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 应用写作 教学 写作兴趣 能力

应用写作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课程,长期以来,在应用写作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作为以实用性为主要特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的应用写作而言,学生在学习中会感到程式的枯燥乏味,从而对应用写作的学习兴趣不高,甚至逐渐形成了消极的写作心理,教师也会因学科内容单一,而难以突破高质量和高效果的教学瓶颈,同时在教学方式上,师生互动的气氛有限,造成教学质量不高。因此,就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应用写作的积极性,提高应用写作能力,成为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从学生写作兴趣的构成,影响写作兴趣的因素以及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措施三方面人手,就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应用写作能力提出几点看法。

一、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对学习应用写作兴趣形成的因素

兴趣是推动人行动的内在力量。它是个人维持个体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某一目标所需要的、满足的愿望或意念。因此,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应用写作的兴趣形成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一)内部因素。

1,学生的自身兴趣。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知识能力水平高低不同,接受能力差别较大,自学能力较差,造成了对待应用写作的认知度和需求欲望也存在差异,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认识到专业应用写作对于自身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写作兴趣的强度和水平上也有很大的差异,从而造成了对应用写作学习的兴趣不浓,课后不积极完成作业。

2,学生的自愿性。所谓自愿性是学生在做什么和如何做的问题上所作出的选择和控制。在应用写作教学中,可以表现为学生自身的主动和老师的强化两方面,也就是说,如果学生对于写作不是出于自愿,而是受到老师的控制和要求,那么他的写作情趣就会降低。反之,如果学生是积极主动的,能够将教育目标内化为自己的目标,那么学生的写作情趣则会得到加强。

3,学生的自我能力的认识。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基础普遍比较差。学生对于应用写作可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畏惧心理,如果学生对自身的写作能力充满信心,那么会增加其学习应用写作的兴趣。反之,如果学生对自己的写作能力持悲观态度,则会使其写作兴趣弱化。

(二)外部因素。

1,教师的能动性。所谓教师的能动性主要体现在教师对待应用写作的态度上。如果教师对待应用写作教学表现出持久的热情和兴趣,那么学生也会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反之,如果教师对待应用写作缺乏讲课的热情,应付了事,或者是照本宣科,仅仅讲讲写作格式和注意事项,然后提供几篇范文,让学生生搬硬套,惰于研究授课的技巧,自然调动不起学生学习应用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

2,教师的期望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待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期望值,进而形成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师对学生的应用写作学习持高期望,那么会使学生产生较高的写作兴趣,如果教师对待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带有偏见,那么可能会导致学生自暴自弃,对待写作缺乏热情,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3,社会对于写作价值的认可度。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待高职院校的学生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仅局限于专业技能方面,同时也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现在社会对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认可,能够促使学生加强各方面的学习,认真学习与专业对应的应用写作技能。

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措施

(一)提高学生对学习应用写作的自信心和对其重要性的认识。

如果学生对应用写作缺乏自信,那么不可能有较强的写作兴趣,甚至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因此要培养学生学习应用写作这门课程的兴趣,首先教师就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写作目标,这样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能力,设立合理的目标,并且容易增强学生的信心。教师也可以与学生共同制定合理的目标,通过将目标量化,递加式提出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不再有畏难心理,学生能够发现自己在实现目标过程中逐渐进步的一面,使自我得到认可,同时对写作也有了更为主动和积极的态度。

高职院校由于其特定的培养方向以及学生对于自身的认识,使得学校和学生缺乏对应用写作的重视,被边缘化的应用写作是无法引起学生兴趣的。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必须用心实践、感悟,如果以应付的学习态度去学习那是不会产生很高的成效的,因此,学生对应用写作这门课程正确的认识和态度是学习和提高应用写作水平的关键。在对学生进行应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就业为导向,引导学生明确高职院校应用写作课程的定位,树立为职业、就业而学习的观念,使学生充分了解到应用写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对人才未来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就业压力与个人能力之间的紧密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学习应用写作的需求。

(二)提高教师素质,强化示范指导。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因此培养一支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教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是应用写作教学质量高、教学效果好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师不仅要具有应用写作的相关理论知识,还需要相应的实践经验和技能水平。因此,要加强教师队伍的素质,一是教师要潜心学习应用写作的相关知识,并加强自身的写作实践。教师要注意对应用写作规律的研究探索,吸收应用写作理论的科研成果,引入社会实践中新出现的应用文体,充实教学内容,加强理论水平。只有教师自身真正掌握了应用写作的技能,才能将本领教给学生。二是任课教师要在具体的写作训练中,与学生同步练习、同甘共苦,增加实践的机会。教师要亲自写作,为学生示范,切身体验写作实践,对写作中的得与失能够现身说法,这样讲课会更贴近学生。

(三)合理构建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写作兴趣。

高职院校大部分学生认为应用写作这门课程比较枯燥无味,影响了教师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学模式的创新是提高应用写作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模式进行合理的创新。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将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相结合的方法,不仅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沟通,而且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设置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下积极主动地思考及学

习。案例教学法不仅能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从而使应用写作课成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的训练课程,把枯燥的应用写作课程转变成生动的创造性思维课程。

教师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搜集不同文种的范例,在课堂上进行讨论研究。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一方面是通过大量的写作实践来实现,另一方面则可以通过分析修改错漏百出的病文来达到目的。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从企事业单位、报纸杂志、往届学生的作业等方方面面收集典型的病文作为写作案例。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增加案例讲解、案例分析、案例讨论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学习“不应该怎样写”学会“应该怎样写”。这种教学能使学生增强对写作理论知识的具体认识,在教学活动中逐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境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在应用写作教学中,情景教学法可以再现应用文的实际运用环境,引导学生进入这一环境氛围中,他们通过一定的角色扮演,作出一系列测量性的反应和创造。例如在有关演讲稿的写作教学中,可以设置模拟演讲现场,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撰写演讲稿,然后登台演讲,教师当场评价给分。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应用写作水平,也培养了学生的演讲技能,能使学生更为深刻地明确学习应用写作的目的和意义,从而坚定了学生学好应用文的信心。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应用写作资源和方式。现在的高职院校的学生思维活跃,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网络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因此,教师适当地加以引导,网络就会成为学习应用写作的一个有效途径。可以通过构建应用写作的网上学习平台,不定期地上传应用文范文,让学生阅读学习,从而克服了教材内容陈旧的缺陷。课堂作业可以让学生在网上完成,教师在网上批改,充分利用了网络的高效率。学生的一些优秀作业也可以在网络上展示,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交流学习经验。总之,通过充分利用网络这一资源和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扩展学习应用写作的空间,增加了应用写作的趣味性和效率性,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协作精神,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三、改革考试,激活机制

打破传统的期末单独笔试的考试方法,制定合理的考核方案。加大过程考核和期末考试的监管力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真正体现“理论够用、实践为重”的课程设置理念。从只考理论知识到注重过程考核和综合能力测试,促进学生知识的积累,实现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的统一,学习知识与学习能力的统一。

写作能力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能力;策略探究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能培养学生优秀个人品德,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由于小学生年龄尚小,各方面均处于学习初期,对于词汇的积累和写作技巧的把握还很不熟练,因此对于很多小学生而言,写作是件“老大难”的事,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观察学生心理,针对学生写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及时进行排查解决,增加学生写作信心,促进小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提高。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写作教学更是需要兴趣作先导。小学语文教学从三年级开始学习写作,由于词汇量匮乏和写作技巧的欠缺,很多学生对于写作丧失兴趣和信心,对写作抱有抗拒心理,一味逃避、应付写作。这种错误的情绪和态度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语文水平的提升产生巨大的消极作用,不利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也会影响到学生未来的语言表达和人事交际,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发展。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深入贯彻教学理念,认真把握学生心理,注重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只有学生对写作真正产生兴趣,才能使学生充分发挥力量,集中精力攻克写作大关。教师要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之下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氛围,学生在舒适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其写作兴趣被强烈激发,思路得到打开,从而著就优秀文章。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针对文本内容进行解读。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认真探究,体会写作的魅力,发掘写作的乐趣。教师也可在班级中举办写作比赛、诗歌朗诵等活动,让学生踊跃参赛,进行作文评比或是朗诵抒情,通过激烈的竞争氛围,向学生诠释写作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在竞争意识的带动下努力学习写作技巧,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二、处处留心皆学问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在《辨奸论》一文中书:“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古人圣贤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预见事件发展的动向和趋势,这无不是细心观察的结果。在语文写作中,也同样需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只有具备足够的观察力,学生才能发现身边的写作素材。著名雕塑家罗丹认为:“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可见观察力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日常写作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练就一双发现生活中美的“慧眼”。首先教师要弄清楚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习惯,根据其心理特点和思维习惯为学生选取贴合学生特点的事物,让学生进行观察写作。如,小学生都比较喜欢小动物,教师可根据教学安排让学生自主观察身边的小动物,并与学生互相分享观察结果。比如,动物园中的大象、狮子、长颈鹿以及自己家中饲养的仓鼠、乌龟、小猫、小狗等宠物。在训练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灵感,从而打开思维,助力写作。教师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要针对每位学生面临的情况和特点进行引导和帮助,弥补学生对于观察素材不敏感,把握不住观察要点的不足。否则学生在观察中不能有的放矢,这样不仅容易使学生灰心,也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不利于写作水平的提升。教师在学生的观察中为学生指明观察方向,让学生根据某一内容或方向展开重点观察,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对实物和思维中的物体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增加写作内容。教师也要对学生的多元化思维进行引导培养,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学生对同一事物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因此教师要着力培养锻炼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看事物的本领,鼓励学生敢于突破常规,另辟蹊径,勇于发表自我新思路和新看法。

三、具备基础知识

写作作为一项基本技能,不仅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更需要学生写作基本功的扎实稳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能松懈语文写作教学理论知识的传授讲解,只有让学生学会写作基本知识,才能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将写作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有效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和发现生活中的美,进而打开学生写作思维的大门,使学生才思泉涌,灵感乍现,更好地进行写作。教师要针对写作教学理论知识,进行详细科学的教学计划安排。如每周定期开展写作理论课,针对每类文本的写作展开讲解,让学生能够做到心中有数。另外,教师要对教学效果进行考评,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复习评核,监督鼓励学生认真对待写作理论基础知识,在扎实的写作功底和丰富的写作素材条件下,使学生写作起来更加得心应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记日记,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记日记的好习惯大有裨益。学生通过记日记,将会对所学的写作理论知识进行复习运用,也使学生对于生活中出现的素材和灵感进行一定的积累总结,有助于学生的写作发展。

写作能力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写作能力 激发灵感 兴趣 阅读

对小学生来说,作文能力是初步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书面语言完整地、系统地反映出来,从而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思想情感,是语文特殊能力之一。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与诸多因素有关。

一、兴趣与写作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发现有的学生感到无话可说,没有内容可写,认为写作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针对这种现象,老师应利用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性,在课堂上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如果学生对写作产生了兴趣,那么他们就会觉得有话要说,作文的水平也将随之提高。

在《家乡的变化》一课中,对于生活在现代化城市里的学生来说,是无法凭空想象出过去的样子的。我采取了展示一些历史资料的方式,让学生对过去的城市面貌有所了解。通过了解和对比,学生对变化之大无不惊叹,对这一次的作文产生了兴趣,也能够抓住主题,把文章完整地写下来。

二、阅读与写作

写作能力的提高,阅读是基础。阅读是理解的过程,是分析的过程,是概括的过程,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习,在阅读的过程中提高。很多同学在文章读过之后,在脑中没有停留,对其中的词语、句子、写法、结构等等都没有留意积累。从平时要求的摘记中可以看出,写作能力好的同学,对自己所摘抄的内容都进行了思考,有自己的想法。相反,写作能力差的同学,其摘记就是将文字抄了一遍,没有进行思考,写作能力也就很难提高。美国教育学家马丁指出:“学生学写的时候,他们就学读,这两个过程是相辅相成的。”文章写得好的人大多得益于读得多。古今中外那些著名作家无一不是通过丰富的阅读来提高自己学养的。学生可以从阅读教材所选的各种类型的文章中汲取、积累字词句篇等丰富的语言材料,学习选词造句的知识和方法,在观察分析事物、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等方面受到直接的熏陶和感染,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三、观察与写作

很多同学在写作时感到写不出东西,其主要原因是缺少观察。写作首先需要内容,从根本上说,它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观察得越多越细,对生活的认识越全越深,可说可写的内容越多,言语就越丰富。作文要写得好,必须在头脑中积累客观事物大量的表象,表象直接参与作文心理过程,没有表象的“库存”,作文必然是空话、套话,言之无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直接经验,积累丰富、鲜明的表象,为作文提供大量的素材,就不会苦干没有东西可写。在观察过程中,还会触景生情,激发灵感,产生书面表达的动因,有了“想写”的需要和积极性,自然就会消除“不爱写”“怕写”等畏惧心理。离开观察是写不出好文章的。《水浒传》里的人物之所以栩栩如生,令人倾倒,就是源于作者平时对各类人物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再经过思考与艺术加工,从而诞生了这些熠熠生辉的形象。加强观察,平时就要多注重多练习。如,看到美丽的景色,就试着用语言或文字描述出来;做了一件事情,就试着用语言文字叙述出来。久而久之,观察能力提高了,写作的素材多了起来,写作兴趣也就提高了。

写作能力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写作能力 阅读兴趣 写作兴趣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年来的语文考试中所占分值比重都很大,因此,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尤其重要。但是现行语文教材中没有涉及如何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内容,所以,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不断探索,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笔者在农村小学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多年,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谈几点尝试。

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在写作时无话可说是小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问题,其实,无话可写的根源是语言积累匮乏。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无话可写实际上是因为脑中无“米”下炊。要想有话可说,头脑中的语言必须充足,语言来自平时的阅读摘抄积累。所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语言素材库,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读书和写作的关系。读书其实就是读者和作者进行交流,好词好句好段积累得多了,语言库才能建立起来,才能培养语感,写作时才能得心应手。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途径很多,如设班级图书角、课前讲故事、课前美文欣赏等。农村小学的条件有限,学生的阅读面很窄,为了让学生读到更多的书,我在班里开设“小小图书角”。让每位学生捐出自己的课外读物,放在教室一角的柜子里,由学生组长负责管理。每周三、五进行借阅并登记,并统计学生阅读数量,对读书多、读书积极的学生给予“周读书之星”称号。这个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写读书摘抄笔记,将文中的好句好段摘抄下来,每人一个摘抄本,每周进行一次摘抄比赛,对那些摘抄积极并能背下来的学生给予“周摘抄明星”称号,以此鼓励学生学会阅读并注重读书摘抄背诵的结果。除了班级图书角外,我还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开展讲故事、课前美文朗读活动,按照学生学号或座位号的顺序,每天由一个学生登台讲或读,文中的好句段让全班学生及时记录下来。每周开展评选我最喜欢的“讲故事大王、美文朗读之星”活动,以此调动学生参与课前三分钟阅读的积极性。通过多途径、多渠道的阅读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渐渐培养起来。

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学生有了阅读摘抄的兴趣,只是为写作准备了素材库,要想写出好作品,必须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勤写”的好习惯,学会动手运用素材表情达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可以从培养学生写日记习惯做起。低年级学生写日记可能有一定困难,会遇到许多不会写的字,这时教师可让学生把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等上到中年级学会查字典了,再鼓励学生查字典解决并标注出来,同时把低年级时写的日记进行修改,将拼音换成汉字,并标注在旁。这样学生既丰富了词汇,又学习了语文知识,可谓一举两得。

培养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很重要,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使学生把日记当做一种爱好去完成。我在教学中,每周开展优秀日记评比展览,对获胜学生给予奖励,每天让写得好的学生登台朗读自己写的日记,每周评比出“优秀日记之星”,并颁发小红花。因此,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小小日记使学生体验到动手写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学生的写作兴趣渐渐被激发出来。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发掘写作源泉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世事和人情构成了生活的主要内容,懂得了世情和人情,才能写出好文章,有力地说明“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这个道理。叶圣陶老先生也曾精辟地指出:“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了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小学生写作的内容,来源于他们的生活,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增加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生活体验,使他们的生活充满快乐。如我按照时令组织学生进

一些课外活动。春天组织学生春游,把学生带到野外,组织“广宗一日游”,让学生欣赏到郊野春光之美,并引导学生注意从景美、人美两个角度仔细观察。夏天带领学生来到一望无际的麦田,看农民伯伯收麦之喜悦之辛苦,使他们懂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秋天,带领学生来到一望无边的白色海洋——棉田,与棉农共享收获的乐趣、劳动的快乐;带领学生来到秋天的果园,红色的苹果、黄色的大鸭梨,红灯笼似的柿子,使学生明白了春种秋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冬天雪后带领学生来到田野打雪仗,让学生尽情玩耍。每次活动之后,我都会组织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比赛,优秀作品以手抄报的形式张贴在班级文化角,学生们纷纷阅览,在文章中找着同学的趣事儿和自己的影子。

写作能力范文第5篇

一、创设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在教学中,始终坚持创设愉悦的氛围,将单调的作文教学改为参观、诗歌朗诵会、故事会、口头作文、演讲等多种形式。课前将作文重点内容讲清,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寻找材料,课后对得失进行小结。学生在老师面前没有心理压力,从而使思维处于积极状态,能够准确地表达思想。在浓厚的兴趣之中,使学生的作文能力得以提高。

二、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

联想和想象是创造思维的翅膀,是作文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环节。在命题作文训练中,选择能使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题目,让学生觉得有东西可写,克服畏难心理。例如《三十年后的我》、《假如我是市长》等,这类作文都是让学生用联想和想象,学生大多数把自己当成大有作为的人物塑造且较合理,这类作文虽纯属虚构,但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

同时让学生读、写范文,在《皇帝的新装》一文后,让学生以《皇帝的新装续写》为题,展开合理想象,通过续写文章,学生能深刻地理解了课文的主题,拓展了写作思路,培养了写作兴趣。

三、读、写结合激发写作情趣

学生们都喜欢阅读喜闻乐见、感人至深的文章,因此要善用范文的诱发力,调动学生的写作欲,让学生从课内、课外读物中获得写作知识和借鉴。教师可抓住精彩段落,启发思考使之成为训练思路的好材料。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的景物描写,精妙无比,用“碧绿”写菜畦,用“光滑”写石井栏,用“紫红”写桑葚;油蛉“低唱”,蟋蝉“弹琴”,鸣蝉“长吟”,何首乌的根是“臃肿”,准确而生动的词语既抓住了动植物的不同特征来突出其各自的特点,描摹出动态之美,也渗透着作者的喜爱之情。写雪地捕鸟中的“扫”“露”“支”“撒”“系”“牵”“拉”“罩”一系列动词,准确生动依次描绘出了捕鸟的全过程,写出了儿童捕鸟时兴奋惊喜心情,也写出了作者儿时在百草园的生活乐趣。让人流连忘返,讲完课后可结合本文让学生练笔,写自己童年生活片断,题目为《童年趣事》。这次作文同学们都能按要求写自己童年时代的天真幼稚甚至荒唐可笑的事情,都能写出真情实感。通过读、写结合来训练学生的写作,激发学生的写作情趣,变被动为主动。

四、发掘写作因素 创设写作情境

教师要善抓有利时机,发掘写作素材,创设写作情景,让学生抒发真实情感。引导学生阅读林海音《爸爸花儿落了》一文时。绵绵父爱,让英子小小的心里荡起层层涟漪,父亲真挚淳朴不加雕饰的爱如丝丝细雨,这份父女情让我们的心弦不禁为之颤抖。抓住这一时机,可让学生写亲身经历感受最深的与父亲有关的作文,如有同学写到:“自从我上初中后,父亲像变了一个人,那么的关心我、爱我,为了我,他与我学习到深夜;为了我,他与电脑挥手;为了我,他甚至辞去了许多酒宴……看到父亲斑白的两鬓,我的心在哭泣……”

五、课内教学、课外活动相结合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过程中常发现一些学生绞尽脑汁却无话可写的现象,我采取有效措施启发和引导学生深入生活。生活就像万花筒。每个事物、每种现象都可成素材,成为学生写作的源泉。因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积累生活,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善于观察、乐于写作的习惯。有意安排或指导学生在校内外搞一些有益的活动,为作文教学提供一些写作素材,例如,学校举行各种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运动会、义务劳动、主题班会等活动,文体上不但要求学生会写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还鼓励学生写对联、贺词、赠言、演讲稿等,这样既让学生走出了课堂,激发兴趣,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增加体验,不但思想受到教育,而且提高了观察认识事物的能力。

六、把好“三关”由“难”变“易”

作文教学应坚持注意把好“三关”,即命题析题、作文批改和作文讲评。

1.命题析题关。作文一般由教师统一命题,学生照题规定习作。学生思维易受限制,写出的文章言不由衷,草草应付,文不附题,一塌糊涂。对此应先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以多种命题形式,让学生写自己最感兴趣、有切身体会的事;或由教师规定写作者范围,学生自己拟题;或依据要求,让学生自主细致分析命题的体裁、体现的中心思想以及写法等。这样学生的思路开阔,写出的文章自然、流畅。

2.作文批改关。“作文是改出来的。”老师的批改很重要。批改中,我始终坚持批改学生的作文。从语句表达、详略处理、中心表达多方面写好眉批和总批,使学生拿到自己的作文即知自己文章的得失优劣,使学生在作文练习中,提高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