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于读书的文章

关于读书的文章

关于读书的文章

关于读书的文章范文第1篇

怎样做读书笔记呢?归纳起来大致有9种:

1.索引法。读者把自己精读书、泛读书的书名、作者、出版社名称等总汇起来,编成索引。如果文章是报刊上的,要写出文章题目、作者、名称、刊发时间等。如:《独岛的光荣》张宏杰著,摘自《中国人比韩国人少什么》一书,2003年版。这样便于日后查找原始资料。

2.符号法。读者阅读时用各种符号在书上标出内容的要点、疑点等。同志曾阅读过一套线装二十四史,850册每册都有他用圈圈、点点、勾勾、叉叉、单杠、双框等做的标记。一般来说,单线(――),表示特别重要的内容或关键语句。小圆圈(。),画在关键性的词语的下面。斜线(\),标明段内层次。惊叹号(!),表示对精彩语句的欣赏。问号(?),表示对某些观点和某些意思的质疑。有时还可自己创造一些符号,根据需要赋予它某种代表义。这种符号的笔记既是对材料思考、分析、综合的过程,又可为日后复读、翻阅作提示。

3.批注法。读者阅读时在书面的空白处加注有关解释和评语。批注的内容很灵活,可以是对词义的理解,句义的分析,段义的概括,表现手法的说明,也可以是由此及彼的联想……批注记录方便易行,可边读边记,如《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红楼梦》等名著的点评者毛纶、毛宗岗父子,金圣叹、张竹坡、脂砚斋等人就是采用这种方法在书中批注。

4.纠谬法。读者阅读时,对书中的谬误包括错误的观点和引用不当的材料等用笔记形式改正。如读《新唐书・徐有功传》时,看到书中说:“命系庖厨,何足惜哉”,指出这种说法不恰当,认为历史上的志士仁人“以身殉志,不亦伟乎”!

5.摘录法。读者阅读后,把认为有重要资料价值的内容照原文抄录下来,如抄录某些名言、警句、公式、数据、范例、典故等,摘录最好用卡片或活页纸,所抄内容要加注小标题,要注明出处、页数、作者,而且一定要与原文一致。著名作家姚雪垠为写《李自成》,读历史书籍,用蝇头小字抄卡片,日积月累竟达十五箱二万张之多。

6.提要法。读者用自己的语言将书和文章的主要内容、观点写下来。方法有二:一是将原文用自己的话缩写下来,此法适用较长篇段和不需要直接引用的资料;二是对于较为艰深的书和文章,将其内容用观点排列的形式记下来,便于掌握全书内容和逻辑结构,也可以把原文的章节标题抄下来,再把每章节的纲目写出来,有时照抄原文,有时自己概括,自己概括的内容,写完后,要与原文查对,看有无片面和遗漏之处。

7.心得法。也就是写读后感,这是一种比较正规的笔记形式。读者把读书的心得写成短小的文章、札记、随笔,既可以巩固和提高阅读效果,又可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它是读者阅读、思考、写作有机结合的产物。如恩格斯研究自然辩证法,阅读资料时写了170多篇札记和片断,他逝世后,这些笔记被发表,后来成为自然辩证法的奠基性经典。

8.评荐法。读者阅读后,觉得文章精彩,有意义,价值高,可写评论文章推荐他人阅读,形成共同读书、互相讨论的风气。如50年代读《三国志・张鲁传》后,就写了400多字的书评,向党内推荐。

关于读书的文章范文第2篇

一、保证书源,让学生有书可读,读好书

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最大困难是书籍少。学校图书室中的书籍大多是在两基验收时购置的,每年可用于补充更新图书的资金少得可怜,很多书都已经不适应孩子们读了;孩子们自己手中的书也不多,并且多是各种名目的作文,比较单一,可读性不强。

对此,我们多种措施并举保书源。一是组织教师对学校图书塞的书籍进行挑选,把适合学生读的书一次性全部配发到各个班级,在每个班设立图书角,每个月学校组织班与班之间交换一次。二是学校积极争取资金补充图书。向附近的工厂企业“化缘”,争取购书资金。三是引导学生购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同,各年级各班互相结合,引导学生购买不同类别的书,并鼓励学生带书到校,建立“图书共享角”,班级之间设立图书“交换站”,定期进行“好书换着看”的活动,我校700多名孩子,可以共享到2000余册图书。四是积极和紧邻的中学联系,达成资源共享的协议,把他们适宜小学生读的图书借过来给孩子们分享。

书目单一势必造成学生阅读面狭窄,思想凝固,拓展不开,影响学生的发展,所以在引导学生购书时,学校推荐富有童趣、文质兼美的书刊。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开列书目,或者扩展课堂教学知识的范围,推荐学生阅读和教学内容相关的书。如教学《乡下人家》这样的美文时,教师引导学生走进自己的生活,感受家乡的美丽,推荐诸如《农家秋色》之类优美的文章,让学生能在饶有兴趣的主题性阅读中滋润心田。同时,教师还根据不同的时节指导学生选择不同的课外读物。春天推荐有关春天的文章,秋天推荐秋天的内容,中秋节推荐与中秋相关的读物。这样,既能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增加学生阅读的成就感,也能让学生更加有兴趣地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读好书。

二、营造课外阅读的书香氛围

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的基础相对较差,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阅读要求都不高。要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营造一个浓厚的阅读环境是必不可少的。

1.学校阅读环境的创设。在一个书香四溢、文化氛围非常浓厚的学校学习,学生能从中自觉地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到校园文化的审美乐趣。我们在宣传栏、橱窗等显著位置,张贴读书格言,给孩子们推荐图书;用好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随处可以看到劝读格言、优美古诗词;利用红领巾广播站,播放名人的读书故事、优美的文章,诵读古诗文;学校的阅览室全天为孩子们开放,在树荫下、花草边设立读书椅凳,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得到熏染。教室内设立图书角,黑板报上刊登学生推荐的优秀文章,墙壁上张贴着学生的读书成果展示,有诗配画,有按照主题(例如确定“忠心爱国”主题,学生按照这一主题,选择图书,搜集自己最喜欢的展示)搜集的资料展等,这些都激发着学生的阅读兴趣。

2.活动推动阅读持续发展。万事开头难,在学校一系列措施下读书活动开了个好头,为了让阅读成为习惯,成为学校的一种文化,学校还定期组织读书系列活动推动阅读持续发展。如组织故事会,评选故事大王,举行朗诵、演讲比赛。召开读书汇报会和读书经验交流会,让学生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自己近期的读物介绍给同学,还可复述或背诵部分精彩的片断,同时还可以邀请家长参加。举办读书笔记展览评比会,让学生观摩。中高年级学生自编一些阅读小报,内容可以是好书推荐、佳作摘录、名著简介、作者生平简介等。根据不同的季节,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欣赏美景,然后阅读相关的诗歌或文章,开展主题阅读活动。还可以把看到的故事编成剧本,让学生自编自演。学校还在校报“小浪花”上开辟“读书博览会”、“书海拾贝”、“好书推荐”等栏目,激发学生读书热情,扎实有效地促进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

3.家庭阅读氛围的创设。大部分的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起源于家庭,阅读的地点大部分也在家中,家庭在课外阅读中承担了很重要的任务。为了让家长明白,阅读这个好习惯可以使人终身受益对成才极有好处,学校专门召开家长会,并积极开展“亲子共读”等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让孩子时刻享受读书的快乐。

三、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

1.读书方法指导

许多学生对课外阅读都比较感兴趣,但怎样去读才能读出效果,并不清楚。如果缺乏阅读方法的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也可能只是凭兴趣,走马观花地读,漫无目的地读,谈不上积累和吸收。因此,要进行科学的阅读指导,使他们读得更有效。

(1)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紧密联系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然而,有很多学生并没有运用所学习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外阅读。他们的课外阅读只是一种简单的浏览,至于文章的内涵却很少去思考。这样的阅读,导致以前看的内容又会忘得一干二净。阅读能力与效果也始终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难以提高。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将阅读方法的指导寓于课堂阅读教学之中,以教材为依托,向学生展示科学的阅读方法。并将课内外阅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用每天学到的课文阅读方法回家阅读自己喜欢阅读的课外内容,把方法转化为能力,从而在广泛、持久的课外阅读中增长知识,提高阅读水平,培养阅读习惯。

(2)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方法

良好的读书方法主要是在课堂上学习掌握,在课外阅读实践中巩固熟练的。此外,教师还可以教给学生常见的阅读方法。①浏览。翻开一本书,浏览全书的前言、内容提要、目录、标题等,大致了解全书的梗概,以便从中发现精彩的地方或自己需要的地方,从而确定是全部阅读或是选择章节阅读。②精读。对文章重点或与自己学习紧密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要边读边想,在文章紧要处,感受最深处勾点、圈画重点词句、批注文章中心,并能立足全篇,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好在哪里,哪些地方值得自己学习借鉴。③批注。如果是自己的课外书,可以对所读内容及时进行圈、点、批、注,把读书心得写在书上,理解所读的内容,领悟其中的道理,学习体味作者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和语言风格。

关于读书的文章范文第3篇

关键词:阅读内容;阅读笔记;成果展示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使全体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小学生语文素养是小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习惯以及认识能力和人文素养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等内容。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朱熹也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也积极提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观点。新教育改革的发起人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我国的一线名师无不强调多读书、集广益的好处,足见阅读和阅读积累之重要。况且《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就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课标提出了课外阅读的量化要求(第一学段5万;第二学段40万;第三学段100万;),在附录中还专设“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这就为语文阅读教学的进行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单靠在校的语文学习时间和语文教材是远远不够的,简直就是杯水车薪,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首先,要指导学生选择阅读的内容。

我们经常说,把课外书拿出来,自己看课外书。或者说今天回去自己看20分钟的课外书。那我想问一下,每天看《爆笑校园》可以不?其实呀,读一本好书,犹如交上一个好朋友;反之,读书不加选择,去读一些不适合学生读的书,往往事与愿违,学生的阅读不仅不能收到好的效果,反而会带来不良影响。为此,我主要采用两种方法来指导学生选择读物:一种是“拓展读”,即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指导学生读一些相关的课外读物,如在学习了《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等一些节选自名著的课文后,让学生去读一读相关的名著,以便更好的理解课文和了解文章中的人物。例如我班在学习了《冬阳 童年 骆驼队》之后,紧接着指导孩子们去读完整的《城南旧事》。另一种是“迁移读”,即在学习某课后,运用学习该课所掌握的方法去读类似的文章或作品,从而提高阅读能力。例如,我在完成了了朱自清的散文《匆匆》一课之后,又顺势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朱自清的其它散文,如《荷塘月色》《背影》等,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朱自清散文的魅力。还有,我在学习了《一只贝》之后,引导孩子读了《丑石》《落叶》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的运用。我班在学习了《藏羚羊的故事》,然后又接连读《藏羚羊的跪拜》,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与动物和睦相处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第二,要指导学生学会做阅读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古人也教导我们“不动笔墨不读书”。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做阅读笔记是增长知识积累,储备语言积累和提高分析理解能力的好办法。那么,怎样做阅读笔记呢?我常常采用这样的方法:(1)让学生用笔记本摘抄所读文章的各种要点,内容包括:佳词、佳句、警句、精彩片断、重要段落等,摘抄后要注明文章的标题、作者及出处,还要有相关的解释或见解等。(2)让学生以适合自己需要和爱好为标准,把对自己有用的文章贴在特制的本子上,并注明出处。这种方法最便于剪贴报纸。在剪贴时可以适当归类,以防资料过多,搀杂不清。(3)鼓励学生自制规格相同的卡片,把文章的要点或精辟句、优美句、精彩段摘录在卡片上,采取单项形式,一张卡片记一个内容,储存信息,以便日后查找。通过做各种形式的阅读笔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

第三,要教给学生的阅读的方法

学生应该有目的的课外阅读,绝不能只注重过程,更要注重结果。走马观花式的阅读方法是不足取的。朱熹说过:“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深思,字得其训,句索其旨。”阅读与思考要紧密相联。深入领会文章语言的运用、内容主旨、布局谋篇等方面的精妙,从而把握文章的精髓。我教给学生的阅读方法通常有:(1)圈点符号法。阅读时,要把生字、新词、重要句子等用符号点出来,以便于考查和理解。圈点符号法,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需要选用,注意画的醒目、突出,便于鉴别。(2)批注法。在阅读中,τ谀承锞洌若有自己的一得之见,或对某些问题有异议,就不让灵感火花稍纵即逝,而应随手在文章的空白处写下批注,或发表意见,或提出质疑。读课外书,全班可以一起读一本书,教师检查读书情况,一起交流读书感受,也可以进行读书漂流活动,比如《百年百部》系列丛书,《安徒生国际大奖》获奖小说,每一个同学一本,俗话说,风过留声,雁过留痕。读完一本就在书的扉页或者留白处写下自己独特的感受,然后再和班上的其他同学交流书本,再看书的同时也留意别人的的阅读感受。

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阅读,让学生掌握方法,学会阅读,真正做到如皮萨略夫所说的:“世界上有许多好书,但这些书是为那些会读书的人准备的。”

第四,要开展有趣的阅读展示活动

关于读书的文章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语文;阅读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关联

G633.33

阅读是一种吸收,而写作就是一种倾吐,和人的呼吸一样相得益彰,有呼有吸不可分割的.写作水平要提高,我们应当尽可能提高阅读水平、尽可能提高阅读面.有了足够的阅读积累,才有源头活水,写作时才能文思泉涌,否则,即使搜肠刮肚也是难以成文的.

一、激发孩子读书兴趣

要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仅让其产生阅读需求是不够的,教师还要想法设法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只有调动了学生的读书兴趣,才能促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书的海洋中,去汲取知识、汲取智慧。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哲人也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培养阅读习惯,当你的孩子爱上阅读,他将同时学会爱的方式,他会懂得爱自己爱他人爱生命爱世界。

1.如果条件允许,家长应不嫌“汗牛充栋”,只要是对孩子阅读有益的书籍,先买好,放在孩子每日见到的地方。天长日久,孩子每天所见都是书,随意翻翻,慢慢就会对书籍产生兴趣。

2.言教不如身教

家长要做个爱书人,给孩子做个好榜样。上小学的孩子模仿性很强,家庭的阅读氛围对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父母要在茶余饭后,和孩子一起看书、讲书中的趣事。孩子长期处于这种读书的氛围中,想不爱上读书都很难。反之,如果父母在看电视、玩游戏,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肯定也不会对阅读产生兴趣。

3.悬念调动法。

在读书时,留下悬念给孩子。听家长读了精彩的文章,却缺少结尾,悬而未决的情节催促孩子自己急切地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慢慢他会挣脱家长的扶持,自己自由地畅游于书海,寻求他的精神家园

二、提高阅读能力广泛积累

1.多读书读好书

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则是了解人生和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和最好途径。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是鲁迅先生的至理名言。孩子在学校学到的主要是课本知识,孩子如果只是掌握课本上的那点知识,那么知识结构难免单一。阅读有益的课外书不但有助于开阔视野、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学会为人处世等,而且可以增长见识,做到不出家门而知天下事,不出国门而了解世界各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

2.选择合适书籍

少儿时期应多读一些幻想类作品,比如《巴顿的小房子》《蓝眼睛与小猫咪》《三只小猪》《我是一只小老鼠》《丁丁历险记》《旷野迷踪》等,这些都是经典的童话,富有神秘感,能启发孩子的想象力。而四五年级的学生,童话故事已经读了不少,可读一些幻想类的,还可以读一些探索动物、地球及宇宙方面的书,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增加他们的想象力。

三、以阅读促写作,齐头并进

长期以来,学生的阅读普遍处于被动、低效状态,碰到考查阅读能力的题目往往无所适从。从表面上看,这似乎只是阅读的问题,实际上它还关系到学生的写作能力甚至语文能力、语文素养能否提高的问题。阅读与写作各有各的训练目的、内容和方法,但它们却有密切的联系,若将作文教学游离于阅读教学之外,将阅读与作文截然分开,显然是行不通的。但将阅读局限于课堂与教材范围内而不扩大学生课外阅读视野,显然对作文教学不利。读书可以扩大学生的生活素材与语言素材的积累,在积累素材的同时,可以让学生明事理,长见识,提高审美情趣,陶冶情操。书读得多,又能不断消化,在长期读书积累中,会为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前学生作文中存在的内容空洞,思维混乱,词汇贫乏等现象与阅读量少,阅读范围窄,阅读能力低不无关系。事实上,阅读的意义还远远不止于此。可以说,阅读是学习之母。一个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对他各个学科的学习有着重大的影响。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其学习能力也应该是较强的。因此,我们平时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加强指导,持之以恒,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开阔视野,丰富知识,积累语言,提高写作能力,进而发展智力及学习能力。

四、读书训练对写作的重要性

学习别人的用词用句,学习别人的文章风格,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生写作有很大一部分是ζ渌作品进行模仿。学生在小学里的写作,往往是教师读一片范文,学生对这篇文章进行模仿写作。学生在写作上的创新是缓慢增长的,因此学生阅读什么样的书对于学生能写出什么风格的文章,其影响是不容小觑的,喜欢读散文的学生其文章中的优美语句自然就会运用熟练,喜欢读微型小说的学生其文章多以编故事为主,当学生的写作风格日积月累渐渐养成时,就真正的体现所读过书语言积累。有人曾经对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的孩子进行调查,发现这些孩子在阅读能力都高于普通孩子;也有人曾经对一些成功人士进行采访,发现这些人在总结成功经验的时候,都提到读书让他们受益匪浅……每个人的成功有捷径,多读书多听演讲,汲取成功人的宝贵经验是进步最快的方法,避免弯路和误区。

五、结语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中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根壮则叶茂,事物都是有关联的,和治病一样,需要找到病源方能对症下药。试想没有充足的知识和语言的积累,哪怕有好的想法创意不能通过好的语言表达方式,怎能写出出众的文章,好的文章言语组织很重要,写作文采是让文章锦上添花重要一笔是一个人文化积累的重要表现。古人有十行俱下的本领,哪一个不成就自己的著作,吴承恩小时候勤奋好学一目十行过目能诵,《西游记》的问世成为我国文学经典;列宁的阅读速度更像是翻书,丰富的知识积累最终成就为苏联缔造者。小学生该如何增加知识摄入量,提高阅读能力,是今后人生发展以重要的习惯。

参考文献:

[1]刘梦君. 阅读与写作能力培养探究[J]. 课外语文. 2016(18) .

[2]邵岩.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2.

关于读书的文章范文第5篇

前苏联大文豪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对于一个学生来说,他第一应当热爱的,就是读书。因为这是他的责任。”可是,现代学生的阅读现状与我们老师的期望却有着巨大的落差——开学初,我在所任教的班级中开展了调查活动,结果很令人震惊:有70%的同学没读过名著,30%的同学还是在家长的督促下阅读的。80%的同学没有订阅过报刊杂志,只有10%的同学是看了家长订阅的报刊杂志。

所以,对于我们语文老师来说,第一应当重视的,就是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因为这是我们的责任。这学期,我在所任教的班级中尝试了以下做法:

一、关于语文课本的阅读操作

第一过程是粗读,设计单元推荐活动,采用小组抓阄的方式,每组 一个单元,集体阅读,群策群力,合作设计最佳推荐方案,鼓励其他组“夺人所爱”然后进行设计评比,评比结果计入小组积分,要求两周内完成。

【附:语文课本阅读推荐评比表】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学生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要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吸取先进文化。因为古往今来,先进的文化像熊熊燃烧的火炬,照亮人们的心灵,像高高飘扬的旗帜引导社会前进。

前苏联大文豪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对于一个学生来说,他第一应当热爱的,就是读书。因为这是他的责任。”可是,现代学生的阅读现状与我们老师的期望却有着巨大的落差——开学初,我在所任教的班级中开展了调查活动,结果很令人震惊:有70%的同学没读过名著,30%的同学还是在家长的督促下阅读的。80%的同学没有订阅过报刊杂志,只有10%的同学是看了家长订阅的报刊杂志。

所以,对于我们语文老师来说,第一应当重视的,就是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因为这是我们的责任。这学期,我在所任教的班级中尝试了以下做法:

一、关于语文课本的阅读操作

第一过程是粗读,设计单元推荐活动,采用小组抓阄的方式,每组 一个单元,集体阅读,群策群力,合作设计最佳推荐方案,鼓励其他组“夺人所爱”然后进行设计评比,评比结果计入小组积分,要求两周内完成。

【附:语文课本阅读推荐评比表】

这一过程后,语文课本所有篇目都能被学生整体感知,且各小组精彩的推荐大大调动了同学们的阅读积极性。

第二过程是精读,让学生选读别组推荐单元中的两篇,共计12篇,做读书笔记并写读后感,两周后完成。批阅后指导学生修改并统计被选文章的阅读人次,然后组织读书报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她读的文章这么好,我也得读读!”再鼓励学生去阅读人次最多的几篇文章。对于无学生选读的文章老师质疑:“为什么无人选读?明天谁能告诉大家原因,可以给小组积分。”给学生留悬念,充分调动学生的读书积极性。这一过程后,基本能够实现所有篇目都被大多数学生用心选读。

第三过程是查漏补缺,对于个别习惯不好、惰性极强的学生,采用组员陪读或家长签字的方法。转贴于

二、关于课内名著的阅读操作

第一过程,假期安排阅读,开发组织读书报告。

第二过程,出班刊,展板,手抄报,展示阅读体验,张扬读书快感。

第三过程,安排名著测试,可采用自命题、学生命题、网上下载等多种方式。

三、关于课外阅读的操作

古人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强调的就有自主实践的重要。语文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单纯的教师“教”和学“课本”,不可能大幅度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只有学生自主阅读,自求理解,才能逐渐达到“会读书,能作文,善应考”的境界。所以完成教材阅读任务是远远不够的,阅读必须向课外延伸。

第一过程,抓住家长会契机,动员家长订阅报刊杂志,推荐《读者》《文摘》《学习方法报》等刊物,下发初中生必读书目。

第二过程,老师用心抓住或创造机会吸引学生去阅读,努力将文学阅读的意义充分展示在教育教学的每一寸空间。比如用茅盾背《红楼梦》、苏步青熟读《古文观止》的故事感染学生;也可以老师在和学生比赛作文时刻意引经据典以引导学生;也可以对学生的读书笔记大加鼓励等等。总之,用文学的氛围对学生潜移默化更易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愉悦与享受。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密切联系,相互渗透,文化已成为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引领学生去正确面对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提升学生的素质,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挥。

这一过程后,语文课本所有篇目都能被学生整体感知,且各小组精彩的推荐大大调动了同学们的阅读积极性。

第二过程是精读,让学生选读别组推荐单元中的两篇,共计12篇,做读书笔记并写读后感,两周后完成。批阅后指导学生修改并统计被选文章的阅读人次,然后组织读书报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她读的文章这么好,我也得读读!”再鼓励学生去阅读人次最多的几篇文章。对于无学生选读的文章老师质疑:“为什么无人选读?明天谁能告诉大家原因,可以给小组积分。”给学生留悬念,充分调动学生的读书积极性。这一过程后,基本能够实现所有篇目都被大多数学生用心选读。

第三过程是查漏补缺,对于个别习惯不好、惰性极强的学生,采用组员陪读或家长签字的方法。

二、关于课内名著的阅读操作

第一过程,假期安排阅读,开发组织读书报告。

第二过程,出班刊,展板,手抄报,展示阅读体验,张扬读书快感。

第三过程,安排名著测试,可采用自命题、学生命题、网上下载等多种方式。

三、关于课外阅读的操作

古人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强调的就有自主实践的重要。语文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单纯的教师“教”和学“课本”,不可能大幅度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只有学生自主阅读,自求理解,才能逐渐达到“会读书,能作文,善应考”的境界。所以完成教材阅读任务是远远不够的,阅读必须向课外延伸。

第一过程,抓住家长会契机,动员家长订阅报刊杂志,推荐《读者》《文摘》《学习方法报》等刊物,下发初中生必读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