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免疫学

免疫学

免疫学范文第1篇

2.人类基因组计划-21世纪免疫学知识创新的源泉陈竺

3.研究免疫系统,揭示免疫细胞生命活动的特殊规律陈慰峰

4.探索免疫识别的奥秘-21世纪分子免疫学中的热点金伯泉

5.肿瘤免疫-在确立人类肿瘤抗原的基础上面临新的飞跃张友会

6.胚胎干细胞和异种器官移植--21世纪移植免疫学面临的挑战周光炎

7.新型疫苗--预防和控制疾病的新途径闻玉梅

8.重组人IL-4抗血清的特异性评价汪建华,唱韶红,熊凌霜,王勇波,周涛

9.多发性骨髓瘤细胞XG-7诱导CD8和TCRαβ阳性的T细胞增殖分化成为细胞毒效应细胞顾综江,王月丹,邱玉华,谢炜,朱华亭,张学光,GuZongjiang,WangYuedan,QiuYuhua,XieWei,ZhuHuating,ZhangXueguang

10.磷酸脂配体体外激活人外周血γδT细胞的研究黄岚,陈松华,戴慧敏,刘伟,葛锡锐,HuangLan,ChenSonghua,DaiHuimin,LiuWei,GeXimi

11.自体角朊细胞引起Th1向Th2极化抑制同种异体免疫应答曹颖平,郑泽铣,李宁丽,沈佰华,史济湘,周光炎,CaoYingping,ZhengZexian,LiNingli,ShenBaihua,ShiJixiang,ChouKuangyan

12.活性染色质诱导抗核抗体生成及肾损伤上海免疫学杂志 吴厚生,马爱妞,张鹏,郭玲,胡新美,WuHousheng,MaAiniu,ZhangPeng,GuoLin,HuXinmei

13.破伤风类毒素非磷脂脂质体疫苗的实验研究沈诚诚,刘庆良,ShenChengcheng,LiuQingliang

14.从健康人外周血建立人软骨抗原凝集原G1区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株李宁丽,张冬青,周光炎,AnnieCartman,Jean-YvesLeroux,A.RobinPoole,张一平

15.实验性病毒性心肌炎小鼠血清ICAM-1、TNF-α和IL-2水平及意义刘强,程志清,李树雯,姚航平

16.基因工程技术制备人源抗HBsAg抗体Fab片段尤长宣,罗荣城,丁雪梅,韩焕兴,胡栋平,范列英,YouChangxuan,LuoRoncheng,DingXuemei,HanHuanxing,HuDongping,FanLieying

17.GM-CSF和TNF对人血树突状细胞抗肿瘤活性的影响张锦堃,陈海滨,孙劲旅,周燕琼,曲耀君,ZhangJinkun,ChenHaibin,SunJinlu,ZhouYanqiong,QuYaojun

18.老年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及基因调控的研究朱健,蔡文玮,陈朝婷,ZhuJian,CaiWenwei,ChenChaoting

19.竞争RT-PCR定量测定IFN-γmRNA方法的建立朱晴晖,帅月敏,章谷生,ZhuQinghui,ShuaiYuemin,ZhangGusheng

20.重症肌无力实验模型中胸腺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的研究殷伟,乔健,吕传真,YinWei,QiaoJian,LuChuanzhen

21.一种简单快速的γδT细胞扩增方法陈雪华,马安伦,张冬青,王树军,张笑人,张惠珍,葛海良,ChenXuehua,MaAnlun,ZhangDongqing,WangShujun,ZhangXiaoren,ZhangHuizhen,GeHailiang

22.脑血管内皮细胞ICAM-1的表达对T淋巴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的影响杨卫红,马伯扬,陆兵勋,王为,YangWeihong,MaBoyang,LuBingxun,WangWei

23.维生素D3结合蛋白对人单核细胞的激活作用吴国球,高茂馗,何岳文

24.抗核周因子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意义张晓,余运能

25.慢性肾衰患者血浆IL-10、IL-6、TNF-α量的变化及血液透析对其影响王沙燕,戴勇,黄瑞芳,彭保,齐晖,李德萍

26.抗人红细胞血型B抗原单链抗体基因的构建表达王长军,唐家琪,李先富,潘秀珍,操敏

27.云南拉祜族人HLA-DQA1基因分型洪坤学,褚嘉佑,林克勤,杨昭庆

28.细胞凋亡的线粒体调控与Bcl-2基因家族施勤,刘继明,张学光

29.分子克隆技术在变应性疾病研究中的应用王金德,许以平

1.器官移植进展:2000年国际器官移植会议述评唐孝达

2.免疫突触与T细胞活化金伯泉,贾卫

3.α黑素细胞刺激素保护内毒素休克小鼠的免疫学机制研究韩德平,田野苹,张明徽,赵勇,周正芳,郑玲莉

4.γ干扰素增强阿霉素对HeLa细胞的杀伤作用张意仲

5.抗独特型单抗NP30抗山羊血吸虫病的免疫研究冯振卿,李玉华,仇镇宁,李祥瑞,许立新,管晓虹

6.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抗心磷脂抗体的变化张怡玲,姜鼎鼎,冯永利

7.IL-2的真核表达载体对乙肝病毒基因疫苗的免疫佐剂效应杜德伟,刘清泉,陈红梅,李谨革,连建奇,冯志华,周永兴,姚志强

8.静息B细胞体外诱导同种T细胞低反应的实验研究杨小丽,秦慧莲,何球藻

9.甲基强的松龙诱导淋巴细胞凋亡特点的探讨郑骏年,谢叔良,孙晓青,陈家存

10.高活力人降钙素类似物vhCT的免疫原性研究张念一,俞超,周国明,李伯良,吴祥甫,张惠展,崔大敷

11.肝硬化患者血清中一氧化氮和sIL-2R水平的变化刘兴祥,董翠英,潘林梅,梅秀珍

12.眼镜蛇蛇毒与全身照射在非协调性异种心脏移植排斥中作用的研究沈振亚,欧阳忠,倪斌,于曙东,余云生,叶文学

13.小鼠轻度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心肌组织MHCⅡ类抗原的表达成建定,陈玉川,胡丙杰,黄旭平

14.博莱霉素致肺纤维化中TGF-β1表达蔡后荣,戴令娟,郑培德,孟凡青

15.猪苓多糖对巨噬细胞一氧化氮生成和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的影响侯敢,黄迪南,祝其锋

16.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Ⅳ型胶原和层粘连蛋白测定的意义徐胜前,刘功转,王芬,徐建华

17.上海免疫学杂志 亲和层析纯化膜抗原的方法及抗体的检测沈传来,张建琼,贾力敏,林陵,吕海芹,潘宁

18.SCID小鼠接种人白血病细胞HL-60的流式细胞术分析周剑芳,杨锡强,王宇泓,李欣,张远维,王莉佳

19.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中LPS、sCD14变化的临床意义郑瑞丹,林福地,徐忠玉,饶日春

20.三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全血中血小板活化史桂英,石学耕,龚艳春,郭冀珍

21.霉酚酸酯联合环孢素A治疗GVHD后T细胞亚群的变化杜欣,张建军,翁建宇,陆泽生,吴穗晶,林伟,黄梓伦

22.IFN-γ对人胃癌细胞侵袭力及转移力的调节作用彭贵勇,庞政

23.淫羊藿对血液透析HCV感染者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汪年松,唐令诠,竺艳娟,廖履坦

24.肾炎患者尿液巨噬细胞FcγRⅢ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李宏向,张纪云,杨剑辉,孙念政,郑楠

25.哮喘青春期缓解者外周血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的测定倪磊,许以平

26.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检测王玉新,李大启,李公宝,徐琴君

27.肺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分子CR1和IL-8受体的变化郭峰,张乐之,许育,钱宝华

28.树突状细胞的分离纯化与鉴定陈向荣,石汉平

29.白细胞介素15与天然免疫孙安源,孙洓,田志刚

1.树突状细胞亚群的研究进展吴励

2.滤泡树突状细胞:一些新的概念和进展黎力

3.IL-3、IL-6联合转基因的基质细胞促进异基因小鼠骨髓移植后的免疫重建蒋激扬,金永柱,郝洁,张庆殷,谢蜀生

4.种SLA-DR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陈福祥,谢晋,周光炎

5.初发SLE患者Th1/Th2及IL-10、IL-18基因的表达黎莉,王晓栋,陈顺乐,沈南,鲍春德,顾越英

6.抗人CTLA-4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生物学活性研究蔡雷,于善谦,朱乃硕

7.狼疮性BXSB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初步分析徐志伟,吴国庆,苗乃法,魏兵,邓鸿业

8.三种蚊唾腺蛋白IgE亲和成分的初步分析毛佐华,孙建华,舒勤,何玉良,程训佳

9.MHCⅡ类抗原的诱导性表达和同种异体软骨细胞移植的免疫排斥柳子星,张惠珍,王建,张勇,赵阳,周光炎,葛海良

10.肠血管活性多肽或生长抑素抑制大鼠肠CD8+淋巴细胞归巢杨辉,唐承薇

11.转染IκBα显性失活突变体对膀胱癌细胞系IL-6和IL-8表达的影响谢东华,李惠明,唐孝达,夏术阶,谭建明,鲁军,蔡勇

12.细胞因子对肾癌细胞株786-0Fas表达及其凋亡的调控郑骏年,孙晓青,陈家存,姜福金,李望,谢叔良

13.肾病综合征大鼠中TNF-α、HA与CD44相关性的实验研究严彬,孙脊峰

14.17β-雌二醇对未成熟雌性大鼠体液免疫及胸腺内雌激素受体的影响沈苏南,费捷,肖杭,王勇,姚根宏,侯亚义HttP://

15.可溶性肝抗原的克隆、表达及初步临床应用范列英,仲人前,王皓,朱烨,娄加陶,侯小菁,孔宪涛

16.免疫磁珠法分离白血病转基因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曹文俊,王立,周隽,孟秀琴,成国祥,陈竺,陈赛娟

17.重症肌无力患者CD4、CD8细胞表面Fas分子的变化张清勇,杜英,梁长春,王铁栓,阮丽荣,李倩如,魏云,徐梅英

18.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免疫异常的表型王永才,张辉,安月,许方

19.慢性支气管炎吸烟患者外周气道粘膜层内炎性细胞特点李玉,王玲,姜明,吴大玮,许仁和

20.NKT细胞王胜旺,王福庆

21.T细胞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作用郭丽丽,周勇

22.干燥综合征发病机制研究进展郭强,顾越英

1.天然免疫在脊柱关节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上海免疫学杂志 朱剑,黄烽

2.小鼠胃癌MAGE3抗原H-2Kk限制性抗原肽的筛选吕斌,刘炳亚,陈雪华,张轶,纪玉宝,朱正纲,尹浩然

3.胃癌患者血清IL-6、IL-8、sIL-2R和TNF-α水平的检测分析杨兰泽,高静,米建强,冯笑山

4.树突状细胞在榄香烯复合瘤苗主动免疫效应中的作用屈虹,郭连英,施广霞,李丹,朴花,沈洁,钱振超

5.K562细胞转染HLA-B分子对NK细胞杀伤功能的影响龚卫娟,杨珏琴,姚芳娟,许玲娣,范丽安

6.SmB/B'抗原表位的表达及其免疫原性研究吴瑾,吴厚生,熊思东

7.rIL-2对T细胞CD69、CD137和CD28表达的影响陈学鹏,彭晓,王镜

8.口腔鳞癌细胞系HLAI类分子异常表达及其机制探讨唐秋莎,张建琼,祁兵,沈传来,鲁晓萱,鲍海逊,SoldanoFerrone,XinhuiWang,谢维

9.PCR-SSP结合测序分析快速筛选HLA-A*0201亚等位基因郭薇,张建琼,沈传来,孟凡岩,谢维

10.猪到猴异种胸腺修饰对猪心脏移植物存活及与外周血IL-2水平的影响瞿冀琛,沈振亚,张治,何建明,余云生,叶文学,倪斌

11.IL-4对DC产生IL-12影响的研究丁传林,姚堃,张天泰,周锋

12.体外筛选对猪具有免疫刺激活性的CpGODN马艳琴,李光富,朱鸿飞,邵国青,张兆松,张映,聂向庭

13.骨形成蛋白-7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凋亡的影响李娅,陈楠,王伟铭,戴胜川,周同

14.补肾中药对溴隐亭致流产鼠模型中蜕膜CD56+NK细胞表面CD69和CD94表达的影响陆方贤,归绥琪,储以微

15.重症肌无力患者抗Ryanodine受体抗体检测及其意义张祥,乔健,吕传真

16.银屑病血小板表面CD35分子变化分析郭峰,钱宝华,花美仙,许育,刘辉,薛春燕,郭品娥

17.夹心ELISA检测可溶型LAIR-1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的研究薛江楠,欧阳为明,贾卫,谢鑫,刘京梅,宁双飞,户义,宋朝君,金伯泉

18.小鼠血浆IL-1β和IL-6水平与脑不对称程度的关系闫朝武,付清玲,李康生

19.实时定量PCR监测MM患者反应停治疗后微小残留病林法迎,侯建,丁思奇,谭龙益,王皓,王东星

20.SLE患者淋巴细胞凋亡和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研究李富荣,叶志中,戴勇,齐晖,任莉莉,洪小平,王新根

21.四聚体技术的新进展易绍琼,高杰英

22.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细胞免疫的调节作用高文涛,张一楚

1.抗原模糊识别--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的新认识栗占国

2.猪-人移植细胞性排斥反应相关候选基因pOSR1的克隆和鉴定胡为民,李幼平,卢晓风,廖顺尧,曾令宇,李胜富,程惊秋

3.猪IL-10在软骨细胞中的表达王树军,赵阳,王颖,张惠珍,葛海良

4.hDaxx基因转染抑制地塞米松诱导的巨噬细胞凋亡刘安元,万艳平,谭立志,吴移谋,余敏君

5.腺病毒相关病毒增强型mIL-10质粒的构建及表达何志锋,倪一鸣,邹煜,冯强

6.昆明汉族儿童HLA-DQA1基因多态性黄永坤,戚勤,生,郝萍,李海林,周丽芳

7.C3d对基因免疫诱导的HBV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关庆东,王立新,汪晓华,郭强,郑秀娟,熊思东

8.体外培养系统中各细胞组分在IL-18诱导的肿瘤特异性CTL中的作用谭岩,方艳秋,段秀梅,刘立华,张雪松,姜艳芳,时阳,刘桂英

9.LPS对MRL/MpJ小鼠脾T细胞表达TLR4和TNF-α的影响沈小雁,薛峰,陈晓鸿,郑捷

10.支气管哮喘患者B淋巴细胞膜CD23的变化及临床意义张峻梅,郭华,唐方,李玲

11.rhIL-11和rhG-CSF联合应用对小鼠外周血T细胞亚群比例影响蒋祖军,孟凡义

12.上海免疫学杂志 胃肠癌根治术患者输血中异体白细胞对患者免疫细胞水平的影响高新谱,刘正敏,王玉芝,刘富然

13.EBV-LMP2基因密码子优化对其蛋白表达及免疫效果的影响左建民,周玲,王琦,曾毅

14.异种胸腺修饰对大鼠抗豚鼠天然抗体产生的影响沈振亚,倪斌,何建明,张治,瞿冀琛,余云生,叶文学,焦鹏,孟自力,滕小梅

免疫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计划免疫

1. 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1.1 教材内容分析 免疫是初中生物第十八章《疾病与免疫》第三节内容,免疫是身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通过免疫,机体能识别自己,排除异己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有多种病原体,但仍能健康的生活,是由于我们的身体有三道免疫防线在发挥作用。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教学难点是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1.2 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举例说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②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提高资料收集、分析和处理能力。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懂得如何健康的生活,珍爱生命,关心他人的情感、树立远大志向。

2. 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采用阅读、探究、交流等形式,通过看图分析,构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知识框架,在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讨论交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2.1 情景引入 冬天天气寒冷时,常使人患感冒,有人不吃药过几天就好了,有些人需要打针吃药,这与我们人体的抵抗力强弱不同有关,这种抵抗力就是免疫能力。

2.2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如白细胞),这些物质能吞噬、杀灭病原体。

这两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经过长期与病原体作斗争,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的因素包括: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淋巴结的过滤作用;白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补体(血清中的球蛋白)和溶菌酶的抗菌作用;以及血脑屏障、胎盘屏障等①。这些非特异性免疫因素在与病原体作斗争中起着先导作用,当病原体一旦侵入人体,人体首先调动非特异性免疫来防御它。

2.3 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胸腺、骨髓、淋巴结、扁桃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组成,病原体刺激免疫细胞后,免疫细胞分泌抗体或淋巴因子,它们有针对性的消灭病原体(抗原)。

抗原和抗体 抗原指病原体,还包括吸入的异物或移入的器官等,它具有异物性和特异性。抗体指机体受抗原刺激产生的并能抵抗这种抗原的特殊蛋白质(免疫球蛋白),它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一种抗体只能消灭与它对应的抗原,对其它抗原不起作用。有的抗体寿命长,如天花、麻疹抗体可在体内终生存在,有的抗体寿命短,如流感抗体易分解而消失。

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的生活过程中,受病原体的作用,通过与病原体作斗争而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特点是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这种免疫力不是遗传带来的,也不是人人都有,只是与该病原体斗争过的人才有。

2.4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关系 它们共同构成人体总的防御功能,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产生的,当病原体侵入人体时,人体就会动员全部非特异性免疫因素与之进行斗争,但非特异性免疫力较弱,因此在斗争中人体调整生理防御反应,产生了特异性免疫。特异性抗体或免疫淋巴细胞的出现,使细胞的吞噬作用有针对性的增强,两种免疫的特点如下表:

免疫类型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范围 对多种异物起作用 某一异物或抗原

特性 非专一性 专一性

形成 生来就有的 后天逐渐形成的

作用 弱 强

2.5 免疫系统的功能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根据它的解释,免疫有三种功能,功能正常时,对人体有利,功能异常时可使人体出现局部或全身的免疫病理损伤,甚至引起死亡,如下表:

功能 防 御 自我稳定 免疫监视

功能正常 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 清除衰老死亡或损伤的细胞 识别和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

功能过高 出现过敏反应。例如:对药物、食物、花粉的过敏。 出现自我免疫病.如:类风湿关节炎 出现排斥反应。 如:器官移植

功能过低 免疫缺陷综合症;例如:艾滋病 肿瘤形成

2.6 计划免疫:计划免疫就是有计划的预防接种,预防接种是利用人工制备的各种免疫制剂,使身体产生对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我国把每年的4月25日定为“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纳入计划免疫的疫苗有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麻疹疫苗和乙肝疫苗。计划免疫可以提高人体对相关传染病的抵抗力,是预防、控制、消灭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

2.7 调查疫苗接种率 学生分组阅读讨论自己带来的预防接种证上的信息,统计建卡率、疫苗接种率,然后全班交流调查情况。讨论:本地计划免疫的实施在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

免疫学范文第3篇

病源微生物与医学免疫学作为生命科学的重要学科之一,以其广度的多交叉性和深度的多层次性,成为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无可替代的桥梁学科。当代免疫学的发展现状是其广泛地渗透到医学、生物学领域的方方面面,正是由于其惊人的发展速度,特别是分子水平的理论和实践的 不断开拓和深入,使得人们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以及预防等诸多环节正在形 成一个重新认识的过程。因此,如何围绕免疫学知识体系的特点有效地提高其教学质量,充实和完善学生对这一学科的知识积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自然成为免疫学教学的关键。下面,将就免疫学的教学体会,略谈一二。

1 把握要点和难点

免疫学理论具有相对独立性,名词概念新颖繁多,内容比较抽象。学生觉得初次接触免疫 学知识,学习较为困难。因此,如何在学时少课程内容多的情况下,既能使学生弄懂免疫 学知识,又能使学生提高对免疫学学习的兴趣,是提高免疫学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之一。为 此,除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外,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非常重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主要向学生介绍免疫学中的要点和难点,特别要把免疫学的名词概念讲述清楚,并在 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自己全面阅读教材内容。例如,“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一章中的要点 是MHC和MHC分子等基本概念、HLA基因复合体的定位、结构及其编码产物、HLA-I、II 类分 子的结构、分布和主要功能、HLA的医学意义;作为难点是MHC分子的两重性。在异体内 MHC 分子作为表达于所有有核细胞表面的同种异型抗原能够诱导同种移植排斥反应。在自体内MH C分子在免疫应答中所必需:正是MHC分子以复合物的形式参与了抗原肽的递呈,以此供T细 胞识别;调控各种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由此产生不同的免疫效应机制。同时,各细胞因 子的作用以及有别于APC递呈外源性抗原,靶细胞 活化T细胞的第二信号产生均是应当讲清的 难点内容。由此,有利于学生弄懂所学的内容,便于记忆,提高课堂吸收率;有利于学生掌 握最基本知识,获取更多的有关知识信息;有利于给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余地,培养自学能 力,提高学习兴趣。

2 注重知识的整体性

免疫学理论浓重的特色之一是人体中不论免疫系统还是免疫效应分子 (如细胞因子等) 都是以网络形式存在的。各章节知识之间密切相关、相互依存,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因此,在学生了解、掌握基本概念、观点、理论、原理等抽象知识的基础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针对性地与学生采取讨论式等教学方式,围绕主线,展开横向、纵向知识的关 联性,分析各部分知识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使知识结构整体呈现。例如:关于 “肿瘤免疫”一章,与学生共同从肿瘤抗原的种类和特点,免疫应答效应机制――细胞免疫和 体液 免疫的发生和部位,某些细胞因子和粘附分子的作用以及参与对肿瘤细胞有杀伤功能的免疫 细胞及其作用机制等不同层次和水平加以分析和认识,由此,才能真正使学生对一个免疫现 象,一种免疫机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完整的理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既可以进 一步掌握重点、理解难点,强化对基本理论的系统、全面认识,又有益于启发学生思维,指导学习方法,同时,通过营造一种良好活跃的学习氛围, 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主动发展锻炼,培养分析综合的逻辑性、多维性、独创性思维和判断能力。

对免疫学理论体系的整体性和复杂性还要有正确认识,避免片面的不加分析的去理解以防止 误导学生陷入教条思维境地。免疫应答是免疫系统在体内、外各种因素影响下的动态变化, 一些免疫效应分子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也十分复杂。 例如, 细胞因子在正常机体内有生理平 衡 调控作用,并可增强机体抗肿瘤、抗感染的免疫力, 但是如果大剂量长时间外源性投入,就 会对机体产生明显的毒副作用。因此,培养学生全面分析运用免疫学知识的能力,应体现在 免疫学教学过程的始终。

3 着眼新发展信息

免疫学范文第4篇

“免疫调节”是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模块3《稳态与环境》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中的第二节内容。本节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之后,通过对免疫系统组成和功能的学习,特别是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的分析探讨,引导学生理解免疫调节对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学习本章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学过免疫学的知识基础,知道人体的三道防线,初步了解了免疫的功能。但对于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免疫失调引发的疾病、免疫学应用方面缺乏认识。免疫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对这一节的内容有着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免疫系统的组成。

(2)说出人体的三道防线。

(3)概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大致过程并说出两者的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创设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流程图,培养读图、析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关爱生命、关爱健康,并认识到科学发展与人类健康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2.教学难点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

导入:PPT展示埃博拉病毒的图片和埃博拉患者的图片,同时介绍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症状,传播途径:体液传播,致死率:50%,(4级),艾滋病(3级),分子组成:RNA病毒(单链容易变异)(创设情境引出免疫系统的重要性,同时让学生学会关爱生命,关爱艾滋病,珍惜生活)。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5页,展示以下问题:

(1)免疫系统包括哪三个部分?

(2)免疫器官有哪些?

(3)免疫细胞有哪些?T细胞和B细胞成熟的场所相同吗?

(4)免疫物质有哪些?

指导学生归纳免疫系统各部分的组成和功能,并展示口腔中的扁桃体,骨髓和淋巴结图,介绍扁桃体在医学诊断上的作用,展示吞噬细胞吞噬病菌的图,将溶菌酶与溶酶体对比,介绍溶菌酶的产生过程。指导学生一起回忆免疫系统的组成(加深记忆),介绍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监控和清除)。

(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人体的三道防线:

PPT展示皮肤和呼吸道纤毛图片,向学生介绍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及分泌物)。

PPT展示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杀菌的图片,引出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向学生说明(泪液、汗液、尿液、消化液等与外界相通的不是体液)。

(提问)第一、第二道防线的作用特点?

(过渡)如果病原体较多,毒性较强,前两道防线难以抵挡,那就要依靠第三道防线,第三道防线如何起作用?

展示资料:甲型H1N1病毒引出抗体(病人体内出现的特殊蛋白质)。

(提问)(1)病人体内出现的这种特殊蛋白质是什么,它有何作用?

(2)从免疫学的角度来说,这里的“甲流病毒”属于什么?未受甲流病毒感染的正常人体不会出现那种特殊蛋白质,这说明什么?(抗原,抗体――具有特异性)

指导学生明白抗原与抗体的概念(结合课本)。

(过渡)靠第三道防线来消灭病原体,第三道防线如何起作用?(介绍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1.体液免疫

展示课本中体液免疫示意图,并将各种免疫细胞名称用方框隐藏,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37体液免疫知识。引导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1)在方框中填写合适的文字。

(2)淋巴因子的作用?

(3)抗体的合成与分泌相关的细胞器。

(4)为什么普通流感疫苗需要每年都打而人患过麻疹后会获得终身免疫?

补充引起免疫应答的是细菌表面的抗原决定簇。

(5)布置学生完成体液免疫的示意图(填空)。

体液核心概念辨析小结

①作战武器――抗体(蛋白质)化学本质:蛋白质(分泌蛋白)、(提问)a.抗体的合成过程穿过几层磷脂分子层?b.抗体如何被吸收?

②作战对象―抗原(不一定是蛋白质),核心作用:抗原决定簇

a.概念:能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叫抗原;

b.举例:病毒、细菌等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

③浆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

(提问)为什么流感疫苗每年都打,天花只打一次(与记忆细胞有关)?

(提问)抗原――抗体结合完体液免疫就结束了吗?

④吞噬细胞――打扫战场(补充)糖类物质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

补充介绍二次免疫:记忆细胞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对抗原的记忆可保持数月甚至终生。(疫苗的原理)

(过渡)体液免疫抗体都会把抗原消灭吗?病毒躲入碉堡中――靠细胞免疫。

2.细胞免疫

展示细胞免疫示意图,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阅读教材第36页图2-16及第37页第一段。并思考下列问题:

(1)效应T细胞的来源。

(2)参与细胞免疫过程的免疫细胞有?(吞噬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

(3)效应T细胞有没有接触抗原?

(4)效应T细胞会使正常的宿主细胞裂解吗?怎么区分?

(5)细胞免疫的结果是什么?

最后抗原是如何被消灭的?引导学生共同构建细胞免疫概念图。

将碉堡炸掉――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抗原被削落,抗原――抗体结合)。

没有效应T细胞病毒将大量增殖,联系前面的艾滋病使学生加深对艾滋病的认识。

六、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最主要内容,构建知识网络。我们所处的环境中有大量的病菌,人体依靠免疫系统防卫功能,使我们的机体能有效地防御病原体,那么,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是不是越强大越好呢?我们下节课来学习。

七、教学反思

本节设计理念:通过设置问题串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探究得出结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由于本节课出现了很多新名词,对于学生来说很陌生,也较难理解,通过形象的比喻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免疫学范文第5篇

    伴随着世界经济与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医疗技术的发展在现当代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就临床免疫学检验工作而言,已成为现代医院诊疗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医疗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有效地对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进行控制已直接影响到临床的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同时也间接影响到最终地临床治疗效果。由于在整个标本采集的过程中免疫检验标本从采集到结果的检验需经历的环节较多,这就对临床医师对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以及争端方法的熟悉程度及综合技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 临床免疫学检验的建立与发展

    临床医学免疫检验自建立至今已经历了一百个春秋。自从19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很多学者专家开始从免疫动物或者携带有传染病病毒的患者血清中发现有能够治愈患者疾病的特异性结合病原体或其一系列的衍生产物的物质,而这些物质及为我们现在所熟识的抗体。就现代医学理念来讲,将能够引起人体体内产生抗体的物质统称为抗原。正是由于抗原以及抗体的发现,才促使现代医学专家学者开始对人类或动物体外抗原刺激体内反应产生抗体这一现象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随着免疫学理论以及分子生物学还有其它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依托的新兴临床免疫学检验继能够有日新月异的发展。

    3 提高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方法

    3.1标本采集与设备管理的优化

    作为检验分析前对质量控制的要求来说,检验人员首先需要做到对标本的采集和保存工作;密切注意整个样本采集过程中的样本采集的时间、止血带的使用时间和方法、采血的姿势、抗凝剂和稳定剂的选用情况。免疫检验工作,首先要求检验人员注意对整个标本的采集和处理工作。不同的采样试验对所采集的标本的要求有所不同。对于大多数以病人血清为标本的免疫检验而言,采集血清的时间应在清晨被采集者未进食前为宜,保持针筒的干燥性,抽血完成后需要马上除去针头并将所采集到的血液注入到干燥的试管内,注意在整个注血过程中采样人员的注血速度不宜过快,不能对所采样本进行振摇等一系列不允许的动作,以防溶血。在将整个血清分离完成后,应及时送往检测,如需要求对所采试样进行保存的话,可将试样置于冰箱内冷藏,不宜速冻,以防止因为反复冻融而对整个检验结果产生不良的影响。作为对测定的血清标本的收集过程来说,激素类和治疗药物的使用要特别注意收集时间的变化以及检验人员体位的变化对整个测定结果的影响;其次,在采购人员对于相关仪器设备及试剂的选择方面也同样对整个测量结果有着十分大的影响;作为整个检验的执行者来说仪器设备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对检验结果的精确度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在整个检测结束后要注意地成套仪器的保养和维护工作,工作人员要经常对温度计、水浴箱、酶标仪、稀释棒、恒温箱、吸量管、分光光度计等临床免疫检验的仪器设备进行核定、校正以及检查等工作,从而确保仪器设备的使用性能,减少实验过程中因为仪器所引起的误差,继而来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目的,最终为意识的治疗及患者的康复提供最有用的保障。对于当今品鱼龙混杂,质量不一的试剂市场来说,慎重选择且经常对试剂性能进行有关试剂的检定工作是保证检验成功的重要因素。

    3.2 提高技术人员的素质

    人是整个免疫检验过程中的主体,是整个免疫检验过程中最积极、表现最为活跃的因素。在免疫检验过程工作的所有环节,都需要靠人来对整个试验进行操作和把握,最终实现对整个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的目标。因此,在整个临床免疫检测过程中检验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会对整个免疫检验的质量和结果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就要求临床免疫检验的工作人员要每天按时对相关检测设备进行消毒、搞好实验室的卫生;做好相关实验仪器的定期检查工作:如冰箱、恒温箱、水浴箱、酶标仪、荧光显微镜等,做好对整个实验仪器的记录使用情况,并如实填写实验报告,按规定进行免疫检验的质控工作,并分析情况做好记录,签字等工作。

    4 临床免疫学检验与生物技术

    以现代新型科学技术为依托的临床医学免疫检验技术的广泛应用,对现代免疫学研究的发展起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飞,其结果又在更深的层次以及更为广范的领域内促进了现代高新生物医疗技术产业的发展,能够使诸如细胞工程技术以及基因工程技术为代表的现代高科技技术得到更广泛应用。近年来伴随着疫苗、基因工程抗体治疗以及重组细胞因子研制为主的生物工程制品产业有了蓬勃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现代免疫学防治的开展,对许多传染性疾病的传播起到了强有力的遏制作用,从而为挽救更多的生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