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于亲情的初中作文

关于亲情的初中作文

关于亲情的初中作文

关于亲情的初中作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乡村初中生 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是指一切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如助人、分享、合作、规范、自我牺牲等。亲社会行为是当前积极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议题。我国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乡村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和亲社会行为的形成、影响因素及其培养,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构建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因素。乡村初中生在偏僻的农村生活和上学,他们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群体,其社会化过程应引起高度重视。

一、对乡村初中生亲社会行为的家庭条件、性别、民族差异的分析

对乡村初中生调查研究发现,乡村初中生亲社会行为在总体上都呈负偏态分布,亲社会行为表现趋于良好,助人、规范、合作、分享等亲社会行为中,规范行为表现较为突出,这表明规范与道德在亲社会行为的培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根据学生的主观感受和评价把家庭条件分为差、一般和好三类。研究表明,乡村初中生亲社会行为在规范行为表现上,家庭条件差的初中生显著优于家庭条件好的初中生,但是在其他方面与家庭条件的关系无显著差异。规范行为上的显著差异,可能是家庭条件差的学生在其行为上较为主观控制,存在自卑心理,行为表现较为保守慎重,只有通过遵守规范和规则来获得更多的支持与尊重以及赢得更多的朋友和伙伴。研究还发现,与父母同住一起的学生和离开家庭父母另外住的学生在助人、规范、合作、分享等亲社会行为的表现并没有显著的差异。

乡村初中生女生的亲社会行为表现优于男生,原因可能是传统文化的影响,对男生赋予阳刚之气而女性温柔贤淑、体贴关怀等性别行为特征,虽然研究被试为初中生群体,但这种文化无意识地影响着学生行为的发展。也有可能是因为女生的移情能力和同理心高于男生,所以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丁芳(2000)的研究发现,即当移情水平较高时,女孩的亲社会行为表现显著多于男孩[1]。李红霞(1996)对初中生的亲社会行为调查也表明,初中女生的亲社会性发展好于男生[2]。不过亲社会行为具有很多种表征,范围较广,在不同维度上,男女性别受到自身特点的影响,在不同方面有不同的表现是情理之中的事,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可根据生态心理学的理论探索被试自身多方面因素。

对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初中生的亲社会行为差异分析发现,汉族学生的亲社会行为显著高于其他少数民族学生,尤其是规范行为和情感关系表现较为明显。在情感关系和规范行为的表现上不一样,其原因可能是,社会约束和家庭教育以及情感表达的含蓄等方面存在差异,在情感关系的差异上也可能存在少数民族学生与父母的交流和沟通少于汉族学生,才导致少数民族学生在情感关系方面的亲社会行为表现显著低于汉族学生。而规范行为有可能是少数民族学生的规则和汉族学生的规则存在一定的差异,用汉族文化的规范来衡量少数民族学生的行为不免会有偏差。汉族学生的亲社会为普遍高于少数民族学生,也有可能与自然生存环境、父母教养方式、父母文化程度及民族自卑心理等方面的因素有关。

二、对乡村初中生亲社会行为的培养

对初中生的亲社会行为培养,应该针对青少年的发展特点,从学生认可的亲社会行为着手,从学生的日常行为入手建立亲社会行为的干预模式,这样才能易于操作和行之有效。

1. 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维持良好的群体规范。

在初中生的教育中,应重视培养学生体贴、尊重、孝敬、宽恕、诚实、合作、负责、勇敢、平和、忠心、礼貌、独立、等道德情操。大多数初中学生在有利于发展亲社会行为的环境中,通过观察学习、直接训练、奖惩等方法,能把体现亲社会行为规范的价值观和信念内化,产生道德义务感,从而形成良好的亲社会行为。

2.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情绪胜任力。

人际交往是初中学生人格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以往研究发现,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对个体的利他行为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其中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的质量对个体利他行为的影响比亲子关系的质量更为突出[3]。因此,要在校园里开展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建立兴趣社团,活动,促使他们建立健康向上、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 尤其要注意引导性格内向的学生积极参与。

3.注重移情能力的培养。

移情是一个人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识别并体验

他人情绪和情感的心理过程,是亲社会行为的重要动机来源和促进因素,具有引发助人行为和抑制攻击等亲社会功能[4]。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夫曼指出:移情在儿童亲社会行为的产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儿童亲社会行为产生、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驱动力[5]。培养、训练学生的移情能力,可以先培养他们的角色选择能力和从他人的角度来解释、评价自己及他人行为的能力,从而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自我归因能力和习惯。因此, 移情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性情绪情感,我们要利用各种渠道训练和发展初中生的移情能力,充分发挥移情作用, 增强亲社会动机,提高亲社会行为水平。

4.注重个性发展和培养,提高人文素质。

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男女有别,应根据不同的个性特点,全面培养。德、智、体、美、劳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必须协调,才能有益于人格的发展。教育工作者必须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言行给学生以启迪、教育,以自己良好的人格形象为学生树立起活生生的学习榜样,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实现对健康人格的认同和追求。同时,教师应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对学生家长进行交流,转变一些家长不合理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因此,必须把人文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贯彻于整个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系统。

总之,想要充分发挥教育培养的效果,教师应该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性别、家庭背景、民族习惯等实际情况,选择契机,选取有效的方法,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亲社会行为水平。

参考文献:

[1]丁芳.儿童的道德判断、移情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5).

[2]李红霞等,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和亲社会行为发展的调查与教育对策,现代中小学教育,1996,4.

[3]卢咏莉等,·社会榜样、社会关系质量与青少年社会观念和社会行为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

[4]hoffman,l.m. empathy and moral development [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关于亲情的初中作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亲情教育

一、引言

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正面临着急剧的时代变化,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亲情渐渐淡薄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甚至有的学生稍有不如意就会顶撞父母、离家出走等。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伦理的根基。不懂得孝敬父母,不懂得珍惜亲情的人,学习成绩再优异,他也不是一个健全的人。不利于家庭的和睦和社会的安定。亲情是家庭幸福的源泉,亲人之间关系的紧张严重影响了家庭和睦,进行亲情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帮助青少年学生克服自己的不良情绪,安全快乐的度过人生中最关键的情感、人格发展期,让他们健康的成长,快乐的生活,这是语文教学中义不容辞的责任。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促进学生潜能开发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完善学生品德,有利于学生社会化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趣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因此语文课程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情感教育,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情感教育是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研究语文教学中进行亲情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亲情教育的路径选择

1.充分利用课堂教学

教学水平的高低往往是取决于课堂效率的高低。近几年,“高效课堂”引起广泛的关注,成为课改的焦点。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的学科,具有极高的艺术性。追求语文学习的有效性,一直是语文教学的永恒目标。语文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要求也正是对“语文高效课堂”的追求。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亲情教育离不开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我们教师应该采取多种形式,使语文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让学生们在欢声笑语的课堂中学到知识,更得到亲情教育的熏陶。“细读”课文内容,体悟亲情,“细读”一般和阅读教学同行,是指从文章中的字、词、句等文字材料入手,分析其表达方法、修辞手法,从而更深刻的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了整体感知之后,就开始对文章进行细读。教师要竭力引导学生去挖掘课文中闪光的语句,找出让自己感动的词语,仔细分析、品味它,让作品中的亲情唤起学生的真情,让学生的情感体验与作品发生共鸣。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吸收了别人的观点同时也有了自己的见解,从而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全面、更透彻的了解。文章中饱含亲情的语段正是通向学生内心深处的纽带。学生通过对关键词句,关键段落的品读,可以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围绕初步的感知扩展思维,理清文章的思路,揣摩并体悟文章的关键。例如:教朱自清的《背影》时,我们没有必要逐字逐句的讲解,完全可以抓住父亲疼爱儿子这个关键,带领大家一起品读全文的四次“背影”。同学们可以找出对“背影”描写的语句,感受每一次“背影”带给我们的感动,尤其是“望父买橘”的背影,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父亲对儿子的关爱,通过文中细致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感受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爱,引导学生懂得感恩,了解父母的艰辛,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2.善于联系生活实际

抒感初中语文教材中有着丰富的“亲情”资源,如果教师能够充分合理的运用,教育学生懂得感恩,珍惜亲情,语文教育将会发挥出意想不到的强大育人功能。但是仅仅利用语文教材中的资源是远远不够的,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发现,善于从生活中寻找。生活就是一个万花筒,语文从生活中来,生活处处是语文,在平时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要紧扣课文的内容,更有许多生活中的事时刻感染着我们。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做个有心的人:妈妈早晨的催促声、生病时担忧的眼神、精心准备的晚饭、悄悄披上的外衣;父亲送孩子上学时骑车弓下的背影、穿越风雨的雨披、成功时的嘉奖、失败时的鼓励等等,这些都是父母对子女爱的的体现。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深刻感受父母的爱。初中生正处在叛逆期,总是和父母、老师产生不同的意见,产生所谓的“代沟”问题。学生不能体会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不能理解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生活中有太多孩子和父母意见不一致的事情发生,面对矛盾,学生往往不能正确的认识和处理。经过实验证明了“下水作文”是一个很有效的途径,这是作文教学的新尝试。所谓“下水作文”中的“下水”,是借用游泳中的术语,要想学会游泳,必须要亲身下水实践。学习写作,也是这个道理。叶圣陶先生把教师为了教学,结合教学活动,自己经常动笔写文章形象地称之为“教师下水”。

3.积极开展“感恩”实践活动

现在的学生都喜欢听流行歌曲,但是歌曲的内容,教师要加以引导,有不少抒写亲情的歌曲悠扬动听,好像在诉说身边感人的故事,使人听了倍感亲切。积极开展“感恩”实践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唱亲情歌。比如《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让爱住我家》、《妈妈的吻》、《常回家看看》等,都是脍炙人口的歌曲,吟唱中品味,品味中吟唱,这些都能让学生在歌声中体会亲情,感悟亲情的温暖与可贵,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亲情。例如:在《枣儿》一文中,讲述了“老人盼儿子回来,孩子盼父亲归来”的故事。老人孩子呼唤各自的亲人,回来吃家乡的“枣儿”,却无人回应,这深刻的反映出现代老人和小孩孤独的现象。而《常回家看看》这首歌曲正是唱出了天下父母们的心声才变得家喻户晓。全班同学齐唱《常回家看看》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感动。让学生体验、享受亲情,在亲情的温暖照耀下健康快乐地成长,在亲情的感召下懂得如何感恩父母、关爱亲人。

参考文献:

[1]袁贵仁.马克思的人学思想[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王燕北、王德玮.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作用[J].教育探索,1996(6).

关于亲情的初中作文范文第3篇

父亲信佛,老来得子,五十九岁有我,给我取名家修或许也与此有关。父亲病逝于重庆时我刚十岁。母亲形容父亲最常用的两个关键词是“杜(大)好佬”和“两袖清风”。青年曾称穆藕初为“新兴商人派”;父亲逝世当时的重庆《新华日报》短评称穆藕初为“民族工业家”;近年来,则以称“实业家”、“企业家”者居多。我退休后这二十年来一直在寻觅我父亲生前的足迹,然而,困惑也由此来。我曾对有的学者说过:我万万没有想到,父亲生前涉足的范围竟然会这么广。

走实业救国之路

甲午战败,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消息传来,父亲得知后,在心痛之余,就下定决心要为雪耻兴邦而奋发学习。在那个内忧外患交迫的时代,国民爱国热忱高涨,急于振兴者的救国见解多有差异。父亲认为:“救国之道不—,有政治、教育、实业及种种方法,并行不悖。当各界尽各界应尽之责任,蕲万矢一鹄,达此救国之大目的。”“同是国家,同是社会,有实业则盛而强,无实业则衰而亡。天演公理,无从幸免者也。”穆藕初认定了自己要从发展生产力入手,走实业救国之道。认准了这个方向,他就从提高自己开始。

父亲的学历仅是私塾而已,竟还能去留学,这硬是靠超人的勤奋苦学精神奋斗出来的。甲午战败当年父亲十九岁,他与其兄商定,两人“一中一西,或可分道扬镳效力于社会国家”。

穆藕初在出国前已工作了二十年,最后的职务是江苏省铁路公司警务长;留学期间他学农,学工,学管理的专业知识;还向社会学习人文科学,为此他的足迹遍及了美国一半的州;为求科学管理真谛他赶在结业返国前专程赴费城亲访泰罗大师求教。他在归国后由于管理得法,不几年间就成功创办了三个现代化纱厂,而且产品质量得列全国榜首,复手创华商纱布交易所及中华劝工银行等,时有“棉纱巨子”之称。穆藕初认为办工厂的人应该把握住国家至上的观念,而把私人的利益放在后面,所以他欢迎同行来他的纱厂学习取经,对国人他从不留一手,他期盼的是万紫千红满园春。一时间,厚生纱厂几乎就成了当时华商企业的“实习工厂”和“成绩展览会”。

“管理比科学更重要”

穆藕初在创业过程中所以能屡屡得手,得益于他苦干、实干加巧干的精神。他在留学后期恰遇泰罗科学管理方法的问世,他如获至宝,马上登门求教,如饥似渴地学来就用。这件事非同小可,如同从此插上了翅膀,帮了他一辈子大忙。

科学管理的最大特色就在于它的实践性。穆藕初在吃透了科学管理原理的精神实质后认为:不论处理什么事情,凡是有条理、有秩序的,都可以说是科学管理。实施科学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千方百计地去省时,省力,省材料,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科学管理的特色还在于它的广泛性。穆藕初认为,把科学管理原理的精神实质,引伸触类变通,化裁而妙用之,用于方方面面,都会立收奇效,他自己一辈子就是这样做的。后期他在重庆期间曾做过多次专题报告,把他应用的心得与大家共享,这是他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遗产。

《中外杂志》的前总编杨沛霆先生结合他自己的切身体会对我说:这些年来我在给很多中央和省、部级领导讲科学管理课时,总是说科学和管理两者都很重要,到此就为止了,可穆藕初他就敢讲管理比科学还重要,这就是他老先生的高明。这件事让我很有感触:深感内行看问题就是不一样,他就能一语中的!

一次成功外交中崭露头角

1922年10月26日至11月6日,以穆藕初为团长的中国商务代表团参加了在美国檀香山举行的太平洋商务会议。这是近代中国国民外交史上值得关注的一次事。这次太平洋商务会议虽然是一次由相关各国商会和其他同类团体参加的民间社会组织会议,然而,这确是一次比较完整意义上的商人外交活动,对中国商人来说是第一次直接的国际商人外交活动。通过这次会议,中国向世界发出了要求国际和平,反对政治侵略,希望太平洋各国建立真正友谊的呼吁;阐明了中国商务发展的障碍,以及建立平等国际经济秩序的必要性;宣传了中国工商业发展情况,消除国际上对中国商务状况的误会;提出了开发资源、发展交通、电信,增进国际商务合作的主张。会议通过了许多有利于中国的议案,推进了中国工商界联美制日的外交策略,也增进了中国商人走向世界的意识。取得了一定的即时成效和影响。

成就的取得来之不易!因为中国商务代表团是在内功不足,外情不明的情况下仓促启程的。会议主办方本要求我国至少要派十五人参会,可中方早先内定的却只有穆藕初一人,几经努力,到9月下旬七人代表团才有了眉目。10月6日就启程出发了。据了解,只有穆藕初事先曾特地赶往江苏、河南等地调查棉纱情形,以实际调研为大会准备了提案。上船当晚聚会,推定了会计及中、英文书记人选,才做了初步分工。对外情的了解就更是可想而知了,到达当地后才发觉情况与国内大不相同。由于我国当时尚少直接对外贸易,我国商人与外国商人接触太少,互不了解;即使华侨虽对祖国有热情,而其隔膜情况也非想象所及。代表团颇感孤立之后,穆藕初与总商会赵晋卿等就马上一起开始调查研究以为补救,幸好开幕日又有延期,在一周内他们先后往访了联太平洋协会、我驻檀领事、相关人士及华侨,并利用各种机会,各方奔走演说,备极辛劳,迨会议正式开幕时,中国代表团已声名鹊起矣!10月26日上午在会议正式开幕的礼节性程序后,当场选举了联太平洋协会会长、副会长及总书记各一人,穆藕初被举为副会长。后穆藕初又兼任秩序委员会委员,赵晋卿任议决委员会委员长。代表中国商人直接参与会议的组织工作,在以前是没有过的。穆藕初还在不同场合先后发表了多场有理有据的专题和即席演说,反应普遍都很好。这是穆藕初亲自参与的一场成功的国民外交活动。

一对见证友谊的花瓶

不久前在苏州的某拍卖现场有一对精致的景德镇花瓶拍出了约二百万元的高价。这不是一对普通的花瓶,是杜重远先生在特定背景下请“珠山八友”之一的王大凡(署名“黟山大凡王堃”)精心制成后赠送给穆藕初的。这是两位抗日志士之间友谊的见证。

杜重远(吉林籍)比穆藕初年轻约二十,是一位留日学陶瓷制造专业的东北实业家,也曾是东北商界的领袖人物。“九·一八”事变东北沦丧后,他成为“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的领导骨干。1933年杜重远利用他实业家的身份和社会关系,在上海继韬奋所办《生活》周刊被查封后,又向当局注册备案出版《新生》周刊,继续坚持宣传抗日,并担任总编辑和总发行人。1935年5月《新生》周刊登载了《闲话皇帝》一文,这篇经当局审查通过的一般性叙事文章发表后,日本驻上海领事竟以“侮辱天皇,妨害邦交”为由提出抗议,要求封闭《新生》周刊社,判处编者徒刑。当局竟然屈服于日本的压力,于1935年7月查封了刊物并将杜重远逮捕入狱,判刑一年零两个月。9日开庭“公审”那天,杜重远大声疾呼:“爱国何罪?”法庭内外群情激愤,震惊中外的“新生事件”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把抗日斗争推向高潮。此期间,穆藕初也曾以个人名义在《申报》公开发文,指出当局所判杜重远案的违法之处,呼吁“纠正”。 然而,所有这些正义抗争,都无济于事,杜重远还是含冤入了狱。花瓶的赠送时间“丙子季夏”,应是在1936年9月杜重远出狱后不久的时间段内。

穆藕初是主张抗日的坚定派,故当时有称他为“抗日先锋军”者。1932年“一·二八”当天夜间日军在上海闸北开火,次日9时他作为上海市救济会代表之一已乘车赶到了真如十九路军总部会晤了蒋光鼐总指挥与蔡廷锴军长,后续支援也就马上跟进了。1933年日寇进犯热河后,他又以五十八岁高龄与黄炎培等一起代表上海地方协会赴前方慰劳抗日将士,前后达半月之久。全面抗战爆发后,穆藕初举家内迁,并再度出任政府要职,肩负起了促进后方农业生产事务等相关重任。此期间,穆藕初还曾公开在报刊上发表过“从被动战略到主动战略”及“加强我们抗战必胜的信念”等类似军事战略的评论文章,从财政经济视角切入,通过有理论有数据的分析,宣传持久抗战必胜的理念。其立论之高远,视野之宽广,实令人刮目相看!

捐资创办“穆氏文社”

据伯华兄回忆,1935年夏父亲六十整寿时,他不允儿辈为他上寿之请,而亲自发起并捐资二千元创办了“穆氏文社”,动机是为 “职业界一班不能入补习学校的青年,求知欲很旺,而写作发表力较差,要替他们谋一个救济办法”。父亲为此请中华职教社来代办这个中文函授班。穆氏文社特约沈信卿、黄炎培、江问渔、叶圣陶、夏丏尊、杨卫玉等十二位为导师,并聘前世界书局编辑陆伯羽主持其事。

到1937年初该社已办三届,征得社员近千。后人知此文社者不多,可该社还真是为当时的社会青年办了一件实事。

穆藕初为办教育费了不少心血,并支出了他的大部分钱。伯华兄回忆说:父亲的不少大支出大都是以个人信用从银行贷来的。我妈说过:你爸有些捐资有时是这只手钱还没到,那只手就已经有打算在出手了。据伯华兄统计,父亲在实业以外的大投资有三笔,即1918年建台拉斯脱路住宅一万四千元;1920年助北大派遣留学生金约合七万元;1921年资助河南留学生金约一万四千元。使我很惊讶的是伯华兄的这个统计竟有大的遗漏,近年来我们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教育科)大事记”中发现1921年5月的记载有:“5月 校董穆湘玥(即穆藕初)捐助留学基金5万元。另捐银5000两(约合7千元),派遣体育教员张信孚赴美专学体育2年。”父亲的公益捐资从不宣扬,这次捐资报刊没有报道,甚至低调到连家人都不知道,则是我没想到的。

穆藕初的“梦”

1932年11月, 将届而立之年的《东方杂志》向社会各界发出400余封征稿函,约请“于一九三三年新年大家做一回好梦”。 次年元月,《东方杂志》第30卷第1期刊出“新年的梦想”特辑,篇幅近80页,分为两个专题,一个是“梦想的中国”,另一个是“梦想的个人生活”。穆藕初参与了此次征文活动。

关于亲情的初中作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师生关系调查分析年级性别差异

师生关系是影响中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它对中学生的适应和发展,特别是情感适应、学习过程、行为发展以及人际关系、自我概念、学业成绩等方面均有重要影响。师生关系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师生双方通过交往和相互影响而形成的双边互动的关系系统,它不仅是师生互动的结果,还包括师生关系形成的过程、机制和影响因素等。

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亲密性、冲突性、回避性和反应性这四个因素构成了初中生师生关系的内在结构,每个因素具有特定的意义。

亲密性是指师生之间在思想上相互认同、在行为和态度上相互接纳,表现出亲密和谐的交流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相互关爱和理解是师生之间产生亲密感的主要来源。

冲突性是指师生之间在情感或行为上的不和谐、不一致。它包含了学生因对教师教育观念、知识水平、教学态度以及言行举止上不满而表现出的反感情绪或冲突行为。

回避性是指学生不愿意接触教师,回避与教师交往的思想和行为。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等因素,学生通常把教师当作领导者和权威,因害怕出错受到批评而拒绝接近教师。同时由于年龄的差距,同伴与教师相比更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也是师生关系回避性产生的重要原因。

反应性是指学生在师生关系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在认知和情感上的主动性。师生关系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学生对这一过程的关注、评价和理解是师生关系质量好坏的重要影响因素。

研究方法

1、被试。采取整群取样法。在校初一至初三各年级随机抽取4个班级,共12个班级的学生作为被试。共发放问卷391份,回收有效问卷359份,问卷有效率91.8%。其中初一年级为88人,初二年级130人,初三年级141人。男生166人,女生193人。

2、工具。选用自编的《初中生师生关系问卷》实施测查。问卷将师生关系分为亲密性、冲突性、回避性和反应性四个维度。问卷项目42项,问卷的同质性信度、分半信度(N=415),重测信度(N=71)(间隔两周)。表明各项目信度指标良好,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对初中生师生关系问卷各维度与问卷总分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问卷部分与各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四个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都达到了显著性水平,且问卷总分与各维度之间的相关高于各维度之间的相关,问卷具有较好的内容信度。

3、数据分析。使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多变量方差分析(MANOVA)考察年级和性别对中学生师生关系的亲密性、冲突性、回避性和反应性四个维度的主效应。结果发现,在冲突性和反应性维度上年级与性别之间存在显著交互作用,其他维度上交互作用不显著。结果详见下表。

不同性别、年级变量在师生关系各维度的方差分析摘要

来源 因变量 df 均方 F Sig.

性别 亲密性 1 947.871 8.578 .004

冲突性 1 315.931 18.316 .000

回避性 1 92.117 3.494 .062

反应性 1 104.656 7.929 .005

年级 亲密性 2 1804.494 16.330 .000

冲突性 2 315.322 18.280 .000

回避性 2 160.483 6.087 .002

反应性 2 126.516 9.585 .000

性别 * 年级 亲密性 2 263.975 2.389 .093

冲突性 2 118.075 6.845 .001

回避性 2 29.644 1.124 .326

反应性 2 40.578 3.074 .047

Error 亲密性 428 110.503

冲突性 428 17.249

回避性 428 26.367

反应性 428 13.199

Total 亲密性 434

冲突性 434

回避性 434

反应性 434

Corrected Total 亲密性 433

冲突性 433

回避性 433

反应性 433

结果与分析

一、我校初中生师生关系的年级发展特点

本研究发现,我校初中生师生关系的发展具有鲜明的年级特征。不同年级学生在师生关系各维度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总体呈下降趋势,初一得分高于初二和初三,初三最低。说明初一的师生关系最好,最亲密。随着年级的升高,师生关系逐渐下降,初三降至最低。在亲密性和回避性维度上,各年级存在显著差异。事后检验结果表明,在亲密性维度上初一与初二不存在显著差异,初一与初三,初二与初三均存在显著差异。在回避性维度上,初一与初二,初一与初三存在显著差异,初二与初三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冲突与反应性维度上,年级与性别存在交互作用。在这两个维度上,男生各年级间存在显著差异,经事后多重检验结果表明初一与初二不存在显著差异,初一与初三,初二与初三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女生各年级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探讨其原因,我认为:

1)青少年期,初中生的身心发展日趋成熟,社会接触面以及社会交往日益丰富、频繁,学习的内容和要求也更为复杂、深刻,这种主客关条件的变化不仅为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同时也对其认知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初中生体现出独特的认知发展特点。这一时期,青少年思维特质的发展最突出的特点是独立性和批判性的发展。青少年由于逐步掌握了系统知识,开始能够理解自然和社会现象中的一些复杂关系,同时由于自我意识的自觉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逐渐进入一个喜欢怀疑、争论的时期。不轻易相信“权威”。经常要求独立、批判的对待一切,并同时能够比较自觉的对待自己的思维活动,开始能够有意识的调节、支配、检查和论证自己的思维过程。

2)从初中生社会性的发展来看, 这一时期初中生在自评价、自体验、自控制等方面获得显著的发展。自评价的独立性随年级上升而不不断提高,自评价逐渐由具体向抽象转化稳定性增强;自体验的发展中,成人感、闭锁性和自尊感的发展使初中生的独立意识增强,努力摆脱成人的束缚;在自控制上,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生活经验与社会经验的不断丰富,自控制的能力增强。

3)课业负担的逐渐加重也可能是造成师生关系下降的原因。初中阶段面临中考的压力,尤其初三的学生。从访谈的过程中我也了解到,学生升入初三以后就进入相对封闭的时期,从学校教师到家长都给予他们较大的压力,学业成为他们生活中倍受关注的中心,而学生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忽视。在初三阶段,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沟通减少,从而使学生与教师间的隔阂难以解除,初中生与老师之间的冲突、回避的成分相对初一、初二有所增加,师生关系质量受到影响。

4)多重检验的结果表明,师生关系各维度的变化虽然呈下降趋势,但初二总是变化的转折点。初二在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中是一个特殊的时期。从初二开始,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才开始由经验水平向理论水平转化。初中二年级是逻辑抽象思维的新的“起点”,是青少年思维发展的质变时期。这一转变过程使初二学生学业成绩和品德分化比较明显,初二成为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期。在管理上也容易出现困难。

5)、教师教龄和经验的不同影响师生关系质量的因素。关于教师经验对师生关系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对自己在师生关系中影响与接近两个目标的追求方面在整个职业生涯中基本稳定,但学生知觉到的师生关系会随着教师工龄的延长(尤其前6年)而越来越感受到教师对该种关系的影响。从接近性维度看,教师职业生涯的前20年中,学生所体验到的教师接近性的帮助、理解等行为却在逐渐下降。随着年级的升高,教师教龄的增加,师生之间亲密性成分的减少使师生关系质量有所下降。

二、我校初中生师生关系发展的性别差异

分析结果表明,男女学生在师生关系总的趋势上看女生比男生具有较好的师生关系。在亲密性维度上,男女生存在显著差异。在冲突和反应性上,初三男女生具有显著差异,其他维度及年级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探讨其原因,我认为:青春期是个体进行自我同一性整合时期,性别角色建立。性别角色是特定社会所认为的适于男性和女性的一整套行为特征。在西方社会,一般认为男性应该是自控制的、有竞争力的和理智的,而女性是温和的、自然的、情绪化的。在东方社会,尤其在日本、朝鲜和中国,男性应该是坚强的、有事业心的、在家庭中占主导地位,而女性应该是温柔贤惠的、容忍的专注于家庭的。这种性别角色的社会文化特征使父母对不同性别的孩子寄予不同的期待,以不同的行为标准要求孩子。

建议:师生关系的好坏,不仅对学生的学校适应、性格发展、自我概念形成、学习动机、学业成就、产生影响,而且会对教师的心理健康、职业态度和工作有效性产生影响。所以,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能帮助学生拓展知识,帮助老师提高职业幸福感。

树立新型的师生观。一方面,教师要主动融洽师生关系,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另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

二、 教师要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在一种道德责任感的驱使下对学生发自内心的诚挚的亲密感情。热爱学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正确认识、了解学生。2. 尊重、信任学生。3. 既要体贴入微,又要严格要求。4.因材施教,关心每一个学生。5.平等待人,建立师生平等关系。

三、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以高尚的形象树立威信和尊严,以赢得学生的信服。

四、严格要求,严中有度。严格要求学生正是热爱学生的具体表现,严格要求要做到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恒。在批评学生的时候,要讲究说话的艺术,维护他们的自我尊严。

五、互相交流,教学相长。教师应利用各种机会有意识地多接触学生,改善和密切师生关系,使学生和教师相互熟悉和理解,在融洽的气氛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六、鼓励学生主动与老师沟通。1、主动交往是一切交往的前提。2、从老师的角度看问题。3、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4、原谅老师的错误。

学校可举办团体讲座,向学生宣讲主动沟通的益处与技巧。同时,要为学生搭建与教师沟通的平台,如定期组织师生恳谈会、设立学生心语邮箱等。学生与老师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关系,会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与良好品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子.庞丽娟.师生互动的本质与特征[J]

[2]姜智.师生关系模式与师生关系的构建[J]

关于亲情的初中作文范文第5篇

摘要:为了对留守儿童“初二现象”进行实证分析,本研究采用《长处和困难问卷》对某所农村中学230名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初二留守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情绪行为问题;在品行问题和同伴交往问题上,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在多动问题上,初二年级的留守儿童得分显著高于其他年级留守儿童,而在亲社会行为问题上,初二年级的留守儿童得分显著低于其他年级的留守儿童;父亲外出打工会对留守儿童亲社会行为造成影响。因此,学校与家长应该重视留守儿童“初二现象”,加强对初二年级留守儿童的教育与引导。

关键词 :初二现象;留守儿童;情绪行为问题

一、引言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最新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研究报告》指出,初二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方面遇到的障碍更多,与其他年级的留守儿童相比与父母的关系更差,把同学、朋友视为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来源。这种“青春期”叠加“留守”使得“初二现象”更为显著,需要引起重视。

初中生正处于青少年身体、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身体快速生长,而心理发展相对滞后,这种不平衡极易导致他们出现疑惑、叛逆、躁动、焦虑等心理问题。由于留守儿童的亲子分离、亲子教育的缺失,使得留守初中生无法得到父母在道德、思想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相应指导和教育,缺乏父母的关心与爱护,极其容易产生性格上的偏激,价值观偏离社会的正常标准,甚至容易因为叛逆而走上犯罪的道路,这些对他们的生长和发育是尤为不利的,特别是处于初二阶段的留守儿童。相关研究[1]发现,父母双方均外出的留守初中生表现出更多的人际关系敏感、焦虑等情绪问题。留守初中生在焦虑、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等方面得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初中生。[2]

因此,本研究以初二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对比初二留守儿童与其他年级留守儿童在情绪与行为问题上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以期能为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

以河南省郸城县汲冢四中为取样学校,随机选取初一、初二的23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230份,回收有效问卷226份,其中留守儿童201名,非留守儿童25名。在留守儿童群体中,男生80人,占总人数的39.8%,女生121人,占总人数的60.2%。初一学生89名,初二学生112名。父母均外出的学生共103人,占总人数的51.2%;父亲外出打工的有71人,占总人数的35.3%;母亲外出打工的有27人,占总人数的13.4%。

2.研究工具

采用1997年Goodman[3]编制的《长处与困难问卷》(SDQ),该问卷较多地用于青少年与儿童情绪行为问题。学生自评问卷共有25道题,包含情绪问题、行为问题、多动—注意障碍、同伴关系问题四个困难分量表与一个长处分量表(亲社会行为),项目按0~2三级计分。该问卷Cron?bach的α系数为0.672;问卷的重测信度为0.547,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指标。

3.研究方法

以一名心理学教师与两名心理学专业本科生为主试,随机抽取班级,由主试组织问卷发放,要求学生现场填写,完成后立即收回。问卷回收后,剔除无效问卷,将数据录入计算机,采用spss19.0软件来进行相应的数据统计,数据分析采用的是独立样本t检验和多元方差分析的方法。

三、研究结果

1.不同性别留守儿童情绪行为问题各维度的比较

为了了解不同性别留守儿童在情绪行为各个维度上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结果见表1。

由上表可知,不同性别的初中留守儿童在情绪行为的品行问题维度(t=3.513,p<0.01)、同伴交往问题维度上有比较显著差异(t=3.016,p<0.01),在其他几个维度均不存在显著差异。男生品行问题维度、同伴交往问题维度的得分高于女生,这说明男生的品行问题和同伴交往比女生表现更为突出。

2.不同年级留守儿童情绪行为问题各维度比较

为了解不同年级留守儿童在情绪行为各个维度上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结果见表2。

由上表可知,不同年级的留守儿童在多动维度(t=-2.196,p<0.05)、亲社会行为维度上有比较显著差异(t=2.959,p<0.01),在其他几个维度方面均不存在显著差异。组间比较说明,初二留守儿童多动维度的得分高于初一留守儿童,亲社会行为维度的得分低于初一留守儿童。这说明初二留守儿童多动问题显著高于初一儿童,初二留守儿童亲社会行为的表现要少于初一留守儿童。

3.不同父母外出情况留守儿童情绪行为问题各维度比较

为了了解不同父母外出情况留守儿童在情绪行为各个维度上的差异,以父母外出打工方式为分组变量,长处与困难问卷的维度为因变量,运用多元方差分析,统计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不同父母外出情况的初中留守儿童在情绪行为亲社会行为维度上有显著差异(P<0.05)。经事后检验,在亲社会行为维度上,父母双方均外出的留守儿童得分显著低于父亲外出、母亲外出以及非留守儿童(p=0.024,p=0.026,p=0.014)。父亲外出与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得分差异不显著。由此可以说明,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比,表现出较少的亲社会行为;父母外出打工方式会影响留守儿童亲社会行为,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表现出最少的亲社会行为。

四、讨论

1.性别差异对初二留守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影响

本研究通过调查发现,不同性别的初二留守儿童在品行问题及同伴交往问题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留守初二男生在品行问题维度、同伴交往问题维度的得分高于女生,这说明男生的品行问题和同伴交往问题比女生表现更为突出,这与相关研究结论相一致。[4]

长期的亲子分离导致留守儿童与父母经常聚少离多,缺少父母的关心与爱护,当遇到情绪行为问题时,往往不能得到父母及时有效的引导、纠正,使得留守儿童会有较多的情绪问题。这些积累的负面情绪得不到及时的排解,许多男生就会把这些负面情绪转化为外在的问题行为,表现出违反课堂、学校纪律,逃学、打架甚至一些更严重的问题。而女生的情绪体验更为内敛,遇到一些情绪行为问题时,更多的时候不会转化为外显的行为,更偏向于情绪上的行为表现,如情绪低落、抑郁;而男生的行为则更多表现为攻击性行为,具体体现在品行问题和同伴交往问题上。

2.年级差异对初二留守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级的留守儿童在多动维度、亲社会行为维度上有比较显著差异,也即,初二留守儿童多动维度的得分高于初一留守儿童,亲社会行为维度的得分低于初一留守儿童,这与相关研究[5]结论相一致。初一留守儿童情绪行为问题少,亲社会行为表现较多,主要是因为初一仍处于初中生活的适应阶段,对初中生活还有较多的好奇与新鲜感,对学校的各种规定、制度配合度较高。而初二学生已经适应了初中生活,又处于“半幼稚与半成熟、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幼稚型并存”的矛盾时期,他们情绪容易激动、暴躁,学习成绩两极分化,违纪违规表现频繁,具有盲目、叛逆、易受外界不良因素影响等特点。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他们试图摆脱家长、教师的控制,希望独立地应对自己的问题,另一方面他们又在学习、生活和情感上渴望得到教师、家长更多的支持,使得他们的内心经常处于矛盾、冲突的状态,容易出现情绪行为问题。而对于初二留守儿童来讲,长期的亲子分离导致他们不能从父母那里及时得到情感支持,亲子教育的缺失使得初二留守儿童情绪行为问题更为突出。

3.父母外出方式对初二留守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影响

本研究通过调查还发现,父母外出打工方式对初二留守儿童的亲社会行为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多元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得分较低。留守儿童亲子教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造成了诸多影响。相关研究[6]表明,留守儿童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特别是来自父母的支持,就会表现出越多的亲社会倾向。这也提示父母应该经常与子女进行思想、情感的沟通,为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提供坚强的后盾。本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在留守儿童群体中,父母双方均外出的留守儿童在亲社会维度上得分最低,与其他类型的留守儿童存在显著差异,这与之前的研究调查结果是相一致的。[7]与非留守儿童、单亲外出的留守儿童相比,双亲均外出的儿童在遇到困难时由于缺少及时的引导与支持,更容易表现出焦虑、敌对、偏执等情绪状态[8],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挫折时,极易表现出情绪行为问题,再加上不能从监护人那里获得理解支持,导致他们容易表现出逆反心理、社会适应不良,表现出较少的亲社会行为。

中学教育阶段的“初二现象”已经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而留守儿童的“初二现象”问题更为突出,本文通过调查发现,初二留守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情绪行为问题,特别是父母双方均外出的儿童问题。因此,教师家长应该多关注处于初二年级的留守儿童,及时提供引导与帮助,为他们顺利度过“身心发展的矛盾期”,减少留守儿童“初二现象”的发生提供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魏军锋,郑洪冰. 亲子分离对农村留守初中生心身症状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83-85.

[2]欧薇,王智,杨映萍,等. 黔北农村留守初中生问题行为调查[J]. 中国学校卫生,2014(10):1511-1533.

[3] Goodman R. The 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 A research note[J].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1997, 38:581-586.

[4]王新柳,叶青青,叶子健,等. 留守初中生情绪行为特点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J]. 中国学校卫生,2012(6):726-728.

[5]魏欣,陈旭. 农村留守初中生亲社会倾向特点与人格、家庭功能的关系[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4):402-408.

[6]叶盈. 小学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与亲社会倾向的关系研究[J]. 中国儿童保健,2014(7):696-698.

[7]陈旭,谢玉兰.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行为调查及家庭影响因素[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36 (6):29-33.

[8]王树明,邓德红,周绍红,等. 汉川市农村不同类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0(6):651-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