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民培训

农民培训

农民培训

农民培训范文第1篇

现代农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粮食作物,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坚实的保障。当前,农村劳动力的种植技术还是以单纯的经验种植为主,凭借技术进行种植的比例较低,且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偏低,这说明现代农业的发展程度还不够。本文从规范现代农业培训制度、规范现代农艺培训考核激励制度、加强针对农民的现代农艺知识宣传、提供最为紧缺的农艺技术培训知识等方面就如何提高农民的现代农艺技术进行探究,旨在培养实用型的农业技术人才,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现代农艺 培训 现状 策略

农业生产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才从农业生产涌向了工业生产,导致农业生产的人才队伍逐年缩水,现代农业所需要的人才缺口无法得到补充,出现了严重的人才短缺局面。因此,有必要对如何加强农民现代农艺培训进行深入研究,以改善当前农业技术人才短缺的局面,保障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

一、农民农艺技能培训现状

农村农艺技能培训关系着农民种植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现代农业的推广。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农村劳动力是决定因素,而农民是主体,开展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措施。首先,农村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正在不断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业的发展,农村的劳动力需要不断地进行新技能、新业务的培训。目前,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接受正规的农艺培训,并通过现代农业技术改进农业生产现状,尝试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这也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其次,农业生产以经验种植为主。虽然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正规的农艺培训,但是农村依靠先进技术进行农业种植的农民依旧占比较小,大多数的农民知识水平低,无法有效地掌握先进的现代农业技术,体力劳动依旧是农业种植的主要部分。虽然部分农民也愿意使用现代农业技术,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技术指导以及其他的一些相关的配套设施,使得现代农业的推广存在着较大的阻碍。根据农业生产的现状来看,经济作物和对生产技术水平要求高的作物种植效益更高,但是此类作物的种植对农户的技术要求较高,且种植风险较高,再加上许多农业技术都是针对某一大的地域研究出来的,地方化的实践比较少,无法为本地农民运用现代技术提供必要的参考,因此愿意进行种植的农户较少。而种植技术水平较高的农户更愿意进行大规模、高风险的经济作物种植。综合可以认定,凭借经验种植的农业生产无法实现更高程度的现代农业推广,需要进行农艺培训,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来实现农业现代化。

二、加强农民现代农业培训的策略

(一)完善工作思路,把握基本原则

培训工作应抢抓国家农民技术技能培训的扶持机遇,坚持内抓培训,提高素质,外抓输转,提高收入,以服务为宗旨,以需求为导向的工作思路,在农民现代农业培训上坚持以下三项原则。

1.坚持市场导向。市场的需求是最客观的,应根据市场对农作物的实际需求和种植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来选择农业培训重点,确保培训内容能够迅速转化成农民的实际种植技术能力。当然,培训也要注意专一与多样的结合,要求参训者在掌握一门专业技术的同时,还要了解其他技术。

2.坚持整体规划的原则。在进行培训时,要根据各个乡镇的实际情况进行统筹安排,确保培训内容符合地方特点,同时避免大规模的重复性同类技术培训,以免造成市场资源的浪费。

3.要坚持理论与实践内容培训相结合的原则。既要注重培养农民的实际操作技术,又要考虑其理论认知层面的提高,逐步提高农民对现代农业的认知和把握能力,更要做好对培训内容的“升级”。

(二)建立完善的工作运行机制

在农民现代农艺培训工作的组织、协调、开展、落实等多个环节上,建立全覆盖、全过程的工作运行机制,确保培训工作专门部署,培训活动定期开展,并进一步整合资源,建立党委政府领导、农村工作部牵头的工作机制,推进农业科技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别是要建立完善的农民培训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农民培训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切实把农民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三)注重以现代化的方式来传播

向农民群体传播现代农业知识,要提高传播的便捷性和时效性,运用快捷的方式把最新的知识传递到农民手中。比如在传授一些农业种植、防病虫害的新技术时,就不宜组织集中学习,这样既耗时耗力又不便于农民及时掌握,应该积极利用网络通信资源和农科知识传播体系的构建来实现农民的在线学习和现场指导,及时准确地为农民提供全面的新技术、新信息。

(四)建立完善的培训考评机制

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民教育培训监督考核指标体系和绩效评价办法,制定严格规范的考核评估制度和体系,加大对各地各部门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考核管理力度,同时对各类教育培训机构要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农民教育培训质量和效果。如农民现代工艺的考核评估,要以参加教育培训的农村劳动力是否实现增收作为硬性指标,做到农民培训工作有监督、有考核、有成效,真正使农民培训工程成为发展现代农业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希望工程、阳光工程。

(五)构建长期农业农艺服务体系

要将针对农民的现代农艺技术培训形成长期有效的服务体系,确保农艺培训费用常态化和正规化,由政府出资长期向农业生产领域提供有效的技术培训,以推动和保障我国现代农业技术的提高和农业水平的进步。具体来说,要加强农民现代远程教育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民教育信息化步伐,构建农民终身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农民创新运用指导中心,将农民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有推广价值的技术及时进行推广。综上可知,虽然当前农民的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在提升,国家对现代农艺培训的重视程度也在提高,但是当前针对农民的农艺培训机制尚不完善,农民对现代农艺知识的认可度也不高,因此需要在培训时主要考虑农民紧缺的农艺知识,同时规范培训机制以及考核机制,从而确保农民能够得到足够的培训,满足农民的需求以及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任静.加强农艺培训工作的原则与措施探讨[J].科学与财富,2012(3).

[2]毕秀利.如何加强农民现代农艺培训[J].祖国:建设版,2013(10).

农民培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金融危机;农民素质;培训;新型农民

作者简介 陈小青(1978-),男,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吴洁(1984-),女,江西省建筑工业学校教师。(江西南昌 330000)

要实现不断提高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倡导土地规模化、农业产业化、农居城镇化、环境生态化、生活优质化的发展新模式,构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必须充分认识到农民工培训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贡献。

一、大力发展返乡农民工培训的意义

改革开放30年来,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共有两亿多农村劳动力通过农村职业培训和成人教育网络等多种途径实现了非农就业,1.25亿农村劳动力在乡镇企业就业,6000万劳动力在小城镇就业,约7000万农村劳动力流动到城市就业。数字表明:农村职业培训和农村成人教育在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村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加大农民工培训是提高农民工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当前世界经济危机没有明显好转情况下,沿海及不少城市经济萧条,大量裁员,农民工无法返回,滞留原籍,直接导致工作无着落,生活无保障,引发新的不和谐、不安定因素,已引起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层的高度关注。笔者认为广泛发动社会各种教育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采取各种形式,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开展农民工就业培训,努力提高农民工的素质,扎扎实实地为农民工再就业做好各种技能准备,是确保农民工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农村职业培训和农村成人教育网络的优势和力量,把农民工就业培训融入其中,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以农村职业培训教育为平台,努力把返乡农民工培养造就为新型农民。“新型农民”是指主要居住在农村,愿意并且能够将自己的智慧融入到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去的农民,而且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掌握一定的技能,并能利用自身的优势为自身获得一定的收益等。因此,培养新型农民是农村职业培训和农村成人教育的重要使命。农村职业培训和农村成人教育应以提高农民的素质为核心,根据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的要求,明确培养目标,转变办学模式,拓展培训功能,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培训效益。应突出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教育地位,增加农民工接受教育的欲望和信心,加强基础教育,提高农民工文化素质;加强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民工就业本领,提高农民工法律素质,以实现提高农民工的整体素质的目标,尤其是现阶段应注重加强农民工致富带头人、技能型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农村经纪人等四个方面的人才培养。总之,从战略高度看,农民工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重视农民工的教育与培养,增强农民工的自我发展能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而把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经济的战略落到实处。

3 培养新型农民是促进新农业发展的基石。新农业是一种体现现代化、产业化和科技化于一体的农业。新农业相对于传统农业来说,有五个显著变化,即:(1)增长方式由依靠劳动密集与资源密集向资本密集与技术密集转变;(2)发展目标由追求数量向追求效益转变;(3)发展途径由依靠农产品增产和提高价格向非农产业转变;(4)劳动者由体力劳动为主向知识型、技能型劳动为主转变;(5)新农业与相关产业由城乡分离的二元经济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转变。在这个变化中,农村职业培训和农村成人教育发挥着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促进农业科技化。“建设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关键在于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农村职业培训和农村成人教育采用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培养造就新型农民,使新型农民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推进农业现代化。二是带动农业产业化。农业是一个系统工程,产前、产中、产后是一个整体的产业链,需要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形成具有区域性特色的农产品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服务、企业化管理的新模式,实行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相结合的产业化经营机制。农村职业培训和农村成人教育通过对返乡农民工的培养,发现和培养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应用型人才,从而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三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在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表现为:新型农民对耕作、运输、收割、排灌等机械设备的采用;对优质化肥、高效低毒无残留农药、除草剂和全价配合饲料等的使用;对企业化的饲养和栽培等的经营管理,促使新的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二、建立健全农民工职业培训长效机制

1 以农村社区为办学单位,以返乡农民工为主要培训对象。以社区开展农村职业培训和农村成人教育有利于政府的参与,加强领导。对社区内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协调,建立以县、乡、村三级农村社区农村职业培训和农村成人教育网络,把服务对象锁定为农民工以及其他愿意参加学习的农民群众。以乡、村两级社区为主要办学单位,由政府协调社区内的教育资源,包括教学场所、经费、师资等,承担教育培训的管理任务,县、乡、村三级社区农村职业培训和农村成人教育网络进行资源共享。同时,充分利用县市教学资源,以及高等院校的师资和设备等资源为乡、村社区的教育服务。在社区农村职业培训和农村成人教育的组织中,台湾地区的社会教育馆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台湾地区的社会教育馆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发展,以非学历教育提高社区群众的素质和生活情趣为目的,社会教育馆下属的社教工作站以各种不同的形态存在于各种类型的社区及机构中,有的设在中学,有的设在工业园区,有的设在乡村,有的设在山上原住民部落,有的设在海边的渔村。社教工作站成为台湾民众最方便、最普及的学习场所。

2 建立以实用技术培训为主要内容的农村职业培训模式。农村职业培训和农村成人教育深入农村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农业第一线的农民群众,我国幅员辽阔,农村人口众多,各地经济发展水平、自然条件差异很大。根据这些特点,农村职业培训和农村成人教育必须调整原有的办学模式和教学的方式方法,以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取代规范的学历教育模式。不同地区以及不同工种的农民工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学专题。农民工学员可以边学边用,学用结合,以取得实际的学习效果,促进学习的积极性,达到受培训教育的目的。

培训内容应做到职业技能培训和文化素养培训结合。目前,在农民工群体中真正接受正规培训的比例是很低的。即使有一些打工者接受了培训,也多是一些简单的技能培训。广大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中生活不仅仅面临经济上的困难,更多的是无法真正融入这个城市中繁华文明的现代生活,而这些多是因为广大外来农民工文化水平低、对现代文明了解不够造成的。许多农民工不了解城市的社会交际,去医院就医不知该怎么办,有困难也不知道具体该向谁求助。这些问题则应该通过对农民工进行文化素养方面的培训来解决。因此,同时开展文化素养方面的培训,如文明意识,培养依法维权的自我保护意识、培养现代城市环境的文明意识、培养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意识、培养互相帮助的团队意识、培养安全生产的平安意识、培养积极向上的政治意识等是十分必要的。

3 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创新农民工培训方式。据调查,目前教育、农业、劳动、建设、科技等部门都有一定的培训资源。对于这种培训资源分散、培训效率不高的状况,需要政府劳动力转移培训组织进行统筹协调,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合并相同教育培训项目,统一制定教育培训计划,以此扩大培训规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农民工培训成本。在我国,存在各种各样的培训机构,但真正用于农民工培训的资源却是相对有限的,一方面,农民工培训资源不足,另一方面,教育培训学校和机构闲置,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在培训方式上,要将基本素质培训与专业技能培训相结合,将订单培训、定向培训与普遍性的劳动技能培训相结合,根据农民工的实际情况,开办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培训。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合理安排培训内容,设置培训课程。培训机构还应根据地方情况,实行送培训上门,使那些不便参加的农民工在家门口也能参加培训学习。

4 完善农村职业培训教育体系,扎实推进农村“三教统筹”建设,促进返乡农民工素质提高。农村职业培训和农村成人教育是农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实施科教兴农,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和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大大地促进了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改善。近年来,农村职业培训和农村成人教育发展较为迅速,但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农村职业培训教育仍然是农村教育中的薄弱环节。要努力实现《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面向21世纪振兴教育行动计划》规定的教育发展目标,通过大力发展和不断完善农村职业培训和农村成人教育体系,在农村社会中形成一种人人爱学习、人人能学习的社会氛围,努力使广大农村成为“学习型社会”,进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进入新世纪,“三农”问题变得日益深刻和复杂,农村职业培训和农村成人教育并没有随着城市经济和教育的快速发展而得到同步发展。由于人们长期固有“重普教,轻职教,成人教育是可要可不要”的观念日趋严重,更加制约了农村职业培训和农村成人教育的健康发展。在新形势下,我们要重新审视和协调好农村普通教育、农村职业培训教育和成人教育三者之间关系,将“三教统筹”的办学机制落到实处,并使其规范化、制度化,实现“三教”的共同发展,促进农村职业培训得到长足的发展。

5 建立农民工就业及培训信息服务平台。农民工培训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政府各个部门相互协调合作,合理配置资源,积极为农民工培训工作提供服务。为减少农民工求职和转职的成本,促进劳动力的有序流动,劳动力输出地政府在对用人单位进行信用审查的基础上,及时与相关部门、用人单位联系,建立农民工就业及培训信息平台,动态地掌握用人单位空岗情况及按照需求及时向企业输送劳动力,及时有效地向农民工公布各个城市、地区需求的数量、工种、技能等信息,搭建起劳动力市场需求与用工单位顺利对接的沟通平台。

农民培训范文第3篇

一、农民工安全培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资金不足关于农民工安全培训,国家没有相应的扶持政策,财政没有专项经费,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农民工安全教育经费实行用人单位和农民工个人共同分担的投入机制,企业没有建立健全农民工培训保障体系,没有建立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投入制度和渠道,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培训投入问题。每年提取的费用直接用于农民工的寥寥无几,根本不能满足生产培训的需要。

(二)各培训部门培训不统一目前涉及的培训部门较多,有安监、质监,还有行业机构等。每个部门发的证书均不一样,互不认同。如焊工,有安监部门的安全资格操作证,质监部门的特种设备焊接作业操作证,中国船级社的CCS证,劳动保障部门的技术等级证等。各部门大多各自为战,强调本部门的证书,多头培训加重了企业的培训负担,加大了企业与个人参加培训的抵触情绪。此外,国家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专项资金扶持政策没有贯通到劳动保障、教育、农业、工会、财政等多个部门,目前还没有形成合力,没有形成各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大大迟缓了农民工安全培训的进程。

(三)监督管理体制不够健全1、有些地方政府对安全培训监管不力,没有把农民工的安全培训作为一项日常监管工作,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和个体户中的农民工进行安全培训缺乏监管。2、对培训机构的约束不够,培训考核欠规范,对培训质量缺乏严格的考核评估。3、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情况的监督检查也明显缺乏力度,造成特种作业人员仍有不培训就上岗、混证上岗、人证不符合的现象,特别是在施工进入高峰期,工地急需各工种人员时,显得尤为突出,这是安全生产的一大隐患。

二、加强农民工安全培训的对策及措施

(一)把农民工安全培训纳入到安全生产培训总体规划中来根据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各单位和部门要完善相应的规划内容,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将农民工作为安全教育培训的重点对象提出明确的目标、措施和要求并抓好实施。

(二)使农民工自己转变观念自愿参加形式多样的安全培训农民工安全培训工作意义重大,关乎社会的稳定和进步,政府部门要转变过去陈腐的观念,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和“请”农民工来参加安全培训,变被动为主动。要教育和吸引农民工认识到接受安全培训的好处,激发其参加的积极性。

(三)将农民工安全培训和农民工子女教育培训相结合俗话说:“安居才能乐业。”在加强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的同时,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也迫在眉睫。农民工安全培训的最终目的是顺利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而关注农民工和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与培训则是从更长远的眼光来推动这个转移。同时,要在农民工的安全和农民工子女教育上发挥职业和学历教育的优势。企业可以和政府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出农民工子女的入学与接受教育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农民工子女参加中职教育。

(四)政府部门要在农民工的安全培训工作中加大资金的投入建立安全培训专项基金。目前,政府实施的“阳光工程”“创业培训”等相关培训部门都有经费保障,给参加农民工予以补贴,而安监部门组织农民工培训没有政府补贴。建议将农民工安全工作列为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拨出专项基金给予保障。

(五)加大执法力度进一步落实企业培训主体责任。将农民工安全培训纳入监察执法的重要内容,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要开展经常性安全培训专项督查,督促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落实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全员安全培训,特别是对高危行业新招录的人员,必须实施强制性岗前安全培训,经考核合格方能上岗作业。对不履行全员安全培训义务的高危企业以及未经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就安排上岗作业等违法行为依法严肃查处。

农民培训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和谐社会建设的总体要求,围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整合资源,创新机制,进一步改进培训方式,拓展培训功能,提升培训能力,全方位、多渠道、深层次开展农民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加速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和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实用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目标任务

以培育有道德、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文明诚信、知法守法的新型农民,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社会发展为总体目标,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为主体培训对象;以政策法规、道德规范、科技文化“三进村”为主要培训内容;以培训农民掌握政策法规、农业实用技术为重点,授课到组、指导到户、培训到人,着力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道德水平、文化素质、科技技能和发展创新水平。努力营造“争做新型农民、争当文明农户、争创和谐新村”的良好社会氛围,促进全乡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具体培训任务是:在2011年内完成全乡所有村组干部和以青壮年为主的农民群众的轮训工作。其中,以村为单位,完成村组干部教育培训5期,培训人数240人次;以自然村为单位,完成农民教育培训56期,培训人数5000人次;完成劳动力就业培训250人次。

三、培训原则

(一)因地制宜,分类培训。按照各村组农民的文化水平、经济发展程度、产业分布和存在突出问题等实际情况,区分不同的培训对象,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

(二)注重实效,方便农民。尊重农民意愿,满足农民需求,设立流动课堂,采取村组就地培训,交叉巡回授课等贴近、方便农民的培训方式,将培训重心下移,为农民群众提供良好的教育培训服务。

(三)上下联动,点面结合。在县农民教育培训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根据乡党委的统一安排,以各类农民教育培训机构为依托,发挥各涉农部门的技术优势,上下联动,以点带面,整村推进,促进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全面开展。

(四)长短结合,灵活高效。长训短培相搭配,灵活运用各种培训方式,注重寓教于乐,丰富培训内容,活跃培训形式,保证农民培训取得实际效果。

四、培训内容

(一)强化法律法规培训。以社会治安、禁毒防艾、民族宗教、土地承包、交通安全、计划生育等法律法规培训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普法力度,搞好法制宣传,增强农民群众通过法律手段正确行使权力、履行义务、维护利益、化解矛盾的观念。引导农民增强民主意识,通过合法途径表达愿望和诉求,保障自身权利,激发农民有序参与村民自治的热情,提高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能力,培养知法、懂法、守法的新型农民。

(二)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培训,大力弘扬社会正气,引导群众牢固树立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切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增强群众明辨善恶美丑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养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全力推进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培育健康文明的社会新风尚。组织群众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娱活动,引导广大农民移风易俗,营造积极向上的农村文化氛围。

(三)开展农村政策培训。重点培训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及现行强农惠农政策,提高农民群众掌握和运用政策的水平,激发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进一步融洽党群、干群关系。

(四)组织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结合农时重点抓好良种良法推广、病虫草鼠害防治、农业设施应用与管理、防灾减灾、安全生产等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引导广大群众学科技、用科技,提高农业效益,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面向农村初高中回乡毕业生和青壮年,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提高转移就业能力。

五、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全乡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景信乡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组成如下:

组 长 ××× 乡党委书记,宣讲团团长

副组长 ××× 县禁毒防艾办主任,宣讲团副团长

成 员 ××× 乡党委副书记,乡挂钩联系朗勒村领导

×××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乡挂钩联系景冒村领导

××× 乡党委委员、武装部长、副乡长,乡挂钩联系勐白村领导

××× 副乡长,乡挂钩联系回俄村领导

××× 副乡长,乡挂钩联系糯各村领导

××× 乡派出所指导员,宣讲团成员

××× 县疾控中心医生,宣讲团成员

×××县林业局工程师,宣讲团成员

×××县人事局科员,宣讲团成员

××× 县进修学校教师,宣讲团成员

××× 乡宣传干事,宣讲团成员

××× 乡林业站长,宣讲团成员

×××乡农业站站长,宣讲团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乡党政综合办,具体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办公室主任由罗娇同志兼任。

六、方法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1年12月15—22日)。成立乡村两级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制定初步工作方案,组织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对授课等相关细节进行探讨、分析,召开乡级动员会议。

(二)村组干部培训阶段(2011年12月23日—2011年3月)。以村为单位,组织开展村组干部脱产培训(对象为:村两委班子成员,“八在员”,村党支部书记及村民小组干部)。

(三)农民教育培训阶段(2011年4月—2011年11月)。认真总结村组干部培训经验,教师队伍进村入组,以自然村为单位,有计划、分步骤地全面开展农民教育轮训。

(四)总结验收准备阶段(2011年12月)。梳理总结,建档备案,抓好迎接县领导小组考核验收各项准备工作,并积极探索建立全县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长效机制。

七、保障措施

农民培训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农广校是公益性农民教育培训专门机构,基层农广校也是最接地气的农民教育培训单位,其培训水平的好坏、高低直接影响到农民素质和农业生产水平,影响到中国梦的实现。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体现出在新阶段农村、农民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

一、准确定位培训目标

由于农民培训种类较多,培训目标不同,因而实施要求也存在较大差异。“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其主要培训对象是种植、养殖、农机大户、家庭农场以及农村经纪人等新型市场经营主体,培训目的是培养一批以农业为职业、具有较高素质与一定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和经营的现代农业从业者。“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重点是吸引“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年轻人从事农业生产,并把农业生产作为终身职业,从技术型的农民转变成市场化的农民,所以更加注重提高农民的经营管理能力。基层农广校在制订培训方案、选择培训对象时,要充分理解且有的放矢地做好培训工作,以提高培训效果。

二、科学制订培训方案

1、掌握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区域经济是综合反映区域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主要表现在地区生产力布局的科学性和经济效益上。掌握区域农业主导产业发展特点是科学制订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方案的前提。基层农广校要注重加强对区域农业主导产业的现状、布局、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的分析,将扶持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农业转型升级与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等要求在培训方案中予以体现,并根据培训对象、产业特点不同,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2、掌握区域农村劳动力现状。基层农广校要充分掌握区域农村劳动力现状,比如劳动力年龄、性别、素质结构及数量比例、务工务农比例、人员区域分布等基础数据,重点瞄准农业生产企业主、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以及种养大户等培训人选,上述人群具备成为职业农民的潜质,可以培养成为生产技能型、经营管理型及技术服务型与市场营销型等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高端“职业农民”。

3、掌握区域农业产业化水平。农业产业化是以主导产业为中心,依靠龙头企业带动地方发展,形成贸工农、农工商、产供销及农科教等一体化经营模式。基层农广校要充分认识到发展现代农业、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离不开农业产业化。从农业产业化发展基础、规模化、市场化、一体化(产业链)、科技进步与农村社会发展五个方面评价区域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并对区域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

三、实现培训形式创新

1、借鉴先进国家培训理念。比较成熟的国外职业农民培训模式分为东亚、西欧与北美三种。东亚模式共同的特点是人多地少、资源有限,难以形成较大的土地规模经营;西欧模式主要指以家庭农场为主要农业经营单位进行农业生产,通过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及成人教育等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教育培训的模式;北美模式主要结合自身自然资源丰富与土质肥沃,发展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特点,构建以农学院为主导的农业科教体系。那么基层农广校要结合国情与本区域农业生产特点,有选择地借鉴先进国家职业农民培训理念。

2、借鉴发达地区培训形式。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基本可分为“三类十一型”模式。其中,政府主导类包括政府工程型、院校培育型、远程教育型、创业扶持型与文化活动型;政企配合类包括园区依托型、推广服务型、科研项目型与科技示范型;市场运作类包括合作组织型与产业促进型。基层农广校要根据不同经济区域、不同产业领域、不同的培训目标来选择不同的培训模式,并实现由政府主导类模式向政企配合类模式转变,条件成熟的可以过渡到市场运作类模式。

四、保证培训实施效果

1、抓好时机。培训选时要根据农事、农闲或开展专项活动前后等,便于扩大培训范围。比如,农作物种植培训课选时要抓住农业生产关键时期:秋种前、开春后、小麦拔节期与果树幼果期等,这是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时段。

2、因地制宜。要善于利用地利,因地制宜,合理进行专业、课程设置与培训地点安排等。在充分考虑区域地理环境、资源现状等基础上,围绕主导产业设置专业;在课程设置上,除了常规的种植、养殖技术外,要开设农产品营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与管理、企业经营管理、农产品经纪人实务等专业课程。在培训地点安排上,除常规的课堂集中教学外,还可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或组织到先进地区进行学习,以提高培训实效。

3、全面协调与沟通。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涉及农业、教育、共青团、妇联、财政及基层政府等部门,所以基层农广校要善于加强与各部门间的协调与沟通,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

(1)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在经费、人员、政策及物资等方面的支持,争取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纳入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局面;

(2)要建立起以农广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等机构为主体,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多层次、多形式、广覆盖、经常性及制度化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

4、走进农村,贴进群众。很多农民培训工作之所以变成“走过场”与“花架子”,究其原因是培训工作脱离生活、脱离实际与脱离百姓。基层农广校要把“接地气’作为培训效果评价的重要标准。

(1)要“走近”群众。采用送教下乡、教师进村等方式,把教育培训办进农村、办进田间、办进合作社与农业企业;

(2)要“求教”群众。真心实意地拜群众为师,虚心学习;

(3)要用群众语言。用农民耳熟能详的语言进行授课,使农民能够“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能致富”,切实收到行之有效的培训结果。

五、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