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

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

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

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范文第1篇

随着高等教育和经济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企业、社会对于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在“大众创业,全民创新”的背景之下,创新创业教育逐步上升到整个大学教育体系的关键地位,对于地方应用型大学更是如此。同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更是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升为国家战略。也就是说,大学生是否具备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逐渐成为地方应用型大学教学成果与教育质量的重要体现。基于此,文章主要从理论构建与实践应用两个方面分析了地方应用型大学如何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为提升其育人质量以及社会影响提供思考。

二、构建兼具理论性与应用性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在地方应用型大学中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构建兼具理论性与应用性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显而易见的是,无论开展何种形式、何种目的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教学内容、教学计划以及课程体系的设计都是高校需要开展的首要任务,否则会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对于贴近经济实际、贴近市场活动的创新创业教育更是如此。

第一,理论性是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首要原则。地方应用型大学需要将传统的经济管理理论纳入课程内容中去,包括市场营销学、金融学、管理运筹学、公司理论等等,不仅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更让学生掌握成本-收益、质量-效率等项目分析方法。第二,应用性原则在设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时更加需要我们重视。地方高校需要深入把握当地经济、产业结构以及学校的优势资源来挖掘潜在的课程创新点,在结合校内外创新创业资源禀赋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各具特色的教学内容。

三、搭建“产学研用”协同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除了需要重视教学内容与教学体系的重要作用,在地方应用型大学中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还需要搭建“产学研用”协同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搭建该平台的意味着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并非只是大学自己的任务,更需要发挥企业、科研机构以及市场的功能与作用。其实践逻辑在于,高校通过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高质量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学生在获得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研发、创新活动,其研发结果可以通过校企合作与自主创业的形式与市场建立紧密的关系,从而实现完整的协同创新路径。

例如,学校可以建立基于“创客空间”的产学研耦合、园区孵化的实战综合平台。具体而言,“创客空间”是一种新型孵化器载体,包括天使投资、知识产权、人力资源和技术转移等平台,能够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政策咨询、投融资、中介、品牌宣传和技术认定、评估、交易等服务和保障,让学生的创新创业计划成长壮大。由此可见,良好的创新创业平台是保障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有序进行的支柱,是决定项目实施质量以及项目成果能够达到预期的关键所在。

四、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估体系

在地方应用型大学中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还需要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估评价体系。无论从内部风险控制还是外部收益衡量的角度来看,完善的质量评估系统、严谨的质量评估方案都是科学衡量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效益的重要支撑。具体而言:其一,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地方高校需要设计差异化、层级化的质量评估方案。同时需要摒弃以“绝对分数”作为量化考核的指标,而需要采用以“相对程度”作?榱炕?考核的指标,后者的目的在于区分不同类型学生群体的学习与实践成果。

其二,学校构建多元评价机制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考察创新创业教育的阶段性成果,更重要的目的是“以考促学、以评促教”,让学生和教师能够从意识上、态度上以及行动上意识到创新创业活动的重要性。因此,构建质量评估体系的另一个核心目的为让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的综合能力,从而形成与“终身学习”类似的“终身创新”、“全民创业”的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

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创新创业;创业生态系统;商业计划;三螺旋

[中图分类号] G6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4)04?0070?03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全球各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目前仅仅在校园内进行的创新创业教育有其天然的缺陷,这种缺陷显而易见:纸上谈兵较多,联系实际较少。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引入创业生态系统理论,实施了一种新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嵌入到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中,增强创新创业教育与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联系,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创业生态系统理论

(一)国家层面的创业生态系统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埃茨科瓦茨和雷德斯道就提出三螺旋结构用以解释大学、产业和政府三者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关系[1]。产业作为进行生产的场所,承担着最终产品问世的重任;政府作为契约关系的来源,确保稳定的相互作用与交换;大学则作为新知识、新技能的来源,是知识经济的生产力要素。大学、产业和政府在保留自身原有作用和独特身份的同时,每一个又表现出另外两个的一些能力。三者交叉、结合,角色互换多样,多边和双边沟通灵活,由此形成持续的创新流。如图1所示。

在美国,人们十分注重“敢于失败”的文化和教育、政策监管的有效性。他们认为由于创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如果创业一开始你没有成功,你需要尝试,再尝试一次,而美国风司往往也愿意帮助和投资一次又一次创业失败的人。

图1 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三螺旋结构

没有必然成功的创新。因此,对于创新者来说,失败是成功的必修课,创新者必须会面对失败。因为创业高失败率,就不鼓励创业是一种短视和错误。

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转移,国家层面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必须同时重视技能和态度的二者的重要性。在任何领域,成功的关键都是专注和在一次次失败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而政府的作用就在于鼓励敢于失败和宽容失败的文化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从而在“政府―产业―大学”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区域层面的创业生态系统

《哈佛商业评论》曾指出:如果你想要释放创业精神,你必须知道如何为创意、资金和人才建立和维系动态的市场。在区域层面的创业生态系统中,

[收稿日期] 2014-05-10;[修回日期] 2014-07-10

[基金项目] 2010年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践”(104062);2012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教改项目“大学科技孵化器与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功能规划和建设研究”(201212);2012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中国创业板市场IPO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简介] 惠兴杰(1963-),男,河北抚宁县人,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人事处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徐珂欣(1992-),女,河南洛阳人,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创新创业与风险投资研究所研究助理,主要研究方向:风险投资,创业教育;罗国锋(1976-),男,河南南阳人,博士,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经贸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中国火炬创业导师,创新创业与风险投资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创新创业,风险投资和创业教育.

中,人才、资金和创意形成了一套提高流动性和连接性并抑制可能的消极力量的组织、结构和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区域层面的创业生态系统

(三)企业层面的创业生态系统

创业过程的Timmons模型由美国著名的创业学专家Timmons教授创立。Timmons 认为:高潜力企业获得极大成功的原因是根本的核心的创业过程。尽管企业、创业者、地理和技术因素千差万别,但都是核心问题或驱动力量主导了高度动态的创业过程。这一模型如图3所示,它可以解释企业层面的生态系统。

图3 企业层面的创业生态系统

Timmons模型认为创业是一个高度动态的过程,其中机会、资源、创业团队是创业过程最重要的驱动因素:商业机会是创业过程的核心要素,创业的核心是发现和开发机会,并利用机会实施创业,因此,识别与评估市场机会是创业过程的起点,也是创业过程中一个具有关键意义的阶段;资源是创业过程的必要支持,为了合理利用和控制资源,创业者往往要竭力设计创业精巧的战略,这种战略往往对新创企业极为重要;创业团队是新创企业的关键组织要素,创业领导人和创业团队必须要有较高素质,但最为重要的是团队要具有柔性,能够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

Timmons模型中三个要素构成一个倒立的三角形。创业过程就是连续的商机、资源和团队之间匹配和平衡的行为。由于创业过程是机会驱动的,创业者首先要利用创造力在模糊、不确定的环境中发现机会,并利用资本市场等外界力量组织资源,同时要组建有效的创业团队领导企业来实现机会的价值。在这个过程中,资源与机会之间是“适应、差距、再到适应”的动态过程。尽管这三个部分很难保持完全匹配,但只有持续地追求一种动态的平衡,企业才能持久发展。

(四)一个整合的创业生态系统模型

整合上述三个层面的创业生态系统,我们可以得到如图4所示的创业生态系统模型:

图4 整合的创业生态系统

由此可见,三个层面的创业生态系统并不是相互孤立,各自生存,而是应该形成一种“大圈套小圈、彼此促进”的一种模式,这样的模式更有利于创业生态系统良好发展。

二、基于创业生态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一)模式的运转中枢

2009年11月,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成立了“创新创业与风险投资研究所”(简称创投所),作为一个研究和社会服务机构,自然而然地承担起来校内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生态系统的衔接桥梁。

在创投所的推动下,学校与秦皇岛港城创业中心(部级孵化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最终促成河北省省级校外实践基地的挂牌。

创投所与经贸学院团委合作,开设“企业家进校园”品牌讲座,该讲座每两周举办一次,邀请创业成功的企业家进入校园现身说法,从而成为学生接触社会的一个窗口。

创投所通过举办“企业家培训班”,不仅服务本市创新型企业,也成为本市企业了解高校的一个关键通道。

创投所每年还组织一次“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东秦选拔赛”。鼓励师生合作组建创业团队,促进本校科技成果的商业转化。

创投所与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合作,即将设立的创新创业试验与培训基地,该基地将架起政府、企业、高校三螺旋合作并互相促进的桥梁。

(二)模式的主要表现形式

由校大学生创新中心,经贸学院与创投所通力合作打造的“创新型企业商业计划路演大赛”是东秦嵌入创业生态系统的创业教育的主要方式。她是为真实创新型企业设计的比赛,吸引了众多风投机构的参与,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和我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注入了新元素。她成为政府、企业和高校结合的完美典范。

该大赛之所以能够成功举办5届,是因为客观上存在四个方面的强烈需求: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深度接触企业家的需求;政府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需求;企业进行融资的需求;投资机构寻找项目的需求。该大赛的组织过程如下:

第一步,向政府及其科技主管部门推介此项目,说明项目对于企业和政府的意义。政府及其科技主管部门提供创新型企业名单,这些优质项目资源成为我校经贸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和服务的对象,并将成为商业计划路演大赛的路演项目。如果路演成功,企业将成功融资,从而实现快速发展;

第二步,由学生实习团队自主选定目标企业,为目标企业撰写行业分析报告和市场竞争分析报告。报告通过老师的评审后,学生主动联系创新型企业的创始人,发送报告给他们。学生团队需要用优质的分析报告来吸引企业创始人的关注并赢得认同,较差的报告将不能赢得企业家的认同,也就不能获得实习机会。

第三步,企业家与学生实习团队达成密切合作且多方共赢的“实习-服务-指导-反指导”关系。该项目要求学生先进入到创业者的内心世界,学生被要求撰写实习企业创始人的创业故事;学生还需要进入企业内部调研,访谈高管团队成员,然后跳出来,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为企业进行创业诊断,并作出各种分析报告。这些分析报告反馈给企业,成为指导企业进一步成长的“良药”。

第四步,学生实习团队按照自己对创业企业的理解,制定一份商业计划书,并持商业计划书初稿与企业创始人会商,充分征求创始人的意见,然后修改为最终的商业计划书,参加路演。

第五步,邀请风险投资家担当路演大赛评委。需要注意的是,评委中没有教师,也没有企业家。风险投资家从投资的角度来判断商业计划的含金量和专业性,风险投资家的评分结果就是商业计划路演大赛最终的评判结果,风险投资家为优胜团队颁奖,并在证书上签名留念。

第六步,企业家点评学生的表现,并对学生所做的服务表示感谢。学校对企业家所提供的支持表示感谢,良好的生态系统得以建立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最后,该活动还结出了意想不到的硕果,这就是秦皇岛瑜阳光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成功融资和快速发展。受商业计划路演大赛活动的影响,该公司创始人刘振中先生了解到风险投资的魅力,参加2011年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深圳),一举夺得了该比赛新能源组的第一名,并且成功获得数家风险投资机构的注资。在风险投资的支持下,该企业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光伏企业,发展成为一个业务遍及全国,新业务和新产品也不断推出的创新型企业。

对学生培养的效果非常之好:第一,学生在就业面试中信心大增,拿出自己制作的商业计划书,谈过和企业进行诊断的过程以及取得的成就之后,面试官都会毫不犹豫地给出一个offer。同学们反馈,有时候,和面试官谈论的话题竟然围绕这次深度的实践活动展开,占据了面试时间的一半以上。部分学生被证券公司录用从事投资银行业务。在如今证券行业普遍不景气的时代,连金融专业硕士研究生也难以找到的工作被受过该项目训练的同学抢到。第二,部分同学认识到实习企业的发展前景,果断进入此类企业工作,很快得到提升并在企业 中担当重任,成为创业团队核心成员。第三,有少数学生毕业后走向创新创业之路,快速实现销售和融资,使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

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范文第3篇

【关键词】卫生职业教育 教学模式 改革 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10-0030-02

一 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现状

我国卫生职业教育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在近几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教育模式改革创新也取得了相对明显的效果。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的卫生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仍然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国当前卫生事业体制改革发展的需要。这是当前我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现状整体性把握。

1.卫生职业教育教学理念与国情及卫生事业基本符合

卫生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是与中国特色的卫生医疗事业的发展之路相吻合的,我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的理念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突出以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救死扶伤、团结合作、人文关怀等,为主要内容的卫生职业道德教育。与西方社会以完全的社会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对私营企业的支持等理念不同,我国的卫生职业教学理念注重卫生职业能力培养与卫生职业道德塑造的紧密结合,融素质教育于卫生职业学生各个教学环节的培养事业当中,以培养医德高尚、操作规范、作风严谨、尊重科学的高素质人才为最终教学目的。可以说,这一教学理念与我国长期以来注重全面的人才培养以及注重德艺双馨的卫生医护人员培养是基本符合的。

2.相对薄弱的发展历程

众所周知,卫生职业技术教育对于我国来说是从外引进的。西方的卫生职业教育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已经勃兴,伴随着工业化的全面推进,为产业升级而培养大量技术性人才的职业技术学院大量建立。尤其是到了40年代以后,无论是欧洲还是北美的卫生职业教育体系,都开始了明细的专业分化,实施了更为专业化的卫生医护人员的培养。而卫生职业技术教育是在20世纪60年代传入我国的,经历了“”等一系列政治事件的影响和阻滞,到90年代才真正得到发展,虽然发展速度快,总体发展状况和趋势都很好,但是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稳定、系统的发展局面,与西方不可同日而语。

3.欠缺灵活的教学模式

由于我国卫生职业教育的形成时期主要集中在计划经济时期,因此,其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必然要适应计划经济体制,那种一切强调计划和行政指令的模式,在具体实现形式上则强调了统一的政令和集中的权限,然而最终却取得了脱离市场轨道、偏离社会需求的效果,教学内容定位、教学计划制定以及培训形式选择往往按照专业的制定,实行全国统一化推行,由此形成“自上而下一线通,分业划片大一统”的计划管理模式。这种严重脱离市场而大部分听命于行政指令的教学模式,其最终结果是人才与市场的严重脱节,大量的市场用不上,从业人员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形成了人力资源分配堆积。同样,我国的卫生职业教育还缺乏用于保证产学合作的相应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正是这种脱离市场而过度依靠行政指令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学培养的标准往往就模式市场需求而发展,因而学校就不会去积极拓宽与卫生企业等组织进行合作,用以塑造人才的市场适用性。因此,这种教学模式往往缺乏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使得职业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定位上严重偏离正轨。

二 我国卫生职业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对策研究

1.树立正确的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的理念和方针

明确和提高认识,是当前我国卫生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先导。卫生部《关于加强卫生职业教育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卫生职业教育是培养护理、药学及其他医学相关专业卫生技术人才的教育。”卫生职业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和医学教育的交叉领域,是基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重要的人才储备库。因此我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革新,要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岗位需求为导向”这一明确的教学理念和方针,并注重发挥这一理念的树立和塑造。在卫生职业人才培养工作中的指导性作用,树立具有时代特征、符合我国国情的卫生职业教育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体系。

2.明确有市场需求预测和岗位分析作支撑的职业培养目标

明确改革创新的目标定位,是我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的基础。而这一目标定位的明确,需要两个最基本的支撑,即市场预测和岗位分析,这两大支撑是互相作用的,市场预测是岗位分析的依据,市场预测的结果往往成为岗位设定的依据,而岗位设定之后的分析又能反馈信号给人才市场,从而影响市场的人才需求结构。具体地说,卫生职业教育教学的专业结构和专业设置必须以科学的岗位分析和预测为基础和依据,同时依据岗位的需要来设立专业并安排课程。卫生职业教育在基本顺应教育改革的这个基本前提之下,要紧紧抓住市场和社会需求这一主线,并结合自身在办学资源上和所在区域上的优势,确立、完善和调整办学方向和主要特色定位,优化专业设置,尤其是对热门专业要紧抓不懈,并准确地把握市场瞄准冷门专业,同时对前瞻专业要进行大胆预测和引进,对特色专业要不遗余力地创办。卫生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应严格按照毕业后,从事技术岗位的就职需要来确定。这就需要主管部门能够尽快研究颁发卫生职业教育医学的相关类专业目录,指导卫生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建设。坚持为医疗卫生事业服务的宗旨,遵循医学教育和卫生人才的成长规律,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卫生人才,加强医德和职业素质教育,促进医学生的全面发展。

3.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

师资是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关键。而对于卫生职业教育这一实用型教学系列而言,必须要打造一个能够全面高效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卫生职业教育教师队伍。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这就要求卫生职业教育教学的教师团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水平,还应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水平。要想培养一批能够真正达到“双师”的要求的师资团队,卫生职业教育院校可按照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原则,采取培训与引进相结合的方法,逐步打造和完善一支既有高水平专业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又有较高的专业临床经验和技术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作为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人才导向。当然,科学、合理、系统的人才制度是保证这一队伍能够长久创新教学能力的保证,因此,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人才考核和评价机制,进而健全科学、激励和保障措施健全的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机制,从而将适应市场和社会发展需求的高、中、初级技能劳动者比例结构进行全面优化,而趋于基本合理的格局。

4.完善教学体系建设,加强职业技能考核力度

职业技能教学考核系统是完善制度的收口,好的考核制度能起到激励作用和良好的导向作用。因此,可以通过对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的有力借鉴,以克服我国卫生职业院校以单线程的知识指标考核为主的方式所造成的弊端和缺失,而将知识和能力作为兼容兼顾的双线程指标,而更为重要的是,教学考核指标体系中对明确强调对职业能力考核的特色突出。另外,指标体系中还将“学生为主体”作为背景性考核依据,强调考核方式的灵活多样,并有力结合校内校际联合考核与国家相关职业资格考试项目,并对接各种教育培训形式,提供给学生进一步深造的有利平台。由此可以看出,这个指标体系有意识地把职业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目标的重要指标项,同时将能力标准系统作为学生的最终成绩水平的基础性评价标准,这也是具有深刻意义的。

5.立足全球视野,创新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模式

由于卫生职业教育是西方舶来品,西方在此方面有着我国难以望其项背的发展阶段、成熟程度和先进理念,因此要立足全球视野,吸取西方最先进的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经验和理念,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尤其是卫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国际卫生医护人员国际竞争力的塑。在文化、教育、科技全球化的当代,我国的卫生职业教育创新模式必然要面对国际市场和国际教育环境。这就要求以国际化标准来牵引我国卫生职业教育的创新实践,尤其是在卫生医护人才培养质量上要遵循相关国际标准。同时逐步发展更高层次的卫生职业教育,使我国卫生职业教育逐步向本科、研究生层次发展,从而形成上下贯通的卫生职业教育体系,以满足国内外劳动力市场的现实需求。

参考文献

[1] 徐霁、张辉玲等.卫生职业教育的中外比较及对策建议[j].继续医学教育,2009(1)

[2] 季苏醒.对构建卫生职业技术教育“立交桥”的几点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2

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范文第4篇

【关键词】卫生职业教育 教学模式 改革 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10-0030-02

一 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现状

我国卫生职业教育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在近几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教育模式改革创新也取得了相对明显的效果。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的卫生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仍然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国当前卫生事业体制改革发展的需要。这是当前我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现状整体性把握。

1.卫生职业教育教学理念与国情及卫生事业基本符合

卫生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是与中国特色的卫生医疗事业的发展之路相吻合的,我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的理念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突出以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救死扶伤、团结合作、人文关怀等,为主要内容的卫生职业道德教育。与西方社会以完全的社会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对私营企业的支持等理念不同,我国的卫生职业教学理念注重卫生职业能力培养与卫生职业道德塑造的紧密结合,融素质教育于卫生职业学生各个教学环节的培养事业当中,以培养医德高尚、操作规范、作风严谨、尊重科学的高素质人才为最终教学目的。可以说,这一教学理念与我国长期以来注重全面的人才培养以及注重德艺双馨的卫生医护人员培养是基本符合的。

2.相对薄弱的发展历程

众所周知,卫生职业技术教育对于我国来说是从外引进的。西方的卫生职业教育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已经勃兴,伴随着工业化的全面推进,为产业升级而培养大量技术性人才的职业技术学院大量建立。尤其是到了40年代以后,无论是欧洲还是北美的卫生职业教育体系,都开始了明细的专业分化,实施了更为专业化的卫生医护人员的培养。而卫生职业技术教育是在20世纪60年代传入我国的,经历了“十年动乱”等一系列政治事件的影响和阻滞,到90年代才真正得到发展,虽然发展速度快,总体发展状况和趋势都很好,但是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稳定、系统的发展局面,与西方不可同日而语。

3.欠缺灵活的教学模式

由于我国卫生职业教育的形成时期主要集中在计划经济时期,因此,其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必然要适应计划经济体制,那种一切强调计划和行政指令的模式,在具体实现形式上则强调了统一的政令和集中的权限,然而最终却取得了脱离市场轨道、偏离社会需求的效果,教学内容定位、教学计划制定以及培训形式选择往往按照专业的制定,实行全国统一化推行,由此形成“自上而下一线通,分业划片大一统”的计划管理模式。这种严重脱离市场而大部分听命于行政指令的教学模式,其最终结果是人才与市场的严重脱节,大量的市场用不上,从业人员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形成了人力资源分配堆积。同样,我国的卫生职业教育还缺乏用于保证产学合作的相应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正是这种脱离市场而过度依靠行政指令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学培养的标准往往就模式市场需求而发展,因而学校就不会去积极拓宽与卫生企业等组织进行合作,用以塑造人才的市场适用性。因此,这种教学模式往往缺乏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使得职业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定位上严重偏离正轨。

二 我国卫生职业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对策研究

1.树立正确的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的理念和方针

明确和提高认识,是当前我国卫生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先导。卫生部《关于加强卫生职业教育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卫生职业教育是培养护理、药学及其他医学相关专业卫生技术人才的教育。”卫生职业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和医学教育的交叉领域,是基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重要的人才储备库。因此我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革新,要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岗位需求为导向”这一明确的教学理念和方针,并注重发挥这一理念的树立和塑造。在卫生职业人才培养工作中的指导性作用,树立具有时代特征、符合我国国情的卫生职业教育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体系。

2.明确有市场需求预测和岗位分析作支撑的职业培养目标

明确改革创新的目标定位,是我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的基础。而这一目标定位的明确,需要两个最基本的支撑,即市场预测和岗位分析,这两大支撑是互相作用的,市场预测是岗位分析的依据,市场预测的结果往往成为岗位设定的依据,而岗位设定之后的分析又能反馈信号给人才市场,从而影响市场的人才需求结构。具体地说,卫生职业教育教学的专业结构和专业设置必须以科学的岗位分析和预测为基础和依据,同时依据岗位的需要来设立专业并安排课程。卫生职业教育在基本顺应教育改革的这个基本前提之下,要紧紧抓住市场和社会需求这一主线,并结合自身在办学资源上和所在区域上的优势,确立、完善和调整办学方向和主要特色定位,优化专业设置,尤其是对热门专业要紧抓不懈,并准确地把握市场瞄准冷门专业,同时对前瞻专业要进行大胆预测和引进,对特色专业要不遗余力地创办。卫生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应严格按照毕业后,从事技术岗位的就职需要来确定。这就需要主管部门能够尽快研究颁发卫生职业教育医学的相关类专业目录,指导卫生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建设。坚持为医疗卫生事业服务的宗旨,遵循医学教育和卫生人才的成长规律,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卫生人才,加强医德和职业素质教育,促进医学生的全面发展。

3.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

师资是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关键。而对于卫生职业教育这一实用型教学系列而言,必须要打造一个能够全面高效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卫生职业教育教师队伍。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这就要求卫生职业教育教学的教师团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水平,还应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水平。要想培养一批能够真正达到“双师”的要求的师资团队,卫生职业教育院校可按照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原则,采取培训与引进相结合的方法,逐步打造和完善一支既有高水平专业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又有较高的专业临床经验和技术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作为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人才导向。当然,科学、合理、系统的人才制度是保证这一队伍能够长久创新教学能力的保证,因此,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人才考核和评价机制,进而健全科学、激励和保障措施健全的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机制,从而将适应市场和社会发展需求的高、中、初级技能劳动者比例结构进行全面优化,而趋于基本合理的格局。

4.完善教学体系建设,加强职业技能考核力度

职业技能教学考核系统是完善制度的收口,好的考核制度能起到激励作用和良好的导向作用。因此,可以通过对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的有力借鉴,以克服我国卫生职业院校以单线程的知识指标考核为主的方式所造成的弊端和缺失,而将知识和能力作为兼容兼顾的双线程指标,而更为重要的是,教学考核指标体系中对明确强调对职业能力考核的特色突出。另外,指标体系中还将“学生为主体”作为背景性考核依据,强调考核方式的灵活多样,并有力结合校内校际联合考核与国家相关职业资格考试项目,并对接各种教育培训形式,提供给学生进一步深造的有利平台。由此可以看出,这个指标体系有意识地把职业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目标的重要指标项,同时将能力标准系统作为学生的最终成绩水平的基础性评价标准,这也是具有深刻意义的。

5.立足全球视野,创新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模式

由于卫生职业教育是西方舶来品,西方在此方面有着我国难以望其项背的发展阶段、成熟程度和先进理念,因此要立足全球视野,吸取西方最先进的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经验和理念,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尤其是卫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国际卫生医护人员国际竞争力的塑。在文化、教育、科技全球化的当代,我国的卫生职业教育创新模式必然要面对国际市场和国际教育环境。这就要求以国际化标准来牵引我国卫生职业教育的创新实践,尤其是在卫生医护人才培养质量上要遵循相关国际标准。同时逐步发展更高层次的卫生职业教育,使我国卫生职业教育逐步向本科、研究生层次发展,从而形成上下贯通的卫生职业教育体系,以满足国内外劳动力市场的现实需求。

参考文献

[1] 徐霁、张辉玲等.卫生职业教育的中外比较及对策建议[J].继续医学教育,2009(1)

[2] 季苏醒.对构建卫生职业技术教育“立交桥”的几点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2

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创业教育 理论教育 实践教育 耦合

[作者简介]马成成(1986- ),男,江苏铜山人,中国矿业大学文学与法政学院团委书记,助教,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江苏 徐州 22111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3DXS04-YB07)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2-0098-02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我国明确提出了要“加强就业创业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在党的十会议中,同志提出了把“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等方面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由此可见,创业教育已然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梳理我国创业教育的现状即可发现,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有诸多亟待完善之处,其中紧要之处便是将创业教育中的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提高创业教育实效。

一、创业教育的内涵: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1989年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柯林・博尔博士提出了“事业心和开拓教育”的概念,后来被翻译为“创业教育”。随着时展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创业教育日益受到重视,逐渐从一种解决就业的方法转变为一种人才培养理念。截止到2011年,我国已有600多所高校开设创业教育。90%以上高校已实施创业教育,开设了100多门创业教育课程,近85%的高校建立了各种规模的创业基地。可以说,创业教育已经在我国大部分高校中得到认可,并取得了相关成效。

由于创业教育在我国产生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因此我国高校中开展的创业教育带有“功利性”目的,即要么将创业教育视为让学生创办企业的技能培训,要么将创业教育作为学生就业的一种补充手段。其实,与指导学生创业实践相比,创业教育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将创业教育中的课堂理论教育与课外实践教育契合贯通便是创业教育取得实效的必由之路,也是创业教育的内涵所在。

创业教育是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结合。创业理论教育过程中学生学习基础的创业理论知识,有助于夯实基础,为创业实践做准备。实践教学则侧重于实际操作能力,是对理论学习的验证和强化,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业实践教育是学生对于理论学习的检验,是引导学生通过模拟训练或者真正进入市场来检验所学知识的重要步骤,学生们所学的创业理论教育必须要通过实践去检验。

二、创业教育的现状: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创业教育在我国已经广泛开展,但仍存在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脱节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创业教育的实效。

(一)课堂理论教育现状

在理论研究方面,高校之中关于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总体来说不够深入。在现阶段,由于对于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或是其他现实层面原因,一方面,对于创业教育进行研究的专家学者较少;另一方面,由于创业教育并未能够在高校教育的现实情境下引起足够重视,这让少部分的学者对于理论研究的积极性很难维持。此外,由于我国创业教育的起步较晚,与国外其他高校相比,缺少实证研究的基础,这也导致了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欠缺深度。

在理论教学方面,我国并未形成完整的创业教育学科体系。部分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流于形式,培养目标不清,导致出现“不懂创业的老师在教育不想创业的学生”,创业理论课程成为学生完成学分的手段而已;大多数高校并未将创业教育纳入到学校的主流教育体系中,仅是作为第二课堂的组成部分,创业教育的学科地位边缘化;许多高校创业课程的内容陈旧、广度不够,或者用邀请部分企业家做报告、收看创业故事等形式代替理论课程,并未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等方式进行体验式教学,尚未形成完成的课程体系。

(二)课外实践教育现状

从现阶段创业实践教育的形式来看,我国创业实践教育种类单一。目前我国创业实践教育的主要形式包括创业计划大赛、创业讲座、策划大赛等,少部分学生能够进入高校创业园区进行孵化培养,极少部分学生能够创办企业实施创业。由于实践教育的种类比较单一,导致了本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创业教育,变成了面向少数人的课外教育,导致了很多学生实质上是用理论学习的方式完成了实践教育,很难达到动手操作、实践锻炼的目的。

从现阶段创业实践教育的效果来看,仅有的实践教育形式也未能充分发挥作用。拿涉及面相对较为广泛的创业竞赛来说,相当一部分学生参赛仅仅是为了争取一个奖项,对实施创业也没有什么想法,也缺乏专业人士的相关领导,很少能走上创业之路。拿实践性相对较强的高校创业园来说,由于资金等各方面限制,创业园区只能吸引少部分学生进行创业实践,而且园区内的学生企业流动很快,绝大多数学生毕业后就离开了原本进行的创业实践,本应成为孵化器的创业园区并未“孵化”出可观的成果。

(三)理论与实践脱节

创业教育中的实践教育与理论教育投入比例不均衡。现阶段,各高校对于创业理论教育的投入明显高于实践教育。从创业教育本身来说,实践教育要比理论教育具有更重要的地位。创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土壤,也是锻炼学生创业能力的舞台,而现阶段的投入反而未能达到理论教育的水平,因此实践教育的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就像有学者曾说,大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经验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的重要原因。

创业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未能同步开展。大多数高校的创业课程是以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为主,很难与社会和市场需求相衔接,学生也没有实践平台去深化或验证所学知识。这些情况的出现都是创业理论教育与创业实践教育相脱节的表现,最直接的后果是导致学生们无法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或者是在实践中没有理论进行指导,更为深刻的是影响到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思维的形成,不利于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

三、创业教育的改良:理论与实践的耦合

为提高创业教育实效,对现有创业教育所存在的诸多不足要有针对性地纠正。其中,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耦合,切实达到在理论中学习、在实践中锻炼,对于提高创业教育实效大有裨益。

(一)理念更新:创业教育不等于创业培训

在提升创业教育实效过程中,正确的创业教育理念是关键所在。在更新创业教育理念过程中,首要的便是去除创业教育功利性的一面,明确创业教育并不等于创业培训,突出创业教育的重点在于教育。

不可否认,我国创业教育产生的直接原因是解决高校学生就业问题,因此创业教育在很多高校被认为是一种权宜之计,并没有进入高校主流教育体系,因此很多高校便将创业教育与创业培训简单等同。这种庸俗化的理解,使得创业教育原本蕴含的创新创业理念荡然无存,只停留在创造利润的表层。在创业教育已经成为全新的人才培养理念之下,这种观点必须尽早更新。

邓小平曾经说过,“世界在变,人们的思想不能不变。”我们不能把创业教育简单视为创业培训,而要将“教育”的内涵充分发挥。我们要将创业教育作为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教育手段,将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体系当中,将创业教育视为素质教育的深化和发展。从理念上对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进行厘定,有着高屋建瓴的作用,能够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和人文氛围培养结合起来,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素养。

(二)课程设置:创业教育需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在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由于认识程度有所欠缺,大部分高校并未将创业教育纳入教育体系当中,更未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有机结合,而这正是现阶段需要整改的。

我们不能将创业教育简单视为一次竞赛或者一个活动,也不能简单视为一场讲座或一次课程,而需要设立完整的创业教育方案和创业课程体系,所有的这些都必须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才能够取得成效。创业教育需要与专业教育有机契合,创新精神需要贯穿到专业教育的全过程。创业教育依托于专业教育来生存发展,专业教育业借助创业教育来深化改革,二者能够形成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格局。

在专业教育过程中,指导教师要引领学生将创新理念运用于专业领域,运用新思维、新方法深化专业研究领域,探索专业领域内的创新之处,这样既拓展了专业研究深度,也内化了专业知识;在创业教育过程中,指导老师要引导学生理性分析创业实践行为,审视是否能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社会实践,并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检验创业行为的合理性。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是大学生区别于其他创业者的最显著特征和优势所在。大学生必须将这种优势充分发挥,才能够取得更为显著的成效,而这种优势具体就体现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

(三)操作实践: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

创业教育的重点应放到实践层面,创业教育的目的也落脚于创业实践,因此必须将创业实践教育作为重中之重。现阶段,如果能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那么创业实践教育问题必将迎刃而解。

在第一课堂教育层面,要加强教务处的核心作用。教务处除了要组织研究并设立相关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意识贯穿于全体学生的学习体系之外,还需要将各专业的研究成果进行筛选,符合条件的则进行技术转移或者进入创业园区进行孵化。同时,还可以设立相关的创业教育研究机构或者研究站点,鼓励师资力量进行创业理论研究或创业实践锻炼,提高学校的创业教育能力。

在第二课堂教育层面,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学生的兴趣是掌握创新创业知识的重要前提,若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对于激发学生兴趣是大为有益的。研究表明,活动加训练、亲身实践最受学生的欢迎,这为我们今后推进创业教育提供了一个比较务实的,可能满足学生需求的教育方向。因此,在邀请成功企业家做报告时,要增加互动环节;在参加创业竞赛活动时,要鼓励学生自己组队研究问题;在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时,要给予充分的指导与帮扶,利用各种类型的孵化园给予具体支持;在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时,要及时针对学生团队中出现的问题给予解答。在这些过程中,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多看、多想、多练,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愿意去接受创业教育知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进步,从而更积极地进行创业实践锻炼。

(四)后备保障:孵化器和师资队伍建设

创业教育的直接落脚点在于创业实践,高校创业孵化器是学生创业活动转化为社会成果的重要平台;在创业教育的全过程中,健全的师资队伍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两项内容是创业教育重要的后备保障。

高校创业孵化器建设需要依托优势学科,吸引更多学生入驻。高校创业孵化器作为创业理论教育和创业实践教育的对接平台,作为将学生创业实践进行成果转化的载体,需要有效吸引和整合政府、社会和其他各方资源。如果能够获得相关资金投入,便能够给予学生更为有力的支持。同时,高校创业孵化器还应该尽可能面向更多学生,鼓励有想法、有能力的学生进行相关实践。如果能够吸引更多学生入驻,形成集群效应,也能够进一步完善孵化器自身建设。

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需要实现激情与理性的结合。作为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健全的师资队伍建设尤为重要。创业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直接影响到高校创业教育向更深层次发展。创业教育指导教师必须具备创业激情,这样就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带动学生深入创业实践,并能够在创新创业理念传授过程中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创业教育指导教师必须重视理性思考,既需要理论上的支撑,也需要实践中的锻炼,更需要将二者融会贯通,指导学生能够理性看待创业教育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就像创业教育中“温州模式”的倡导者谢志远所说,“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目的并非是要大学生马上创业,而是培养其创业的能力、素质和独立意识。”这种教育是贯彻于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教育,更是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结合。在高校创业教育中,切实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进行耦合,创业教育才能够真正达到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陈瑜,陈俊梁.江苏高校创业教育模式探析[J].教育评论,2010(5).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侯慧君,林光斌.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蓝皮书――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4]李玉春.六轮驱动: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新模式[J].教育导刊,2011(7).

[5]谢志远.大学生创业教育本土化的探索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6]谢志远,吕一军,邹良影.大学生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