后要向集团公司科教部备案。备案时须交“职工申请学历教育审批汇总表”(见附表,以下简称汇总表)。

第十条各单位要按照集团公司下达的送培计划严格审查报考资格、控制报考人数并完成送培任务。

第五章费用管理

第十一条经批准参加学历教育学习的有关费用除另有规定外均按以下原则办理:

(一)全脱产参加中专及以上学历教育学习的,学费全部报销。

(二)非脱产学习(指参加函授学习、夜大学、自学考试等)的学费一律先由本人支付,待毕业后经集团公司科教部审查认证合格,持毕业证书和审批表到本单位按以下标准报销:

1、取得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学位证书者,学费报销90。

2、取得本科或大专学历、学位证书者,学费报销50。

3、取得中专学历证书者,学费报销40。

4、因工作需要,组织批准中途退学者,已发生的学费全部报销。

(三)报名费、教材费、资料费、文具用品费等一律自费。

(四)按教学计划要求,参加集中教学活动,必须在教学点住宿。教学点不能住宿时,须由教学点出具证明,方可报销住宿费。住宿费标准按财务部门规定执行。

(五)参加补考所需费用全部由本人自理。

第六章学历认证

第十二条职工学历、学位证书的认证范围是经国家审定核准的各类成人教育学历、学位证书。

第十三条根据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学历、学位证书认证依据如下:

(一)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颁发的研究生学历、学位证书必须是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批准具备招收该专业研究生学历、学位资格的学校或单位,按照国家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和教育部既定的招生办法录取的学生,按学制规定、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获准毕业的国民教育系列的学历、学位证书。

(二)各类高校颁发的成人学历教育本科、专科毕业证书必须是在国家成人高等教育事业计划内,参加全国成人高考统一招生考试,经省级招生办公室录取的学生,按学制规定、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获准毕业的国民教育系列的学历证书。

(三)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必须是按国家有关规定和批准程序纳入国家中等教育事业计划后参加省、部级教育主管部门(含省级职工教育办公室)组织的统一招生考试,经各地、市统一分数线录取的学生,按学制规定、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获准毕业,由地、市或以上教育主管部门验印的国民教育系列的学历证书。

(四)高中后续学历证书必须是具备为职工举办高中文化补课资格的教育部门颁发的学历证书。

第十四条经审查认证合格或学历认证考试合格后,以下学历证书在集团公司内予以承认。

(一)国民教育系列的学历、学位证书。

(二)经国家电力公司认可,在全国电力系统内承认的学历、学位证书。

(三)经集团公司认可、有文件规定在集团公司内承认的学历、学位证书。

第十五条经单位和集团公司批准学习,取得的下列毕业证书、学业证书、学位证书等,经集团公司认证后,集团公司内部只承认其相应同等学历,但在职称评审、报考学校及有关待遇方面,须按有关规定办理。

(一)具有招收相应专业研究生资格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颁发的研究生课程班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

(二)中央党校、省委党校发放的毕业证书。

(三)经集团公司批准,与具有相应专业招生资格的高等院校联合举办的研究生班结业证书。

(四)报考上述学校,仅限于科级及以上干部和党、政、工、团等管理干部,且要从严控制学习人数。

第十六条学历学位证书的认证程序:

(一)职工取得学历、学位证书后,将证书和有关档案材料送本单位学历教育管理部门进行初步审查认证。

(二)初审合格的学历、学位档案材料由各单位汇总并连同“电力集团公司学历认证汇总表”(见附表)报集团公司科教部复审,经审查认证合格后公布名单。

第十七条认证学历、学位证书应提供以下材料:

(一)个人申请学习和单位批准的手续。

(二)经单位批准盖章的报名表格。

(三)在校学习成绩表。

(四)毕业生登记表。

(五)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第十八条学历、学位证书经认证后,证书原件由本人保存,其他材料由人事部门入档。

第十九条学历、学位证书的认证时间为每年的11月份,各单位须于11月10日前将有关资料报集团公司科教部。

第二十条集团公司决定,对93年以来取得高中或相当于高中及以上的学历、学位证书,除集团公司规定可以免审和免考的以外,都要进行重新审查、认证或进行与学历证书相当的认证考试。凡考试不合格的,不予承认学历。

重新认证学历证书以及认证、考试的具体办法另行通知。

第二十一条未经批准自行参加各类学历教育学习的,集团公司不予认证。

第七章考核

第二十二条各单位要严格执行集团公司的学历教育规定和计划,对违反规定或完不成计划的单位要进行考核。

第二十三条对审定出的假学历者,给予通报批评并取消其按假学历证书享受的待遇。

第二十四条对学历证书把关不严和有隐瞒包庇行为的责任人,给予严肃处理。

第八章附则

第二十五条本管理办法由集团公司科教部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