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数的认识课件

大数的认识课件

大数的认识课件

大数的认识课件范文第1篇

(一)课堂节奏难控制,课前准备须细致

在多媒体课堂上,教师可从繁重的书写中获得“解放”,但教师必须进行细致的课前准备,对大量资料筛选,精心准备课件。随着课堂信息量的增多,教师还要掌握好课堂节奏,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堂讲授的同时突出重点。

(二)课后归纳要求高

多媒体课堂上,学生面对较大的信息量,必须快速找出重点,做好笔记,以便日后复习。由于多媒体资源形式的多样性,课件中的大量图片和视频内容无法记录,加上课件的播放速度较快,学生对很多内容来不及记录,必须在课后及时对课堂内容进行回忆、归纳,对笔记进行整理补充。

二、多媒体教学模式下记笔记的必要性

相对传统教学模式,多媒体课件大大减轻了教师和学生的课堂压力,使课堂上的“教”和“学”变得轻松,但对教师和学生的课下投入度却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精力进行课前准备,学生需要花费更多时间进行课后的笔记整理。记笔记是一个对知识主动接收、理解、记忆、归纳和再输出的过程,从感官方面来讲,它是一个经耳朵听、眼睛看、大脑理解、记忆、加工后由手再输出的过程。记笔记是学生学习最有效的辅助工具,但是随着教学模式的转变,这种“必要性”的内涵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变化。

(一)传统教学模式下记笔记的特点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以板书的形式向学生讲授知识,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记笔记,课后借助笔记进行复习,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教学模式。板书授课具有即时性,学生能在第一时间内理解课堂讲授知识,但课后容易遗忘,必须通过记笔记来“刻录”课堂内容,以便日后复习,这是笔记的第一个基本功能,即外部贮存功能。根据我们的调查,传统课堂上只听不记的学生只能记忆教师讲述内容的50%—70%,尤其是对知识的细节记忆不清,而且由于没有笔记辅助,课后复习感觉无从下手,而记笔记的学生几乎可以完整地记录课堂讲授内容。因此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笔记的外部贮存功能尤为突出,可以认为记笔记是一种“刚性要求”,若不记笔记就无法学到全部知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二)多媒体教学模式下记笔记的特点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笔记的作用被默认为外部贮存功能,实际上笔记还有着编码功能和增强课堂专注度的功能,只是由于外部贮存功能太过重要,笔记的后两个功能被忽视了,而在多媒体教学模式下,这两个功能则突显。由于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性、复杂性和高要求等特点,因此多媒体教学对教师和学生的课堂行为均产生一系列的影响。直观性和复杂性有着一体两面的关系,直观性会造成课堂信息量的增大,从而增加多媒体教学的复杂性,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是反映在记笔记的方式上,又呈现出了两面性。

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和复杂性特点,决定了笔记的外部贮存功能难以发挥,因为多媒体课件演示的信息量超过了学生的记录能力,学生的书写速度远不及课件的演示速度,而且图片、声音、视频等演示资料也无法记录。但是从笔记外部贮存功能考虑,课件和笔记同样具有可保存性,学生通过拷贝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借助课件进行课后复习,同样可实现课堂知识的再现。因此,在多媒体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通过拷贝教师的课件来取记的外部贮存功能。随着笔记外部贮存功能的弱化,笔记的编码功能突显。编码功能是将记笔记作为一个动态过程进行分析。

这一理论认为:记笔记行为本身可以引起学习中的积极活动,提高注意力,促使发展精细思维,组织记忆和形成迁移,从而较好地对知识进行理解。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编码功能与外部贮存功能是同步实现的,只是外部贮存功能太过重要,学生往往意识不到编码功能的存在。而在多媒体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从繁重的课堂记录中“解放”出来,但课后要花更多时间对知识进行横向和纵向的联系,构建整体性的知识网络,然后以笔记的形式将知识归纳后再输出,从而使笔记的编码功能得以发挥。一方面,对知识重新组织和理解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将课堂内容理解、消化;另一方面,多媒体课堂中较多的信息量也要求学生必须在课后进行梳理,否则难以将繁杂的知识全部理解记忆。由此看来,在多媒体教学模式下,笔记的功能由外部贮存向编码转移,角色由记录工具向再输出工具转变,但是“记笔记”仍然是学生学习不可或缺的部分,甚至其重要性进一步提升。

(三)多媒体教学模式下记笔记的要求与问题

随着笔记的功能和角色的转变,学生在记笔记时应有意识地突出笔记的编码功能。书写是将意识中凌乱的知识有序表达出来的过程,亦是将知识加深理解的过程,因此在记笔记时如果能有一定的策略,会更好地对知识进行梳理。通过有策略的记录,可以勾画出知识的整体结构,使学生脱离“管中窥豹”的尴尬局面。线性策略和矩阵策略是两种常用的记笔记策略,但根据笔者平时对学生的观察,时下大学生对记笔记策略的认知并不熟稔,甚至可以用“生涩”来形容,在记笔记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笔记仍停留在简单记录水平,对笔记的利用不能与课件有机结合。

三、多媒体教学模式下大学生记笔记问题的调查分析

为了详细了解多媒体教学模式下,大学生的记笔记现状和对记笔记策略的认知程度,笔者设计了一套调查问卷。问卷以传统教学模式为对比,了解了时下大学生记笔记的现状,分析了多媒体教学对大学生记笔记行为的影响,总结了大学生记笔记的策略以及存在问题,问卷还调查了大学生对笔记和课件的利用率等问题,并对性别因素的影响进行了考量。本次调查,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理学、农学和水建四个学院发放问卷280份,收回270份,选取234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参与调查的学生以一至三年级居多;各学院被调查人数被控制在总人数的1/4;男女比例基本上为1:1。

(一)大学生记笔记和课件拷贝情况

表1列出了大学生在板书和多媒体课堂上记笔记情况的调查结果。在板书课堂上,记笔记的学生约占总人数的79%;在多媒体课堂上,记笔记的学生约占总人数的60%。总体上,无论采用何种授课方式,记笔记的学生均占多数,只是在采用多媒体授课时,有19%的学生放弃了记笔记。表1的调查结果还显示了男、女生记笔记情况的差异,不论采用何种授课方式,不记笔记的男生均多于女生。这一方面与女生天性细心的特点有关;另一方面,从学科特点和对学习不同要求方面考虑,男生较多分布的理工科需要更多的逻辑思维,而女生分布较多的文科则需要更多的记忆,因此表1的分布情况也符合常理。大多数学生对笔记的重要性持肯定态度,仅少数学生认为课件可完全替记。随着多媒体课件地位的日渐突显,所有学生都会在课后拷贝教师的课件,少数学生是向教师直接拷贝,多数学生是向同学间接拷贝。这组数据表明,时下大学生对多媒体课件有相当的依赖性,学生会把课件作为必不可少的学习资料。远小于表1统计的多媒体课堂上不记笔记的94人,这表明即便不记笔记的学生也认为笔记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有158人认为课件可部分替记,这部分学生认为虽然课件中包含了笔记的内容,但笔记能帮助加深对课件内容的理解,这部分学生对课件的作用有着辩证的认知。另外,男、女生在拷贝课件方面无太大差异,但由于女生记笔记的比例高、笔记质量好等因素,使得一些男生“被迫”认为课件可以完全替记。

(二)大学生记笔记的内容和策略

大学课堂讲授的知识体系复杂,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知识的脉络变得清晰,但增加了课堂知识量。而课堂上学生能够接收的知识量是有限的,必须配合课件和笔记的外部贮存功能,才能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因此笔记的记录效率要高,记录内容要讲究,记录方式很重要。表3列出了大学生记笔记内容和方式的调查结果。在采用板书授课时,记笔记的186人当中,有86%的学生记录全部或重点内容,仅有14%的学生只记录不懂的内容。而在采用多媒体授课时,由于课件中包含了课堂讲授的全部内容,课堂上即便不记笔记也可拷贝教师的课件来弥补,故在记笔记的140人当中,仅有43%的学生记录全部或重点内容,其余57%的学生只记录不懂的内容,此时的笔记只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其外部贮存功能基本上被课件取代。另外,由于男、女生在思维方式和性格方面的差异,不论采用何种授课方式,女生的笔记都较男生更加详细,表3的数据有所体现。除了外部贮存功能,编码是笔记的另一个重要功能,记笔记过程可促进学生对课堂信息进行编码,而不同的记笔记策略会产生不同的外部贮存和编码功能,因此记笔记的策略是记笔记时不容忽视的问题。表4列出了大学生记笔记策略的调查结果。线性技术和矩阵技术是我们常用的两种记笔记策略,从表4的数据来看,在记笔记的186人当中,只有20%的学生在记笔记时会注意策略,其余80%的学生在记笔记时根本没有策略可言。由此看出,时下大学生虽然对记笔记的重要性有充分认识,但对于“如何记,用何种策略记”没有认知,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根本就不知道记笔记还有策略可言。过与学生交谈发现,造成表4结果的原因有两方面。主观原因是学生缺少主动思考的精神,懒于对课堂内容进行梳理和再加工,这是时下大学生记笔记的一个通病。客观原因是多数学生对“记笔记策略”的概念浑然不知,认为记笔记就是照搬教师的板书或课件,相当一部分学生反映从来不知道记笔记还有策略可言。这一点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失误,平时只注意向学生讲授知识,却忽略了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

(三)大学生课后利用笔记情况

大学课堂讲授的知识量较多,学生在课堂上来不及细化思考,对知识的学习主要放在课后进行,因此笔记的课后整理是大学学习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一环节不仅是对课堂知识的复习,更是通过前后知识的联系,对知识梳理、细化和再编码的过程。表5列出了大学生课后对笔记利用情况的调查结果。在采用板书授课时,在记笔记的186人当中,只有8人课后对笔记进行复习和整理,有32人只复习但不整理,这两项占总人数的21%,其余77%的学生只在考前复习时才用到笔记,另外有4名男生虽然记了笔记但从来不用,占总人数的2%。在采用多媒体授课时,在记笔记的140人当中,同样只有8人在课后复习并整理笔记,有38人只复习但不整理,这两项占总人数的33%,其余67%的学生只在考前复习时才用到笔记。根据表5的数据,不论采用何种授课方式,多数学生都能认识到笔记的重要性,但这种“认识”更多偏重于方便考前复习,笔记在记录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被翻阅,笔记的辅助梳理知识点和联系前后知识等编码功能化为虚无,更别说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发现问题了。另外,女生课后主动复习、整理笔记的人数明显高于男生,但只在考前才复习笔记的男、女生人数持平。在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时,由于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作用,记笔记的总人数有所降低,而对笔记的利用率有所提高,不过多数学生仍是将笔记当成应付考试的工具。表5的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时下大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有不少学生认为大学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这一点应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四、结论

本次调查结果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偶然性,但总体上能够反映出多媒体教学对时下大学生课堂笔记的影响。

第一,大学生对笔记重要性的认知是足够的,认为记笔记是有必要的,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记笔记。学生对多媒体课件有很高的依赖性,认为课件是一种方便贮存知识的工具,通过拷贝课件可大大减少记笔记的工作量,代替笔记的外部贮存功能,因此在采用多媒体授课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放弃了记笔记。

第二,大学生能根据授课方式和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记笔记方式,在采用多媒体授课时,学生记笔记的方式有较大变化,更多学生倾向于记录重点和不懂的内容,但对记笔记的策略仍缺乏认知,多是随意记录。

第三,大学生对笔记的课后整理和利用率很低,仅有少数学生会在课后对笔记进行复习和整理,多数学生只是将笔记作为考前的复习资料,因此笔记的编码功能基本不存在,尤其是在拷贝了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后更是这样。

第四,女生在笔记的课后复习、整理方面更加主动,其他方面男、女生之间差异不大,但仍显示出女生记笔记比男生更全面、细致的特点。

第五,大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有不少学生认为大学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这一点要引起高校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五、建议

时下高校教学模式正由传统教学向多媒体教学转变,而“教”和“学”的转变脚步滞后,尤其是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多媒体教学模式不符,在记笔记的重要性得到共识的基础上,建议以抓好学生记笔记为突破口,加强学风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第一,对刚入学的大一新生进行“记笔记重要性”方面的宣传,让学生在进入课堂前就对记笔记的重要性有一个充分认识。每学期以学院为单位定期开展优秀笔记评选活动,将学生记笔记情况列入平时成绩考核内容,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记笔记的重要性。第二,学校开设关于“记笔记方法和策略”方面的选修课,让学生学习不同的记笔记方法,充分了解各种记笔记的策略,让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找到合适的记笔记策略,鼓励学生采用更科学的矩阵记录法。

第三,采用多媒体上课的教师在讲到重点、难点时,提醒学生记笔记,并给出适当的记录时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记笔记的意识。鼓励学生作两本笔记,一本是随堂笔记,用于即时记录教师课堂讲授内容,另一本是课后笔记,是学生在课后复习时结合随堂笔记和教师的课件归纳、整理的。

第四,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尽量少用静态的文字内容,不要把讲稿直接打到屏幕上,更不能照着讲稿读。对重点、难点,讲义上讲述不清、学生容易误解的,或者教师有更好讲述方法的内容,在课件上进行标注,予以详述,并给学生留出一定的理解和记录时间。

第五,虽然男生记笔记情况较差可视为符合其性格特征的结果,但男生特有的自信、勇敢、思维敏捷等特点却是女生缺乏的,因此平时多鼓励男、女生之间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女生可在听课、记笔记和完成作业方面帮助男生,男生则在实验、实习和创新方面帮助女生。

大数的认识课件范文第2篇

“几何画板”的特点一:简明。它的制作工具少,制作过程简单,学习掌握容易。“几何画板”能利用有限的工具实现无限的组合和变化,将制作人想要反映的问题表现出来。学习掌握它较为容易,不需要花很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学习软件本身,而强调软件对学科知识的推动和理解。不能否认目前也有许多优秀的课件制作工具软件,但这些软件往往较难掌握,或者制作过程与学科本身知识相差很远,只是对某一问题的模拟再现。“几何画板”制作过程较为简单,对问题的反映是在对学科知识理解基础上,甚至是利用学科知识本身来解决问题,因而使用“几何画板”制作出的课件更符合学科知识本身的要求。

“几何画板”特点二:朴素。它的界面清爽干净,仅一块白板而已,制作出的课件也没有过多华丽的装饰,只是体现出制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也正是因为它的朴素,从而使它对问题的反映显得直接而清楚,使课件本身对问题的阐述、剖析及对难点的突破显得有效而又有针对性,使课件的作用发挥到了极限。这正是一个好的教学辅助软件所必备的条件——针对性。

“几何画板”的特点三:短小。(1)投入人力少,在使用“几何画板”制作课件时,一个教师花十几分钟,最多一、二个小时就能制作出一个好的课件,教师只要利用一些零星时间就能开发制作课件;(2)投入财力少,“几何画板”对计算机的要求不高,目前一般学校的条件都能满足;(3)占用空间小,一个用“几何画板”制作的课件只不过几KB而已,大的也不过几十KB,而其它软件制作的课件往往上百KB,甚至上几MB,这也使“几何画板” 制作的课件便于携带和交流,也使制作过程变得随机性,上课也变得简单,不再需要拿硬盘或刻录光盘来上课。

“几何画板”的特点四:精悍。(1)由于它和学科知识联系紧密,故对学科知识的反映准确,使课件对问题的突破更为直接有效。(2)由于它的强大计算功能,使有些数值的变化不再是原来的一些特殊值,而是变成连续值,使问题变得清楚。例如讲“正、余弦函数”这一节时,在这一课件设计思想里,我抛弃了原来上课时取特殊值作波形图的方法,而是通过学生自己观察课件演示,得出结论,让学生真正掌握波形图形成的原理。(3)“几何画板”有很强的交互性。由于在制作中利用学科知识,使课件中包含若干个变量,在“几何画板”制作的课件里,这几个变量是可随机变化的,这样在利用课件上课时,通过演示课件,控制变量的变化,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中各个数量的关系。例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这一节时,以往是教师画出一个三角形后,量出度数,得出结论。但我用“几何画板”制作的课件里,利用课件的动态特点,先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中每一个角的大小发生变化时,但内角和仍保持180度不变,给学生一个理性认识,并且避免了手工作图引起的误差,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简单有序。

大数的认识课件范文第3篇

多媒体课件是指利用文本、图象、动画、声音和视频图象等语言媒介,结合教学素材,经过计算机系统编辑整合而形成的课件.多媒体课件承载的信息容量大、形式丰富,使课堂教学方便、快捷、高效.图片,动画和视频等资料富有直观性与启发性,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部分学校还实现了课件资源在校园网、教育网以及互联网上的资源互享,最大限度地实现师生以及与学校、社会等的互动交流.多媒体课件具有声文图象并茂、信息容量大、知识结构新等特点,可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

一、多媒体课件使中学数学课程生活化

数学知识,来自于生活.但数学知识是以具有高度抽象性的符号表达其生活的内涵.因此,数学学习往往表现为学生机械地背诵数学公式或原理,以及大量重复的习题练习.缺乏生活情趣的课堂,学生的兴趣被严重压制,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如何使中学数学课程生活化,使数学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符合学生的认知需要,是数学老师需要着力考虑的问题之一.多媒体课件具有传播信息内容大,传播形式生动直观以及不受时空限制等显著优势,可以弥补传统数学课堂中黑板使用的不足,丰富了教学载体的应用.多媒体教学能以一定的形象思维和创设的教学情景承载数学信息,使学生身临其境,高度参与,实现学与教的互动.比如:利用绕月工程的轨迹示意图或者一些建筑物外形图片,能够展现椭圆、双曲线图形等数学知识的应用.

“圆”是中学数学的基础图形之一,圆形也是生产与生活中最常见的图形之一.学生学习《圆的认识》一课时,也会注意到“车轮是圆的,车轴的位置在车轮的中心位置”等问题,但学生难以说清楚其中蕴含的道理.教师可以运用反证,让学生做出假设:如果,汽车的车轮做成三角形、正方形或者椭圆形的车轮,可行吗?教师运用多媒体先展开了几组画面,这些画面展示不同形状车轮对汽车速度与乘客舒适度的影响;学生也就明白了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道理.

二、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中学生学习思维的激发离不开其强烈的学习动机.数学课程富有逻辑性,内容比较抽象与枯燥,再加之高中数学内容尤其是立体几何、解析几何难度较大,学好不容易.黑板+粉笔的传统数学教学方式难以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尤其多媒体课件还可以及时给予学生有效的反馈,吸引长期的注意力,实现学生学习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有关空间角、空间距离、以及翻折问题的内容,是高中生学习立体几何的难点所在,借助极富动感的“几何画板”演示,说明平面的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关系,可以调整学生情绪,帮助学生克服学习立体几何的为难情绪.

多媒体课件,改变了传统教学以语言或文字为主要信息媒介,实现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及活动影像等综合手段的协调呈现,能产生出一种更合乎自然的交流环境与交流方式.教育心理学实验表明,当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将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促进学生主动发现、探索知识.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可以同时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知器官参与学习活动,有助于学生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接受.

三、多媒体课件化解数学抽象问题

因为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与逻辑性,学生的数学学习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只有学生的认知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学生才可能真正克服教学的重难点.数学教师教学要控制好教学节奏,对一些难度较小,学生容易理解的问题,教师要快速通过;而对可能导致学生疑惑、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要利用多媒体技术设置能震撼学生心弦,启迪学生思考的问题情境.可以设想,教师在课堂轻轻一点鼠标,大量演示过程呈现在屏幕上,可能远比一个教师如何讲解、比划的效率高得多.尤其对于一些抽象的知识内容,多媒体课件可以反复重现,帮助学生突破数学学习的重点、突破难点.

数学概念反映了一类数学现象的共性,学生理解比较吃力.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把一些概念直观化.把三角形旋转得到圆锥的过程,用动画制作出来.借助多媒体课件图文声并举、直观形象效果,学生的空间观念很快就建立起来了.多媒体技术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多向启发,使学生学会多角度、多层次的创新思维方法. 比如:理解“圆的面积”,可以用计算机模拟如何把圆无限等分后,拼接成一个长方形,这个教学情境是传统教学工具不能完成的.

四、多媒体课件促进知识的生成过程

所谓求知,是过程,不是结果.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是学生生成知识的 “导演”.教师除了利用多媒体课件营造宽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之外,需要在学生思路出现偏差或滞塞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点拨.借助多媒体课件,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数学知识与方法的形成过程.

大数的认识课件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 创设情景 有效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作为视听媒体与电脑组合的多媒体课件,成为现代化教学的一个有力的工具,它具有图文并茂、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充分展示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思维过程,使学生在“知其然”的基础上“知其所以然”,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在现代教学中,多媒体教学运用得越来越广泛。究其原因,多媒体课件利于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能激发兴趣,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之活与美;能很好地化难为易;更是节省了教师授课时的板书时间,扩大了知识容量。因此,多媒体课件是一个能辅助教学的很好的工具。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具有极强的抽象性与逻辑性,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直观与形象的。因此,在抽象知识与形象思维之间应建起一座桥梁,达到理解知识,发现能力的目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作为视听媒体与电脑组合的多媒体课件,成为现代化教学的一个有力的工具,它具有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特点,能够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充分展示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思维过程,使学生在“知其然”的基础上“知其所以然”,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也轻松。

一、多媒体课件,利于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开启思维之源

运用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索,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了基石。例如:在教学《找规律》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先出示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兴高采烈地来到大森林里,准备召开运动会,大象队长邀请我们班的同学参加,咱们赶快走吧。这有趣的情景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然后出示两个会场情境图,欣赏两个会场的布置,说说都看到了什么,学生积极性很高,你一言我一语,说出有彩旗、气球、花朵,得出左边的会场比右边的漂亮,排列很整齐。老师接着问:“你能说说左边的会场为什么漂亮吗?”这样老师很自然地引入了课题,学生个个积极主动地学,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

二、多媒体课件,利于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之活,数学之美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动力,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使教学图像静中有动,动中有变,变中激趣,寓教于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教学“真分数和假分数”时,当学生认识了真分数和假分数后,多媒体课件出示一条数轴,教师强调:这条数轴上0~1之间的长度看作单位“1”,你能从这条数轴上找到真分数吗?学生分别找出1/4、2/4、3/4,这些分数为什么是真分数?学生抢答,因为这些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小,所以是真分数。老师接着问:那么你看到假分数了吗?看到了,0到1之间是4等份,用分数4/4表示,4/4是假分数,老师适时地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课件动态演示),再增加这样的一份,用分数怎样表示?学生有认为是5/5的,有认为是5/4的,随之同学们展开激烈的辩论,由此得出5/4才是正确的。利用多媒体课件,把“静态的数轴”改为“动态的出示”让隐性的问题显现。课堂上,自然生成了两种不同的真实想法,5/5和5/4,这两个答案都是伴随着学生的积极思考而产生的,因此,我以开放的心态给两种意见的学生充分的表达、交流、争辩的机会,问题不辩不明,道理不说不清,学生依据自身的知识和经验对5/5和5/4做出自己的判断的理解,学生对假分数的认识在争辩中得到了发展,实现了学生对假分数意义的主动构建。这样,将教学内容的科学性、趣味性和生动性融为一体,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兴趣也达到了高潮,从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把学生带入了广阔的数学天地,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数学的“活”、数学的“美”。

三、多媒体课件,利于创设情景,化难为易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有的知识在理解上也存在一定的难度,而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把抽象的客观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变为具体的直观的容易掌握的问题,从而增强教学效果。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中,学生从整数到分数的学习是有一定难度的。在教学中,我首先运用了多媒体课件,依次演示把6个、4个、2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的过程,并让学生说出每份的个数用几来表示,然后让学生继续观察画面,把1个苹果平均从中间切开,问:现在每份的个数还能不能用刚才的1、2、3……这些整数来表示?由此让学生知道像这种情况得不到整数时,就可以用一种新数――“分数”来表示,使学生对分数建立了感性认识。然后演示把一个圆、一个长方形、一条线段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并初步认识到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这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建立起几分之一的表象。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认识思维能力,又促进了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

四、多媒体课件利于省时高效,扩大知识容量

大数的认识课件范文第5篇

一、运用媒体教学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开启思维

运用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 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索,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了基石。例如:在教学《找规律》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先出示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兴高采烈地来到大森林里,准备召开运动会,大象队长邀请我们班的同学参加,咱们赶快走吧。这有趣的情境一下就吸引住了学生。然后出示两个会场情境图,欣赏两个会场的布置,说说都看到了什么,学生积极性很高,你一言我一语,说出有彩旗、气球、花朵,得出左边的会场比右边的漂亮,排列很整齐。老师接着问:“你能说说左边的会场为什么比较漂亮吗?”这样老师很自然地引入了课题,学生个个积极主动地学,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使其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

二、运用媒体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之活,数学之美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动力,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使教学图像静中有动,动中有变,变中激趣,寓教于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教学“真分数和假分数”时,当学生认识了真分数和假分数后,多媒体课件出示一条数轴,师强调:将这条数轴上0到1之间的长度看作单位“1”,你能从这条数轴上找到真分数吗?学生分别找出1/4、2/4、3/4。师:这些分数为什么是真分数? 学生抢答,因为这些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小,所以是真分数。

老师接着问:那么你看到假分数了吗?看到了,0到1之间是4等份,用分数4/4表示,4/4是假分数,老师适时地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课件动态演示),再增加这样的一份,用分数怎样表示?学生有认为是5/5的,有认为是5/4的,随之同学们展开激烈的辩论,由此得出5/4才是正确的。利用多媒体课件,把“静态的数轴”改为“动态的出示”让隐性的问题显现。课堂上,自然生成了两种不同的真实想法,5/5和5/4,这两个答案都是伴随着学生的积极思考而产生的,因此,我以开放的心态给两种意见的学生充分的表达、交流、争辩的机会,问题不辩不明,道理不说不清, 学生依据自身的知识和经验对5/5和5/4做出自己的判断的理解,学生对假分数的认识在争辩中得到了发展,实现了学生对假分数意义的主动构建。这样,将教学内容的科学性、趣味性和生动性融为一体,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兴趣也达到了高潮,从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把学生带入了广阔的数学天地,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了数学的“活”、数学的“美”。

三、运用媒体化抽象为直观、化难为易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有的知识在理解上也存在一定的难度,而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把抽象的客观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变为具体的直观的容易掌握的问题,从而增强教学效果。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中,学生从整数到分数的学习是有一定难度的。在教学中,我首先运用了多媒体课件,依次演示把6个、4个、2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的过程,并让学生说出每份的个数用几来表示,然后让学生继续观察画面,把1个苹果平均从中间切开,问:现在每份的个数还能不能用刚才的1、2、3……这些整数来表示?由此让学生知道像这种情况得不到整数时,就可以用一种新数――“分数”来表示,使学生对分数建立了感性认识。然后演示把一个圆、一个长方形、一条线段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并初步认识到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这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建立起几分之一的表象。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认识思维能力,又促进了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

四、运用媒体省时高效,扩大知识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