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免疫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免疫抑制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免疫抑制剂范文第1篇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器官移植的广泛开展,免疫抑制剂的使用逐渐增多。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免疫抑制剂肾毒性逐渐被人们认识和重视。下面主要阐述有明显肾损害的几种免疫抑制剂:神经钙蛋白抑制剂(环孢素和FK506)和最新的雷帕霉素靶点抑制剂(雷帕霉素)。

环孢素

环孢素是最早的神经钙蛋白抑制剂,从真菌中提取,由11个氨基酸组成。其作用机理为:环孢素与胞浆内的受体蛋白环菲林结合形成复合物,抑制使T细胞活化的因子如IL-2、IL-4和TNF-α的基因表达,起到免疫抑制作用。环孢素已广泛用于肾移植20余年,在推动肾移植发展和提高移植肾近、远期存活率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环孢素对肾脏的急性和慢性毒副作用逐渐被大家认识,其慢性肾毒性已经成为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的重要因素。

环孢素肾损害机制 环孢素肾毒性与环孢素本身和药物介质都有关。环孢素急性肾损害机制为环孢素能引起持续性肾血管收缩,肾微血管及大血管的广泛损害和坏死,其中涉及内皮素(ET)生成增多、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一氧化氮(NO)下降以及前列腺素(PG)和血栓素A2(TXA2)的合成与代谢异常等。而远期慢性损害机制为环孢素增强了转化生长因子β(TGF -β)的表达,而后者可以抑制细胞因子IL-2及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但是TGF -β表达增强会导致肾间质纤维化,引起肾功能慢性损害。其他细胞因子如血小板来源生长因子( PDGF)、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 - 1) 等也可能参与环孢素慢性肾毒性。

环孢素肾毒性的临床和病理特征 环孢素急性肾损害主要为血肌酐升高或者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部分报道有肾小管功能的损害。其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确诊需要肾活检。急性损害的病理表现为肾小管空泡变性、肾小管微小钙化和间质的水肿,但是血管和肾小球无明显异常。而慢性损害在肾移植或者非肾脏的器官移植病人中表现为血清肌酐逐渐升高,无明显特异性。其病理特征为:血栓性微血管病引起的严重的血管和肾小球损害;部分病人表现为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球缺血;肾小管萎缩和肾间质纤维化;小动脉玻璃样变性,动脉基底膜超微结构改变;肾小管萎缩的出现是肾小球功能丧失的结果,可以反映肾小球硬化的严重性,最终会导致肾功能衰竭。

环孢素肾毒性的防治 环孢素慢性肾损害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案,因此预防肾毒性具有重要意义:①药物浓度监测:药物浓度对于治疗窗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于移植病人,需要根据病人情况随时调整剂量和浓度;而不良反应的监测,服药后2小时的浓度具有更重要的参考价值。②合用药物:合用虫草制剂可以减少环孢素肾毒性,有研究显示百令提取液可以拮抗环孢素肾毒性;环孢素联用钙离子拮抗剂如合心爽可以提高环孢素血药浓度,减少环孢素的用量,从而减少环孢素肾毒性;应用环孢素可以导致血压升高,因此可以用钙离子拮抗剂来减少由于高血压带来的肾毒性。③避免合用增加环孢素毒性的药物:庆大霉素、二性霉素、头孢霉素类、甘露醇、呋喃苯胺酸、苯丙氨酸核氮芥等可增加环孢素肾损害,应避免使用。④对于已经发生的环孢素肾毒性,则只能停用环孢素,替换为其他的免疫抑制剂而获得缓解。大部分急性肾损害可通过撤停环孢素来获得缓解;而慢性损害已经造成间质纤维化或者肾小球萎缩者是不可逆的,最终会导致肾功能衰竭。

Fk506

FK506又称他克莫司, 是新一代的神经钙蛋白抑制剂,为细菌大环内酯抗生素,作用机制与环孢素类似,其作用强度是同剂量的环孢素的100倍。最初在肝移植中广泛应用,以后逐渐用于肾移植,最近也有报道应用于某些重症狼疮性肾炎的治疗。其肾毒性与环孢素肾毒性类似,其早期的临床表现为血肌酐逐渐升高,而在FK506减量后血肌酐可以逐渐恢复至正常。也有研究显示FK506肾毒性表现为尿浓缩功能下降和滤过钠分数增加。早期尿酶如丙氨酸氨肽酶(AAP) 和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 的升高,有利于FK506 肾毒性的早期诊断。但目前FK506 肾毒性的确诊仍依靠病理学检查。其中肾小球最为显著的变化是肾小球系膜的增生和肾小球系膜基质的增加;此外也可出现微血管方面的改变,如血管内皮的损伤、血栓形成、血管痉挛、炎症改变和瘢痕形成。肾小管方面的改变包括上皮的空泡形成、包涵体和钙质沉积,甚至出现肾小管萎缩等。除此以外,出现在皮质和髓质中的间质纤维化和动脉的透明样变性,可能与长期用FK506 有关。上述损害最后导致肾小球萎缩、硬化,肾功能衰竭。其防治原则基本同环孢素。

雷帕霉素

雷帕霉素,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结构与FK506有相似之处,于1999年用于临床。其作用机理是与体内的FKBP结合,通过抑制雷帕霉素靶点达到免疫抑制效果。最初认为雷帕霉素区别于FK506和环孢素之处是没有肾毒性,但是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人们认识到雷帕霉素并不像当初设想那样没有肾毒性,而是同样具有不同程度的肾损害。有报道雷帕霉素肾损害包括蛋白尿、血尿、肾小管坏死、夜尿、少尿、脓尿等。雷帕霉素可以增加环孢素肾毒性,两者之中撤减一种药物可以减少毒性。另有报道雷帕霉素会延迟移植肾的功能恢复过程,加重尿蛋白;个别报道雷帕霉素可以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部分病人使用雷帕霉素3个月后可以发生血栓性微血管病,从而引发肾损害。目前对于雷帕霉素引起肾损害的机制不是很清楚。对合并有蛋白尿或者急性肾小管坏死的患者需谨慎使用雷帕霉素。

其他免疫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范文第2篇

半胧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ystatin)广泛分布于植物、细菌、病毒、原生动物和哺乳动物体内,参与各种生理和病理的过程,如蛋白质的分解代谢、感染与免疫、肿瘤的侵袭和转移等。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Fossum和whitaker[’〕就已从鸡蛋清中分离得到半胧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并发现其具有抑制无花果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及二肤酶的活力。80年代早期,Anastasi等[zl首次采用亲和层析方法从鸡蛋清中分离得到半胧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并命名为“cystatin”,此后,cystatin相继在不同的物种中被分离纯化。这些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进化上相似性的内源性半胧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构成一个Cystatin超家族。

cystatin除了具有独特的抑制半胧氨酸蛋白酶(如组织蛋白酶eathepsinB、L、S和天冬酞胺内肤酶AE功活性外,还具有一些免疫调节活性。本文就cystatin的分类、结构及免疫调节活性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由一条约含100个氨基酸的多肤链构成,不含二硫键和糖基,分子量约11一12KD。这类分子包括人stefinA、B,鼠。tefin。、俘等,主要分布于上皮细胞和多形核白细胞内;②cystatins家族,为分泌型蛋白。由约120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约13一14KD,位于多肤链的c端有两个链内二硫键,也不含糖基。目前,有些学者认为川。ystati。超家族除上述的3个类型外,还包括一些胎球蛋白、组氨酸糖蛋白、cys-tatin相关蛋白以及恒定链等,这些均与cystatin同源,归为新一类cystatin超家族成员。

cystatin分子的结构特征cystati。分子的共同特征是[5]能以等摩尔与半胧氨酸蛋白酶分子发生紧密、可逆地结合。经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它们具有3个高度保守的区域:①靠近N端的区域,其中甘氨酸一11(cystatinC序列)高度保守;②第一个发夹环,包括高度保守的QVvAG序列(谷氨酞胺一55一甘氨酸一59);③第二个发夹环,包括脯氨酸一105和色氨酸一106。这3个区域均为疏水性,其疏水性作用与cystatin和目标酶的结合有关。

eysrain与抗原呈递树突状细胞(DC)是[7]一类重要的抗原呈递细胞(APC)。早期或未成熟的DC具有很强的摄取抗原的能力,而无或很弱的呈递抗原的能力。它们在外周组织接受刺激(如抗原、1S、细胞因子等)后逐渐向次级淋巴器官迁移。在迁移过程中,DC经历一个130成熟的过程:首先逐渐丧失内化抗原的能力,接着表达MHC一n分子和协同刺激分子增加,最后胞膜表面呈递抗原肤一MHC一n复合物。总之,DC通过调控MHC一11分子的胞内转运和胞膜表达来调节其抗原呈递能力。

免疫抑制剂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眼病;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免疫抑制剂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1.092

甲状腺相关眼病为临床常见的眼科疾病, 有着较高的发病率。该病多发于成年人, 多数患者临床表现出流泪、畏光、视力下降、眼肿等症状, 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 降低生活质量。该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且临床治疗难度大, 因此受到人们高度关注。本研究以96例甲亢眼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探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加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2月~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96例甲亢眼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A、B、C三组, 各32例。A组男15例, 女17例;年龄25~50岁, 平均年龄(38.2±10.3)岁;B组男16例, 女16例;年龄24~50岁, 平均年龄(38.7±10.4)岁;C组男15例, 女17例;年龄26~50岁, 平均年龄(39.0±11.3)岁。三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A组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40~60 mg强的松口服, 1次/d。治疗30 d后, 适量减少20~40 mg, 1次/d。并按照患者具体病情, 每月减少5~10 mg。B组患者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进行治疗:1000 mg甲强龙静脉滴注, 1次/2 d, 1个疗程为3次, 持续治疗3个疗程。C组患者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联合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1000 mg甲强龙静脉滴注, 1次/2 d, 1个疗程为3次, 持续治疗3个疗程。5.0~10.0 g甲氨蝶呤口服, 1次/周。所有患者均持续治疗6个月。

1. 3 疗效评定标准[1] 评分标准为临床活动评分变化:眼睑水肿、眼睑充血、眼球运动时出现疼痛感、球结膜水肿、自发性眼球后疼痛感、泪阜充血、结膜充血7项, 每项1分。显效:治疗后症状评分为0或降低≥4分;好转:治疗后症状评分降低≥2分,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三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治疗6个月后, A组显效4例, 好转14例, 无效14例, 总有效率为56.3%;B组显效6例, 好转14例, 无效12例, 总有效率为62.5%;C组显效14例, 好转15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为90.6%;C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A组有21例出现不良反应, 包括体质量增加10例, 继发性高血压8例, 继发性糖尿病3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6%;B组有8例出现不良反应, 包括肝功能异常4例, 继发性高血压2例, 继发性糖尿病2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C组有7例出现不良反应, 包括肝功能异常3例, 继发性高血压2例, 继发性糖尿病2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9%。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B、C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甲亢眼病治疗难度较大, 主要是因为临床尚未具体明确该病的发病原因。通常认为甲亢眼病是因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异常产生各种慢性多系统疾病, 进而导致患者出现组织炎症、肿胀及肌肉受限等症状。以往临床多采用传统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 能对机体内脂肪、糖、蛋白质生物合成及代谢产生一定的调节作用, 但多数患者会出现各种不良反应, 临床效果较差[2]。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有着较传统糖皮质激素口服更为显著的临床效果, 且复发率低。同时, 有研究认为, 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联合免疫抑制剂在治疗甲亢眼病上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 且不良反应明显降低[3]。主要是因为免疫抑制剂能对治疗效果进行巩固, 降低复发率, 且联合治疗能降低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的次数, 从而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提升患者治疗耐受性。加之免疫抑制剂为小剂量, 未明显增加其他不良反应, 能提升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6个月后, C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加免疫抑制剂治疗甲亢眼病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 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安全性高,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亚萍, 赵明利, 黄克斌. 甲亢眼病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加免疫抑制剂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的临床研究.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2012, 33(1):23-25.

[2] 董红石. 甲亢眼病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加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效果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5, 13(27):93-94.

免疫抑制剂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摘要】 目的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GO)为难治性疾病。免疫抑制剂为主要治疗药物。本文旨在探讨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225例确诊为Graves病伴GO病人随机分为F、G两组,F组为对照组(共60例),单纯口服常规抗甲亢治疗药,且未口服强的松等任何糖皮质激素类药;G组为观察组(共165例),其中确诊为Graves病伴GO且伴有甲状腺不同程度肿大病人(共135例)再随机分为A、B、C、D四组:A、B、C、D四组治疗组所有病人均常规口服药治疗同时接受甲基强的松龙0.5g加入生理盐水250ml及环磷酰胺0.2g加入生理盐水500ml中静滴,每日1次,连用3日,间隔5~7日重复用,共3~5个疗程;其中A组间隔期,甲状腺局部注射地塞米松5mg,每日1次;B组间隔期,甲状腺局部注射地塞米松5mg+环磷酰胺50mg,每日1次;C组间隔期,局部注射地塞米松5mg+环磷酰胺50mg+环孢霉素A50mg,每日1次;D组间隔期甲状腺局部注射善得定100μg每日1次。E组(30例)为G组中确诊Graves病伴GO但不伴有甲状腺肿大的病人,治疗采用口服常规抗甲亢药同时单纯接受甲基强的松龙及环磷酰胺静脉冲击,用法同上;间歇期未行甲状腺局部注射亦未口服强的松等治疗。疗效判定: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由同一人使用同一型号突眼计,记录突眼度读数。痊愈:突眼度16mm以内,无结膜充血、眼睑水肿,复视消失;好转:突眼度回缩>2mm,软组织充血水肿好转,复视好转;无变化:自觉症状改善,但突眼度回缩<2mm;恶化:突眼加重。结果 观察组五组冲击治疗疗效均好,突眼明显改善,与对照组F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静脉冲击副反应少且轻微。结论 免疫抑制剂静脉冲击治疗GO疗效肯定、副作用小,病人较易耐受。

关键词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免疫抑制剂 冲击治疗

Effect observation of immunosuppressive agents pulse therapy for

【Abstract】 Objective Thyroid-associated eye disease is a difficult-controlled disease.Immunosuppressive agents are cardinal therapeutic drugs.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survey the methods of using immunosuppressive agents for controlling thyroid-associated eye disease.Methods 225patients of Graves disease accompanied by thyˉroid-associated eye disease a

re divided into F、G two groups randomly:F groug is a control(altogether60cases)therˉapied by only oral conventional drugs of controlling hyperthyroidism.All patients with goiter of G group were divided into A、B、C、D four groups.All patients of ABCD groups accept high dose intravenous methylprednisolone(0.5g/d)and Cyclophosphamide(0.2g/d)pulse therapy for three consecutive days at5~7days intervals,total3~5therapeuˉtic courses,in the meantime oral antithyroid dru

gs.And meantime,in the interval time,A group in treated with topical thyroid injection of Dexamethasone(5mg/d)every day;B group with Dexamethasone(5mg/d)and Cyclophosphamide(50mg/d);C group with Dexamethasone(5mg/d)and Cyclophosphamide(50mg/d)and Cyclamycin A(50mg/d);D group with octreotide(100mg/d).E group(altogether30cases)belong to G group without goiters controlled by oral conventional drugs of controlling hyperthyroidism and above high dose intravenous pulse therapy.Effect determina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rapy.All patients’exophthalmos degrees are measured by one fixed exophthalmometer and a fixed person.Fully recover:exophthalmos is within16mm,no conjunctival hyperemia、no eyelid swollen、nodiplopia;Imˉprove:exophthalmos return exceed2mm and soft tissue inflammation is improved;No change:subjective symptom imˉproved and exophthalmos return within2mm;Worsen:exophthalmos become more severe.Results The results of ABCDE five groups are very good:exophthalmos improve more,compared with F control,having significantly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Side effects of pulse therapy are little and slight.Conclusion It indicates the effect of this therapy method is certain and its side effects are less.Patients are more tolerate.

Key words thyroid-associated eye disease immunosuppressive agents pulse therapy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又名Graves眼病(GO)、内分泌突眼、浸润性突眼、甲状腺眼病、免疫性眼眶病、免疫相关性眼病、甲状腺眼眶病等,各文献报道不一。近年来发现本病发病率较高,尤其在我国有增高趋势,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在眼科占眼眶病20%,成为主要致盲原因之一。其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大量研究 [1] 证实它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且以细胞免疫为主。故目前免疫治疗为本病主要的内科治疗措施。近年来国内外陆续有免疫抑制剂静脉冲击治疗GO的报道。我院近10年来免疫抑制剂甲状腺局部注射治疗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取得显著效果 [2] ,用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皮下注射治疗甲状腺相关性眼病取得很好疗效 [3] 。近年我们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和环磷酰胺静脉冲击治疗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院就诊225例确诊为Graves病伴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病人,观察组165例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年龄20~50岁,对糖皮质激素无禁忌证(无高血压、糖尿病、消化性溃疡、精神病、骨质疏松、青光眼、严重感染及肝肾功能不全等),对奥曲肽无过敏症。诊断标准:典型的甲状腺机能亢进病史或表现,伴或不伴甲状腺不同程度肿大,伴单侧或双侧眼部轻重不等疼痛、流泪、怕光、充血、水肿、突眼、眼裂增大、上眼睑挛缩等症状并B超、CT排除眶内肿物、眼疾所致突眼。正常国人眼球突出度正常值 [4] 范围(9.9±14.9)mm。按1993年 [5] GO严重程度分级绝大多数病人突眼为轻、中度;眼突度17~23mm。极少数(每组不超过5个)为重度,但突眼度均未超过29mm。视力均在0.2以上。

1.2 分组方法为分层随机对照分组,先分轻、中、重三组,再随机分为F、G两组:F组为对照组(共60例),单纯口服常规抗甲亢治疗药,且未口服强的松等任何糖皮质激素类药;G组为观察组(共165例),G组中不伴有甲状腺肿大的病人共30例列为E组,G组中伴有甲状腺不同程度肿大病人(共135例)再随机分为A、B、C、D四组:观察组(包括A、B、C、D、E)所有病人均口服常规治疗药同时接受甲基强的松龙0.5g加入生理盐水250ml及环磷酰胺0.2g加入生理盐水500ml中静滴每日1次,连用3日,间隔5~7日重复用,共3~5个疗程;其中A组间隔期甲状腺局部注射地塞米松5mg每日1次;B组间隔期甲状腺局部注射地塞米松 5mg+环磷酰胺50mg每日1次;C组间隔期局部注射地塞 米松5mg+环磷酰胺50mg+环孢霉素A50mg每日1次;D组间隔期甲状腺局部注射善得定100ug每日1次;E组间歇期未行甲状腺局部注射亦未口服强的松等治疗(即单纯冲击加常规口服抗甲亢药)。观察组所有病人冲击结束后肌茹注射得宝松7mg半月1次,1个月后7mg每日1次,2个月后停用。所有病人随访6个月~2年。并于治疗前、中、后监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评价疗效。所有病人治疗前、治疗后1个半月由同一人使用同一型号突眼计,记录突眼度读数,并进行CAS评分。

1.3 疗效判定 治疗前及冲击结束后由同一人使用同一型号亨氏突眼计(苏州六六视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记录突眼度读数。痊愈:突眼度16mm以内,无结膜充血、眼睑水肿,复视消失;好转:突眼度回缩>2mm,软组织充血水肿好转,复视好转;无变化:自觉症状改善,但突眼度回缩<2mm;恶化:突眼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ˉx±s)表示,进行t检验,等级资料进行χ 2 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G组完成治疗及符合统计的病人共165例,其中A组36人(男6,女30),年龄(36±8)岁,其中22例伴甲亢,甲亢病程中位数11个月,突眼病程中位数7个月;B组34人(男5,女29),年龄(37±7)岁,其中22例伴甲亢,甲亢病程中位数13个月,突眼病程中位数8个月;C组35人(男7,女28),年龄(35±6)岁,其中23例伴甲亢,甲亢病程中位数10个月,突眼病程中位数6个月;D组30人(男5,女25),年龄(38±7)岁,其中19例伴甲亢,甲亢病程中位数12个月,突眼病程中位数8个月;E组30人(男6,女24),年龄(36±5)岁,其中21例伴甲亢,甲亢病程中位数9个月,突眼病程中位数7个月。对照组F组60人(男13,女47),年龄(37±6)岁,43例伴甲亢,甲亢病程中位数10个月。各组病人在年龄、性别、合并甲亢病程、突眼病程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各组经治疗后痊愈率、有效率、恶化率、治疗前后突眼度变化等资料见表1,2。冲击治疗的所有病人经治疗后眼科CAS分数下降2~4分。

表1 各组治疗后疗效比较 略

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5)。C组与D组相比差异有显著 性(P<0.05),C组与A、B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A、B、D三组两两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表2 各组治疗前后突眼度比较 (略)

其中A、B、C、D、E五组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突眼度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F组治疗前后突眼度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观察组G组突眼度减少(mm)平均为:2.0±1.3;与对照组F组(突眼度减少0.7±0.3)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01)。

A、B、C、D突眼度减少(mm)平均分别为:2.0±1.4、2.1±1.43、2.2±1.3、1.9±1.5;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

总结以上,冲击治疗观察组疗效显著,突眼明显改善,与对照组F组相比,有效率及突眼度减少均差异有显著性。与免疫抑制剂甲状腺内注射联用有效率提高,其中C组与D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即间隔期局部注射地塞米松5mg+环磷酰胺50mg+环孢霉素A50mg每日1次比单用善得定甲状腺局部注射有效率显著性提高。A组间隔期甲状腺局部注射地塞米松5mg每日1次及B组间隔期甲状腺局部注射地塞米松5mg+环磷酰胺50mg每日1次疗效虽有提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组有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C>B>A>D。但ABCD四组突眼度减少差异无显著性(P>0.05)。

不良反应:在治疗过程中观察到的不良反应有:轻度兴奋、失眠A组4例、B组3例、C组3例、D组3例、E组2例;低钾A组5例、B组4例、C组3例、D组3例、E组4例;胃部不适A组2例、B组3例、C组4例、D组3例、E组3例;未发现肝功能异常、肝区疼痛等。E组1例出现类库欣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19%、B组20.1%、C组18%、D组17%,E组20%,且观察组五组患者反应轻微可耐受,只需对症处理。各观察组治疗期间肝肾功能、血红蛋白、红细胞数、白细胞数、血小板计数、尿常规均无明显变化。无一例发生甲状腺机能亢进及喉返神经损伤,亦无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静脉冲击治疗副反应少且轻微,与文献报道相符 [6] 。本临床观察还发现:在突眼病人随访6个月~2年期间,所有患者在本方案结束后仅口服常规抗甲亢药及小剂量甲状腺素,所有患者突眼均无加重、反弹或恶化。3 讨论GO作为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目前临床治疗存在很多困难,相当一部分患者疗效不尽人意。免疫抑制剂作为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治疗的主要用药,临床应用已有40余年,其疗效是有目共睹。尤其是近年大剂量冲击疗法的应用,其疗效大大提高,副反应明显减少。

本研究采用免疫抑制剂大剂量短期、间断静脉冲击治疗GO,伴甲状腺肿大病人冲击间隔期辅以免疫抑制剂甲状腺局部注射,减少免疫抑制剂副反应,取得显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且冲击治疗与甲状腺内免疫抑制剂注射联用疗效明显提高,间隔期局部注射地塞米松5mg+环磷酰胺 50mg+环孢霉素A50mg每日1次,比单用善得定甲状腺局部注射突眼度减少及有效率提高差异有显著性。各组疗效由高到低依次为:地塞米松加环磷酰胺及环孢霉素A组、地塞米松加环磷酰胺组、单独注射地塞米松组、单独注射善得定组。甲基强的松龙、地塞米松迅速抑制T细胞和B细胞的功能,破坏参与免疫活动的淋巴细胞,对免疫母细胞的分裂增殖、浆细胞合成抗体以及致敏的淋巴细胞也有抑制作用,故能降低炎性细胞在炎症部位的浸润、减少炎性介质及吸水性物质如糖胺聚糖等的产生,故对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有确切的疗效。

环孢霉素A通过选择性抑制T淋巴细胞活化初期而抑制T淋巴细胞活性 [7] ,故作用显著。且本研究中,环孢霉素A局部应用,用量小,全身副作用小。

生长抑素类似物通过抑制细胞因子、抗细胞增殖参与免疫抑制,达到免疫治疗。可能是通过抑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活性,或直接抑制T淋巴细胞释放细胞因子,通过特异性的细胞表面生长抑素受体作用于靶细胞。但确切机制仍不清楚 [8,9] 。

甲状腺局部注射免疫抑制剂可能通过颈深部淋巴结或血循环到达眼眶,减缓眼肌淋巴细胞浸润及眶内组织水肿、减少免疫复合物形成,或直接作用于甲状腺组织内淋巴细胞及免疫复合物减轻GO自身免疫反应达到治疗作用 [10] 。有研究 [11,12] 报道:地塞米松局部甲状腺注射可直接杀伤甲状腺细胞、促进甲状腺上皮细胞表达fas进而诱导其凋亡;同时明显降低TGAb、TNF和IL-1水平,提示Lyt-2阳性T细胞数降低,T 3 T 4 和Lyt-2比值减小,逆转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病理改变,提示地塞米松具有调整T淋巴细胞亚群、抑制细胞因子释放、抑制甲状腺过强的自身免疫反应等作用。总之,甲基强的松龙加环磷酰胺间歇性冲击疗法治疗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疗效肯定,安全性亦好,且与免疫抑制剂甲状腺局部注射联用效果亦佳,并不增加副反应发生率,其中以间隔期甲状腺内同时注射地塞米松加环磷酰胺及环孢霉素A组疗效最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胡属红,魏松泉.Graves眼病的发病机理.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2,22(2):98-101.

2 刘志民,顾明君,邹俊杰,等.免疫抑制剂局部注射治疗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的疗效观察.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2,23(3):308-310.

3 顾明君,刘志民,朱莉,等.奥曲肽和泼尼松治疗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随机对照研究.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2,23(5):540-543.

4 张明.正常国人眼球突出度的CT测量及临床意义.西安医科大学学报,1999,20(3):367-369.

5 Bartalena L,Pinchera A,Marcocii C.Management of Graves’ophthalˉmopathy:Reality and perspective J.Endocr Rev,2000,21(2):168-199.

6 Kauppinen,Makelin R,et al.High dose intravenous methylprednisolone pulse therapy versus oral prednison for thyroid-associated ophthalmopaˉthy.Acta-Ophthalmol-Scand,2002Jun;80(3):316-321.

7 顾锋.环孢素A治疗重症Graves眼病的临床观察.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6,11.25;12(4):242-243.

8 雷春涛,方静.生长抑素类似物在Graves眼病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2003,02.22;27(1):37-40.

9 李翔,顾明君,刘志民.生长抑素类似物在Graves眼病中的应 用.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2002,11.20;22(6):359-361.

10 薛元明,范原,罗荛生,等.甲状腺局部注射甲强龙治疗眼病疗效观察.云南医药,1997,18(6):516-517.

免疫抑制剂范文第5篇

【关键词】狼疮性肾炎;霉酚酸酯;强的松;环磷酰胺;联合治疗

With immunosuppressant therapy refractory with lupus nephritis curative effect evaluation

Leshan GaJiangXian within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two families Yunxia Zip code: 614100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MMF, combination treatment with prednisone refractory LN and to evaluate its curative effect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lupus nephritis patients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30 cases in each group Two groups of prednisone, lupus activity with methyl prednisolone 1 g/d first shock treatment three days intravenous drip On this basis, the treatment group plus oral MMF 075 mg; The control group with CTX 200 mg in 5% glucose injection 200 ml intravenous drip, observe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serum dsNDA resistance, resistance toantibodies, ANA drop degree, 24 hours urinary protein, serum creatinine, blood urea nitrogen, neutrophils, liver function change, drug side effects and recurrence rate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for 6 months clinical symptoms were improved in both groups, immunological indexes overcast, urinary protein, renal damage loss, comparing the two groups was high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1); Comparison between groups after treatment also has a high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1) Drug side effects and lower recurrence rate treatment group (P < 001) Conclusion MMF combined prednisone refractory LN with obvious therapeutic effect, side effect is small, is superior to prednisone plus CTX

【key words】with lupus nephritis Mycophenolate mofetil Prednisone; Cyclophosphamide; The combination therapy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012

难治性狼疮性肾炎(LN)的治疗目前在临床上仍有困惑,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CTX)冲击治疗虽具有一些疗效,但仍不满意,同时存在药物的副作用、减量困难、病情复发等问题。除可能与病理类型有关外,尚与狼疮性肾炎的免疫发病机制有关系。新型免疫抑制剂霉酚酸酯(MMF)等在临床上应用,使得联合各种作用位点不同的免疫抑制剂治疗难治性狼疮性肾炎有了更多的选择[1],有望能解决上述问题。现就我院用MMF联合强的松治疗30例难治性LN患者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60例LN患者符合199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LN诊断标准,均经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或病情反复者。男性22例,女性38例患者,年龄16~52岁,血清BUN为786±232 ml/L,血Cr为1519±3092 ml/L。将60例LN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两组均按传统方法用强的松1 mg/kg,每日早顿服;狼疮活动者先用甲基强的松龙1 g/d静脉滴注,连用3 d冲击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方法治疗的基础上口服MMF 075每日2次,8周左右根据疗效逐步减量。对照组采用CTX 20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隔日一次,连用一周后改600~800 mg/半月一次,总量用至150 mg/kg。

13免疫学检测及观察指标:检测方法采用免疫荧光生物法。观察两组治疗后患者血清抗dsNDA、抗sm抗体、ANA滴度变化;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中性粒细胞、肝功能变化;治疗过程中的药物毒副作用及复发率等。

14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2讨论

难治性狼疮性肾炎的治疗,过去多采用强的松或甲基强的松龙加环磷酰胺冲击治疗,有一定的疗效,但仍不满意,同时存在药物毒副作用、减量困难、病情复发等问题。除可能与病理类型有关外,还与狼疮性肾炎的免疫发病机制有关。许多难治性狼疮性肾炎的免疫发病机制除了有体液免疫机制(B淋巴细胞介导)的参与外,同时可能有细胞免疫机制(T淋巴细胞介导)的参与,因此治疗上需要从不同的位点进行干预即联合治疗才有可能获得明显效果,这就使以针对体液免疫为主的糖皮质激素加环磷酰胺的治疗带来局限性。MMF作为一种新型的免疫抑制,是从青霉素真菌中分离出的具有抗代谢作用的霉酚酸(MPA)半合成物,具有免疫抑制活性,能高效、选择性、非竞争性、可逆性地抑制次黄嘌呤脱氢酶,阻断鸟嘌呤核苷酸的起始合成途径,使鸟嘌呤核苷酸耗竭,而阻断DNA的合成。能选择性地抑制与排异反应有关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并且有抑制动脉平滑肌增生的作用[1]。MMF尚可抑制白细胞、内皮细胞及靶细胞之间的黏附、降低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在慢性炎症部位聚集而发挥抗炎作用[2]。研究还表明[1],肾脏病患者服用MMF,其药理作用不受肾脏病的影响,使得MMF治疗难治性LN效果较好,具有合理性。

本组观察也显示MMF联合组治疗难治性狼疮性肾炎6个月后,大多数患者临床表现明显改善,免疫学指标dsDNA 、抗sm、ANA转阴;尿蛋白明显减少,肾功能损害减轻,各组治疗前后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其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

参考文献

[1]赵绵松,黄 炜吗替麦考酚在风湿性的应用评价及展望[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4,8(6):367

[2]Qnemeneur L,Flacher M,Gerland LM,et alMycophenolic acid inbibits IL2depndent T cell Proliferation,but not IL2dependent Survival and Sensitization to apoptosis[J]J Imnunol,2002,169:2747-2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