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铁路施工论文

铁路施工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铁路施工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铁路施工论文

铁路施工论文范文第1篇

1.1背景分析

我国铁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长期受传统体制的禁锢,企业内部成本运作流程漏洞百出,在具体的管理环节存在很多问题,并且在集约型企业管理要求下仍有一部分工程项目沿用着传统粗放式管理方式。笔者结合工程成本管理经验,对这些问题及具体表现进行了系统性总结。

1.2研究目的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铁路施工企业所处的内外环境时刻在变,各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要生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根据市场形势及时转变传统成本管理思路,创建新的项目管理模式,采用先进的成本管理模式,重建符合现代铁路施工企业发展生存和发展需求的精益化成本管理体系。本文基于铁路施工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结合其内部管理状况,以提高成本竞争优势、降低施工管理成本为目标着力构建一套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的RLCM成本管理体系,旨在帮助铁路施工企业认识和理解RLCM成本管理体系的精髓,提高施工成本管理水平,从而使企业依靠最低的成本、最高的工作效率赢得市场竞争的主导权,实现可持续发展。

2RLCM模式在铁路施工企业中应用的提出

2.1铁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特征

铁路施工管理并非一般企业的经营管理。铁建工程耗资巨大,产品单一,施工地点固定,工期长,技术要求严格,因此不能照搬照套一般企业成本管理流程,必须形成企业自身的特征。

2.2铁路施工企业RLCM方法的应用框架

2.2.1项目整体规划

就目前来看,国内的铁路施工项目盈利水平一般,一部分施工企业持续亏损,生产经营难以为继。这些企业往往不重视成本管理,而高效的成本管理恰恰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可靠保证,因此,企业应该从战略的高度对企业、项目整体规划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2项目设计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专业研究,在项目总成本中,前期设计的部分对项目成本的影响程度高达75%,而国内的建筑施工单位对施工成本的重视程度远甚于前期设计成本,并且在项目开发阶段重点实施精益成本管理及成本企划,是提高生产经营效益的必由之路。成本企划应始于项目设计阶段,贯穿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并且要在实施阶段持续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调整,形成“精益设计+成本管理”的现金管理模式,切实提高项目管理效果。

2.2.3项目采购

精益成本管理从企业战略和供应链的角度出发,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共享工程项目数据库为基础,将物资管理纳入一个动态的监管流程中,依据市场需求调节物资供应量,实现精益采购,以期控制物资采购成本,最大限度规避成本风险,从而确保企业和物资供应商双双盈利。

①实现及时采购。及时采购,即通常所说的JIT采购。这种采购是基于物资需求对采购过程、采购方式进行合理调整,事先规划好采购时间、采购地点,结合物资的价格、质量、数量规格,科学地实施采购,以确保供需平衡,尽量实现“零库存”,避免成本浪费。

②物资采购目标。精益化物资采购成本管理应该实现三个目标:适时适量;保证质量;费用最省。

2.3铁路施工企业有效实施RLCM的配套措施

2.3.1提高成本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RLCM是一种先进的成本管理模式,它同时具备的目标成本管理、RCA、战略成本管理、精益成本管理等多种成本管理方法的优势,但是该模式对成本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3.2树立全面成本管理理念

全过程、全要素、全风险、全员的成本管理就是全面成本管理,即全寿命周期的成本管理,通过树立全面成本管理理念,使项目质量、工期、成本整体最优,在目标成本的范围内完成整个工程的施工。

2.3.3建立属于企业自己的成本数据库

企业应该结合不同类型的项目建立属于自己的内部定额系统,如此不仅有利于开展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也可以把其作为工程投标报价的依据,同时通过建立属于企业自己的成本数据库也能为RLCM的有效实施打下基础。

2.3.4构建完善的成本管理信息系统

RLCM方法可以对项目全过程进行动态、适时控制并能够准确计算工程成本,这也是该方法能够有效控制施工企业成本的原因。通过构建完善的成本管理信息系统,不仅可以科学分析和有效监控企业的各项成本,还能够推动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使企业实现精益化管理。

3铁路施工企业RLCM体系的构建

构建铁路施工企业RLCM体系,必须考虑两点:一是能不能构建(即有无可行性);二是如何构建(即构建的基本原则、对策等等)。

3.1构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以往,为了满足国内基础建设方面的巨大需求,铁路施工企业比较推崇通过扩大生产规模的方式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而如今,建工市场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产品出现同质化倾向,而市场资源有限,这种拼规模、拼降耗的竞争手段收益甚微,企业甚至难以维持生计。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现代企业经营模式中,传统成本管理体系缺陷百出,面临亟待整改的境遇。

3.1.1传统成本管理体系缺少战略导向,所制定的成本目标不符合企业战略规划,致使成本管理活动因缺少正确的战略指导目标而盲目实施。

3.1.2成本预测不准确,铁路施工企业都依据国家制定的定额标准来预测目标成本,鲜少关注市场因素,弱化了成本控制目标的市场竞争力,并且企业多以“以包代管”的方式分解目标成本,造成成本控制策略无法有效实施。

3.1.3成本核算控制方法落后。基于生产转换模型的传统成本管控模式完全通过“拼规模、拼效率、拼降耗”的方式来创造效益,所有的与成本相关的活动均被认作增值活动。也就是说,只要提高各子过程的工作效率,就能提高总成本的管理效率。显然这种管理模式忽视了顾客需求以及全过程的动态管理特点,并未根据成本要素进行分析管控,最终效果可想而知。

3.1.4成本分析、成本考核仅仅是“走过场”,目前,国内企业的经管模式至今仍沿袭着计划经济时期的鲜明特点,管理流程过于形式化,无实质的指导意义。铁路施工企业内部尚未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责任成本考核体系,成本分析过于表面化,不能触及实质性问题,成本预测和成本管控缺少可靠依据。市场经济体制下,建工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企业只有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和成本控制来节本降耗,提高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过于形式化的传统成本管理模式显然已无法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竞争形势,铁路施工企业必须改革传统成本管理体系,根据市场竞争形势和企业发展需要重建新的成本管理模式。最近几年,建工市场上企业之间的竞争形势越来越不容乐观,使铁路施工企业成本意识加强,为RLCM体系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铁路施工企业引入信息化系统以后,依靠先进的计算机设备逐步实现了成本管理信息化,物资采购和成本核算更加科学合理,作业流程更加顺畅。为了进一步提高RLCM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的技术水平,企业应针对成本管理部门成员开展业务培训,使其尽快熟悉成本信息化运作流程,提高业务水平。

4基于RLCM的铁路施工企业物资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为了进一步优化RLCM成本管理结构并掌握其应用方法,本文现结合中铁六局某工程有限公司的项目成本管理情况展开讨论。由于RLCM成本管理体系的实施过程复杂,且限制因素众多,本文将针对其主要的物资管理进行应用研究。

4.1铁路修建工程中物资管理特点

4.1.1铁路修建工程中物流需求量不平衡

在铁路修建的初期,物资需要量极少。在铁路施工中后期,土建类分部项目越来越多,物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进入铁路修建的末期,只有零星的土建和收尾施工,需要的物资非常少。

4.1.2铁路修建工程中物流主体众多

铁路工程项目的发包和采购不同于普通建筑工程项目,铁路物资采购所包含的采购形式并非一种,有的物资需要业主自购,有的物资则需要总承包单位或分包单位采购,无疑增加了物流服务的协调难度。

4.2铁路修建工程中二次性物流数量多而导致物流服务地点的变动

铁路施工所需物资体积庞大,会大面积占用施工场地。而有限的施工场地通常无法提供足够的仓储空间,因此总有一部分物资必须经过二次运输才可运抵现场。而且,有些建筑空间分布过长的线性施工项目,为了保证物资正常供应,存放物资的仓库通常就地设在工程沿线。进场的物资全部存入中心仓库,跟随施工进度即用即送,有的物资需要在工地进行二次加工才能使用,这都会导致物资二次运输。

4.3铁路修建工程中物资管理对策

4.3.1采购流程的对策

①首先建立一套规范的由物资管理中心统管的物资采购组织体系,在各个分公司建立区域物资采购中心。区域内的物资管理部同时受项目和物资采购中心的领导:公司财务部门推行委派制,财务管理人员直接对财务部和项目管理部负责,旨在集中调度资金,合理调配供需量。

②采购部门须就物资的规格、型号、采购数量等与设计人员加强沟通,根据工程进度计划构建需求预检机制,在保证物资正常供应的前提下尽量降低采购成本。

③根据所需物资类别及其所属专业领域指派专业相符的采购人员全程负责采购事宜,一来监督物资采购质量,二来可规避采购中的质量、成本方面的风险。

4.3.2仓库选址及库存控制的对策

①库存控制:根据铁路施工物资的价格波动情况,有计划地增减库存量,在不影响正常供应节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库存,以免价格波动承担风险。

②根据施工进度和施工地点调整仓库位置,做到运距最短,运输成本最低。

4.3.3加强信息管理

根据采购和回收工作要求积极引入信息化技术设备和操作手段,如引入人工智能/专家系统、EDI、条形码和扫描等信息系统,根据铁路施工物资管理需求,着力研发和改进现有物资管理软件系统,将物资采购和回收流程纳入规范化的监控系统中,防止物资管理中“暗箱操作、物流陷阱”等腐败问题滋生。

5结束语

铁路施工论文范文第2篇

1.1超前支护

在此项支护施工进行中,主要采用的是Φ159管棚,对钢管进行水泥浆的压注处理。在施工作业中,将钢管放置于管棚的拱部120°范围处,钢管长度均为100m,壁厚值为6mm,环向的间距则为20cm。

1.2初期支护

在进行此项支护施工时,主要采用的是双层支护方式,在全断面进行混凝土的喷射施工,其厚度为0.35m。在隧道拱墙上放置好Φ8的钢筋网,其各网格之间存在的间距为20cm×20cm。在全断面上进行125a钢架的铺设,同时在边墙处设置好Φ22砂浆锚杆,长度为4m,其相会之间的距离为1m,铺设方式为梅花形。

1.3二次支护

本次支护所喷射的混凝土应为C25,其厚度值为0.25m。同样的,在全断面处设置120a的型钢,其存在距离为0.6m/榀。在钢架连接中运用Φ42钢管,确保其环向存在间距为1m。并且放置好一个双层网片,型号为Φ8,间距为20cm×20cm。

1.4临时支护

在临时侧壁及横撑处进行锚喷支护,具体的喷射混凝土厚度约为25cm,假设125a型钢钢架,注意间距为2榀/m。在临时侧壁上进行Φ22砂浆锚杆的放置,L为2.5m,存在间距为1m×1m,呈现梅花形放置。

1.5二次衬砌

此次施工中所运用到的混凝土厚度为0.5m,在其内外侧放置2根Φ25﹫200mm的钢筋。

2隧道下穿既有铁路施工技术

2.1管幕工作室施工

在隧道中选取一个长约8m的地段作为管幕工作室,此工作室比隧道本身要扩大0.8m。在正式施工作业前,先对120m范围内的铁轨作加固处理。对于此工作室的开挖,在一般情况下应采用双侧壁导洞的方式。但是由于可能会出现开挖高度超过工作室所需高度的情况,出于对施工安全及顺利性的考虑,需对管幕工作室进行作长处理,其长度为20m,再运用弧形导洞法进行工作时的开挖。

2.2下穿段的施工

2.2.1管棚施工。对于一些围岩为黄土地质的隧道,无法对其应用水钻钻孔方式进行施工。针对此种情况,则可采用风洞导向及管钻进技术。对Φ159钢管进行加工处理,改为每节长为6m的钻杆。运用钻机工具对其进行钻入处理,运用压缩机将杆内的杂物吸出清除,之后再运用导向仪设备对打设精准度进行严格控制。

2.2.2弧形导洞法施工技术。第一,当在上台阶进行重复开挖0.5m时,对核心土及其两边的拱角进行挖掘处理。注意对拱部的挖掘处理应采用人工的方式。对于上台阶的开挖施工高度及长度值应均为4m,核心土与拱顶处之间存在的距离应保持在1.5m左右,在其两侧实行的开挖应为2m。在完成开挖工作后,再次进行混凝土的喷射施工,其厚度值为0.04m,完成钢架的设置,并在其拱角约30cm高的地方放置锁脚锚管,其数量为4根,对锚管做焊接处理。与此同时,在预设处再进行二次支护拱角的锚管铺设处理,其数量为2根,之后进行混凝土的喷射。第二,中、下台阶的开挖支护施工。上台阶与前阶之间存在的距离应为4m厚。对阶的左侧及下台阶的右侧进行交错式的开挖施工,每次开挖1~2榀。此种施工方式的主要目的为确保拱部支护不会出现悬空的问题。及时进行拱架、挂网等安装,完成混凝土的喷射。应着重注意的是,阶的长度应保持在3m左右。第三,仰拱的开挖支护。当对下台阶进行开挖至5m时,做停工处理,对掌子面进行完全封闭,对仰拱进行施工。此次开挖施工分两次进行,每次的开挖度均为2.5m,并对其进行初期及二次支护,之后进行衬砌机混凝土的填充施工。每当下台阶长度开挖5m时,均对其进行以上操作一次。第四,二次衬砌。当进行仰拱施工后,其填充长度达到8.9m时,需进行钢管架平台的搭设,对防水板及衬砌钢筋进行安装处理。待全面检查合格后,对钢管件进行检查,运用台车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处理,其长度应为8.9m。

2.3Φ159管幕施工

在管幕的钻进施工中,需对隧道坡度全面考量,在正式钻进前将空压机开启,待渣土清理完毕后,再进行钻进施工。管口不出渣时需立即停止施工,待渣土清完后再开钻。为了有效避免出现抱钻问题,需对钻杆表面进行处理。钻进速度的选取依照具体地质状况进行。随着钻进范围的逐渐扩大,相关工作人员需对钻头角度变化细致观察,及时进行纠偏处理。整个钻进活动中,风压至少应达到0.5MPa,而风量范围应为6~9m3/min,回风速度则应达到15~20m/s。另外,在接长钻杆、接线施工中,首先需对其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其质量。管材不可出现任何弯曲问题,丝扣四周壁厚也应均匀完好。在运输、安装中需避免材料与硬物之间发生碰撞,以此避免对管扣造成损伤。在接头处需注意运用热缩套管对其进行包裹处理,运用吹风机将其吹烤贴牢。

2.4变形控制

2.4.1在进行下穿铁路的底部开挖施工时,其开挖长度应控制在4~5榀范围内,间距则为2.5范围内。

2.4.2上、中、下台阶的长度最长分别为4m、3m、2m。佯攻及二次衬砌与上台阶掌子面之间存在的距离不应超过14m、18m。

2.4.3在进行基础式的开挖及拱角扩大施工作业时,均需采用人工方式,且应确保不存在虚土、浮渣等物。在钢板的底处进行垫块的放置,并完成32槽钢的焊接。

2.4.4在开挖施工后,应及时完成对拱架的设立,完成混凝土的喷射。

2.4.5在开挖及初期支护施工作业中,应对用水问题加强关注,避免出现初期支护遭受严重浸泡、整体下沉的情况。在施工中,对于隧道的陷穴、暗沟、人工洞穴等均需及时进行回填施工处理,避免出现任何意外状况。对与地表相比高出0.3m的地方,应对其实行全面防水施工处理。

3应急预案

3.1成立应急组织,做好应急准备

在隧道下穿铁路施工中,为了确保整个工程的顺利进行及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需及时进行应急组织的成立。应急组织主要包括现场指挥、抢险帮助、医疗救护、安全防护等组织。另外,在施工洞内还应确保篮筐、编织袋、放牧、沙袋等施工用料及相关机器准备充足,确保在施工中不会出现任何施工工具不足的问题。对施工材料、用具需进行统一放置处理,不可随意将其挪动另用。在施工中,需安排好装载机器、自卸汽车各2台;挖掘机、吊车各1台,在施工现场待命。

3.2裂缝封闭处理

在既有线路的堑边坡处如果出现裂缝问题,施工人员需及时运用三七灰土对其进行更换填充处理,并对其进行封闭。换填深、宽度均为50cm,顶面应较高,且其与原地面之间的距离应为10cm在裂缝产生的附近进行排水坡的设置,对裂缝的发展状况进行严密监控,避免出现雨水渗入的问题,导致各类施工危害产生。如果在边坡处出现滑坍问题,应及时对其进行全面清理,与现场人员取得联系,并指派专人对边坡进行监管。

4结语

铁路施工论文范文第3篇

1.1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随着新的设备和机械被引进,铁路机械设备的老式管理方法已经被淘汰掉了,新型机械设备的引入就使得我们不得不加强对专业的管理人才的培训,铁路发展的脚步已经越来越快,对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很多的大型设备我们都是从国外引进来的,对于这些机械设备的操作和使用就需要专业的管理人员,因为机械设备的更新是很快速,所以我们对管理人员的专业要求也要相应的提高,基本水平已经不足以满足我们了,管理需要更加专业的人才,设备管理也要涉及很多的领域,因此我们要组织员工对铁路机械设备操作管理进行专业的培训。只有全面的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性,才能使得铁路机械设备管理更有保障、更规范。

1.2铁路机械设备的技术寿命与经济寿命间的矛盾问题我国铁路机械设备的技术寿命与经济寿命间存在着矛盾,铁路建设中使用的设备都是比较大型的,在生产和制造的过程中都是很繁琐复杂的,国家也要投入很大的科研经费,我们在大型设备购买的过程当中也会大批量的投入资金,这样一来,我们对机械的使用寿命就会有很大的提升,大部分的大型设备可以运转使用几十年,在表面上看我们的设备性价比是非常高的,但事实上却不是这样的,我们的设备在使用的初期跟生产力能够很好的保持一个平衡,但是随着科技不断的更新进步,渐渐的原有机械设备的能力已经跟不上施工的要求了,这样就使得铁路工程的整体质量跟不上,不利于我国铁路的长期发展,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机械寿命和实际的经济效益紧密的结合,才能使我国铁路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1.3铁路项目目标管理和机械设备安全管理间的矛盾问题铁路的项目管理是一个大目标,它的管理方向更具全面性,它能最大限度的提升施工的效率,它所要强调的是项目施工的进度,所以在设备的使用中要最大限度的利用机械设备。项目管理的目标就是质量、是进度、是效益,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机械设备带来的工作负担从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角度来看是行不通的,当前现状普遍的存在机械设备超额负载,使用的次数太多了,这样的现象使机械设备产生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另外,我们从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所处的地位来分析,它处在项目管理的最边沿,不受施工单位的重视,不抓全面的铁路施工一定会导致机械设备发生故障,从而影响铁路施工的进度,所以要把铁路项目目标管理和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紧密的结合,两者都是很重要的,不要小看机械设备安全管理。

1.4我国现有的铁路施工当中所存在的机械设备安全问题我国现如今的铁路施工当中所存在一些机械设备安全的问题,一方面,操作人员工作意识不强烈,大型机械设备的管理达不到国家要求的标准,在管理的基础环节没引起一定的重视,因为不受重视,所以对大型机械设备的管理就很容易出现纰漏,这样的纰漏就变相成为了施工中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尤其铁路施工的环境是相对有特殊性的,这就为机械设备的管理加大了难度,铁路建设的地点选择都不是很好,大多数都是选择在山间,很少有在平坦马路上建设的,建设的自然环境条件不好,就对设备的保养和管理产生了很多的不利因素。

2我国铁路工程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的管理对策

想要增强铁路工程的设备管理需要从多方面来入手,从多方面考虑我国当下的铁路施工建设的具体情况,分析当中所存在的问题和,提高对我国铁路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意识。具体来说,可以利用下面的几个方面来进行改善我国当下铁路工程施工机械设备中所存在的问题。

2.1协调统一铁路项目管理与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机械设备的管理在铁路施工中,根本得不到管理人员的重视,两者之间得不到一个完美的共存,所以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去完善机械设备的管理体制,与此同时还要做好相关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使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更加的规范和科学化。要在铁路施工机械设备管理部门设立专门的负责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尽力去协调机械设备管理目标和项目管理目标的一致性,使它们之间不再有矛盾生成。而且要对安全施工过程当中的机械设备做好管理计划工作,加强对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培训力度,这样才能确保机械设备能够正确安全并且稳定的使用,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还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接卸设备管理在铁路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地位,协调统一铁路项目管理和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

2.2排除存在的安全隐患,最大的发挥机械设备的性能对大型的机械设备要进行严格的检查,因为机械设备的陈旧和老化都会在施工当中形成严重的安全隐患,这样的问题对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铁路工程的进度都有很大的影响,管理人员绝对不能够疏忽大意,要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对这些机械设备负责,责任下发到个人,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错误,如果在检查中发现安全隐患,就要停止使用,尽快的排除安全隐患。铁路机械设备在使用之前一定要先熟悉它的安装和使用说明以及相关注意事项,要对设备的质量安全做细致的检查,在检验合格之后才能投入到施工当中进行使用。对铁路机械设备要进行定期的保养和检查,发现问题要马上维修,一定要排除机械设备的安全隐患,从而提高机械设备的安全性能。

3结语

铁路施工论文范文第4篇

1.1铁路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

由于我国铁路交通系统承担了经济建设的大部分能源输送需求以及满足近些年来不断增长的客运量运输要求,铁路线路设备长期处于满负荷运行甚至是超负荷运行。铁路线路设备的日常维修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设备的疲劳程度,安全风险逐渐增加。此时就需要制定中长期维修计划并进行施工,通过封闭路段来加强施工安全的管理,以保障封闭铁路线能够及时得到修复,提高铁路运输的能力,满足经济发展需求。

1.2大中修计划制定实施能够有效弥补日常维修工作的不足

铁路的维修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日常的维护工作存在比较严重的不足,即使发现了存在的问题也不能进行线路的封闭来及时维修,导致了线路设备问题进一步发展,给正常的铁路运输带来了较大程度上的风险。为了满足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形势对能源的需求,我国主要的能源输送线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线路设备超期服役以及过载运输等问题,单靠日常的维护工作已经不可能有效解决。为了弥补日常维护工作的不足,就需要相应地制定大中修计划并且根据计划进行实施和管理,保证整条铁路线能够处在正常运转状态中。大中修计划的制定以及施工计划的管理是目前铁路管理部门采取的主要维修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铁路运输维修工作的有序运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大中修计划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维修管理流程没有按照规范执行

大中修在制定实施过程中由于采取了封闭维修的方式导致了工作人员在维修以及施工过程中未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标准来执行,出现了违规操作以及不按流程进行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中修以及施工计划的执行,对维修的效果和质量无法做到有效的保障。同时没有按照规范执行,也为实际的施工计划实施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整体工作进展缓慢,严重影响了铁路的维修和正常运转的需求,需要重点关注。

2.2人员维修技能较低,影响了施工进度

由于铁路的大中修需要众多的工作人员来进行维修工作,虽然机械化维修设备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维修人员技能水平低的不足,然而由于工作量巨大,还是不可避免地运用了大量的工作人员来进行人工操作。由于工作人员总体的维修技能参差不齐,导致了维修的质量和水平出现了较大的问题,影响了总体的进度,降低了施工管理所能取得的维修效果,维修工作需要重复进行的现象。

3维修施工计划的制定管理

3.1年度施工计划制定管理

铁路线根据实际运行情况来进行年度维修计划的制定工作,同时对维修计划进行施工的制定以及管理工作。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主要铁路枢纽采取的年度维修计划制定实施时间为每年的三月份,在上一年就需要针对维修的部分和内容进行制定工作,以保证时间上的科学合理以及施工计划安排能够符合实际铁路运输的需求。

3.2月度维修施工计划的制定管理

月度维修施工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是为了弥补时间跨度过长导致铁路线路设备出现较为明显的安全问题从而影响铁路整体的运输计划。通常在每个月的中旬将维修的部位和内容以及施工计划上报给上级部门审批,得到批准后以铁路局的名义下发到各个铁路部门。月度计划具有实效性、周期性以及偶然性等特点,因此月度维修施工计划的实施并没有固定的时间,需要根据铁路的实际运输情况以及路线设备的疲劳程度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

4推动大中修计划以及施工计划管理的具体措施

4.1强化现场安全管理

施工维修计划制定后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施工现场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设备使用的规范,杜绝因为人为原因导致的设备使用风险以及人身安全风险,保证整个施工维修管理能够处在有序安全的环境中进行,对现场的安全施工标准和规范进行严格的审查,防止违规操作的发生,为取得良好的维修效果打下坚实的保障基础。

4.2科学安排、周密布置

大机施工作业牵扯面广、涉及单位多,在没有固定的经验模式可鉴的情况下需要加强内外部之间的联系,保证工作的有序规范运行。每次施工前一天,由现场指挥所和施工管理人员对次日施工线路进行全面调查后,从人员、进度、安全、质量等角度考虑,科学合理地确定次日的施工计划,利用每天交班会进行安排、布置。当日清筛地段于次日进行捣固作业之前,撤掉轨下全部木垫片,整正扣件和胶垫位置,更换失效扣件,进行站螺丝涂油,并全面拧紧扣件,防止维修部位受到外力因素导致变形的状况发生。

5结语

铁路施工论文范文第5篇

工后沉降预测是确定铺轨时间的依据,针对目前沉降估算精度难以满足无砟轨道高速铁路要求的问题,基于前期研究获取的土工参数,采用规范法、经验公式法、解析法对沪宁城际铁路6个试验断面开展沉降计算研究,经对比分析最终确立复合模量法计算加固区沉降,e-lgp曲线计算下卧层沉降,得出的变形模量计算结果与实测较为接近。铺轨时间的确定主要依赖于对实测曲线的推算。通过引入预测学中的变权重法,分别对双曲线法、GM(1,1)法及星野法预测模型进行优化组合,得到新的变权重组合预测模型,该模型的预测结果精度更高且结果唯一,工程应用性优越。根据上述综合沉降估算法与变权重组合推算方法,计算得到较精确的路基沉降发展趋势,为确定铺轨时间提供了依据。计算和测试结果均显示,沪宁城际铁路6个试验断面工后沉降满足控制要求。沉降计算结果与现场测试相互验证,总结出的沉降计算方法与现场测试技术为确保工程质量在超短工期内完成进度提供了技术保障。

2新线建设与既有线安全运营双向影响

2.1紧临既有线管桩施工技术研究

为把沪宁城际铁路施工对既有线的影响控制在安全范围以内,从设计、组织管理、施工工艺角度出发提出对策。其中,重点研究了紧临既有线预应力管桩施工工艺。工程实践表明,由于预制管桩在施工过程中引起的振动、挤土和噪声对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尤其打桩产生的应力波会造成周围土体的强烈振动,将影响既有线的运营安全。为防止打桩施工对既有线的振动以及挤压影响,紧临既有线预应力管桩施工采用了设置应力释放孔、静压施工、调整施打顺序等工艺优化措施(图5)。其中,应力释放孔(孔间距3~5m、孔径0.5m)设置在紧临既有线侧,深度≥10m且≥1/2桩长,长度10~19m。图5成桩施工优化技术示意该成桩施工安全技术可从三个方面减小对既有线的影响:①通过在紧临既有线侧设置应力释放孔,对管桩施工的挤土效应进行有效释放,阻断土体继续向既有线侧传递;②采用静压施工取代动力打桩,无振动和施工噪音;③成桩采用跳打顺序,尽早形成帷幕,抑制既有线侧的挤土效应,为超孔隙水压力提供充足的消散时间。

2.2紧临既有线施工安全管理研究

针对紧邻既有线施工和交通运输相互干扰的问题,提出动态不确定环境下,基于风险分析的施工天窗优化模型,寻找可行性和最优性上的平衡策略。创造性提出了施工组织与交通运输组织协调分析的管理理念。通过4组试验(图6),分别模拟股道垮塌不同状态下(发生时间、垮塌严重程度、抢修作业方式)抢修施工作业,模拟分析其封锁施工作业所需时间。在每组试验状态下,考虑对车站列车运行影响小,施工持续总时间短,既有利于施工单位连续施工、尽早完工,也利于降低对既有线行车的干扰,得出计算优化解(图7)。实践证明,该模型消解了冲突,建立了施工组织优化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为解决施工与运营双安全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

2.3紧临既有线路基安全监控方法

沪宁城际铁路建设期间,开挖、打桩、路基填筑等显著改变邻近区域内的应力场、位移场,必然对紧临既有线路基稳定状态产生不利影响,而目前我国仍缺乏新线路基修筑及既有线运行对彼此稳定状态的影响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因此,针对施工期间难以获知紧临既有线路基状态的问题,提出“静力监测+动力测试”的紧临既有线路基安全监控方法。施工期间,针对路基基坑开挖、地基成桩、以及路基填筑对紧临运营路基状态的影响,采用“埋设测振桩+传感器”监测方法开展动力测试;同时,采用应力铲、应变计和测斜管等监测应力应变规律。其中,选取典型断面开展的静动力测试主要内容为:①地基侧向位移;②地基侧向水平应力;③开挖路基坡脚水平位移;④路基动力响应;⑤土体动力参数(位移、速度、频率等);⑥动位移及总移。在此基础上,选取以坡脚水平位移为静力指标(图8)和振动加速度、振动位移为动力指标(图9)的路基状态关键控制参量,并结合数值分析、理论计算及轨检车数据,得出以上控制参量的建议安全阈值。由此形成一套可靠、易操作的沪宁城际铁路试验段既有线路基安全监测方法。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