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财收益

理财收益

理财收益

理财收益范文第1篇

随着各大银行到期理财产品收益率的陆续公布,那些此前吹得天花乱坠的理财产品逐渐露出真面目。虽然理论上理财投资总是存在风险的不可控性,但各大银行的理财经理们在推销产品之初,却并非如此强调。

来自第三方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招商、广发两大银行并未交出令消费者满意的答卷。

112款产品不靠谱

国内财富管理服务机构普益财富的数据显示,2013年前11个月,国内银行共发行(已到期)37284款理财产品。从24947款已公布收益情况的产品来看,共有112款理财产品未达预期收益率,占总产品数的0.45%。

登上年度理财收益“黑”榜的共有8家银行,其中6家为股份制商业银行。其中,招商银行共有42款理财产品未达预期,并以占比37.5%的“优势”成为“黑”榜冠军(如图)。

紧随其后的是广发银行,该行2013年前11月共有20款理财产品收益未达到预期,占总不达标产品的17.8%。 其它被列入收益“黑”榜的银行,按占比份额大小依次为:中信银行(16.07%)、南洋商业银行(15.18%)、光大银行(4.46%)和平安银行(4.46%)。

“国内银行近几年频繁发行高风险理财产品或许与投资者愈发激进的投资需求有关。”上海璞银财富总经理潘祖新对《消费者报道》记者表示。不过,他并不认为招商银行的结构型理财产品能完全代表其全部的收益情况。

而在国有银行中,农业银行则以3.57%份额被圈入未达标产品黑榜。江门融合农商银行则因一款产品未达标,成为唯一入榜的城商银行。

不可否认,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银行近几年在理财产品发行上表现颇为激进。而在广发银行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理财顾问看来,“随着银行资管计划的推进,这种理财收益不靠谱的情况或许会有所转变。”

招行屡推“金融海洛因”

未来如何不得而知,现实却是那些年度不靠谱理财产品正逐一呈现。

招商银行未达标的产品均为“焦点联动”系列,而广发银行频繁未达标的产品分别为“薪加薪”和“物华天宝”系列。继广发银行“8%预期收益”的理财神话被击碎之后,招商银行这款“预期收益12%、保底收益4.8%”的理财产品随即成为众矢之的。

也正因为这款曾让预期收益率“爆表”的理财产品屡次不达标,才直接把招商银行拽进了2013年理财收益不达标年度“黑”榜。

“5万理财本金虽然得以保全,不过实际收益却只有2.91%,预期收益缩水将近一半。”投资者温湘对《消费者报道》记者表示。她在今年7月听从理财经理的建议,购买了“焦点联动系列之黄金表现联动理财计划”产品。

而此前,已有一条标题为“招行八款理财产品巨亏”的消息在网络上不断流传。彼时,招行金融市场部负责人对此的解释是,10至11月到期的联动系列理财产品,在产品发行的判断上契合当时的市场形势,并且广为当时的客户认同。

“这显然是在有意强调其收益不达标的偶然性”,对此说法并不满意的温湘对《消费者报道》记者表示。

而这种“偶然性”,也确实未在年度数据中得到证实。据益普财富机构的研究报告显示,招行联动系列产品在2013年内已经10次上榜“月度理财收益黑名单”。这10次上榜,共涉及招商银行42款产品,并直接把招商银行推上了年度不达标预期收益产品的“冠军”宝座。

“外资银行的客户前些年也吃过同样的亏,按理说,现在的老百姓应该不会轻易上当了。”潘祖新则对《消费者报道》表示。

潘祖新所说的“亏”,是指2008年发生在结构型理财产品上的“零收益”危机。

据公开数据统计,2007至2008年期间,结构型理财产品曾几乎占据外资行理财产品的半壁江山。但08年金融危机过后,由于频繁给投资者造成巨额亏损而一度消失。自此,银监会对于该类产品的监管也更加警惕,2013年8月30日的《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指引》则明令禁止对该类衍生金融品的推销。

据了解,招商银行未达标的42款产品均来自结构型理财产品。

“与一般性理财产品不同,结构型理财产品利用金融衍生品为投资者博取高收益。而跟结构型理财产品挂钩的资产标的很多,并设有一定的条件。只有当条件相符时,投资者才能获得预期回报。”招商银行广州盈隆广场分行陆姓理财经理对《消费者报道》记者表示。而在这42款未达标的联动系列理财产品中,24款产品与黄金挂钩,15款与汇率挂钩。

同时,这种被外资银行称为“金融海洛因”的结构型理财产品,却在招行近期进行的理财产品“大换血”中,少有地给予保留。

“结构型理财产品的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是众所周知的道理。利用对这两类标的吸引客户,对于银行来说,可以毫无风险地赚取手续费,却对普通投资者相当不负责任。”浦发银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张姓理财经理对《消费者报道》记者表示。

因此,在业内人士看来,收益不达标“不能归因于挂钩黄金或汇率博得高收益的难度更大”。

“这类产品结构复杂。而往往看不懂的地方就意味着风险,并且监管的风险防范效果也很难见效。最好的方法就是,投资者不要冲着高收益轻易尝试结构型理财产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银行理财产品设计人士告诉《消费者报道》记者。

消费者呼吁收益全公开

不过,相比敢“自曝家丑”的招商银行、广发银行而言,仍有许多银行在自家产品的实际收益率上遮遮掩掩。

普益财富数据显示,除了已公布收益的24947款理财产品外,还有12337款产品未公布收益,占2013年前11月总发行37284款产品的33%。

理财收益范文第2篇

传统的理财产品到期之后,本金将同收益一起划归到投资者的账户中。但是近期有几款特殊的理财产品,收益却采用了新型的支付形式。吸引眼球之外,这样的产品是否具备足够的投资价值?

“金抵利”存钱赚金条

最具有影响力的产品,非深发展的“金抵利”理财产品莫属。正如产品的名称所述,这款理财产品的特别之处就在于,产品的收益是以黄金回馈投资者,深发展采用的是招金标准金条,而不是人民币的形式支付给投资者。同时,在购买这款产品之后,投资者当即就可以提取金条,也可以以招金金条报价向银行卖出金条,而不用等到产品到期之后才能领取收益。

事实上,这款产品推出已有一两年的时间。但是随着央行五次降低存款利率,作为一款收益稳健型产品,尤其是以投资者较为“器重”的金条产品来支付收益,年末时也引起了很多投资者的关注。

那么,“金抵利”产品的实际收益究竟如何呢?

记者从深发展了解到,目前该行所推出的“金抵利”产品有三款可供投资者来选择,分别是一年期、6个月期和3个月期产品,不同期限产品对应的投资会额也不相同。像一年期产品的投资金额以5.6万元为单位,每投资5.6万元购买一年期的“金抵利”产品,深发展即可支付一根10在的招金金条作为产品的收益;而半年期产品的投资金额以12.2万元为单位,收益同样是10克的招金金条;3个长期产品的投资金额则是以27万元作为单位。

我们以一年期的产品来进行计算。目前招金标准金条的报价为卖出价186.95元/克,买入价178.25元/克。由于投资者进行金条回购时,采用的报价为招金标准金条的买入价,因此产品的即期收益率为178.25×10/56000=3.183%。由于这项投资的收益采用的是“先付”的形式,我们假设投资者获得金条收益之后,立即进行变现并存作一年期存款,按目前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2.25%来计算,产品的实际年化收益率为3.183%×(1+2.25%)=3.254%。

对于半年期和3个月期的产品收益计算是类似的,以目前的招金金条报价来计算,6个月产品的年化收益率为2.95%,3个月产品的年化收益率为2.65%。

因此,以目前的黄金价格来计算,“金抵利”产品相对于定期存款来说,收益的确富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作为“固定收益”所支付的金条,由于黄金价格走势存在着不确定性,其计价也有波动。这一点是投资这一产品时必须给予关注的。一方面,金价的不确定性,可能给投资者带来收益增长的空间,如黄金价格上涨,将金条售出,投资者则可获得其中的利差;而另外一方面,如果黄金价格下跌,投资者的“利息”市值就可能下降,投资“金抵利”产品的实际收益也会受到影响。

红酒和普洱茶支付本息

由于黄金具有天然货币的属性,流通性上也具备一定的优势,因此以黄金来支付产品的收益较为能够被广泛接受。而近期有两款理财产品,可选择以红酒和普洱茶的方式来进行本金和收益的支取,就显得较为“另类”了。

就本质而言,这两款产品都是信托贷款类产品,也就是说投资者通过信托贷款的方式进行投资,期满时可以获得一定的收益回报。但是在普通的现金支付本息方式之外,你也可以选择用红酒或是普洱茶的方式来提取本金和收益。

像云南红酒业发展公司与建行、国投信托所发行的“红酒财产受益权信托理财产品”,投向为向云南红酒业发展公司的信托贷款。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为6.5%,投资期为18个月。相比较起市场同类型的产品来说,这一信托贷款理财产品的收益具备一定的优势。同时,产品的认购门槛也比较高,按照产品说明书,这一产品以50万元为“一份”,投资者必须以50万元为单位来购买这一产品,起点购买金额为2份。对于产品的本金和收益,可以选择两种方式来获取。

一是传统产品到期结算本金与收益,银行待产品到期后,把资金划转到投资者的账户中,这一种方式与普通的信托贷款投资产品完全相同。而另外一种方式,就是以葡萄酒实物的形式来获取本金和产品收益。据介绍,实物为云南酒业的9999级和99999级葡萄酒,待葡萄酒装瓶后,投资者就可以提出葡萄酒消费的申请,投资期满后将葡萄酒作为本金及收益的回收方式。

这一类型的产品其实是把“期酒”的概念融入了信托贷款产品之中。由于红酒本身也具备一定的投资价值,能够获得一定的升值。投资者既可以选取葡萄酒作为收益回收的标的,从红酒升值中赚取收益;如果红酒产品在18个月后未能达到预期的升值目的,则至少能够实现一定的预期收益。尤其是在理财产品的设计中,引入了第三方作为红酒回购的担保方,从一定程度上说能够降低产品投资的风险,确保收益。

与“红酒信托”所类似的是云南建行同一期间发售的一款普洱茶信托贷款理财产品――龙润普洱茶立方壹号财产受益权信托理财产品。这款产品的设计原理与上述的“红酒信托”同出一辙,仅仅是标的换成了龙润普洱茶。

对于投资者来说,获取收益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产品到期后获得理财收益和本金,该产品的投资期限为18个月,预期年化收益率为7%;而另外一种方式是提取龙润普洱茶作为本金和收益,产品的合作方为云南龙润茶业集团,提供的产品有“龙润普洱一条龙”、“龙润普洱奥运限量版系列茶品”、“龙润普洱私房茶”三个系列产品组成。

不过,无论是以红酒还是普洱茶作为标的的理财产品,都对投资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是体现在资金门槛上,要求投资的金额较高,需要投资者具备相当的投资实力;更重要的是,投资者对红酒和普洱茶需要具备一定的品鉴能力。尽管红酒和普洱茶的集藏,这几年来成为了一种时尚和风潮,但是标的的定价的合理性、外在市场因素可能出现的变化,都会对红酒和普洱茶的价格产生较大的影响,放在选择提取实物的投资者身上,便是投资中不可规避的风险。

消费“收益”抵现金

“金抵利”、“红酒、普洱茶”信托对于投资资金都有一定的门槛,但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收益99――积分的支付方式,则是适用于所有人群的。在信用卡的刷卡过程中,发卡行一般也会给出一定的“收益回馈”,除了换取积分礼品外,变身为现金是最为实惠的方式。

像兴业信用卡对于持卡人所累积的积分,可以直接到指定的网点进行购物消费,兴业卡所制定的积分换现金的标准为400积分=1元消费,实际兑换的比例为0.25%,实际抵付的消费金额是1元的整数倍。当信用卡积分不足抵扣消费金额时,或当消费金额不为1元的整数倍,或者积分足够但不足一元的金额,则是按照一般刷卡消费从信用卡中扣除。举个例子来说,你使用兴业信用卡平时已经累积了10000积分,按照兴业的积分转换公式,就可以抵用25元的消费。

理财收益范文第3篇

 

关键词:银行;个人理财;零收益

1 理财的概念

个人理财业务,又称财富管理业务,是目前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利润的重要来源之一。根据国际理财师标准委员会(CFP Board of Standards)的定义,个人理财是利用客户的各项财务资源,帮助实现其人生目标的过程。即基于客户的收入、支出、资产、负债、保险等财务现状数据和一定的财务假设,综合考虑客户的各种财务目标,进行客户风险偏好的测试和投资组合的调整,基于现金流、资产价值、各项财务指标的分析,帮助客户制定个性化的理财规划,推荐需要的金融产品,并出具理财报告,以实现客户理财目标的一系列服务过程。本文主要探讨银行理财的内容。

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浪潮的冲击之下,个人理财业务获得了快速发展。从发达国家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趋势看,个人理财业务具有批量大、风险低、业务范围广、经营收益稳定等优势,在商业银行业务发展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而在我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花旗、汇丰、渣打、恒生、东亚等主要银行纷纷推出了自己的理财套餐,针对不同收入的客户提供不同的服务,推动了港岛整体个人理财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而国内各银行在个人理财方面也做出了不少的探索和尝试,随着国内银行个人理财服务的逐步发展,个人理财业务逐渐成为国内商业银行产品和服务创新的主要领域。07年开始中国加入WYO后的缓冲期已过,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这使得个人理财市场的竞争进一步加剧,各大银行纷纷推出理财产品,市场进入空前繁荣状态。

2 收益门事件原因探悉

就在投资者对理财产品信心十足、向往着高收益的时候,却出现了让人跌破眼睛的“收益门事件”。银行系理财产品出现零收益甚至亏损的案例越来越多。根据西南财大信托与理财研究所最新的报告,继浦发之后,深发展、平安银行类似的6款产品最终也是零收益。2月有近半数中外资银行的QDII(Qualified Domestic Institutional Investors)产品出现从10%到50%不等的浮亏。之后,东亚银行、渣打银行和中国银行先后暴露出零收益,乃至负收益的理财产品。零收益危机持续扩大。其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2.1 产品设计问题

浦发银行、深发展银行、深圳平安银行几款零收益的理财产品设计极为相似,均是跟港股挂钩,且只有当表现最好和表现最差的股票涨跌幅不超过银行宣传的预期最高收益率时,投资者才能获得收益。该报告认为,银行宣传的预期最高收益率,只有在产品所挂钩的几只股票同涨同跌时才会实现,这样的概率极小,现实中是不太可能存在的。报告的撰写者李要深说,报告并非指责产品设计有问题,而是认为产品要博取高收益的概率比较低,相对的投资风险比较大。但问题是,这种公式和内在逻辑非常复杂,大多数普通投资者如果不仔细研究复杂的计算公式,并不会意识到自己的投资风险有多大。

2.2 信息透明度问题

在中国社科院日前的《2008年银行理财产品评价报告》认为目前银行理财市场最明显的特征是信息透明度不高。汇丰、花旗、恒生、东亚等6家中外资银行因理财产品的运作信息缺乏透明度而登上了报告中的“黑名单”。对于具有专业优势与知识的研究机构中国社科院来说,尚且因为理财产品的信息不透明而不得不放弃对更多理财产品的评价。更何况对于一般投资者来说,只能根据市场理财信息对相关银行理财产品作出选择,正确信息的获取更是难上加难了。

其实,结构性产品一般为保本型产品,“低风险,低收益”其最大的特点。其产品的实质是用利息购买期权去博取更高的收益,整体而言,获得最高收益的概率的确是比较小。

其最坏的结果也只是输掉利息而已,因此适合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但部分银行的理财师在销售产品时,不但不提示产品风险,还利用投资者只关注预期收益的弱点,使用一些“预期收益有多高”等词汇误导客户,银行与投资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2.3 缺乏专业理财人员

由于理财业务是一项综合性的业务,它要求理财人员必须具备渊博的经济和法律知识,全面了解银行、证券、保险、房地产、外汇、税务、教育、法律等方面相关知识,要求理财人员拥有丰富的金融从业经验,具有优良的职业操守、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现今国内大中城市的中资商业银行推出的理财业务,实际上还较多地停留在业务宣传和简单的一般服务层面上,即只是提供普通的金融产品信息资料和商业银行行情等咨询业务,而帮助和代客理财业务实则无从谈起,这与居民日益多元化的投资需求差距较大。专业和称职的个人理财人员的匮乏成了制约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主要瓶颈。

2.4 理财产品销售的监控力度不足

国内对于销售环节还无法进行有效的监控。高风险理财品种,在监管严格的市场中,是严禁不加区分地向所有投资者销售的。报告指出,部分零收益理财产品如果在当初销售时避免不当销售,那么购买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应该就是完全清楚产品的结构,也认同了产品的设计,并且愿意承担投资损失的风险。这样零收益也就不会造成如此大的负面影响。

尽管在法律层面上,理财产品合同中写明了理财产品是浮动收益,因此投资风险也是自负。但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无论是书面提示还是口头提示,都没能产生足够的效果。很多投资者完全不知道面临的风险程度有多高。

3 改善的方法

这次“收益门事件”除了警示投资者匮乏投资风险意识之外,更暴露出部分理财产品在销售上存在的重大信息不对称解构“障眼法”。解决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出路成了我们共同探询的内容。

(1)细分市场,设计多种理财产品。

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必须对客户群体进行有效的细分,在此基础上确定银行的目标客户群体,并采取差异化的分层服务方式。针对收入稳定、风险承受能力低的客户,设计固定收益或保本型的理财产品;对收入较高、风险承受能力高的客户,可设计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在理财业务服务模式方面可借鉴国外银行的成功经验,突破传统业务的柜台服务模式,成立专业理财室。根据不同需求为客户设计综合理财方案,提供特色理财产品,实施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

(2)加快人才培养。

加强投资者教育刻不容缓,尽快建立起一支熟悉金融、保险、税务、法律、证券投资等知识兼具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理财员工队伍,为客户提供全面、最佳的个人理财服务。

理财收益范文第4篇

一时之间,“收益门”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而后,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的《理财产品评价报告》,更将关于“收益门”的争论推向高峰。

在深陷“收益门”的银行理财产品中,QDII产品可谓是“重灾区”。东亚银行发行的“利财通”1号产品,自成立以来亏损63.18%;民生银行发行的“港基直通车”亏损50%,而被迫清盘。

日前,各方关于银行理财产品“收益门”的观点沸沸扬扬,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相信,经过这一事件后,监管部门会进一步加强对该类产品的监管,各家银行也会吸取教训,日后在产品设计、信息披露、规范销售流程等方面做得更好。

但问题是,对广大投资者来说,在经历了这一场现实版的风险教育后,银行理财产品今后还该不该买?如何选择相关的产品?其中又该注意哪些问题?

认清自己

“收益门”事件再次印证了投资界颠扑不破的真理:收益总是跟风险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既然理财产品有着比银行存款更高的预期收益率,自然也将承担更高的投资风险。

另外,经过这一事件人们也逐渐认识到,银行的信用中介地位仅限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两项传统业务,也就是说,银行作为信用活动的一方参与其中,其行为以自身的信用为保证;但代客理财等业务则属于中间业务,银行所扮演的只是商的角色,不参与其间,只收取手续费,自然也不对理财产品的收益、风险负责,只是尽相关的告知义务。

经历了零收益、负收益之后,一些投资者会产生这样的疑惑:还敢买银行理财产品吗?

其实,要回答这一问题跟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门”无关,而跟投资者本身的经济实力和风险偏好相关。根据这些来决定是否购买银行理财产品。

所以,投资者买不买银行理财产品的第一步,应当从认清自己开始。

按道理,金融机构在销售理财产品之前应当向客户提供风险测试,具体又包括风险偏好测试和风险承受能力测试。但之前,这方面的工作做得并不到位。

实际上,对投资者来说,无论做不做关于风险测试的调查问卷,在买银行理财产品之前都应当对自己的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自己的经济收入如何?工作是否稳定?家庭负担是不是比较重?有没有房贷等负债?投资风格更激进,还是更稳健?如何在收益和风险之间平衡?等等。在投资之前,必须先回答这些问题。

另外,自己可用于投资的“闲钱”有多少?(银行理财产品的最低门槛为5万元。)可用于投资的最长时间有多长?有没有预留下充足的备用金?有没有配置一定比例的保险等安全性资产?等等。这些问题也必须考虑到。

以上这些方面都了解清楚,无论产品宣传资料中诱人的预期收益率,还是有出现零收益、负收益的风险存在,都不会对你的投资决策产生误导。你一定能做出符合自身情况的判断。

熟悉产品

在解决了买不买的问题后,如何选择银行理财产品就摆在了投资者的面前。而如何选择,又都是建立在投资者对产品的熟悉度之上的。

投资者对具体的银行理财产品的了解,最重要的是关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了解产品的类型。目前银行的理财产品大致分为保证收益型、保本浮动收益型和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三类。保证收益型产品是银行按照约定条件向客户承诺支付最低固定收益,银行承担由此产生的投资风险,超出最低固定收益的其他收益由银行和客户按照合同约定分配;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是指银行按照约定条件向客户保证本金,此外的投资风险由客户承担,并依据实际投资收益情况确定客户实际收益的理财计划;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是指银行根据约定条件和实际投资收益情况向客户支付收益,并不保证本金安全的理财计划。

二是了解几个收益率。根据规定,银行不得无条件向客户承诺高于同期储蓄存款利率的保证收益率,因此不论固定收益产品还是浮动收益产品,在购买时所看到的“收益率”其实是“预期收益率”,甚至是“最高预期收益率”。只有当产品到期,银行根据整个理财期间产品实际达到的结果,按照事先在产品说明书上列明的收益率计算方法计算出来的收益率才是“实际收益率”。

三是关注产品的结构。银行理财产品除了以投资固定收益类的产品(短期债券、货币市场产品)、优质的银行信贷资产为主要投资目标、以及打新股的理财产品结构较简单外,还存在与某个(些)指标挂钩,比如某股票走势,或者国际金属价格等的走势。这类产品预期收益的高低和挂钩标的的走势密切相关,投资者需要对挂钩标的的走势有一定的了解。

四是关注产品的期限。银行理财产品通常都有一定的期限,到期前有的不能提前赎回,因此在投资前要考虑好自己资金的流动性,以免被动。另外,银行推出理财产品的时候通常会一次性推出多款产品,比如美元或者人民币固定收益类的产品,会有三个月、六个月、一年等期限的,收益也随着投资期限的延长而增加。

五是看流动性。投资者要注意理财产品有没有提前终止权力,能不能进行质押贷款,能否解决投资期限内可能急需变现的流动性难题。根据你的用款计划,来选购理财产品。

其它问题

投资者在熟悉具体的银行理财产品,并经过一定比较、分析之后,通常就可以做出选择了。不过,在做出决策前,还应当注意到以下几方面的风险。

(1)“保本”并不意味着本金绝对安全。有些银行理财产品冠以“保本”的名号,给人的直觉是本金绝对安全。但实际上,却有可能损失本金,而银行不承担任何责任。根据中国银监会的相关规定,禁止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时出现“保证固定收益”、“100%保本”等字样。也就是说,投资银行理财产品照样有风险。所以,在投资保本型理财产品时,要全面阅读其说明,特别要注意其风险揭示。

(2)产品到期后资金并不能立即到账。一般来说,银行理财产品到期后的资金到账日会迟于到期日2-7个工作日。这是因为,理财产品到期后,银行需要对产品进行清算,这就需要一定的时间。投资者要特别留意到账日的规定,并做好到期未到账的时间里的资金安排计划。

理财收益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

 

一、引言

理财产品,是由商业银行自行设计并发行,将募集到的资金根据产品合同约定投入相关金融市场及购买相关金融产品,获取投资收益后,根据合同约定分配给投资人的一类理财产品。保本理财产品是指商业银行按照约定条件向客户保证本金支付,本金意外的投资风险由客户承担,并依据实际投资收益情况确定客户实际收益的理财产品。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连续以两位百分数的速度增长,使得我国居民我国国民财富和富有阶层的规模和数量都已达到了相当的程度,形成了一个新兴的,日益庞大的财富管理市场。

但是,不管是从分析消费者的需求,还是对产品的设计方面来讲,我国内资银行与外资银行都具有一定的差距;起步较晚、发展较快的产品有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些变化也让投资者眼花缭乱,无从选择。同时,市场上还出现了“零收益”产品,与在理财产品出售时说公布的预期收益率大相径庭[1]。

本文通过时间序列分析解释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预期与实际收益差别及其影响因素,对个人投资者选择理财产品提供参考意见。

二、背景分析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连续以两位百分数的速度增长,使得我国居民的财富不断增长。2006年底储蓄存款达到人民币161587.3亿元,2007年人民币172534.19亿元,2008年人民币217885.35亿元,从2006年到2008年居民储蓄存款平均增长幅度高达15%,储蓄存款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保持同步。我国国民财富和富有阶层的规模和数量都已达到了相当的程度,形成了一个新兴的,日益庞大的财富管理市场,这也带来了国内居民理财观念的改变。我国银行居民一年期储蓄利率自从2004年上调后,在2008年中央开始下调我们居民一年期储蓄利率。在2008年10月9日开始,将原来的4.14%利率下调为3.87%,接着又在2008年10月30日下调为3.60%,直到在2008年12月23日下调为了2.25%,并一直持续到现在1。

相对应的,2008年8月国家统计局的7月份CPI数据为6.3%,同期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为4.14%,而在2009年12月公布的CPI与08年同期相比又上涨了1.9%,物价在不断上涨,但是居民储蓄利率却在下调会保持不变,实际利率水平为负。长期的负利率现象,使得居民不得不考虑在通货膨胀的大环境,如何更好更合理的配置资产,以保证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国内居民传统的存款储蓄方式积累财产的方法已经被逐步颠覆,越来越多的投资理财工具和产品开始为居民所认知和使用,全民理财的趋势逐步形成[1]。

面对琳琅满目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者是否得到了与其所能承担风险相对应的收益?作为投资者应该怎样理解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报价?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到底有多大差别?为什么预期收益和实际收益会有这样的差别?到底哪些因素影响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保本型实际收益率?本文通过时间序列分析解释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实际收益的影响因素,对个人投资者选择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提供参考意见[2]。

三、实证研究

预期收益率和实际收益率的比较分析:本文统计了从2008年1月1日到2009年12月31日我国所有银行的已到期的全部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

图1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

数据来源:wind资讯金融终端

该图统计了从2008年1月1日到2009年12月31日的所有的银行理财产品了的预期收益和实际收益比较值。从图上已知实际收益和预期收益的理财产品来看,绝大多数产品的实际收益率都达到了预期收益率,在具有收益资料的理财产品中占有为97.78%,并且其中2.89%的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率超过了预期收益率,而实际收益小于预期收益的只占具有统计数据理财产品的2.22%2。

在本文中,选取的是浙商银行发行的2008(2009)年“月月涌金”人民币系列理财产品,期产品的收益期限为26天,统计了其从2008年2月到2009年10月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将其作为研究对象;由于这个系列的理财产品每个子产品的收益区间都在一个月之内,所以分别对应着我国的GDP、M2及一年期定存利率,共同组成因素分析的变量。

首先,在所有理财产品中挑选出有资料记录的一个系列产品,以保证在模型中运用的数据是一个严格的时间序列并且具有可比性;其次,分别对实际收益率、GDP、M2和一年期定存利率这些经济指标利用ADF检验进行平稳性分析:若他们都是平稳的,利用EVIEWS5.0对其进行多元回归,得到回归模型;若这些数据不是平稳的,检验他们的单整性,同阶单整这检验他们是否协整,若是,则建立误差修正模型,若不是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3]。

从宏观数据来说,市场上的M2、一年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GDP等等都有可能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产生影响,将这几个指标作为影响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宏观分析因素。

由于实际收益率数据是一个时间序列数据,而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实际的时间序列数据往往是非平稳的,为了避免“伪回归问题”,故在分析之前先对他们进行“平稳性检验”[4]。

4个变量的ADF检验结果如下:

表1:变量的ADF检验结果

 

变量

ADF值

10%临界值

结论

E

-2.687603

-3.286909

接受H0,不平稳

GDP

-1.866851

-3.286909

接受H0,不平稳

DC

-1.814784

-3.286909

接受H0,不平稳

M2

-2.869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