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私募基金的投资策略

私募基金的投资策略

私募基金的投资策略

私募基金的投资策略范文第1篇

国务院原则上同意推出股指期货,预示着中国资本市场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私募基金由于投资范围灵活及希望尝试多种策略,或成为尝试这一新型金融工具的先头部队。其实,在美国,私募基金即被叫做对冲基金,如果政策允许,股指期货将使中国私募基金不仅局限于做多的策略,即仅可通过仓位调控来管理系统性风险,还可以通过股指期货放大、做空或做多市场,向对冲基金正式演变。这对我国私募基金现行的操作策略、业绩、行业发展将带来巨大影响。

产品多元,业绩离散

可以想见,股指期货出台后,私募将因之而进行投资策略的创新和新产品的开发。私募基金可通过股指期货进行风险管理、流动性管理、现金管理、资产战术配置等,同时还可开发出多/空仓股票、管理期货、股票市场中性等与国际接轨的对冲基金产品。由于这些投资策略的的引入及新产品类别的开发,私募业绩的离散度将进一步增加。此前,私募一般只能通过仓位的高低体现基金经理对市场多空的态度,以此管理系统性风险,而股指期货的出现,使管理人无论多空均有机会赚钱,并可放大方向,资产管理能力的强弱将体现得更明显,加上各类新产品的推出,业绩的离散度将会进一步扩大。

初期尝试谨慎为佳

股指期货给管理人和投资者都带来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包括重阳李旭利、武当田荣华在内的多位著名私募基金经理也公开表示了对股指期货推出的兴奋。但在具体操作上,谨慎的行动更值得赞许。智德的伍军拥有期货市场的投资经验,也认可多空策略的意义,甚至在2007年已经尝试通过买入权证赚了一些钱,但仍表示“不会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初期以谨慎为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目前产品虽然留有投资股指期货的口子,但当时买产品的投资人未必愿意改变现有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预期,如加入股指期货,可能部分投资人并不愿意,会给现有持有人造成困扰。比较好的形式是发行新产品来尝试股指期货投资。

国内缺乏有金融期货操盘经验的人才,也将影响私募起初的参与深度。有私募基金经理也明确表示,自己并不精通股指期货。对私募来说,这个问题是较普遍的,绝大多数私募并未配备相关人员,而股指期货在中国更是全新的投资品种,不仅私募,公募等管理人都需要尝试和积累经验。

私募基金的投资策略范文第2篇

可投资中国的新募基金总额爆发式增长

2008年第一季度针对亚洲市场(包括中国大陆地区)的私募股权基金募集非常活跃,共有16只可投资于中国大陆地区的亚洲私募股权基金完成募集,资金额达到199.9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增幅达163.3%;对比2007年第四季度基金募集情况,一季度募资金额也增长59.6%。未来大量新募集的私募股权基金涌入中国市场,在带动中国优秀企业的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将加剧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竞争。

在募资总额大幅增加的同时,新募集私募股权基金的策略类别也变化较大。其中,房地产基金占比显著下降,而成长基金占比显著增加,房地产基金募资金额占比由去年的19.3%下降到2008年第一季度的2.5%,成长基金募资金额占比则由去年的24.4%增长到一季度的46.5%。这种结构的变化不仅反映了次贷危机影响下投资者对房地产行业投资前景预测的微妙变化,也反映了投资者更加关注中国总体经济高速增长带来广泛的行业投资机会。

广义IT行业平均投资额大幅增加

一季度在中国大陆,共有36家企业得到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投资额为26.79亿美元,与上年同比稳中略升,相比上季度下降39.78%,相比2007年32.04亿美元的季度平均投资额略有下降。整体来看,一季度私募股权基金投资总额保持稳定。

从被投资方的行业分布看,2008年虽然传统行业仍然领跑,但私募股权在中国的投资过分集中在传统行业的趋势有所缓和,从投资金额看,传统产业由去年占比65.0%下降到2008年第一季度占比52.9%。(见图1)

值得注意的是,在总体平均投资额2008年第一季度与去年相比持平的基础上,广义IT行业平均投资额由去年0.94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第一季度1.50亿美元。

北京领跑,中西部地区获私募股权投资增多

在2008年第一季度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的地域分布中,北京摘得桂冠,共10个案例,获13.3亿美元投资。其他地区私募股权基金投资案例数差异不大,但平均投资额的规模有很大差异。上海、深圳、广东(不包括深圳)2008年第一季度获私募股权基金投资额都有所减少。(见图2)

值得注意的是,私募股权基金投资除在东部沿海地区保持稳定增长外,东北和中西部地区所获得的私募股权基金投资也有逐渐增加的态势。一季度河北、河南、湖北、重庆、陕西、辽宁等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私募股权基金投资表现活跃,这些地区一季度共获得6.3亿美元的私募股权基金投资。可以预计,今后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私募股权基金投资额将会进一步增加。

成长资本保持绝对主流

从投资策略分析,一季度成长资本投资策略依然占据绝对主流地位,且投资额度大幅增加。采取成长资本投资策略的投资金额达20.89亿美元,占一季度总投资额的78.0%。与此同时,成长资本策略的平均投资额由去年的0.33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第一季度的0.77亿美元。

结合前述关于广义IT行业平均投资额大幅增加的分析,经过一波传统行业投融资“补课”后,在3G启动和创业板即将推出等利好消息刺激下,一向对广义IT行业不太关注的私募股权基金似乎也有逐渐拓宽原有领域,向以广义IT行业为代表的高成长行业迈进的趋势。

IPO和上市后退出仍为主流

在一季度8笔投资退出案例中,以IPO方式退出的案例笔数为4笔,占据50%份额。一季度总退出案例数相较于2007年第一季度13笔退出案例减少38.5%,相较于2007年第4季度37笔减少78.4%。整个退出市场在2008年第一季度步入低谷,这与2008年第一季度国际资本市场环境急剧恶化,国内股市大跌有直接关系,预计随着股市在第二、三季度反弹,退出案例尤其是IPO和上市后减持退出案例会有所增加。调研范围内没有并购退出(财务投资者将股份转让给产业投资者)和股权转让(财务投资者将股份转让给财务投资者)的案例,其他4笔退出案例均为上市后减持退出。一季度私募股权基金投资退出情况反映出IPO和上市后减持退出仍是当前私募股权基金在中国投资的主流退出模式。

私募基金的投资策略范文第3篇

摘要:

我国存在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与海外对冲基金,共同构成完整的商业基金体系。国内私募证券基金主要受到金融产品交易合约、低位买回低位卖出缺位机制、不完全开放资本的影响,以上基金运行手段共同维持证券基金管理与流转。本文主要探讨国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与海外对冲基金比较,通过分析国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与海外对冲基金存在的差异,指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自身的优点与面临的困境。

关键词:

国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海外对冲基金

一、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与海外对冲基金的定义分类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主要筹资对象集中于小群体,专门面向小群体进行半公开性质的融资。小群体指的是那些熟悉私募证券投资流程、具有专业投资经验的群体,这些群体的私募证券投资不受国家投资制度的限制。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群体较小,不能对社会所有群体开展融资工作,因此产生的利益也较少。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分为多种基金种类,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不以公司上市与否作为筹资的标准,而是根据公司的证券数额作为筹资的指标。上市企业投资、有价证券投资与证券附加产品的投资,都可以作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国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国内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海外对冲基金、海外风险投资基金,共同形成完整的投资基金体系。国内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海外风险投资基金,都属于非公开筹资的资金发展模式。而他们所筹集到的投资基金,也全部用于非上市企业的投资活动中。在投资基金注入到非上市企业后,私募股权投资人会根据自己的意图展开公司的运作活动。在不断的管理运作中非上市企业的资产会成倍增长,在非上市企业成为上市企业后,私募股权投资人就会从公司撤出自己的投资资金。这种模式的投资一方面能够规避众多的股权投资风险,另一方面也能够使私募股权投资人获得最大的利益收入。这种投资的投资时间段,产生的效果较好。国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注重稳健性投资,与海外对冲基金相比,它的投资策略相对保守、投资产生的利益较小。海外对冲基金主要定义为:金融期货、金融期权、金融组织三者通过紧密的联合,运用对冲交易方式、高风险投资方式完成的金融基金投资活动。海外对冲基金运用金融杠杆体系作为基金投资的指导体系,具有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特点。海外对冲基金的投资人具有复杂的身份特征,他们拥有着雄厚的资产和丰富的投资经验。海外对冲基金投资者的流动资金至少要在数百万美元以上,他们的投资活动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与更高的风险。海外对冲基金作为主要的组织架构基金,他们主要通过设立投资平台吸引基金注册用户来获得收益,也就是通过吸纳高额资金来获得收益。海外对冲基金具有多种不同的投资策略,主要分为:宏观投资策略、市场趋势策略、重大事件变动策略、价值套利策略等。它们可以根据市场经济、全球政策的变动情况,适时调整自身的投资策略。它们的主要投资对象为流动性强、交易量大的投资产品,这种产品会随着市场的变动产生不同幅度的波动。而海外对冲基金也会制定一系列的风险管理措施,保障投资者的资金安全。大多数海外对冲基金投资机构都设有专业的风险管理团队,运用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对投资资金进行监控。国内证券市场相比于国外证券市场而言,缺乏良性的交易机制进行引导。由于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不受基金法律的保护,而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也不存在多头交易机制;因此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想要转变为海外对冲基金,还存在着多方面的难题。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没有盈亏相抵、资产套现的股指交易合同,也不存在股票选择权金融工具,所以其真正的融资渠道与融资范围非常小。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自身的缺陷、基金法律的限制,都会阻碍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

二、金融产品交易合约与低位买回低位卖出机制的缺失

使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不能抵御证券市场的系统风险海外对冲基金也属于私募型证券基金,它与国内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有着相同的投资方式与投资产品。但海外对冲基金最明显的特征是,它通过多种投资方式的综合,来降低某一项投资产品所产生的风险。这种方向相反、数量相当、盈亏相抵的投资方式,能够有效规避市场中的不确定因素。但目前我们所说的海外对冲基金,有一部分采用盈亏相抵的投资方式,另一部分采用其他的投资方式。但各种投资方式间可以进行自由的转换,非对冲投资方式可以转化为对冲投资方式,对冲投资方式也可以转化为非对冲投资方式。多种投资方式的综合运用,能够降低市场、国家政策等非稳定因素造成的风险,却不能降低稳定因素造成的风险。目前我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所存在的风险,大多是稳定因素风险;而欧美发达国家的海外对冲基金所存在的风险,大多为非稳定因素风险。非稳定因素风险在海外对冲基金风险中占有75%的比例,而稳定因素风险只占有其中的25%。我国并未推行债券利率市场化,那些债券公司并不能享受与银行同等的待遇。因此债券利率的波动对我国居民与企业的影响较小,债券融资并不存在较大的收益或亏损状况,因此也不需要采用盈亏相抵的对冲投资方式予以支持。但随着我国金融行业的迅速发展,债券利率市场化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盈亏相抵的对冲投资方式也会逐渐应用在我国的债券投资市场中。我国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不存在盈亏相抵、资产套现的股指交易合同,也没有配备相应的多头交易机制。所以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只能投入金融市场获得利润,不能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在证券交易市场交易产品股指下降的情况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不能依托其他的交易产品来获得相应的利润,也就不能规避稳定因素所带来的投资风险。而海外对冲基金由于采用多头交易的投资策略,它能够通过方向相反、数量相当、盈亏相抵的对冲投资,来规避稳定因素所产生的风险。海外对冲基金统计分析表明:上世纪90年代至2000年间,海外对冲基金的债券利率低于标准普尔股票价格指数,而自从2000年后,海外对冲基金的债券利率迅速上涨,成为全球投资基金的主要盈利产品。海外对冲基金分为很多不同的种类,不同投资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投资策略、投资喜好,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项目。海外对冲基金与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一样,也有很多的非多头交易投资项目。这些非多头交易投资项目不以规避稳定投资风险,作为主要的投资目的,而以稳健的投资收益作为主要投资目标。国内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在不具备低位买回低位卖出机制的前提下,它无法利用多头交易投资方式进行金融投资;也不可能通过选择不同的投资策略,来规避存在的稳定投资风险。通过对国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债券利率分析,我们得出:相比于海外对冲基金的债券利率,国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债券利率的稳定性,要低于国内普尔股票价格指数的债券利率;但国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不具备低位买回低位卖出机制,也没有多头交易的对冲支持,所以国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债券利率,仍旧高于海外对冲基金的债券利率,也就是说国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债券所产生的波动更大。在稳定风险因素到来的时候,国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受到的影响更大。目前我国颁布新的证券公司债券融资管理办法,针对国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不具备低位买回低位卖出机制、不存在多头交易对冲工具的情况,进行制度上的开放与改革。自从国家推出盈亏相抵、资产套现的股指交易合同以后,国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能够利用多头交易机制、盈亏相抵的对冲方式投资,将自身投资的股票、基金分布在不同的产品上。各种股票、基金的综合投资,能够缓冲单一投资投资所面临的稳定风险,私募证券投资也可以采用适当的投资策略规避稳定的投资风险。但目前针对私募债券投资基金的股指交易合同,还没有得到国家部门的批准,所以募债券投资基金只能通过融资其他债券,进行风险的规避。随着国家政策的逐步落实,国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逐步向海外对冲基金方向演变。

三、不健全的低位买回低位卖出机制使私募证券投资基金难以发挥对冲基金的高杠杆效用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根据投资人、投资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私人投资、合伙投资、投资公司投资、钱物交易投资、技术交易投资等多种投资。钱物交易投资和技术投资的投资对象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多人或者公司。通过双方的合同协定,合伙人可以投入物质资源、技术,来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也可以用资金来交换其他群体的物质资源与技术资本。合伙投资指的是多种投资人联合出资,以合伙人的形式对公司的发展进行管理的投资方式。投资公司投资指的是企业用投资资金建立投资公司,投资公司对各种投资人的资本进行协调管理,对最终产生的收益协调分配。随着盈亏相抵、资产套现的股指交易合同的推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能够通过都难以通过购买其他的融资产品,来降低自身融资的风险。对于个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来说,投资人要想从银行获得相应的贷款,只能通过财产抵押的方式完成。但商业银行不接受个人财产抵押,只接受国有债券抵押的贷款。合伙投资、投资公司投资的融资,银行只接受虚拟产品的抵押贷款,比如:合伙投资人、投资公司投资人可以将公司所持有的期货、股票、股权抵押给银行,也可以通过购买国债来获得相应的贷款。但目前国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融资人,大多都有足够的期货、股票、股权来支付给银行,他们从事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也为高风险融资。因此我们得出:个人、合伙投资人、投资公司投资人很难从银行手中获得想要的贷款投资,也不可能利用银行贷款进行对冲投资活动。所以国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不可能模仿海外对冲基金的投资模式,从杠杆投资效应中获得巨额利润。

四、资本项目的不完全开放使国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难以涉足国际金融市场

由于我国内部资本市场并不是全部对外开放,因此国内资本投资人要想从境内获得资金,进行海外投资是非常困难的。而国内只有中外合资投资公司,具有海外资本投资资格。如今国内的海外资本投资,主要还是以银行部门、各种理财基金部门为主。若募证券投资基金没有取得国内基金准入资格,也不能进入海外资本投资市场进行投资活动。与此同时欧美等发达国家金融投资是完全开放的,他们能够将开放的资本项目投入国际市场,国际市场也会回报给他们同样丰厚的经济利益。通过统计国际多头交易投资基金的种类,我们得出:全球宏观型多头交易投资基金、发展中国家多头交易投资基金规模,占全球多头交易投资基金的的30%以上;还有其他金额较小的多头交易投资基金充斥其中,一起构成海外资本投资的整体。而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只能用于国内的金融投资活动,而且在金融市场发生不稳定波动的过程中,国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不能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风险规避。同时他们的投资活动不受到国家基金法律的保护,法律的不稳定变动甚至会使他们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我们得出:我国内部市场的不完全开放制度,严重制约国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海外扩张活动。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调整,各种阻碍国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制度因素也会发生改变。总而言之国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环境正在逐渐好转,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正在向海外对冲基金方向转变。

五、结束语

国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相比于海外对冲基金,存在着很多本身的缺点。投资活动相对保守、私募筹资的人数少、筹资的范围小,是制约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发展的内部因素。但与此同时国家的证券市场准入机制、证券投资的不完全开放制度,也使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海外投资道路困难重重。因此我国基金投资制度的改革,是保证私募证券投资基金长远发展的主要制度保障。

私募基金的投资策略范文第4篇

老路子私募,优劣靠眼力

传统类型私募依然占据主流,基金存量较大,业绩分化明显。目前,传统型私募基金有840多只,占所有私募基金总数的近九成。整体来看,成立于2011年之前的630只私募基金,2011年以来平均下跌11.79%,有60只取得正收益,占比不到10%,570只为负收益;业绩最好与最差的相差近99个百分点。今年排名前50的私募基金有46只均为传统型私募,但在榜单末尾,跌幅超过30%的也清一色为传统型私募。传统型私募业绩分化大,除了基础数量庞大的原因外,主要还是和各家私募投研实力差距、不同策略有关。

“定向增发”被深挖

从单一基金2011年以来的绝对收益能力来看,能够和传统私募媲美的唯有定向增发类私募。排名前十位的私募基金中有3只定向增发类私募,均为博弘定向增发系列基金。博弘2期以来取得27.24%的收益,业绩位列所有私募第二。在2011年上半年,博弘2期一度逆市上涨,领跑所有私募,定向增发股票的价值也开始被其他机构挖掘。此后,越来越多的私募基金以及其他机构都参与了定向增发。目前,包括博弘定向增发系列在内的30只基金,2011年新发行的定向增发私募基金已经超过40只。当然,随着此类基金增多,行业竞争将会愈加激烈,定向增发投资的优势依旧存在,但和普通二级市场投资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市场中性、宏观对冲,“吃蟹人”不多

相比较定向增发私募的红红火火,其他创新类私募基金的“吃蟹人”则不多。目前,市场上旗帜鲜明的创新策略有市场中性、宏观对冲。市场中性策略的私募有民晟A、B、C号以及朱雀丁远指数中性等,此类基金通过做空股指期货来对冲全部或部分系统性风险,因此这类基金业绩走势平稳,和大盘指数相关度很低,特点鲜明。2011年3月成立的民晟A号业绩走势一直处于小幅横盘整理,截止2011年11月18日,该基金取得1.02%的正收益,虽然涨幅不及榜单前几名,但在2011年弱市中的相对优势还是比较显著。

私募基金的投资策略范文第5篇

2014年3月,首批50家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获得私募基金牌照。随后,国务院又《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培育私募市场”的重要决定。

事实上,从2013年正式实施新《证券投资基金法》以来,国家对私募业的支持和监管力度不断加大。

尽管目前来看相关配套细则仍待完善,但业内人士认为,得到政策的认可和支持,也就意味着,长期游离于灰色地带的私募游击队终于被收编,成为“有身份”的正规军,终结了长达十年的“野蛮生长”。

“可以说,私募现在才真正构成了一个行业。”在接受《财经界》专访时,星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首席策略师杨玲指出,纳入监管对私募业的未来发展影响深远:一方面,政府及上下游服务链对行业的支持力度将不断加大。另一方面,行业在接受监管的同时有了更大自由发挥的空间,将更具创新性。

好买基金向《财经界》表示,随着私募被赋予合法地位,社会公信力会大大提升,整个行业将迎来快速发展,出色的私募也将脱颖而出,发展成为资管规模更大实力雄厚的资产管理机构。

拿到身份证

事实上,从2004年首只基金的发起到“培育私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的出台,中国私募业这十年走得并不轻松。

“私募难做”是很多接受过《财经界》采访的基金经理的共同感受。

长期以来,身份的缺失,使得投资者对私募机构的信任度大大降低,合作起来顾虑重重。

更重要的是,未被纳入监管的私募业,同样得不到政府和市场应有的重视,没有上下游服务,券商、研究所没有针对私募业的服务团队,私人银行也不会对私募机构的产品线做代销,阳光私募产品发行没有自己的通道,在产品创新、后台的个性化等方面获得的支持都很有限,什么都要自己一点点做,私募根本不构成一个行业,私募机构就是处于灰色地带的边缘化公司。

受制于此,活跃在中国资本市场前沿的私募长期保持着“低调”的姿态,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今年。

3月17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在网站上公示了首批私募基金管理人名单,50家机构获得官方颁发的私募基金牌照,成为新《基金法》颁布后首批具有独立法律意义的私募基金。

相关机构预测,随着身份的转正,私募业的规模会迎来一个新的高潮。

行业迎来利好

政策的支持,使私募业得到市场更多的关注。杨玲也坦言:“当前是进入私募行业最好的时机。”

从政策支持时间表上看到,首批私募牌照发放之后,今年5月,国务院又《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在共计九条三十三项重要内容中,“培育私募市场”首次被单独列出,并明确提出“按照功能监管、适度监管的原则,完善股权投资基金、私募资产管理计划、私募集合理财产品、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查询信托产品)等各类私募投资产品的监管标准”。

“纳入监管,对私募行业的发展其实非常有利。”杨玲表示,其一,工商税务、地方政府,包括行业上下游,都会有专门的团队针对私募行业提供支持和服务;其二,可以做、不可以做的事情都有了明确的界定。而且,相对于严格的公募监管,私募监管在相应的原则之外并没有条条框框的具体硬性规定,这就给予私募业很大自由发展的空间。

好买基金也认为,纳入监管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一是赋予私募合法地位,提升行业的社会公信力;二是促进整个行业快速发展,吸引更优秀的人才;三是让出色的私募脱颖而出,发展成为资管规模更大实力雄厚的资产管理机构。

此外,更重要的是,纳入监管还能大幅拓宽私募机构的客户范围。事实上,由于私募透明度不高且追求超额收益的特性,海外私募基金主要是机构客户。但反观我国,由于监管缺失造成的道德风险、运营风险及其他风险等风险评估欠缺,使得机构客户不敢贸然投资私募。

杨玲认为,未来,随着私募行业监管的不断完善,基金会、年金保险及财务公司等机构客户会慢慢调整投资策略,更多地关注私募行业。据她透露,星石最近已得到多家机构客户的关注。

自主发行或成主流

在新的《基金法》颁布之前,私募基金因只能借用信托、券商及基金专户渠道发行产品,充其量只是高端理财投资顾问,并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基金管理人。

以星石为例,目前该公司已有20多个私募基金产品,但都是通过信托公司或证券公司的通道发行。

事实上,这种受制于人的发行方式早已为业内所诟病,不仅使私募投资受限,也因为不菲的通道费用大大增加了私募机构的发行成本。

今年2月,随着《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的正式实施,获得基金业协会公示的私募基金终于取得可以自主发行私募产品的权力。

规定即出,私募业迅速做出新选择。记者查阅基金业协会公布的私募新发行产品备案数据发现,截至9月4日,纳入统计的528只私募基金产品分别采取自主发行、借助信托、基金子公司、资管通道、有限合伙5种方式发行。其中,私募基金公司自主发行的产品达380只,占比达71.9%,排在5种发行方式之首。

好买基金认为,考虑到自主发行在投资范围、费率结构等方面的优势,其很有可能取代通道成为主流。但好买也同时提醒投资者,在选择自主发行的私募基金时需要格外注意该基金是否有托管,对于产品要素的信息也应该进行详细的了解。

营销难度增加

总体来看,规范监管能够推动私募业的健康发展,但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竞争趋势无疑也将愈加剧烈。

好买基金认为,《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对私募宣传的方式和途径进行了明确的限制,对于私募基金的营销势必增加了难度。此外,目前私募基金管理人越来越多,行业竞争加剧,无论对于营销还是投资长期来看都增加了挑战。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竞争反而更利于促进行业的生态发展。此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少私募虽然没有竞争优势,收益平平,但由于监管的缺失也能打“马虎眼”。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监管正规化、信息披露透明化,私募业鱼龙混杂的现象将难以为继,只有不断修炼内功、提升业绩,才能得到投资者的青睐。

同时,随着监管的规范化,针对私募业的风险评估机制也将逐渐完善,私募会得到越来越多的高净值客户以及基金会、TOT客户、年金保险、财务公司等机构客户的青睐。

杨玲认为:“相比于原先的散户,这些客户专业能力更强,也有更为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一旦你的投资策略失误,他们很快会去寻找更加优秀的私募。”

在好买基金看来,能够经受市场考验的优秀私募机构首先应当具备一定的投研优势,即基金经理对于所投资品种有着深刻的理解和预判能力,研究团队能深入持续进行研究分析,公司的投资策略应当能够经受住牛市、熊市以及震荡市的检验,基金在控制风险的同时持续给客户创造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