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环保市场的发展前景

环保市场的发展前景

环保市场的发展前景

环保市场的发展前景范文第1篇

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生态环境产品将是未来旅游投资的重点领域。在这里,有必要强调的是对生态产品开发的认识问题。在我国,生态环境产品开发的争议从来没有停止过,甚至有人把生态环境产品的开发与环境的破坏联系到了一起。应该说,不是生态环境产品会破坏资源,而是当前的某些落后的开发方式会破坏生态资源。我们从旅游产品开发的过程就可以看出,旅游产品的开发也有一个从简单粗放到粗细化的发展过程。产业发展的不同时期,产品开发的不同方式,对资源的耗竭程度和对环境的影响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以落后的、过时的方式来开发现代生态环境产品,低级操作,低水平循环,不可避免地要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破坏,无法开发出具有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现代旅游产品。产品市场所及也只能是区域性的,一次性的,难以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开,难以形成稳定的市场规模,最终,造成低水平的恶性循环,产业发展的边际规模无从谈起。所以说,开发生态环境产品的问题不在于生产本身的是非观,而在于生产方式的选择。就此而言,开发生态旅游产品首先是观念上的革命,要明确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是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现代生态产品的着眼点在于消除人与自然之间的隔阂,本着源于自然,归于自然的原则,通过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等有限度的开发行为,对具有开发潜力的生态环境资源进行保护性的建设,将不适应于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营造成可以被当代旅游者接受的,可以允许旅游者进行游览活动的,迥异于人类现实的生存环境的自然生态或人文生态系统。生态旅游产品的建设是对现存生态环境的完善和提升,既具有生态环境的天然姿态,又使旅游者可以进得去,出得来,散得开,可以使旅游者亲近自然,观赏自然,体验自然,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直接的交流对话,满足当代人类回归自然的愿望。它的本质应当是在对生态环境保护开发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市场价值的一种方式。利用生态资源开发旅游产品,不仅是发展国民经济和改善人民生活的现实选择,也是延续和光大民族和文化传统的重要措施。

有鉴于此,当前情况下开发生态旅游产品至少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问题:

第一,开发生态旅游产品是为了提升中国旅游产品的开发档次,培育中国旅游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增强我国旅游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第二,是为了探索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建立一种新的生态产品的开发模式,为积极有效合理地利用生态资源提供合乎经济发展要求的产业载体。

第三,是振兴中西部经济,为西部大开发,促进贫困落后地区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培育支柱产业。从上述问题出发,生态环境产品的开发要从单点项目的建设发展为系统、区域环境的概念。要从以人为出发点开发建设景观资源,发展为以自然环境的保护为出发点,要在妥善地保护生态系统环境的前提下开发建设,而不是立足于改变自然环境的建设观,在产品开发的理念上必须要有一个质的飞跃。从总体上来看,开发生态旅游产品要建立一套生态环境产品的标准,改变当前开发和利用生态环境的方式,减轻经济发展对环境和资源的压力,增强人们珍惜和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同时要建立一套系统的管理程序,科学有序地引导生态旅游。由于我国生态产品的开发受制于目前的管理体制,开发层次普遍较低,与资源本身的品位极不协调,对于那些部级、世界级的景观资源更要体现相应的管理水平,要通过管理体制的调整改革,加强对生态环境开发建设的科学研究,建立生态环境项目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相应的保护开发机制,提高生态环境产品的开发层次。要通过管理体制的改革,协调好国家与地方利益,长远利益与近期利益,解决温饱与经济持续发展的问题。

第四,是摸索政府主导产业发展的新思路。通过对国家重点生态环境产品的开发建设和管理,确定未来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的方向和重点,明确生态环境产品开发的基本要求和标准,明确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政府和企业的责任。

具体而言,开发生态旅游产品要明确几条原则:第一,生态产品开发要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作为产品,必须要有相当的生命力,不能杀鸡取卵,饮鸩止渴。所以,生态环境的开发是以保护为前提的,是在保护原有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有限度地开发。这里,必须要讲求环境质量与环境容量,要有最大环境容量和最佳环境容量的概念。第二,生态产品开发要讲求深度,注意开发手段。生态环境产品是在新的市场需求的导引下,对旅游资源与人类生存环境的进一步深入开掘,是更高层次的旅游产品。它的开发必须是精细的、精致的,能代表和反映当前我国旅游产品开发水准和质量的,一切初级的、粗糙的开发行为都不可避免地要对生态资源造成破坏。第三,要坚持产品开发与管理的开放性。既然要精细化,规模化,强调现代生产的特征,利用旅游产品开发的经验,那么,开发的方式和模式就一定要强调充分利用市场资源,充分利用当代一切先进技术。第四,搞好规划,突出重点,培育有影响力、有竞争力的生态环境产品。开发生态环境产品不能遍地开花,要做到条件成熟一片,开发一片,开发与保护并重,条件不成熟的,要严格保护,严禁低水平开发。

五、环境资源开发的合理途径

在环境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各类旅游景区的开发利用,涉及到景区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关系问题。

各地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对景区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进行了一些改革和探索,与现行的一些部门管理规章或解释产生了一些矛盾。当前情况下,如何避免矛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合理有效地利用景区资源,是景区开发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从各地的实践来看,转换景区经营管理体制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为了与国民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格局相衔接,建立更加有利于旅游产业发展、经营管理更加有效的体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加经济收益;二是为了招商引资,调整利益分配机制,通过市场渠道吸引更多的商业性资金投入,加快景区建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转换的方式基本上是在资源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基础上,实行政企职能分开或事企职能分开,将景区的经营权授予企业,由企业负责景区的具体经营活动和景区行政管理机构委托和其他事项。总体上讲,这些改革都是自发性的,需要在今后的开发中加以规范。这种规范具有两方面的涵义,既要纠正实践中的一些错误做法,也要调整不利于促进改革和发展的现行规定。首先,强调保护是我们始终不移的目标。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都是全体人民的宝贵财富,具有不可再生的特征,必须加以有效保护,才能永世传存。但是,保护不能排除合理的开发利用,要从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实际情况出发,学习和借鉴世界上一切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经验,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具有中国特色的保护环境资源的道路。我们面临的现实情况是,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资金短缺将是我们长期面对的问题,国家和地方难以拿出足够的资金对景区资源实施无偿保护。同时,许多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都是可资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虽然景观资源具有多种属性,但从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来看,从贫困人口解脱落后状态的要求看,它首先是一种经济资源,是建立现代旅游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产业要素之一。

实践证明,科学、合理的旅游开发,不仅不会对资源造成破坏,而且有利于环境和资源的保护,所以,景区引入市场机制,进行市场化开发,已经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带有很大的普遍性。这种现象可以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大力发展旅游业必然出现的一种结果,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既然生态环境资源进入市场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那么怎样才能找到合理的途径,切实保证各方面的权益呢?这里需要我们回答几个问题。

第一,环境资源以什么方式进入市场。严格来讲,环境资源是不可能进入市场的。

第二,属国家所有的环境资源要由国家行使绝对的保护权力,不可能划出一块自然生态区让股东们按股权大小占有。

第三,资源无价,其独特的垄断价值不可能量化为公司的资产价格,从而也不可能把环境资源析分为若干股份在市场上售卖。那么,进入市场的环境资源是经过转换的另一种形式,这里的要害在于转换,亦即以环境资源的垄断优势做依托,对资源的特许经营权或某一个项目的特许经营权推入市场。这样,不管特许经营权落到谁家,资源的管理权永远掌握在国家手里。既然只是把特许经营权拿到市场上,资源主体并不直接进入市场,所有权也并不发生转移,经受市场洗礼的只是经营者自身,一旦经营失败,失落的只是公司的特许经营权,不存在一旦公司经营不善,资源的所有权易手或遭受破坏的可能。将环境资源转换为公司经营的背景和依托,就是为了处理好公司经营的风险性与资源保护的恒久性之间的关系,在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广泛筹集社会资金的同时,保护有限的环境资源不受市场风浪的袭扰,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第四,特许经营权上市之后,会不会形成少数人对环境资源的垄断,危及大众社会福利。这里有一个社会公共福利和垄断资源的关系。社会公共福利满足的是大众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诸如阳光、绿地、净沽的空气。满足这类需求,并不一定需要垄断资源,只要在人类生活的社区中留出足够的面积,建造一些城市公园即可。特许经营权并不以这类公共活动区域作为依托,因而危及不到大众社会福利。作为进入市场的特许经营权,依托的是自然生态环境等垄断资源,这类资源并不针对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它满足的是人类高层的消费需求,满足人们回归自然,陶冶性情的心理诉求,所以这类资源是垄断的经济资源,不是社会福利资源。既然是社会的经济资源,其功用就是通过合理地开发利用,促进经济的增长。那么,让这类资源的特许经营权进入市场,是否会形成价格的垄断,遏制大众消费呢?从根本上讲,特许经营权进入市场也是一种经济行为,不可能背离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一旦价格背离了大众消费水平,必然要受到供需规律的制裁。旅游产品是需求弹性相当大的产品,而且产品之间具有很强的替代关系,从山地到海滨,从草原到内湖,度假休闲,观光游览,服务与价格方面的每一个因子的微小变化都会直接影响消费者的选择,除去个别时期以外,任何公司都难以维持垄断高价。当然,从生态环境容量和生态环境质量的角度来看,并不排除一些生态环境通过价格的提升限制游人的数量,但是,这种提升也是有一定的上限的,也要保持在环境容量和经济流量的平衡点上,离不开供求规律的调节。环境资源开发涉及到众多的利益主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以规范的形式理清产权关系,建立合理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确保政府、社会、投资商和原住居民的合理利益,使他们的财产权力得到保障。同时,规范的形式还可以正确引导社会的价值取向,避免一些不负责任的或者恶意的炒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为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氛围,使先行者减少改革的成本和代价。

六、中国旅游投资的增长方式

当前,中国旅游投资与开发的突出问题是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特别是在经营规模方面更表现出明显的差距。虽然全行业吸引社会资金的规模很大,吸引了一批著名的国际管理集团和较大的海外客商,但从投资规模上来看,在全行业中有影响力的有资产联系的企业集团还不是很多。如果在投资开发过程中,注意系列化、品牌化开发,利用资金方面的优势,创造具有一定市场影响力的产品品牌,实现规模扩张,将会进一步提高投资效益。

从旅游投资的领域来看,可以分为“行、游、住、食、购、娱”六个方面,这六个方面在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同的。大致可以分为基本需求要素和弹性需求要素两个层次。其中,行是第一位的,旅游活动是以人就市场,其市场营销不是以物的流动为前提,而是表现为人的空间时序变化,所以,出游的第一要素是交通,要使旅游者进得来,出得去,散得开。第二位的要素是住。旅游活动是一种时间的流动过程,具有不可存储的特性,只能借助某种载体延长其消费过程。饭店等住宿设施就是旅游活动得以延续的中继点,是支撑完整的旅游消费过程所必须的要素。游是旅游活动中的第三位要素。前面两位要素是旅游活动得以进行的保证,而第三位要素则是旅游活动得以发生的前提,是旅游消费需求的最终目的。行、住、游三个要素构成了旅游活动中的基本需求要素,决定了旅游活动的基本框架和规模,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吃、购、娱三个要素则为附着于基本需求要素之上的弹性需求要素,它必须以基本需求要素为依托,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根据中国旅游投资项目的现状,提高品牌效益,实现规模扩张,可以考虑从掌握基本需求要素入手,通过投资开发基本需求要素方面的项目,形成对市场及其他经济组织的制约力,有效地控制旅游经济流程。现代旅游企业的发展应该说很大程度上是在基本需求要素垄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世界各国大型旅游企业的特点可以看出,其发展的主体和基础是民航、饭店、旅游景观等基本需求要素。各企业集团在经营中也都是围绕着各自的特点以资产的扩展为主要方式,扩大经营范围,建立规模优势。

环保市场的发展前景范文第2篇

第一部分 夜景镜项目总论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要部分,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

一、夜景镜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二)项目承办单位

(三)可行性研究工作承担单位

(四)项目可行性研究依据

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3.《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xx)20号 ;

4.《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xx版》;

5.《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

6.《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0xx

年审核批准施行;

7.《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0xx年

8. 企业投资决议;

9. ……;

10. 地方出台的相关投资法律法规等。

(五)项目建设内容、规模、目标

(六)项目建设地点

二、夜景镜项目可行性研究主要结论

在可行性研究中,对项目的产品销售、原料供应、政策保障、技术方案、资金总额及筹措、项目的财务效益和国民经济、社会效益等重大问题,都应得出明确的结论,主要包括:

(一)项目产品市场前景

(二)项目原料供应问题

(三)项目政策保障问题

(四)项目资金保障问题

(五)项目组织保障问题

(六)项目技术保障问题

(七)项目人力保障问题

(七)项目风险控制问题

(八)项目财务效益结论

(九)项目社会效益结论

(十)项目可行性综合评价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在总论部分中,可将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使审批和决策者对项目作全貌了解。

表1 技术经济指标汇总表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对可行性研究中提出的项目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1.项目总投资来源及投入问题

项目总投资主要来自项目发起公司自筹资金,按照计划在20xx年3月份前完成项目申报审批工作。预计项目总投资资金到位时间在20xx年4月底。整个项目建设期内,主要完成项目可研报告编制、项目备案、土建及配套工程、人员招聘及培训、设备签约、设备生产、设备运行及验收等工作。

项目发起公司拟设立专项资金账户用于项目建设用资金的管理工作。对于资金不足部分则以银行贷款、设备融资,合作,租赁等多种方式解决。

2.项目原料供应及使用问题

项目产品的原料目前在市场上供应充足,可以实现就近采购。项目本着生产优质产品、创造一流品牌的理念,对原材料环节进行严格把关,对原料供应商进行优选,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3.项目技术先进性问题

项目生产本着高起点、高标准的准则,拟采购先进技术工艺设备,引进先进生产管理经验,对生产技术员工进行专业化培训,保证生产高效、工艺先进、产品质量达标。

第二部分 夜景镜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可行性这一部分主要应说明项目发起的背景、投资的必要性、投资理由及项目开展的支撑性条件等等。

一、夜景镜项目建设背景

(一)夜景镜项目市场迅速发展

夜景镜项目所属行业是在最近几年间迅速发展。行业在繁荣国内市场、扩大出口创汇、吸纳社会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二)国家产业规划或地方产业规划

我国非常中国夜景镜领域的发展,国家和地方在最近几年有关该领域的政策力度明显加强,突出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稳定国内外市场;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3)加快实施技术改造;

(4)淘汰落后产能;

(5)优化区域布局;

(6)完善服务体系;

(7)加快自主品牌建设;

(8)提升企业竞争实力。

(三)项目发起人以及发起缘由

……

二、夜景镜项目建设必要性

(一)……

(二)……

(三)……

(四)……

三、夜景镜项目建设可行性

(一)经济可行性

(二)政策可行性

(三)技术可行性

本项目建设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方案,为保证工艺先进性,关键设备引进国外厂商,其他辅助设备从国内厂商中优选。该公司始建于1998年,20xx年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技术改造和生产实践,公司创造出一流的夜景镜工艺和先进的管理技术,完全能够按照行业标准进行生产和检测,其新技术方案的引入,将有效保证本项目顺利开展。

(四)模式可行性

夜景镜项目实施由项目发起公司自行组织,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土建工程由公司自主组织建设。项目建成后,项目运作由该公司全资注册子公司主导,项目产品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目前,国内外市场发展均较为迅速,市场空间放量速度加快,市场需求强劲,可以保证产品有效销售。

(五)组织和人力资源可行性

第三部分 夜景镜项目产品市场分析市场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在于,任何一个项目,其生产规模的确定、技术的选择、投资估算甚至厂址的选择,都必须在对市场需求情况有了充分了解以后才能决定。而且市场分析的结果,还可以决定产品的价格、销售收入,最终影响到项目的盈利性和可行性。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详细研究当前市场现状,以此作为后期决策的依据。

一、夜景镜项目产品市场调查

(一)夜景镜项目产品国际市场调查

(二)夜景镜项目产品国内市场调查

(三)夜景镜项目产品价格调查

(四)夜景镜项目产品上游原料市场调查

(五)夜景镜项目产品下游消费市场调查

(六)夜景镜项目产品市场竞争调查

二、夜景镜项目产品市场预测

市场预测是市场调查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延续,是利用市场调查所得到的信息资料,根据市场信息资料分析报告的结论,对本项目产品未来市场需求量及相关因素所进行的定量与定性的判断与分析。在可行性研究工作中,市场预测的结论是制订产品方案,确定项目建设规模所必须的依据。

(一)夜景镜项目产品国际市场预测

(二)夜景镜项目产品国内市场预测

(三)夜景镜项目产品价格预测

(四)夜景镜项目产品上游原料市场预测

(五)夜景镜项目产品下游消费市场预测

(六)夜景镜项目发展前景综述

第四部分 夜景镜项目产品规划方案一、夜景镜项目产品产能规划方案

二、夜景镜项目产品工艺规划方案

(一)工艺设备选型

(二)工艺说明

(三)工艺流程

三、夜景镜项目产品营销规划方案

(一)营销战略规划

(二)营销模式

在商品经济环境中,企业要根据市场情况,制定合格的销售模式,争取扩大市场份额,稳定销售价格,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因此,在可行性研究中,要对市场营销模式进行研究。

1、投资者分成

2、企业自销

3、国家部分收购

4、经销人情况分析

(三)促销策略

……

第五部分 夜景镜项目建设地与土建总规一、夜景镜项目建设地

(一)夜景镜项目建设地地理位置

本项目位于福建经济开发区,下图为该园区规划:

(二)夜景镜项目建设地自然情况

(三)夜景镜项目建设地资源情况

(四)夜景镜项目建设地经济情况

近年来,项目所在地多元产业经济迅速发展,第一产业基本稳定,工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新兴产业成为当地经济发展新的带动力量;餐饮娱乐、交通运输等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一大批改制企业充满活力,民营经济发展发展步伐加快。重点调产工程扎实推进,经济多元化支柱产业结构正在形成,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五)夜景镜项目建设地人口情况

(六)夜景镜项目建设地交通运输

项目运作立当地,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项目建设地交通运输条件优越,目前已形成铁路、公路、航空等立体方式的交通运输网。公路四通八达,境内有3条国道、2条省道,高速公路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将进一步改善当地的公路运输条件,逐渐优化的交通条件有利于项目产品销售物流环节效率的提升,使得产品能够及时投放到销售目标市场。

二、夜景镜项目土建总规

(一)项目厂址及厂房建设

1、厂址

2、厂房建设内容

3、厂房建设造价

(二)土建规划总平面布置图

(三)场内外运输

1、场外运输量及运输方式

2、场内运输量及运输方式

3、场内运输设施及设备

(四)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

1、项目占地

2、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内容

(五)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造价

(六)项目其他辅助工程

1、供水工程

2、供电工程

3、供暖工程

4、通信工程

5、其他

第六部分 夜景镜项目环保、节能与劳动安全方案在项目建设中,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能源节约和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法规、法律,对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近期和远期影响,对影响劳动者健康和安全的因素,都要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分析,提出防治措施,并对其进行评价,推荐技术可行、经济,且布局合理,对环境的有害影响较小的最佳方案。按照国家现行规定,凡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都必须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制度,同时,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要有专门论述。

一、夜景镜项目环境保护方案

(一)项目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二)项目环境保护措施

(三)项目环境保护评价

二、夜景镜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分析

(一)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标准

(二)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分析

三、夜景镜项目节能方案

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规定,节能需要单独列一章。按照国家发改委的相关规定,建筑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项目、建筑面积在20万平方米以上的居住建筑项目以及其他年耗能20xx吨标准煤以上的项目,项目建设方都必须出具《节能专篇》,作为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中的重要环节。项目立项必须取得节能审查批准意见后,项目方可立项。因此,对建设规模超过发改委规定要求的项目,《节能专篇》如同《环境评价报告》一样,是项目建设前置审核的必须环节。

(一)项目节能设计依据

(二)项目节能分析

四、夜景镜项目消防方案

(一)项目消防设计依据

(二)项目消防措施

(三)火灾报警系统

(四)灭火系统

(五)消防知识教育

五、夜景镜项目劳动安全卫生方案

(一)项目劳动安全设计依据

(二)项目劳动安全保护措施

第七部分 夜景镜项目组织和劳动定员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根据项目规模、项目组成和工艺流程,研究提出相应的企业组织机构,劳动定员总数及劳动力来源及相应的人员培训计划。

一、夜景镜项目组织

(一)组织形式

(二)工作制度

二、夜景镜项目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一)劳动定员

(二)年总工资和职工年平均工资估算

(三)人员培训

本项目采用“标准化培训”实施人员培训,所谓“标准化培训”指的是定岗前招聘、基本技能培训等由公司安排各部门技术骨干统一按照规定执行,力求使得员工熟悉公司业务和需要掌握的各项基本技能。经过标准化培训后,公司根据各人表现确定岗位,然后由各岗位的技术负责人针对岗位特有业务进行学徒式指导和培训。两种方式的结合既保证了员工定岗的准确性,也缩短了员工定岗后成为合格员工的时间,这对于节约人员培训成本和缩短培训时间都具有极好的效果。

第八部分 夜景镜项目实施进度安排项目实施时期的进度安排也是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项目实施时期亦可称为投资时间,是指从正式确定建设项目到项目达到正常生产这段时间。这一时期包括项目实施准备,资金筹集安排,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施工准备,施工和生产准备,试运转直到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等各工作阶段。这些阶段的各项投资活动和各个工作环节,有些是相互影响的,前后紧密衔接的,也有些是同时开展,相互交叉进行的。因此,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将项目实施时期各个阶段的各个工作环节进行统一规划,综合平衡,作出合理又切实可行的安排。

一、夜景镜项目实施的各阶段

(一)建立项目实施管理机构

(二)资金筹集安排

(三)技术获得与转让

(四)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

(五)施工准备

(六)施工和生产准备

(七)竣工验收

二、夜景镜项目实施进度表

三、夜景镜项目实施费用

(一)建设单位管理费

(二)生产筹备费

(三)生产职工培训费

(四)办公和生活家具购置费

环保市场的发展前景范文第3篇

森林生态旅游景区体系的建立目前伊春已建成景区(点)100多处,其中国家AAAA级景区3处,列黑龙江省第2位,AA级以上景区19处,列黑龙江省第1位;省S级以上滑雪场4处;省级漂流经营达标场所8个,列黑龙江省第1位;部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部级、省级森林公园25个,部级自然保护区4处,部级地质公园2个,3S、2S、S级滑雪场各1处,部级狩猎场1处,省级狩猎场3处。2008年伊春市汤旺河林海奇石风景区被国家环境保护部和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全国第1个国家公园试点单位。从景区的构成和数量上看,伊春市目前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备的森林生态旅游景区体系。旅游发展整体规划完成伊春市先后编制了《伊春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0~2015年)》和铁力、嘉荫、五营、汤旺河等20个旅游区发展规划及旅游专项规划,形成了市、区(县)两级规划体系。2006年聘请东北林业大学和旅游规划设计公司对伊春市旅游资源进行了全面的普查和分析,修编了《伊春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年)》、编制了《伊春风景观光道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伊春市旅游资源研究》,提出把伊春规划成为小兴安岭森林大公园的思路。2008年聘请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院编制了《伊春市旅游发展提升策划》。在一系列的规划设计下,伊春森林生态旅游基本形成了“林海观光、森林避暑、休闲度假、康体养生”一体化的开发思路,提出根据不同区域旅游资源特色,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建设东、南、北、中四大旅游区。北部旅游区突出“原始生态”特色,重点开发森林观光和休闲度假产品;东部旅游区突出“运动康体”特色,重点开发森林避暑养生产品;南部旅游区突出“冬季冰雪”特色,重点开发冰上、雪上旅游产品;中部旅游区突出“城市观光特色,发挥集散和综合服务功能。

伊春森林生态旅游知名度上升伊春市立足于“中国森林之都”,采取节事宣传、新闻宣传、广告宣传等多种方式,宣传伊春森林生态旅游。①综合利用各种媒体和渠道宣传。如在中央电视台一套和新闻频道的《朝闻天下》栏目投放广告等。②以重点客源市场为中心开发市场。在巩固哈尔滨、京津等北方旅游市场的基础上,加大对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的市场开发力度。如参加2010年中国国内(重庆)旅游交易会、第十三届海峡两岸旅游行业联谊会等行业会展。③举办各类节事活动。伊春市连续举办了6届中国(伊春)冬季摄影节、10届森林生态旅游节、杜鹃花文化节和五花山观赏节。伊春市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佳避暑胜地”、“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城市”、“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中国十佳避暑旅游城市”、“中国自驾车十大旅游目的地”、“中国2008年度最具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城市”等称号,伊春森林生态旅游知名度明显上升。

旅游者结构改善以伊春为目的地的游客的结构近几年变化明显:①旅游团队数量比例增加。据统计,2008年度伊春市接待50人以上的旅游大巴车队130多个,大型会议团队160多个。②自费旅游者比例增加。据统计,伊春市2008年主要旅游区的旅游者中,自费旅游者的数量超过了70%,免费接待者比例正逐步下降。③非假日旅游者比例增加。游客来伊春旅游的时间在总量分布上逐渐趋于均衡,非假日旅游者明显增多。④远程和高端游客比例延长。来自于北京、天津、上海、广东以及吉林、辽宁等的游客比例逐年增加,游客停留时间也明显延长。游客停留时间由早期的平均1.5d增长到目前的3.5d,一日游游客由原来占游客总数的80%降至不足30%。旅游产业经济规模壮大伊春市旅游几年来接待人数连续越过100万、200万、300万人关口,达到2009年的382万人次。旅游收入由1991年的19万元,猛增到2009年的191160万元,旅游产业规模快速扩张,成为伊春市发展最快、潜力最大、牵动力最强的优势特色产业。2009年伊春实现旅游增加值95580万元,占GDP的5.5%,比2001年的0.9%提高了4.6个百分点;占第三产业的17.4%,比2001年的1.3%提高了16.1个百分点。2001~2009年,伊春市实现旅游总收入714889万元,年均增长41.9%;旅游接待人数1923万人次,年均增长91%。

主要问题

森林生态旅游是一种具有强烈环保意识的高品位的旅游活动,具有丰富的外延与内涵。森林生态旅游景区内具有原生态的景区植被、动物、土壤、水等,恰当的生态旅游设施设备与旅游服务构成森林生态旅游的外延;森林生态旅游景区开发管理中生态保护价值观的体现、当地居民生态保护意识的培养、生态旅游者生态保护意识的启迪与教育构成森林生态旅游的内涵。森林生态旅游的内涵既是一种用于指导现实操作的思想方法,又可以是旅游产业运行追求的某种目标所在。内涵表现的是一种思想,一种态度,一种价值观,外延是以物质或活动为特征的存在,内涵通常需要借助外延来实现,外延却可以独立存在。以开发生态旅游资源为形式,以追逐短期经济利益为目的,忽略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甚至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可称之为外延型生态旅游开发模式。以生态保护价值观为指导思想对旅游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建设,注重对旅游者和居民进行环境教育,以旅游促进经济的发展,以经济发展推动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生态环境因此得以不断改善,可称之为内涵型旅游开发模式。伊春森林生态旅游开发虽然从历史角度看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其森林生态旅游外延开发管理和内涵的体现却存在多种问题,概括起来讲,就是外延开发管理失当,内涵表现不足,从某种程度上看,伊春森林生态旅游可以归为外延型生态旅游开发模式。

森林生态旅游景区建设问题。伊春市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结构失调,虽然景区数量众多,但景区建设缺乏整合,大多数景区规模较小,品位不高,同质化严重,在景区建设过程中只开发不保护。伊春森林生态旅游开发初期都是不同的行政县、区和企业自行分散进行的,缺乏统一的科学规划,更缺乏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规划。据不完全统计,从2001~2008年,伊春市在旅游景区基础和服务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总计只有6.3亿元(涵盖政府投入和企业投入),由于伊春市旅游资源分属不同的产权单位,有限投入被分散到100多处景区(点),因景区建设和改造决策不慎重,造成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另有部分缺乏经济实力的投资者以很少的投资占用资源,制约了高品质生态旅游景区的建设,使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成为空谈。在伊春以森林资源为基础的旅游开发前期,景区建设是混乱无序的,忽略了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虽然近年来通过加强规划建设和管理,景区建设的混乱局面有所改善,但在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方面仍然缺乏长远的考虑。森林生态旅游服务设施设备问题。首先是旅游交通服务,伊春市内主要交通工具皆为传统汽车,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快速递增,汽车尾气和噪音已成为城市的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据中国伊春政务公开网的信息,伊春2007年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天数的有314d,2008年数据缺乏,2009年为224d,2010年为252d,空气质量下降明显。随着森林生态旅游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外来车辆和本地车辆逐渐增多,伊春空气质量存在进一步恶化的可能。其次是旅游住宿设施,伊春市现有19家星级宾馆,其中多为传统的2星级宾馆,接待能力有限,且缺乏森林生态旅游概念在住宿服务中的延伸。再次是餐饮业,档次低且缺乏规模,缺乏原生态特色,以及以伊春森林食品为主材的特色餐饮。最后旅游区配套设施不健全,如给排水、公厕、垃圾及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还没有全面完善,缺乏对森林生态景区内生活污染的有效管理。#p#分页标题#e#

森林生态旅游内涵表现不足森林生态旅游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理念通常借助于景区的建设、服务设施的建立与服务的提供等形式体现出来,并不会以独立存在的形式提供给市场。伊春森林生态旅游的内涵表现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森林生态旅游开发中生态保护理念淡薄。伊春森林生态旅游区(点)内建筑物过多、体量过大,造型、色彩、用材、功能等与生态旅游理念相悖,存在许多人造景观,且在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重开发、轻保护,使自然森林生态景观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②森林生态旅游社区参与度不足。根据2010年伊春市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结果,伊春常住人口有114.8万,而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只有2万余人[9],大多数城市居民和景区附近居民并不能直接分享森林生态旅游发展带来的经济利益,因而缺乏参与保护与建设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和动力。③本地导游普遍缺乏森林生态知识,生态文化素养不足。据统计,伊春市现有的24家旅行社,多数规模在3~5人,旅游旺季做地接服务,旅游淡季关门歇业,聘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④对游客缺乏有效的生态文化教育和行为引导,对景区的森林生态景观缺乏有效管理,游客破坏森林生态景观的现象时有发生,降低了旅游景区生态环境的品质。

发展对策

伊春森林生态旅游应立足生态旅游内涵,在旅游景区建设、设施配备与服务提供等方面注重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并以生态旅游推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旅游资源建设强化生态保护开展生态旅游必须保证促进生态平衡。在生态旅游开发前期,经济条件制约生态环境的建设,但不应破坏生态环境,同时要使当地居民在旅游活动中获得经济利益。从具体操作看,伊春市在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中,必须以环境保护为重,避免破坏当地森林生态系统,遵循保护优先的原则,统一规划建设森林生态旅游精品景区,对景区游客进行容量控制,对景区进行分区功能规划。旅游区(点)内不建生活区,景区内建筑物尽可能少、小,必要的设施在造型、色彩、用材等方面要体现生态理念,景区附近建立“农家乐”型的餐饮、住宿区,促使当地居民因生态环境的保护而获得经济利益,因经济利益的刺激而强化环保意识,同时又能避免集中的、大型的生活功能型建筑物对当地自然景观的破坏。旅游基础设施注重体现生态理念旅游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交通、住宿、餐饮等。道路建设上要注意避免干扰自然界生物栖息区、阻断生物迁徙路线,交通工具尽可能使用电力、天然气等环保型动力车,尽量采用非机动的、自然的交通工具,在伊春市区内也应大力推动环保型交通工具的使用。

客房从建筑设计到最终的使用全过程都必须符合生态要求,选址应避免建在生态脆弱的地带,建材和家具都应采用无污染的“绿色材料”,不提供一次性用具。餐饮业应用先进节能技术和清洁环保能源,推出优质绿色食品,围绕伊春盛产的食用菌、山野果、山野菜、野生保健食品以及鹿、野猪等生态畜牧产品,推出有地方特色的森林食品。让游客全方位体验伊春浓郁的生态人文氛围。建立森林生态文化教育设施为对居民和游客进行生态理念宣传和教育,在伊春市规划建设一座高度现代化的生态展览馆。借鉴2010年上海世博会建筑经验,生态展览馆建筑本身要体现目前世界最为先进的生态环保技术,使用绿色环保型建筑材料,按照绿色环保的标准施工,并运用先进生态节能技术减少能耗、水耗,展现先进的环保生态理念。生态展览馆内以森林生态环境科学为中心设置教育区和产品展示区等区域,介绍森林生态系统机理、生态环境案例、生态环境的保护等,对居民和游客进行森林生态科普教育。生态展览馆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范游客在森林旅游过程中的行为,使游客自觉自愿地维护景区(点)的环境及卫生,降低管理部门对景区的管理难度和成本,而且可以对游客实施生态文化科普教育,强化游客对森林生态旅游特殊利益的感知。建设高素质的森林生态旅游服务队伍发展森林生态旅游,需要高水平的森林生态旅游服务,高水平的旅游服务依赖于高素质的旅游服务队伍。为此,伊春可招聘一批形象好、素质佳的旅游服务人员,聘请旅游专家或者将旅游服务人员送国内知名学府进行森林生态旅游专项培训,建立一支有着良好社交技能和专业素养的森林生态旅游服务队伍。

结语

环保市场的发展前景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生态旅游;发展效应;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0.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6-0003-02

随着现代旅游的发展,旅游者的经验越来越丰富,品位越来越高,客源市场划分越来越细,旅游产品随之多样化,生态旅游因此应运而生,并以迅猛发展之势成为旅游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本文就生态旅游的发展与管理略作探索。

1.生态旅游的迅速兴起

生态旅游是一种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系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它是指游客在欣赏和浏览古今文化遗产的同时,置身于相对古朴、原始的自然区域,尽情享受旖旎的风光和野生动植物。生态旅游具有以下六大特征:一是旅游活动以大自然为舞台;二是生态旅游内涵孕育着科学文化高雅品质;三是旅游活动以生态学思想作为思想依据;四是旅游活动载体具有多样化特色;五是旅游者高强度参与性的活动;六是增强人类环境意识的高品质的旅游。

生态旅游体现了人类返朴归真、回归大自然的愿望。当今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企盼从现代化都市生活的快节奏、繁杂而喧嚣之中暂时解脱、求得松弛,获取大自然之沐浴,以消除疲劳,恢复体力。所以这种以回归大自然为目的旅游活动格外受到人们的喜爱。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建立起各种类型的森林公园和保护区3000多个,总面积4亿多公顷。在美国,每年有3亿多人次去国家森林公园野营、度假。而日本把国土面积的15%划为森林公园,每年去参加生态旅游的人数高达9.3亿人次。德国政府提出了“森林向全民开放”的口号,全国有60多处森林公园,旅游收入达数十亿美元。生态旅游已成为旅游业中増长最快的部分。

我国的森林公园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很旺。自1982年9月我国第一个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建立后,到1996年底,经国家林业局批准的国家森林公园已有269处,全国各级森林公园总数810余处,经营面积达720万公顷。生态旅游遍布27个省、市、区,形成了以森林公园为主体的生态旅游网络体系,年接待中外游客近亿万人次,旅游收入达数十亿元。这几年,前往各地森林公园的中外游客每年以30%的比例迅速增长,据专家预测,未来几年,中国将有数十亿人次参加生态旅游。

桂林山水甲天下,它在传统的山水观光旅游基础上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其生态旅游资源异常丰富,遍布各县,共有景区50多个,面积130,000多公顷,而且旅游资源的功能多种多样;有的景区可供度假,有的景区可疗养保健,有的景区可水上游乐,有的景区可作科学考察,有的景区可探险观奇,有的景区可了解民俗风情,有的景区各种功能兼而有之。

(1)山岳生态景区:兴安猫儿山高山生态景区、

(2)森林生态景区:桂林国家森林公园、龙胜花坪保护区、灵川古东生态景区、尧山森林公园

(3)漂流生态景区:资源资江五排河、临桂宛田的漂流、漓江

(4)赏花生态景区:恭城桃花、尧山杜鹃

(5)农业生态景区:桂林农业生态园、恭诚月柿节、大圩草莓种植园、龙胜龙脊梯田

(6)河湖生态景区:青狮潭水上娱乐度假、全州天湖水库、永福板峡水库、两江四湖、兴安灵湖

(7)徒步探险生态景区:漓江沿岸、灌阳太子山、千家洞观光探险小区、猫儿山龙胜的矮岭温泉、全州炎井温泉、平乐仙家温泉、恭城峨山乐园民族风情小区、龙胜银水侗寨、资源车田苗寨、八角寨独特的丹霞地貌等已成为生态游的热点。

大桂林生态旅游圈业已形成,生态旅游正如火如荼,给桂林旅游带来了新的活力。

2.生态旅游效应分析

从正面效应看,生态旅游已带来了以下的变化:

2.1 调整了林业产业结构。据统计,桂林市有11个自然保护区,9个国有林场,3个集体林场15万多个集体林场,它们大多具有旅游开发价值。过去,桂林林业部门主要从事单一的木材生产,就林业论林业,致使许多林场长期处于边远、封闭、贫穷的边缘线上。兴建对外开放的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为林场走出林业,调整产业结构提供了一条发展的道路。目前桂林市各县旅游业接待游客的总人次中,森林生态旅游占绝大比重,游客人数年攀升。

2.2 改善了森林公园和保护区的自身条件。发展生态旅游是在保护森林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坚持保护第一,利用第二的原则,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功能和生态效益,达到持续利用,保护好生态环境对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改善环境、保障农业丰收和维护生物基因库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如猫儿山自然保护区境内丛林密布,她是漓江,资江的主要发源地,也是柳江的主要源头之一;花坪保护区有维管束植物1100多种,活化石银杉就在保护区内,野生动物也不计其数,有哺乳动物、鸟类、两栖类;爬行类,其中国家二级保护珍稀动物有瀰猴、红腹角锥、白鹇、大鲵等;青狮潭水库水源林保护区森林面积共5万公顷,其水系发达,水源丰富,是漓江主要发源地之一;而保护区中的青狮潭水库库容水6亿多立方米,可灌溉面积2.92万公顷,每年秋旱季节,靠水库有计划放水,调节漓江流量,对保证桂林至阳朔的旅游通航和沿江人畜饮水有着重要的作用,对这些林区实行有计划的开发将更能发挥其生态效益。

2.3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生态旅游的发展为増加地方财政收入,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发展建设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从而整体上改变了原有的偏僻、贫穷、落后的状况。如龙胜各族自治县属国家林业局重点扶贫县之一,开发矮岭温泉和森林旅游之后,特别是近年来,桂林至龙胜的二级公路修通后,使行车时间缩短将近一半;该县饮食业由200多家发展到400多家,旅游宾馆的床位从2300个增到近两万个,林业部门也成立了森林旅行社,旅游业成为全县财证收入的支柱之一,旅游区周边的农民依托旅游摆脱了困境。随着生态旅游业的进一步开拓,旅游市场正日益扩大,这将更有力于龙胜经济的发展;资源县也是个边远贫困山区县,在1990年以前全县的财政收入和人民的生活来源主要依靠木材生产,1990年之后,该县在抓好林业生产的同时,以林业为依托狠抓旅游业的开发,前后推出了资江漂流,八角寨,宝鼎瀑布等景点,吸引了大批游客,休闲,度假,带动了商机,饮食业,旅店业,娱乐业等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全县的商品零售总额由3800万多元增加到超亿元,年递增率为16.8%。目前这两个县已成为大桂林生态旅游重点县,旅游正为他们带来滚滚财源。

2.4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的需求与日俱增,桂林的三山两洞一条江早已成为过去,桂林生态旅游景区为大家提供的游山玩水、清奇新颖、抒怀、高尚娱乐、消除烦躁、去除疲劳的闲暇去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是桂林山水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桂林山水的延伸,是构成大桂林旅游圈的不可或缺的元素。

3.生态旅游发展与管理对策

生态环境具有正负双重效应,其健康发展的关键在于管理。如果管理得好,生态旅游能促进地方和保护区的经济和文化建设发展, 为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提供良好的条件,并能增强广大群众的生态意识,使其形成良性循环。如果管理不当,生态旅游将给自然环境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不良的损害。为此,有效的发展策略与管理措施有:

3.1 科学认识生态旅游,树立可持续发展目标。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在于对生态旅游要有一个科学的认识。首先,生态旅游作为旅游点的一种形式,必须满足旅游需要,提供使游客满足愉悦的旅游经历。同时,生态旅游要使游客对自然环境破坏的程度控制到最小。可持续发展是既能够满足当今的需要,而又不牺牲今后世代自身需要的能力发展。因此,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应是一种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旅游活动。

3.2 提高旅游者的环保意识,建立生态旅游区环境伦理道德观。国家旅游局局长何光暐在'99世博会旅游促销及全国旅游市场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了对旅游者进行生态教育的必要性,他指出:"注意和加强对旅游者的宣传,使旅游者更加关注生态、体验自然、提高环保意识,从而自觉地保护旅游目的地的生态环境,使生态旅游点真正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关系'的桥梁" 。要通过各种形式的生态道德教育,使生态旅游者从“污染源”变为“环境保护卫士”。实施生态环境教育可从以下方面着手:①在生态旅游区内设立具有环保架育功能的基础设施,如建立生态景观解说系统及废物收集系统,设立环境保护和卫生指示牌等;②建立生态监测站,对旅游区的环保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及时掌握信息;③利用媒体进行环保宣传,包括编写旅游指南和旅游活动道德标准,作为门票的一部分发给游人;④安排植记念树等活动,组织游客清洁环境,使旅游者直接参与到生态保护活动中去。

3.3 强化生态旅游区规划,控制开发建设项目。在已建立的森林公园中,完成总体规划的不到三分之一,多数公园由于缺乏总体规划,对生态旅游区的开发项目没有全盘考虑、严格限制,而是一哄而上,修路建房,大搞建设,使生态受到严重破坏。同时,开发随意而盲目,出现重复建设,造成资源、财力、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所以,发展生态旅游首先要对旅游区进行合理的规划,确定资源特色、保护范围和市场定位,从而保证利用、保护和开发的有机统一。

3.4 精心设计生态旅游产品,建立适应市场要求的产业体系。深层次、多方位开发设计生态旅游产品,是扩大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之一,这些产品一要有特色意识,既要能打入旅游市场,又要在同类产品中独树一帜,在自身资源特色上下功夫。二要有市场意识,根据市场实际需要不断调整产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三要有超前意识,根据未来发展的趋势来设计产品。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争取潜在的客源市场,不断扩大市场份额。

参考文献:

[1] 《桂林地区森林旅游总体规划》 (1996年) 桂林地区林业局

[2] 《生态旅游学>》 卢云亭 王建军合著 旅游教育出版社

环保市场的发展前景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城市建设;景观;现状;发展趋势

引言

随着近几年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土地利用越来越多,对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城市中的自然景色和人工景观严重萎缩,居民居住舒适性快速下降,针对这种情况,城市景观与城市发展的研究势在必行。

1城市景观发展现状

1.1城市建设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

近几年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城市的用地不断扩大,在前期的城市建设中,因为缺少统一的前瞻性规划,再加上管理措施不得力,新旧建筑混杂拥塞,城市中的建筑相互独立,各自为战,城市的空间缺少整体性,显得支离破碎、混乱不堪。各建筑单体虽然具有自身的特色,但是缺乏彼此的协调以及与城市空间的联系,无论在风格、形体、色彩,还是在材料上,都没有任何关联,在城市的整体控制和规划上没有依据可循,破坏了城市原有的整体风貌和肌理。城市建设的不合理给城市的自然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不仅打破了原有自然环境的和谐,冲击了城市自然景观的美感,而且还对自然环境的生态循环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1.2“以人为本”的理念难以体现

目前,我国许多住宅区内景观设计,在很多方面没有做到“以人为本”。比如,在路网设计中,由于过于追求形式,导致道路弯曲复杂失去了便捷性;由于路面材料选用磨光花岗岩或无防滑的地砖,雨雪天居民摔伤的时有发生;有的住宅区没有把残疾人的行为考虑进去,为残疾人的出行带来不便;有的住宅区没有为老人和幼儿开辟专用活动场地;有的住宅区室外空间无一处“避雨遮荫”之地,遇到雨天、大热天,居民无法外出活动。

景观要做到“以人为本”,最重要的是设计者要在充分了解所住居民的年龄结构、职业、生活、工作习惯、生理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的人性化设计,这样才能使每一个细节都体现尊重、体贴人,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让住户能感受到舒畅的人性空间。

1.3 环保、生态意识欠缺

有的小区为了显示其豪华气派,搞起了高大的“城门”,硬地面积很大的“广场”。而景观设计决策人员对植物造景的意识却不强,在极为有限的可绿化空间里,不以植物造景为主,却硬塞进亭台廊榭,假山叠石等无生命的景观,使城市中本已严重失衡的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的比例更加失衡。他们没有从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的角度对植物进行合理的配置和造景设计,没有考虑城市绿色空间应具有的多样化功能,只注重硬质景观在图纸上的丰富表现,以迷惑市民和迎合房地产商的求快、求新、求超越的心态。片面追求硬质景观的结果使人们所期望的自然环境和宁静惬意的社区氛围不能得到充分体现。

2城市景观未来发展趋势

2.1体现人性化的合理使用功能

在景观设计及建设中进一步强调人性化的意识,考虑人们在使用过程中的心理与生理需要。毕竟人是有情感的实体,研究人的情感活动与意志活动并运用自然与造型环境因素加以发挥与表达,是小区环境艺术、生态意识中一个个有价值的补充与完善。高节奏的生活使人的性情趋于理性、单调甚至麻木,物化生活让人几乎变成了一部机器。因此,小区良好的景观设计是为生活在其中的人民提供休闲与享受自然的空间,并满足人民对特定环境的精神需求和情感关注。

所以,在住宅区的景观设计里边,房前屋后的景观设计,楼间的景观设计首先就应该考虑到给老百姓创造一个家园的感觉,使老百姓能够在住宅环境里体会到回家的感觉和归属感,同时,要使景观的设计尽量达到易用、便捷的要求。

2.2具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艺术水准

由于景观元素的多样性,景观设计在塑造场所特质方面比建筑设计有更大的空间,需要设计者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挖掘场所的深层文脉和地域特征,展现艺术的创造力。同时,居住主题的景观设计是更为贴近普通大众的一种艺术形式,可参与性和易于维护性都是需要权衡考虑的因素。要多多关注和吸收一些国外先进的设计理念,创造出一批有地域特色和鲜明场所特质的景观设计作品。

2.3回归自然的景观设计趋势

目前,人们对于景观追逐的过犹不及,正使景观设计中的自然元素越来越少。过多强调人文景观,仅考虑视觉上的冲击,不仅费功费料,还使社区景观离自然越来越远,平添了住户身在其中的压力感。

原生态的环境是任何人工生态都不可比拟的,从生态的角度看,自然群落比人工群落更健康,更有生命力。然而,人是社会的动物,不能在原始的环境里生存。因此,在城市建设中尤其是居住建设中就需要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并利用生态学的原理提升和改造自然生态,最终使之适合人类居住的需要。从实践经验看,只有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因此,坚持因地制宜,将是未来住宅小区住宅景观设计的一大趋势。

2.4绿化养护管理是园林绿化行业远期的重要支撑点

园林绿化“三分建,七分管”,园林绿地的建成并不代表园林景观的完成,只有通过高质量、高品质的园林养护,园林景观才能逐渐的形成与完美。当前,我国园林行业已经走过了“注重园林建设,轻视养护管理”的发展阶段,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作为园林行业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发展迅猛,蕴含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仅北京市城市绿化面积就达63,540公顷,而每平方米的养护费就大于6.5元。目前国内2010-2011年开工的市政园林建设项目已全面进入养护期,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1年我国城市园林绿地面积共2.24亿公顷,全国绿化养护产业发展空间巨大。同时,绿化养护市场现已逐步打破原来由政府园林单位垄断养护的局面,开始了比较充分的市场竞争。由于目前国内市政园林养护业务主要以三年承包的方式分给各地园林局下属养护队,公司尚不能大规模参与竞标;三年期满后,各地市政园林养护业务有望开放招投标。随着我国绿地面积的逐年增长,养护市场将继续增大而且是积累式的增长,将会成为我国远期园林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3结束语

城市景观是城市发展的积淀,现代城市的发展要结合当前人们生活习惯和当地地域文化的特色,注重生态可持续的发展,注重人性化的景观设计,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才是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邓华,杜威. 关于城市景观园林设计的现状与改进对策[J].{H}民营科技,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