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急救护理流程

急救护理流程

急救护理流程

急救护理流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急性胸痛;标准化诊疗流程;急救护理

急性胸痛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与之相关的致命性疾病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肺栓塞、张力性气胸和主动脉夹层等。非心源性胸痛为急性胸痛常见的原因,在急诊致命性胸痛疾病中ACS占绝对多数,在急性胸痛患者中,可能误诊、漏诊包括ACS在内的胸痛疾病比例非常高[1],在二级医院和社区医院尤为明显。快速、安全、有效、经济的急性胸痛诊疗模式的建立势在必行[2-3]。

为了优化、简化、规范我院胸痛救治流程,提高鉴别诊断、治疗水平与胸痛诊断,减少误诊和漏诊,我院在急诊科实施参考胸痛诊疗指南结合医院实际建立的急诊胸痛诊疗流程自2015年开始,对急性胸痛患者实行标准化管理。目的在于将急诊胸痛患者准确区分为三类:低、中、高危,低危患者只需要检查明确病因或者门诊随访,而高危患者需要紧急严密的观察监护和处理。

1 临床资料

该标准化诊疗流程主要针对的是年龄>14周岁,起病或症状加重

2 方法和步骤

根据这个目标,流程的管理如下:①询问病史时做到简明扼要、体格检查要全面而重点;②标准12导联心电图检查需在5~10 min内完成,加做右室及后壁导联若有缺血改变时;③经过急诊胸痛诊疗流程筛查出可能的高危胸痛并进入下一步骤相应的医疗干预;④中低危胸痛患者转至门诊或普通急诊进一步诊治。

2.1病史及体检 病史询问的要点:①放射痛部位与疼痛部位;②疼痛性质与程度:锥痛、酸痛、压榨痛、闷痛、隐痛、灼痛、剧痛;③阵发性或持续性:持续时间、起病时间;④影响因素:活动、呼吸、药物、姿势、咳嗽、进食;⑤伴随症状:吞咽困难、咳嗽、咯血、呼吸困难、胸闷、大汗淋漓、腹痛、晕厥;⑥处理经过:药物;⑦是否外伤;⑧既往史: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吸烟史、家族史、糖尿病病史。

体检要点:①一般检查:常规测量双侧血压、呼吸频率、嘴唇颜色、双侧桡动脉搏动强度、神志;②视诊与触诊:胸廓有无不对称或压痛;胸部皮肤有无疱疹、红肿;③叩诊:胸部叩诊有无过清音、心界大小;④听诊:杂音、心音、节率、节律、心包摩擦音;胸膜摩擦音、双肺呼吸音、干湿音。

5 min内应完成询问病史和体检,可以初步评估出急性冠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肺栓塞、心包炎、气胸等五大高危胸痛的可能性。

2.2心电图及其它常用辅助检查 ①心电图检查在10 min内完成,加做右室及后壁导联若显示缺血时;动态加长记录可能出现的复杂心律失常在显示节律不齐时;需复查对比在无特异性改变时;②X线胸片检查:显示气胸、主动脉夹层、肺栓塞、肺炎、肋骨骨折、心力衰竭或心包积液。X线胸片正常不能排除主动脉夹层可能;③心肌标志物:协助诊断心肌炎及急性心肌梗死等,包括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和肌红蛋白。心肌梗死诊断标准首选肌钙蛋白。即使心肌标志物正常也不能排除上述诊断,需动态监测;④胸部CT:确定肺栓塞、气胸、肿瘤、肺炎等;胸部增强CT作为确定主动脉夹层首选;⑤超声心动图:确定心瓣膜病、心包积液;可以协助诊断主动脉夹层。

2.3胸痛的急诊诊治流程。

2.4高危胸痛的筛查 完成心电图检查后的胸痛患者,经过急诊胸痛诊疗流程筛查出可能的高危胸痛并收住病房或及时转诊至可行急诊PCI 医院。

低危:心绞痛+心肌标志物阴性+无ST-T改变-UAP;中危:心绞痛+心肌标志物阳性或阴性+发作性短阵ST段压低-UAP;高危:胸痛+心肌标志物阳性+ST段抬高-STEMI;胸痛+心肌标志物阳性+持续(>24 h)ST段压低-NSTEMI。

2.5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急诊诊治流程[3-4]。

2.6中低危胸痛的处理 经过急诊胸痛诊疗流程排除高危胸痛的患者转至普通急诊就诊,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胸痛病因,分别请相应专科会诊,给予相应治疗[5]。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分布不均衡,在大城市中少数大医院才拥有先进医疗技术,而二级医院和社区医院才是广大患者最容易接触到的医院,诊疗技术不足。标准化的诊疗流程使以往依靠医护人员个人经验指导并决定急诊胸痛患者诊疗的现状得到改变,可依据流程快速准确的诊断、危险评估和恰当的治疗手段,减少了低危胸痛的过度医疗和高危胸痛的漏诊。

临床观察显示,标准化流程的建立和实施使得胸痛确诊时间显著缩短,不仅提高了早期诊断和治疗ACS的能力,缩短再灌注时间,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危险,并准确筛查出主动脉夹层、肺栓塞以及ACS低危患者,对胸痛患者进行有效的分治疗,改善了ACS和其他致命性胸痛预后,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费用,提高了医疗服务水平和患者就诊满意度。做到胸痛患者任何时候到达医院均能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与急救护理。

参考文献:

[1]丁国娟,金春华.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至急诊科时间间隔的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6,19(13):1548-1551.

[2]高云,阴W茜,孙涛,等. 急性胸痛评分及血清B型脑钠肽对急诊胸痛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5, 29(1):37-40.

[3]秦伟毅,钱洪津,唐绍辉,等. 胸痛中心急救网点的建立及快速转运机制[J]. 中国急救医学, 2012,32(3):274-278.

急救护理流程范文第2篇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儿科急诊护理干预,接诊后,护士长安排护理人员开展各项护理工作,遵医嘱实施各项操作。试验组实施儿科急诊护理流程优化下的护理干预,具体为:(1)人员优化。固定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一组人员作为急诊各组组长,并合理排班,使每个护理组、每个班次都实施组长负责制,并对组长定期考核。(2)优化系统支持。各组组长每班都必须对设备仪器、药品进行检查、消毒工作,以保证所有设备都处于完好、正常运转状态。(3)急救技能强化培训。对组长按照“儿科高级生命支持培训”模式进行急救技能培训并考核,考核合格者才任命护理组长。(4)完善急救流程,强化责任考核。如在接到120电话通知后,由抢救组组长全权负责,及时获得患儿信息,做好抢救准备。到达抢救室后由组长亲自与120急救人员完成交接,并及时完成各项生命指征的监测,第一时间完成心电监护、吸氧、静脉通路、血糖四项操作。(5)优化绿色通道。严格遵守《急诊绿色通道制度》,遵循先抢救,后收费的原则,减少等待时间。(6)优化各项护理记录单。整合部分护理记录单,优化格式化内容,减少护理记录的书写种类,缩短记录的书写时间。(7)实施专人负责安抚、解释工作。该项工作由各组组长负责,在解释安抚前主动介绍自己护理组长的身份,以便更好地取得家属的信任。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抢救效率。统计两组完成预检分诊评估时间、完成心电监护时间、完成静脉采血时间、静脉用药治疗时间等相关时间指标,并作为抢救效率观察指标,用时越短,表示抢救效率越高[4]。(2)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其中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量表,分值0~100分,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60~89分为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护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实施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抢救效率比较

试验组完成分诊评估时间、完成心电监护时间、完成静脉采血时间、静脉用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家属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急救护理流程范文第3篇

[中图分类号] R47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4(c)-0179-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emergency nursing process on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shock.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8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shock who were treated in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5 were analyzed and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different emergency nursing processes.Monitoring of vital signs and maintaining airway patency were performed for 40 cases in control group (conventional emergency procedures);the injury assessment,recovery of effective circulation process,dynamic condition monitoring,preoperative preparation,organization and coordination and psychological nursing measures were performed for 40 cases in observation group (emergency nursing process).The duration from admission to the accurate diagnosis time,first-aid implementation time,preoperative preparation time,emergency time,hospitalization time,first-aid success rate,mortality rate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duration from admission to the accurate diagnosis time, first-aid implementation time, preoperative preparation time, emergency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in observation group [(25.7±9.6) min,(40.2±10.6) min,(50.2±13.6) min,(42.4±12.8) min and (17.6±5)d]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40.8±12.3) min,(66.7±15.8) min,(70.9±16.4) min,(64.2±14.1) min and (25.5±7.6)d].The first-aid success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100.0%) 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90.0%).The mortality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0.0%) were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7.5%).All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Emergency nursing process;Traumatic shock;Influence

创伤性休克属于临床急诊常见的病症之一,青壮年男性的发生率较高。创伤性休克对于患者生命危害较大,如果不能及时地进行救治,很容易威胁生命安全。创伤性休克急救的原则是“急救优先于诊断”,根据患者休克早期的临床症状,尽可能快的解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问题。创伤性休克多见于比较严重的伤势,此类患者早期处理直接关系到患者生命安全。正确的、合理的急救护理流程显得尤为重要。创伤性休克病情变化迅速,有效的急救护理流程可以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急救时间,更好的提高患者预后水平。急救护理流程更加符合以患者为中心,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降低了由于嘈杂急救场面影响救治效率,急救护理工作从简单的抢救逐步变为患者全方位、全过程的无缝隙链接,提高了护理服务意识和护理工作质量。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急诊科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拟探讨急救护理流程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的影响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急诊科收治的8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依据急诊护理流程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常规的急救流程)40例,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20~77岁,平均(45.6±12.2)岁;创伤情况:骨折20例,车祸伤10例,刀砍伤5例,重物砸伤5例。观察组40例,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22~75岁,平均(46.8±11.7)岁;创伤情况:骨折22例,车祸伤9例,刀砍伤6例,重物砸伤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急救流程,主要针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的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情况进行急救流程的调整,保证患者呼吸道畅通,保证医护之?g信息传递及时,做好患者急救的配合工作。观察组采用急救护理流程,具体如下。①做好患者伤情评估[1-2]。护理人员通过正确的评估患者伤情,统筹安排急救护理工作,在遵照医嘱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抢救效率,缩短患者的等待时间。为患者提供正确的急救措施,提高急救操作的完整性,一些严重的创伤患者,可能出现呼吸道堵塞,容易出现窒息,如果有需要对口腔内的分泌物、血块进行清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提高患者氧气供应。如果患者出现舌后坠,护理人员通过舌钳拉出舌头,将口咽导管放入其中。如果患者有呼吸衰竭,则需要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进行辅助性呼吸。对于呼吸骤停的患者给予人工呼吸,采用呼吸中枢兴奋药物,提高患者呼吸运动,高浓度吸氧做好辅助性呼吸。②恢复有效循环流程。为患者建立2~3个相对较大口径的静脉通道,不同的管道保证患者获得大量的血液、液体的补充。根据患者需要,测定中心静脉压,保证中心静脉压12 cmH2O[3],说明可能有心排血量相对减少,发生肺水肿,要及时降低输液量。当患者的血压

1.3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患者接诊到确诊时间、急救实施时间、术前准备时间情况;②观察两组患者急救时间、住院时间情况;③观察两组患者急救成功率、死亡率情况[9-11]。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接诊到确诊时间、急救实施时间、术前准备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接诊到确诊时间、急救实施时间、术前准备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急救时间、住院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急救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患者急救成功率、死亡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急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创伤性休克患者在进入急诊室之后,实施6个步骤,主要包括保证呼吸道畅通、观察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观察患者的脉搏、心率、血压、末梢循环和口唇颜色变化、神经系统临床症状、肢体运动情况,肢体是否出现畸形、出血,尿量的变化情况,根据上述表现,对患者做出初步诊断,对患者护理重点内容进行确认[12]。

本研究通过分析8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急诊护理流程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常规的急救流程)40例和观察组(急救护理流程)40例。急救护理流程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其可以避免忙乱抢救场面,从简单的护理配合急救[13-15],变为全方位、全过程无缝隙服务链接,有利于护理工作质量提高和高质量服务意识的建立,从而更好地提高急救护理工作效率。由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休克症状,护理人员要注意选择输液的部位。对于一些有肝脏、腹膜外伤、出血、骨盆骨折患者,要尽可能避免从下肢静脉输血、输液,尽可能为患者选择上肢静脉穿刺。创伤性休克患者病情变化快速,为了获得更好的恢复效果,需要加强对患者病情进行动态的观察,准确地进行判断[16]。

急救护理流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流程化护理;重症支气管哮喘;急救

重症支气管哮喘是指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是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哮喘持续发作会导致呼吸困难、意识障碍、循环衰竭及酸碱平衡失调[1],病情迅速恶化从而危及患者生命,近年来,哮喘病护理作为医学研究的重点内容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我院2010年6月~2011年12月对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流程化护理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1年12月治疗的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63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33例,男21例,女12例;年龄16~67岁,平均年龄(40.25±2.46)岁;病程2~22年,平均病程(12.51±2.43)年。对照组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15~69岁,平均年龄(39.63±2.45)岁;病程3~21年,平均病程(13.47±2.25)年。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支气管哮喘标准,均有哮喘病就诊史。排除心源性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无应用药物禁忌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吸氧、输液、抗炎、平喘、解痉等常规急救护理治疗。观察组给予急救流程化护理,具体护理流程分院前急救护理、运送途中急救护理与院内急救护理,(1)院前急救护理:当救护车到达至现场时,应立即为患者采取半坐或端坐卧位,给予正确的吸氧,吸氧时保持呼吸道湿润,防止气道痉挛。对意识障碍患者给予S型口咽管,可以防止舌下坠,增加通气,给予可拉明、洛贝林、纳洛酮等呼吸兴奋剂静点,呼吸衰竭者可行球囊面罩辅助呼吸,必要时行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昏迷患者应将头偏向一侧。尽快缓解气道阻塞,纠正低氧血症,恢复肺功能,注意预防呼吸性酸中毒,并发心力衰竭者可使用西地兰、速尿等进行强心、利尿治疗,休克患者按抗休克处理。同时给予持续心电监测及经皮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对患者及家属做好心理护理,使其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及安全感,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2)运送途中急救护理:对患者要正确的搬运,搬运时一般病人采取坐位,可用轮椅搬运,休克病人取休克体位用担架搬运,运送途中密切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保证患者病情不再恶化,尽量缩短途中时间,既要迅速又要注意安全,保持静脉管道的通畅,注意保暖。应用车载电话报告给医院,使急诊科做好抢救的应急措施,人力、物力准备。(3)院内急救护理:对急救护士要进行职责分工,使急救护理措施最大限度的应用于治疗,心理护士要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及时宣传疾病的治疗情况,减轻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压力。患者若烦躁不安、精神紧张,可适当地给予药物治疗,但禁用吗啡和大量镇静剂以免抑制呼吸。监管护士准备抢救仪器(吸痰机、呼吸机、心电监护仪),接心电监护、做心电图,观察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变化,清理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吸氧、吸痰、气管插管,必要时气管插管或协助医生行气管切开,接呼吸机。准备抢救车、抢救药品,建立静脉通道,根据医嘱给予平喘解痉,加强心肌收缩力和减轻心脏负荷,查血气分析、电解质、肾功能,输液时严格控制40滴min以内的速度。记录口头医嘱、各项监测数据,及时补写抢救护理记录。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软件分析资料。计数资料行X2检验, P

2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疗效的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

3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各种环境和心理因素均可诱发或加重哮喘发作[2],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咳嗽等,我国哮喘的患病率约为1%[3],重症哮喘的病死率依然居高不下。由于重症哮喘发病急,病情重,痰液粘稠,不易咳出,阻塞支气管,可在短时间内迅速恶化,甚至死亡,因此,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就成为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环节。

抢救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患者,不能依靠单纯的药物治疗和一般的护理,一定要把抢救的时间与高效的急救护理工作相结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抢救目标。应用急救护理流程,护理工作分工明确,强化了医护协助性。护士由被动变为主动,院前急救正确评估,果断处处理突发事件,运送途中针对患者病情提前报告给医院,使急诊科做好抢救的应急措施以及人力、物力准备,为病人住院治疗争取了时间,避免了患者入院以后再准备造成的忙乱、低效、差错。入院后护理人员根据自己的分工各自准备,为挽救患者生命明显缩短了抢救时间。

本研究观察组应用流程化护理总有效率为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见急救流程化护理通过对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氧疗、监测、改善通气功能、合理用药、心理护理等一系列的护理过程及时缓解患者哮喘症状,阻止病情的发展,缩短了抢救时间,及时有效地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程锦.流程化护理干预对重症支气管哮喘急救的影响[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6):1135-1136.

急救护理流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急性心肌梗死;抢救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9.171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一种危险性极大的、高发性的心血管疾病, 主要病因是心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急性、持续性缺氧缺血所引起的心肌坏死, 病情复杂多变, 常诱发心律失常、休克甚至死亡。因此对于该病, 抓紧时间抢救十分重要[1, 2]。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对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效果满意,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以2013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均为本院住院部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男41例, 女39例;年龄30~75岁, 平均年龄(44.2±10.3)岁。所有患者均无其他器质性病变, 无全身性感染, 无明显精神疾病性症状, 无认知功能障碍, 均能进行正常沟通。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0例。

1. 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接到求救电话后采用传统急诊护理流程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接到求救电话后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进行护理, 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 2. 1 院前运转及抢救流程 急诊科医护人员在接到求救电话以后, 救护车和急救人员必须在5 min之内出发, 并在前往急救地点的路上时与现场人员进行电话沟通, 大概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并指导在现场的人员进行简单的急救, 严禁挪动患者, 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让患者保持平卧的状态, 多鼓励患者, 尽量保持其情绪稳定等。待救护车抵达患者所在现场后, 立即对其进行面罩吸氧或者呼吸机给氧, 快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 解除胸痛, 连接心电图机监测生命体征等[3]。护理人员在救治过程中动作要迅速和轻柔, 为抢救争取时间。在救治完毕病情稳定以后马上采取转运, 力争以最快速度把患者送到周围医院进行救治。要在救护车上做好不间断抢救的准备。在转运患者回医院的途中, 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 及时通知急诊科和手术室做好抢救的准备。

1. 2. 2 接诊流程 患者转运到医院后, 立即安置到抢救室, 让患者继续保持平卧, 吸氧。由于患者右手桡动脉要用于行冠状动脉造影术, 为便于消毒和操作, 因此开通患者左下肢的静脉通路。对患者进行抽血化验, 将检查结果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如心电图、凝血、心肌酶、心肌标志物等检查结果, 明确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在明确诊断之前, 手术室要做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准备, 一旦确诊, 立即将患者送入手术室进行抢救。

1. 2. 3 PCI术前准备 确诊急性心肌梗死后, 采取碘过敏试验(76%泛影葡胺1 ml 静脉注射), 同时对观察时间给予详细记录, 混合顿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右腹股沟备皮。帮助患者更衣, 排尿, 做好保暖措施。

1. 2. 4 强化心理干预 手术前和手术后都要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 做好患者的心理评估工作, 并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 对于患者所表现出的不良情绪, 要耐心地进行疏导, 关心鼓励患者, 使其身心处于最佳的状态接受和配合治疗。

1. 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分诊评估时间(患者入院后到初步诊断的时间)、心电图使用时间、抢救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抢救成功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经过抢救, 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7.5%(39/40), 高于对照组的80.0%(32/4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 P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类型, 由于发病突然, 病情凶险且变化快, 发病初期病死率较高。大量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4], 有67%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入院就诊前就已经死亡, 这是由于冠状动脉闭塞6 h以后会造成透壁性心肌坏死, 导致血液供应量急剧减少。然而, 在以往传统的临床急救护理过程中由于任务分工不明确、缺乏明确的护理目标等因素, 需要准备时间通常较长, 因此耽误了抢救的最佳时间[5, 6]。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合理分配了医疗资源, 反应迅速, 分工明确合理, 明确各岗位护理人员的具体工作职责, 为抢救患者的生命创造时间, 进而使临床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 而且可以极大的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有研究表明越早采取再灌注治疗, 其治愈率就越高。

综上所述, 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抢救的过程当中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可以赢得抢救时间, 增加手术的成功率, 使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 同时也极大的提高了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张继红, 朱爱红. 绿色通道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及护理.河北医药, 2013, 35(5):792-793.

[2] 孟庆娜, 李国庆, 白晓冬, 等.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中恶心呕吐的护理.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1, 20(11):913-914.

[3] 吴福连, 王美兰, 丁恒, 等.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亚急性心脏破裂的预防及护理.护士进修杂志, 2014, 29(9):831-832.

[4] 刘颖, 赵婷. 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 齐鲁护理杂志, 2014 , 20(1):13-15.

[5] 朱秀芬.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15, 21(z1):236-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