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急救基础知识

急救基础知识范文精选

急救基础知识

急救基础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外观造型;创新设计;Moldflow;注塑

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南气候潮湿易发霉,对许多家居产品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尤其是电器产品[1]。虽然冬季寒冷干燥,但某些地区仍会比较潮湿[2],因此,除湿机的使用是十分必要的[3]。智能除湿机基于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可根据设定的不同湿度进行自主调节,简单方便实现智能除湿[4]。除了对功能的需求,人们对外观的审美也越来越高。智能除湿机的外壳影响着其美观程度,由于缺乏外观创新设计的产品在市场上很难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因此要着重对智能外壳进行设计。除湿机的外壳材料为塑料,一般由注塑加工工艺制作而来,成型的质量会影响外壳的外观,因此有必要对其外壳的加工工艺进行分析与优化,保证成型质量[5]。本实验从市场消费者需求出发,对智能除湿机外观造型进行了设计,为了保证加工质量,对其注塑加工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及优化。

1智能除湿机外壳结构设计

2基于Moldflow的注塑加工工艺研究

智能除湿机的外壳一般是塑料通过注塑成型加工而成,在对其外观造型设计完成后,还需要考虑加工的可靠性与可行性。由于前后壳材质及加工方式相同,因此只需考虑智能除湿机的前壳加工工艺即可。本实验利用Moldflow软件,对智能除湿机前壳注塑模具的浇注及冷却系统进行了设计,得到了可行的加工方案,并利用正交试验法优化了其工艺参数。图2为网格划分的结果。纵横比平均为2.43,网格比配百分比90.6%,相互百分比86.9%。

2.1浇注系统设计。浇注系统是注塑成型加工的入口,浇口位置会影响塑料熔体的流动速度、充填时间以及模具各部位的充填压力,对塑件的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5-6]。在Moldflow中进行浇口位置分析,图3为所得的分析结果。由于塑件表面比较大,单个浇口满足不了需求,因此设置了多个浇口。设计主流道入口的直径为4.5mm,长度60mm,拔模角3°,分流道直径9mm,竖直流道的底部直径9mm,顶部浇口的初始直径9mm,末端直径1.2mm,长度1.2mm,图4为最终得到的浇注系统。

2.2冷却系统设计。冷却系统能够使模具的各个部位受热均匀,避免因各处温度不同而导致应力不均造成翘曲变形[7-8]。冷却管道在设计时应尽量覆盖模具的表面,且沿分型面对称布置[9]。根据模具的尺寸大小,选择管道数量为6,采用上下对称布置的方式,设计冷却水管直径10mm,水管与零件间的距离25mm,管道数量6,管道中心的距离50mm,零件外的距离190mm。选择雷诺数10000的纯水作为冷却介质,冷却液的入口温度25℃,图5为所得冷却系统。2.3翘曲分析翘曲变形会影响模具的外观与质量,应尽量减小和避免翘曲变形的产生[10-11]。根据系统推荐,在Moldflow中设置工艺参数为熔体温度230℃,开模时间5s,注塑+保压+冷却时间30s,充填压力80%,图6为所得的翘曲分析结果。从图6可以看出,模具的最大翘曲变形量为3.562mm。

3优化分析

影响翘曲变形的因素较多,本研究基于正交试验法,结合极差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法,探究充填压力、熔体温度和注射+保压+冷却时间对智能除湿机前壳翘曲变形的影响,旨在降低模具的翘曲变形量。以2.3的初始工艺参数为基准,表1为正交试验的因素与水平表。在Moldflow中进行优化分析,表2为所得的正交试验结果和极差分析结果。从表2的正交极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RB>RC>RA,影响智能除湿机前壳的翘曲变形程度的因素,按照从大到小排列分别为充填压力(B)、注射+保压+冷却时间(C)和熔体温度(A)。由于极差分析无法排除随机误差的影响,因此需要对数据做方差分析。在方差分析中,当F比值大于F临界值时,判定该因素为显著,表3为方差分析结果。从表3可以看出,当α=0.05时,充填压力(B)对智能除湿机前壳的翘曲变形影响显著,熔体温度(A)和注射+保压+冷却时间(C)不显著。综合极差分析结果与方差分析结果,从经济性和可加工性角度出发,所选择的优水平工艺参数为A1B3C3,即工艺参数为熔体温度210℃,注塑+保压+冷却时间36s,充填压力96%,图8为此参数下得到的翘曲分析结果。从图8可以看出,智能除湿机前壳的最大翘曲变形量为2.283mm,相比初始工艺参数降低了35.91%,有了明显了改善。将优化后的工艺参数进行试模验证,即选取熔体温度210℃,注塑+保压+冷却时间36s,充填压力96%,所得的结果如图9所示,从图9可以看出,塑件表面平滑,富有光泽,无明显翘曲变形,能够满足实际生产需要。

4结论

急救基础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石油地质;基础研究;理论创新

石油资源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经济资源,目前我国的石油来源主要是通过进口渠道,随着石油消费量的不断增加,再加上经济不断的进行扩张,石油消费量逐年增加的趋势也会越来越激烈,针对这一发展问题我国采取了相应的调控政策,对国内的石油开发企业也都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对我国油气开发的过程中也加大了技术支持,对所采用的先进科技技术进行了不断的创新与应用。比如说对油气开发与勘探领域中的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创新等等。科技是创新发展的第一生产力。这对于石油的勘探和开发来说显得尤为突出,但是在开发的过程中,很多的相关技术人员的知识储备和实践的经验相对来说都比较不足,这就导致在开发的过程中传统的思维和认识根深蒂固,缺乏创新的理论研究,这个石油开发的地质勘探工作和理论创新研究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出于传统理念的限制,需要实际的研究来解决这一问题。

1加强石油地质基础的实际研究

石油地质的勘探技术在不断的发展,相关的研究工作也在持续的的进行开展,对于石油地质勘探的研究工作越来越被人所熟知,但是由于国家、地区之间的石油勘探研究工作需要不同的需求,在技术的而研究与应用上的一致就导致了对于地质基础方面的研究出现了截然不同的理解;这里以美国的石油地质勘探研究为例,最先使用地质勘探技术的国家是美国,而最先对地质勘探技术进行研究的国家也是美国,在进行石油地质勘探的过程中,美国相关的地质研究人员通过技术手段对处于野外的油气地质进行了一系列的现场勘探工作,在勘探的过程中融入了现有科技的概念和创新的理论,对地质的构造、地层进行了充分的研究;这样的创新理论研究方式在地质勘探工作中的应用,石油气的地质勘探工作不断的朝着基础研究化的方向发展,而在油气地质的勘探工作中融入新的创新研究理论也着实的将传统的滞留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而解决;地质学的相关研究成果是提升石油产量的有效途径,对于油气地质的相关研究给石油的勘探和开发带来了一定的助推力量;由于研究人员各自对石油地质勘探研究在理解上都存在着不同,所以研究人员的经验和知识掌握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使研究人员对地质基础方面的研究存在着本质上的却别;传统理念下的石油地质勘探研究工作需要更加深入和彻底的研究,根据研究人员自身所经历过的实践研究进行创新,这样才能够对地质勘探研究工作的意义进行详细的理解和掌握,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地质研究工作过程太长,导致出现研究内容杂乱的不良现象。

2加强对石油地质勘探基本理论的创新研究

在经过对以往研究成果的深入研究发现,石油地质勘探的基本理论需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进行不断的创新和研究,创新的主要来源就是对经验的总结和知识的概括,在将我国的地质特色的基本特点当做主要创新依据的前提下进行创新研究;石油地质勘探的基本理论在石油产业的发展下势必需要不断的创新研究,这也是石油产业快速发展下所产生的必然结果,实时有效的创新研究会给工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会;不仅美国的油气地质勘探在快速的发展,很多国家在不断的创新研究的过程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也给世界石油工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我国石油地质勘探的发展历程中,创新基础理论陆相生油的研究提出是比较重要的一次创新变革;陆相生油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就是指在陆相沉积的环境下,形成石油资源的整个过程,陆相生油理论提出了石油的储藏和产出是在相对固定的,与大地构造单元所对应的还想环境中形成的,陆相生油理论的提出,对我国石油气的开发来说是具有跨时代意义的,为我国石油气开发做出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大庆油田是我国重要的油田之一,能够进行开发的主要理论依据就是陆相生油,这也是我国从石油贫困国变成了世界上的石油大国,随着基础理论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新型的理论在不断提出,像近年来的复式油气相关理论,是我国不断的出现很多的大型油田,胜利油田以及辽河油田都是在这种理论背景下所开发出来的;从这些成功的油田开发工程来看,基础理论的创新是石油产业得到发展的重要依据,而我国石油产业的发展最主要的就是出于理论上的创新研究,虽然目前来看我国的石油产业发展形势还不算乐观,还存在着各方面的压力,这也是在告诉我们,具有理论创新的同时还要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要具有自主创新的能力,也不能完全的模仿,要在理论上不断地进行提升。

3结束语

有效的提升石油地质勘探的基础理论创新研究是石油产业与相关研究人员所关注的焦点问题,虽然我国目前石油产业的发展有了一定的进展,也形成了一些相对来说比较成熟的理论研究,但是这对于现阶段的社会发展来说是远远不够的,石油资源需求量的增多再加上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理论相比之下,我国石油地质勘探的基础理论还存在很明显的不足之处,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还需要我们能够进行自主创新研究,可以借鉴,但是不能盲目的抄袭。

参考文献

[1]郭玉海,韩福勇,范金宏.石油地质与勘探[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3.

急救基础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计算思维;高职;基础教育

1计算思维概念辨析

何为计算机思维?这是本文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笔者认为,计算机思维就是遵循计算机运行方式方法,解决问题,进行系统设计,运行人工智能的一系列包含广泛的思维方式的综合。所谓的计算机思维,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抽象化和自动化。就是说,问题进行抽象,由计算机自动解决。如同人类思维一样,可以进行一些抽象思维,可以进行包括诸如人像识别、人工仿真等一系列在内抽象运行方式。同时,计算机思维又是自动进行处理的。只要在满足特定条件下,就能触发相应的行为,或者经过系统设计,自动实施某种行为。这些都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的,不需要外力的介入。计算机思维,是一种递归的思维。所有的运行,按部就班地进行,完成一项步骤之后,将其结果作为下一个步骤的运行条件,自动进入到下一个步骤中。在运行过程中,还可以同时运行多项任务,同时处理多种事物,即并行多线程运算。计算机思维,从根本上来说,是人类依托计算机来解决问题的一种途径。计算机运行所需要的程序,就如同人类思考模式一样,只不过是这种思考模式需要遵循计算机的运行规律,只有通过将人类思维翻译成计算机能识别的语言,才能真正使计算机运行起来。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两者思维之间的转换,这就需要加强学生的计算思维的锻炼。

2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工智能在经济运行中所占据的地位愈加重要,自动化设备异军突起。在各行各业,几乎都与计算机或多或少地相关联。尤其是全国上下都在推进“互联网+”的战略,计算机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渗透程度进一步加深。比如,无论在哪里都离不开的话题——电商,其重要基础就是计算机运用。同时,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劳动力成本日益提高,企业的自动化程度在几年内得到了快速提升。机器工厂,即只需少部分机器操作和维护人员的,全程自动化作业的工厂,目前在东莞、深圳等地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些全自动的机器设备,无一不是计算机进行操控的。接下来,不懂计算机,将很难适应现代化的机器工厂内的环境,更不用说在里面进行一番作为。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已如同阅读、写作一样成为了最基本的职场技能。可以说,不具备良好的计算机基础,培养出来的技能型人才是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也是不合格的毕业生。

3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存在的问题

在高职教育中,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必修课,也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门技能。但是,从目前来看,高职院校中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设置也存在着狭隘的“工具论”思维,即把计算机当成是一种工具,把计算机能力作为一项基础的职业技能来培养,存在短视思维。除了一般的计算机运用外,少有相关思维以及文化方面的教育。与此同时,课程设置上,对于一些课程也是主要以上机操作为主,并且将一些课程浓缩在一起,导致相关的课程设置太过紧密,而且主要侧重于实际运用方面。这对于学生来说,是学期起来,具有一定的困难。在计算机课程的未来发展上,并没有相应的衔接课程,只是为其他技能基础服务。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计算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学生对于计算机的兴趣成反相关性,并形成鲜明的对比。职业技能在高职院校中占据有重要地位。高职院校主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但是,光拥有职业技能还不够,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还需要适当地增加一些未来发展的课程。从这方面来说,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

4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优化建议

高职的计算机课程,一般由计算机基础,学科的计算机运用等方面的课程所组成。当然,高职院校学生最早接触的还是计算机基础,而这也是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重要途径。对于,第一门课程,笔者建议将其更改为计算思维导论。从计算思维的角度开设相关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帮助学生建立起最初的计算思维。

4.1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计算思维导论,作为高职学生进入学校以来最早接触到的一门课程,对于他们学习计算机相关文化和知识具有重要的作用。课程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计算机的整体感知,这是一门入门级课程。在这门课程中,主要就是讲述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计算思维的一些基本概念,以及相应的计算文化,计算机运行基本程序。该课程,主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向学生讲述,究竟什么是计算机,计算机以及计算思维将在人类未来的发展中起到什么作用。

4.2课程基本要求

通过一些计算机基础性课程,要让学生建立起关于计算机的一些基本概念,懂得运用一些基本的计算思维方法去解决学习中所需要的较为简单的问题。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计算机的运行的一些基本步骤,并用他们所掌握的计算思维知识,初步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运用。

4.3一些计算机文化相关的内容,让学生从历史和现实,以及未来的角度去认识计算机,去了解计算机在生活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还要增加一些计算机交叉学科方面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在其他的学科中,计算机是如何帮助他们进行优化升级的,计算思维在其他的问题解决过程中,是如何运行的。

4.4教学原则优化

通过基础性的课程,让学生建立相关的概念。与目前的基础类课程相比,计算思维下的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应该增加一些可阅读性的东西,增加更多的案例,主要从思维的角度来进行剖析,从而得出一般的解决方法。通过经典案例分析,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地树立计算思维图。在遇到相关问题时,便会自觉地运用计算思维进行分析和解决。启发原则也是教学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在基础类的课程中,增加一些启发性问题和课程,引导学生进入到计算思维中去。

参考文献:

[1]美国国家科学基金CPATH计划2009年项目申报说明[EB/OL].

[2]美国国家科学基金CDI计划官方网站[EB/OL].

急救基础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级会计;职称考试;教学研究

全国常务委员会自2017年11月4日颁布公文,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正式取消。因此,初级会计职称资格考试成为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入门级考试,通过会计初级资格考试就成了我国各大企业以及各个会计师事务所招聘会计人才的必要条件之一。纵观我国初级会计职称资格2018-2019年的教材,从内容上发生了很大变革,以会计初级考试为基础内容,删减了初级会计实务中的应付债券等相关内容。对于各大高校的高职高专学生而言,普遍将外出实习期定为大三,但在面试实习单位过程中,增加他们面试竞争筹码的关键因素就是持有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因此,高校学生只有通过大二下学期的初级资格考试才能在应聘时占据优势。基于这一情况,学习财务会计课程,对于学生掌握实际会计技能和日后面试应试来说,都至关重要。

一、财务会计课程概述

高校会计类的专业核心课程是《财务会计》,资产、负债、编制财务会计报表、所有者的损益与权益等是《财务会计》的主要包含内容。其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以及方法的掌握,促使学生登记账簿、填写制作记账凭证、处理期末财务时做到正确、熟练精准,在以账簿资料为基础资料进行编制会计报表时做到精炼细致。因此,提高学生的会计理念以及实际操作能力至关重要,促使学生在日后的专业课程学习上,打下稳固的根基。

二、财务会计课程改革教学原因的意义

目前,我国各大高校较为侧重开展理工类课程的研究型教学实践,而对于具有自身特点的人文社科专业课程较为忽略。财务会计具有专题多、难度大的特点,随着我国企业不断变革的会计原则,其作为会计专业核心课程的《财务会计》也在产生改变。因此,基于初级会计职称考试视角下开展财务会计教学研究,不仅有利于教师对会计原则实时掌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传授教学科研成果。就业的角度来看,从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取消以后,初级会计证书成为入门级的考试,而初级证书的取得也将为毕业生的就业增加几分动力。

三、财务会计课程改革

当前我国会计专业毕业生,他们很难找到较为合适的会计岗位实习工作,由于很多社会企业及会计师事务所,将持有初级会计证书作为他们的招聘条件,导致很多没有稳固会计专业理论知识,以及不具备会计初级资格证书的毕业生,在面试环节难以过关。基于传统的会计专业教学模式中,往往都是教师是主导,学生被动听,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相较于基础会计课程,财务会计知识更细致、讲解内容较多,从而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对于知识不便理解、容易忘记。作为一名高校会计专业教师,在对教学教材分析和研究过程中发现,财务会计和初级会计实务教学内容上,有很多重复内容,因此,将日常教学与初级会计实务历年考试真题紧密结合,将初级模拟考试习题进行了整理,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和分析答案。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促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有效激发,同时排除了学生对会计初级职称考试的恐惧感,大大提升了教学效率。传统教学模式下,只有10%的学生通过了会计初级实务考试,而在这种经过改革的教学模式下,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考试通过率。因此,财务会计教学不断研究和完善,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

四、基于初级会计职称考试视角下的财务会计教学措施

当前我们的教学方法来说:一是重视理论讲授,忽视业务实训。学院的《财务会计》等课程课堂教学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没有思考的空间,课堂气氛不活跃,被动接受知识,师生间缺少互动及双向交流,学期课时安排通常都较为紧张,教师讲授时间安排比较紧凑,没有答疑课堂和实践课堂,因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二是教学方法单一、传统该课程传统方法讲授时往往是按照教材章节的顺序逐一讲解,缺少有效且正确的引导,造成学生思维的固定化,学生举一反三能力较弱,一种题型会做以后,其他类型仍然不会,虽然有些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一些业务单据,尽量模拟实际工作的真实性,但课程整体设计还是没有结合会计实际工作的岗位情况,没有将相关内容进行必要的串联,导致学生到了工作岗位后还是学无致用,更难以适应日益变化的职业需求。所以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改变从前的教学方法,结合初级考试的特点,提出以下三点新措施:

(一)合理安排教学

财务会计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密切结合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相关内容,并科学、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在安排实际课程教学时,普遍将财务会计课程集中在一学年内进行教学,有时甚至会安排在一个学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将财务会计的学习时间压缩到一个学期,对于学生仍比较困难,因此,高校在安排教学时间时,应尽量将财务会计的学习时间调整为一学年,即大一下学期至大二上学期最为理想。初级会计职称考试报名时间一般在我国每年11月份,次年5月份进行正式考试,因此这样安排财务会计教学时间,有利于高校学生在报名后,就可在寒假结束时对初级考试内容展开系统地复习,更好、更从容地面对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另外,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的同时,财务会计教师还需对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在分析财务会计教材内容时发现,其中很多内容并不适合开展课堂教学,教师应先对财务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对基本的理论知识有所了解与掌握,将教学过程分为略讲、精讲、研究分析。教师还需将财务会计专题之间的联系充分挖掘,找到更加适合教学学生学习的知识内容。例如,只要企业之间产生了合并,才会对合并财务报表展开编制工作。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让学生对“编制合并财务报表”之前,应先教授学生理解“企业合并”的概念。

(二)及时更新教材

对财务会计教材展开深入的研究时发现,其很多内容上都与初级会计实务教材产生了重复。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初级会计实务教材更新及时的特点,不断优化完善财务会计教学内容,在设计教学大纲时,可以将初级会计实务大纲为基础,对财务会计的知识难点、重点侧重讲解。在财务会计课堂教学时,可以引用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历年真题作为课堂练习例题,将模拟题作为学生课后练习题,以此帮助学生对课堂知识更加巩固。另外,教师要对学生的疑问进行的及时解答,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堂学习内容,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材的及时更新,必定会产生新的问题,因此,教师在面对学生的提问时,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例如,在教授学生理解“所得税”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展开课前预习,对“资产”和“负债”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行整理,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总结发现其中内涵及特定规律。教师还可向学生提供关键词“永久性”“暂时性”、“时间性”,要求学生自行检索文献,引导学生分析文献内容,对三者之间的差异性进行区分,从而有效推动学生对我国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变化做到及时地了解。

(三)增加师生互动

财务会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增加与学生展开互动的环节,促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有效激发。由于财务会计知识内容较为复杂、难以理解,导致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因此,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中引入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历年真题,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对初级会计职称证书有更加深入的认识,让学生充分了解学习财务会计知识,能够有效提高日后就业竞争力,推动学生从被动学习知识转换成主动学习知识。课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完成章节模拟题的练习,学习完全部财务会计教学内容后,再系统、有针对性的完成初级会计职称考试模拟题的练习,这样的学习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财务会计知识,还能强化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印象。另外,教师还要对学生在课堂以及练习过程中产生的疑虑和问题进行解答,帮助学生对学习知识的重点、难点展开深入分析。另外,增加师生互动还能很好的打消学生消极情绪,有效避免学生学习态度消极不配合的情况发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切记操之过急、避免“用力过猛”,面对较难的财务会计知识应循序渐进。在开展查阅文献工作时,教师可以加以帮助,为学生提供参考阅读资料。或者向学生提供参考文献的关键词,引导学生以关键词为核心,自行搜集参考文献,促使学生搜集文献的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还提高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在引导学生过程中,教师要报以耐心、善于学生的进步,并对学生的进步做出鼓励和肯定。

五、结束语

随着当前我国经济市场的不断前进,各行各业对会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会计从业人员需持有初级会计职称证书是用人单位的基本要求之一。因此,高校在开展财务会计教学时,要与初级会计实务紧密结合。这样一来,有效摒弃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将“教学”与“实践”有机结合,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还使得课堂教学质量高效提升,为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在选择用人单位时占据有利局势、提高自身的专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高雯霓.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新模式下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改革的探析[J].丝路视野,2018,000(003):103.

[2]孙金花.“财务会计学”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J].三江学院学报,2018,000(004):P.61-62.

急救基础知识范文第5篇

街道办事处的现状分析

(一)机构冗杂,功能庞大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越来越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发生了改变,随之而来的是城市公共事务的增加。因为没有足够的机构来承担这些改变,导致了很多公共事务机构的功能日趋庞大。从目前来看,街道办事处的职能主要有城市管理、社区服务、经济发展、优抚救济、社会治安、文教卫生、计划生育等,这些被包括在其中的职能跟一个区域政府的职能相差无几,这种超负荷职能承载,必然导致机构的冗杂和功能的庞大。

(二)权利与责任不符

作为城市基层人民政府派出机关的街道办事处,本身没有行政执法权力。尽管目前存在着很多区职能部门跨越自己的界限来处理公共事务,但是,这仅仅算是区人民政府的行政委托,它没有独立的行政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所拥有的仅仅是职责而非职权。因为它没有明确的职权,所以对于这样的职责不清楚、权利和责任不相符的情况也只能是使得事务管理缺乏相应的活力。街道办事处只能看见问题,但却无能无力。而与之相反的是政府的职能部门虽然有权力管辖,但是由于离基层比较远,所以是看不到任何问题,自然也就无从谈起管理了。

(三)职能的错位和越位

一方面,街道办事处在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上的浓厚的行政化色彩导致了本身的职能错位。它把很多本来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推卸给那些作为群众自治组织的城市居民委员会,这样必然导致街道办事处的职能错位问题。另一方面,街道办事处不但承担了过多的社会自治事务,还直接干预那些社区自治组织的权利,把他们作为自己的附属或者下属单位。由此它承担了本应由非政府组织承担的职能,造成了职能越位,对城市基层社会自治功能的发挥造成了局限性。进而导致各种矛盾,对调动社区成员的积极性起到了消极作用。

(四)管理缺位

在中国,条块关系是政府体制中的最基本的机构性关系。我们国家基层由于职责划分与权力分配不均导致的条块关系矛盾日趋尖锐。近年来,城市管理中的相对集中行政处罚的改革正在进一步推进。目前对违反市容、环境卫生、环境保护、市政设施、绿化等城市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综合执法的都是一些隶属于街道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中队、街道监察队、市容监察队、城市管理监察分队等综合执法机构。目前导致条块矛盾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综合执法与专业执法的职能边界界定不清,工作衔接不到位。

街道办事处职能转变的对策和措施

第一,正确的职能定位。街道办事处作为区政府的派出机构,它能够代表区政府行使其相应的管理职能。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它已经不再承担招商引资的职能,改为自行收费任务,不得不从事一些非社区服务性的经营创收职能。就这样逐步的把它的职能工作从招商引资变成了统筹辖区发展、监督管理和指导社区。

第二,弱化街道办事处经济管理职能。一是要让街道办事处退出招商引资活动。二是全面调整街道办事处的经济管理职能。三是要进一步完善街道办事处公共服务职能。合理划分街道办事处的管辖范围,可以适当的增加社区的数量,加强社区的管理和建设,使社区服务业合理健康的发展。

第三,强化街道办事处城市综合管理职能。一是强化社会事务服务和综合管理。二是明晰社会专业管理事务的责任主体。三是组织社区公共服务。四是指导社区自治组织。

第四,加强街道办事处的行政协调职能。一是增强统筹整合各类资源的职能。二是增强专业管理的监督协调职能。三是调整试点单位的经济管理职能。

第五,建立综合协调机制。一是建立城市综合管理事务专题协调会议制度。二是建立主任办公会议制度。街道办事处要配合职能部门及派出机构做好相关社区居民的宣传、引导工作,实施协调管理。

第六,理顺三种关系。一是理顺街道办事处与区政府的关系。街道办事处是区政府的派出机构,所以区政府要合理的下放相应的权力和义务,使街道办事处在对辖区内的综合管理方面处于核心地位。二是理顺街道办事处和社区的关系。街道办事处要组织社区的居民和辖区内机关单位、企事业单位、团体共同参与社区的各种建设、服务当中来。三是理顺街道办事处与辖区单位的关系。充分发挥街道办事处行政协调功能。协调辖区内所有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搞好分内工作,如辖区内的民生保障、社区建设、城市管理、社会事务服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