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急救知识

急救知识范文精选

急救知识

急救知识范文第1篇

1培训内容

1.1院内急救技能的培训:包括专科急救仪器及专科操作的培训;科内常见急重症抢救程序;抢救病人时的医护配合;院内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演练。

1.2院前急救技能的培训:包括准确接听出诊电话;保持出诊箱、插管箱及救护车的物品和药品的完好并熟练使用;现场处理危重患者医护1对1时的抢救配合;院前危重患者安全转运。

1.3急救理论知识的培训:包括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的剂量、作用及用途;各种应急预案、其它与急救相关的知识培训。

2培训方法

2.1评选科内培训员及护理小组长:由护士投票评选出来的有高度责任心,业务能力较强的护士担任,专门负责科内护理人员业务技术的培训,并定期参加护理部的培训及考核。

2.2院内急救技能的培训

2.2.1总结近年的抢救病例、常用急救仪器、专科操作和医生的建议,制定各级各类护士急救技术操作培训表,要求掌握的急救技术操作首先集中由培训员示范讲解要点、难点,分组由护理小组长负责指导完成练习,对一些不规范、不合格操作及时指出并讲解。

2.2.2抢救时医护配合很重要,护长总结抢救病例时医护间存在的薄弱环节,针对该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培训,使下次不再犯相同的错误。对院内转运时曾出现的问题(氧管未固定脱落、尿管脱出、输液管接头脱离未发现、体位改变后至病情变化等)集中学习,大家共同探讨改进措施,提高院内患者的安全转运。

2.2.3为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每月进行1次模拟突发事件的演练,制定演练方案,计划性指派高年资护师进行急救护理应急预案的演示,力求将语言记忆上升到形象记忆,突破了在理论学习中的局限性。演练结束后进行总结,对存在问题及时指出,使护士加深印象,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2.2.4对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洗胃机,呼吸机,除颤机,电动吸引器每年举行2次以小组为单位的急救技能比赛。由小组长负责小组成员的培训,并设立奖励。这样大大提高了护士的积极性,同时又鼓励和培养了护士间的团队协作精神。

2.2.5新护士包括见习期护士实行一对一的带教:由年资高的护士跟班带教,进行有意识、有针对性、理论联系实际式的讲解,让新护士带着问题看书、看示教。

2.3院前急救技能的培训

2.3.1出诊电话接听很重要,地址及病情清楚明了可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如模糊不清导致时间花在找地点上,医疗纠纷就会发生.护长专门为如何接听出诊电话设立课题培训,使护士接听出诊电话时更有条理。

2.3.2保证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及救护车的物品及药品的齐全是院前急救成功的前题,护长对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及救护车上的氧气瓶实行封条管理,并实行小组负责制,小组长负责组员的培训并共同完成物品的管理,保证物品齐全无过期,并记录在册,护士长不定期抽查物品的完好率、护士对救护车上的仪器掌握的程度。

2.3.3现场危重患者抢救时医护1对1的情况下,对护士的要求更高,根据医生的反馈及翻阅出诊单对存在的不足进行抓重点地培训,例如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需要注意的是,应以立即进行基本生命支持(BLS)、适当的气道管理为主,而非先使用药物[1]。通过培训使护士懂得如何与医生进行沟通配合以形成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流程,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对需长时间转运的患者特别是山区道路转运危重病人时更要做好转运前、转动中对策的培训[2],使患者安全转运,减少医疗纠纷。

2.4急救知识的培训:科室每月组织业务学习2次和护理查房1次;由护士长或高年资护士进行讲课,内容要求与工作密切相关,平时容易犯错及要注意的问题,常见急病知识和相关保健知识。所学内容要求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复习,并作为次月的晨会提问内容。这样可加深记忆。对常见急危重病人的抢救程序贴于抢救室,护士随时可学,并定期集中护士进行培训学习。对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的剂量、作用及用途要求熟练掌握。小组长督促本组护士学习,护长利用晨会提问的形式来提高护士的记忆。积极参加护理部举办的急救知识学习班,为做好专科护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2.5培训后考核:抽查护土抢救车、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内物品的取物时间要求在5-10s内完成。急救知识的考核:护士长利用晨会提问的形式进行考核,当月制定好次月提问的内容,包括急救药品知识、急救知识和相关保健知识、应急预案,合格分>90分。每2月进行一次笔试考核,合格分>90分。见习期护士每月急救护理常规理论考试1次,合格分>90分。急救技术操作的考核:徒手心肺复苏术每年考核2次,要求合格率100%。护士长每个月指定抽考1-2项急救技术操作,每半年对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洗胃机,呼吸机,除颤机,电动吸引器等考核一次,合格分>90分。成绩列入护士考评表。考试不合格与质控挂钩,并补考至达标。超级秘书网

3体会

3.1规范的专业培训计划有助于护士又快又安全地获得专业训练,但在实施中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可PCDA循环动态调整,以保证培训计划工作圆满完成。例如在培训的操作及业务学习可根据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不足进行选题;当月的学习内容制定为次月的提问及考核的内容,以加深护士的记忆。

急救知识范文第2篇

为提高我市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反应能力,激发广大医护人员刻苦钻研业务技术的热情,促进医疗急救事业发展,有效地保障全市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百万职工技能大赛组委会《关于开展*年新世纪*百万职工技能大赛的通知》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配合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做好“五整顿”“三加强”工作的通知》(卫办医发〔*〕78号)精神,由*市总工会、*市教科文卫体工会、*市卫生局、*市急救指挥中心承办新世纪*百万职工技能大赛—“娇子杯”*市医疗急救知识、技能竞赛活动。现将有关活动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目的和意义

为加强急救队伍建设,提高应急能力,规范急救工作流程及急救操作技能,培养技术骨干。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医疗卫生人员的全员培训、医疗急救演练和竞赛,为职工构建一个学习技术、展示才华的平台,营造一个“比、学、赶、帮、超”和尊重技能人才、争当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充分发挥医疗急救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地区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

二、参赛单位及人员

(一)参赛单位:*地区各120网络医院(含各区(市)县所属120网络单位)。

(二)参赛人员:凡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执业证书》、《护士执业证书》的各医院从事急诊、急救工作的医护人员,均可报名参赛。

三、竞赛标准

本次*市医疗急救知识、技能竞赛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竞赛两项内容。

(一)医疗急救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市医疗急救技能大赛医疗急救知识300题》(*市急救技能大赛组委会编)。

(二)医疗急救技术操作:《全国院前急救技能大赛项目操作规范及评分标准》。

四、比赛程序与时间安排

(一)报名时间和地址。1、报名时间:*年3月8日至4月8日截止。报名参赛的选手应提供职业证书复印件。2、报名地址:*市急救指挥中心(*市高新区府城大道西段222号)。联系电话:。传真:E-mail联系人:。

(二)培训时间及地点:1、师资培训:*年3月14日至15日在*市急救指挥中心进行师资的培训。2、参赛选手及领队的培训:*年4月19日至20日在*市急救指挥中心进行参加决赛选手及领队培训。3、*年5月由*市急救指挥中心组织对评判人员及参加决赛的选手赛前培训(具体时间及地点另行通知)。

(三)选拔赛:*年3月,由各网络单位按照技能大赛的标准自行组织参赛人员院内竞赛。

(四)预赛:*年4月上旬,各单位根据选拔赛结果,选派优胜者参加急救理论知识竞赛(人员不限),获团体竞赛前20名,个人前60名者,方可进入下一轮技术操作决赛。

(五)决赛:*年5月中下旬。经理论知识竞赛进入团体前20名和个人前60名者,获得参加技术操作决赛的资格。最后,以团体总分排序,取前10名,个人成绩前8名为优胜者。开幕式、闭幕式和决赛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决赛由*市急救知识、技能竞赛组委会负责,*市急救指挥中心具体组织实施。

五、表彰奖励

市政府将对大赛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荣获“*市技术能手”称号的技能型人才纳入市委组织部“五支人才”队伍“技能型人才”的统一管理。同时,大赛前8名纳入“*市人才工作‘双争双创’活动优秀人才示范岗”的表彰鼓励。

(一)个人奖。通过选拔赛、预赛,推荐优秀选手进入决赛后,根据理论知识(闭卷考试)和技术操作比赛的成绩相加计算,从高分到低分,奖励前8名。选手总成绩相同时,技能成绩高者名次在前,若成绩仍相同名次并列。

授予竞赛前三名选手“*市技术能手”荣誉称号,第4-8名“*年*百万职工技能大赛优胜选手”荣誉称号。同时奖励大赛第一名6000元、第二名4000元、第三名2000元、第4-8名各1000元。

(二)团体奖。以团体代表队参赛个人选手前3名得分总和计算团体总分,总分相同时,名次并列。从高分到低分,奖励前10名。对在大赛以团体名义参赛的优胜团体,由*市人民政府授予*年*百万职工技能大赛急救知识、技能竞赛团体一等奖、二等奖。

(三)单位。对在大赛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由*市人民政府授予“突出贡献单位”、“优秀组织单位”、“优秀参赛单位”等荣誉称号。

1、突出贡献单位。主办、承办单位和其他对大赛组织工作做出重大贡献的;从基层单位参加人员在50人以上的,或参加选拔赛人数达200人以上的单位中通过综合评比产生。

2、优秀组织单位。协办大赛单位;从区(市)县单位参加人员在15人以上,或参加选拔赛人数达100人以下30人以上的单位中通过综合评比产生。

3、优秀参赛单位。单位参赛人数在10人以上的。

六、组织机构

*年“新世纪*百万职工技能大赛-*市医疗急救知识、技能竞赛”由*百万职工技能竞赛组委会主办,*市卫生局系统工会、*市卫生局卫生应急办公室、*市急救指挥中心承办。成立竞赛筹备办公室,负责大赛的日常工作。地址:*市急救指挥中心

联系电话

E-mail

联系人:

技能大赛有关信息网站:

八、注意事项

(一)本次大赛是*市第一次医疗急救知识、技能操作大赛,各120网络医院务必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实施。根据比赛的时间要求做好参赛人员的选拔和培训,确保大赛的顺利进行。

(二)比赛参考资料向*市急救指挥中心购买。

急救知识范文第3篇

(一)科学部署、分步实施。坚持属地化管理为主的原则,按照我市医疗机构建设总体规划要求,科学部署全市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所包含的各项目采取分步制定方案和分步实施的方式进行。

(二)整合资源、提升档次。在我市现有省级(包括卫生部、省卫生厅)、市、区(市)县三级医疗资源和部队、市120急救指挥中心网络医院资源的基础上,依托医疗专科齐全和技术密集的优势,整合资源,建立医疗应急救援专业化队伍和应急救治基地、应急培训基地,逐步加强应急装备配备,提升应急反应和应急救治能力,使我市成为西部医疗应急救治实力最强、应急反应最迅速的城市。

(三)统筹安排、强化管理。在加强我市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的同时,加强医疗应急救治的管理工作;强化医疗应急救援专业化队伍的培训、演练和应急救治管理,在发生重大灾害、事故时服从市政府统一指挥。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力争用2年时间,全面推进我市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提升城市服务功能,优化投资环境,在重大灾害事故发生时,医疗救治工作做到反映迅速、指挥有力、科学规范,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安全提供医疗应急救治保障。

三、工作措施

(一)完善我市卫生应急预案体系。到2010年底,重点制定《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卫生应急预案》、《生物、化学、核辐射和恐怖袭击事件卫生应急预案》、《放射污染和辐照事故事件卫生应急预案》、《自然灾害救治和灾后防病应急预案》、《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卫生应急预案》等。各区(市)县要根据本地实际,制定相关疾病应急预案。各医疗机构要结合各自实际,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医疗救援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援预案以及各操作流程和职责分工。

(二)加强医疗应急救援专业化队伍建设。

1.建立*市特别医疗应急救援突击队。到2009年底,依托市120急救指挥中心、市第二人民医院及解放军*军区总医院组建一支反应迅速、应对及时的特别医疗应急救援突击队,全面提高我市在面临各类突发重特大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恐怖袭击、生化辐射事件等紧急状态下的医疗应急救援能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市特别医疗应急救援突击队所需培训和装备配置等费用,由市卫生局向市财政局专题报告安排;需配置的救护车辆,纳入市120急救指挥中心救护车配置中,统一调度和使用。

2.加强全市卫生应急专家库建设。在现有市卫生应急专家库的基础上,采取补充、更新的方式加快全市卫生应急专家库建设。各区(市)县也要加快各自卫生应急专家库的建设。

3.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专家咨询委员会。由市卫生局牵头,聘请我市范围内包括部、省、部队医疗、教学机构在内的流行病学、临床医学、社会医学、食品卫生、职业卫生、社会学、行政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方面专家组成,负责对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准备和处理工作提出咨询和建议;指导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制定和修订;指导市卫生局开展预测、预警工作;对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处理进行技术指导和评估;承担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机构和卫生应急日常管理机构安排的其他技术工作。

4.加强区(市)县和医疗机构医疗应急救援突击分队建设。各区(市)县要依托辖区内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建立一支专业化医疗应急救援突击分队,配置必要装备和救援设备,加强培训、演练,发生重大灾害事故时,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展开医疗应急救治。

各医疗机构要组建一支由分管业务院长为队长的专业化医疗应急救援突击分队,做到组织、人员、车辆、通讯、必要设备及救援药品“六落实”。平时积极开展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演练,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服从市政府和市卫生局的统一指挥。

(三)加强医疗应急救治基地建设。依托全市三级医疗机构,建立一批具有专科优势的医疗应急救治基地,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伤员进行集中收治;对非基地医疗机构进行业务指导。

1.依托市第二人民医院、省人民医院、解放军*军区总医院建立烧伤救治基地;

2.依托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建立核辐射救治基地;

3.依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省人民医院建立脑外伤救治基地;

4.依托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建立中毒救治基地。

(四)加强医疗应急救治培训基地建设和培训工作。各医疗机构要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医疗应急救治能力的培训。建立市级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培训基地,力争用3年时间对急诊科医生和从事急救人员进行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培训,培训面达到90%;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进行重点传染病培训。以市传染病医院为基地,开展重大传染病、新发传染病的培训。以市120急救指挥中心、解放军*军区总医院为基地,开展全市院前紧急救援能力培训,培训结束后发给院前培训证书。

四、保障措施

(一)成立市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副组长由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市卫生局局长担任,成员单位由市委宣传部、市委目督办、市卫生局、市监察局、市发改委、市经委、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劳动保障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政府目督办、市红十字会等组成。

市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卫生局,负责全市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制定和实施应急救治能力建设各项目方案。办公室主任由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担任,副主任由市卫生局局长担任。

市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由市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另行通知。

急救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急救护理学;教学模式;

改革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不断加剧,各种社会突发事件越来越多,使得急救护理学已经成为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的重点专业课程,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高职高专急救护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才能真正提高急救护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最终推动高职高专急救护理学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1.高职高专急救护理学教学模式改革的作用

根据高职高专急救护理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学模式的改革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以在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真正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最终达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目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担任着重要的职责,是课堂教学的帮助者、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等,因此,在高职高专急救护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引导者用、辅助作用等。总的来说,高职高专急救护理学教学模式改革的作用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情景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高职高专急救护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采用情景教学模式可以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发挥激发学生学习潜能的真正作用。目前,比较常用的情景教学模式主要有公共事件的现场急救、老年护理急救事件等,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情感、认知、想象和思维等联系在一起,以在反复练习和模拟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最终实现学习环境的不断优化、问题分析能力与应变能力等的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新实训演练模式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目前,较多急救护理学教材都涉及有很多基本的操作程序,高职高专学生在第一学变回接触比较简单的临床知识,并且在学习急救护理学课程的相关知识后,学生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急救护理学的操作流程。根据传统急救护理学课堂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在进行实训急诊患者的生命体征测量后,一些不规范的操作会给学生带来一定不良影响。因此,教师需要耐心的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归正和说服等,才能在学生改变思维模式、操作标准等的基础上,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专业水平,最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不断提高。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新实训教学模式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能力,是培养新型护理人才的重要模式,对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有着极大作用。

2.高职高专急救护理学的课程定位和目标

根据高职高专急救护理学的教学内容可知,其主要包括急性创伤、各种急性病、慢性病急性发作、危重病人的护理与强求等多方面,因此,急救护理学的综合性非常强。正常情况下,急救护理人员如果遇到危重病人,必须第一时间做出正确的判断、采取有效的措施,与病人的安危和健康有着直接联系。由此可见,高职高专急救护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将急救的相关技能、基础知识、紧急施救方法和措施等全面性的讲解给学生听,并通过实践训练的方式提高学生抢救的成功率,才能真正培养出现代医疗机构、医院等所需的医护人才。根据相关调查和资料显示,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在社区、医院、农村等一线护理工作岗位上,因此,高职高专急救护理学的课程定位必须注重学生应急能力、综合判断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的培养,才能在学生掌握人体基本疾病发生情况和联系的基础上,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处事能力等。在我国教育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高职高专急救护理学的课程目标必须根据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相关要求、学生未来发展需求等来确定,才能真正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高水平的医护人才。因此,当前高职高专急救护理学的课程目标是培养懂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的高端护理专业人才,以满足门诊、医院、医疗院、康复中心和社区等多种医疗机构的急救护理工作需求。总的来说,根据高职高专急救护理学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其课程目标可以具体包括如下三个方面:一是,能力目标。学生需要掌握各种基础的急救技术和技能,如洗胃、分诊法、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方法等,以通过自己的能力去分析患者的情况,从而在采用相关急救方法之后保证患者可以恢复一定机体功能。二是,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等。三是,素质目标。增强学生对护理专业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树立现代职业意识和道德意识,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以提高他们面对各种紧急救护情况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压力等。

3.高职高专急救护理学教学模式的具体改革

在高职高专急救护理学教学模式不断创新的情况下,其改革涉及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如下两个方面:

3.1情景教学模式的应用

在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高职高专急救护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需要注重实效操作训练,让学生掌握正规的急救护理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等,才能在不断重复练习的情况下,真正提高自身的急救能力。在实践教学中,情境教学模式的合理应用,不仅可以让学生快速掌握急救护理的正确方法、操作手法等,还能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产生的疑惑等,最终在不断优化急救护理程序的基础上,保障学生在模拟练习中的急救率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在学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的过程中,他们的思维能力、辨析能力、辨别能力、灵敏度等都会得到提高,是降低急救护理出错率的重要保障,对于帮助学生全面、牢固的掌握急救护理知识、操作技能等有着重要影响。通常情况下,公共场所比较常见的突发紧急救护事件有触电、溺水、交通事故和昏厥等情况,在采用情景教学模式开展急救护理学的教学教学活动时,学生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如果消防员、医生、护士和民众等,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专业的现场急救流程,并将患者、受伤人员等送达到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通过这种综合性较强的病例式的教学形式,学生可以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临床护理的重要性,以避免在实际工作中出现单一护理方法操练带来的厌倦感,是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掌握急救方法等多方面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3.2新实训演练模式的应用

在传统高职高专急救护理学教学中,比较常用的教学模式是演示、模拟练习、指导三者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是提高急救护理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新实训教学模式的推广和应用,通过提出急救护理学的相关问题、教师带头演示、分组讨论与练习、学生自己演示和练习、师生共同操作练习和最终考核与评估等多个环节,可以更加的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最终促进学生综合技能快速提高。根据当前高职高专急救护理学教学的整体情况来看,新实训演练模式增加了临床病案分析、病例编写、综合性护理实训等多个项目,例如:将学生分组进行不同外伤引起的失血性休克这个项目的练习,要求一组演示、一组观察,以在观察的过程中对演示组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提问和改进护理方法等,从而达到学生互相学习、相互激励、共同进步的目的。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新实训教学模式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选择教学内容等,才能在全面掌握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的基础上,确保每个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可以形成互补关系。一般情况下,新实训教学模式是采用的医院急诊科的组成结构,而学生需要扮演的角色有责任护士、护士长、主任、主班护士、患者家属、患者和治疗班护士等,以在学生通过不同形式进行急诊的情况下,让学生全面掌握患者接待、分诊、输液、执行医嘱、健康教育、急救处理等多个环节的操作技能,最终在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下完成左右演练环节。在整个实训教学过程中,如果出现比较新式、有优势的操作方法或者技能,需要及时提出和分析,以便学生掌握更多急救护理的方法,从而在学生开动大脑、练习操作技能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创新能力、想象力等不断提高。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高专急救护理学教学模式不断改革的过程中,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实用性,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活动等,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激发学生潜能的情况下,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等,最终达到让学生全面、快速的掌握急救护理学的操作方法、操作技能等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急救知识范文第5篇

一、事故处置原则

(一)以人为本,减少危害。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应急处置的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减少食品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健康损害。

(二)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建立快速反应、协同应对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机制。区政府对全区食品安全负总责,统一组织领导全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各相关部门和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按照本预案规定和职责分工,切实履行职责。

(三)科学评估,依法处置。有效使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等科学手段;充分发挥专业队伍的作用,提高应对食品安全事故的水平和能力。

(四)居安思危,预防为主。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急准备,落实各项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建立健全日常管理制度,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加强宣教培训,提高公众自我防范和应对食品安全事故的意识和能力。

二、适用范围和事故分级

本预案适用于行政区域内食物(食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仓储、运输、流通、消费等环节中发生食源性疾患,造成社会公众病亡、重大伤害或者可能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的重大危害,并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按食品安全事故的性质、危害程度和涉及范围,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分为四级。

(一)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一级)

1、事故危害特别严重,影响到包括本区在内的2个以上区(县)甚至全市、全省、全国的;

2、超出区处置能力水平的;

3、国家、省、市认定的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二级)

1、事故危害严重,在本区内迅速扩散并有蔓延势头的;

2、造成伤害人数超过100人并同时出现死亡病例的;

3、造成10例以上死亡病例的;

4、国家、省、市认定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三)较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三级)

1、事故影响范围涉及区内2个街镇的,给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的;

2、造成伤害人数超过100人,或者出现死亡病例的;

3、国家、省、市认定的较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四)一般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四级)

1、事故影响范围涉及区内2个以上行政村,给消费者饮食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的;

2、造成伤害人数在30—100人,无死亡病例报告的;

3、国家、省、市、区认定的一般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三、应急处理指挥机构及其职责

(一)区应急指挥部及其职责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区政府食品安全工作办公室依法组织对事故进行分析评估,区政府根据区政府食品安全工作办公室的建议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处理的需要,成立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区应急指挥部”),负责对全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区应急指挥部一般情况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总指挥,必要时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总指挥;区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区政府食品安全工作办公室;区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由区应急指挥部根据区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的建议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处理的需要确定,主要由区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和各镇(街道)人民政府组成。

指挥部职责:

1、领导、组织、协调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2、负责事故应急救援重大事项的决策;

3、负责事故的重要新闻信息;

4、审议批准区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提交的应急处理工作报告等。

(二)区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及其职责

区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是区应急指挥部下设的办事机构,主任由区政府食品安全工作办公室主任担任,副主任由成员单位分管领导担任。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人员、办公场地、办公设备要落实到位,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应当立即进入应急工作状态。

办公室职责:

(1)根据事故发生状态,提出启动“预案”的建议;

(2)落实区应急指挥部的各项部署,组织协调实施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3)检查督促各街镇、各部门做好各项应急处置工作;

(4)汇总、报告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情况;

(5)完成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区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具体职责:

1、区政府食品安全工作办公室:负责区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日常工作;起草并修改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协调应急救援工作;收集信息,分析动态,依法对食品安全事故及其处理情况做好信息,做到准确、及时、客观,并对可能产生的危害加以解释、说明;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宣传、教育、培训等工作。

2、区卫生局:负责食品安全事故引发食源性疾患病人的医疗救治工作;依法开展对食品安全事故引发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原因调查处理和相关技术鉴定等工作;

3、区农业局:负责组织对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和相关技术鉴定等工作。

4、区质监分局:负责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造成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和相关技术鉴定等工作。

5、区工商分局:负责对食品流通环节造成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等工作。

6、区食药监分局:负责对餐饮服务环节造成重大食品安全事关的调查处理等工作。

7、区畜牧局:负责畜禽等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和相关技术鉴定工作。

8、区商务局:负责生猪定点屠宰环节造成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等工作。

9、区林业局:负责组织林产品、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等工作。

10、区粮食局:负责做好粮食收购、储存、运输、批发和加工环节重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及区级粮油物资储备等工作。

11、区盐务局:负责食盐生产、储运、批发、零售、各环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等工作。

12、区经信局:负责对全区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全面了解,督促各食品企业严格生产流程,生产合格产品;配合有关部门协调我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所需物资的生产企业,以确保物资供应。

13、区教体局:负责协助卫生局等部门对学校食堂、学生在校营养餐造成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进行调查及组织应急处理工作。

14、区公安分局:负责组织、指导、协调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涉嫌犯罪案件的侦查工作和事故发生地的交通疏导、安全警卫工作。

15、区监察局:负责对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及其公务员和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在造成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以及应急处理工作中,有失职、渎职等违纪行为的调查处理工作。

16、区财政局:负责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资金保障及突发事件发生后资金的到位及管理。

17、各镇(街道)人民政府:对辖区食品安全工作负总责。根据本预案研究制定辖区内食品安全工作应急预案;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时,根据区政府的部署启动辖区内应急预案;组织协调、督促检查辖区内各单位和群众落实食品安全预防措施;负责本辖区一般性突发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协助和配合区相关部门对突发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其他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根据应急救援工作需要,做好相应工作。

(四)专家咨询委员会及其职责

建立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专家库。在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从专家库中确定相关专业专家,组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专家咨询委员会。具体职责:

1、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工作提供咨询和建议;

2、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工作进行技术指导。

四、监测、预警与报告体系

1、监测系统

根据《食品安全监管信息暂行管理办法》的要求,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事故监测、报告网络体系,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综合利用,构建各部门间信息沟通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农畜部门有关农产品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质量安全检测信息。卫生部门、质监部门、工商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联合区场食品质量监督检查信息。

2、预警系统

(1)加强日常监管

区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重点品种、重点环节、重点场所,尤其是高风险食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贮藏、经营、消费等环节的日常监管。

(2)建立举报制度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政府有关部门举报食品安全事故和隐患;举报相关责任部门、单位工作人员不履行或者不按规定履行食品安全事故监管职责的行为。

政府有关部门接到举报后,应当及时组织或者通报有关部门对举报事项进行调查处理。

3、报告制度

(1)事故发生(发现)单位报告

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发现)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要立即报告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要立即向当地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报告。

(2)下级向上级报告

地方人民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接到重(特)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后,要立即向上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在2小时内报告至省人民政府和省卫生行政管理部门。

(3)责任报告人或单位

(1)行使职责的地方各级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和相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

(2)食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企业、餐饮单位,以及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单位,从事食品行业的工作人员;

(3)消费者。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食品安全事故不得瞒报、迟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迟报、谎报,不得阻碍他人报告。

(4)初次报告

要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危害程度、死亡人数、事故报告单位及报告时间、报告单位联系人员及联系方式、事故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的简要经过、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等。

(5)阶段报告

既要报告新发生的情况,也要对初次报告的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包括事故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故原因等。

(6)总结报告

包括食品安全事故鉴定结论,对事故的处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事故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防范和处置建议。

五、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响应

(一)分级响应

1、特别重大、重大和较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响应(一、二、三级)

特别重大、重大和较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由区政府根据国家、省、市人民政府的应急工作部署,迅速启动应急处置工作机制,组织有关部门按照应急预案全力以赴开展应急救援工作,随时与上级应急指挥部保持联系,及时汇报救援工作进展情况,做好应急处理工作。

2、一般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响应(四级)

(1)区政府应急响应

一般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区政府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区政府根据应急工作部署,迅速启动应急处置机制,并负责领导和指挥本行政区域内的应急处置工作。

(2)区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应急响应

接到一般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后,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应当立即进行调查确认,对事故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确认的结果,按规定向上级报告事故情况;提出应急处理工作建议,及时向其他有关部门、毗邻或可能涉及的相关部门通报有关情况;工作小组立即启动工作,组织、协调、落实各项应急措施;指导、部署相关部门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及时向区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报告应急处置情况,请求应急救援支持。

(二)响应的升级与降级

当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随时间发展进一步加重,食品安全事故危害特别严重,并有蔓延扩大的趋势,情况复杂难以控制时,应当上报指挥部审定,及时提升预警和反应级别;对事故危害已迅速消除,并不会进一步扩散的,应当上报指挥部审定,相应降低反应级别或者撤消预警。

(三)指挥和协调

进入应急响应后,区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及有关专业应急救援机构立即按照预案组织相关应急救援力量,按照区应急指挥部要求,组织实施应急救援。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现场应急救援的指挥;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成立前,先期到达的各应急救援队伍和事故单位的救援力量必须迅速、有效地实施先期处置;区政府负责协调,全力控制事态发展,防止次生、衍生和耦合事故(事件)发生,果断控制或切断事故灾害链。

1、区应急指挥部指挥协调的主要内容

决定启动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提出应急行动原则要求;协调指挥应急力量实施救援行动。

2、区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指挥协调的主要内容

向区应急指挥部提出应急救援重大事项决策建议;派出有关专家和人员参加、指导现场应急救援指挥工作;协调、组织实施应急救援;及时向区应急指挥部报告应急救援行动的进展情况;指导对受威胁的周边危险源的监控工作,确定重点保护区域。

(四)紧急处置

现场处置主要依靠本行政区域内的应急处置力量。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发生事故的单位和区政府按照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措施。根据事态发展变化,出现急剧恶化的情况时,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在充分考虑专家和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及时制定紧急处置方案,依法采取紧急处置措施。

(五)应急处置工作小组职责

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启动后,各工作小组及其成员应当根据预案规定的职责要求,服从区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按要求及时组织实施应急处置措施,并随时将处理情况报告区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区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当将有关事故以及处理情况及时报告给区应急指挥部。

1、事故调查组

根据事故发生原因和环节,由区政府食品安全工作办公室牵头组成联合调查组或指定相关部门牵头负责,深入调查事故发生原因,作出调查结论,组织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实施救援工作,监督救援措施的落实,评估事故影响,提出事故防范意见。

2、事故处理组

由事故发生环节的具体监管职能部门为主负责,依法实施行政监督、行政处罚,监督召回劣质食品,严格控制流通渠道,及时移送相关案件。

3、医疗救治组

由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迅速组织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尽快查明致病原因,提出救治措施。

4、案件查办组

由事故发生环节的具体监管职能部门负责,迅速查办案件,追踪源头,惩办违法当事人;涉嫌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查处。

5、专家咨询组

由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负责组织,为事故处置提供技术帮助,分析事故原因及造成的危害。

6、综合组

由区政府食品安全工作办公室组织事故发生环节监管部门负责汇总信息,报告、通报情况,分析事故进展以及对外宣传。

7、现场检测与评估组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需要成立事故现场检测与评估小组,综合分析和评价检测数据,查找事故原因和评估事故发展趋势,预测事故后果,为制定现场抢救方案提供参考。检测与评估报告要及时上报区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和区政府。

8、新闻报道组

在区委宣传部门的指导下,迅速制定新闻报道方案,及时采用适当方式组织新闻报道。在发生可能产生国际影响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涉外事件时,由区政府及时报告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区委宣传部门负责受理事故发生地现场的记者采访申请和管理工作。负责互联网有关信息的监控、管理和指导,对有害信息加强封堵和删除,以正确引导舆论。对境外媒体的造谣和歪曲性报道,组织驳斥澄清。

(六)应急响应终结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终结,应急救援队伍撤离现场。区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分析论证,经现场检测评价确无危害和风险后,提出终止应急响应的建议,报应急处理指挥部批准宣布应急响应结束。区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根据汇总之后的应急处理工作情况报告,向有关部门提出具体处理意见和建议。区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监督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单位、责任单位的整改工作,跟踪处理情况,随时通报处理结果。

六、后期处置

(一)善后处置

街道、镇政府负责组织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善后处置工作,包括人员安置、补偿,征用物资补偿,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等事项,尽快消除事故影响,妥善安置、慰问受害和受影响人员,尽快恢复正常秩序,保证社会稳定。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保险机构及时开展应急救援人员保险受理和受灾人员保险理赔工作。

造成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受害人给予赔偿。

(二)责任追究

对在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预防、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理过程中,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总结报告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善后处置工作结束后,区应急救援指挥部总结分析应急救援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应急救援工作的建议,完成应急救援总结报告,报送区政府及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七、应急保障

(一)信息保障

区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建立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专项信息报告系统,由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负责承担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和传递等工作。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区应急指挥部应当及时向社会食品安全事故信息。严格实行信息归口、统一对外的原则,对媒体的信息,应当经区应急指挥部或指挥部办公室同意后,向社会。

(二)医疗保障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害的,卫生系统应急救援工作应当立即启动,救治人员应当立即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工作。

(三)人员保障

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组织食品安全监察专门人员及相关部门人员、专家参加事故处理。

(四)技术保障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技术鉴定工作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当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立即采集样本,按有关标准要求实施检测,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定性提供科学依据。

(五)物资保障

根据分级负责原则,区、街道、镇政府负责保障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所需设施、设备和物资,保障应急物资储备,提供应急救援资金,所需经费列入地方政府财政预算。

(六)演习演练

区、街道、镇政府及有关部门按照“统一规划、分类实施、分级负责、突出重点、适应需求”的原则,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形式,组织开展突发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演习演练。

区政府食品安全工作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指导突发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演习演练工作。以检验和强化应急准备、协调和应急相应能力,并对演习演练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估,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

有关企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本单位的应急救援演习演练。

(七)宣教培训

各街道、镇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广大消费者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消费者的风险和责任意识,正确引导消费。

八、附则

(一)名词术语

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食品安全事故,指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

食源性疾病,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