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

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

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

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医学院校 职业素质 培养方法

一、医学院校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所谓职业素质,是指“劳动者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条件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劳动实践和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内在基本品质。主要包括了思想品德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专业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六个方面”[1]。它们在社会实践方面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多个方面。影响和制约职业素质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环境、工作经历和自身的一些基本情况(如身体状况等)。一般而言,劳动者能否顺利就业并取得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职业素质的高低,职业素质越高的人,获得成功的机会越多。所以,培养具有高水平职业素质的社会成员,不仅对每个社会个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会产生强大的推动力。

“90后”医学生,作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接班人和主力军,身上担负着重要的社会职责和使命,大学阶段培养其良好的职业素质对其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将“90后”医学生培养成具有高水平职业素质的人才,使其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建设的发展需要,是医学院校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良好的职业素质是获得职业发展的奠基石,是到达理想之岸的顺风船。因此,加强当代医学院校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二、医学院校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途径

医学生良好职业素质的形成并非单靠某一方面的力量就能一蹴而就,当前医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需要个人、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医学生要不断提高人文素养,提高自我修炼的能力。

所谓“人文素养”,即“人文研究的科学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2]。它是每个人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对人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人文素养本是大学生最根本、最基础的素质,它对于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很强渗透力和影响力”[3]。

医学生应不断提高自我人文素质修炼能力,除要学好专业课程外,还要努力提高专业技能外,平时应多看经典作品,多听哲学、历史、政治等方面的讲座,多参加文化艺术类活动和人文类竞赛活动,提高人文修养水平。在校期间要充分利用大学校园里的丰富资源,参加各种形式的社团、志愿者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树立良好的职业意识,做好人生职业规划,有意识地提高职业素质。

(二)高校要强化医德教育,适时进行课程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当前部分医学院校在课程设置、经费投入、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倾向于专业课,只重视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对医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与人文素养的熏陶。针对这种现象,高校应该做到:

首先,强化医德教育,不断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常言道:医者仁心。仁心从更高层次上体现出的便是道德。医务工作者除应具备一般人所应具有的一般人文素养之外,其首要必备的品质是医德。医德是医务人员应具备的思想品质,是医务人员与病人、社会及医务人员之间关系的总和[4]。大学阶段对医学生进行必要的医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所谓医德教育就是对医学生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的医德理论、原则和规范的灌输教育,目的在于通过教育,把医德理论、原则和规范内化为医德认识、信念、意志、行为和习惯,以形成良好的医德品质[5]。要不断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强化医德教育,不仅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灌输传统的医德教育观念,更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因为“医德教育不只限于课堂理论教学,社会实践也是医德教育的途径[6]”。对医学生的医德教育,还必须从医疗行业和医学生的特点出发,采用情感化管理,坚持以学生为本[7]。针对“90后”医学生思想活跃,好奇心较重,接受社会信息和新鲜事物的能力比较强等诸多特点,结合社会上医疗卫生行业中发生的实际案例和各类新闻报道,还可以通过校园BBS、QQ群、微信群、博客等网络工具这些学生所熟知的方式和易于接受的形式进行宣传和交流沟通,开展形式多样的医德教育活动。总之,对医学生的医德教育既有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又包含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最终目的是使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统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一步提高职业素质。

其次,要依据当前社会变化发展的需要,适时进行课程改革,重视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第一,从大学生入校之初开始,高校就应将职业素质培养方案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的系统工程中,使其贯穿整个大学教育的始终。在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活动中,应明确告知其专业与职业、人生与职业的关系,职业素质的培养与未来职业发展的关系,引导其树立职业意识,重视职业素质的培养。第二,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加大《大学职业素质拓展》、《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等课程的设置力度,安排专业实训、社会实践等活动以加强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并帮助学生做好职业发展规划。第三,在适时调整专业课程设置的同时应增加人文课程的设置,积极探索人文课程教学内容与专业教学之间所具有的关联性。通过设置选修课、专题讨论、系列讲座等形式多样的课程进一步完善人文素质教育体系建设,使人文课程和专业课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提升医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促进其职业素质的培养。

最后,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应多引进一些具有高素质水平且专业对口的教师从事教学活动。正所谓严师出高徒,教师的言传身教对于医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亦发挥重要作用。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其平时的思想观念、言行举止对学生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应不断提高人文修养水平,在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等多方面以身作则,知行合一,用自己的言行引导和影响学生,使医学生重视人文素质的自我修炼和提高,积极培养职业素质。

(三)家庭教育的及时跟进和进一步完善。

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医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身处大学校园中的孩子们在面对新的环境时,在心理、情感等方面都需要进行及时的调整和适应,但某些家庭只重视物质的满足,而忽视孩子的情感、心理需求,孩子在大学里的事情很少过问甚至不闻不问。某些学生因长期受家庭教育不良价值观的影响而导致其人生观、价值观比较消极,乃至有失偏颇,这导致他们在校园里放任自流、得过且过,对以后的人生和职业发展漠不关心。这些都不利于医学生的健康成长及职业素质的培养。因此,在整个大学时代,医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及职业素质的培养,也需要家庭教育的跟进和进一步完善。家庭与学校应保持密切的联系,在经常的沟通交流中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使他们有抒发心理情感的正常通道,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自觉培养高水平的职业素质,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做好铺垫。

(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当前我国社会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益利益化、淡漠化。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来自医疗卫生行业的社会负面影响较多,这对当代医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若医疗卫生行业中的歪风现象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理,长此以往就难保医学生们日后在工作岗位上不出问题。因此,进一步净化医疗卫生行业的社会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对医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有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由于医学生所具有的独特性特点和今后所要担负的社会使命和职责,培养其具有高水平的职业素质至关重要。事物的不断向前发展需要外在推动力,但更要依靠内在的动力,医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同样更需要发挥其内在因素。因此,每一个医学生都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意识地培养职业素质,实现医学生内化与外在行为的统一,真正做到“精”与“诚”的统一。在此基础上,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通力合作,更好地促进医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为其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何霞玲.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问题的思考[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6):29.

[2]李敏智.论中医药文化与医学人才培养[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3(1):96-97.

[3]范思敏.浅谈中医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增刊),2014(17):49.

[4]游元军,胡铭峡.医学生医德教育的三个维度[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1,34(4):54-55.

[5]王卫平,温锦旺,王国祥,等.医学生的医德认知和医德教育的途径[J].辽宁医学院院报,2008,,6(2):20-25.

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范文第2篇

职业素质在当今职场中的地位与日俱增,如何培养员工的职业素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阐述大学生在校期间培养职业素质的必要性和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方法,从而更进一步拉近学校与企业的距离,更好地开展校企合作。

关键词:

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

职业素质就是根据社会职业需要驱使劳动者去适应的一种综合能力,其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方面。制约和影响职业素质的因素主要包括,教育资源、实践经验、职业环境、工作经历以及自身素质有关。一般说来,劳动者能否顺利就业并取得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人的职业素质,职业素质越高的人,获得成功的机会就越多。一般说来,职业素质具有下列一些主要特征:一是职业性,对于不同的职业,职业素质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对企业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不同于服务人员的素质要求,更不同于对教师职业的素质要求;二是自觉性,职业从业人员经过长期的学习、认识和亲身体验,对于职业活动中的对错,具有自我识别,觉得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不对的。这样有意识的内化的心理品质,就是职业素养的内在性;三是稳定性,一个人的职业素质是在长期的从业过程中积累而成,它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稳定性,其后会随着个人的不断学习、积累和环境影响更加稳固。

一、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对于大学生而言职业素质培养具有特殊的指导意义,大学教育一项主要的目的就是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它对于大学生毕业后真正走向工作岗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取得事业成功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意义。因此,职业素质的培养是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职业教育是为社会各行各业输送各类合格人才的场所,而社会对于合格人才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职业素养,特别是后者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对于大学生的职业素质、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校期间着重培养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既是大学教育的本来之义,又是时展的迫切要求,从而更进一步拉近企业与校园的距离。

二、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

1、对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缺乏系统、科学的认识,对于在校大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多数的本科高校只注重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等偏于大众方面,而职业教育也沿袭本科高校的学生能力培养方案,忽视了职业素质能力的培养,对于高职学生毕业后面向一线的企业,在校期间无法培养其较高的职业素养,这样延长了学生适应企业工作的时间。2、大学生能力培育存在较强的功利性,在中功利性主要表现是实用主义至上,近些年出现一些“考证热”,很多大学生开始将能力培养的表象放到各类证书上,对于该行业的基本职业素质缺乏认识,虽有很多职业证书,但证书的含金量还需考究。例如考取“电工证”,即使拥有这个证件但对于电工应该具有的职业要求,职业安全意识等等方面没有认识。3、学生自身认识不足,学校通过校内、校外实习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但很多学生只当做是在实验室做实验,没有把自己当做企业的一员来严格要求自己,把一些散漫的恶习带到了实训中,这样更谈不上职业素质了。

三、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方法

对于上述存在的问题,首先要转变学校的教育管理理念,将学校教育与企业员工培养紧密联系起来,建立长效的考察机制,同时不断加强学生对于企业制度与职业素质的认识,从根本上转变观念,进一步拉近学校与企业的建立。其次要步步深入的教育学生,努力培养他们的职业素质,具体方法如下四个阶段:自我约束知道什么不可做。自我约束简单地说就是严格要求自己,有意识地控制自己行为,有原则地处理事情。有效地控制不良思想行为、言语情感、个人欲望。从学习中得到职业的要求,从思想上树立职业准则,在日常学习实践中不断的强化自己的行为,做到与企业一致的标准。不断告诫自己什么行为在职业领域是不允许的,从而树立严谨的职业操守。

自我管理知道什么可做,只有单一的做事。在不断自我约束行为成为习惯之后,这时就要发展到自我管理,这个阶段学生会明白什么可以做,从而去参与生产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自我激发,这个阶段的学生知道做什么,而且做得很好,这时在生产实践中不断的总结经验,不断地摸索,从而得出适合自己的一套生产方法,但他的前提是符合企业生产的标准,符合职业的需求。自我学习这个阶段学生知道做什么,做得很好,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是在熟练掌握技能的同时,不断的提升自身的能力,能够解决生产中碰到的问题。这时,一个成熟的职业从业人员就培养完成了,他不仅有严格的职业操守,而且在自身岗位中,能够不断地学习,能够不断改进操作技能。

四、小结

新时期,随着当代社会的发展需要,高等教育仍需要不断改革与创新,将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这是高校肩负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就我国高校目前现状来看,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高校、社会、学生等各方面需要多管齐下,共同努力,才能完成这一重大使命。

参考文献:

[1]杨哲.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新论[J].职业教育研究,2008.5.

[2]董红波.高职毕业生素质现状调查的实证分析[J].职教论,2008.22.

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职生;创业素质;途径

在当今社会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劳动力供需矛盾日趋突出的情况下,创业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实现先进技术的转化应用,促进社会的发展。这对于职业学校来说,创业可以拓宽就业渠道,增强中职学校的社会吸引力,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提高中职生综合素质水平及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因此,在按照知识经济社会的要求构建中职生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的同时,突出中职生创业素质的培养已是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当务之急。所谓创业素质,是“指在人具有了一定的智力、意志、素养的基础上,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全面地、较稳固地表现出来并发挥作用的身心组织的要素、结构及质量水平。它是创业者创业所必需具备的基本条件。创业素质包括创业意识、创业心态和创业能力。”那么如何培养中职学生的创业素质,使其具备创业所需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在创业的道路上走的更好和更远呢,本文提出了六大途径。

途径一:更新观念,树立全面的创业教育观

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创业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加强素质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的过程,涉及到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素质的培养。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职业教育步入了重大发展机遇期。职业学校应当积极抢抓发展机遇,发挥自身技能教育的优势,强化学生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首先中职生要转变陈旧的就业观念。中职生总是存在着一种观念:毕业后学校包分配,我自己的能力有限,创业会失败,不如等学校介绍工作。这种认识需要在创业教育中逐渐改变。通过创业案例的分析,创业成功人士的讲座,树立创业者在中职生中的光辉形象,使学生认识到创业者是英才,但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成长的。从而使中职生认识到加强创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认识到这对于他们以后走向社会为自己开辟一片天地是十分必要的。其次,应该牢固树立创业教育的“持久战”观念。因为创业教育是新生事物,创业教育从国家以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到配套政策的出台,从地方政府以及教育主管部门出台的实施意见到职业学校具体的实施方案都是需要大量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而目前各个职业学校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在摸索中改革和前进,前进的过程中难免遇到困难甚至失败,但是坚持到底的教育者们一定会在摸索中取得进步,走向成功的彼岸。再次,要加强风险教育。由于学生的社会阅历较少,在技术、市场、资金和管理方面的经验欠缺,创业的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一旦决策错误或管理不到位,就可能出现破产甚至负债的局面。因此必须加强风险预警和风险控制方面知识的教育,加强学生积极化解创业风险的意识和能力,教育学生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形成风险意识。

途径二:构建有利于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的课程模块

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和创业综合能力,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构建合理的有利于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的创业教育课程模块。学校通过组织各专业学科专家教授、邀请不同行业的工程师和高管人员、创业成功人士等一系列规划整理对应学科核心知识模块,例如:人际沟通模块、公关礼仪模块、投资理财模块、国学经典模块、创业法规模块、经营战略模块、营销实战模块、艺术审美模块、机电制造模块、信息管理模块、网络技术模块、医疗保健模块、生态环保模块、极限拓展模块等等,每个学科模块都要总结学科知识的精华和内在联系。学校可通过开设选修课进行教学,可以把一个模块的内容分解成若干个讲座来完成,内容控制在2一4个学分的时间,学生可根据自己兴趣选择模块,这样就满足了学生对创业知识准备的个性化需求。

途径三: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创业实训基地

开展校企合作,建立校企之间良好有效的合作机制,是当前职业学校发展的趋势,也是提高学生创业素质的一个途径。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可以在企业生产一线进行锻炼,一方面学生有机会参与到企业设计、生产、品控、管理的各个环节,可以进一步增强对相关行业、新技术、新工艺的了解和认识,从企业学到课堂学不到的知识和技术,另一方面可以在一线生产经营中检验所学知识的实用性,这对学生今后创业有着很大的帮助。同时创业基地也是创业技能培训、创业项目研究、模拟和真实的创业实践的平台,是创业人才的重要孵化基地。建立创业实训基地,可以为学生提供创业锻炼的平台,可以实施高技能人才项目培训,可以提高师资队伍的核心竞争力,可以合作开发新专业和课程,可以实施技能等级的考评。这样学生就会体会到企业的经营理念和创新思想,展现才华,提高就业竟争力,实现职业生涯的规划,创造和实现自我价值。

途径四:建立健全创业素质培养保障机制

加强中职学生创业素质教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和国家人才战略的必然要求,为抓好此项工作,中职学校党政领导应高度重视创业素质培养工作,把这项工作视为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应从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资金保障入手,采取有力措施建立健全创业素质培养保障机制。第一,成立相应的毕业生创业就业工作小组,配备专职创业就业指导专员,或者是。将教务、学工系列、团委中涉及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心理指导、职业指导的管理人员统一起来,形成管理和服务机构,加强对学生创业工作的指导、创业项目的争取以及创业工作的培训和业绩的考核。也可以成立创业教育研究机构,专门研究学生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指导意见,使创业素质培养、创业活动顺利运行。第二,改革传统的评价模式,根据创业素质培养的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全面评价、考核学生在各个阶段、各个方面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知识和创业心理品质发展、提高的情况。同时改革学籍管理制度,实行真正的弹性学分制,允许学生在3-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完成学业,鼓励有特殊才能和创业条件的学生边学习、边创业,甚至可以休学创业,激励学生成为具有开创个性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创业者。

途径五:发挥第二课堂活动在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第二课堂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各科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职业学校最具活力,最具特色的一项工作。职业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第一,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主题活动,设计出创业主题鲜明的又易引发同学们思考和讨论的活动,如征文比赛、演讲比赛、辩论比赛、专题讨论会、各种主题班会。围绕一些问题如“中职生毕业后直接创业和工作若干年后再创业哪个选择会更好?”、“相比较有些国家而言中国的成功创业者为什么较少关注公益事业?”、“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将来更容易创业成功吗?”等等。第二,邀请创业教育专家、地方行业协会领导、著名企业家、创业成功的校友等来校举办创业报告会,介绍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行业发展的新动向、创业的得失成败、经营管理的经验教训等,以鲜活的真人真事给学生树立一个很好的参照坐标。第三,组织学生到企业实地参观,尽量多选择一些正处于良性循环发展过程的中小规模的企业,选择的行业要兼顾“热门”和“冷门”,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要明确,这样的企业才具有代表性,对学生的创业素质的培养才具有引领作用,才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和体会创业的艰辛。

积极探索中职生创业素质培养模式,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范文第4篇

责任意识是一个人能够成才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根本标准。具有责任意识的人往往具有强烈的责任心,这种强烈的责任心是个人职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具有强烈的责任心,一个人才能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认认真真地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多数用人单位在聘用人才时,十分强调敬业精神,而敬业精神的深层次来源就是一个人的对工作强烈的责任心。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不可能会有敬业精神。我国当代大学生由于其成长环境以及所接受教育方式的原因,普遍缺乏强烈的责任意识。在学生时代,他们往往处于“责任延缓”状态,不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是将本该由他们承担的责任转移给了他们的父母和亲人。这种责任意识的缺乏,在大学生身上具体地体现为:以自我为主来决定自己的行为,不去考虑他人的感受;一旦产生问题或矛盾,也往往试图寻找对方的原因,而不会从自身去找问题的根源。孔子曾指出,“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当一个人总是对面临的问题寻找自己之外的各种借口时,是不可能有责任心的。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尽快培养自己的责任意识,对自己的大学学业负责,通过自身努力来获取优异的成绩;对自己的未来负责,勇敢面对向职业人的转变,制定切实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对家人负责,不辜负家人对自己的期望,多关心和照顾家人;对集体负责,处于集体之中要积极完成自己的职责,并尽可能协助和帮助他人更好地达成集体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尽快树立起强烈的责任意识,为迈入职业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主动精神

主动精神也是一个人成熟的重要标准。主动是与被动相对而言的,具有主动精神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会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能,选择最有效的方法达到最高的效率。与其相反,被动型的人,往往需要别人要求去做事情,而且只会去做被要求的事情,不会超出被要求的范围。在我国,大学生从小到大,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往往会有父母或老师不停地告诉他们。在他们的心里,做任何事情都会有人事先告诉他要做哪些,怎样去做,不需要去主动地思考和选择,这就养成了一种不良的思维习惯,即被动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是我国传统“添鸭式”教育方式带来的一种苦果。这种苦果在现实的大学生身上体现为:在大学学习上,老师教什么学什么,老师不交的不会主动去学;对于面对的问题只会按老师或父母的解答去理解,不会寻求其他的理解方式。然而,大学阶段是由学生向职业人的过渡时期,作为学生可以按照被动型思维去学习,作为职业人去不能再按照这种被动型思维去工作。因为被动型的人会造成人的思维懒惰,进而走向行为的懒惰,而任何职业随着时代的发展都需要不断更新、不断进步,这也是为什么用人单位往往非常注重创新能力的原因。所以,当代大学生在学生时代要尽快完成由被动型思维向主动型思维的转变,由他人主导型向自我主导型的转变。具体来看,首先要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结合自己的特点与需要,在学好专业课的基础上,多涉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拓宽知识面。其次,要尽快准确地认识自身的心理特征,结合自己的社会认知,确定适合自身未来发展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并相应地以其作为自己大学学习生活的指南。此外,要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主动精神,形成主动型思维的良好习惯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诚信精神

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职业化素质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状况分析

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量495万人,比2006年增加82万人;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64万。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将首次超过社会新增就业岗位的半数。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凸显。是我们培养的人过多还是培养的人才不符合社会要求呢?事实表明,我国大学生在人口总量中所占的比例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不在于社会而在大学生本身的职业素质不够高。知名企业在用工招聘时,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一般在招聘过程中要进行笔试、面试和人才测评等,企业希望能拥有职业化素质高、吃苦耐劳、纪律观念强、有团队精神、能满足岗位技能要求的实用型人才。因此,从人力资源发展的角度看,我们必须为社会提供高素质和实用型的毕业生。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是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反映,是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只有毕业生的职业化素质高了,得到社会的承认,这才是大学生就业的真正出路。

二、职业化素质解析

对于职业化素质这个概念,我们可以用著名的冰山理论来解释。我们经常把一个人的全部才能看作一座冰山,浮在水面上的是他所拥有的资质、知识、行为和技能,这些就是员工的显性素质,可以通过各种学历证书、职业证书来证明,或者通过专业考试来验证。而潜在水面之下的东西,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我们称之为隐性素质。显性素质和隐性素质的总和就构成了一个员工所具备的全部职业化素质。

一个人的才能既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显性的因素包括外在形象、技术能力、各种技能等等,这些因素就像浮于海面上的冰山一角,事实上是非常有限的;冰山水底的隐性因素包括员工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在更深层次上影响着一个人的发展。不难看出,决定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在于大学生的隐性素质。

三、当前大学生职业化素质状况

近几年来,随着就业压力的逐渐增大,大学生非常注重自己显性素质的培养。在校四年期间能够积极参加各种技能考试,也获得了所在的专业的技术证书。然而,在毕业面临用工单位的选拔时,往往会败下阵来。主要是因为毕业生的职业意识、职业精神、职业态度等方面不能够通过用工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测评。具体表现如下:

(一)对职业缺乏敏感,没有职业直觉

大学生普遍缺乏事业心、进取心,缺乏职业理想,缺乏对职业的内驱力和动力源。作为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毕业生没有转变观念,甚至用在学校的一些标准去衡量事物,致使在机会来临时,对所应聘的岗位不够了解,甚至一无所知。由于目前高校受教学条件的限制,使得大学生在校期间对各种行业和岗位的了解非常有限,信息闭塞。在招聘面试时,不能够做到胸有成竹而失掉机会。

(二)缺乏强烈的责任感

目前大学生就业的群体是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独生子女,由于社会、家庭和学校过分强调个性的培养,致使很多毕业生缺乏对社会、对学校、对父母的责任感。他们做事的原则往往处于个人的兴趣,而在目前就业紧张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往往强调的是要有对企业承担责任的责任感和对事业孜孜以求的事业心,要能够适应企业的文化。而很多毕业生不能够安心于现状,使企业不能够建立全面的人力资源规划和内部培养体系,也不能够实施对员工稳定的组织生涯设计。

(三)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标准

作为当前考核大学生道德的一个重要标准是诚信。一些单位的HR反映,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诚信问题。有报道称,在一家招聘单位收到的84份大学毕业生自荐表中,发现竟有十多人同为一所学校的学生会主席,二十多人同时为某班的班长。这也促使不少用人单位要求上门调查验证学生在校表现,无形中增加了招聘工作的成本。另外,由于一些学生对自己的就业承诺缺乏信用,大学生签约不久又毁约或签约后不去报到的现象并不少见。这些现象造成用人单位承担了更多的风险。

四、提高大学生职业化素质的对策

(一)培养角色意识

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多参加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多到人才市场了解和掌握社会需求动向,认清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随着企业管理重心的转移以及企业组织结构逐渐向学习型组织和网络结构转变所带来的人才需求的改变,有针对性地培养自己对职业的敏感度,培养适应各种职业的能力,提前进入职业角色状态。同时通过职业训练,提高自己对组织中各种岗位应该掌握的技能、应该承担责任的认识。为了使大学生能够尽快找到职业直觉,高校应该在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到企业调查研究、角色模拟等方式加强其对职业的敏感性的培养,使其能够提前达到用人单位的需要。

(二)培养竞争优势

作为大学生要在学校期间培养能够引起人们和社会特别关注的竞争优势,也就是你最有价值的人力资本,它最能帮助你走向职业成功。而竞争优势要从提高效率、提高质量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去培养。提高效率要求学生能够树立良好的时间观念。同时,要提高大学生做事的质量,提高质量是培养大学生今后在工作中执行力的重要手段,我们需要培养更多能够把信送给加西亚的罗文。还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纵观世界形势,各国的竞争就是经济实力的竞争,经济实力的竞争本质就是科技实力的竞争,科技实力的竞争本质是人才竞争,人才竞争最关键的是人才创新能力的竞争。所以,具备了创新能力也就具备了极其强大的竞争优势。

(三)树立短板意识

我们大家都知道木桶原理,决定木桶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最高板,而是最低板。这就要求大学生一定要认识到自身的劣势,找出影响自己就业的最短板,针对自己的劣势进行补充,使自己能够得到综合发展、均衡发展。

(四)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组织中,组织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这就要求我们的大学生要树立集体观念,能够根据组织的不同目标做好角色的转换,我们提倡团队精神的根本目的在于要大家树立一种合作精神,提高对组织的向心力和忠诚度,这样当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依然能够奋勇前进。同时我们提倡大学生应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要真正达到组织目标要求,我们必须有合作的意识,加强成员之间的团结,增强凝聚力。

(五)树立良好的心态

一个人无论生活还是事业的成功,心态会起到决定性作用。我们必须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心态,没有积极的心态无法成就大事。学会改变环境和调整心态,改变了态度就有了激情,有了激情就有了奋发向上的斗志,结果就会变化;学会享受生活、学习带给我们的过程,有时过程比结果更有意义。

(六)学会做人

做人必须要讲诚信。“人无信不立”是基本的做人道理。所以我们要不断营造“以诚实守信为荣”的良好环境,建立针对性强、切实可行的诚信奖惩机制。在社会信用体系还不健全的情况下,构建学校内部的信用评价体系,是强化大学生诚信意识的有效手段。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信用评价标准,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对于大学生的有关情况进行全面信用评价和记录,促使大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严守诚信底线。这样我们才能给社会和企业输送合格的人才。

(七)提高学习能力,学会系统思考

由于知识更新加快,知识老化趋势加剧,每个人都需要终身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将不再是少数人自勉的警句,而是一种现实状态。作为大学生不但要具备学习能力,还要能够活学活用,把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系统思考是彼得・圣吉在其著作《第五项修炼》中提到的一项修炼:系统思考是“学习型组织”的关键思想与核心模块,就是要求“整体地思考问题、动态地思考问题、本质地思考问题”,而不是对任何单独部分进行简单深入。大学生一定要提高系统思考的能力,这样才能具有系统性和全局观。

(八)培养高情商

情商即情商指数,也称EQ。具有高情商的人具备综合和平衡的才能,可能成为杰出的管理者。培养高情商包括能够认识自身的情绪,有自知之明;包括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够摆脱不良情绪对自身的影响;包括自我激励,激励自己在工作上取得成就,树立明确的目标和良好的工作目标,工作中能够乐观、自信和热情;包括认知他人的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

大学生职业化素质的培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涉及到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高校不但具有培养学生学习的职责,而且还要引导学生提高就业素质。而学生职业素质的高低又会直接影响到学校声誉,因此我们要把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作为我们高校教学研究的新课题和新方向,努力培养出一批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提高就业率,从而营造和谐的就业环境。

参考文献:

1、张文贤.人力资源总监[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